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164章

混在大唐-第164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柲顿时站起身。看向了这群官吏,说道:“谁能告诉我,这些年你们可曾创新呢?你们可曾研究过良马为何减少?不要给本王说。突厥掠夺了二十万匹。”
  “看看你们的驯养方式,跟四十年前有什么区别?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没有创新,没有研究,一味遵循守旧,你们怎么可能培育出良马?”
  武柲本不想发火,但看着那相差甚远的数据,他实在不得不发火。这片草地是大周战马的主要来源之地,若此处都如此糊弄,那么大周的将来堪忧。他拿什么灭吐蕃。跟阿拉伯帝国争夺昭武九国和呼罗珊?还有如何彻底灭掉新罗。
  要做成这些事情,就必须有海量的战马支撑,但这样的数据,让他的心凉了半截!
  众官吏不敢吭声。武柲愤愤地掀翻了书案。大怒道:“出去,都给我滚,一群饭桶!”
  韦槃提和斛斯正相顾无言,面对魏王的愤怒,他们只能拖着,能拖多久算多久。
  张良伺则摇着头,仿佛在思考问题,他由祖荫官拜河西牧马监副监。但祖爷爷留下的宝贵财富还是在的,他也钻研了许久。本来他想进言,但魏王发怒,他又不敢了,只得想好了再说。
  武柲发着闷气,本来想过几日便走的,但如今却不想走了,他要整顿牧监。
  于是,武柲给女皇准备上一份长疏,题名为《论马政》。但该如何写,则需要一个策略,策略不好,按照女皇的品性,只会引来猜忌。
  马政,自秦汉以来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被各朝所重视,但制度略有不同,驯养方式也是不同,直到隋朝以后驯养趋于成熟,才有了永徽年间的有马上百万匹。
  河西牧马监,也在那个时期达到了鼎盛,如今虽有三十万匹马,但战马不多,大多都用来驮运和拉车了,加之武周朝冗官一大堆,武氏大多又讲究奢侈,故而山丹马场也成为了这些人的马匹来源之地。
  战马数量减少,与缺少良马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没有开拓创新,使得如今战马数量每年减少。
  武柲生着气,摊开的纸张只写了三个字,“论马政“,便陷入了沉思。
  片刻,一碗热腾腾的马奶酒放在了武柲的书案之上,武柲看着韦小月放下马奶酒,转身朝外走去,便说道:“我又不是老虎,你怕什么?”
  韦小月转身,轻轻哼了声,道:“你不是老虎,你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狼!”
  武柲微微一笑,说道:“老虎和狼都是肉食动物,也没什么区别,小月,来过来坐下,我有话问你。”
  韦小月一愣,刚才她可是听得清楚,魏王那发怒的样子是很凶的,她有些害怕。
  “你不会再欺负我?”韦小月一脸害怕,却又露出一抹羞意。
  武柲诧异,难道她怕我?这个少女,实在是让他说什么好呢,“快过来坐下,本王是有正事问你。”
  韦小月这才背着手,坐在了矮凳上,这里胡风严重,所以坐具也是这矮凳。
  看着韦小月明亮而有些澄澈的双眸望向自己,武柲心中有着一种冲动,但随即甩掉了,轻咳一声,道:“小月以为,大周的马政如何?”
  “小月不懂!”韦小月毫不客气地说道,仿佛看出武柲的不满,随即改口道:“小月只懂得驯马和养马,可不懂得育马,爷爷也不让小月看。”
  武柲顿时明白,但为这如此单纯的少女而感叹,而且他能感受到这一份纯真不是装出来的。
  “那我问你,在这山丹之地,如此马政就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韦小月噗嗤一笑,道:“如何会没呢?张良伺就曾提出过分批养马,但被爷爷和斛斯正否定了。”
  “为什么”武柲问道。
  韦小月一耸肩,说道:“我哪儿知道,你是魏王,直接把他叫来问问不就得呢?”
  说罢,韦小月站起身便向外走去,却被武柲一把拉住,韦小月想要挣脱却被死死地钳住,她盯着武柲,娇声道:“你又想欺负我?”
  武柲说道:“你怎么把我想成饥不择食一般,我是想让你把张良伺给叫来。你走这么急,我只好抓住你。”
  韦小月愤愤得说道:“那你还不松手,你弄疼我了。”
  武柲松开手。说道:“这里你熟悉,把张良伺给我唤来。”
  “凭什么?”韦小月噘着嘴,对武柲仿佛怒目而视,也丝毫不惧,不知道真的不懂武柲的权势,还是真的内心单纯,没有丝毫心机。武柲没办法。伸手拦腰一抱,便不管挣扎的韦小月,朝着里间走去。随后说道:“你说,凭什么?就凭这个!”
  此时,武柲只能用行动告诉韦小月,他凭什么要命令他。他仿佛化身成为了一头草原上的雄狮。扑在了自己的猎物身上。随即,里间传来了一阵疯狂的鞭笞之声。
  张良伺刚要踏进房间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面容一愣,便下了台阶,等待里面那激扬的声响消失。
  足足半个时辰,一名女子轻快地跑出了房间,看到台阶下的张良伺,脸上一愣。随即一指屋内,道:“张大哥。殿下有请。”说罢,脸色瞬间通红,白嫩的脸上仿佛那火红的云彩一般,韦小月赶紧跑掉了。
  张良伺三十许人,自然明白韦小月发生了什么,他不禁为斛驹儿感到悲哀,但他只是一个牧监,而且是个副的,只有服从上官的命令,所以摒除了杂念,整理了下衣衫,这才缓缓踏进了房间。
  进了房间,便看到一个剑眉朗目的魏王武柲正在书写着什么,他躬身行礼道:“河西牧马监,副牧监参见魏王殿下。”
  武柲早就听到脚步声,他抬头一看,心中不禁一愣,这韦小月是飞的,竟然这么快?但此刻不允许他多想,便说道:“张牧监坐下说话。”
  张良伺哪敢在魏王面前坐下,于是便道:“下官还是站着便是,殿下,下官此来,是想献上下官的养马之策的。还望殿下能够听下官一言。”
  “恩?”这张良伺是主动而来,并非韦小月传唤,武柲顿时来了兴趣,道:“张牧监但说无妨,若能为我大周养出宝马良驹,将是我大周的功臣。”
  张良伺心中大喜,顿时有一种遇到明主之感,躬身施礼,道:“谢殿下,殿下,请让下官说说马政……”
  大周的马政沿袭了唐朝的马政,只不过把掌管马政的太仆寺,改成了司仆寺,司仆寺最高大臣为司仆卿,直接掌管帝国境内各大牧马监,所以各地牧监也直接向司仆卿汇报牧马情况,按照养马数量,各地牧监又分上、中、下三个等级,官吏配置也略有不同。
  河西牧监在山丹马场,山丹马场主要就在这汉阳草场,草场广袤,曾经养过数百万马匹牛羊骆驼,所以养马潜力是很大的,但养马从来都是良马和劣马混合放养,虽留有马种,但时日一久,所育马崽就逐渐趋于平淡。
  张良伺认为,自马一出生,便应该编号,随着驯养,优劣便显露出来,此时就可以把长势优良的马崽和长势不良的马崽分开,再重新编号,如此便进入第二批分养。随着良马崽成长,良马中优劣再次出现,那么再挑出良马,编号分养,如此这般,通过分级分养,选出最优秀的良马作为马种,良马驯养成为战马,长此以往,那么河西之地何愁没有优良战马?
  魏王武柲听到此言,不禁刮目相看,这可是前世的“精英培养法”啊,特别是在学校里,升学考试后,会把全年级排名靠前的一部分全部集中起来放在了尖子班,配备最好的师资和最优良的教材,以及最先进的设备,目的就是只有一个,全国最好的高等学校!诸如此类的,还有军队的尖兵班、尖兵连、尖兵团等等。
  如此分段牧养,优胜劣汰,暗合理学之道,武柲顿时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牧监。
  随即,武柲站起身,说道:“若你为河西牧监,每年可产出战马多少匹?”
  张良伺顿时一愣,继而心中狂喜,躬身道:“三年后,下官保证,每年出产至少不下于五万匹!”
  “五万匹?”武柲心中大喜,如此,十年之内,便可组建强大的骑兵了,便说道:“张良嗣,你可愿忠诚于我!?”
  张良伺双目露出震惊之色,随即便单膝跪地,“微臣心中所愿也!”(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五)

  神都洛阳,太初宫。
  清凉殿内,依旧一头乌发,带着通天冠的女皇正在看着奏疏,她一般很少看奏疏,但如今她的手中一直拿着一份厚厚的奏疏,足足有半个时辰了。
  张易之和张昌宗则摆弄着新奇玩意儿,一只已经快要成型的木鹤,其实二张如何会做这种奇巧玩意儿,他们只不过是让人做了部件,拿到这宫中组装而已。
  女皇不会过问这些小事儿,所以也由得他们闹腾。女皇的手中正是那魏王武柲的奏疏,奏疏让她振奋,她已经足足看了不下五遍,上官婉儿沐休,所以不在,她需要找一个人跟她分享这份喜悦。
  抬头看到二张的木鹤已经做好,便笑道:“易之,昌宗啊,快过来。”
  二张赶紧起身,就如同两只小狗狗一般,围绕在了女皇的身侧,“圣人有什么吩咐?”
  女皇笑道:“昌宗啊,你口才好,给朕念念这份奏疏。易之啊,你文采好,就给朕起草一份制书,朕要制告天下,拜武柲为天策上将,开府仪同三司,凡有功将士一并封赏。”
  张易之心中震惊无比,这是要立武柲为皇储的先兆吗?倒是张昌宗则有一种难言之感。前段时间,太平公主找过自己,让其在女皇面前给房州李显美言几句,他不是知恩不图报之人,便答应了,如今女皇拜武柲为天策上将,开府仪同三司,这不是立皇储的先兆吗,他该如何美言呢?
  随即,张昌宗便拿起了奏疏,大声朗读起来。
  “陛下……臣于焉支山大破后突厥,亲斩默咄人头,后突厥失其首领,大败,向北掠夺铁勒诸部而去。后突厥残军还逾十万,极为残暴。但漠北之地遥远,我大周财力不足,臣请徐徐图之……契丹之民只可安抚,征剿只会带来更深的仇恨,望陛下三思……大周马政所产战马,如今比之前朝永徽之年少了七成,河西牧监是重中之重。张景顺玄孙张良伺颇有养马之法,可为大用……”
  张昌宗抑扬顿挫地念着。张易之仔细听着,女皇则是站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
  等张昌宗念完后,女皇吩咐道:“朕要大赦天下,改元神功!”
  张易之和张昌宗面露喜色,便是一通甜言蜜语,歌功颂德,女皇也被二张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但张昌宗眼神告诉女皇,这孩子心中有事。女皇问道:“昌宗啊,有什么难事?只要是合情理,朕便答应你。”
  张昌宗心中顿时一定,便撒娇一般地拉住了女皇的手,嚷道:“圣上,魏王先败吐蕃,如今又败突厥。他如今声望如日中天,如今圣上又封他为天策上将,又开府仪同三司,恐怕朝中大臣都会认为圣上您厚侄子,而薄亲子,昌宗肯请圣上善待庐陵王。臣在市井中听闻,庐陵王连一件体面的衣裳都没有。圣上,您可以骂昌宗,打昌宗,但昌宗只是为了维护圣上的颜面。”
  本来露出一丝怒意的女皇,最后看到张昌宗那白净的小脸蛋儿,心里一叹。或许市井之民就是如此想的吧,她盯着张昌宗,道:“好了,此事朕自会处置,你不要理会便是。”
  张易之吓得一身冷汗,听到女皇如此说,便赶紧劝慰道:“圣上说的是,六郎,往后可不能非议朝政。”
  张昌宗如何不明白,但依旧嘟嚷着嘴,装着小可怜。女皇看罢,也不想是谁教了张昌宗,但庐陵王之事,确实是该到解决的时候了,说起来,把他囚禁在房州都十多年了。但该怎么解决庐陵王,女皇心中还没有一个可行的措施。
  “好了,你们下去吧。”女皇摆摆手。
  张易之赶紧拉着张昌宗的衣袖,躬身退出了大殿。
  二张出了大殿,正好迎面走来一个身着男服的女子,正是上官婉儿,如今身为女皇身边的绝对红人,二张也不敢造次,而且他们一直以来也想获得上官婉儿的权力,但女皇始终不肯。就是刚才准备让张易之起草制书,结果被张昌宗的话惹得女皇不高兴,而失去了第一次起草制书的机会。所以张易之对张昌宗的愚蠢感到愤怒,但张昌宗是他弟弟,他们的富贵也是靠弟弟才有的,如今他们地位日渐显赫,只要时日长久,他们何愁培养不了自己的势力,但女皇年老,能活几年?这才是张易之最为担忧的事情,而因此不愿意错过任何机会。
  “张易之、张昌宗见过待制!”二张齐齐躬身行礼。
  上官婉儿不敢托大,这两位可是圣上身侧的枕边人,说什么话,女皇都会听上一听,她虽权势日甚,但不会因此而得罪二人。
  上官婉儿浅浅一笑道:“内侍不必多礼,圣上可在里头?”
  张易之本来一开始就想勾搭上官婉儿,所以一直以来对上官婉儿比较留意,发觉她今日似乎面色红润,眼角都有喜悦的目光,看来有喜事,便说道:“圣上得到陇右捷报,面容喜悦。”
  上官婉儿还礼,道:“既如此,那妾身就进去了。”说罢,便款款而踏进了大殿。
  进了大殿,看到女皇正在沉思,听到上官婉儿的声音,便抬起头,说道:“婉儿,快来看看,魏王败吐蕃,如今又大破突厥,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咄被斩首,阿波达干阿史德元珍也被斩首,总共斩首数万,收获牛羊马匹无数,朕心甚慰,若大周群臣能够如魏王一般为朕分忧,契丹何愁不平。”
  上官婉儿其实已经知道了,她这两天是跟宇文素娥在武清县的庄园内渡过,她是受了宇文素娥的邀请才去的,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作为同一个男人的女人,她们才聚到一起,商量着魏王将来会走向何方,随着魏王对整个帝国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她们这些女人也应该担当起应该有的责任。
  所以宇文素娥和上官婉儿才有了会面的机会,本来这个事情应该由正妃太平公主组织,但太平公主这段时间做的一切事情,对魏王虽没有多少大害。但却对魏王是不利的,所以宇文素娥这个极有主见的女子找了上官婉儿商议,只有极为亲近武柲的女人知道上官婉儿早就是武柲的女人了。
  上官婉儿和宇文素娥两日内谈天说地,分析天下时局,认为武柲登上皇位的可能有七成,而她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武柲,成为贤内助和贤外助。
  上官婉儿在宫中和朝堂颇有声望。而且靠近女皇,消息灵通。更参与一些大周一些重要决策,可为外助。
  宇文素娥曾管理数十万人的帮会,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贤内助,这些年也帮助武柲整顿了魏王府的里里外外,倒是作为正妃的太平公主为了李氏的命运而暗中接触不少大臣。魏王府虽表面上一团和气,但其实里面隐藏着危机,一旦危机爆发,将会是灾难性的。侧妃姜出尘钻研于医术,不理俗务。而且也毫无心机可言。所以整个魏王府也几乎由宇文素娥管理,加之她从不偏袒任何人,深得奴仆和魏王媵妾们的信任。
  当然宇文素娥不只是接触和笼络上官婉儿,就是韦团儿也收到过邀请。除了宫中,宇文素娥与大臣们的妻妾都颇为交好,也由此笼络了很大一部分中下级官员。这些官员中不仅有理学出身的官员,还有儒家出身的。以及其他出身,总之在宇文素娥的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是,宇文素娥对于太平公主的做法和想法有些气愤,包括上官婉儿自己也是气愤不已。就比如说,接见一些唐室旧臣。一些依旧吃着大周的粮食还念着前朝的好的一些老古董。而且人数也不再少数,虽然跟上官婉儿私下制定了互通消息的策略,但还需要努力。
  报纸或许就是一个好东西,趁着武柲大败吐蕃,又败后突厥,可以好好为武柲造造声势。说不定会有一些官员支持武柲的。当天下百官百姓都支持一个人的时候,即使是女皇权威再盛。也需要考虑皇储的人选了。
  上官婉儿和宇文素娥游玩两日,也了解了宇文素娥不少东西。如今女皇让她看奏疏,她满脸露出欢喜,随即便轻声读了起来,她声如黄莺,婉转而动听,女皇也一直喜欢上官婉儿的声音,加之她年老眼花,看着奏疏时间一长,便流泪不止,且头疼无比。
  等上官婉儿念完后,女皇说道:“婉儿啊,朕心中甚慰啊,你啊,也别闲着,就给朕起草制书吧,朕要拜武柲为天策上将,开府仪同三司,掌管天下兵马,为朕扫平叛乱,陇右有功将士一并封赏,魏王所奏,一一应允,制告天下。”
  上官婉儿顿时心中欢喜,如此一来,天下兵马尽为夫郎掌管,那么储君之位恐怕也不远了。太平公主苦心孤诣,还是挡不住夫郎前进的脚步!随即便欠身答应,坐于书案之后,开始起草制书。
  数日后,拜魏王武柲为天策上将,开府仪同三司,掌管天下兵马等制令制告天下时,天下一片哗然。而与此同时,各大报纸上也开始报道理学的施政手段,以及理学最终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一个理想中的乌托邦之国,没有贫穷,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世界。
  理学思想传播向天下各州,文人士子不禁侧目,有理想有梦想的年轻人,开始向着理学的学校涌去。报名参加清新书院的秋季入学考试的文人,不过几日便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数据,足足有两万人!比之科举考试都要繁盛。
  理学生们更是现身说法,魏王武柲的个人崇拜也趋于成熟,当人们开始认识到理学或许能够给他们带来富足生活的时候,他们也终于开始承认理学。
  在安西四镇,以张说为代表的理学生,办起了《安西理学报》,专门用来宣传理学,宣传他们最伟大的导师,最伟大领袖,武柲武远山老师。武柲之名响彻西域那瓦蓝色的晴空上,并由此发酵。
  总之,一切因为女皇的制令,而使得理学生疯狂了。就是如今到了中枢的姚元崇和宋璟等理学官员也是激动不已,每每沐休或是旬休之时,都要到洛水上泛舟讨论,或者在清新书院听听课,和清新书院的教授们谈谈天文,说说地理。
  一个多月后,消息传到山丹马场,赤水手捉城。
  这里是一个浅浅的山坳,但三面遮挡了视线,使得外面的人看不到此处,里面的人也一样看不到。
  山坳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