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183章

混在大唐-第183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是郡主啊。怎么连个仆人都没有呢?方此时,李裹儿才发觉自己跟以前也只是小小的改变而已。只是住进了大房子,也没有了那些兵痞子们狼一般的眼神。她依旧没有人伺候,没有人煮茶,也没有人暖被窝,就是昨夜,房中连炭盆也没有,她可是听说了,神都家家户户都用炭盆取暖。
  忽然府中一阵嘈杂,李裹儿顿时胸中憋了火。披散着头发,便出了房间,便见一辆辆牛车牵进了府中,那些奴仆她一个也不认识,便怒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闯入我府中!”
  正在帮忙扶车的高力士顿时一愣,便停了下来。其他魏王府家仆也停了下来,看向了站立在台阶上披头散发的小娘皮,只见小娘皮身材婀娜,肌肤白净,那张脸因为生气,而有些可爱。诸人大笑一声,却不理会。
  高力士便说道:“请问这位小娘,韦妃和忠王可在,奴婢也好回府之后交差。”
  李裹儿见这帮奴仆粗人大笑,小胸脯顿时起伏不定,再一听到一个太监如此无礼得朝着自己说话,便怒道:“你们可知我是谁吗?”
  高力士一愣。要不是这小娘皮实在绝美不可方物,让人怜惜,恐怕他也根本不会有此一问,于是便问道:“敢问您是?”
  也就在此时,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安乐,不可无礼!”
  只见韦妃和忠王双双来到,便阻止了李裹儿的无理取闹。
  李裹儿虽然骄纵,但在韦妃面前,却也不敢放肆,便顿时一跺脚,钻进了房内,哐啷一声,关上了门。
  韦妃脸色变了变,那小太监是魏王的贴身服侍太监,就是朝中宰相都要给几分薄面,他们初来京师,如何敢得罪?
  李显忙拉住了韦妃,低声道:“裹儿如此也是平日里疏于管教,往后矫正便是了。”
  韦妃这才点头,便看向了高力士,说道:“小女无理取闹,让大家见笑了,还烦劳诸位把货物搬进储房中。”
  高力士躬身道:“忠王和王妃放心,这是我等应该做的。”随即便吩咐一声,跟着那忠王府老太监继续向储房行去。
  李仙蕙得了消息后,便很快来到储房,只见一辆辆牛车来到,老太监取出钥匙,握住了陈旧的木门上的锈迹斑斑的大铁锁,但锁眼早已生锈,钥匙根本插不进去,一时间,老太监急得满头是汗。
  李仙蕙走到跟前,便看到那铁锁已经锈得不成样儿,便说道:“王叔,您别开了,这锁已经锈死,我去找个东西去,直接砸了便是。”
  说罢,李仙蕙快速地向着院外走去,她记得前面有一块石头,应该可以砸开。
  不多时,高力士等人便看到一个小女子抱着一块黑乎乎的石头进了这院子,高力士赶紧过去,说道:“小娘子,还是我来吧。”
  李仙蕙露出笑容,道:“在房州,我可是吃惯了苦,这点活儿不算什么。”
  只见她抱起石头,向着那把大锁砸去,“咣咣咣”一连数声,那大锁却丝毫没有动静。李仙蕙却吃力地喘着气,白净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高力士便问众人,“你们可有方法,弄开那锁?”
  有一奴仆说道:“找跟铁棍,撬开便是了。”
  “马老三那车里有跟铁棍!”另一奴仆说道。
  只见那叫马老三的奴仆从牛车下面抽出了一根铁棍,走向了李仙蕙,到了跟前,便说道:“小姑娘,还是我来吧,真的是难为你了!”
  李仙蕙露出一抹羞涩,毕竟做了这么多事情,却连一把锁都奈何不得,便轻声说道:“那就有劳大叔了!”
  马老三也不说话,便伸出铁棍,不过一撬,咔嚓一声,锁环直接崩断,马老三随手便推开了门。
  顿时,一股恶臭从里间喷了出来。
  诸人连忙捂鼻,马老三定睛一看,顿时一愣,道:“这里面有几具死尸!”
  听到死尸,李仙蕙惊叫一声,顿时远远地跑开了,站立远处,伸手拍着胸脯,像是惊魂未定的样子,但随即却面露怀疑之色,这王府的储房中怎么会有死尸呢?
  武柲从史馆出来后,便已经是午膳时间,在朝中用了餐后,便准备到清心书院慰问一下那些学者们。刚一出宫,便得到了忠王府中发现十具死尸消息。
  这则消息,顿时让武柲沉思下来,随即他便骑马回到府中,便很快叫来了高力士,高力士一到,宇文素娥也来到了。
  武柲随即让高力士把整个过程说了一遍,而后便让高力士出去,宇文素娥看着自己的男人,便说道:“阿郎,昨夜本来是要告诉你,我昨日去了何处,谁曾想……”
  其实她本来要说,谁曾想两个人研究爱情动作去了。
  武柲一脸严肃,说道:“你只说去了何处,做了什么事情便是!”
  宇文素娥尽管是枕边之人,但此刻也感受到了一抹凝重的气氛,她顿了顿,平静了下紊乱的心绪,道:“昨日定鼎门之事颇为蹊跷,阿郎你在明处,臣妾便在暗处,后来定鼎门逐渐平息,便有一人很快逃离了定鼎门,他武艺很高,臣妾堪堪跟住,他也非常警惕,在饶了三个大圈子后,最后到了监察御史李昭德的府中,臣妾怕打草惊蛇,没敢进去,便回府了。”
  “李昭德?”武柲顿时站起身,李昭德曾为宰相,因为恃宠而骄,对待同僚如同奴仆一般,任意呵斥,被同僚和酷吏,加上武承嗣和武三思的诬告,最后便贬为南宾县尉,去岁契丹反叛,女皇记得李昭德的能力出众,便再次召回京师,委以监察御史。
  但此人是陇西李氏的丹阳一房,或多或少得与李唐有些血缘关系,是一个实足的李唐旧臣,他曾大杀酷吏之风,让来俊臣等酷吏憎恶,他曾维护李氏正统,阻止女皇立武承嗣和武三思为太子,被武氏所憎恶。后来恃宠而骄,对待臣僚如同奴仆,被朝官所不喜。
  但不管怎样,李昭德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李唐忠臣,如同很多旧臣一般,他忠心着李唐。只是一直在等待时机,没有大张旗鼓得反叛而已。
  武柲手指轻叩着桌面,发出很强的节奏,彷如战鼓一般。
  半晌,武柲终于停止了敲击,而后缓缓说道:“利用李显府中的死尸,把此案做大,李昭德是该付出一点什么了。薛讷整顿右羽林卫遇到了阻力,李千里仿佛又活了一般,我看李千里也是该歇歇了,一个志大才疏的人而已!”
  宇文素娥,取过一张纸,快速得记录起来,这个时候,她便是武柲的最佳拍档,这些命令,都会通过某种渠道,放在那些官员的桌上,武柲是从来不会直接参与这样的阴谋的,这是他的原则,他认为任何阴暗的一面都会给这个帝国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有些不可避免地发生,那么换一种执行手段,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吩咐完后,宇文素娥便欠身告退,她需要为已经下达的命令想一条可行的计策,然后才能下达出去。
  武柲则闭着双眼,想着这一场风波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能够走到哪一步!
  契丹啊,真的是太不给力了,要是打到河东,他还会如此苦心孤诣吗?说真的,他实在不适合阴谋诡计、布置陷阱,他不是谋士,他只是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魏王而已。


 第四百一十二章 庐陵王风波 (十三)

  忠王府出现死尸之事,不到一个时辰便传进了百官的耳中,一时间引来了议论,因为死尸在王府,这让洛阳令唐绍不禁头大如斗,上任不到半月,便在连续两天里发生了如此大案,如此便让唐绍非常得“蛋疼”!
  没错,就是蛋疼,早在前不久,在一帮损友的鼓动下,便新纳了万春楼的头牌,苏采晴。数个夜晚,都把精力消耗在了苏采晴的那白嫩而滑腻的肚皮上了,而且因为用力过猛,扯动了蛋蛋,加上定鼎门之事又没有来得及休息,便让他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原本唐绍是官场得意,情场上更是开了满堂春花,没想到,自庐陵王进城之时便引发了大乱,紧接着,在这第二日又发现了十具死尸,他得到消息后,便顿时愣了半晌。
  这定鼎门之事正在取证审理中,可这忠王府出了事,这还让他活吗?唐绍只是洛阳令,所以在苦思良久之后,便决定还是向女皇先禀告,毕竟忠王如今是亲王,他这个洛阳县令还真没那胆子带人直接调查现场。
  更何况,敏感的他,从其中嗅出了一股阴谋的味道,他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任何时候他都愿意明哲保身,如此他才从酷吏的手底下一直混到了如今的洛阳县令,京师的县令比之地方要高上一品,他这县令便是六品,算是彻底步入了为官之道的第二个阶梯,正式步入中级官员,他很珍惜,但京师的县令是最不好当的,也最受气的官儿。
  此时女皇刚从小睡中醒来,坐在一旁,吃着张昌宗小可爱端来的刻了花纹的水果,花纹是小可爱精心刻的,但水果可是魏王送来的,魏王这孩子确实不错。自打建国以来,什么新鲜事物都会送给她享用,不说那西域的奇珍异宝,就是那些南国的稀罕之物,也都能弄来,特别是这水果,往年要在这个时节吃到水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存储在地窖中的秋果,没有此南国水果的新鲜。
  当然。她也知道武柲如此也是为了孝敬她,正如她曾问过魏王,他为何要送这些珍稀之物,魏王只说,武氏的长辈只有女皇和老娘,他为何不孝敬?更何况女皇给了武氏一个成为大族的机会,也给了他荣华富贵,他为何不孝敬?
  自此女皇也就安然接受,也几乎把武柲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但年纪渐长。她的慈悲之心渐起,早年间她杀人无数,如今杀心渐消,在对待自己亲儿子和侄子之间摇摆不定。
  从某种方面来说,她对儿子是十分失望的,他们没有治国之才能,而对侄儿武柲却是十分看重。因为他不仅有治国之才,所创之理学,也是一种全新的学说,数年来,凡是理学官员的治下,无不开拓出了一片新气象。这也是她允许武柲结党的原因,也是重用理学官员的重要原因。
  皇位只有一个,传给儿子,那么她所建立的大周朝便会灰飞烟灭,尽管她很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武周大统,但她是何等人物,自然不会想着等她死后。自己那儿子还会听自己的遗言,依旧延续大周朝。在世时,几个儿子都是表里不一,只是不敢反抗罢了。
  女皇心中轻叹一声,便看向了两个心肝宝贝,这次饮宴之后,终于把心肝宝贝的事情给办妥了,李迥秀也和那阿臧的婚期也定了,就定在了下月初八,不过说实在的,真的是可惜了李迥秀了,拿风流倜傥的模样儿,谁见了不动心呢,但为了这俩宝贝,就委屈下李迥秀吧。
  此时,值事太监禀报道:“禀告圣上,洛阳令求见。”
  女皇一愣,定是为了上元节的事情,随即一想,上元节的事情不是已经定下了吗?便吐出一字,道:“宣!”
  不多时,唐绍弓着身子站在了阶下,道:“禀圣上,今日近午时,有人传言,忠王府发现了十具死尸,臣没有得到允许,不敢查看,特来禀告圣上!”
  女皇顿时一愣,这好端端的忠王府如何会有死尸,但心中有些不快,随即便轻声说道:“婉儿,此事就让大理寺、秋官、右肃政台,还有宗正寺协同处理吧。”
  上官婉儿心中顿时一暗,不管怎么说,如此一来,对忠王李显打击不小,但忠王府有死尸这种事情,要是不查个水落石出,对皇家的威严无疑是一种玷污,女皇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她答应一声,便写了条子,亲自送到凤阁。
  忠王府的事情,宰相们早已知道了,而且能够把此事如此快速传播,一定是有人暗中推波助澜。
  此时的朝中,忠于李唐的朝臣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大喊忠王是冤枉的,一定是有人栽赃陷害。至于栽赃陷害的人是谁,那是不言而喻的!
  如此明显的含沙射影,理学官员不干了,顿时争吵起来,大有一言不合出去干架的态势。
  上官婉儿踏进凤阁之后,被里面的争吵弄得烦躁,她便把条子交给了凤阁侍郎宋璟,便直接出了凤阁,经过鸾台的时候,便听见里面在争吵,当到了史馆之后,更是吵翻了天,上官婉儿干脆连别殿都不去了,直接向女皇告了假,便出了宫,回了郑宅。
  朝廷百官吵开了,第一次,理学官员和忠于李唐的官员吵了起来,只有宰相之间保持了镇定,但也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要不是有几名老成持重的宰相,加上两三个中立的宰相,估计也吵开了。
  武柲在对武崇秀耳提面命之后,便走出了裴柔的院子,回到书房,便得到了上官婉儿的消息,知道了朝中百官分为两派争吵不休,便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笑意。如此可见,理学官员也是完全维护他的。
  方此时,真的是民心可用啊!
  忠王府内,李显一家人齐聚一堂。
  李显原本枯槁的脸上,如今更是如同一具干尸一般,脸上毫无血色,他没有能力阻止魏王府的奴仆传出消息,因为他当时和韦妃在安乐郡主李裹儿的房内,他们要对这个小女儿教导一番,不然惹出事情,将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十一个子女都低着头,不知道想着什么,韦妃坐在李显的旁边,看着这一家人,她有一种失望的感觉,来了京师原本以为会过上好日子,不说那荣华富贵,就是平安点也好啊,昨日安乐惹了事,还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如今府中又发现了死尸,这让他们如何过活?
  韦妃第一次感到,活着真累!
  李重润嘟嚷道:“都怪六妹,砸什么锁啊!”
  韦妃大怒,道:“住口!仙蕙的贤惠岂是你们能够比得了的,那储房中有死尸也是早就有了,干我家何事,我要你们来,是让你们明白,忠王府和你们的父亲在这京师是如何得举步维艰,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做人,不要在外惹是生非!”随即转向李仙蕙,看到自己的二女儿眼泪打着转儿,便劝慰道:“仙蕙,你去房中歇息吧。”
  李仙蕙忍着眼泪,欠身出了客堂,直到钻进自己的屋子,扑到矮榻之上,低声嘤嘤哭泣起来。她从未想过此事能够被哥哥姐姐们怪到自己的头上,平日里有什么活儿,都是她干了,她帮着母亲伺候着他们,如今却得到了这样的回报,她伤心了,生平第一次感到如此委屈,而这种委屈,却是来自家人!
  右肃政台御史中丞吉顼得到了圣旨后,顿时露出了笑容,他刚一上任,便来了两件大案,这定鼎门之事还没有审出个啥来,忠王府就出事了。
  在肃政台,要是没有大案特案,是根本没法跟其他朝廷诸部争功劳的,只有像如此大案,才能显示出肃政台的重要地位。左肃政台监察地方,右肃政台监察朝廷百官,所以吉顼一得到圣旨,便派人联络秋官尚书徐有功和大理寺卿裴清,还有向宗正寺卿武承业去信。
  裴清是魏王的人,徐有功虽不算是魏王的人,但是绝对支持魏王的,此人虽不能拉拢,但绝对可以信任。吉顼也知道魏王对徐有功的看重,所以信中也是言辞恭敬。至于安平王武承业,是吴王武承嗣的从弟,自武周以来便执掌宗正寺卿。
  就在吉顼派出官员联系其他人的时候,一个神秘的奴仆打扮的人持着一份密信放在了吉顼的书案上,吉顼也不管那神秘人身份,等那神秘人走后,便打开了密信,很快浏览一遍,便知道了内容,而且此信以密信的方式给他,那么魏王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那就是此事他很看重,而且做得要隐秘。
  吉顼深吸了一口气,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这压力让他感到了兴奋,他的心狂跳不已,他很想打开窗户,大喊几声,魏王万岁!
  魏王殿下,您终于向那些阻挡者挥出了屠刀了,臣等待多时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庐陵王风波 (十四)

  魏王府。
  经过多日的酝酿,设置市舶司的方案在武柲的笔下成型,原本多年以前他就曾上疏过唐高宗李治,故而这么多年以来,成立市舶司的各项措施也早已在武柲的头脑中成型。
  如今府库枯竭,女皇都取消了上元节的大型宴会,以及与民同乐的机会,虽然女皇的借口是年老体弱,不堪行动,但聪明人都知道,女皇何曾服过输!而武柲更清楚的是府库经过女皇的折腾和不断的战争,早已枯竭。
  如今更是连阵亡将士的抚恤都发不了,上表的抚恤名册还在搁置当中。对于女皇的如此无作为,武柲是很愤怒的。他已经不止一次地上疏,阵亡将士的抚恤不能再拖了,若契丹壮大,大周将无兵可用。
  试问,哪一个士兵愿意打没有抚恤的仗?他们的死连一份养活家小的抚恤都没有,他们为何卖命?当然有不乏境界崇高者,但能有几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武柲深以为然。军队,如果一味地靠士气和精神鼓励,那是永远也不会长久的,只有把战斗力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战争制度和抚恤制度上,军队才能长期保持强盛的战斗力。如果再加入一些荣耀的措施,那么一支铁军便会形成。
  朝廷中枢,如今理学官员占据了一小部分,而且政事堂中的宰相中,理学出身的宰相几乎占了一半,此时提出设置市舶司,宰相那里至少可以有胜的希望,而女皇也会因为府库的枯竭不得不答应。
  连续两个大案,让神都的百官和百姓把目光齐聚向了忠王府,也彻底吸引了投机者的目光,此时提出市舶司方案,是再好不过。设置市舶司,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所遇到的阻力必然十分强大,但只要分一部分压力。那么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遇到的阻挠也会小一些。
  当设置市舶司,统一管理海贸,由朝廷鼓励航海贸易,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春天终将来临,到那时,或许那些士大夫们也会尝到甜头。而在分这一块利益蛋糕时,争得头破血流。
  武柲把刘令娴唤来。刘令娴这段时间有些乏力,经常嗜睡,按照武柲的理解,这是怀孕的征兆,等过段时间,再让姜出尘看看,便能确定了,那么如此一来,这贴身婢女就又得换了。
  说实在的。一个贴身婢女,也就好比那前世的贴身秘书,上床、暖被、谋划、备案等等,样样都做,使用习惯了,总有些舍不得,但武柲他自认为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所以,刘令娴转正也是迟早的事情。可是如今刘令娴也基本上转正了,很少帮助武柲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