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9章

混在大唐-第9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姐姐,就放过在下吧。”
  武清哀求着,他已经被这俩姐妹纠缠了足足半个时辰了,非要武清在此情此景之下吟诗一首,武清哪有那本事,只得推诿,他也实在记不起有这样应景的诗啊,不然怎么着都要哄哄两位美女崇拜一下的。原本给师傅李绩说去如厕,这如厕都一个小时了,即使便秘也完了吧,难道要让人怀疑自己是掉坑里呢?
  “清弟,你就看在姐姐和我这样央求你的份上,就随便作首吧。”二姐裴盈继续纠缠,死活不放武清走,而且期间身体某些部位颇有接触,让武清大叹太罪孽了。特别是这个“清弟”叫的,让武清浑身都酥了,他眼中露出了一抹柔情,还好是在夜晚,古代达官贵人的府宅中一般照明的是灯笼,昏暗的灯光下,两个美女也看不到。
  “大唐的美女发育都这么早吗,怪不得十六岁就嫁人生娃了。”武清腹诽一句,本想再楷下油,却被大姐裴柔打断。
  裴柔倒是很温柔,正如其名,柔声细语地说道:“妹妹,咱们别为难清弟了,你看他满头是汗,这样也作不出好诗来啊。”
  裴盈一听,凑近武清一看,呀了声,很快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手帕就往武清额头上擦,武清也躲闪不及,一股跟前面不同的香味钻入鼻子,反正武清是不懂香料的,总之也好闻。
  武清有些不习惯,也被裴盈擦得额头生疼,赶紧握住那柔软的小手,顺势取下手帕,说道:“还是我来吧。”
  这个时候,一名丫鬟急忙赶来,看到裴氏姐妹,急促地说道:“哎呀,两位小姐,老爷让二位小姐去给那些官爷们添酒呢。”
  裴柔知道自家父亲的脾气,便对裴盈道:“妹妹,咱们去吧。清弟,你且在此稍等片刻,奴与妹妹片刻就来。”
  “是啊,清弟,你可要等着二姐哦。”说着话,裴盈居然很大姐大地在武清瘦小的肩膀上拍打了下。
  “我靠,这大唐果然有彪悍女啊。”武清腹诽,急忙拱手说道:“二位姐姐请。”
  如厕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啊,他武清真的是便秘吗,等到裴氏姐妹匆匆离开后,武清一惊,自己怎么拿着人家姐妹的丝帕啊。这一下可有意思了。武清也只能在这里等了,左手裴柔,右手裴盈。哦,不,左手裴柔的丝帕,右手裴盈的丝帕。
  太邪恶了!
  两块丝帕都是上好的蚕丝织成,一个丝帕上面绣着兰花的图案,上面有四个字“君应如兰”;一个绣着的是一个女子拿着一把长剑,上面也有四个字“执剑江湖”。
  这?武清单从这两块丝帕上就看出了两个少女不一样的个性和各自的思想境界。难道天下间的双胞胎都性格迥异吗?
  “武清,你怎么不回客堂?”
  武清抬头,看到竟然是李绩的亲兵,说道:“出来后,便迷路了,我便知道若我久不归去,师父定然会派人来找我的,谢谢大叔了。”
  “谢就不必了,国公已经在府外等候了,我们得连夜回到驿站。”亲兵说道。
  武清心中一惊,也不敢多问,于是便跟着亲兵出了裴府。
  而裴府客堂中,依旧在夜宴,他们这些同僚好不容易聚会,就得尽兴而归。李绩年岁已经很大,喝了几杯后,便已经差不多了,便先告辞了。
  在唐朝的饮宴中酒力不支离去不算失礼,倒是如果酒力不支还在酒宴上喝得烂醉如泥,那是对主人的不尊敬。不像后世,舍命陪君子,结果要么把自己给搭上了,要么得罪了人。
  李绩没有住裴府安排的客房,而是回到了太原府驿站,这里是专门接待出外办事官员的地方。李绩告诉武清明日出发时间,便在驿丞的带领下休息去了。
  武清回到客栈,武大娘没有睡,等着武清。徐小樱和王修早就睡了。
  看着清油灯盏下放着的一只鞋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武清说道:“娘,晚上就别做了,对眼睛不好。”
  武大娘这几年事事顺着武清,对武清更是关怀备至,从不打骂,更不要说一句重话,所以武清非常喜欢武大娘,跟这样的娘在一起生活,很让人心中安定,所以很多时候,他都要帮着武大娘干家务,尽管武大娘不允许。武大娘,在武清的心中是很重要的,他真的是害怕失去,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的人营养不好,经常劳累成疾,最终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了。
  武大娘笑道:“没事儿,这不等着你回来了吗?你回来,咱们就休息吧。”
  武清这三年来一直都是和武大娘睡一起的,尽管他用三十岁的灵魂看武大娘的身体,依旧让他没有什么绮念。
  可今晚,第一被那两个少女勾动了心底某个邪恶的神经,当他看到武大娘脱了衣衫后,竟然神奇地发生了反应,这是一具可以引诱人的**啊。
  畜生!
  武清心底狠狠地骂了自己。
  武大娘给武清脱了衣服后,便搂在了怀里,吹灭了灯盏,睡觉了。
  这一夜,武清把头埋在了那双峰之间,作了个很无耻的梦。




 第二十二章 一见长安使人愁

  第二日一早,武清四人便来到了驿站,拜见过李绩之后,李绩让亲兵去弄了辆马车给武清四人乘坐,此去长安路途遥远,马车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交通工具了。
  这一点上,武清深切体会到交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从交通方面来说,自秦朝以后没有一个朝代的皇帝能够跟秦始皇相比。秦始皇在位期间,修了很多直道,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驿站传递信息的时间,也方便了商业运输的发展,对促进商品的流通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同出发的,有钦差大臣东台侍郎张文瓘和侍御史裴炎,这二人昨夜玩得有点嗨,不停地打着哈欠,而且黑眼圈非常明显。当然还有一干囚犯。在让人验明正身后,便开拔了。
  武清坐于车中,看着窗外的囚车,足足有二十多辆,里面囚禁的是文水县县令张元和他的族人,待押到京城后,由大理寺和刑部,会同御史台审判,毕竟这可是导致乱民造反的大罪。至于杀不杀,就是高宗皇帝的事情了。
  武清也看到了张文静,当日那个喊自己滚出书香苑的衙内,此时被关在囚车内,耷拉着脑袋,蓬头垢面,完全没有往日那趾高气扬的风度。武清很想到张文静跟晃悠一下,想了想,还是算了。可别乐极生悲,倒霉的还是自己。更何况人生在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快意,保不准将来失意呢。
  长长的队伍在仪仗开路下,缓慢地开出了太原城。队伍很长,旌旗蔽日。武清看着缓缓渐远的太原城,有一种挥不去的离愁别绪,这种感觉很奇怪,他在太原城也不过一夜,竟然有一种不舍的感觉,难道自己骚情呢?
  或许吧,骚情。
  大街上的人群中,有两个一白一红明眸皓齿的少女瞅着大街上正在出城的队伍,眼睛搜寻着什么,当最后一个兵卒离开城门的那一刻,两个少女眼中露出了失望之色,但两人又不愿说什么。
  七天后,大军屯于霸上,只留千余士兵押解囚犯,队伍继续前进。伟大的宏伟的雄壮的磅礴的长安城已然在望。
  那平地上突出的一道黑线越来越清晰,直到慢慢接近,那种雄壮磅礴之气扑面而来。武清的心油然而生一种豪气,这就是长安城啊,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啊,这是真正的万邦来朝的都城啊。
  长安,让天下臣服,让后世望尘莫及。
  这座大唐帝国的都城,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啊。
  大唐梦,这个世界所有人的梦想,正如后世的美国梦一般。
  此时夕阳西下,余晖下的长安城,披上了一层金光,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城楼,三门道的城门,也在瞬间变得壮丽雄伟,神秘无比,让人非常想看看这城墙里面是什么样子呢。
  武清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坐着马车驶进了春明门,春明门有三道门道,每一道足有十米宽,人流如织,看守城门的大唐士兵目不斜视,如石像一般站立不动,城墙上的士卒也依旧站立不动,他们铠甲鲜明,旗帜随风飘扬,一派大唐强兵气象。
  马车驶进城内,武清被长安城的繁华一下子震惊了,真的震惊了,小伙伴惊呆了。
  车流滚滚,人头攘攘,竟然如此繁忙。街道足足有三十米左右吧,如此宽阔,百姓衣着光鲜了,偶尔穿插在其间的大唐美女,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水和太原没法比的。只是可惜的是这街道两旁没有店铺,都被坊墙阻隔,看不到那些高门大院的景象,这长安城的布局跟文水和太原是完全不一样的。
  长安城的布局以明德门到皇城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为界,以东为万年县管辖,以西为长安县管辖,各辖五十四坊,各有一市,万年县的叫东市,长安县的叫西市。整个长安城的商铺和行商基本都聚集在两市。
  对于“坊”这种布局结构,就武清来看是一件很蛋疼的事情,把百姓和百官都限制在了一个个格子里,说好了就是便于管理,说差了,这是对一个人自由的束缚,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减少了很多。更何况,每一个坊里,有坊正一名,又设置了“里”,有里正若干。这些制度无不显示着皇帝对长安城的控制力度,如果有人犯法,是根本无法躲藏的。
  李绩的宅第在崇仁坊,是一处大宅院,这里靠近皇城,也离大明宫也不过三条街,便于上朝。其实很多达官贵人的宅子都靠近大明宫的和太极宫的几个坊里。囚犯自有张文瓘和裴炎送去刑部监狱羁押。
  一路行来,很多时候,武清都是呆在李绩的马车内,李绩从出太原之后就开始对武清进行教导,讲述了一些当年他打过的一些大战的故事,穿插讲解一些行军中要注意的事项,并没有像兵法中那样,一定要让武清怎么怎么做。从这一点看,李绩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
  从实际的战例分析战争胜利的因素,这已经是后世的战术分析的模式了。李绩居然超前了!
  武清对于李绩是很崇拜的,这是一个打仗的神人,与李靖齐名,当然有人说李绩比不了李靖,就武清看来,在演义中李绩的名声就比李靖的响亮这一点来看,李绩也差不到哪儿去。
  当李绩带着仆从和武清四人驱车驶进崇仁坊之后,鼓声响起,随后坊丁吆喝一声,坊门带着刺耳的摩擦声在最后一声沉闷的声响后便关闭了。
  白天繁华的大唐生活也随之被关闭,只剩下了每个格子里的生活,或安然熟睡,或通宵夜宴,或黑灯瞎火中某个单身汉摸上了某个寡妇的床。
  武清一伙人便进了李宅,被李绩安排在了一处叫邻芳居的宅院,算是一处比较幽静的宅院。武清感叹李宅的广大外,剩下的还是感叹。这唐朝的达官贵人就这么奢侈吗,一处宅院占地都这么大,这里可是京城啊,地价不贵吗?答案是肯定的,长安城的很多官员都是租房子住的,怎么能不贵呢。
  对于未来,武清忽然有一种迷茫,特别是见识到了李绩这等英雄人物后,让他更加没有了自信,尽管这些人身处时代的桎梏,但他们的处世哲学,他们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智慧,深深地刺激着武清。
  而他,所能发挥的优势,也仅仅是多了这个时代的人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已。武则天时代啊,升官发财的机会多,可被砍头拉出去弄死的机会的也多啊。做官还是不做官?经商还是不经商?这些问题接踵而至,让武清彻夜难眠。
  总不能隐居深山大泽的吧?那也太窝囊了,太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如果那样做,丢的不是自己的脸,那是广大穿越众的脸,丢的是后世四万万网民的脸。。。。。。




 第二十三章 得衣钵

  高宗皇帝头风难以医治,武后以为这是洛阳太过炎热的缘故,便返回了长安的大明宫。
  大明宫,原本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为高祖皇帝所建,后来高祖皇帝死后,便停止了修建。直到高宗皇帝即位,再次修建扩建,如今但凡在长安,高宗皇帝便和百官都在大明宫处理朝政,至于原来的太极宫因宫室陈旧潮湿而逐渐废弃,宫殿也只派了些太监和官奴按时打扫。
  坐落于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不论从规模还是建筑风格上尽显大唐大气雄壮的风格,站立龙首原上,从含元殿望去,整个大唐长安城尽收眼底,彰显帝王君临天下之气势。
  武清一早起来之后,便去拜见师父李绩,没想到人家早就去上朝了,武清没有去大明宫瞻仰一番机会,只好回到了邻芳居。没过多久有仆役送上早饭,不过几碟咸菜和三碗稀粥,还有一盘胡饼。对于胡饼,这可是闻名整个大唐的食物。自西汉之后,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原的西域诸国饮食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这胡饼。
  说到大唐饮食,武清不得不感叹一番,大唐很繁华,文治武功达到了巅峰。饮食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炯、煮、烧、烤、烙、烫、炸、蒸、脯、腌等技艺上有了很高的造诣,唯一遗憾的是炒菜没有普及,还没有发展起来。炒菜要到宋朝才会大规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炼油技术落后,这个时期虽然重视农业,可产出实在低下,吃饭都是问题,怎么可能大规模种植油料作物呢。
  大唐,要想更加强大,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啊。
  不过这对于武清来说,似乎又是一条发财的机会,只要自己把炼油技术搞起来,而后再抄几道**丝菜,不难改变大唐达官贵人的饮食习惯,这将会是一场餐饮界的伟大变革。
  一个上午武清便在这邻芳居中想事情,实在太无聊了,他便继续写他的《三侠五义》。没办法,想要成为富豪,想要泡到优质的大唐妹子,就得从各方面抓起,特别是这种庸俗小说之类的,那可是平民最喜欢的东西了。
  至于那些士大夫,武清根本就没考虑在内,实在是那些大爷们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潮流,引领着大唐文化的走向,对于庸俗小说还有以前几十年前的志怪小说都称之为“乱力怪神”而逐渐被摒弃。导致如今的辞赋诗歌成为了天下文坛的主流。从某一种方面来说,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如果由自己之手,把这庸俗文学也给整出来,那要传到后世,自己的头衔是不是应该一定得加上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呢!
  太宗皇帝曾说过百姓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却从来不关心老百姓也是有文化需要的。
  平民百姓的文化需求,他武清包了,可以预见将来他会遭到多少文人骚客的抨击和打压,但他义无反顾,为了“伟大的xx”他不怕任何嬉笑怒骂。
  午饭时间,李绩回到了府中,上朝的时候,李绩突感不适,高宗皇帝便放他回府休息。
  七十五岁高龄的李绩如今受到了高宗皇帝和武后的敬重,所以在听完了文水平乱报告后,便让他回府养病了。李绩回到府中,便唤来武清。
  武清走进李绩书房,拜了一拜,说道:“今日师傅唤徒儿来是否有新故事要讲了。”
  李绩笑道:“新故事没有,倒是圣上和皇后娘娘听了我收了徒弟,不禁大为奇怪。说要见你,你可得做好准备,过几日便是中元节了,圣上要求各寺举盂兰盆会,会有法会,我正好带你在身边,也顺便让圣上见见。”
  武清眼中一亮,这个年月,见皇帝可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那光宗耀祖啊,更不要说是被皇帝点名的。
  “徒儿知道了。”
  李绩看着这个人小鬼大的徒弟,笑道:“你好似不是很欢喜?”
  武清一惊,对皇帝不敬,那是大逆不道,而且也会被士大夫所不喜,于是连忙道:“师父,徒儿觉得能见皇上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徒儿想应该把这种崇敬放在心里,做到宠辱不惊,方不失为一个为将者之道。”
  李绩瞬间错愕,而后站起身,走到武清的跟前,仔细盯着武清的眼睛,四眼相对,武清丝毫不避,这个时候他要躲闪了,那不是说明自己在说谎吗?
  良久,李绩大笑道:“徒儿果然是非常之人,神童也,吾此生不亏也。”
  说罢,李绩走到书架跟前,从上面取下一个卷轴,递给武清道:“这是老夫毕生所学,几年来,为师已经都记录了几卷,这是其中之一,看完了再来换下一卷,往后你好生钻研,成为我大唐栋梁之才,也不枉老夫教导你一番。”
  武清激动到了极点,立刻拜了拜,说道:“多谢师父,师父教诲,徒儿永生不敢忘怀。”
  “对了,三司会审已经出来了,有并州法曹狄仁杰的证词,还有那张元也认罪伏法,张元被秋后问斩,文水张氏一族被流放岭南,如今你算是真的无罪了。”李绩说道。
  武清一直为这事担忧,就怕一些贪官污吏给自己抹黑,还好看样子自己再县学那套说辞没有传到京城百官和皇帝的耳中,不然自己至少得蹲下局子了。
  如此这般,师徒二人又闲聊一阵后,李绩要休息的时候,武清捧着李绩所著的《行军方略》回到了邻芳居。这算是得到了李绩衣钵了啊,虽然对军事不是很了解,但后世那么发达的网络和媒体,对古代战争、近代战争和现代战争还是有了解的。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到高技术兵器时代的发展,对于谋略的运用逐渐减弱。但是在古代则不一样,冷兵器时代,靠的不仅仅是士卒的战斗能力和意志,最重要的还要看主将的谋略。如此出现的谋略兵家如孙武、伍子胥、韩信、范增、张良、贾诩、郭嘉、诸葛亮、曹操、周瑜等等,实在是太多了。
  武清怀着崇敬的心情,打开了卷轴,逐字逐句读了下去。
  “夫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在于正奇相依。。。。。。”
  晚饭时候,李绩让武清一起用餐,武清也只好放下毛笔,来到了饭堂,看到李绩一大家子都在。有儿子从最小的五六岁到五十岁不等,看样子李绩雄风不减啊;有孙子从婴孩到三十岁不等,最大的长孙李敬业都有三十岁了;有曾孙最大的也有十岁了,可谓四代同堂,幸福满满。
  李绩便把武清叫到身旁坐下,说道:“这些都是吾之儿孙,今日也算是为师给你的接风宴,你尽管吃好,若想饮酒也是可以的。”
  武清忙谢道:“徒儿谢过师父了,能得师父如此厚爱,徒儿很知足了。”
  “好了,那就饮些酪浆吧。”李绩便给武清舀了一瓢酪浆添到了酒樽里。
  武清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