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106章

明末传奇-第106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枢是支持郑勋睿的,如此情况下,众人已经明白这场辩论的意思,其余人不会开口说话了,他们将目光对准了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内阁次辅文震孟。

文震孟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

杨廷枢也看着文震孟,他很清楚,文震孟这个时候开口,能够力挺郑勋睿,至少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也要多多考虑的,可惜文震孟没有开口,这让杨廷枢内心哀叹。

温体仁看了看文震孟,脸上闪过一丝冷笑。

“张溥大人和张采大人是监察御史,弹劾官吏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杨大人太激动了。”

温体仁的开口,让张溥和张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皇上,臣以为,郑大人在河南剿灭流寇,的确立下了大功,朝廷应该嘉奖,郑大人写来了奏折,为各部表功,臣以为可以全部照准,只是这指挥作战的事宜,可以考虑让洪承畴大人直接负责,便于调动各方的军队。。。”

皇上没有在早朝的时候直接做出决定,而是要求内阁商议此事,其实这已经表明了态度,若是皇上支持郑勋睿,大可压下弹劾奏折。

内阁商议的结果很快出来了,一天之后就呈奏皇上了。

接下来就是皇上下旨了,不过这道旨意,迟迟没有下来,倒是引得诸多文武大臣注意了。

朝中文武大臣都开始议论这件事情,绝大部分人认为,郑勋睿不可能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了,眼看着流寇就要被剿灭了,关键时刻,立下巨大功劳的郑勋睿,却要被撤换了,这样的事情,放到任何的时候说,都不合适,可惜郑勋睿太年轻了,在朝中没有什么资历,遭遇这样的暗算也是正常的,抱怨也没有用处。

杨廷枢已经提笔给郑勋睿写信了,他不仅仅说到了张溥、张采、杨彝、吴伟业、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的联合,还说到了文震孟和姚希孟在这件事情上面的表现,他非常的失望,关键时刻,文震孟不能够站出来说话,身为内阁次辅有什么作用,这样的依靠不要也罢。

杨廷枢气愤之中,言辞比较激烈,等到信函寄出去之后,又有些后悔。

后宫,皇上身边只有王承恩。

“王承恩,朕明白你的意思,郑勋睿在河南做的很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剿灭十余万流寇,杨鹤、陈奇瑜,包括洪承畴都没有能够做到,可朕没有办法啊,朕若是完全支持郑勋睿,必将引发朝中的反弹,奏折会源源不断的上来,朕不想为这点小事烦心,流寇的气焰被压下去了,这个时候,就让洪承畴出面来得到吗更大的功劳吧。”

“郑勋睿还年轻,功劳太大,在朝中也不好立足,朕看这剿灭流寇的事宜,就让洪承畴负责去做。”

“朕对文震孟很失望,文震孟很忠心,可惜在内阁之中,难以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朕让他成为内阁次辅,可不是想着他洁身自好的。”

王承恩看着皇上,没有开口说话,可皇上的意思他是明白的,文震孟在内阁之中,本来是和温体仁抗衡的,可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文震孟根本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待郑勋睿的事情上面,文震孟应该表明态度的,于公于私都应该有态度。

王承恩内心也是微微叹气,他想到了徐光启,当年徐光启虽然病重不能够理事,但说出来的话语是掷地有声的,就算是内阁首辅,也不能够过多的反对,文震孟和徐光启比较起来,差距太大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天意如此

圣旨和杨廷枢的信函,同时抵达了荥阳。

郑勋睿出任左副都御使,陕西巡抚,兼任延绥巡抚,免去其兵部左侍郎、左佥都御史之职,专事陕西和延绥事宜,陕西巡抚甘学阔调任礼部右侍郎,剿灭流寇事宜,由兵部尚书、五省总督洪承畴全面负责。

接到圣旨之后,郑勋睿没有做丝毫的停留,迅速和宣武卫指挥使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带着两千郑家军将士,离开了荥阳,朝着延绥镇而去。

天意如此,郑勋睿尽力了。

朝廷为了这次的调整,可谓是煞费苦心,最为讨好的就是甘学阔了,陕西巡抚可没有几个人愿意干,辛苦不说,还吃力不讨好,甘学阔是崇祯七年十一月上任的,这才多长的时间,就到礼部出任右侍郎了,等于是天上掉馅饼了,怕是接到圣旨之后,甘学阔睡觉都是要笑醒的,反过来说,他郑勋睿是最为倒霉的。

虽说左副都御使和兵部左侍郎是同一个品阶的官职,但两者的意义不一样,兵部左侍郎可以直接干预军队的事宜,特殊情况之下,甚至可以调动军队作战,左副都御使就不行了,主要是负责民生方面的事宜。

朝中有人嫉妒他了,而且不是一般人嫉妒。

杨廷枢的信函,郑勋睿看过好几遍,几乎能够背下来了。

张溥和张采等人,没有这样的本事,不可能要他郑勋睿变动职位。

郑勋睿觉得庆幸,也许朝中的大人,包括皇上,都认为剿灭流寇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害怕他郑勋睿年纪轻轻获得太大的功劳,殊不知流寇到这个时候,更加的强悍了,若是想着彻底剿灭,只能够从民生和军事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才有真正的效果。

可惜朝中的大人不会明白这一点。

郑勋睿无所谓了,他需要尽快回到延绥镇去,关于郑家军招募军士的事情,他一直都挂念,则关系到他今后的发展,好在皇上和朝廷可能是愧疚,对于他呈奏的郑家军的事宜,全部都照准了,刘泽清和王允成全部都进入了郑家军,刘泽清一榆林总兵的身份,出任郑家军副总兵,王允成出任参将。

郑锦宏、杨贺、洪欣涛、洪欣贵、洪欣瑜、苏从军、王小二和苏蛮子等人,终于有了正式的身份,兵部也备案了。

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算是很不错了,且不说剿灭流寇的事宜如何,至少郑将军能够光明正大的发展了,可惜钱粮方面,还是需要郑勋睿自己想办法,依靠朝廷那点军饷,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再说圣旨中间,根本就没有提到军饷的事情。

文震孟的态度,让郑勋睿心寒,可他想到的更多,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皇上对文震孟肯定是不满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姚希孟出任了顺天府尹,这个位置是非常关键的,绝非詹事府少詹事能够比较的。

这是不是预示文震孟在内阁的时间不长了。

郑勋睿没有留下来和洪承畴做交接,他没有必要等候洪承畴,再说接到了圣旨之后,洪承畴也要耽误一些时间的,自己在荥阳傻傻等着,完全没有必要,再说洪承畴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不可能知道,也许人家直接进入山西境内剿匪,不会到荥阳。

二月十五,郑勋睿回到了延绥镇。

离开延绥镇接近三个月时间了,进入巡抚衙门的时候,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文曼珊等人早就等在后院了,她们得知了消息,看到进入后院的郑勋睿,都留下眼泪,让郑勋睿很是感慨。

文曼珊等人,非常关心河南方面的战况,郑锦宏等人先行回到延绥镇之后,文曼珊不顾诸多的忌讳,要求玉环询问战斗情况,郑锦宏很是老实,专门到巡抚衙门,讲述了几次战斗的情况,得知郑勋睿不仅仅是指挥战斗,还亲自参与追赶和厮杀的时候,文曼珊等人脸色发白,身体颤抖。

据说郑锦宏回家之后,被玉环狠狠的收拾了一顿,说是在少夫人的面前,为什么要说的那么仔细,郑锦宏知道自己说错了,低着头不说话。

看见郑勋睿安全回来,众人当然是高兴的,不过她们看见郑勋睿瘦了很多,心里又不好受了,吃饭的时候,文曼珊、冬梅、荷叶和杨爱珍,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掉眼泪,弄得郑勋睿差点没有心情吃饭了。

徐望华、郑锦宏、杨贺等人来到了厢房。

郑勋睿早就在厢房等候了。

还没有等到郑勋睿开口,徐望华就开口了。

“大人,朝廷鼠目寸光,怕是马上就要付出代价的。”

“徐先生,不说这些事情了,但愿洪大人能够彻底剿灭流寇,不过他想着调遣郑家军,没有可能性,郑家军此次剿灭流寇,付出了重大伤亡,需要时间休整,至于说调动陕西读指挥使司下辖的军队,那没有问题,我也不对过问的,此外榆林边军、宁夏边军,都是不能够随意调动的。”

徐望华叹了一口气,再次开口了。

“大人出任陕西巡抚,属下真的没有觉着高兴,陕西各地乱成什么样子了,谁都是知晓的,去岁的灾荒,流民无数,平凉府、凤翔府、西安府和汉中府,都遭遇到流寇的侵袭,民不聊生,想要这些地方平定下来,不是小事情啊。”

郑勋睿笑了。

“徐先生在身边,我还担心那么多干什么,我才刚刚上任,尚未到西安府城,徐先生就想到这么多的困难了,看来肯定有应对之策了。”

徐望华准备再次开口的时候,郑勋睿挥挥手。

“朝廷的事情,不用说那么多,也不用去考虑了,陕西辖地广阔,短时间之内,很难让各地都平稳,我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多年的积弊,岂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再说有人不就是想着让我为难吗,害怕我的功劳太大了,我正好找到朝廷诉苦,多要一些救济,若是朝廷拿不出钱粮,那也不能够怪我了。”

所有人都看着郑勋睿,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郑勋睿却转移了话题。

“郑锦宏,招募军士的事情如何了。”

“禀少爷,二十天的时间,招募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两千四百鄂尔多斯部落的青壮,参与剿灭流寇的榆林边军,全部编入郑家军的序列,郑家军合计三万八千五百人,其中骑兵三万五千人,三十二个骑兵营,两个亲兵营,两个斥候营,两个执法营,步卒三千五百人,包含三个神机营,新招募的军士正在加紧训练。”

“嗯,招募军士的进展不错,迄今为止,郑家军每月需要多少的钱粮。”

“每月开销,折合白银十一万两。”

郑勋睿叹了一口气,养军队就是烧银子,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不到四万人的郑家军,每月需要消耗十一万两白银,这还是在平时,若是在战时,消耗更大。

“阵亡将士的补助银两和粮食到位了吗。”

“全部到位,重伤不能够继续作战的将士,补助也全部到位,每人一百两银子,五石粮食,若是他们日后生活困难,郑家军还会予以一定的补助。”

“很好,郑家军三日之内做好一切准备,跟随我到西安府上任,刘泽清虽然是郑家军副总兵,但仍旧是榆林总兵,就留在榆林边镇,主持榆林边镇所有事宜,其余人全部都到西安府去,郑锦宏,你已经是郑家军的总兵官,杨贺,你是郑家军的副总兵,你们今后就要切实履行职责了。”

“属下惟少爷命令是从。”

郑锦宏和杨贺两人都站起身来,给郑勋睿行礼了。

徐望华看了看郑锦宏和杨贺两人。脸上露出微笑,这笑容意味深长。

郑锦宏和杨贺两人,都只说到听从郑勋睿的命令,根本就没有提到皇上和朝廷,看样子任何人都不要想着调动郑家军,随着郑家军实力的逐渐强悍,今后更无人可以调动了。

忙碌的准备工作开始,首先需要搬迁的就是郑勋睿的家人,郑锦宏派出重兵护卫,家眷的速度不可能很快,时间上面不会有特别的要求,至于说郑勋睿等人,速度肯定是很快的,会尽快赶赴西安府城。

刘泽清留在榆林边镇,有些不大乐意,不过这是郑勋睿的安排,他也只能够服从,本来以为进入郑家军之后,就能够跟随大军一起行动的。

郑勋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让刘泽清很是感动,郑勋睿离开之后,他就负责榆林边镇的民生事宜了,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二月十七日,郑勋睿的家眷首先出发,沿路护卫的有五千郑家军骑兵。

二月十九日,郑勋睿率领郑家军开拔,全部朝着西安府的方向而去。

这一次的大搬迁,也惊动了榆林边镇的军户,他们主动前来送行,不管怎么说,郑勋睿出任延绥巡抚之后,他们能够吃饱肚子,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了,如此好的巡抚大人离开,他们自然是舍不得的,可惜这是皇上的圣旨,没有谁敢违背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文震孟的努力

崇祯八年三月初五,圣旨、吏部敕书和邸报同时到了巡抚衙门。

右佥都御史、郧阳巡抚卢象升,出任左佥都御史、延绥巡抚,郑勋睿不再兼任延绥巡抚,国子监贡监赵单羽、梁兴力出任巡抚衙门从八品知事。

圣旨和敕书到来之后,郑勋睿百思不得其解。

赵单羽和梁兴力是他的二姐夫和三姐夫,在国子监读书两年时间,原来他是计划,让两人回到南直隶去的,或者是到浙江去,距离家里近一些,也好照顾家人,可是两人都来到了陕西,而且直接进入巡抚衙门,这有些奇怪,也不符合规矩,毕竟亲戚之间还是存在回避制度的,吏部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当然,让赵单羽和梁兴力两人来到巡抚衙门,对他们本身是有好处的,毕竟在郑勋睿的手下做事,不会遭受到刁难,日后晋升也是很有希望的。

卢象升出任延绥巡抚,这是郑勋睿求之不得的事情,卢象升有能力,也善于训练军队,其麾下的天雄军,战斗力不一般,到了延绥镇,也能够让榆林边镇更加安全,这也让他这个陕西巡抚更加的放心。

总体来说,朝廷这一次的安排,对他郑勋睿是有利的,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按说朝廷之中有人不想他立下更大的功劳,应该是采取打压的形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安排。

几天之后,杨廷枢的信函到来,总算是让郑勋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郑勋睿脑海里还是有一些大男子主义思想的,比如说他身边的女人,决不能够搀和到政事之中,不管是在延安府,还是延绥巡抚衙门,或者是如今的陕西巡抚衙门,他依靠自身的本事,让身边的女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对家眷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不能够仗势欺人,不能够成为他人眼中的纨绔等等。

几年时间以来,郑勋睿从未和文曼珊说到官府里的事情,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基本都是说家里的事情,包括小孩子的事情,可看了杨廷枢的几封来信之后,郑勋睿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和文曼珊好好谈谈家族的事情。

家和万事兴,有些时候郑勋睿所做出的决定,牵涉到了文家,需要考虑文曼珊的感受,而且他隐隐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文家之间的关系,不一定特别的融洽,有些时候甚至可能是矛盾重重的,彼此之间出现直接的冲突,要是文曼珊不知道这些事情,被夹在中间,内心肯定是不舒服的。

回到后院,郑勋睿的面容略显严肃,这让文曼珊有些奇怪,就算是曾经的出征,郑勋睿回到家里的时候,脸上也是带着笑容的,从来不将官府的事情带到家里来,更不会有什么情绪上面的不佳表现。

“相公,是不是遇见什么危难的事情了。”

“夫人,有四年时间没有回家去看看了吧。”

说到回家的事情,文曼珊的神色有些黯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她何尝不想回家去看看,可惜距离太远了,一去一回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再说路上也不安全,到处都有造反的,一些地方土匪也很多,这样的情况之下,想着回家去看看,就是给郑勋睿找麻烦。

“夫君为什么说到这件事情了,奴家没有想那么多的。”

“夫人不用掩饰了,不想回家去看看是假的,我也在想这件事情,若是局势稍微稳定之后,你还是要回去看看的,毕竟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父母,肯定是思念的。”

文曼珊很是感动,其实夫君一样长时间见不到父母。

“夫人,家族里面有些事情,我本不想说,牵涉到朝廷之中的事情,我不想让你操心,可最近一段时间,我思索了很多,还是想着询问你的看法。”

聪明的文曼珊,明白了什么,看着郑勋睿,没有马上开口说话。

“太爷身为内阁次辅,管的事情很多,权势不小,又深得皇上的信任,三太爷担任延安府知府,殚精竭虑,非常辛苦,舅舅如今也是顺天府尹了,夫人之家族,可谓是辉煌啊。”

文曼珊的脸上出现淡淡的笑容。

“相公,奴家对这些事情无所谓,奴家一心想到的就是相公,爷爷、三爷和舅舅的事情,奴家没有关心过,也从来都没有联系过。”

“夫人对太爷、三太爷和舅舅是什么看法,可否说说。”

文曼珊有些严肃了,郑勋睿询问的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想着了解文家的诸多情况,可认真想想,绝不是那么简单,爷爷、三爷和舅舅都在朝廷做事,与夫君之间,必然有着一些联系,按说这些事情,应该是夫君去协调处理的。

“相公突然问到这样的问题,奴家感觉到突然,只能够说说平日里的感受。”

“奴家跟随爷爷好几年的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爷爷疼爱奴家,奴家是能够感受到的,三爷和舅舅也时常的教授奴家一些学识,那个时候奴家虽说年岁尚小,可也能够看出来一些事情的。”

“爷爷和舅舅之间的关系很好,两人只要有时间,几乎都是在一起的,爷爷在家赋闲的那段时间,情绪不是很好,很多时候都是舅舅安慰爷爷的,舅舅在家的时间不是很多,奴家记得每年的春假,舅舅几乎都是在文府陪着爷爷。”

“三爷爷和舅舅之间的关系,奴家感觉一般,那个时候,奴家其实对三爷爷也就是一般,现在想来,很是愧疚,爷爷是殿试状元,舅舅是殿试进士,比较起立,三爷爷的学识就差一些了,也许是这个原因,三爷爷和爷爷、舅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

“爷爷和舅舅都不是很关心家里的事情,奴家那段时间跟随在爷爷的身边,受到了一些影响,也以为琴棋书画和学识最为重要,若不是跟随在相公的身边,受到了相公的影响,奴家的这些想法还不会改变。”

“在相公身边这些年的时间,奴家偶尔也会做一些比较,相公的事情如此之多,每日里都很是操劳,可是回到家中之后,如此的关心奴家,关心家人,这让奴家很是感动,也很是愧疚,奴家不知道如何的关心相公,奴家听到郑锦宏说了,相公说过,男人若是不能够关心家人,不能够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不可能很好的做其他的事情。”

“听到相公这样说,奴家想到了爷爷和舅舅,还有三爷,奴家觉得,三爷是很照顾家人的,爷爷和舅舅做的都差一些,三爷来到延安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