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勋睿离开的时候,只能够叮嘱父母和二娘多多保重。
第五百七十章京城故事(4)
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兵部左侍郎陈新甲,正在官驿等候郑勋睿。
郑勋睿赶到官驿,驿丞的脸上带着恭谦的笑容,官驿早就安排了最好的上房,驿丞亲自监督落实,饭菜也是按照最高的标准安排的,京城里面到处传扬的都是郑勋睿的英勇和郑家军的强悍,更何况内阁大臣杨嗣昌大人亲自到管驿来了,可想而知郑勋睿会成为朝廷之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这样的大人物可不是驿丞能够得罪的。
看见了杨嗣昌和陈新甲,郑勋睿微微愣了一下,内阁大臣主动到官驿来拜访,朝廷没有这样的规矩,应该说内阁大臣接见外地来京的官吏,一般都是代表皇上的,但这也是在皇上明确不见某位官吏之后,才会有内阁大臣专门前来的。
郑勋睿刚刚抵达京城,不过回到父母那里一天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到官驿,也没有给皇上递上求见的奏折,这就说明杨嗣昌是不可能代表皇上前来接见自己的。
“郑大人,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兵部左侍郎陈新甲。”
“原来是陈大人,幸会幸会。”
郑勋睿没有见过陈新甲,但知道此人,当年郑勋睿在翰林院的时候,陈新甲已经外派到辽东,担任兵备佥事,后来巡抚宣府,一直到今年,才被杨嗣昌举荐,出任兵部右侍郎,很短的时间之内,又出任兵部左侍郎,成为了杨嗣昌的第一助手。
杨嗣昌是内阁大臣,很多时候还要操心内阁的事宜,所以说兵部的很多事情,都是左右侍郎直接负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陈新甲也是代行兵部尚书的职责。
陈新甲是万历年间的进士,阅历还是很丰富的,担任过知县和知州,后来调任刑部,出任过员外郎、郎中,接着又派遣到辽东。协调军队方面的事宜,之后更是巡抚宣府,主持宣府的防御事宜,如今回到京城,在兵部担任二把手。
可以说陈新甲有着丰富的经验。
已经四十岁的陈新甲,连忙给郑勋睿行礼。
“下官拜见郑大人,郑大人之神勇,京城内外皆知,下官能够认识大人。倍感荣幸。”
“陈大人,你太客气了,我没有那么神勇,不要听街头巷尾的议论。”
一阵的闲聊之后,杨嗣昌说到了正题。
“皇上知道郑大人已经来到京城,明日早朝之后,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悉数在乾清宫议事。时辰应该是巳时,郑大人参与议事。”
“原来如此。这通知的事宜,哪里需要杨大人和陈大人亲自跑一趟啊,我可不敢当啊。”
“郑大人,这是皇上的旨意,陈大人和我是奉旨来看望郑大人的。”
杨嗣昌的眼睛里面,有着一些难以捉摸的东西。
郑勋睿假装没有看见。连忙对着紫禁城的方向稽首行礼。
“臣感谢皇上厚爱。”
作为兵部尚书,杨嗣昌需要知道的事情很多,特别是郑家军如何做出的战略部署,如何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后金鞑子,如何逼迫多尔衮撤离延庆州。急匆匆的离开。
当然知道这些事情,最好是闲聊,若是在酒桌上说出来,那就更加的随便一些了。
这些东西,郑勋睿到了乾清宫,一定会给皇上详细禀报的,但那样听起来,就带有很多程序化的味道在里面了。
驿丞按照最高的标准准备了酒宴,看见燕窝这些东西,郑勋睿暗地叹气,京畿之地都成那个样子了,官驿里面尚可如此的奢侈,皇上本人的确是很节约的,可下面的官吏,该奢侈的好样奢侈,该消耗的照旧消耗,也难怪大明王朝变得千疮百孔,朝廷各级的官吏都如同吸血虫一样,下面吸着老百姓的血,上面吸着朝廷的血,帮忙的还有士大夫和商贾,如此情况之下,王朝不垮塌才是怪事了。
喝酒闲聊的过程之中,杨嗣昌询问到了郑家军如何战胜后金鞑子的事宜,郑勋睿知道杨嗣昌忠心皇上,也就没有什么隐瞒,一五一十的说出了整个作战的过程,事后说出来一点都不复杂,加之郑勋睿没有想着炫耀,平铺直叙说出来的,倒显得波澜不惊了。
杨嗣昌和陈新甲却完全是另外的感受,他们从郑勋睿轻描淡写的描述当中,闻到了血腥味道,更是察觉到了斗智斗勇,若是没有非同一般的能力和超高的睿智,怎么可能指挥出来如此精彩的战斗厮杀。
郑勋睿还是内心有数,他隐瞒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毛瑟枪和红夷大炮,这些厉害的火器,他是不会主动说出来的,至于说皇上和朝廷知道了,那是另外的事情。
杨嗣昌和陈新甲离开之后,郑勋睿回到了房间。
翌日就要到乾清宫去了,这个时候他也不想到京城去闲逛了,好好的歇息一下,驿丞还是很聪明,给五十名亲兵全部都安排了吃住,这倒不需要郑勋睿操心了。
歇息了半个时辰,洪欣瑜进入了房间。
“大人,洪承畴大人想来拜访。”
还有些迷糊的郑勋睿,瞬间清醒了,他想起来了,皇上曾经下旨,要求洪承畴全面负责抵御后金鞑子的事宜,高起潜是监军,多尔衮已经率领大军离开了,洪承畴自然也是要来到京城,等候皇上召见的。
“哦,请洪大人在会客厅等候,我马上就到。”
进入到会客厅,洪承畴已经背着手等候。
两人互相抱拳问候,洪承畴是太子太保,从一品的官阶,按说比郑勋睿高一阶,不过这个时候,洪承畴可不敢在郑勋睿的面前装大,毕竟人家是有着赫赫战功的。
坐定之后,洪承畴开口了。
“郑大人指挥郑家军,打的后金鞑子魂飞胆丧,我是佩服之至啊,前来拜访郑大人,我很是惭愧,率领的军士,一直都是守候在延庆州城,无所事事,说起来羞煞人也。”
“洪大人客气了,论战功,洪大人不小,大军驻扎在延庆州城,牵制了多尔衮的注意力,若是多尔衮率领十五万大军毫无顾忌的在北直隶肆掠,如今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形。”
“郑大人千万不要这样说,所谓的牵制后金鞑子,这绝非是我的本意,朝廷要求我领起抵御后金鞑子的事宜,我却什么都不能够做,要不是郑大人打败了后金鞑子,我都不敢想后果会是什么,万一被后金鞑子攻破了延庆州城,我就是千古罪人了。”
洪承畴这样说,郑勋睿也不好说其他什么了,说洪承畴有功劳,实实在在,但怎么都是有些勉强的,被后金鞑子围困在延庆州城,十余万的大军不敢出击,近两个月的时间,什么都没有做,要是真的有人推敲,这也是领军统帅的耻辱了。
洪承畴和郑勋睿都住在官驿,专程前来拜访,洪承畴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作为长期领兵作战的文官,其性格与纯粹的文官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多了几分的豪爽和坦荡,少了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
“郑大人,有些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我说出来之后,郑大人可不要气愤。”
郑勋睿看着洪承畴,没有开口说话。
“我听闻京城里面有传闻,说是郑大人从保定府出发的时候,接到了皇上的圣旨,要求郑大人率领郑家军前往延庆州城作战,但郑大人没有遵照旨意,之后在青县驻扎的时候,因为多尔衮率领大军前来,主动放弃了战机,放跑了后金鞑子。。。”
郑勋睿的脸上带着笑容,这些评论他早就知道了,尚未到京城的时候,暗线就送来了这些情报,矛头是直接指向钱士升和侯询等内阁大臣的,不过郑勋睿认为,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皇上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传闻,如此尖锐的议论能够出现,怕是有人默许的。
看见郑勋睿的脸上带着笑容,洪承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我还以为郑大人会生气,想不到郑大人含笑面对,我真的是自愧不如啊,郑大人作战的安排,可谓是出神入化,朝廷中的某些人,根本不知道作战的凶险,坐在家里评头论足,这是对奋勇厮杀将士的不尊重,更是对自身的侮辱。”
“洪大人,谢谢你的提醒,这议论的事情,大可不必想那么多,什么样的议论都可能出现,这评头论足的风气,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些人的爱好就是如此,语不惊人死不休,似乎说出来一些格格不入的观点和认识,就是本事了。”
洪承畴内心咯噔了一下,从郑勋睿的话语里面,他听出了轻蔑和不在乎,但也听出了一丝丝的杀气。
“是我多心了,听见这些议论,实在是忍不住。”
洪承畴本来想着进一步的提醒,让郑勋睿在见到皇上的时候,内心有一定的准备,不过看目前的情形,郑勋睿好像早就知道这些传闻,那肯定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了。
洪承畴告辞之后,郑勋睿脸上闪现出来一丝的怒气,不管是谁,听见这样的评述,都是会气愤的,这是颠倒黑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种风气在朝廷之中蔓延,与皇上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大明王朝没有多大的希望了。
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城故事(5)
尽管杨嗣昌说的时间是巳时,不过郑勋睿还是卯时就赶到了紫禁城,宫里的太监连夜送来了玉牌,这是郑勋睿能够进入紫禁城的凭证,没有给朝廷写去奏折,就得到了如此迅速的召见,一般人视为荣耀,郑勋睿却不是很在乎。
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郑勋睿来到了乾清宫外面等候,此时早朝尚未结束。
不一会,洪承畴也来了。
郑勋睿看了看洪承畴,点头示意,尽管两人都住在官驿,但这样的事情是不会询问的,也不会一起到紫禁城来,这是官场上的忌讳,若是两人事先通气了,一同来到了紫禁城,那就要引发皇上的怀疑了,毕竟两人都是手握重兵的朝廷大员。
巳时,已经等的有些不耐烦的郑勋睿,终于看到太监从乾清宫出来了。
按照品阶,洪承畴是走在前面的,郑勋睿自然知道规矩,落后洪承畴一步之遥,跟在后面进入到乾清宫。
进去之后,郑勋睿很快感受到不一般的目光和氛围,几乎所有人都看着他,这些人都是大明朝廷顶尖的存在。
郑勋睿神情自若,与洪承畴两人拜见了皇上。
相比较来说,年纪大很多的洪承畴,反而显得有些激动了,毕竟洪承畴能够见到皇上的时间还是不多的,也许是刻意的压制情绪,洪承畴的脸色看上去有些发白。
圣旨很快宣布。
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漕运总督郑勋睿,护卫京城抵御后金鞑子有功,敕封太子太保,郑家军赏赐白银一百万两。
洪承畴只是得到了口头上的嘉奖,没有特别的圣旨。
郑勋睿领旨谢恩,从这一刻开始。他一跃成为大明朝廷从一品的大员,与内阁大臣一样。
这样的赏赐,在郑勋睿的预料之中,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危机,如此巨大的功劳,皇上不知道该如何的赏赐了。所以只能够敕封太子太保,让其成为从一品的大员,朝廷之中从一品的文官,数目不超过十人,至于说武官,数目倒是不少,可武官与文官无法比较,地位迥然不同,就算是正一品的武官。见到了二品的文官,也是要行礼的。
当年正二品的袁崇焕,怒斩正一品的武官毛文龙,皇上没有任何的责罚,让武官的地位更加的低下。
一百万两白银,郑勋睿更是不在乎,这点银子还不够补助阵亡的郑家军将士。
不过郑勋睿可不会流露出来任何的情绪,他在朝中的地位已经够微妙了。
大明朝廷议事一般都是早朝。但早朝不可能真正的决定很多的事情,一般都是早朝散去之后。内阁大臣集中到乾清宫,与皇上一道具体的商议,所以实际上商议朝廷大事,都是在早朝之后,内阁大臣集中到乾清宫的时候。
多尔衮刚刚领兵撤走,朝廷必须要稳定北直隶的局势。很多的事情是必须要商议的。
果然,郑勋睿接了圣旨,退到一边之后,皇上开始议事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处置投降后金鞑子的孔有德与耿仲明等人。
早朝的意见是一边倒。全部都是喊杀声,按照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的罪孽,杀头是最轻的处罚了,简直可以凌迟处死。
皇上提出此事,内阁首辅张至发首先开口,认为孔有德和耿仲明罪大恶极,被后金封为恭顺王和怀顺王,罪无可赦,应该凌迟处死。
张至发如此说之后,基本都是同意的声音。
郑勋睿眯起了眼睛,他曾经专门给内阁写去了奏折,提出了对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的处理意见,道理上面来说,两人的确都该杀,这样做可以让那些投降后金鞑子的人看看,下场就是如此,但郑勋睿认为两人的情况有些不同,耿仲明曾经协助郑家军剿灭了近一万的后金鞑子,而且耿仲明没有刻意的破坏城池,从这些方面来说,可以留下耿仲明一条性命,以此来表现朝廷刚柔兼济的胸怀。
郑勋睿还专门提及了,可以要求耿仲明以自身为教训,告诫那些要投降后金鞑子的人,或者是已经投降后金鞑子的人,不要做傻事,回头是岸。
为什么内阁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都是凌迟处死。
郑勋睿不相信皇上没有看到他的奏折。
稍稍思索了一下,郑勋睿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皇上,内阁议事,臣本不该插言,如何处置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早朝有了明确的意见,可臣有些不同的看法,孔有德罪大恶极,理当凌迟处死,当年攻陷登州莱州,令朝廷蒙受巨大的损失,孔有德乃是主犯,罪无可恕。”
“至于耿仲明,臣认为情况有些不同,当年耿仲明打开城门迎候孔有德,此举也是非常可恶的,想到这些,臣心中愤恨不以,但耿仲明曾经协助郑家军剿灭近一万的后金鞑子,此举不管怎么说也是功劳。”
“臣仅仅从这个方面出发,为耿仲明说情,也是有些说不通的,臣认为朝廷饶恕耿仲明,利大于弊,这么多年以来,投降后金鞑子的人不少,让耿仲明以自身为教训,告诫那些想着投奔后金鞑子的人引以为戒,不要有不轨的想法,更可以劝告那些投降后金鞑子的人,及早回头,不要出卖祖宗,不要辱没了家族。”
“若是将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全部斩杀,爽快倒是爽快了,不过那些已经投降后金鞑子的人,觉得没有了任何的退路,索性就破罐子破摔,死心塌地了,斩杀孔有德、赦免耿仲明,可以让很多人看到,朝廷连耿仲明都可以赦免,其他人一样可以赦免。”
郑勋睿说完之后,四周安静下来。
很快,一个声音冒出来了。
“臣以为郑大人之建议不妥,可谓是善恶不分,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是罪大恶极之人,绝无赦免的道理,况且他们跟随多尔衮入关劫掠,下手也是狠毒的,死心塌地跟随后金鞑子,臣认为朝廷就是要树立起来正气,对于这类十恶不赦之徒,就是要凌迟处死。”
开口的是内阁大臣钱士升。
钱士升的话语的确有道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名气都太大了。
钱士升说完之后,内阁大臣侯询和黄士俊都表示了支持,其余人没有开口。
郑勋睿明显处于劣势,况且前面内阁首辅张至发已经明确了态度。
郑勋睿低下头,脸上浮现出来冷笑的神情,他已经明白了,看样子他已经成为了焦点人物,属于内阁大臣都要躲避的人物了,他提出来的建议和意见,没有谁敢于公开的符合,否则就是可能套上结党营私的罪名,这样的罪名没有谁能够承受。
最终的意见不言而喻。
给我下马威,以为我会在乎,郑勋睿暗自下了决心,朝廷之中几乎没有了他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内阁之中更是不用说了,这些人大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绝不会拿着前途赌博,更不会在关键时刻为他郑勋睿出面。
这就是朝廷里面的事实,残酷而现实。
接下来讨论的是如何处置五省总督熊文灿。
这一次的讨论倒是很顺利,内阁大臣都认为熊文灿兵败情有可原。
皇上准了内阁的请求,不过熊文灿不可能继续出任五省总督了,因为兵败,贬为寻常百姓,不用坐大牢,也保住了性命。
内阁举荐的五省总督人选为孙传庭。
听到孙传庭的名字,郑勋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孙传庭是历史上明末少有的猛将,可惜仕途一直都是坎坷的,后来在镇压流寇的时候阵亡,明史曾经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
孙传庭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辞官归家,崇祯九年的时候,被山西的士绅推荐,重新回到朝廷,一直都在都察院任职,如今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内阁此次举荐孙传庭出任五省总督,倒真的是不错的人选,相信在河南、山西、湖广和四川一带肆掠的流寇,会遭遇到沉重的打击。
这对于郑勋睿来说也是好事情。
不过孙传庭和杨嗣昌之间好像是有些矛盾,如此的情况之下,出任五省总督,不知道是不是能够自由的施展,若是遭遇到诸多的限制,那结局还真的不好说。
毕竟有郑勋睿这等底气的人,朝廷之中还没有。
议事完毕,郑勋睿离开了乾清宫,很快回到了官驿。
留在京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可以回到淮安去了,朝廷也就是给这点赏赐,和打发叫花子差不多,此次让郑勋睿到京城来,无非是感受一下氛围。
郑勋睿再次到父母家中,临走之前他还是要和父母和二娘告别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郑勋睿听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内阁首辅张至发此去首辅之职,致仕归家,皇上敕封太子太师。
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
这个任命,震撼了郑勋睿,他差点决定留在京城一段时间,弄清楚里面的原委,不过马上就是春节了,他还是要回到淮安去的,文曼珊等人都眼巴巴的望着呢。
就在朝廷传出了更换内阁首辅消息的当日,郑勋睿领着一千亲兵,离开京城,回到淮安去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明晰的调整
十二月十六日,郑勋睿回到了淮安。
此番征伐,前后的时间算起来刚好四十天,可谓是这么多年征战厮杀时间最短的一次,但也是取得最辉煌战果的一次,郑家军剿灭后金鞑子近四万人,汉军近两万人,通过突袭、伏击等战术布置,以最小的牺牲赢取了最大的胜利。
郑勋睿进入淮安府城的时候,大街上已经是熙熙攘攘,进入腊月了,还有十来天就是春节,集市上特别热闹,不管是富裕的士大夫,还是条件一般的百姓,都会在春节的时候好好犒劳自身和家人的。
经过几年的建设,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