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寇白门犹豫了一下,轻轻走到郑勋睿的对面坐下了。
历史上的寇白门,是秦淮八艳之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出身世代娼门,但本人洁白如织,命运同样很不好,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嫁给保国公朱国弻,顺治二年,朱国弻投降了大清,准备将家中的歌妓婢女全部卖掉,也包括寇白门,寇白门不愿意,提出了条件,一年给朱国弻万两黄金,之后回到了秦淮河,寇白门果然在一年之后,给了朱国弻两万两黄金,让朱国弻能够赎身。
寇白门后来倾心两个男人,但都无果而终,她的命运被誉为秦淮八艳之中最惨的一个,不幸的婚姻,无果的爱恋,遭遇倾心男人的抛弃郁郁而终。
不过现如今的情形不一样了,历史早就出现了转弯。
寇白门没有拿下斗笠,郑勋睿也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不满。
沉默了一会,寇白门主动开口了。
“小女子求见大人,是有事情要说的。”
“说吧,我听着。”
郑勋睿很是干脆,他知道寇白门说的是陈于泰的事情,徐佛家将陈于泰安排到白楼,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安排,就看陈于泰是不是开口了,苦闷的男人陷入到温柔乡之后,一般情况之下都是会开口的,找到女人倾诉,这样也能够减轻内心的压力,轻装上阵。
“小女子也是听一位姐妹说的,她陪着陈公子过夜,陈公子说了很多话。。。”
寇白门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
郑勋睿看着寇白门,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寇白门专门解释,昨夜没有陪着陈于泰,肯定是有想法,至于说是什么想法,两人都是心知肚明。
青楼的姑娘要是这样的本事都没有,那就白混了。
“陈公子说了很多,小女子觉得都是对大人不利的,所以着急见到大人。。。”
寇白门的才学不错,说话很是清晰,一五一十的将陈于泰的话语全部都说出来了。
郑勋睿听的很是仔细,脸色也慢慢的严肃起来,他的安排起到了作用,陈于泰果然在白楼将什么都说出来了,寇白门的叙述,说是陈于泰基本喝醉了,故而什么都说,足足说了大半个时辰才歇息的。
张溥、龚鼎孳和钱谦益的安排,果然是狠毒,一方面在南直隶各地制造舆论,污蔑郑勋睿,依照东林书院的能力,做到这一点没有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告发他郑勋睿谋反,想要夺取大明的江山。
张溥等人观察力是不错的,他们认定郑勋睿谋反的证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郑家军,郑家军已经成为郑勋睿私人的军队,不属于朝廷,如此证明郑勋睿是有造反之心的,第二个方面是控制漕运,以此来削弱北方以及京城的实力,要知道漕运是关乎到大明王朝兴衰的关键,一旦漕运彻底中断,那么北方必将陷入到混乱之中,郑勋睿通过掌控漕运,逐渐削弱大明王朝的实力,第三个方面就是纵容洪门以及扩展洪门钱庄,以此来掌控南方的商贾,进而掌控南方各级官府和士大夫,逼迫这些人背叛大明王朝。
张溥等人分析的这三个方面,完全属实。
郑勋睿对张溥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看样子张溥还是有着不错能力的,来到淮北不长的时间,就能够抓住最为关键的问题,这样的奏折到朝廷去了,皇上恐怕是寝食难安,抛却其他的什么事情不做,也要想方设法剿灭他郑勋睿的。
可惜郑勋睿不是木头,不会等着东林书院动手。
“寇姑娘,这些事情要不是你说,我还真的不知道啊,谢谢你了。”
“小女子不敢当,其实小女子觉得,大人是知道一切的,小女子给大人说这些,不过是画蛇添足。”
郑勋睿看着寇白门,他知道寇白门也在看着他,就凭着这句话,就能够说明寇白门的心思缜密,想到了很多,恐怕也知道不少的事情,郑勋睿历来不会小视青楼的女子,有些时候她们知道的事情,包括某些秘密,恐怕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都掌握不到那么详细。
寇白门的脸上是什么表情,郑勋睿不知道,人家还带着斗笠,遮着白沙,但郑勋睿知道自己的神情,一定显露出来了吃惊。
“寇姑娘心思剔透,不简单,今日之事,还希望寇姑娘能够保密,不要对外说,更要嘱托你的那个姐妹,这是生死攸关的事宜,弄得不好就有可能惹祸上身了。”
“小女子知道,小女子已经让这位姐妹离开白楼了,唯有小女子知道其去处。”
郑勋睿看着寇白门,禁不住笑起来了。
“寇姑娘,看来我还是低估你了,那你说说,我知道这些消息之后,是什么心情。”
“小女子不知道,大人的睿智和神勇,不是小女子可以揣测的。”
“冰雪聪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
郑勋睿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寇白门的身体颤抖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寇白门去掉了斗笠,满脸通红的开口了。
“小女子期盼大人能够常到白楼去,小女子不敢有奢望,能够陪伴大人一宿,就心满意足了。”
郑勋睿看着寇白门,这次寇白门没有低头,尽管脸色通红,但还是看着郑勋睿的双眼。
“寇姑娘,你的心思我明白,你帮了我的忙,我不能够辜负你,等到我处理完毕一些事情之后,自然会给你明确的答复,我从不轻言许诺,故而现在不会开口说什么,好了,今日就到这里,我安排人送你回家去。”
寇白门站起身,再次给郑勋睿行万福礼。
“大人的话语,小女子记住了,小女子等着大人的话语,不管大人怎么说,小女子都是感激万分的。”
寇白门离开了酒楼,郑勋睿没有马上离开,这一次他低估了张溥等人的决心,显然张溥等人不想给他活路,这也难怪陈于泰那么痛苦,黄道周直接离开了南京,你不仁我不义,郑勋睿早就想着动手的,如此的情况之下,他哪里还会客气。
第六百五十八章找理由
徐望华、郑锦宏和李岩等人脸色煞白,郑勋睿慢慢讲述了东林党人准备发难的事宜,他们到没有感觉到什么,只是东林党人准备发难的理由,的确是非常的阴毒,拥兵自重、掌控经济、培植势力,这任何的一条,都足以让郑勋睿万劫不复,一旦郑勋睿不打算屈服,那么一场旷古未见的震荡,就将在大明王朝上演。
就连素来严谨和冷静的徐望华,都有些吃惊和愤怒了。
“大人,属下认为马上动手,彻底清剿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决不能够让他们的阴谋诡计得逞,否则局势对大人很是不利。”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锦宏跟着开口。
“少爷,属下带着郑家军将士,端调东林书院。”
很少开口的李岩,也跟着开口表达意见了。
“大人,属下觉得不能够让钱谦益等人得逞。”
郑勋睿没有马上开口说话,真正到了要动手的时候,他变得格外的冷静,出动郑家军端掉东林书院不是多困难的事情,强行这样做了也没有多大的了不起,这天下本就不是读书人可以掌控的,所谓马上得天下,夺取江山的时候,重点还是依靠军队,但郑勋睿不得不考虑斗而不破的现实。
他与皇上和朝廷尚不能够彻底翻脸,时机的确是不成熟的,从小的地方来说,父母都在京城,还是皇上和朝廷的人质,他不能够因为自身的造反不管不顾父母的性命。
从大的方面来说,大明王朝必须维持表面上的统一,一旦他在南直隶举起造反的旗帜,大明瞬间就是四分五裂,北方的流寇、后金鞑子都有了难得的机会。天下将进入到残酷的战斗厮杀之中,穿越之后做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付诸东流,历史上的有些情形可能会再次上演,甚至有可能出现汉末三国时期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对于有着雄心壮志、想着振兴大明王朝的郑勋睿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可后金鞑子和流寇是不会在意这些事情的。
所以郑勋睿必须要暂时维持大明王朝大一统的局面。
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动手清理东林党人的时候,就要找到合适的理由,哪怕说理由有些牵强都不要紧。
“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有几件事情你们必须要考虑。”
“第一件事情,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几乎都是读书人,郑家军动手围剿的时候。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秦始皇焚书坑儒,真正斩杀的读书人不过两百多人,可背负的骂名却是千古流传,我们若是对东林党人动手,会不会背负这样的骂名,我们必须要考虑,我们是不是能够承担这样的骂名。”
“第二件事情。东林党人发难,其背后的原因。你们都是知道的,我们要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动手,是不是会给皇上和朝廷提醒,那就是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切的缘由,准备撕破脸皮了,北方的流寇正在大规模的骚扰。这个时候我们动手,引发了巨大的震荡,会形成什么样的后果和结局,这怕是我们难以把控的。”
“第三件事情,就牵涉到读书人的气节问题了。我们大规模的动手,没有任何的理由,那就几乎是与天下的读书人对立,读书人之中,不少人还是有骨气和气节的,要是弄到天下的读书人都与我们为敌了,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将存在重重的困难。”
郑勋睿的这番话,让徐望华、郑锦宏和李岩等人都沉默了,也清醒了很多,他们的确没有想到那么多,以为动手围剿东林书院,就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至于说下一步,那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做任何的事情,不可能考虑到十全十美。
看着众人沉默了,郑勋睿再次开口。
“我们必须找到动手的理由,哪怕是不太靠谱的理由,我的考虑,我们动手之后,不要斩杀那些东林党人,我们的目的是清除他们在南直隶、包括浙江等地的根基,做完这些事情,将东林党人的骨干全部都押送到京城去,将这个麻烦和包袱交给皇上和朝廷去处理,至于说皇上和朝廷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那就不关我们的事情了。”
“我们这样做了,皇上和朝廷也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动手,他们只能够吃哑巴亏,皇上和朝廷想着利用东林党人来对付我,想着让我和东林党人之间剑拔弩张、你死我活,他们做那个得利的渔翁,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们也体会一下被利用的滋味。”
“好了,你们都说说吧,我们能够找到什么样的理由,来彻底根除东林党人在南直隶乃至于南方的影响。”
徐望华、郑锦宏和李岩都是面露难色,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要知道东林书院遭遇过好多次的危机,都能够安然无恙的度过,这是有着其自身原因的,顾宪成的那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直都挂在无锡的东林书院,成为东林学子顶礼膜拜的话语和理论,加之这些年以来,东林党人不断改进自身的理论,言必为民请愿,打击贪官污吏,还大明一片郎朗的晴空,这些都是得到赞许的,故而东林党人才能够迅速的发展壮大,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东林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说一套做一套,不少的东林党人表面道貌岸然,骨子里男盗女娼,可这做一套的弊端,不能够掩盖他们的理论,也就是说从理论上去找东林党人的麻烦和缺陷,难如登天,但落实到具体某个东林党人贪赃枉法,那不能够说明东林党是存在问题的。
看见众人半天说不出什么话语,郑勋睿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不能够责怪众人,就算是几百年之后,对东林党人的争议都是很大的,要不是全面吸取历史知识,郑勋睿也不可能对东林党人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况且他这样的认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譬如说几百年之后的正史,就不一定认同。
“我看从三个方面去总结东林党人。”
“第一个方面,结党营私,祸乱朝政,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说到底就是为了争夺权力而形成的小集团,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漂亮言论,貌似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其实他们骨子里是想着争权夺利的,他们在朝廷里面、在地方上无时无刻不在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他们以这样的手段,获得大量的同情和支持,借以与皇上和朝廷抗衡。”
“第二个方面,利益至上,蔑视皇权,置大明天下于不顾,东林党人将自身的利益摆在了国家利益、皇室利益和朝廷利益之上,东林党人以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以及不言利、只言义为借口,阻止朝廷和皇上征收商贸赋税,将所有的赋税悉数压到农民的身上,导致国库空虚,农民不堪忍受重负而造反,可东林党人暗地里与商贾、士大夫勾结,疯狂的压榨百姓,他们废除商贸赋税,一味的增加农业赋税,他们让士大夫、商贾富得流油,让自身的利益得到充足的保障,却让百姓挣扎在死亡的边沿,让大明江山摇摇欲坠。”
“第三个方面,一心谋私,品质低劣,东林党人为了把控朝政,颠倒黑白,只要是不附和他们的读书人、士大夫和官吏,他们都是要倾尽全力打压的,他们不管事实,多以莫须有的事宜,扳倒对手,东林党人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乃至于会试,以成为学子恩师的面目,迫使科举高中的学子成为他们的拥护者,我大明的科举本来是为朝廷选拔杰出的人才,为皇上选拔治国的精英,却变成了东林党人扩展势力的平台,地方上的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等等,悉数都是以此为目的的。”
说到这里,郑勋睿稍稍停顿了一下。
“徐先生,就以这三个方面为理由,你来写一份奏折,揭露和弹劾东林党人、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这个奏折就署上我一个人的名字,在我们动手清理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时候,在南方的士大夫、读书人和商贾之中广为宣传,并且要附以一些具体的事例,而这份奏折,就跟随那些被押解到京城的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的骨干,一同到京城去。”
徐望华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白,这是因为激动,若说东林党人找到郑勋睿造反的理由是震撼的话,那么郑勋睿找出的东林党人的毛病,可以用地震来形容了,不要说皇上,就是寻常的读书人看到这样的奏折,都会咬牙切齿,对东林党人恨之入骨的。
能够做出来这样的总结,可见郑勋睿对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是有着太多的研究的,而且以这样的理由来清理南方的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能够让皇上和朝廷咬着牙拍手叫好。
相信那些被押解到京城去的东林党人的骨干,必将成为烫手的山芋,让皇上和朝廷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第六百五十九章争取最大支持
郑家军的调动,没有引发很多人的注意,毕竟郑家军驻扎在秣陵镇之后,时常进行拉练,很多时候都是半夜的时候大规模的出动训练,几天之后又回到军营,周围的百姓对这一切都习惯了,他们只是感慨郑家军的将士太辛苦了。
郑锦宏秘密安排郑家军的将士,前往苏州、松江、镇江、广德、安庆、宁国府等地,秣陵镇军营之中留守一万人,其余两万人全部派遣出去,他们的目标就是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分院,以及各地的复社和应社聚集地,如何的行动,郑锦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按照调查署摸底的名单,上面共有两百七十人,这两百七十人务必要捉拿,至于说其余的读书人,遣散即可,同时安排洪门,在府州县宣扬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罪孽以及险恶用心,最大限度的平息当地的局面。
行动的统一世间定在三月十五日,正是南京东林书院分院春课结束的时间。
三月初十,孙承宗和黄道周来到了南京。
他们不是来参加东林书院春课的,而是郑勋睿请来的,孙承宗是早就想着到南京来了,无奈家中的事情不少,加之北直隶多处遭受灾荒,忙于协助官府救济灾民,在这个过程之中,郑勋睿暗地里给与了帮助,故而孙承宗在接到了郑勋睿的信函之后,专程到南京来,想着当面向郑勋睿道谢,同时也和郑勋睿叙旧。
黄道周本已经离开了南京,回到福建的老家去了,接到郑勋睿的信函之后,也没有犹豫,再次到南京来了。
两人进入南京城都是秘密的。郑锦宏早就派出郑家军的将士,前去迎接两人了。
这也是郑勋睿认真思考之后做出的决定。
既然决定动手了,那么就要做到最好,取得最大的胜利,不可否认的是,东林党人之中有着铁骨忠诚。更有部分威望很高的人士,尽最大力量团结这些人,至少让他们不是特别的抵触,不至于在事发之后站在郑勋睿的对立面,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孙承宗和黄道周就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孙承宗。
孙承宗在东林党人之中有着绝不一般的威信,远远超过了钱士渠、侯恂和钱谦益等人,可以说孙承宗是东林党人的骄傲,尽管孙承宗已经致仕多年。但时常还是有一些东林党人的骨干,专程到高阳去拜访。
说服孙承宗和黄道周,难度是不小的,可困难也得做,好事多磨。
孙承宗和黄道周同时到了郑勋睿的府邸。
没有让两人住宿在官驿,而是请进了家中,这样的待遇是不一般的。
孙承宗和黄道周两人见面之后,都感觉到吃惊。特别是黄道周,内心是有着重重顾虑的。他知道钱谦益想干什么,也知道南京可能要发生大事情,此次接受郑勋睿的邀请,也是想着看看,能不能够从中斡旋,阻止灾难的发生。
孙承宗和黄道周被带进书房。郑勋睿已经在书房等候。
见到郑勋睿之后,孙承宗面带笑容,一再的对郑勋睿表示感谢,说郑勋睿和郑家军在保定府一带的名气是很大的,早就超过他孙承宗了。
黄道周表现的相对矜持。很少开口说话,但从神态方面来看,肯定是有心思的。
郑勋睿对这一切都是心知肚明,他知道接下来的交谈,可能会引发不一般的碰撞,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管怎么说,大幕已经拉开,无法回避。
简单的寒暄之后,众人坐下来,管家重新端进来茶水。
徐望华和李岩都在厢房等候,此番与孙承宗和黄道周的交谈,郑勋睿决定单独出面,他们内心是有些担忧的,更多的是感激,这样困难的事情,郑勋睿单独出面,没有给他们增加压力,要知道孙承宗和黄道周两人的年纪都不小了,特别是孙承宗,已经是七十七岁的高龄,若是有什么事情不合适,发起脾气来,难以抵挡。
寒暄过去,郑勋睿很快进入到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