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332章

明末传奇-第332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联合作战了,郑家军轻易也是不会出击的。

时间转眼到了正月初七。

调查署送来的情报更加令人揪心,朝廷大军组织的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全部都失败了,流寇拼死的抵抗,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战斗力。

这一切都在朝着郑勋睿预料的方向发展。

郑勋睿再次给调查署下达了命令,对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三人的情报搜索加强,对襄阳府城方向情报的搜索,可以放在次要的地位。

徐望华等人有些难以理解,毕竟从去年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进攻,迄今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对于大规模的战斗厮杀来说,这不过刚刚开始,不算什么的,为什么郑勋睿的调查重点,集中到刘文秀等人的身上去了。

几天的时间过去,调查署搜集到的情报,刘文秀等人没有任何的动作,依旧驻扎在郧阳,没有增援襄阳府城的意思。

徐望华终于忍不住疑惑了。

依旧是在书房,依旧是徐望华、郑锦宏和李岩等人。

“我知道你们很是疑惑,认为调查署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襄阳府城,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等人不应该成为重点,可我却要求调查署将调查的重点放到刘文秀等人的身上。”

“正是因为刘文秀等人没有任何的动作,这才是最危险的局面,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都是张献忠的义子,襄阳府城遭遇到朝廷大军的围攻,张献忠处于危险之中,这个时候刘文秀等人应该是毫不犹豫驰援的,他们为什么没有动作,难道他们会见死不救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出现这样的局面,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张献忠早就做出了安排。”

“陈新甲和孙传庭将十二万大军分为了前军和中军,前军四万人,负责防御刘文秀等人的驰援,中军八万人负责攻打襄阳府城,这样的安排没有问题,就算是刘文秀等人想着驰援,也难以打破四万人组成的防线。”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粮草的供给问题,朝廷大军需要大量的粮草,他们携带的粮草已经不足,需要从武昌府运送粮草,若是刘文秀等人将进攻朝廷大军粮草作为重点,将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局面。”

“我怀疑张献忠当初做出安排,就是想着断掉朝廷大军的粮草,军队一旦缺粮,将以最快的速度陷入到崩溃之中。”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

“徐先生,你以我的名义,给陈新甲和孙传庭写去信函,告诫他们一定要注意护卫粮草,不能够让流寇侵袭粮道。”

第六百九十三章笃定

再次体验到战斗厮杀的场景,陈新甲的感慨还是很多的,他曾经在辽东参与指挥与后金鞑子的厮杀,不过那几乎都是被动的应战,很少有主动进攻的战斗,后来到京城做官,彻底远离战场,很多的回忆渐渐的模糊了,想不到如今亲自指挥剿灭流寇的战斗。陈新甲的骨子里有好大喜功的思想,其实这样的想法任何一个指挥作战的统帅都是有的,只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

攻打襄阳府城的战斗持续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双方的伤亡都有些惨重,在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进攻之后,陈新甲产生了退缩的思想,他认为襄阳府城易守难攻,且流寇抵抗异常的顽强,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攻陷的,十余万的大军集中在襄阳府城的周边,这么长的时间过去,看不见任何的效果,还不如转移到郧阳等地去作战,争取能够剿灭流寇更多的有生力量,这样让皇上和朝廷能够看见实实在在的战功。

杨嗣昌写来了三封信函,询问作战的进展情况,这也是促使陈新甲改变作战计划的理由之一,陈新甲认为杨嗣昌信函表现出来的态度,其实就是皇上和朝廷的态度。

不过陈新甲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孙传庭的反对,孙传庭认为大军作战,最忌讳的就是随意的改变作战计划,虽然说朝廷大军进攻襄阳府城,暂时处于不利的境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一定会朝着有利于朝廷大军的方向发展的,这个时候若是改变了作战计划,大军放弃进攻襄阳府城,对于大军的士气也是沉重的打击。

为了是否改变作战计划的事宜。陈新甲和孙传庭已经争论了两次,都没有能够统一观点和认识,陈新甲决定扩大范围讨论。

中军驻地。

孙传庭、王永吉、刘良佐、左良玉等人相继来到了中军帐,陈新甲早就在等候了。

一场关乎朝廷大军是否改变作战计划的讨论正式展开,这一次的讨论,将决定大军下一步的行动。决定剿灭流寇战斗的走向。

首先开口的是松江总兵刘良佐。

“。。。从去年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到如今已经持续三十二天的时间,一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进攻,每次进攻投入的兵力都在一万人左右,大军伤亡达到了九千余人,流寇的战斗力的确是顽强的,襄阳府城的城墙高大坚固,也给大军的进攻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属下认为。若是改变作战的计划,暂时不进攻襄阳府城,也是可行的。。。”

刘良佐是直接指挥战斗的总兵,这段时间也是拿出来了狠劲,可惜每次的进攻都是功亏一篑,没有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这让他这个指挥作战的总兵,也感觉到脸上无光。好每次的战斗,陈新甲和孙传庭等人都是知道进攻细节的。

刘良佐说完之后。湖广总兵左良玉也跟着开口了,左良玉的意思与刘良佐大致相同,认为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可以暂时缓一缓,或者命令大军休整一段时间,目前的情况之下,攻下襄阳府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两个直接指挥作战的总兵开口了。支持改变作战的计划,这基本说明整个的作战计划需要做出来调整了。

虽然刘良佐和左良玉都支持改变作战计划,可陈新甲并不高兴,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是他直接指挥的,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襄阳府城依旧没有能够拿下,大明其他地方的官吏和百姓都在高高兴兴的过春节,他却是寝食难安,皇上和朝廷好像也有了怨言。

改变作战计划,放弃进攻襄阳府城,这其实是朝廷大军的失败,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剿灭流寇的作战计划,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收复襄阳府城,要是这一步不能够完成,后面不管取得多大的胜利,都是黯然失色的,作为最高的统帅,陈新甲当然明白这一点。

王永吉没有开口,他这个监军主要负责的是后勤供给方面,至于说战斗如何的部署,陈新甲和孙传庭两人都在思考,他就不需要多嘴了。

孙传庭的神色一直都是非常严峻的,刘良佐和左良玉说完之后,他稍稍沉吟了一下,才慢慢的开口说话。

“我是坚持进攻襄阳府城的,刘总兵和左总兵都认为流寇的战斗力强悍,大军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拿下襄阳府城,或者说进攻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些情况我是承认的,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大军损失近万人,这样的伤亡是异常惨重的,也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不过是不是出现这样的局面了,我们就要改变作战计划,放弃进攻襄阳府城,我看不一定,我有三点理由。”

“第一个理由,我们的损失惨重,流寇是不是就没有损失,我们感觉到疲惫了,流寇是不是还怡然自得,我们是血肉之躯,流寇是不是铁打的,连续五次的进攻,流寇的损失一样是惨重的,他们也一定是人心惶惶,这个时候,我认为谁能够坚持下来,谁就能够获取最终的胜利,我们要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不能够坚持了,那将是极大的损失。”

“第二个理由,襄阳府城之战,是我们剿灭流寇最为重要的一次战斗,我们一旦获取了胜利,预示着我们彻底剿灭流寇的战斗获取了一个最好的开端,否则就是我们出师不利,襄阳府城乃是湖广重镇,也是连接南北的枢纽之地,让流寇长期占领这座城池,也是我们剿灭流寇大军的耻辱。”

“第三个理由,就牵涉到我们的整体部署了,贺人龙总兵率领的四万大军,驻守在新野和信阳,阻止张献忠与李自成两路流寇的联合,我们部署了四万大军驻守在襄阳府城的外围,阻止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的增援,这已经为我们进攻襄阳府城奠定了最好的基础,尽管一个月时间过去,我们没有能够攻陷襄阳府城,不过作为剿灭流寇最为重要的一次战斗,肯定是存在诸多困难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有利的局面,调整进攻的方式,一鼓作气拿下襄阳府城。”

“如果我们中途改变了作战计划,那就需要做出来整体的调整,这调整作战的部署和计划,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事情,万一我们改变了作战的整体部署,转而进攻郧阳的流寇,依旧遭遇到目前的局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的应对。。。”

孙传庭显然是经过了充足的准备,说出来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甚至是让人无法反驳的,先前他和陈新甲说的时候,没有说的如此详尽。

陈新甲等人都陷入到思考之中。

陈新甲毕竟是兵部左侍郎,也是经历多多次战斗的,他在辽东的时候,面临的局势比如今要严峻很多,特别是当初的大凌河之战,那种惨烈的景象,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

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遭遇到挫折,这是实际情况,可若是遭遇到挫折,就准备改变作战计划,就准备要退缩了,这肯定会成为污点,除非是改变作战计划之后,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直至最终剿灭流寇,那么还可以做出解释,否则这个污名就要一直背着了。

可谁都不敢保证,改变作战计划之后,能够在转战郧阳的时候获取胜利。

这也是陈新甲最为纠结的地方。

孙传庭的阐述,更是让陈新甲无法下定决心了。

本应该是决定大军下一步作战计划的讨论,还是不了了之,没有能够做出来决定。

亲兵手持信函进入到中军帐的时候,陈新甲和孙传庭正在苦思,两人谁也没有说话,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办,是继续进攻襄阳府城,甚至是加大进攻的规模,还是改变作战的方向,转战郧阳,两人谁也没有轻易的开口。

亲兵开口说是南京兵部尚书、右都御史郑勋睿的来信的时候,陈新甲和孙传庭同时抬起头,陈新甲迫不及待的拿过了信函,开始看起来,孙传庭也走到了陈新甲的身边,一同看着郑勋睿的来信。

两人对郑勋睿还是服气的,毕竟郑家军的骁勇,是明摆着的事情。

陈新甲的脸色有些严肃,孙传庭的脸上则是出现了微笑。

看完信函之后,陈新甲稍稍思考了一下开口了。

“孙大人,我看郑大人的建议是很好的,我们还是要坚持攻陷襄阳府城,湖广巡抚方大人组织的粮草,正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这个时候的确要注意保护粮道,不能够让流寇侵袭粮道,至于说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应该是需要扩大规模了。”

“陈大人说的是,我建议正月底再次展开进攻,参与进攻的军士,人数可以扩充到三万人到四万人的规模,新近从武昌调运来的红夷大炮以及弗朗机,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陈新甲微微点头,好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孙大人,这进攻襄阳府城的战斗,还是由你来指挥,我负责护卫好粮道,防止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等人的驰援,你我之间已经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指挥作战方面,你有着丰富的经验。”

没有等到孙传庭开口,陈新甲摆手再次开口。

“我等着孙大人的好消息。”

第六百九十四章稳不住了

襄阳府城,府衙,厢房。

张献忠有些焦头烂额了,官军进攻不是特别的凶悍,甚至可以说有些孱弱,每次大规模的进攻,人数不过是万人左右,义军军士凭借着城墙上面的火炮,以及自身的顽强,能够有效的抵御官军的进攻,不过守卫城池的义军,损失一样是惨重的。

短时间来说,义军能够抵御官军的进攻,张献忠最为担心的是城池内的局势。

官军开始进攻襄阳府城以来,府城内就一直不安宁,张献忠已经暴怒好多次,也杀了不少人,这可以算是他的无奈之举,要是不大开杀戒,说不定已经有人开始在城内造反了,甚至有人会拼死去打开城门,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义军根本无法承受。

杀人稳定局面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最为愚蠢的办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杀了上百人,可府城内的局势更加的诡异,义军已经得不到任何的支持,不要说城内的读书人,就连寻常的百姓,态度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义军之间隐隐的对立了。

张献忠没有多少的学识,算起来也是莽夫,可身经百战的他,知道轻重,想着能够固守襄阳府城,就需要得到城内老百姓的支持,若是失去了支持,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除非你杀光城内的百姓,否则根本就不要想着能够固守。

张献忠也曾经表现出来暴虐的脾气,想着消除城内所有的威胁,甚至是杀光城内的百姓,不过他暂时不敢下这样的决心,在城内大开杀戮,肯定会引发不一般的轰动。也无法稳住局面了,一旦动荡出现,那面临的结局,就是襄阳府城被官军攻破了。

进攻实际上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过民心发生了确切的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老百姓内心还是认同明王朝,如何想办法稳住局面,是张献忠面临的最大问题。

张献忠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他尚未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治理好一个地方,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需要依靠一大帮的人,需要展现出来非同寻常的智慧,需要有治理地方的手段。遗憾的是张献忠对读书人有着很深的成见,根本就不信任读书人,他听不到很好的建议,也得不到治理地方的经验,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是不大可能让地方上彻底的平稳下来的。

但张献忠信心还是有的,他很清楚,只要义军能够守住襄阳府城。等到局势发生变化,逼迫官军撤离。那么义军就是获取了巨大的胜利,毕竟这是朝廷倾尽全力的进攻。

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率领的六万义军,驻守在郧阳一带,随时能够前来增援,李自成驻守在南阳和汝宁一带,也可以率领大军前来围攻官军。这两路大军虎视眈眈,是官军最大的忧心,张献忠只需要率领义军固守城池,最大限度的拖垮官军、消耗官军的实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张献忠的手中。

诸多的谋士进入到厢房。开始了再次的议论和争执。

张献忠对这样的争执和议论早就习惯了,他很是不屑,也不在乎,但也不能够让谋士不说话,毕竟这是人家的职责,至于说谋士提供的意见建议,张献忠基本没有采纳。

“大王,可以要求刘文秀将军、李定国将军和艾能奇将军前来增援。。。”

“大王,可以联合闯王李自成,两路义军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打败官军。。。”

“大王,对于府城内那些士大夫和读书人,决不能够手软,要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动作,要让他们服服帖帖,关键时候可以全部斩杀。。。”

。。。

听着谋士提出来的建议,张献忠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其实这个时候,张献忠已经想到了最终的退路,当初他要求水师撤回来,最为隐晦的想法,就是襄阳府城不能够固守之后,依靠水师撤离襄阳府城,这样的撤离在他看来不算什么,只要能够保住实力。

有实力才有一切,一味的死拼,让自身的实力遭受巨大的损耗,那才是最为愚蠢的做法,当然要求刘文秀等人前来驰援,张献忠更是不会同意的,那样等同于将全部的身家性命都压上去了,若是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就算是谋求到最好的局面,就是打败了官军,也无力维持局面,那么义军就是李自成一家独大了。

张献忠不可能有什么大局意识,更加不会想着损耗自身的实力去打败官军,毕竟他和李自成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次官军进攻的重点是他张献忠,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如何将官军的注意力转移到李自成那边,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襄阳府城若是能够固守,那就拼命固守,若是损失太大,那就要果断的放弃。

可惜张献忠这样的想法,没有一个谋士能够明白。

襄阳府城虽然被官军包围,但张献忠还是能够派遣人员从城东的山上离开的,也就是说张献忠能够派遣义军军士离开府城,前往郧阳给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等人下达命令。

张献忠已经否定了让刘文秀等人驰援襄阳府城的打算,这样做等于是与官军决一死战,他张献忠要是真的这样做了,李自成怕是高兴的不得了,或许在他和官军杀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李自成会突然率领义军加入到战团之中,那样的情况之下,就算是打败了官军,他张献忠也没有任何的能力与李自成抗衡,弄的不好还会被李自成直接吞并了。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张献忠才决定在战斗处于不利状况的时候,率领义军将士果断的撤离襄阳府城,将一座城池还给官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讨论持续了接近半个小时,张献忠面无表情的挥挥手,示意众人停止讨论。

诸多的谋士熟悉张献忠这个动作,马上中止了讨论,纷纷站起身来,离开了厢房。

一刻钟之后,一名黑衣人进入到了厢房,黑衣人脸上带着的斗笠和黑纱没有取下来。

“禀报大王,襄阳城南东直大街、南直大街有不少人依旧在进行小规模的聚会,外人几乎插不进去,无法侦查到他们在议论什么。”

张献忠的脸色瞬间变化了。

东直大街是士大夫和读书人居住的地方,南直大街主要是商贾集中的地方,这两处地方也可以说是襄阳府城内条件最好的地方,张献忠第一次杀掉那些读书人,就是黑衣人在南直大街发现的情况,如今杀掉了百余人了,难不成这些士大夫和读书人真的不怕死吗。

张献忠想起刘文秀等人当初的建议,在他攻下了襄阳府城之后,刘文秀和李定国等人建议不要大开杀戒,不仅不能够杀人,还要稳住城内的士大夫阶层,张献忠认为这个建议是正确的,毫不犹豫的采纳了,想不到现如今这些地方是最为不稳定的地方。

义军进入到襄阳府城之后,没有实施大规模的劫掠,也算是稳定了不少人。

不过现如今,张献忠的想法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稍稍思索了一下,对着黑衣人开口了。

“暂时不管他们,严密监视就可以了,你们马上去做一件事情,侦查襄阳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