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335章

明末传奇-第335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红夷大炮的怒吼,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

孙传庭激动的身体颤抖。

南门已经被大军拿下,厮杀接近了尾声,准备撤离的流寇,遭遇到了红夷大炮无情的轰炸,特别是郑家军那十门红夷大炮,更是展现出来巨大的威力,直接炸沉了十余艘的战船。

如此重大的胜利,是孙传庭没有想到的,更是没有预料到。

战船上面的张献忠,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的出现,眼看着无数的义军军士跟随战船沉入江中,惨重的损失,让张献忠差一点要发狂,他所有的安排部署,到了这一刻,都算是彻底的失败了,如今只能够期盼尽量多的几艘战船逃离出去了,本来是想着能够保存实力,想不到如此的安排,导致的损失更大,张献忠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张献忠乘坐的战船是受到了重点保护的,前后都有护卫的战船,不过江面上巨大的水浪,还是让他站立不稳,好在驾驶战船的军士拼命驱动战船,让张献忠能够很快脱离战场,安全的撤离出去。

撤离到安全地带的张献忠,脸上没有了任何的表情,跟随撤离出来的战船不足五十艘,按照每艘战船上面满载一百五十人计算,全部撤离出来的义军军士不足一万人,也就是说此番的战斗,张献忠损失的军士接近三万人,还损失了最为骁勇的义子李定国。

第六百九十九章如愿以偿

陈新甲和孙传庭率领的大军,以两万将士的损失,剿灭流寇三万余人,收复了襄阳府城,且生擒流寇重要将领李定国,这样巨大的胜利,好久没有出现了,其中包含的意味是不一般的,甚至牵涉到了朝局的动向。

大军进入襄阳府城之后,陈新甲果断的做出决定,大军驻守襄阳府城,派遣小股的部队,清除襄阳府城附近的流寇,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至于说下一步的征战计划,则是暂缓。

陈新甲否定了孙传庭继续进军的作战计划,给朝廷写去了奏折。

孙传庭虽然想着追击已经成为丧家之犬的张献忠,无奈陈新甲和王永吉都不支持,他也没有办法,再说陈新甲的理由也是充分的,大军损失了两万人,同样需要休整,且张献忠麾下还有驻扎在郧阳的大量流寇,若是张献忠与刘文秀和艾能奇等人会和了,战斗力必然是增强,到了那个时候,大军是不是能够取得胜利,还是说不准的事情。

捷报和奏折迅速的送到京城。

京城,紫禁城,乾清宫。

看着陈新甲、孙传庭和王永吉联名写来的奏折,朱由检激动的身体颤抖,一直以来,朝廷之中的文武大臣都认为只有郑家军才能够真正的剿灭流寇,也正是因为郑家军是大明最为强悍的军队,导致朱由检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惹恼了郑勋睿,导致郑家军造反了,那大明江山就真的要轰然倒下了。

如今陈新甲、孙传庭和王永吉率领的大军,获取了如此巨大的胜利,让朱由检看到了希望,大明并非只有郑家军才是骁勇的军队。大明还有其他强悍的军队。当然奏折之中,陈新甲等人也是有所隐瞒的,譬如说郑凯华带来的十门红夷大炮,就没有在奏折之中出现。

内阁的所有大臣,脸上也是带着笑容,胜利来之不易。为了能够彻底剿灭流寇,朝廷专门征收了剿饷,要是还不能够沉重的打击流寇,恐怕真的只有依托郑家军了。

脸上带着红晕的朱由检,看着诸多的内阁大臣开口了。

“襄阳收复了,朕很高兴,前方将士很是辛苦,流血流汗,应该要奖励。陈新甲、孙传庭和王永吉等人更是有功劳,诸位爱卿看,朕应该如何的赏赐啊。”

朱由检的话语刚落,钱士升就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陈大人、孙大人和王监军有大功于社稷,理当奖励,陈大人乃是受皇上之委托前去督战,其完成了皇上之重托。可以回到京城,其功劳足以进入内阁。至于说孙大人和王监军,还需要率领大军,继续剿灭流寇,臣以为等到剿灭流寇之战斗完全结束之后,再行奖励孙大人和王监军。。。”

钱士升没有等到内阁首辅周延儒开口,也没有等到内阁次辅张凤翼开口。就首先表明了观点,这是较为奇怪的局面,不过出现这样的局面,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皇上对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内阁次辅张凤翼已经不是特别满意了。最大的变化就是内阁大臣实行轮流的值班制度,值班期间都可以行使票拟的职权,这等于是部分的剥夺了周延儒和张凤翼的权力。

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因为郑勋睿,周延儒和张凤翼与郑勋睿之间都有着不错的关系,朱由检已经将郑勋睿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如此情况之下,周延儒和张凤翼自然难以得到朱由检完全的信任。

钱士升说完之后,朱由检微微点头,看着其余的内阁大臣。

侯询跟着开口了。

“臣以为钱大人所言甚是有理。”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不等到其他人开口,紧跟着开口了。

“朕以为钱爱卿的建议完全可行,司礼监即刻拟制,敕封陈新甲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敕封孙传庭兵部尚书衔,依旧领五省总督职衔,负责剿灭流寇事宜。。。”

周延儒和张凤翼两人相互对望了一眼,他们同时看向了杨嗣昌。

杨嗣昌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部尚书,如今陈新甲又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兵部左侍郎,如此一来兵部的权力大大的增加了,至于说孙传庭兼任兵部尚书的职衔,倒是没有特别的影响,可对于孙传庭本人来说,在今后剿灭流寇的时候,更加好指挥了。

皇上的这道圣旨,对于杨嗣昌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陈新甲得到了杨嗣昌不少的提携,此次能够进入内阁,肯定是支持杨嗣昌的,这就导致内阁的权力分割出现了更多的变数,钱士升和侯询等人是坚决支持东林党人的,杨嗣昌和陈新甲抱团取暖,牢牢的控制兵部,同样有了不小的话语权,作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支持,举步维艰,内阁次辅张凤翼稍微好一些,能够得到杨一鹏的支持。

内阁出现这等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内阁首辅缺乏必要的权威,内阁就不可能形成什么合力,各自为政的状况一旦出现,朝中大事就要遭遇到波折。

可惜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和张凤翼都无法开口说话了,他们就算是勉强说出来,也不可能得到皇上的支持,他们很清楚,皇上的心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心一意想着能够剪除郑勋睿和郑家军,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固,至于说流寇与后金鞑子,其危害的程度,怕是比不上郑勋睿和郑家军。

陈新甲和孙传庭等人取得的胜利,本来是应该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军的损失也是不小的,而且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无奈陈新甲等人的运气很好,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取得了胜利,等于是鼓舞了皇上的士气,受到如此之高的赏赐,也是顺理成章了。

二月十八日,皇上的圣旨抵达了襄阳府城。

如此之快的圣旨太少见,可见皇上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接旨的时候,陈新甲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顺利的进入了内阁,无限接近权力的巅峰了。

收复了襄阳,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陈新甲已经萌生退意了,他不想继续跟随大军作战了,襄阳之战的胜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接下来想要彻底的剿灭流寇,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需要长时间的作战,需要精确的部署,再说张献忠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南阳的李自成岂会没有唇亡齿寒的感觉,一旦两路流寇形成了默契,甚至是联合起来,从两边展开对朝廷大军的进攻,战局肯定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

现在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再说进入内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就是陈新甲聪明的地方,他之所以要求大军在襄阳府城休整,也带着这样的一层意思,试想一下,若是他陈新甲还在率领大军作战,且和流寇激烈的厮杀,在襄阳或者是郧阳等地,那么皇上考虑的角度就不一样了,为了整体作战的部署和实施,不一定让他离开,现如今大军都在襄阳府城休整,这个时候他是可以离开的。

陈新甲还有一个聪明的地方,那就是最大限度的笼络人心。

奏折之中,他大力鼓吹了孙传庭等人的功劳,对自身的功劳,并未过多的强调。

且不说孙传庭领兵部尚书衔,兼任五省总督,就说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也得到了提拔,因为襄阳之战的胜利,牛金星和宋献策悉数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

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也是有着一定能力的人,他们最初投靠的是张溥,不过却未得到张溥多少的照顾,这让他们异常的失望,此次跟随在陈新甲的身边,不长时间就得到了提拔,成为了六部从五品的员外郎,这是出乎两人预料的。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提拔和重视,牛金星和宋献策决心效命陈新甲了,他们找到了陈新甲这样的大树,也完全可以依靠。

可以说襄阳之战的胜利,让太多的人得到了好处。

二月下旬,陈新甲办好了一切的移交,准备离开襄阳府城了。

孙传庭做出了隆重的安排,专门为陈新甲饯行。

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则是继续留在襄阳,留在孙传庭的身边。

成为兵部员外郎之后,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地位也出现了某些改变,至少孙传庭是比较重视两人了,不少的事情都征询两人的意见和看法。

陈新甲意气风发,在酒宴上面喝下了不少的酒,送出了许许多多祝福的话语,因为身份的变化,成为了内阁大臣,孙传庭等人的态度也恭谦了不少。

陈新甲是带着满意和满足离开襄阳府城的。

所有人之中,低调的是监军王永吉。

不少人以为王永吉没有得到什么赏赐,甚至有人为王永吉不服气,其实没有谁知道,王永吉得到的好处是不小的,他正式确立了司礼监太监的身份,跻身到司礼监的最高层,与王承恩、曹化淳、高起潜和王德化等司礼监太监有了平起平坐的机会了。

第七百章不容乐观

郑家军参将苏从金带着炮兵营的军士和红夷大炮回到了南京,此次襄阳之战的大胜,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奏折之中压根没有提及郑家军,苏从金倒也不以为意,只不过委婉的拒绝了孙传庭留下十门郑家军红夷大炮的要求。

苏从金回到南京秣陵郑家军军营的时候,朝廷的邸报也抵达了南京。

苏从金没有来得及歇息和调整,马上赶赴南京兵部,详细禀报此次襄阳之战的情形。

徐望华、郑锦宏、李岩等人悉数都在兵部,驻扎在南直隶的郑家军第一军的郑家军副总兵、指挥官刘泽清、副总兵兼总参谋官洪欣贵也在兵部。

郑勋睿的手中拿着朝廷的邸报,这是朝廷明发的邸报,各地都是知晓的,众人都看到了邸报上面的内容,第一反应是羡慕兵部左侍郎陈新甲,凭借着襄阳之战进入了内阁,而孙传庭也是很不错的,领兵部尚书衔,当然这里面还有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的任职消息。

苏从金禀报襄阳之战的情形,众人听的非常仔细。

南直隶的局势异常平稳,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全面推开,洪门直接征收的商贸赋税得到了上下的认可,洪门钱庄完全控制了南直隶的商贸命脉,也逐渐开始控制浙江等地的黄金白银,其发行的票根在市场上完全的流通,其具备了发行货币的基础,苏州等地的义学兴办起来,所有这一切,与皇上和朝廷的意思基本都是违背的,这一切也都表明,郑勋睿完全掌控了南直隶,皇上和朝廷对南直隶只有表面上的领导权了。

在这期间。徐望华曾经建议对南直隶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郑勋睿暂时没有同意,他考虑到的是朝廷开始大规模的剿灭流寇,这样的关键时刻,还是不要趁浑水摸鱼,毕竟这样做了。历史上会留下不好的名声,再说大规模的调整也没有必要。

如此情况之下,朝廷剿灭流寇的战斗进程,就是众人最为关心的事宜了。

苏从金禀报完毕之后,徐望华看了看郑勋睿,首先开口了。

“大人,属下觉得朝廷此番剿灭流寇,是耗费了心思的,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如今看来效果是不错的,他们收复了襄阳府城,生擒了李定国,剿灭了张献忠三万余流寇,让张献忠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属下认为,孙传庭大人只要按照这个战术继续执行,剿灭流寇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徐望华说到这里。众人都跟着点头。

“一旦流寇被剿灭,皇上和朝廷的注意力就要集中到南直隶了。郑家军可能遭遇到一些限制,为了有效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属下还是建议,大人可以在这个时候全面调整南直隶的官吏,将那些不放心之人,悉数请出南直隶。让他们到京城去,或者到南直隶、山东、陕西以及浙江以外的地方去,如此就算是皇上和朝廷有什么想法,也无济于事了。。。”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其实他的看法完全相反,表面上看陈新甲和孙传庭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朝廷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流寇的绝对实力并未遭受到太大的损伤,李自成麾下尚有十几万的流寇,张献忠麾下也还有近十万的流寇,一旦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形成了默契,战局恐怕在瞬间出现变化。

南直隶已经足够稳定,目前调整官吏,纯属多此一举,自从官吏的俸禄大幅度的提升之后,各级的官吏早就明白局势了,以前偏向于朝廷的那些官吏,看法和想法已经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态度慢慢改变,这个时候就算皇上和朝廷从中蛊惑,不少人也要思考之后做出选择。

更加重要的一点,郑勋睿的眼光是天下,并非是南直隶、山东以及陕西等地,他需要以怀柔的姿态治理天下,展现海纳百川的气度,若是一味的排斥异己,安插心腹,今后很难吸纳人才,更不用说治理天下,这方面皇太极的做法值得他学习,人家能够宽容投降反叛的明军将领,他难道不能够宽容那些有着正统思想的官吏。

当然重要的岗位上面使用心腹,这也是能够理解的,徐望华等人担心的,无非是南京六部的主要官员,以及漕运总督等的职位,这些职位目前所具有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可调整这些职位,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一旦郑勋睿真的在这些职位上面动手了,那就意味着与皇上和朝廷的彻底决裂,目前尚未达到那一步。

“徐先生,你的意思我明白,众人的想法我也知道,不过有些事情暂时不需要讨论,时机尚未成熟,今日重点商议朝廷剿灭流寇的事宜。”

郑勋睿说出来这些话之后,众人的神色有了微微的变化。

“陈新甲不过是取得了襄阳之战的胜利,且自身的损失也是惨重的,和当年的车箱峡之战比较起来,襄阳之战取得的胜利,不足为道,可为什么皇上会让陈新甲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进入到内阁,孙传庭为什么能够领兵部尚书衔,诸位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郑勋睿没有管众人神色的变化,直接抛出来了问题,他不是特别关心战争的胜负,而是将目光对准了战斗背后的事宜。

开口回到的还是徐望华。

“大人,属下和郑总兵、李大人商议过此事,大家都认为,皇上此举就是针对大人和郑家军的,朝廷大军的孱弱,朝野皆知,唯有郑家军能够担负重任,此次陈大人和孙大人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证明了朝廷大军还是能够战斗厮杀的,不仅仅能够剿灭流寇,甚至能够与后金鞑子厮杀,出现了这样的情形,皇上肯定是高兴的,让陈大人进入内阁,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徐望华想着再次提醒郑勋睿,必须加强在南直隶的力量,彻底掌控南直隶的一切,不过想到郑勋睿前面的提醒,他没有再次开口。

郑勋睿满意的点头。

“这个分析很是准确,我也有这样的想法,皇上想着大力扶持朝廷大军,摆脱对郑家军的依赖,如此正好,我们可以集中经历发展自身的力量,南直隶的情形已经不错了,接下来我们必须要考虑陕西和复州、金州、蓬莱等地的发展了,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迅速的掌控登州和莱州等地,进而让南直隶与山东连接起来,将陕西、山东、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悉数纳入到郑家军掌控的范围之中。”

“至于说朝廷剿灭流寇的战斗,是不是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说不准,我的看法是悲观的,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格格不入,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是明白的,张献忠被剿灭了,李自成必定成为下一个目标,朝廷可以集中全部的力量予以剿灭,李自成就是再笨也明白的。”

“如此的情况之下,张献忠与李自成之间的联合就势在必行了,就算是两人不可能真正的联合,也会处于相互协调、共同抵御朝廷大军的默契之中,从朝廷的邸报里面,我已经嗅到了这样的信息。”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众人都瞪大了眼睛,包括徐望华,他们根本没有感受到这一层的意思。

“陈新甲是聪明人,按说他和孙传庭联合,在襄阳之战中大败张献忠,完全可以乘胜前进,追击和剿灭张献忠,但陈新甲没有这样做,理由就是大军需要休整,陈新甲和孙传庭麾下的大军有十二万多人,就算是损失了两人人,也还有十万大军,足够围剿和追击张献忠了,陈新甲为什么要求大军休整,白白浪费来之不及的机会,背后恐怕是看到了张献忠可能与李自成联合,到了,那个时候,十万的朝廷大军是难以应对的。”

“陈新甲选择了离开襄阳,赶赴京城上任,这就更加的能够说明陈新甲是心虚的,见好就收,他已经获得了该得到的荣誉和权力,犯不着冒险了。”

“我可以肯定,张献忠一旦明白过来,肯定会想方设法与李自成取得联系,而李自成麾下的谋士顾君恩不是简单的人,定会支持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的联合。”

“诸位若是不信,看着后面战斗的进程就可以了。”

“锦宏,有一件事情你负责落实一下,陈新甲和孙传庭生擒了李定国,你想办法将李定国弄到南京来,不要让孙传庭送到京城去,我们在襄阳之战之中帮助了陈新甲和孙传庭,他们在奏折之中没有提到我们郑家军的功劳,这不算什么,我们也不在乎,不过我们要求他们将李定国交过来,这个要求不过分。”

郑锦宏点点头,跟着开口了。

“少爷,若是孙大人不干,该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