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465章

明末传奇-第465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杀的行动奇怪,既然准备要刺杀,肯定是做好一切的准备,不说万箭齐发,至少是形成箭雨的,可对方射出一支弓箭之后,就没有了任何的动静,最后是杀手快速消失的事宜,什么样的杀手能够有如此的能力,射出一箭之后消失的无隐无踪,济尔哈朗身边的亲兵能力绝不一般,可根本就没有发现杀手的任何踪迹。

这一切让济尔哈朗产生了想法,难道对手不是真的想着刺杀他,而是提出警告。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些,济尔哈朗才急匆匆的赶往大政殿,劝阻皇太极不要马上查处。

济尔哈朗进入大政殿的时候,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包括皇太极。

济尔哈朗在大清国的地位,已经超过礼亲王代善和睿亲王多尔衮了,而且范文程被凌迟处死之后。济尔哈朗已经成为皇太极的左膀右臂,时时刻刻与皇太极商议大清国重大的事宜,想不到这个时候居然有人要刺杀济尔哈朗,这在大清国的确不是小事情。

“皇上,臣一切都安好。”

“郑亲王还是要多多注意,朕已经派遣身边的护卫。保护你的安全,朕想不到居然有人吃了豹子胆,敢刺杀郑亲王,此事一定要严查,朕一定要揪出这个混帐东西,碎尸万段。”

皇太极的话语说的很重,济尔哈朗本来想着再次开口,可皇太极如此说了,他也不好继续补充什么话语了。只是如此一来,他济尔哈朗不可能低调了。

“睿亲王多尔衮负责专门查处此事,朕给你十日的时间,一定要有结果。”

皇太极的这个安排,让济尔哈朗内心再次咯噔了一下,如此重大的事情,皇太极安排多尔衮调查,要知道多尔衮如今是遭受排挤之人。

多尔衮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

代善更是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皇太极倒也干脆,安排完毕之后。起身离开了大政殿。

诸多的满人权贵陆续离开大政殿。

留下来的是济尔哈朗和多尔衮。

多尔衮略微询问了济尔哈朗遇刺的事宜,说是回到府邸准备一下,接着会详细询问济尔哈朗身边的亲兵,这倒是正常的程序,济尔哈朗点点头,表示一定会配合。

多尔衮也匆匆离开大政殿。济尔哈朗稍稍整理一下情绪,也准备离开。

此时皇上身边的护卫来到他的身边,说皇上正在厢房。

济尔哈朗点点头,他也正想着能够有单独给皇太极禀报的时间,主要目的还是想着让皇太极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毕竟这件事情的疑点太多了,一时间难以解释,怕是多尔衮真正开始查处,也会认为其中疑点重重。

进入厢房,济尔哈朗看见皇太极正在低头沉思。

还没有等到济尔哈朗开口,皇太极就首先开口了。

“济尔哈朗,你认为谁会做出这等的事情来。”

这个问题让济尔哈朗无法回答,他不可能凭空揣测,没有任何的证据,他就需要谨慎,因为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在大清国掀起一番的腥风血雨。

“皇上,事发突然,臣还没有来得及想到这些事情。”

皇太极脸色阴沉,站起身来,在厢房里面踱步。

“朕倒是听到了一些话语,说是你济尔哈朗得到了朕的信任,风头很盛,有人就不满意了,某些人甚至对朕也不满意了,认为朕的年纪大了,应该要让贤,要不然大清国就没有未来了。。。”

济尔哈朗的脊背发凉,额头上也冒出了大颗的冷汗,他知道皇太极这些话的意思。

皇太极说完之后,济尔哈朗有些艰难的开口了。

“皇上,臣在府邸也仔细思索过了,臣虽然遭受到些许的惊吓,不过毫发无伤,臣就想着我大清国目前遭遇到诸多的困难,臣应该是着力想法解决这些困难,而不应该以自身的事情为重,臣恳请皇上暂时不要公开调查此事,若是一定要弄清楚,暗地里调查就可以了。。。”

济尔哈朗说完之后,皇太极冷冷的开口了。

“济尔哈朗,你没有仔细听朕刚刚说过的话语,这不是小事情,也不是关乎你一个人的事宜,朕看是有人不满意朝廷,甚至是不满意朕了,对你下手,就是警告朕,哼,只怕是没有那么容易,朕什么没有经历过,难道会被这些伎俩吓到吗。。。”

济尔哈朗的内心冰凉,他已经感觉到此事怕是难以善终了。

皇太极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想法,满人权贵之间的确有不少的议论,也有很多过激的言论,不过毕竟是说说而已,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再说皇太极的地位很是稳固,满八旗之中已经有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和镶白旗牢牢掌控在手中,不存在什么危险。

一个想法电石火光之间冒出来。

皇太极年纪大了,身体很是不好,若是某一天身体突然出现问题,这继承人的事情怎么办理,怕是皇太极也想到此事了,不少的满人权贵也盯着这件事情。

皇太极在权谋方面的睿智,大清国无人可以比拟,可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太极能看的很是深远,能够提早的谋划。

离开大政殿之后,济尔哈朗回到府邸,吩咐管家,不准任何人打扰。

济尔哈朗脑海里面已经出现可怕的想法,大清国从这一刻开始,恐怕是难以安宁了,他济尔哈朗也要为今后考虑了。

此番的所谓刺杀事情,背后究竟有什么蹊跷,济尔哈朗已经开始怀疑,杀手有着如此的能力,射出弓箭之后就消失的无隐无踪,这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他济尔哈朗的行踪,没有多少人能够准确的掌握,在大白天等候在路上,准确的射出一箭。

更加关键的是皇太极的态度,居然认定此事是威胁到皇权的大事情。

济尔哈朗几乎可以肯定,多尔衮无法调查出来结果。

若是多尔衮无法调查出来什么,必定会遭遇到皇太极的责罚,这一次的责罚是什么,难道是剥夺多尔衮正白旗旗主的身份,如此一来多尔衮将无任何的权势了。

满人权贵之中,真正有可能威胁到皇太极的,也就是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人了,阿济格不过是郡王,其影响力是有限的,剩下的几个亲王,代善年纪大了,没有什么追求了,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很有可能是皇位的继承人,他济尔哈朗是绝对效忠皇太极的,不会存在什么危险,唯一的就是多尔衮了。

此时,济尔哈朗总算是有些明白了,为什么皇太极会要求多尔衮来处理此事。

若是将多尔衮打压下去,满人权贵将彻底老实,不存在任何的威胁了。

不过这样做代价也是巨大的,毕竟多尔衮骁勇善战,是大清国难得的将帅,这方面济尔哈朗自愧不如,豪格也是不错的,但头脑简单了一些,战场上的谋略是比不上多尔衮的。

皇太极真的要惩戒多尔衮,会伤了部分满人权贵的心,这怕是得不偿失。

济尔哈朗想到了当年的四大贝勒,皇太极不过是其中之一,但硬是经过努力,清算和排斥了其他的三大贝勒,独自登上了皇位,而且集中了大清国的权力。

济尔哈朗还在沉思的时候,管家前来禀报,说是睿亲王多尔衮前来拜访。

济尔哈朗来到了大堂,见到了正在等候的多尔衮,两人简单的寒暄几句话,济尔哈朗将多尔衮带到了书房。

多尔衮并未详细询问济尔哈朗遭遇刺杀的事宜,两人依旧是闲聊。

济尔哈朗的心不断下沉,难道多尔衮也知道此事有着其他的奥妙了。

多尔衮准备告辞的时候,终于说到了正题。

“郑亲王,皇上要求我来调查此事,十日的时间不短,不过我还是感觉到难度颇大,若是到时候没有什么结果,我是准备接受皇太极惩戒的。”

济尔哈朗面容平静,抱拳对着多尔衮开口了。

“睿亲王不必担忧,真的不能够调查到什么结果,我也会想皇上禀明情况的。”

多尔衮离开的时候,带走了济尔哈朗部分的亲兵。看着多尔衮离去,济尔哈朗脸色逐渐变得难看起来了,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在十天之内会是什么发展,也不知道大清国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局势。

第九百七十章时机终于成熟

乾清宫。

手中的情报,郑勋睿已经看了三遍,他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了。

从瑞元元年到瑞元四年,四个年头三年多的时间,他终于决定对大清国正式开战,此番战斗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彻底灭掉大清国,大明王朝不允许出现国土分裂的局面,不管是大清国占据的土地还是草原,只要是属于大明王朝的领土,那就必须要收回来,也不管这些地方是贫瘠还是富庶,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是绝不会动摇的。

大清国内外交困,已经陷入到绝境之中,偏偏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将大清国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其满人权贵已经出现大规模的震动。

调查署的情报很是详细,大清国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遭遇到了所谓的刺杀,皇太极大怒,为此下令睿亲王多尔衮调查,且必须要查处谁是凶手,让谁都想不到的是,多尔衮的确给出了调查结果,居然是济尔哈朗身边的亲兵谋划了这一次的刺杀。

这是很荒唐的结果,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亲兵刺杀自家的主人,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而且济尔哈朗在大清国的地位不一般,他身边的亲兵自然也是地位尊崇的,除非是脑子出现问题,才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

多尔衮给出的调查结果,引发了皇太极的震怒,也引发了济尔哈朗强烈的不满,更加关键的是,多尔衮给出的只是亲兵的口供,这个亲兵已经在审讯之后死亡了,如此亲兵为什么要刺杀济尔哈朗,背后是谁的主使。什么都无从调查了。

这当然让济尔哈朗不满意,以至于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在大政殿就直接发生了争吵,济尔哈朗对麾下亲兵被审讯致死极其不满意,对于多尔衮建议其更换所有亲兵的建议嗤之以鼻,这导致了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的直接对立。

皇太极的态度很是奇怪,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多尔衮调查的结果。

郑勋睿对这份情报做出了自身的判断。他认为这件事情,济尔哈朗的遇刺与皇太极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皇太极知道事情所有的内幕,当初调查署送来情报,详细描述了大清国郑亲王济尔哈朗遇刺的经过,郑勋睿当即就察觉有问题,这不是遇刺,和儿戏差不多,可面对大清国亲王的事情。不可能有儿戏存在,那就只能够说明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博弈。

郑勋睿想了很久,才隐约感觉到其中的奥妙,或许是在皇位上的时间有四个年头了,郑勋睿仿佛是看透了皇太极的内心,从曾经的巅峰到如今的低谷,皇太极内心不是一般的强大,人都是这样。越是在困顿的局面,越是想着维护自身的权威。皇太极也难有例外。

郑勋睿最终的判断,是皇太极直接策划了这件事情,想着通过事后的调查,整顿满人权贵集团,更进一步的巩固自身的地位。

可惜事情没有朝着皇太极预计的方向发展,或许与皇太极朝夕相处的济尔哈朗看出了奥妙。厉害的多尔衮也看出了奥妙,甚至极少搀和政事的代善也看出了奥妙。

皇太极发现情况不对,及时的收手,免得造成大清国巨大的震荡,也就不管多尔衮的调查结果如何了。从这个方面看,多尔衮也是极其聪明的,把握住了时机,避免遭遇到清算。

事情闹到这一步了,大清国怎么可能安稳,大清国的满人权贵失去了汉人的支持,失去了大部分蒙古部落的支持,现在内部又出现了巨大的裂痕,且其满八旗几次遭遇到沉重打击,应该说朝廷征伐的时机成熟了。

郑勋睿一再延迟进攻大清国的时间,是有着其深层次考虑的,满人的顽强是不能够否认的,当初从白山黑水之间拼杀出来,创建强盛的大清国,其能力可见一斑,若是朝廷不能够做好完全的准备,让那些满人权贵回到黑山白水之间继续作乱,朝廷是要耗费更对精力的。

现如今的满人权贵,失去了汉人的支持,内部出现巨大的裂缝,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其物资的缺乏导致内外交困,而那个睿智的皇太极,因为年龄的增长,因为经历和体力的衰落,心思变得难以捉摸,不可能完全相信身边的满人权贵了。

济尔哈朗所谓的遇刺案,多尔衮所谓的调查结果,就是最好的说明。

用穷吵恶闹这个词来形容如今的大清国,颇为合适。

内阁首辅徐望华与内阁大臣郑锦宏进入乾清宫。

郑勋睿看着两人,缓缓的开口了。

“朕决定了,征伐大清国。”

徐望华和郑锦宏两人的脸上瞬间出现了光彩,现如今的大明朝廷已经展露出来富强的景象,海外商贸的快速发展,让朝廷的赋税成倍的增加,域外的日本和朝鲜等国,都完全臣服朝廷了,海外的欧洲等国,也遵从朝廷制定的海外贸易的规矩,而大明皇家银行,已经开设到海外去了。

如此情况之下,大清国横亘在北方,朝中的文武大臣,包括诸多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内心都是不舒服的。

皇上终于做出了剿灭大清国的决定,或许这是朝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伐了。

“此次朝廷要从根子上拔掉大清国,彻底剿灭大清国的满人权贵集团,朕要求的是彻底剿灭,当年努尔哈赤从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皇太极继承其遗志,创建了大清国,正是这个大清国,差一点就灭掉了我大明王朝。”

“所以不能够小看大清国,如今的大清国,内外交困,满人权贵陷入到矛盾之中,如此情况之下,正是最好的机会,若是错过这个时机,满人权贵再次凝聚到一起,则剿灭其的难度明显增加。”

“辽东之战,以及丰镇之战,已经显露出来八旗军的强悍,郑锦宏是有着深切体会的,现如今朝廷要灭掉大清国,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其强烈的斗志,故而此番的战斗是不简单的。”

“朕决定再次的御驾亲征,此番战斗非同一般,恐怕是朝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斗厮杀了,剿灭大清国之后,草原部落就好对付了,除非是那些不愿意归顺的部落,朝廷才会出兵围剿。”

“剿灭大清国,则朝廷的精力将转移到民生建设方面,朕可以说,一旦彻底剿灭大清国,则一个富庶的大明王朝将屹立起来。”

剿灭大清国的战斗,皇上决定御驾亲征,徐望华和郑锦宏不会有意见,毕竟这场战斗厮杀太过于重要了,而且太子已经十六岁,马上就要结束在外面的游历,回到京城了,有太子坐镇京城,一样能够稳定局面。

彻底剿灭大清国,是大明朝廷不可推卸的责任,大清国占据的所有地方,都曾经是大明的国土,收回这些国土,也是朝中文武大臣义不容辞的责任。

皇上说完之后,徐望华开口了。

“皇上做出出兵剿灭大清国的决定,一定是举朝拥护的,朝中的诸位大人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臣建议此事都督府和兵部拿出来条陈,内阁首先商议,最后由皇上定夺。”

徐望华的建议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皇上已经就剿灭大清国提出了最终的要求,都督府和兵部按照皇上的要求,拟出具体作战的部署,内阁商议之后奏报皇上做出决定,到时候大军就可以出击了。

郑锦宏也开口了。

“陈赞同徐大人的建议,臣期盼能够跟随皇上身边,杀到沈阳去,彻底剿灭大清国。”

都督府和兵部的行动非常迅速,马上就开始商议剿灭大清国的事宜,时间已经到了瑞元四年的十月份,冬季出兵存在不少的困难,但时机不等人,不能够耽误时间,而且皇上已经给在北直隶游历的太子殿下旨意,要求太子殿下迅速回到京城来,这就说明皇上已经做好了一些的准备,马上就要率领朝廷大军出征了。

内阁商议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确定下来了出兵的时间,兵力的多少等等事宜。

朝廷将要出征大清国的事宜,不可避免的在朝中传开了,这让满朝文武很是振奋,当然这也是皇上允许,消息才有可能传开的,不过也仅限于在朝中官吏之间传播。

军队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也知道了此事,他们纷纷请战,希望能够出征,谁都清楚,这恐怕是朝廷大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伐了,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身为军人,没有谁愿意错过这等的机会。

都督府和兵部在决定哪些人跟随出征的时候,还有些危难,几乎所有的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都要求跟随出诊,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终那些长期跟随出征,多次与八旗军厮杀的军官,还是会被选中的,而出征的朝廷大军的将士,大部分都是老兵,那些后来招募的军士,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跟随出征。

可以说,整个大明王朝都做好了准备,不管是人力物力方面,还是将士的斗志方面,大家就是一个目的,跟随皇上彻底剿灭大清国。

第九百七十一章该来的终于来了

明军开始大规模的集结,准备剿灭大清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沈阳了,这一次大明朝廷没有隐瞒任何的消息,而且连大明皇上郑勋睿御驾亲征的消息都传来了。

大清国终于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皇太极迅速打起了精神,他知道这一天迟早都是要来的,作为一辈子都参与战斗厮杀、经历过无数生死的皇太极来说,征伐厮杀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他虽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可一样还是可以上战场厮杀的,满人骨子里流淌的就是滚烫的好斗的血液,以前是在大山之中与野兽搏斗,现在是和对手厮杀。

皇太极有着十足的信心,他甚至期盼这样一场决定生死的厮杀早日到来,如此就能够让所有的满人权贵团结到一起,爆发出来最大的能量,与明军厮杀,说不定这样一场生死攸关的厮杀,能够让大清国走出低谷,再创辉煌。

大清国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难以继续维持了,满人权贵之间貌合神离,汉人已经完全处于敌对的状态,绝大部分的蒙古人也选择离开,至于说那些朝鲜人,关键时刻根本是靠不住的,若是这样的情形持续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大清国将难以为继,到了那样的境地,皇太极也是有心无力了。

可是实际情况远没有皇太极想的那么顺利。

得知明军即将渡过辽河展开大规模进攻的消息,满人权贵中间竟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最为主要的意见,就是大清国的都城搬迁到铁岭或者开原一带,甚至是过了镇北关,回到以前生活居住的白山黑水之间去。

支持与明军在沈阳周边作战的满人权贵。少的可怜,除开亲王之中的济尔哈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