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隆隆的马蹄声响起的时候,神一魁的脸色也发生变化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密集的马蹄声,对方非同一般。
军营被火把照的亮堂堂的,有些火把点燃了帐篷,让军营里面更加的混乱。
看见战马冲过来,一轮轮箭雨再次出现,军营之中的军士惨叫着倒下,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射出去的弓箭,没有丝毫的威胁,神一魁脸上露出了恐惧的神情,他认识这种战马,这是战马之王阿拉伯战马,就连杨鹤大人麾下的亲兵,都难以配备如此昂贵的战马,能够骑乘这些战马的,除非是京城来的大军,难道说京城的某位大人来了,真的是如此的情况,那他神一魁的死期就到了。
张孟金和黄友才两人气急败坏的来到了神一魁的身边。
“大哥,快点撤走吧,要不然来不及了,点子太硬了。。。”
神一魁没好气的看了看两人。
“我难道不想撤,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战马,这是阿拉伯战马,你我骑乘的南番马,速度比不上阿拉伯战马,这个时候撤离,就是找死。。。”
神一魁话还没有说完,张孟金和黄友才两人的脸色已经变化了,他们对视了一眼,其实过来的时候,他们就知道难以抵抗,没有什么希望了,要是能够赶快逃走,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可逃跑的希望也没有了,那为了活命,就只能够另辟蹊径了。
两人慢慢靠近了神一魁。
神一魁此刻还在看着军营里面的一切,看着快速逼近的大军。
张孟金和黄友才同时拔出了雁翎刀,砍向了神一魁。
神一魁没有来得及反应,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
。。。
“我们投降,我们杀了神一魁,都是他要造反的。。。”
喊声骤然出现,接着好些人跟着开始呼喊了,黄友才举着神一魁的人头,来到了前面,跪在了地上,更多的人也跟着跪在了地上。
冲锋在最前面的郑勋睿,勒住马头,冷冷的看着跪在地上的众人。
“你是什么人。”
“小的黄友才,神一魁要造反,小的和兄弟们都是被逼的,小的杀了神一魁,向官军投降。。。”
军营里面迅速安静下拉。
杨贺满脸的沮丧,本来以为可以好好厮杀一番的,谁知道才刚刚开始,人家就投降了,人家都跪在地上了,总不能继续厮杀吧。
从发起进攻,到最终安静下来,不足半个时辰的时间。
大量投降的流寇,被押解到一处看管起来。
杨贺带领护院开始清理战果。
军营里面的粮食等物资,自然是要收缴的,这些东西如今是最为宝贵的,其次就是战马了,神一魁的军士居然有两百匹南番马,也就是后来的河曲马,这种战马还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阿拉伯马,但也算是较为强悍的战马之一了。
听着杨贺禀报收获的时候,郑勋睿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要是神一魁早有准备,这场战斗还真的可能演变成为残酷的厮杀,取胜是必须的,但护院的损失一定惨重。
张孟金和黄友才两人被押解过来了。
郑勋睿看着两人,神情冷酷。
“本官刚刚问过了,神一魁投降之后反叛,是你们两人胁迫的,如今遭遇到朝廷大军的进攻,眼看着不能够自保了,你们为了自身活命,背信弃义,斩杀了神一魁,可知你们这样的做法,乃是人神共愤的。”
张孟金和黄友才的脸上本来还带着笑容的,他们立下了大功,按照规矩,肯定是要得到赏赐的,想不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大人,说出来的话语如此的冷酷。
两人扑通跪下,准备要求饶了。
郑勋睿挥挥手。
“这等败类,本官不愿意看见,洪欣涛,将两人拉出去砍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震慑
陕西延安府的流寇首领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几百人了,在史书上有记载的也达到了七十多人,那些很快被朝廷大军剿灭的流寇首领,没有留下任何的资料,他们以前就是不起眼的人,大都是属于最底层的人,不会引起任何的关注,一些能够坚持到后来的流寇首领,在军队慢慢壮大起来之后,才真正留下的史料。
这些流寇,将延安府视为大本营,时不时的到西安府、庆阳府以及山西等地骚扰,一旦遭遇到围剿了,作战不利了,就很有可能回到延安府各地,依靠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四处移动,和官军捉迷藏,最后实在不能够坚持了,就假装投降朝廷,反正能够得到封赏,等到实力集聚起来之后,再次造反,也没有多大的事情。
不过朝廷之中出现了两个人,让这些流寇开始心惊胆颤了,一个是三边总督洪承畴,此君很少有招抚的行为,一律都是无情的斩杀,甚至违背过前任三边总督杨鹤的命令,斩杀已经投降的流寇,另外一个就是新任的延安府知府郑勋睿了。
诸多的流寇总算是弄清楚了,这个新任的延安府知府,本是殿试状元,翰林修撰,不过只是做了三个月的修撰,就出任了延安府知府,而且这位知府大人,只有十七岁。
这让所有的流寇首领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本来是不会在意的,可是郑勋睿刚刚上任,不过一天的时间,不沾泥和神一魁两人都被斩杀了,而且不沾泥麾下的两千五百多人,几乎被斩杀殆尽,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还有神一魁,同样没有还手的机会,两千多军士,绝大部分都投降了。
这简直就是恶魔,只有十七岁的年纪,如此的凶猛,谁要是撞见了,岂不是没有活路。
有关知府大人麾下大军的传闻,也是越来越多了,什么知府大人率领的大军,乃是从京城带来的,是皇上身边的锦衣卫,还有什么知府大人到延安府来,就是奉了皇上的密令,要剿灭这里的流寇的,等等。
不仅仅是流寇,就连三边总督洪承畴和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等人,都产生了好奇的心理了,他们不知道郑勋睿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是文武兼备。
这一切的传闻,都被郑勋睿抛之脑后了,他如今的事情很多,首要的两件大事请,一是扩充军队,二是冬小麦的播种。
两件事情都令人头疼。
延安府境内没有设置卫所,因为这里紧靠着的有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和宁夏后卫,还有榆林卫,这些卫所都是朝廷特别关注的卫所,规模很大,卫所的边兵很多,主要用于防御蒙古部落的侵袭,所以在延安府设置卫所,就没有必要了。
但因为流寇的侵袭,延安府所辖的府州县,全部都设立了守备衙门,军士虽然不是很多,但联合起来也不少了,这些守备衙门的军士,战斗力孱弱,好多都是临时招募和组建起来的,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拉出去战斗是不可能的,守城都吃力。
不过这些人都是需要官府养活的,消耗粮食是必须的,延安府最缺的就是粮食,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粮食是可以救命的。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前任的三边总督杨鹤,曾经招抚了不少的流寇,将这些流寇首领大都安排在各地的守备衙门,当然这些人全部都再次的反叛了,但是他们投降之后,消耗了官府不少的粮食,再次反叛的时候,多多少少令各地的官府遭受沉重的打击。
官府不敢不提供粮食,这些守备衙门的军士,悉数都在城内驻守,要是他们反叛了,那城池就危险了,若是出现里应外合的情况,城池瞬间就是陷落。
郑勋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整顿延安府内的所有守备衙门。
裁撤是必须的,守备衙门的军士,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其中还有不少的地痞混混,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到守备衙门混口饭吃,关键时刻根本不会拿性命来拼搏,而且他们带坏了守备衙门的军士,让守备衙门有名无实,就连流寇都没有将守备衙门看在眼里。
如此的军士,必须毫不留情的裁撤,而且需要用雷霆手段。
可是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延安府各地遭遇到太大的创伤,可以说是非常的虚弱,这个时候只能够是慢慢的调养,骤然动手,可能是雪上加霜,就说这守备衙门的军士,突然间全部裁撤,会引发巨大的震荡,而且延安府地域广阔,知府衙门不可能在短时间顾及到那么多的。
时间不等人,马上就是十月,冬小麦播种在即,这个事情绝不能够耽误,否则来年延安府的情况会更加的糟糕。
知府衙门的告示迅速送到了延安府所属的府州县衙门。
第一道告示的命令非常简单,播种冬小麦,此举作为考核各级官吏的主要指标,无比在十月之内,将所有的冬小麦播种下去,若是有农户缺乏种子,官府必须要提供。
第二道告示,要求府州县衙门,在遭遇到流寇侵袭的时间,必须在两日时间之内禀报府衙,而且前后必须坚持四天左右的时间,四天之内城池绝不能够失陷。
第三道告示,要求各地守备衙门,动员所有的军士,参与到冬小麦的播种事宜中,各地根据军士人数的多少,划出具体的播种任务,凡是完成任务的军士,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凡是不能够完成任务的军士,立即裁撤,而且官府要严惩。
第四道告示,要求各地官府,今后凡是动用府库的粮食,必须经过知府衙门的同意,否则视为偷窃,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严惩,就算是有大军来到了当地,要求提供粮草,也不准提供,大可以将责任推给知府衙门。
这三道告示,在各地引发了一阵的风波,守备衙门里面的那些地痞混混,坐不住了,要是换做以往,他们早就想方设法的制造乱子了,可现在他们不敢,新任的知府大人,已经被传成了神仙一级的人物,人家率领的军队,可是从京城来的,斩杀流寇眼睛都不眨一下,几天的时间,就剿灭了接近五千的流寇,这样的战斗力,哪里是这些地痞混混敢于触碰的。
各地官府对于提供冬小麦种子一事,没有什么抗拒的,这本来就是官府应该要做的事情,再说提供的种子也不多,不知道多少的土地都荒芜了,没有人来耕种了,再说就算是耕种了,来年是不是有收成,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可是让守备衙门的军士参与到冬小麦的播种,这让府州县的主官有些为难了,其实这守备衙门的军士,之所以能够混饭吃,还有一点最为主要的,那就是他们几乎都是属于知州或者知县私人的军队了,用来护卫他们的安全,保护他们的财产。
可知府衙门的告示,也是必须要执行的。
毕竟新任的知府大人,是殿试状元,翰林修撰,那样的身份是非常尊贵的,而且人家就是出任延安府知府,也是兼任翰林修撰的,那说明人家上面有人,捏死什么知州知县之类的,不过是小菜一碟。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知府衙门的告示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得以贯彻下去了。
下发了告示之后,郑勋睿没有安心,他很清楚,因为人口的大量流失,这一次冬小麦的播种,不容乐观,播种的面积不会很大,这也预示着来年的收成不会很大,再说气候的因素是关键,要是再来一次大旱,那他就只有搬起石头打天了。
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下发了三道告示,按说郑勋睿应该到各地去看看了,不过他暂时没有这个打算,毕竟延安府还很不稳定,尽管这些天没有听说哪里遭遇到流寇的侵袭,可人家随便躲在什么地方,他是不可能知道的,这个时候要是下去巡查,万一遇见大规模的流寇,出现什么意外,那一切都完了,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他的目标对准了此次被俘虏的二千二百多流寇的身上。
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厮杀不过刚刚开始,神一魁就被斩杀,其麾下的军士基本都投降了,失去了主帅,处于那样的情况之下,逃走是没有路的,就算是不被抓到,饿死的可行性也是很大的。
对于这些投降的流寇,郑勋睿本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不过杨鹤后来禀报说,这里面有一大部分人,以前就应该是军士,不是普通的流民,这让他突然产生了想法,洪家堡这样的遭遇,可遇不可求,今后继续想着招募来历清白的军士,可能性不是很大了,时间上面来不及,也不是很现实,恐怕吸收一部分流寇的军士,是最好的办法了。
当然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训练,恰好延安府的实际情况,为他提供了时间和地方,自己在延安府至少是两年左右的时间,加大力度训练,得到一支强悍的军队,问题应该不是太大的。
第一百三十五章家底
朝廷的圣旨很快下来了,对于郑勋睿刚到延安府,就斩杀了神一魁和不沾泥,予以了表彰,同时诏告各地,同意郑勋睿在延安府设立卫所,圣定为延安卫,郑勋睿兼任卫指挥使,麾下的军官,可自行任命,报备兵部就可以了。
不过奖励是一毛钱都没有,仅仅是口头表彰,这也可能是郑勋睿已经从户部得到了一万两黄金,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不要想着从朝廷得到银子了。
这意味着郑勋睿可以拥有五千六百军士。
不过卫所军队,在如今军队的建制方面,地位是最低的。
如今强悍的军队,基本都实行雇佣制了,各级军官的称呼也不一样,大都是总兵、副总兵、参将、副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等等,卫所军队的称呼,依旧是卫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和小旗,就连流寇都知道,卫所军队是不堪一击的,除开会种田,其余什么事情都不会干,和农民一样。
郑勋睿无所谓,反正他拥有的军队,从此就称呼为郑家军了,再说军士人数的多少,完全由他自行掌控,表面上是五千六百人,实际多少,那要看他的财力如何了。
按照朝廷的规定,延安卫可以拥有五千六百军士,一个卫所下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一个千户所下辖是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兵员一百一十二人,每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每旗兵员五十六人,每旗下辖五个小旗,每个小旗十人。
指挥使下设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经历、知事、吏目、仓大使和副使等武官,其中指挥使和指挥同知,都是正三品的品阶,可惜这样的品阶,根本无人在意,特别是在文官的眼里,屁都不是一人,卫所正三品的卫指挥使,见到了四品知府之后,还要行礼,战时可能还要受知府的节制。
卫指挥使最为要命的是军官设置,五千六百人,各级有品阶的军官,总人数达到两百六十人以上,平均二十人之中,就有一名军官,要知道这些军官之中,还没有算上最基层的小旗,这样的军队,若是按照品阶来落实军官,军官人数多,耗费自然大。
两千二百多流寇,经过严格甄别,其中一千八百人被挑选出来,加入到郑家军之中,七十多人被斩杀,这些都是神一魁原来的骨干,剩下的人,除开年老体弱的放回故里,其余的勒令在肤施县郊外耕田种地,不得随意离开,否则格杀勿论。
训练的事宜,有郑锦宏和杨鹤两人直接负责,必须进行严酷的训练,特别是思想认识上面的转变,必须要改变过来,若是发现有流寇的气息,立即革除。
经过如此的整合,刚刚成立的郑家军有军士两千六百人。
军官的任命,郑勋睿认真思考了,改变称呼是不可能的,这是朝廷的规定,不能够违背,但军官数目的多少,他可以控制。
郑锦宏、杨鹤两人出任指挥同知,洪欣贵、洪欣涛、洪欣瑜三人为千户,设立二十六名百户,五十二名总旗,暂时不设立小旗。
郑锦宏兼任卫镇抚,这个职位异常的关键,直接管理军纪。
接下来就是盘家底了,郑勋睿从京城带来的一万四千两黄金,暂时没有动,还有玉蜀黍和甘薯种子,此外就是缴获的粮食,数目还是不少的,从不沾泥那里缴获了粮食两千石,从神一魁处缴获的粮食更多,接近三千石,如此粮食的总数接近五千石了。
这些粮食,是郑家军发展下去的关键。
延安府各地粮食的价格,让郑勋睿都是倒吸一口凉气,每石粮食的价格达到了十两银子,几乎是南方的五倍了,如此高昂的价格,官吏都难以承受,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五千石粮食,维持两千六百人一年是足够的,所以这些粮食,郑勋睿是不可能拿出赈灾的,那样可能什么事情都办不好。
至于说兵器,目前来看是足够了,缴获的兵器,以及兵器库里面的武器,足够装备了,不够的就是棉甲了,这个可以慢慢来想办法。
钱财暂时不能够动,郑勋睿的目光转向了战马,延安府各地最缺的就是战马,战马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比阿拉伯马差不少的南番马,每匹的价格也在八十两银子以上,而且还买不到,朝廷的大军到陕西来剿灭流寇的时候,几乎是强行征收战马的,除开士绅富户能够抱住家里的马匹,其余的不能够幸免,都被征收了。
郑勋睿需要培训的是强悍的骑兵,步卒可以放在后面,在延安府这样广袤的地盘上,依靠步卒作战,恐怕什么事情都办不了,只有挨打的份了。
可是目前购买战马,郑勋睿还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他这个延安府知府,在延安是了不起的,可是走出去,没有谁会买账,巧取豪夺也要有对象。
继续要求父亲在江宁县购买阿拉伯马,目前看来也不行,这么多的战马,不可能运送到延安府来,路上出现了意外,他承受不住。
郑家军目前拥有的战马,包括八百匹阿拉伯战马,两百零五匹南番马,四十七匹西南马,其中的阿拉伯战马和南番马是可以作为战马使用的,西南马纯粹是运输用,不可能作为战马来使用,也就是说,骑兵的数目,在郑家军之中还占不到一半。
这个问题令他非常的头疼。
乌珠穆沁马的来源是草原与河套地区,南番马的来源是四川贵州一带,这两个地方,距离延安府,也不算是很远,特别是乌珠穆沁马,主要来自于河套地区,距离延安府所辖的府谷,不过百里左右的距离,但是价格一样不菲,而且河套地区所属的鄂尔多斯部,因为崇祯元年皇上革去了岁赏,基本和大明朝廷反目,归顺后金鞑子是迟早的事情。
唯一的办法,就是互市,用粮食交换战马,但这里面也存在问题,那就是朝廷设立宁夏卫和榆林卫,目的就是预防草原诸多部落的,而且在这一代修建了长城,预防蒙古部落的侵袭,想要在府谷或者是神木设立互市,要么经过皇上的同意,要么说服榆林卫。
这是很复杂的事情,但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鄂尔多斯部一样遭遇到了严酷的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