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爱卿,最近身体如何了。”
“臣感谢皇上的关心,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略好了一些,能够吃下不少饭了。”
“如此朕就放心了,徐爱卿一定要保重身体,朕需要你的支持啊。”
“臣一定竭尽全力,臣推举的文大人,是可堪重用的,皇上可以放心使用。”
“不说文爱卿的事情了,朕最近收到的奏折不少了,很多都是举荐延绥巡抚郑勋睿的,朕一直都有些犹豫,郑勋睿太年轻了,十九岁的年纪,若是承担剿灭流寇的重任,是不是能够承受,此事不能够有失误,这流寇的肆掠,甚至比登莱兵变还要麻烦啊。”
“臣的建议,是让郑勋睿继续留在延绥,等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方可启用,郑勋睿到延安府出任知府不过一年时间,出任延绥巡抚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调整过于的频繁,每次的调整,都需要时间适应,适应的时间太长,恐对做事情是不利的,剿灭流寇是朝廷的大事,还是任命老成持重的人选好一些的。”
“朕知道了,徐爱卿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是否推荐一个人选。”
“臣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主要是考虑到大军剿灭流寇的兵力有些分散,陕西、山西等地剿灭流寇的事宜,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负责,剿灭流寇是有力的,可是流寇分散兵力,进入到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之后,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这些地方各自为战,导致流寇有了回旋的余地,臣估计流寇下一步的重点方向,是河南,故而建立五省总督之职,就是要协调各省的兵力,统一剿灭流寇。”
说到这里,徐光启微微喘气。
“徐爱卿不用着急,慢慢说就是了。”
“朝中有人举荐洪承畴大人出任五省总督,臣以为不妥,洪大人就任三边总督以来,剿灭流寇是有力的,他熟悉陕西和山西等地的情况,此刻调整,恐怕陕西和山西的防御力量空虚,流寇趁虚而入,至于说郑勋睿,臣刚才已经说过了,不宜出任五省总督之职,五省总督府设立在河南,臣思考了许久,推荐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陈大人曾经担任陕西布政使,多次剿灭流寇,对流寇的情况是熟悉的,而且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也立下了一些功劳,出任五省总督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徐光启的脸色愈发的苍白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皇上不再追问,在他看来,总兵曹文诏是不错的,可惜曹文诏是武将,不可能出任文官之职,五省总督必须由文官来担任,徐光启推荐的陈奇瑜,还是不错的,曾经在陕西和流寇作战,多次取得胜利。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征询徐光启的意见。
“刘泽清出任榆林总兵,协助郑勋睿管辖榆林边镇事宜,朕以为责任重大,应该要派遣监军前往,以前榆林边镇,因为饥荒,破败不堪,朕很是担忧,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徐光启的神色迅速暗淡下来,皇上还是信不过任何的一个大臣。
郑勋睿在来信之中,专门提到了监军的事宜,认为榆林边镇,不适合派遣监军,一来榆林边镇尚在复原的过程之中,力量其实是孱弱的,二来监军到榆林边镇,需要熟悉情况,而且还要统管大军,如此关系不好协调,中间可能生出事端,第三个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郑家军已经编入榆林边镇行列,监军若是插手郑家军的事宜,肯定会引发矛盾的。
徐光启知道郑勋睿的意思,就是不想朝廷过多的插手,免得榆林边镇刚刚出现的好的苗头,在很短时间之内就不存在了,可惜郑勋睿不明白帝心,皇上对崛起的榆林边镇,怎么可能放心,不派遣监军,那就时时刻刻都要猜忌的。
监军的祸害,徐光启完全知道,不过这牵涉到皇上的底线,他不会直接反对的。
徐光启的神色,皇上注意到了。
“徐爱卿是不是反对此事,尽管说就是了。”
“臣倒不是反对,而是觉得此事可以缓一缓,榆林边镇、延安府和庆阳府等地,多年遭遇饥荒,绝大部分流寇都是出自于这些地方的,如今郑勋睿努力恢复延绥各地的稳定,事情一定是很多的,而且是以民事为主,如此的情况之下,派遣监军的时间早了一些,去年郑勋睿写来奏折,表明榆林边镇只有边军三万人,和之前的十五万人差距很大,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招募边军,稳定军户,防止有人因为生活所迫投靠流寇,或者是哗变,榆林边镇三万边军,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郑勋睿能够如实禀报,就是有了应对之策,如此的情况之下,还是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徐爱卿言之有理,此事朕再考虑考虑。”
徐光启离开之后,皇上的眼睛里面射出了一丝寒芒。
郑勋睿麾下的郑家军,他还是有些担忧的,虽说人数不多,还不到万人,但毕竟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四次打败流寇,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郑勋睿还在草原购买了大量的战马,这些都是扩充军队的意思。
不过皇上也不会随便就猜忌和动手,毕竟朝廷强悍的军队不多了,除开关宁铁骑,就要算郑家军了,其余的军队,战斗力不能够和这两支大军比较的。
之所以想着派遣监军到榆林边镇,就是要控制军队的,但是徐光启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要是管控过于了,导致大军的战斗力下降,甚至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得不偿失了,毕竟辽东和流寇的压力是巨大的,朝廷是需要强悍军队的。
至于说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的事宜,应该说是可行的,徐光启老谋深算,推荐的人选不会很差,而且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推荐过陈奇瑜。
慢慢站起身来,在周围踱步,皇上的脸色变化很大,好像是在思考什么重大的事情,过了好久,他才站住了。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已经进入乾清宫了。
“王承恩,司礼监拟旨,延绥巡抚郑勋睿冰清玉洁,建立功勋,斩杀流寇高迎祥、神一魁、张存孟和王自用等人,应予嘉奖,不过其年轻,应继续磨砺,为表示奖励,赐其父母进入京城居住。。。”
圣旨很快到了江宁县,邸报也到了延绥镇。
郑福贵和马氏、孙氏异常高兴,能够被皇上下旨到京城居住,那是巨大的荣耀,求之不得的,有几个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圣旨,这都是因为郑勋睿建立了功勋,得到朝廷的嘉奖,只不过郑福贵有些发愁,那就是玉蜀黍和甘薯种子的事宜,思来想去,他决定让郑凯华回家,将家里的事情交给郑凯华办理。
第一百七十章目标动摇
郑勋睿没有太深远的想法,他只是想着一步步来,慢慢的发展,改变历史不是靠着嘴上说的,需要扎扎实实的做出事情来,史书之中,对朱由检的评论是很多的,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朱由检不相信任何人,唯一相信的就是自身,而且朱由检怀疑任何人。
因为和皇上没有多少直接的接触,郑勋睿尚无这样的想法,文震孟成为内阁辅臣之后,郑勋睿还感觉到高兴,认为皇上这是投桃报李,至于说他没有得到提拔,那也很正常,毕竟年轻,还需要磨砺,可是父母到京城居住的邸报传来之后,郑勋睿的脸色迅速阴沉,心情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人质两字首先蹦出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皇上不相信任何人,这个毛病无法改掉,这就预示着大明没有未来,再好的局势也会因为这种怀疑的心态毁于一旦,何况大明内外交困,辽东后金鞑子虎视眈眈,内部流寇造反,四处劫掠,各地都不得安宁,加之大面积的灾荒,老百姓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法生存,这一连串的事情,绝非朱由检能够解决的。
大明恐怕真的是气数已尽了。
郑勋睿曾经给徐光启写信,专门提到了监军的事情,他不想榆林边镇出现监军,那样自己做事情会受到太多的掣肘,而且太监的性格大都是古怪的,也是贪婪的,来到榆林边镇,可谓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皇上没有往榆林派遣监军,却让他的父母直接进入京城居住,这就是扣押的人质,他日郑勋睿稍有风吹草动,京城的父母就麻烦了。
这样的做法,让郑勋睿感觉到心寒,更是难以理解的。
杨廷枢等人都表示了祝贺,不过郑锦宏、杨贺、洪欣涛、洪欣贵和洪欣瑜等人,没有任何的表示,他们没有感觉到高兴,这让郑勋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杨廷枢等人,和家人还是有着一定区别的,郑锦宏等人,一切以他为中心,不会在乎皇上有什么态度,可杨廷枢等人,还是看着皇上的态度,说到底他们还是拥护皇上的。
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
不过收到邸报之后,郑勋睿的想法,有了一些调整了。
郑凯华进入厢房的时候,发现哥哥的神情异常的严肃。
他可能要离开延绥镇了,哥哥已经准备向朝廷举荐,让他到国子监去读书,包括二姐夫赵单羽和三姐夫梁兴力,都是要去读书的,毕竟此次剿灭高迎祥,三人都是有功的。
郑凯华想取得功名,之前想的很是厉害,但是经过了小山坳之战,他的这种想法不是特别强烈了,人死如灯灭,也许哥哥时常说到的一些话是真的,能够平静的生活,那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不过这些方面,他暂时想不到很明白,毕竟年纪不大。
“哥哥,有什么事情吗。”
“父亲的来信,你也看到了,希望你回家去,撑起家里的一切事物,我本来也是想着你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将来也谋求一份功名的,可如今想法改变了,我不想送你到国子监去了,希望你能够回到家乡去,玉蜀黍和甘薯种子的事情不能够停下来,必须支撑下去。”
郑凯华看着郑勋睿,脸上的神情没有太大的变化。
郑勋睿微微点头。
“父亲、母亲和二娘都到京城去居住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好事情,未必,你我是兄弟,所以有些话我要直说,这是朝廷对我怀疑了,父母和二娘到京城,其实是作为人质,被扣押在京城的,如此情况之下,为了父母和二娘的安全,你不要继续谋求什么功名了,若是他日你我都成为朝中重臣了,郑家岂不是更加的危险。”
郑凯华的脸色有些发白。
“哥哥,我明白了,我愿意回家去。”
“很好,你收拾一下,明日就离开延绥镇,回到家乡去,我会派人护送你的,此外,文曼珊、冬梅、荷叶于杨爱珍等人,悉数来到延绥镇,还有玉环,一并到延绥镇来,她们不能够留在江宁县了,要不然下一步她们也到京城去了,那你我的手脚就完全被捆住了。”
“家中尚有两百护院,你回去之后,就要统领他们了,为了家里的安全,可以继续招募一部分的护院,人数以五百人为宜,太多会遭遇到他人的怀疑,此次你回到家乡去,我会拨付三百匹战马给你,你回去之后好好的经营,你一定要记住,江宁县谷里镇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根本的所在。”
“哥哥,我回去了,二姐夫和三姐夫怎么办。”
“他们和你不一样,我会举荐他们到国子监去读书,将来吏部授官的时候,让他们回到南直隶去,做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这样也不会引发外人的注意,夫妻之间分别太长的时间是不行的,二姐夫和三姐夫若是到远处做官了,二姐和三姐怎么办,独守空房不行。”
“哥哥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你在这里,也要小心,若是朝廷有什么不满意的,大不了什么都不干回家去。”
郑勋睿有些欣慰的点头,从小就心思重重的郑凯华,想问题果然是不一样的。
“我不可能随便离开,我若是离开了,郑家军怎么办,他们跟随我出生入死,我不能够抛弃他们,你要知道,我现在不是一个人了,有父母、二娘,有你和三个姐姐,还有三位姐夫,更加关键的是,我身边还有郑锦宏等人,文曼珊她们也要过上好日子,这就预示我今后一定要特别的小心,否则家族遭遇到灾难,那我就是万劫不复了。”
郑凯华听的脸色发白,好半天才开口。
“哥哥,听你这样说了,我觉得真的是不容易,做事情好难的,哥哥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得到的是怀疑,这样下去谁还愿意做事情啊,什么都不做反而没有任何的事情了。”
“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虽说你暂时不参加科举考试了,但也不要忘记读书,你回到家里之后,事情很多,读书必须坚持,同时不要忘记那么多的佃户了,他们完全依靠家里,这些佃户是非常忠心的,他们的命运也是和郑家绑在一起的,你要善待他们。”
郑凯华离开之后,郑锦宏进入到了厢房。
“锦宏,凯华明日就回家去了,父母和二娘全部都要进入京城,凯华只能够回去,撑起家里所有的事情,我已经给凯华说了,他也同意了,明日就离开,你今日秘密做好准备,带着一千将士,护送郑凯华回到家乡,同时携带三百匹战马,留在家中。”
“回家之后,可以逗留几日的时间,让洪家堡的兄弟和家人团聚几天的时间,他们也是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了,那些阵亡的洪家堡的青壮,奖励的银子你负责亲自送到家人的手中。”
“你还有两个任务,第一是抽调两百精锐的将士,护送父母和二娘到京城去,第二是互动文曼珊、冬梅、荷叶、杨爱珍以及玉环等人到延绥镇来,你争取在正月底回到延绥镇来,洪欣涛和你一起出发,他负责带着两百将士,护送父母和二娘到京城去。”
郑锦宏听的非常仔细。
郑勋睿说完之后,他沉默了一会才开口。
“少爷,属下觉得老爷、夫人和二夫人到京城去,不是什么好事情,在江宁县多好啊,到京城人生地不熟的。”
“这样的话,在我的面前说可以,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够说,否则就可能获罪的,有些事情,不是我能够做出决定的,而且我今后还要更加的小心,你要记住,郑家军必须不断的壮大,我们有时间,我在延绥巡抚这个位置上面,暂时不会动的。”
“郑家军越是强大,父母和二娘在京城就越是安全,凯华在家中也就越好做事情,否则,郑家的将来会令人担心的,建设强大的郑家军,这个重要的责任,就在你我和郑家军诸多将士的身上,这个时代,依靠他人是不行的,唯有自身的力量强大起来,才是王道。”
“延绥各地的驿站,发挥出来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驿站必须建设到京城、南直隶以及辽东等地,这些地方的情况,我们都需要掌握,机会合适的时候,我会考虑在郑家军之中,设立单独的情报司,可目前还不行。”
“锦宏,你的职责很重,郑家军目前已经扩充到九千四百人了,日后将士的数目会越来越多的,管理方面也会愈发的严格,战马的数目也达到八千匹了,这个规模,和关宁铁骑已经一样了,有人想着将郑家军比较为关宁铁骑,这可真的是笑话了,若是郑家军就是关宁铁骑的水平,怎么可能承担重任。”
“和蒙古部落的交易,不能够中断了,要继续进行,一切的事宜都由你负责,交易的重点还是战马,告诉蒙古部落的首领,我们需要的就是乌珠穆沁马,其余的战马我们不会接受,他们需要粮食,就拿乌珠穆沁马来交换。”
第一百七十一章家人团聚
赵单羽和梁兴力两人,因为剿灭流寇有功,在左佥都御史、延绥巡抚郑勋睿和延安府知府杨廷枢的举荐之下,进入到国子监读书,成为了贡监其中的一人,有了贡监的身份,若是在朝廷之中有关系,预示着一脚已经踏进了朝廷的大门,当然贡监不可能做很大的官,就如同文震亨一样,能够做到七品的中书舍人,就很是不错了,两人在国子监学习的时间为一年,一年之后,只要品学皆优,那就可以由吏部授官了。
送走了赵单羽和梁兴力两人,郑勋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郑家军之中了。
郑家军再次吸纳了投降的流寇,俘虏的四千八百多流寇之中,有三千七百人经过了严酷的考核,进入到郑家军之中,算上作战的损失,等等,如今的郑家军,总人数达到了九千四百人,当然这个数目不会禀报朝廷,因为朝廷没有承担郑家军的军饷,这些都是当年郑勋睿自己争取到的政策,军饷也是自筹的。
战马也是逐步在增加,经过数次的战斗,缴获的战马很快编入到军队之中,郑凯华回到江宁县去,带走了三百匹乌珠穆沁马,延绥各地驿站派遣了一百五十匹的战马,大军剩下的战马还有七千七百匹,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是不错,可郑勋睿一点都不满意,以他延绥巡抚的身份,直接掌控榆林边镇,正是获取战马的最好时机,若是郑家军的战马不能够达到万匹以上的规模,那就算是巨大的遗憾,所以和蒙古部落的交易还是要继续进行的。
军士人员增加,战马数目增加,意味着开销也是大幅度的增加。
每月的开销需要三万两白银左右,这包括了军饷和粮草等等,雷打不动,而且战马和军士数目增加,开销还要直线上升,要知道这个时候普通军士的军饷,不过是二两银子。
剿灭闯王高迎祥的战斗,获取最多的就是黄金白银和珠宝等等,价值一百多万两白银,从这一点上面,郑勋睿看透了所谓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攻城拔寨之后,疯狂的劫掠,且不说那些士大夫的钱财是怎么来的,至少高迎祥等人的钱财,来路也不光明。
黄金白银的具体数目,知道的就是郑勋睿和郑锦宏,包括杨廷枢都不知道。
所有的缴获物资,全部都运送到军营,有专人守护,谁也不能够擅自进入。
手里有钱粮,短时间之内,郑勋睿就不用过于操心军饷粮草的事宜了,否则依靠延绥各地,根本无法养活郑家军,再说和蒙古部落的交易,可以赚取到大量的黄金白银,用这些银子购买粮食,也不失为很好的办法。
正月底,郑锦宏回来了,和他一起来的,有文曼珊等人,还有几十个下人。
崇祯四年八月,郑勋睿与文曼珊就分开了,一直到崇祯六年的正月,才再次的见面,看到文曼珊的时候,郑勋睿差点没有认出来。
文曼珊更加的漂亮了,而且带有了一丝成熟的气息,说来文曼珊也是十七岁的年纪了,正是少女花季的年龄,包括冬梅、荷叶和杨爱珍,透露出来的都有成熟的气息。
众人见面的时候,是在巡抚衙门,当着很多人的面,什么都不能够表露出来。
不过进入到后院,情况就不一样了,下人还在忙碌收拾,文曼珊就扑到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