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114章

医行大唐-第114章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之自池州率军来救,杨行密遣将陶雅击破之。赵乾之弃池州奔江西,杨行密遂以陶雅为池州制置使。
    于是在南面行营都统的基础上,杨行密被朝廷加上了一个宣州观察使的职位。
    秋粮就要入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杨复恭建立的神策左军已经初具规模,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已经算的上“兵强马壮”了。
    这时候,为了“和平”,杨复恭建议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检校侍中。
    在这之前,朱全忠加了侍中,李克用加了侍中,左睿加了侍中。现在,多李茂贞一个人也不多,反正就是虚授,于是为报答这些藩镇对朝廷的支持,李茂贞也成了侍中。
    为了让报答满存对自己的恭顺,杨复恭建议升凤州为节度府,割兴、利州隶之,以凤州防御使满存为节度使、同平章事。皇帝和诸位宰相商议一番,也同意了。
    杨复恭越来越满意,混的好,越来越吃得开,皇帝信任。朝臣无敢不从,太让人兴奋了。
    太极殿中,皇帝陛下正在和几位重臣商量目前的局势。
    “陛下。西川之战恐将天长日久。秋粮入库,京师粮足,不若用东川、山南西道和黔州的贡赋支援西川,这样也省了奔波之苦,正好军用。”
    开口提议的是杜让能,没等皇帝有所反应,宰相萧遘立刻表示了赞同:“杜相言之有理!陛下。微臣认为此计甚妥,西川路途遥远,省去来回所耗。此乃上上之策!”
    “陛下,西川有岐国公坐镇自然稳妥,虽一时不能全功,但亦无忧。兵精粮足方是取胜之道。杜相与萧相言之有理。微臣也认为此计甚妥!”孔纬也算得上是宰相了,西川虽然一时不能平定,但也是早晚的事情,他自然不甘落后。
    “不是姚开姚将军和毕忠毕将军也去增援西川了吗?朕听。。。陈郎中说,毕将军可是炸城好手,无坚不摧!加上山南西道,王指挥,还有岐国公所属各路兵马。用得到太长时间吗?”皇帝纳闷了,这么多兵马。已经过十万,兵精粮足,还赢不过一个陈敬瑄?
    “陛下,据西川线报,成都府城背靠群山,府城全部是厚达几尺的巨石为基,毕将军虽擅长炸城,可也炸不开如此坚城。陈敬瑄在西川经营日久,兵马都是本地土著,人数上亦不少,守城并不吃亏,因此。。。。。。”
    反正没几个人知道炸药的威力,也不知道姚开和毕忠在出工不出力的消耗王建,还在背后不停捣乱。这不能和皇帝说,杜让能和萧遘知道,其他人不知道,不过。。。难度要摆出来,只是很可惜,无坚不摧的炸城神话好像破灭了。
    “诸卿所言公忠体国,朕允了!”皇帝理解了,既然这样就慢慢的来。
    皇帝已经从宫廷事件中恢复过来,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天下局势,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稳定。年轻的皇帝经历的事情很多,想一想曾经颠簸流离,想一想以前的不稳定,和这段时间比较,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皇帝允了,但不是最后的结果,除了朝堂文官,还有枢密院这一关,因为枢密院实际上才是管理军事和财政的最重要部门。枢密院同意不同意,这还很难说。
    这烦心事随后再说,杜让能果断转移了话题:“东都之战结束了,陛下看是不是要封赏一番?”
    前不久,趁着秋季来临,河阳的张全义不甘心失去东都洛阳。不过,不甘心的后果很严重。张全义领兵三万进攻洛阳,谁知,在洛阳城下拉开架势,仅仅半天时间就被陈崮手下的掷弹手炸得鬼哭狼嚎,紧跟着,董怀玉领兵出城,一直把张全义追到了河阳城内。
    好在洛阳的骑兵被漫野的庄稼延缓了进攻脚步,不过张全义带领的士兵也损失过半。
    这还不算完,正是秋收季节。没事可干的董怀玉当了一把好农民,他带领的士兵把河阳府附近的庄稼和人口狠狠收拾了一番,随后赶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运粮车和百姓回了洛阳。
    很搞笑的一次作战,也很解气,之前陈墨已经说的比这还要过瘾,皇帝差一点没笑出声,强忍着保持住皇帝威仪,皇帝陛下很痛快的做出了回应。
    “自然要封赏,将士们忠心为国,朕岂能寒了忠君爱国心。卫爱卿先给加一个谏议大夫,陈崮陈将军加授归德大将军,董爱卿就加辅国将军,另外授通议大夫,其余将士诸位爱卿议一下封赏,这样可好?”
    果然是有亲有后,董怀玉是皇帝的大舅哥,勋授冠军将军已经是正三品上,这次直接就是二品的归德大将军;授通议大夫虽品级不算太高,可更牛,所谓的授和加授完全不是一码事,授就是实授,董怀玉做了通议大夫就可以有资格参与政事堂公议了,这完全是文武通吃的节奏。
    “陛下英明!”
    反正是各种高官封的遍地都是,也不缺皇帝大舅哥这一个,各位大佬也不在乎,立刻附和。
    兴奋就有所表现,这种表现有时候会过头,而且毫不自知。
    就在众人围绕着皇帝欢欣鼓舞之时,杨复恭远远到了,一顶两人抬的小肩舆出现,杨复恭稳稳当当坐在上面来到殿前。
    只有皇帝和皇族内眷、妃子才有资格在宫内乘坐,杨复恭竟然乘肩舆而来,这根本就不符合他的奴才身份。毕竟是孔子后裔,一向看重礼仪规矩的孔纬看不下去:“陛下,复恭这个家奴竟然在宫中乘舆,眼中哪有陛下?”
    杨复恭乘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杨复恭几乎不离开内宫,皇帝一直也没在意,孔纬的提醒让皇帝皱起了眉。
    很对!一个家奴竟然在宫内如此招摇,杨复恭有什么资格?年龄没有老迈到的走不动的时候,在宫内乘舆根本就是超越礼仪的事情,杨复恭严重越礼了。
    此时,毫不自知的杨复恭悠悠然下舆。
    满脸小人得意的样子,杨复恭微微昂着头,内侍和禁军侍卫纷纷向他致意,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户部尚书张浚这时候也站了出来:“陛下,杨子烙如此行径就是不把陛下看在眼里,陛下和皇家的威仪何在?待微臣斥他一脸!”
    众人谁也没说什么,因为谁都知道张浚本来是杨复恭之前提拔上来的,随着杨复恭一度失势,他转身就依靠了田令孜。谁知道风水轮流转,田令孜失势,杨复恭重新站在了权力顶峰。张浚想要重新回头,可惜,杨复恭对喜欢“摇头晃脑”的张浚已经看不上眼,根本就不理会他,还总是给他制造障碍,双方的关系已经撕破了脸无可挽回。
    皇帝也没说什么,因为杨复恭已经过来了,远远的就开始行君臣之礼。
    除了乘舆,杨复恭见了皇帝还算规矩,还有正事,皇帝也不和他计较了,召唤一声,杨复恭也加入了商议国事的行列。
    杨复恭落座,皇帝立刻执行自己的封赏计划:“东都大胜,朕自然封赏,卫爱卿先给加一个谏议大夫;东都留守陈崮陈将军加授归德大将军;董爱卿加授归德大将军,授通议大夫;其他将士另行封赏,杨爱卿看这样如何?若可行,朕就颁旨,让吏部行文,枢密院通过。”
    皇帝满是商量的口气,因为枢密院实际控制在杨复恭手里,谁知,杨复恭却不给皇帝面子,他竟一脸肃然的站起来:“陛下,东都大胜进行封赏本是应有之义,其他将士官员尚无疑义,只是董将军已经位列三品,再授通议大夫,这样不符合国体,外戚权威过重于国不利,请陛下三思。。。。。。”
    谁也想不到,施施然而来,一向对皇帝恭顺的杨复恭竟然这样教训起了皇帝。就连皇帝自己都想不到,他愣住了,一时间,场面很尴尬。
    户部尚书张浚眼睛一瞪就要发飙,一旁的工部尚书郑昌图一把抓住了张浚的手,狠狠的掐了他一下。
    张浚徒然间明白了,文官们和宰相在看热闹,看来是要让皇帝和杨复恭对掐,无论谁胜谁败,都是文官的胜利。张浚恍惚起来,怪不得杨复恭最近这么翘尾巴几位大佬也不阻止,还对杨复恭安排的事情一路畅行无阻,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一点不给面子,皇帝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随后有些通红起来。
    “董将军本来就是勋授三品,这加一品有何不可!凭借昔日血战潼谷关险些丧命,凭借这次东都大胜的斩获有何不可?”
    “陛下,董将军毕竟是外戚,不如这样,给董将军加食一千户,授河阳刺史如何?”
    杨复恭和皇帝的面红耳赤截然不同,他很平静,也不缺乏恭敬的姿态,就是。。。对董怀玉压制的太狠了。
    。(未完待续。。)

270 为了反对而反对
    压制董怀玉当然有原因,如果董怀玉不是董贵妃的兄长杨复恭也不会这样。
    另外,杨复恭也很阴险,河阳还在张全义的控制之下。这的做了河阳刺史,董怀玉想要去上任就要拿下河阳,当然,以东都洛阳的实力拿下河阳没有问题,问题是拿下河阳以后怎么办?
    河阳与洛阳距离并不远,只有不到百里,可河阳与洛阳之间还隔着一个邙岭,还有一条黄河。拿下河阳不难,严重的问题是怎么守住?河阳孤悬在黄河与邙岭之北,董怀玉占据河阳不但张全义不答应,朱全忠恐怕也不会答应,李克用的盟友河中的王重盈恐怕也要窥视。
    三战之地,等于死地,东都增援起来难度之大可以想象,这等于让董怀玉去送死差不多。
    杨复恭最近干的事不少,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无论怎么样,皇帝都是支持的态度,文官方面也是顺着皇帝。今天,杨复恭的阻挠让皇帝有些恼火了。
    “举贤不避亲,董将军虽是外戚,可骁勇善战,天下皆知!朕的眼睛雪亮,此时就这么定了,朕做主了!”
    皇帝毕竟年轻,也不知道迂回,这件事本来等于要讨价还价,一切商量着来,谁想到皇帝如此意气用事,就差没说出这是我李家天下,关你何事了!
    这次杨复恭愣住了。
    皇帝和杨复恭第一次出现严重分歧,文官们谁也不开口。一副乐见其成的模样。至于都有谁在幸灾乐祸,杨复恭也分不清,他有些懵了。皇帝怎么突然变成这样?这段时间一直脾气很好啊?对自己一直很支持。自己反对一下不算什么大事,完全可以商量吗?
    场面很尴尬,文官希望看到这种尴尬,但最后还要解决,作为第一宰辅,萧遘看到火候差不多,他站起身:“陛下息怒。魏国公也是忠心体国。魏国公也体谅一下陛下任用贤能之心,我看就依陛下吧,我们还有大事情要商量。”
    萧遘明显是偏向了皇帝。其让他文官岂能不看势,一看萧遘站出来,立刻对皇帝表示支持,纷纷附和萧遘。
    至于后面。当然还有大事情。贡赋的问题估计杨复恭还要反对。
    果不其然,杨复恭为了不犯众怒,也为了皇帝的面子,同意了皇帝对董怀玉的任命。紧跟着,皇帝说起了西川战事的难处,随后提出了附近地方的贡赋供应西川问题。
    这件事若是杨复恭第一个提出来当然没问题,既然不是自己提出来的,杨复恭当然反对。
    这可是严重的撬墙角。撬的嘎嘎乱响,军事和财政才是国家的控制力。历来都是宦官掌握财权和军事。杨复恭岂能就范,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恐怕要洪水泛滥。
    “陛下,此例万万不可开!不经朝廷之手,贡赋直接供应不符国制,也会让地方轻视朝廷,请陛下三思!”
    不符合国制,轻视朝廷的事情多了,大部分地方根本就不给朝廷贡赋,也没见把谁怎么样?
    杨复恭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需要的是这个过程,贡赋是贡赋,供应军需是供应军需,不能混为一谈,怎么一个过程那是权利问题。干掉陈敬瑄和田令孜兄弟也是杨复恭的愿望,西川平定是好事,可事情不是这么回事,贡赋直接供应西川等于夺权,杨复恭决不答应。
    “那贡赋送到京师,然后再供应西川?这样要徒增多少消耗?”皇帝有皇帝的想法,他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这是基本常识,徒增消耗还不如直接供应西川。
    “陛下,贡赋与供应西川的军需焉能混为一谈?此事不在于消耗与否,若直接把贡赋共供应西川,国体何在?朝廷法度岂不废弛?”
    杨复恭说的有道理,国家由国家的规矩和法度,可皇帝认为这样不合理:“与其这样徒增消耗,还不如直接供应,这样才更利于西川的作战,朕看就这样定了!”
    皇帝很强势,当然道理也对,只是和国家法度有矛盾。
    问题其实很好解决,文官们脑子更灵活,知道有两全的办法,可惜。。。今天就是为了看戏,谁也不说。
    杨复恭今天的确被皇帝搞得有些懵了,也忘记了采用迂回和拖延战术,继续解释:“陛下,东川、西川、山南西道和黔州的贡赋是朝廷用度的重要来源,如此多的贡赋岂能都用于西川,还请陛下。。。。。。”
    “陛下,西川之战恐怕要天长日久,若因军需耽误了战事会得不偿失?陈敬瑄现在龟缩在成都府城和绵州,此时不赶紧围而攻之岂不失了战机,粮饷与军需之事绝不能马虎,还请陛下三思!”张浚早就和杨复恭撕破了脸,根本不需要顾忌什么,此时不火上浇油等待何时?他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皇帝。
    “国家大事岂能儿戏?张鼠!在陛下。。。与诸公面前哪有你说话的权利?”
    杨复恭一个张鼠让张浚恼羞成怒,这个张鼠的外号还是来自于宦官,全是因为张浚善于钻营,总是望风看势,就像老鼠一样。于是乎,宦官们背后就称张浚为张鼠。
    这可是当着皇帝和众位宰相的面,张浚丢不起这个人,他一窜而起,直扑杨复恭:“杨复恭你个没卵的阉奴,今天和你没完,鄙人就代陛下教训教训。。。。。。”
    张浚窜的挺高,可惜,他身边的郑昌图身高马大胳膊长,一伸手,身高足足比张浚高两个头的郑昌图一把就把窜出去的张浚抓了回来。
    身材矮小瘦弱的张浚就像一个愤怒的小鸡仔,他在郑昌图手里拼命挣扎,大有不暴揍杨复恭一顿就誓不罢休的劲头。
    这一幕很搞笑,可谁也明白郑昌图是好意。别看陈墨揍了杨复恭等人,杨复恭能忍,那是因为陈墨的靠山够硬,他自己本身总是有彪悍的护卫护在身边,京师内还有军队。张浚可不行,就是骂了杨复恭恐怕事后也不会善了,若打了杨复恭还了得。就连皇帝的亲舅舅都敢偷偷谋害,张浚在杨复恭面前根本就不算一棵葱。张浚可以说不久后绝对会变成死人一个。
    。(未完待续。。)

271 大唐黑社会的战斗力
    董怀玉的事情杨复恭能够妥协,几地贡赋的事情杨复恭不敢妥协。
    这是涉及到至关重要的权利使用问题,一旦开了先河,闸门打开,就是洪水泛滥。杨复恭坚决不同意,哪怕是皇帝再坚决,杨复恭也不会同意这个省时省力的方式。
    文官全力支持皇帝,人单势孤的杨复恭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最后终于醒悟过来。文官们这是集体下套,这个套子锁不住杨复恭的脖子,但会让他很难受,一贯言听计从的皇帝,对他的信任度会严重下降。
    杨复恭也不是吃浆糊长大的,宦官世家出身的他知道勾心斗角不能涉及到全线敌人,于是,杨复恭终于妥协了。他同意东川和西川的贡赋供应西川军需,山南西道和黔州的贡赋仍旧要上缴京师。
    妥协了,文官还是胜了一场,杨复恭郁闷的咬牙切齿,开始准备对付骂他没有小鸡鸡的张浚。
    就在张浚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被吓得整天提心吊胆时,陈墨却开始收拾自己经商的第二桶金。第一桶金陈墨卖的是木头,这个白白砍伐的生意已经很赚钱,当初足以养得起两三万军队,现在这个生意仍旧在进行,不过已经远远不如从前。
    宣传到位,产品的质量空前绝后,尤其是香皂、洗发香波膏、牙粉和牙刷,简直成了长安城有身份地位的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头上香喷喷的,脸上、手上香喷喷的。就是衣服也香喷喷的。以往衣服都是靠熏香,现在也不知道是谁,竟然奢侈的用香皂洗衣服让自己全身都变得香喷喷的。也导致了这股风潮越来越盛。
    香皂、洗发膏、牙粉和牙刷脱销了,根本就供不应求。用陈墨的话说,这是消费饥渴。以至于准备销往长安城之外其他城市的产品,不得不运往京师以解燃眉之急。
    肥皂和皂粉的销售同样是不容小视,便宜也禁不住数量的消耗,海量的铜钱就像流水一样聚集到手中。一时间,整个子午村的洗洁作坊开足马力。增加人手和作坊,更急疯狂运转起来。
    陈三林对陈墨的远见卓识是佩服的没办法再佩服了,能够做最好的医生。能够领兵作战,能够兴修水利改善农耕,能够得到皇帝赏识,还能够挣来花不完的钱。陈三林不知道陈墨以后还能做什么。反正他是全能的。想要做什么总会成功。
    西市之外紧邻的乾宁街本来就繁华异常,增加了一个乾宁洗剂用品店,让这条街更是显得拥挤不堪。
    陈三林每天傍晚之前都要在长安城的街上转够一圈,他要收钱,偌大的长安城有五个洗洁品专营店,这个五个店铺就是滚滚财源,铜钱多的让人发愁。这不是金银为主要货币的时代,一贯钱就是好几斤。加上还有帛,只能用车拉。要在下午早早的出门。因此,陈三林每天都要带着子午村的几个年轻人做护卫把钱运到左近柜坊暂时储存。
    乾宁街的店铺是每天的最后一站,也是生意最好的一处,铜钱也最多。陈三林喜欢这项工作,谁也不嫌钱多,再多陈三林也不嫌弃。子午村那里已经由曹村正全盘掌管,以曹村正每一个铜板都要串到肋上的性子,子午村的生产问题根本不用管,那位村中的领导者恨不得让人白天黑夜都加班加点开工,根本不用担心什么生产力的问题。
    柜坊是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柜坊无论还是铜钱、金银、粮食,甚至其他稍稍值些钱的物品都提供寄放,因为寄存物品要付费。
    乾宁街的洗剂用品店距离柜坊很近,陈三林可是大主顾,在铺主的照应下卸下大半车铜线和一些帛,留下两个人负责点验,陈三林和几个人赶着马车来到乾宁街的洗剂用品店前。
    由于天色将晚,店铺前的人流稀落下来,陈三林迈步进入店铺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