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唐春 >

第23章

武唐春-第23章

小说: 武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都在一个地方负责一片产业,手下还有不少的人,而且他们都各自训练一批武士,以备以后之用。这是老和尚亲自的布置,他要为李晨培养一些武士,但又不能把声势闹的太多,不然容易引起官府的注意,只能分散安置,因此每个地方的负责人都要负责培训一批武士,人员大概在三五十名。
    而李晨对他们的要求是,以后要他们把这些武士中身手不错的人交上来,由他自己亲自负责。
    他的府中需要护院,这些护院,他要亲自选拔,交由王单等人负责。
    以后,他就准备把这些人当作自己最可以依仗的力量。
    无论做什么,有点自己的实力,能做起来才能顺手顺心。李晨知道,现在那些官宦人家,特别是武将的家中,都有私兵亲卫,那是朝廷允许你可以募养的私兵李,打仗时候用来保命的。李晨不敢确定以后他会不会去打仗,但无论要不要去打仗,他都需要有一批自己亲自掌握的力量。
    今天李晨也把这意思说明了,他要组建一支自己亲自掌握的护院。
    手下那些人,自然不敢抗拒李晨这一吩咐,在宁成的带头下,先后答应了,表示一定将自己所掌管的身手最了的武士送过来,当李晨的随从和护院。
    这些人一早就过来,直到吃了中饭才离开,其间一直在听李晨的训话,听从李晨的吩咐。
    许多人离开的时候,心情都有点沉重,他们知道,以前自由散漫的日子将成为过往,以后他们肯定不会这么轻松,这个少主人,行事很可能比老和尚要严厉,更雷厉风行,对他们的要求也更严格。以后,他们可能要做很多危险的事,甚至过刀口舔血的日子。
    宁成并没和其他人一道离开,他留了下来,他还有事要和李晨说,也想借此举动表明他与李晨的特殊关系,以便以后有机会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不过就在宁成和李晨单独聊事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是吏部侍郎裴行俭来访。
    裴行俭亲自来拜访李晨,这让宁成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原本想说的事,也想不起来了。
    李晨赶紧中止了与宁成的谈话,亲自出门迎接了。
    宁成和宁华父子,跟在李晨后面,一道出去迎接。李晨迎出来的时候,裴行俭已经走前了大门,他赶紧很恭敬地上前作礼:“裴侍郎屈尊来访,真是蓬荜生辉啊!”
    一身便装的裴行俭笑着对李晨拱了拱手,“今日旬休,闲着无事,就过来找你聊聊事。当日时间关系,没和你聊尽兴,今日时间尚早,我们可以聊个痛快了。”
    “那是自然,”李晨马上吩咐宁成,“宁叔,去准备酒菜,今天我要和裴侍郎一醉方休。”
    “是,公子!”满是惊诧的宁成,答应了声,立即拉着同样满脸惊讶的宁华,去准备了。
    李晨这样的吩咐,裴行俭并没谢绝,而是抚着胡须点点头,认同了李晨的说法。
    两人一道来到李晨的书房,小霞捧上了茶,就很乖巧地退了出去。
    “李公子,今日冒昧来访,不会是打扰你吧?”
    “怎么会?相信长安任何一户人家,裴侍郎前去拜访,都会感觉十分荣幸的,我也是!”李晨话虽这样说,但神情上却没有任何阿谀奉迎的样子。
    “哈哈,你这样说,我都骄傲起来了,”裴行俭吩咐大笑了两声,又马上正色地说道:“某今日过来,还是想和你聊聊青海之事!”
    “在下所想定不周全,想向裴侍郎好生讨教一下,今日也希望能听到裴侍郎的见解!”
    “李中书令即将成行,在他抵达鄯州后,刘仆射也将返回长安,这已经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陛下已经将此事诏告天下了,”裴行俭先将这两天朝中发生的事告诉了李晨,“想必年前,他们将完全交卸所有事务,到时候,李中书令将全面执掌青海的军务。唉!”
    虽然裴行俭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没太多变化,但在说完后,还是微微地叹了口气。
    一听裴行俭这样说,李晨心里也有点闷闷,他没料到,他刚刚准备参与大唐的事务,想利用自己的未卜先知能力改变点什么,但还没完全融入进去,就遭遇到如此重大的事件。或许现在所有人都料不到刘仁轨和李敬玄的斗气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但李晨清楚地知道。
    “青海之战,十几万大唐军队溃败,被吐蕃人击毙和俘虏者无数,刘审礼兵败被俘,最终身死,青海完全陷入吐蕃之手,”想到这里,李晨也微微叹了口气,心里问自己,“难道一切都没办法改变?”
    不过在瞄了两眼身边面无表情喝茶的裴行俭后,突然一个非常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
    这个念头冒出来后,李晨竟然打了个激灵,被自己吓了一跳。

第四十五章 裴行俭的示好
    但李晨并没将自己刚才突然之间想到的主意说出来,而是和裴行俭一样,端起茶猛喝了一口后,问起了朝中关于青海之事的争论。
    裴行俭也在想了想后,认真地回答李晨的问询。
    两个人由此讨论开了,讨论的主题也就围绕青海的情况。
    “裴侍郎,我觉得,青海之地非常重要,无论如何都要置于我大唐的治下,不能被吐蕃人占领!”非常想鼓动裴行俭去主持这场战役的李晨,也开始了他的蛊惑之说,“青海幅地非常辽阔,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极佳的牧马地,那里一直盛产良马。如果青海完全被我大唐占领,那青海一地所产的良马,就足够我大唐军队使用。而青海又是扼守我大唐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信吐蕃人也明白这些,所以才一心想占领青海全部地方。不然他们不会以举国兵力,与我大唐对抗。”
    大多数的人认为,吐蕃在青海陈兵三十余万,是倾其国力而为,李晨也是这么认为。
    正因为这么想,因此他非常希望能在一位良将去领军,将吐蕃人彻底击败,消灭了吐蕃所有的精锐,完全消除西面的这个大患。李晨知道原来的历史上吐蕃对大唐的祸害,连京师长安都曾被他们攻破,吐蕃人的威胁,可见一斑。李晨当然希望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将这个大患彻底解决。
    他相信,如果青海之战大唐不败,而是大胜,那吐蕃人的威胁,也就基本消除了。
    而李晨将实现这个想法的希望寄托在裴行俭身上,他觉得如果真的裴行俭领军出征,那肯定能取得胜利。历史记载中,裴行俭了随后几年内领军出征平叛,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与钦陵交手,也应该能取胜。毕竟云集青海的那些大唐军队,都是百战之师,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
    良将加有战斗经验的军队,那取胜的把握就强上了很多。
    因此他准备把必须占领青海的理由,说的更多一些。
    “说的不错!”李晨能认识到这一点,裴行俭还是挺满意的,他面带微笑地点点头,“这也是我大唐在青海一带设置了多座边城之故。甘州、肃州、凉州、鄯州、兰州、洮州、河州等州府,俱是拱卫青海,防备强敌从青海方向来的要塞。青海是极佳的放牧之地,在我大唐控制青海这些年,为我军中提供了不计其数的战马。唉,可惜,灭了吐谷浑后,我大唐并未加强对这地方的治理,以致给吐蕃人以可趁之机。”
    “我大唐的注意力更侧重于辽东,皇帝和大臣们的目光,全都放在了征服辽东上!”李晨闷声说了一句,“其实辽东的高丽、百济、新罗,他们三国鼎立的时候,对我大唐几乎没有威胁,他们的力量在彼此争斗中相互消耗,根本没办法对外扩张。而我大唐,自显庆年间开始,就一直对辽东用兵,虽然说如今将百济和高丽先后灭了,但却让新罗一家独大。除了我大唐,再没其他力量能制约新罗,新罗国力必将进一步强大,他们最终与我大唐翻脸。这几年的战争证明,我大唐几十年来的征战,可以说失去了大部意义,还不如让辽东这三国在那里杀个你死我活,我大唐继续当他们的宗主国。”
    李晨这话并不是气话,因为历史走向就是这样,百济、高丽先后被灭后,新罗基本统一了朝鲜半岛,最终新罗不甘愿继续仆从我大唐,采取了与我大唐对抗的策略,大唐与新罗间爆发了战争。
    这场战争已经结束,如今新罗依然没有完全臣服于我大唐,这是让很多大唐朝臣郁闷的事。
    大唐与新罗的战争,我大唐并没取得完全的胜利,可以说,并没摧毁新罗的有生力量,没办法对他们完全控制。这场打了多年的战争,耗费了大唐无数的财富,死伤了很多将士。
    刘仁轨在到青海任职前,就是在辽东指挥与新罗的战争。
    如果百济、高丽还没被攻灭,那大唐与新罗之间的战争也不可能暴发。
    攻灭了两国,却没有将新罗完全控制住,大唐在朝鲜半岛的政策是很失败的,今天李晨忍不住拿话批判了一下。而大唐在青海的策略差不多也是类似的性质,当年大唐军队攻灭吐谷浑,立仆从于大唐的慕容顺为吐谷浑王,但最后慕容顺被杀,其子慕容诺曷钵继位为王后,并不能完全掌握吐谷浑的国政,又不给予足够的军事力量支持,最终被吐蕃打败,吐谷浑的国土上,主人变成了吐蕃人。
    “裴侍郎,我们在辽东和青海的军事行动,最后成了为人作嫁衣裳。”
    “为人作嫁衣裳?”裴行俭有点愕然。
    “我大唐将士浴血奋战,并没有换取与我们付出相匹配的东西。吐谷浑被打残了,我大唐不给予足够的支持,最终被吐蕃所灭,其王和弘化公主狼狈而逃。高丽和百济被灭了,新罗一家独大,竟然与我大唐持续进行了六七年的战争,这不是为人作嫁衣裳,还是什么?”
    裴行俭沉默了一会后,最终还是点点头:“说的不错,确实是为人作嫁衣裳,便宜了吐蕃人和新罗人。”
    “其实那时候,如果完全将吐谷浑灭了,将青海之地置于我大唐的治下,置州县,派大唐官员直接治理,吐蕃人根本不可能取得现在这样的优势,毕竟那样情况下,他们想取青海之地,就冒着与我大唐直接开战的危险。在未取得青海之地前,吐蕃军队要经过青藏……吐蕃高原而来,他们的后勤补给上根本不可能保持战争所需,他们也不可能在青海云集如此数量的大军,也就是说,如果青海之地,已经是我大唐的领土,我大唐在青海以西驻扎了重兵,那吐蕃人根本没机会攻占青海,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事了!”说这话的时候,李晨眼睛中闪着精光,神情也非常兴奋。
    裴行俭听了,并没马上答话,而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但他脸上的神情,看上去还是挺兴奋的。
    见裴行俭对他刚才的言论表示出了兴奋,李晨更是高兴,受到了鼓励,继续说道:“辽东的事务也是一样,我大唐如果要想完全控制辽东,在消灭了百济和高丽后,也不能将新罗留下。要消灭新罗,凭我大唐现在的国力,应该并会非常困难,也不要担心师出无名。过去几年,新罗时常挑衅我大唐,我大唐在任何时候都师出有名。而且,有可能我大唐可以利用新罗国内的各种力量,让他们相互起争斗,最终逼迫新罗除国内附。我大唐只要实际控制了辽东,那以后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事,几十年过后,辽东各地百姓接受了我大唐的统治,认可了自己唐人的身份,那也就不会起乱了。”
    “百姓其实最实在,如果在大唐的统治下,他们日子过的好了,生活比以前安定了,那肯定不会起来造反。只要我大唐能善待那里的百姓,要想维护统治,应该不难,毕竟整个辽东半岛的百姓,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汉化,在汉时候,整个辽东也都是我汉家的天下,他们对我大唐中央王朝,还是有认同感的。过去这些年,辽东三国也是以我大唐为宗主国,其王需得我大唐册封才得正统。”
    “李公子,你想的,比我还要深远,真的非常让人佩服,实在难以想象,你年不及弱冠,真是有志不在年高,哈哈!”裴行俭抚着胡须大笑起来,“与君一席话,真的胜似十年书。今日某冒昧来拜访,收获了非常多的东西啊!”
    “裴侍郎客气了,我只不过胡言乱语几句,裴侍郎不责怪,我就很高兴了,”得了裴行俭的当面夸奖,李晨心里也有点得意,但脸上表情还算镇静,谦虚了一句后,又马上套近乎,“裴侍郎,你就唤我一声晓阳吧,别叫我李公子,有些担当不起!”
    “好,那我以后叫唤你一声晓阳,”裴行俭马上答应了李晨所请,“你也别叫我裴侍郎,看年岁,我应该比你父辈大一点,你就唤我一声伯父吧。我与你一见如故,这些客套的东西,就别太多讲究了!”
    “是,以后小侄就唤你一声裴伯父,”李晨说着,起了身恭敬地作了一礼,再道:“希望以后裴伯父能多照应我,父母虽然给我留下了一些产业,还有几名下人,但我在长安,却没有什么亲人,也没人可以照应,没有人督教我,裴伯父你德高望重,非常有声望,希望以后你能经常指点我,让我不要误入迷途!”
    裴行俭受了李晨的礼,也没推拒,马上答应:“照应你一二,这是应该的。你文武全才,天资聪慧,能遇到你这样出色的晚辈,我非常幸运。当年恩师苏公遇到我之时,倾囊相授了他的才学。你的天资比我要好很多,你的恩师也比我的才学更好,我不敢当你的师父,但如此你想学兵法,或者相术,我都可以教你。”
    这话更让李晨大喜,赶紧再行了一大礼,“多谢裴伯父厚爱,小侄不胜感激。以后,还请裴伯父多多指教,小侄一定时常到你身边,听你的教诲。”
    这一番谈话的收获,实在出乎李晨的意外,他没想到竟然得到裴行俭如此垂青。

第四十六章 特别的暗示
    得了裴行俭的这样赏识,还有更亲近的表示,李晨的心情更是大好,再次对青海的情况发表了一大通的看法。当然他也不忘记对李世民的和亲政策,对文成公主的下嫁又狠狠地批驳了一番。
    除了上次说过的那些外,他还对文成公主本人批判了一番。
    “文成公主这样一个我大唐嫁出去的宗室女,竟然助吐蕃对付我大唐,裴伯父,据小侄所知,文成公主此去吐蕃二三十年间,为吐蕃的强盛做了很多的贡献,正是她所作的贡献,使得吐蕃国力、军力大增,再转尔与我大唐对抗,而文成公主却没利用其在吐蕃国内巨大的影响力,阻止战争,反而为吐蕃军队的征战出谋划……”
    文成公主入吐蕃后,亲自教习吐蕃人耕种、纺织等技术。大唐先进的耕种、制造技术及其他工艺在吐蕃国内生根发芽。这些技术的传授,还有书籍、种子和工匠的作用,使得短短几年内吐蕃的各种生产技术得到大幅的提升,促使其国力大增。
    随着国力的提升,吐蕃的军力也越来越强大,成为我大唐最大的敌患,最终酿成悲剧,吐蕃成了大唐最强大的敌人。
    文成公主在吐蕃国内影响力非常大,但她却并没有阻止吐蕃入侵我大唐,在吐蕃与我大唐进入战争状态的时候,还派人到长安来,向我大唐皇帝再次提出和亲。
    可以说,这个女人在嫁入吐蕃,成为弃宗弄赞的女人后,心思全改变,再不会为我大唐考虑。
    宣泄是在不知不觉间开始,说到义愤填膺处,李晨甚至丝毫没去顾及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三品职的大唐高官,差不多把面前这个人当成了以前的同学、朋友,尽情、随意地发泄,说完后有一种早已淋漓的感觉!
    后世时候官方的历史教科书上极力称赞文成公主入藏,说这次和亲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这真是睁眼说瞎话,从历史记载中大唐与吐蕃之间近百年的纷争,数十万大唐军民因吐蕃人的入侵而亡中就可以知道,这是非常荒谬的理论,可以用汉奸论调来形容,根本没从当时的中国人----唐朝人角度去想,也不把当时的唐人当中国人!
    那时候大唐与吐蕃是两个国家,相互间的争斗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后世时候中国与小日本之间的纷争是一样的,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国与国之间的生死战斗,不是什么狗屁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不是要汉人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的!
    唐朝时候,中国人的主持就是汉人,其他都是胡夷。作为中国人,就要从那时候中国人基本都是汉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做出定论的。不能说千多年后,吐蕃的后人变成了五十六民族的一部分,就把千多年以前与汉人的争斗都归到民族间的争斗,什么“兄弟”间的矛盾。
    试想,要是很多年后,世界大同了,大和民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那十几年的抗日战争就可以完全无视了?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人,就不是英雄,而成为阻碍民族大融合的“罪人”了?
    这是何等荒谬的理论。
    当然这种理论在李晨生活的后世还是有一定市场,甚至连官方都有这样的论调,像岳飞、文天祥那样已经被认定的近千年的民族英雄,都要被请下民族英雄的序列,甚至成了阻碍民族大融合的罪人,秦桧那样的投降派,才是历史的功臣。
    还有,某些人竟然把金兀术那类的人,都拉到民族英雄的序列中。
    这样的人,真应该让他们穿越到唐朝或者宋朝去,用他们的鲜血,去民族融合一下,让他们的家人,被异族凌辱一下,看他们还会不会这么说。
    裴行俭听的很认真,也很震撼,他没想到,李晨说着说着会这么激动,有点情绪不受控制一样。在李晨终于暂时停下了话后,他忍不住提醒了一句:“晓阳,这些话你可以与我说,但希望你不要与其他人说,现在朝堂上的是非多,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因言获罪,你应该明白我话中意思的!”
    先皇太英明了,几乎没什么事可以让人诟病,先皇的英明让人不敢去置疑文成公主和亲这件事,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这带事上这么明言指责他。何况有李晨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对吐蕃人很仇恨,但并没有归罪于先皇许嫁文成公主的举动让吐蕃人强大。
    如果李晨到处嚷嚷这样的论调,说不定会惹来麻烦事。
    裴行俭已经打算好了,什么时候领李晨进宫,面见一下皇帝,让李晨在皇帝面前表述一番论调。只要能得皇帝的青睐,那得到重用是自然而然的事。但要是李晨在皇帝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