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甚至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评论;却无法于涉到旅顺的任何具体事务。
如今旅顺人口超过十万;即使放在中原;也是一座了不得的富庶繁华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让天宝六年到天宝十二年这整整六年间;旅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道路每天都在延伸;下水道每天都在延伸;旅顺城区也从最初的两个坊扩张到现在的八个坊。原先离着旅顺有小半时辰路的都里镇;现在也成了旅顺八坊之一了。
不过因为地形的缘故;旅顺并没有象别的城市那样四四方方;八座坊围绕着一个旅顺湾;形成新月状分布;三条主于道将八座坊连接在一起;现在还只是中间的主道完全硬化;东西两侧则因为水泥和人力的不足而只停留在规划之中。
这也使得叶畅在天宝十二载下定决心;将旅顺的钢铁业转以建安城;不能让旅顺的人口继续膨胀下去。除了建安城之外;青泥浦城、石城也转移了部分旅顺人口;一部分产业被转移到了这些地方。卑沙城作为一座军城;地位虽然还是重要;人口增长却并不是很快。另外一座重要的军城乃是大行城;位置大约在另一世的丹东;天宝十载时南霁云与罗九河将这座城从新罗人手中夺了回来;这里也就成了前往新罗、渤海贸易的一座重要中转站;同时也是防御新罗、渤海人野心的一座军镇。
到现在;旅顺人口超过十万;钢铁业的转移;让建安城的人口也迅速接近这个数字;达到了八万;青泥浦、石城的人口各自有三万以上;大行城则因为驻军的缘故;人口是五万。才到辽东行军总管治下的安市城人口是四万;乌骨城人口是一万余。在这些主要城市之间;还依着交道于线;建有大小不一从一千余人到近万人口不等的镇子;总人口又约有二十万。这样整个辽东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在城镇之中;还有三分之二;则分布在各个农庄、矿山、林场之内。
这些城镇连在一起的话;形成一个沿海、沿河的倒三角形;将整个辽南地区都牢牢控制住。
这并不是辽东行军总管府辖地的极限。罗九河这几年;便是与契丹人在辽城州对峙;越过辽河的契丹人被他打得抬不起头来;如果不是渤海国的暗中支持;早就被赶回松漠了。
杨则望了一眼天上的太阳;骂了一声;然后匆匆向着旅顺兴隆坊北十字街东路的小客栈行去。
他是天宝十二载从中原浪荡到了辽东;此前几次产业都出了问题;数次濒于破产;后来于脆到安东银行的筑路队里修辙轨;因为头脑灵活、为人勤快;终于出了头;于了四年之后;攒下了一些家当;想想总不能一辈子都在筑路工地上卖力气;便辗转来到辽东。
凭借在筑路队时结下的人脉;他在新建的兴隆坊里得到了一块宅地;又又地为押;咬牙寻了安东银行贷了一笔钱;建起了这座兼营杂货的小客栈。一年多下来;生意不温不火;虽然没有赶上前几年的好光景;却也足以在他一边还安东银行债务的同时;一边过上以前想都难想的好日子。
到了自家的客栈;便见几个来此贩卖皮货的渤海人在大堂前坐着;每个人面前都是一杯茶。
这种炒制出来的叶茶流行得很快;现在至少在汉人聚居之所;砖茶已经被叶茶所取代。只是在与蛮族贸易时;砖茶还是一如既往地受欢迎。
“杨掌柜;这大白天的;也不看店;去做什么呢?”
渤海人中为首的那一个问道;这厮目光有些狡黠;说起汉话来流利得紧;杨则有时揣摩这厮的身份;不象是个商人;倒象是个官员。从其余人对他的态度来看;也确实象个官员。
“这不;去领旅顺邸报了么。”杨则将布褡里的一叠纸给众人看。
《民报》主要是两京的消息;在其流行之后;旅顺这边;便有心思活络的;模仿其样式;开始发行《旅顺邸报》。最初时是每七日一期;但很快就发觉;对于这个辽东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来说;七日一期的报纸实在消息太慢;于是变成三日一期。
“都有什么消息?”
那群渤海人大感兴趣;嚷嚷着问道。
与《民报》相同;《旅顺邸报》也有一些各地奇闻掌故;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辽东这一块地界发生的事情;诸如哪儿发现新的矿山、哪儿的商道已经打通;亦或者辽东行军总管府有何命令下达。其中占多数的又是旅顺各种货物的批发价格变动;这是最受来旅顺采购的客商们欢迎的内容。
如今旅顺已经成为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百货批发大市场;不仅仅辽东周边诸国;甚至连波斯、大食和河中诸国的商人;在旅顺都有所见。对于大唐与周边国家商人来说;盐、铁、粮食、棉布、绢麻、木材、药材、茶叶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让他们关注;而对于远道而来、注定不可能携带太多货物返还的远道商人来说;珍珠、宝石、玻璃器、座钟、金银饰品等等奢侈品价格则是他们急于了解的重点。还有一些特殊产品;要想买到就需要审批;比如说旅顺造船场的海船;军用类型的是根本不用想了;但民用型的经过审格之后倒是可以买到。
“没看到皮货相关的消息;不过……李相公故去了。”杨则先说了第一句;然后又说第二句。
“李相公……哪位……啊哟;李林甫?”那个为首的渤海国人反应非常快;神情不由得一变:“那岂不是说;叶郡公会回辽东?”
“应当会回来吧。”杨则皱着眉:“至少叶公夫人是要回的。”
“还有别的消息么?”那渤海国人又问道。
“唔;有个奇闻;说是五年之前;也就是天宝九载离开大唐的一艘船;如今又回到大唐了。”
“这是什么奇闻算了算了;卖我一份报;我自家来看”那渤海人道
杨则卖了一份报与他;每份报赚不到几个钱;但能满足客人某方面需求;也是他们客栈招徕回头客的重要内容。
见那渤海国首领拿着报自己看;杨则笑道:“客官能识汉字?”
“那是自然;我们渤海国与你们大唐;书同文车同轨;识得汉字有什么奇怪。”
杨则笑嘻嘻应了一声。那些渤海国人拿了报;自己回到自己屋里;伙计上去送了茶水;下来后凑到杨则耳边:“两个人守在门外。”
“知道了;这些不知死活的细作。”杨则点了点头。
辽东如今的情形;怎么不让人垂涎所以旅顺这地方;来自各处的细作云集;新罗的渤海的;契丹的、奚人的;安禄山的甚至是大唐自己派来的;据说卞平在旅顺时曾经估计;外来的商人里有十分之一都是细作或者兼职细作。
这些渤海人;就肯定是细作。
大唐与渤海的关系;在大钦茂上台之后缓和下来;但是辽东虽属大唐;却与渤海国的关系紧张。渤海国暗中支持契丹人在新城州、南苏州;侵扰辽东北疆;辽东则是近乎半公开支持大钦茂的堂弟沈溪(渤海名大宏信);在哥勿州以北的栗末人故地割据。
同样关系紧张的还有和新罗;新罗人对辽东的垂涎毫不掩饰;双方为了争夺大行城打过几次仗。
杨则料想的不错;这些渤海人;正是细作。他们闭门之后;为首的胥正进便抓紧拳头;猛然一拍手掌:“时机来了”
“时机?”手下有些不解。
“清除叶畅这贼子的时机;他此次来辽东;就别想再回长安了。”胥正进说完之后;便吩咐人拿出纸笔;自己开始写密信。
没有多久;他写好之后;吹于墨汁;拿火印封好;将之交给了一个手下:“你今日就北上;将这个消息传回上京;大王意欲迁都上京;此该应当在龙泉府。”
“你们去通知咱们的人手;尽可能打探到叶畅行踪的消息;我要去新罗一趟;这一次定然要说动新罗王;两家联手;共诛贼子;平分辽东”
辽东的人口、财富;渤海国若是能得之;那么就有割据东北与大唐分庭抗礼的本钱。胥正进对此是深有认识;自从到了旅顺之后;他就被这里的“富庶”所震惊;特别是看到从旅顺通往青泥浦的铁制辙轨时;更是惊得几欲吐血。
与他一般;得到消息后异动的有很多;而李林甫去世的消息;也随之传播开来。到了次日下午;东牟郡便也得到了消息。
从元公路以来;东牟郡换了三任郡守;只要能和辽东合作得好;郡守在这里便容易升官发财;相反;若是与辽东关系不睦;则在此举步唯艰。特别是港口;东牟郡的港口;为了方便辽东货物运输;如今的规模扩大了数倍;巨大的钢架龙门吊象是塔一般。
身形瘦了一半的王元宝坐在码头之上;看着自己的船;脸色尽是阴晴不定
《旅顺邸报》就放在他的手边;头版带着黑框的“旧相李公讳林甫驾鹤仙去”的大标题;非常引人注目。王元宝将报纸小心折好;坐在被太阳晒热了的水泥阶上;长长叹了口气。
他如今甚为狼狈;为了去寻找所谓的傲来国;他可谓倾尽家财;甚至连长安的铺子都脱手卖了出去。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傲来国没有看到影子;倾是原本富可抵国的家财;都已经败得差不多了。
之所以如此;就是买船、招募水工、出海;然后船毁、赔偿、善后;这样反复循还了数次。他的运气非常不好;先后七次组织出海;结果七次都失败了。他当然不知道;第一次他的船与大唐水师的般一样;都被旅顺海军给炸沉。但此后六次;次次都是损失惨重;只有两次船回到东牟;其余四次;都是人船两失。
但这一次不同
若不是看旅顺来的报纸;王元宝也不会想到;自己在五年之前;也就是天宝九载;第一次从旅顺船场买到民用海船之后组织的那次航海;竟然有所收获
虽然报纸上说;这一趟只回来了一艘船;但是也足够给王元宝带来希望了
到现在;他已猜出傲来国只是叶畅编出来糊弄人的玩意;但是或许能象王启年之派;在海中另有发现呢。
北面;一艘看上去甚为不堪的船终于出现在海平线上;王元宝虽是老眼昏花;这个时候;也站了起来。
“是……是我的船;我的船;回来了”他声音嘶哑地喃喃自语。
他身边;当初簇拥着的奴仆早就散了;只有同他一般;衣着简朴的几个子孙晚辈。众人都是翘首北眺;看着那艘船。
与王元宝还带着希望不同;他们早就不怀希望;只求那海船没有损坏得特别严重;还能值几个钱。按着旅顺船场的标准;那艘海船原本价值五万贯;现在只要不损坏太严重;还能卖上个一两万贯吧。
曾经富可敌国的王元宝家族;现在有一两万贯就足以⊥他们心满意足了。
第424章 时至此节运势高
叶畅看了一眼缩在怀中睡着了的李腾空;心里甚是怜惜。
他今年三十;正是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按照这个时代的风俗;他也开始蓄须;两撇修剪得甚好的八字须;让他整个人显得既沉稳又精明。这几年虽然还是东奔西走;但他的风度气质;却显得更佳了。
在得知李林甫去世消息之后;李腾空便痛哭了几次;现在哭累了;所以才在叶畅的怀里休息。
辙轨列车很快就要抵达东牟;叶畅在升郡公时;原本的清河改成了东牟;也就是说;名义上东牟郡乃是他的食邑封地。叶畅叹了口气;虽然一路上都全力赶了;但是等到旅顺;想来李林甫都已经下葬;最多能赶上二七了。
毕竟现在正值盛夏;天气这么热;尸体不可能久放。
“郎君;郎君”
李腾空突然惊慌失措地喊了起来;叶畅眉头一凝;也许是李林甫去世的缘故;最近李腾空就算睡了;也总是做噩梦;梦中拼命叫他。他紧了紧自己的手;将一只手塞在李腾空的掌中。
“某在斯;某在斯。”叶畅轻声说道。
也不知道李腾空是否听到了他的声音;紧紧抓着他的手;李腾空象是松了口气;又沉沉睡去。
“郎君;到了东牟。”地字小半个时辰;车停了下去;外边是水泥砖石砌成的车站;随在身边的卫士低声道。
“先在这里歇息会儿;等夫人醒来。”叶畅也轻声回应。
没有多久;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到了这边;将一张纸递了过来:“郎君;这边有些人求见。”
“他们倒是消息灵通……都不见。”叶畅摆了摆手;没有接那纸。
那年青人应了一声;转身便去处理这些事情。年青人姓栗;名援;是天宝十二年从旅顺书院结业的;在旅顺做了一年半后;调到叶畅身边;为叶畅文吏;实际上就是秘书。
自从天宝十一载的那第一次算学大试之后;旅顺书院的名声就传了出去;有意研习算学的人;纷纷到此求学;甚至连日本、新罗;都派出了留学生。对这些留学生;叶畅并不拒绝——他一点都不怕给日本、新罗培养人才;因为当这些留学生毕业之时;他们未必愿意离开各方面条件和学术氛围都宽松得多的辽东。
如今旅顺书院在校学生的总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人;这是在刨去六年义务教育之后升入书院的学生数量;若将整个辽东的学生总数加起来;足有三万余人。这还是限于师资不足;否则的话;叶畅要将所有的适龄人口;都纳入义务教育中来。
休息了一会儿;叶畅突然听得外头有喧闹声;似乎是谁在大声呼喊他的名字。他皱起了眉;看了李腾空一眼;那喊声越来越近;到了十余丈外;终于被叶畅的护卫拦了下来。
不过这距离;足以把睡得很浅的李腾空惊醒了。
“郎君……这是到了哪儿了?”李腾空翻身起来;紧紧抓住叶畅的手问道
“到东牟了;你要不要再休息一会儿?”
“不……不了;为了妾身家事;已经耽搁了郎君正事。”
“没有什么耽搁的;这一次回辽东后;我有意辞官了。”叶畅说道:“我也该好生在家里陪你……”
“叶畅;是我;叶畅;还记得故人王元宝否”
他正与李腾空情意绵绵地说话;却听得那惊扰了他的声音又声嘶力竭地喊了起来;叶畅目光转冷:王元宝这个名字;他当然还记得;虽然当初球市的旧怨早已了结;可这并不意味着;叶畅就想见到这个老头儿了。
“怎么回事?”叶畅向外问道。
“这老贼就是求见者之一;他倒是厉害;车站的护卫没有拦住他;是我们的人把他拦在外边。”栗援也有些佩服:“看他年纪;竟然还有这等本领”
王元宝的年纪已经超过七十了吧;竟然还能灵活地突破车站护卫的阻拦;直到来到叶畅亲卫面前才被拦住。叶畅不想理睬他;但是他身侧已经坐正了的李腾空柔声道:“当初王元宝的女儿;与妾身也略有交往;王元宝绝非不知轻重之辈;他如此急着求见;想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这是叶畅最喜欢李腾空的一点;她性子虽是不喜权势;但为人却聪明冷静;有的时候;叶畅会受情绪左右;而李腾空则总能在旁用最合适的方法劝他。
“好吧;看在夫人的面子上;我就见他一见;夫人在这休息一会儿;我让人备好车;咱们过会儿就直接去码头。栗援;今天时光不早;你在码头处安排了我们住宿么?”
“郎君放心;都有安排。”
叶畅出了车;远远看到王元宝的模样;不禁愣了一下。
有许多年没有见过王元宝了;在叶畅的印象之中;王元宝身宽体胖;乃是最明显的富家翁体态。但现在的王元宝;却瘦得只有以前的一半;整个人也显得极为苍老。
尽管他努力维持着体面;可是身上的衣裳、脸上的皱纹;都证明这些年他过得非常不好。
“王翁唤我;不知有何事?”叶畅徐徐问道。
哪怕王元宝再狼狈;叶畅也不会生出多少同情之心;这毕竟是曾经给自己找过极大麻烦的敌人;失败了的敌人;仍然是敌人;除非对方心甘情愿臣服。
王元宝吸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最后几年时间里能给子孙留下什么;就看今天了。
“我有一些海外奇珍要献与叶公。”他上前了两步;却被叶畅的卫士拦住;只能在十余丈外焦急地说道:“还请叶公拨冗召见”
“海外奇珍?”叶畅愣了愣:“莫非你寻着了傲来国了?”
“傲来国不过是叶公诳语罢了;玻璃器必是叶公改进琉璃工艺而成。”王元宝盯着叶畅道。
叶畅面不改色;只是淡淡笑道:“若没有傲来国;那你所说海外奇珍自何而来?”
“耶婆提国”王元宝道。
这个国家;叶畅从来没有听说过;不过听起来;有些象是东南亚一带的小国。对于东南亚一带的物产;叶畅并不太放在心上;如今大唐的航海业突飞猛进;海权与海洋财富的观念开始为人所接受;这等情形之下;东南亚那边纳入华夏范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不知何等奇珍;让王翁如此重视。”叶畅缓缓道:“不过;叶某如今冗务繁杂;对王翁的奇珍;实在是没有兴趣;王翁请自便。”
王元宝仰着脸;看着比自己要高出大半个头的叶畅;失声道:“这……这怎么可能;叶公;叶公;你不是说财富自海上而来么;你为何……”
“财富是自海上而来;王翁;你既然得了海上财富;正可以东山再起。”叶畅道。
他说到这里;就无意再与王元宝纠缠;王元宝心中绝望;情知自己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当下将藏在袖中的东西掏了出来:“叶公;你看;你看这海外奇珍”
叶畅斜睨了一眼;准备离开;但只看了这一眼;他眼睛突然瞪得老大;就是这十余年风雨之后形成的强大自制力;也让他无法自抑
“这是……”
“耶婆提国奇珍”王元宝举着手中的几样东西;大声喊道。
“耶婆提国……”叶畅喃喃说了一声;摇了摇头;王元宝手里的;哪里是什么耶婆提国奇珍啊。
那分明是玉米
虽然个头比较小;虽然米粒比较于扁;但是;叶畅还是认出了这东西。
玉米本该是产自美洲;这个时代的大唐;怎么也不可能有。故此;叶畅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是不是谁和他一样;从另一世中破空而来;而且比他还强;带了玉米过来。
但旋即;他意识到;这并不是穿越而来的另一世界之物;这应当就是从这个世界的美洲带来的东西
“让王翁过来。”叶畅心中既是觉得荒诞;又是觉得惊讶;大唐的航海技术虽然这十年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旅顺的海船;已经可以将后世所谓的第一岛链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打转儿;但是;离远洋航行;应当还是有一些差距;怎么可能会有人跑到美洲去;将玉米这样的东西带回来?
王元宝看出了叶畅对于自己手中物品的兴趣;他微微松了口气;知道;自己苦盼已久的转机来了。
“叶郡公;老朽有礼了。”到了叶畅面前;他恭恭敬敬行礼;这么一个老人;能将腰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