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明-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速派人前去太原方向追击。”宣德帝的面色一寒,冷冷地向殿前侍立的一名侍卫喝道。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微臣愿意亲自带人前去追击,威国公离开时日尚短,或许臣能追上他们。”李云天闻言冲着宣德帝一拱手,沉声说道。
“李御史,你留在京城,这种事情由他人来做即可。”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冲着李云天摆了摆手。
此时乃非常时期,京城局势瞬息万变,能得到宣德帝信任又能帮他出谋划策的人可谓寥寥无几,李云天就是其中的一个,宣德帝现在需要李云天留在京城来应对变幻莫测的政局。
况且,鲁仲乾既然早已经做好了逃走的准备,那么想必已经安排好了退路,李云天要是前去追击,保不准就有生命危险。
“陛下,威国公能征善战,真定城应该交由一名对其熟识之人去镇守。”李云天清楚宣德帝心中的顾虑,想了想后说道,“臣觉得,忠国公可当此重任。”
李云天之所以让周征去对付鲁仲乾,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任人唯亲,周征和鲁仲乾以前是好友,靖难时并肩作战,对鲁仲乾非常熟悉,否则鲁天行也不会差一点就娶了周雨婷。
因此,放眼京中的勋贵,能对付得了鲁仲乾的人屈指可数,张辅和周征是最佳的人选。
张辅身为太师自然要留在宣德帝身边,那么唯有派周征前去真定城,至于张昊就只有另委重任。。。
第328章声东击西〔一更〕
“陛下,臣也觉得真定城非忠国公镇守不可,换作他人的话,真定城十有**会被威国公攻破。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73%68%75%68%61%68%61%2e%63%6f%6d”听闻李云天提议周征守真定城,张辅立刻清楚了李云天的意思,沉吟了一下后向宣德帝说道。
周征以前能坐上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宝座并非浪得虚名,他在靖难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永乐帝麾下一名攻守兼备的虎将,其军事才能与鲁仲乾不分伯仲,都是靖难勋贵中的佼佼者。
尤为重要的是,周征是宣德帝最为信赖的勋贵,而山西都司统兵近二十万人,一旦由鲁仲乾率领击破真定城,那么北上可威胁京城,南下可屏障赵王,东进则驰援汉王,西退则进逼山西都司,后果不堪设想。
“忠国公,真定城朕就交给你了!”宣德帝闻言望向了周征,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说实话宣德帝真的有些舍不得周征离开,周征是他最信赖的勋贵,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候他需要周征待在他身边统领京畿都督府的那些军队。
可是如今风云突变,谁也想不到鲁仲乾竟然叛逃了,鲁仲乾不仅是一员能征善战的虎将,而且在军中威望甚高,倘若率领大军进攻北直隶,真定城守军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虽说张辅现在贵为太师,也立下过无数战功,但要论起与那些靖难勋贵将士之间的关系,他还真没周征和鲁仲乾深厚。
张辅之所以会有如今的地位,首先与老爹河间王张玉不无关系,张玉是永乐帝的左膀右臂,最后为了救永乐帝战死沙场,这使得永乐帝爱屋及乌对张辅恩**有加。
其实,在靖难的时候张辅并没有多少战功,永乐帝登基后他不过被封为信安伯,在军中和勋贵中的影响力远不如周征和鲁仲乾。'325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25执宰大明328
永乐三年,永乐帝进封张辅为新城候,里面不免有着张玉的因素在内。
张辅之所以成为英国公,是因为他打下了安南,将安南改为大明的交趾,立下了赫赫战功,故而得此勋爵。
其后,张辅数次征讨交趾,又随着永乐帝南征北战,逐渐积累了深厚的军功和威望,进而得以晋升为太师。
张辅虽然在勋贵中威望高,而且也能征善战,但对那些出生入死的勋贵将士来说,周征和鲁仲乾与他们的感情更为深厚。
如今,当年的那批靖难将士还在,多多少少总会念一些旧情,别小看了这些人情,关键时刻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要想对付鲁仲乾,周征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张辅反而次之。
“陛下,臣定当竭力而为,誓不让叛军越过真定城半步!”周征见宣德帝点他镇守真定城,连忙站起身,冲着宣德帝一躬身,拱手答道。
自从李云天说鲁仲乾会去太原,周征就已经猜到自己会去真定城了,他很清楚真定城的重要,也清楚鲁仲乾的厉害,除了他之外恐怕京城无人能坐镇真定城迎击鲁仲乾。
不得不说,汉王这一招确实是高,山西都司要面对陕西都司和河南都司的压力,原本不如山西行都司和大宁都司对宣德帝的威胁大。
可鲁仲乾去了山西都司的话,那么情形不可一样了,他是那种敢于孤注一掷的人,一定会集结兵力打下真定城,然后再腾出手来对付山西都司和河南都司的追兵。
鉴于鲁仲乾的威望,山西都司和河南都司的都指挥使绝对会畏首畏尾,一是不想与鲁仲乾火并,二来也是在观望,想知道宣德帝和汉王究竟谁能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技高一筹。
如此一来,原本十平八稳的真定城就成为了宣德帝手中一块烫手山芋,宣德帝唯有让周征坐镇真定城。
“陛下,依臣来看,威国公既然筹划已久,那么恐怕很难再追上他,不如声东击西,明里大张旗鼓地派人向乐安方向追击,暗里让忠国公去真定城,届时打威国公一个措手不及。”
见周征领了宣德帝的御命,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起身向宣德帝拱手说道。
如果是李云天前去追击鲁仲乾,他有信心凭借蛛丝马迹在鲁仲乾等人离开北直隶之前找到乔装打扮的他们,可要是换做别人去做这件事情,他觉得十有**鲁仲乾会顺利逃脱追兵,进入太原府。'325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25执宰大明328
与其打草惊蛇,不如守株待兔,装作不知道鲁仲乾去太原,在真定城给他来一记下马威。
“如此甚好。”杨士奇闻言点了一下头,笑着望向了宣德帝,“陛下,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恐怕威国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忠国公会在真定城等着他。”
杨荣和周征等人也纷纷赞同李云天的这个提议,与其让鲁仲乾察觉早作准备,不如趁着他松懈给他当头一棒,杀杀那些叛军的威风。
宣德帝对李云天的这一招声东击西十分满意,心中是万分欣慰,有李云天在他身边出谋划策,那些迫在眉睫的难题顷刻间就迎刃而解。
周征随即被宣德帝任命为北直隶总兵,授予其征虏将军印,全权负责北直隶兵事,即刻前往真定城坐镇。
明初时,总兵并不是一个武官的官职,而是一个差遣的职务而已,职权是总理某地的兵事,无品级。
由于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而没有调兵权,故而每当有战事发生时,朝廷就会派遣拥有统兵和调兵权力的统兵官前去指挥作战,其中权力最高的统兵官就是总兵,通常由勋贵来担任。
总兵由于不是官职,故而总兵前去统兵时都会佩戴朝廷下发的各式将军印,用将军印来统兵和调兵,例如云南总兵配征南将军印,湖广总兵配平蛮将军印等等。
每当战事结束时,总兵要缴还将军印,这也意味着总兵的职权相应消失。
靖难时,南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李景隆就是总兵,配有平燕将军印,以平燕将军印来调动三军。
因为五军都督府的武官没有调兵权,故而统兵的时候会像总兵那样,有另外一个体系:总兵以下的统兵官还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和把总等等。
与总兵一样,每当战事结束,副总兵、参将等职务也就会解除。
后来,总兵和副总兵等等逐渐成为了常驻武官,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统兵体系。
李云天和杨士奇、张辅等人离开皇宫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李云天和周征乘坐同一辆马车,路上两人谈论着目前朝中的局势。
很显然,宣德帝和汉王之间的矛盾事关大明天下,无法调和,这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或许是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靖难之役,言谈中周征显得有几分感慨,想当年他不过是燕王府中的一个百户而已,结果累积军功得以加官进爵,一跃成为了大明的勋贵,得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
如今,同样身为皇叔的汉王要举兵向宣德帝发难,与靖难时永乐帝和建文帝的境况何其相似,只不过当年曾经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现在分属宣德帝和汉王阵营,要在战场上刀兵相见,生死相搏,不由得令人感到有些唏嘘和无奈。
“岳父,一旦威国公知道您在真定城,那么无论是为了汉王的大业还是个人的荣辱,威国公绝对会生死相搏,岳父大人务必小心。”谈论中,李云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郑重其事地提醒周征。
倘若鲁仲乾无法攻下真定城,那么就被阻挡在北直隶之外,形成进退两难的格局,前有周征阻路,后有陕西都司和河南都司的追兵。
再者说了,鲁仲乾和周征都是大明的军中名将,以前从未交过手,此次交锋两人将一分高下,因此绝对会全力以赴,届时战况必将务必惨烈。
“本公与威国公并肩作战多年,对他甚是了解,不会与他硬拼。”周征闻言笑了起来,关切地望着李云天,“你可要小心,汉王战功彪炳,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千万不可轻敌。”
“岳父大人放心,小婿不过一名文官,冲锋陷阵的事情还轮不到小婿。”李云天点了点头,微笑着回答,双目中闪过一丝郁闷的神色。
周征前往真定城后,率军围剿汉王的重任理应落在张辅身上,可由于张辅与汉王之间的密切关系,虽然他将枚青擒拿但宣德帝心中却并非完全信任他,因此绝对不会将征讨汉王的统兵重权交给张辅,以免发生不测,否则届时可就悔之晚矣。
这意味着宣德帝要从京城的勋贵中寻找新的统兵大将来统帅众军,而京中勋贵能在气势上与汉王相抗衡的寥寥无几,这个统兵大将的人选可不好挑。
临晨时分,不少沿街的居民被凌乱而清脆的马蹄声从睡梦中惊醒,纷纷好奇地趴在门缝和窗户缝上向外偷瞄,看见大批骑兵连夜出城,向乐安州的方向疾驶而去,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队身穿便装的骑士就骑着马呼啸着从刚刚打开的城门中飞驰而出,在守城士卒的诧异的眼神中消失在了前往乐安州的大路上。
这队快骑是周征以及他的属下、亲兵,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故意从乐安州方向的城门出城,离开京城二十里后就调转了马头,风驰电掣地赶向了真定府。。。
第329章先礼后兵〔二更〕
由于鲁仲乾身为当朝国公又是军阁阁员,身份显赫,因此为了避免引发朝堂和民间的恐慌他离开京城一事被宣德帝压了下来,对外宣称其身体有恙在家休养。
随着李浚的告发以及山东布政使司上报汉王纵容手下四处劫掠的公文,汉王造反一事已经确凿无疑,在朝野震动的同时不少大臣纷纷上书宣德帝,请求宣德帝派军平叛。
出乎众人的意料,宣德帝并没有派军,而是让内侍中官侯泰带着他的一份信。
李云天很清楚,宣德帝和汉王这一战无法避免,宣德帝之所以给汉王写信,一是对汉王进行最后的劝说,尽量避免战乱,二来也是站在大义的高度,对汉王仁至义尽。
因此,李云天已经开始备战,让人从兵部运来了头盔和甲胄,分发给了讲武堂的学员和武艺教官。
一旦宣德帝发兵平叛,那么讲武堂的学员和武艺教官将随军出征,这种实战经历可是千载难逢,能使得众人学到很多讲武堂教不到的东西。
李云天这次调来的甲胄主要是鳞甲,也就是衣服上缀有铁片的甲胄,不仅造价低廉、制作工艺简单而且防护性能很好。
尤为重要的是,鳞甲的重量只有二十多斤,既可以保护身体,又不影响作战,一举两得。
其实,李云天更喜欢锁子甲,锁子甲也称链甲,有时也简称锁甲,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在内的长衣,套在衣服外面,重量几乎都由肩部来承担,可以防护刀枪剑矛等利器的袭击,还能对弓弩进行有效防御。'326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26执宰大明329
可惜的是,锁子甲造价昂贵,制作工艺复杂,不宜大面积在军队中推行,而且保养非常麻烦,那些铁环一旦遇水或者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生锈。
十字军东征的时候,那些贵族和骑士所穿的重型铠甲里面都要套一层带有头套的锁子甲来防护,平常的时候重铠和锁子甲要由专门的仆人进行保养,可谓十分麻烦。
除了鳞甲外,讲武堂这次还从兵部得到了几具鱼鳞甲。
虽然鳞甲和鱼鳞甲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上却天差地别:鳞甲是一种轻甲,在衣服上缀有铁片,而鱼鳞甲则是一种重甲,周身裹着镶有鳞片的铁铠,拥有强悍的防护性能。
由于造价昂贵和制作复杂等因素,故而只有高级武官才能装备鱼鳞甲,其余的武官和士兵只能装备鳞甲之类的铠甲。
作为讲武堂的总教官,李云天分到了一具崭新的鱼鳞甲,两名副总教官也各自分得了一具,整个讲武堂也只有三人有资格穿戴鱼鳞甲。
为了能明确学员和教官之间的身份和级别,李云天让人在甲胄上添加了肩章、臂章和资历牌,如此一来身穿甲胄也能知道每个人的级别,便于作战中进行指挥。
讲武堂的学员已经听说汉王要造反的事情,如今李云天又发放了头盔和甲胄,立刻意识到讲武堂将参加平定汉王叛乱的战事,于是群情振奋,踌躇满志,都想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像先辈那样建功立业。
不过,与讲武堂学员的满怀期待相反,京城的百姓则因为汉王造反的事**心惶惶,城市上空笼罩了一股恐慌的氛围。
二十多年前的靖难之役,永乐帝的燕军与建文帝的南军在北直隶和山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伤亡百万人,使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时至今日,京城里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对当年李景隆率领数十万大军围攻北京城的一幕记忆犹新。
倘若不是洪熙帝指挥得当,再加上天气寒冷,城内百姓众志成城,那么仅有一万多守军的北京城必将被攻破,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汉王威名赫赫,在靖难中立下无数大功,远非李景隆可比,宣德帝虽然作用数十万京军,但能否是他的对手还未尝可知。
而一旦汉王围困京城,那么京城十有**会被其攻破,别忘了汉王可是在京城土生土长,对京城的防务一清二楚。
京城要是被攻破,随之而来的就是乱兵的劫掠,不仅那些大户人家要倒霉,平民百姓也要跟着遭殃。'326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26执宰大明329
因此,自从汉王要造反消息传出来后,京城里的高官显贵和名商大贾有不少人开始安排妻儿老小离开京城,南下避难。
城里的老百姓也想离开,可由于他们没有官府的路引,故而寸步难行,唯有留在京城等待着未来的命运,暗自祈祷宣德帝能打赢这场战事。
八月十二的晚上,李云天回到了家里,陈凝凝下午的时候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因此他无论如何都要赶回来。
由于有一个新的小生命到来,李府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一片。
在今明两年的时间里,李府将陆陆续续添上几口人,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郑婉柔临盆的日子也在八月份,比陈凝凝晚上几天;周雨婷、绿萼和雪儿也都有了身孕,明年将相继临盆。
晚饭后,书房里。
“老爷,你知道我爹干什么去了?我娘这几天一直心神不安,茶饭不思。”
陈凝凝给翻阅着账房账簿的李云天削了一个苹果,递给他后犹豫了一下,神情有些担忧地问道。
周征离开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要去那里,如今汉王造反一事已经板上钉钉,李云天的丈母娘自然担心周征的安危。
周雨婷也关心周征,毕竟汉王此次来势汹汹,周征要是被宣德帝派去与汉王对阵,那么无疑凶险万分。
不过,周雨婷清楚周征要去办的事情一定是军事机密,否则不可能连她娘也不告诉,故而她刚才犹豫了,不知道是否该问李云天以免使得李云天为难,可她又实在放心不下周征,心中非常矛盾。
“岳丈大人去追威国公了。”李云天能理解周雨婷此时的心情,咬了一口手里的苹果,一边嚼着一边微笑着向周雨婷说道,“威国公去了太原,岳丈大人奉皇上谕令担任北直隶总兵,坐镇真定城。”
“威国公去了太原?”周雨婷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她和其他人一样都以为鲁仲乾去乐安投奔汉王。
“真定城有十万守军,只要岳丈大人坚守不出,威国公就无可奈何。”李云天点了点头,笑着安慰周雨婷,“岳丈大人知道真定城的重要,绝对不会与威国公硬拼的。”
“老爷,讲武堂是不是也要参加此次的平叛?”周雨婷这才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守城远比攻城要安全,随后她想到了一件事情,抬头望向了李云天。
“这次平叛机会难得,为夫想让他们从中学习到讲武堂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娘子放心,冲锋陷阵的事情还轮不到为夫。”
“四妹下午临盆的时候我娘来看望过,她私下里告诉我,有几位婶婶希望他们的儿子这次能留在京城。”周雨婷闻言一脸无奈地望着李云天,她口中的婶婶自然指的是京中与周征关系密切的勋贵妻子。
为了表示对李云天主政的讲武堂的支持,与周征要好的勋贵纷纷让家中的嫡子入堂。
如今与汉王的大战在即,而讲武堂又摆出了一副出征的架势,有几个勋贵的妻子舍不得儿子上战场,故而找了李云天的丈母娘,想让李云天通融一下,避免她们的儿子上战场。
“现在能留在讲武堂里的人都是好样的,恐怕即使届时我要他们留在京城,他们也不愿意这样做。”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狠狠地咬了一口手里的苹果,笑容里有些得意。
他完全能体谅那几名勋贵妻子的心情,这个人情可以送给她们,可那几个学员十有**不会领情,否则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学习的绝佳时机,而且以后也将背上怯战的名声,成为一辈子的污点。
“老爷,你究竟用了什么法子使得他们服服帖帖,简直变了一个人似的,京里的那些叔叔伯伯可是对你赞不绝口。”周雨婷也笑了起来,忽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