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 >

第326章

大明官-第326章

小说: 大明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徐溥回应了方应物的挑衅后,忽然又往深里想了一层。这是不是首辅刘棉花故意把方应物推出来,以此试探自己的底线?毕竟人人都知道。自己和刘健在天子支持下联手入阁,非常有架空刘棉花这个首辅的嫌疑。

    想至此处,徐溥深深的看了一眼刘棉花,这叫站在徐溥身边的刘棉花莫名其妙。不免在嘀咕一声,与你打擂台的是方应物,你看老夫作甚?

    如果刘棉花知道徐溥的想法,一定会大呼冤枉。现在方家与他刘吉几乎就是平等的关系,他刘吉可没那个本事教唆方应物当炮灰。

    当然方应物有重大行动时,也会提前告知他刘吉。便于在关键节点上配合一下。但很多时候,方应物也是有所保留的,比如这次刘棉花也不大清楚方应物的全盘谋划,只能暗自猜测方应物是否打算把李孜省密疏抛出来?

    闲话不提。此时此刻方应物与徐溥先后放了大招,就是天子朱祐樘最头疼了,以至于殿中出现了短暂的冷场。一边是亲随。一边是功臣,又是明显互不相让的意气相争。偏向谁都难办啊。

    实在不行,就只能照顾一下徐先生的脸面了。这时候明显是新入阁的徐溥更需要撑腰,天子心里权衡道。

    天子正要开口,忽然看见方应物又动了,上前来奏道:“臣三思之后,自觉先前冒昧了,不该为了家父搅乱朝堂,罪莫大焉。”

    天子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此时有一方相让那最好不过了,省得撕破脸难看,看来方应物心里也是明白事的。

    噫?竟然有不少人惊讶的出了声,一不留神君前失仪。别人当然极度不可思议了,这画风明显又不对了,方应物居然又服软了!算上刚才举荐翰林院掌院学士那次,方应物今天已经是连续第二次对徐溥服软了!

    那个据理力争、誓死不退的少年人呢?那个纵横捭阖、激扬意气的少年人呢?那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少年人呢?

    有多愁善感的人心里喟然叹道,这样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大概也要渐渐泯然众人了啊。也许这就叫成熟,便如那棱角分明的石头,一旦扔到在河流里,终将会变成圆滑的鹅卵石,大多数人们也终将被生活打磨得老成世故,放下意气和尊严。

    以刘棉花之精明,能猜得出别人心里正在感慨什么,可是刘棉花对此只觉得忍俊不禁,这么简单的欲擒故纵都看不出来。不过还是赶紧出去,把自己的事做了,万一等会儿忍不住笑了场就不好办了。

    平静了一下心情,今天一直在隐形的刘首辅施施然出列,对天子奏道:“自从吏部尚书李裕辞官后,吏部正堂一直空虚,如此中外惊疑,朝政多有阻塞。斗胆奏请陛下早做圣裁。”

    眼见刘棉花突然提出这个议题,徐溥先前隐隐不安的感觉突然更加明显了,难道方应物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欲将取之必先予之?

    今天君臣面见,本来只是计划议论内廷词臣人事问题的,没有涉及外朝。再说关于吏部尚书人选问题,天子对外朝不熟,身边廷臣里也没有够资格当吏部尚书的人。如果一堆五六七品的词臣直接去当吏部尚书,简直骇人听闻,所以先前天子没有乾纲独断的心思。

    当然吏部尚书这样极品大员的选举有两种办法,钦点之外还可以廷推。故而天子打算按照廷推的路数,让外朝官员廷议之后,再推举人选奏报上来。

    不过此时天子见刘首辅提出吏部尚书的问题,便也点头道:“今日为时尚早,诸卿于此有何谏言?”

    吏部尚书是铨政大员,号称外朝之首,至关重要,空缺确实会对朝廷政务运转产生障碍。既然刘棉花提出来了,就不妨议一议。

    而且天子还明白,如果有人已经提出来吏部尚书的问题,自己还不敢表态,仍然推给外朝廷议,那就显得太没有担当。(未完待续。。)

    ps:  这两章太烧脑子,下一更下午补!

第七百九十六章 还是原来的配方

    天子开口征询吏部天官的人选意见,等于是将大肥肉扔到了狼群里。对殿中众人倒是意外之喜,纷纷开动脑筋,想着是不是能从中分一杯羹。

    而刘棉花只是出来打个酱油,提了议题就缩回去了,然后阖目养神一言不发,仿佛事不关己。虽然天子对众人征询天官人选意见,但刘棉花却明白,他没有资格推荐人选。

    这不是开玩笑,此时也许殿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可刘棉花肯定不行。一个辅政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怎么能向天子推荐吏部尚书人选?难道想把持朝纲,有王莽、曹操之志吗?

    自古以来,就有宫中府中、内廷外朝的区别,大明体制最重制衡,同样也不例外。内阁与外朝从理论上讲是两套互不统属的体系,为的就是互相制衡。

    内阁阁臣体位尊贵,而外朝之首就是吏部天官,而阁臣与天官之间时常分庭抗礼。从一点就可以看出来,阁臣与吏部尚书都是天子可以不必经过任何廷议程序,直接钦点的大臣。

    当然在现实中,内阁确实也越来越强势,首辅越来越像宰相,到了万历张居正时达到巅峰,甚至还有首辅兼任管部吏部尚书的奇葩例子。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绝非制度设计之初本意。

    不管以后怎样,至少在眼下这时候,内阁大学士即便想插手吏部天官人选,也只能在暗地里运作,不可能公开发声。不要脸如万安者,当年想插手吏部尚书人选时。也没敢亲自站出来,派出的代理人又成了猪队友。被方应物弄得灰头土脸,最后还是不能得手。

    对此刘棉花无所谓。当前阶段他以自保为主,稳住首辅位置即可,其它方面“无欲无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徐溥在这个问题上就苦逼了,他在外朝可不像刘棉花那样有根基,正是锐意进取、积极布局的时候。今天抛出吏部天官的议题,对他而言就是突然袭击,完全猝不及防。

    吏部天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权不亚于大学士。甚至比普通阁臣还要强半筹!所以徐溥不可能半点念想都没有,谁不想把吏部天官位置抓在自己人手里?

    可是刘棉花不能发言表态,他徐溥同样也不能发言表态啊!连预先准备都没有,临时又能找谁去当台前代言人?

    一是刚才他徐溥已经连续举荐成功两人次,如果这次还要出面推举,那只怕就要惹起非议了。一而再,再而三,真当大明朝廷是徐家开的不成?

    二是与刘棉花一样,内阁大学士推荐吏部尚书人选。本身就是一件招惹嫌疑的事情。徐溥真要这么干了,只怕立刻就有如雨的奏章弹劾他。

    脑中千回百转,只是无计可施,徐溥只觉这一步重如千钧。始终迈不出去。他苦恼的抬起头,却发现站在对面的方应物正盯着他看,两眼炯炯有神。嘴角边都是笑意。

    这时候若徐大学士还不明白,那就真是傻子了。这方应物前面两次故意示弱。原来在这等着自己!翰林院掌院和詹事府少詹事,怎么比得上吏部尚书实惠!

    首辅刘吉可以不说话。还有方应物出面,身份顾忌反而更小;可他徐溥若不说话,从哪去找一个能比得过方应物的人?

    以前徐溥还有得力搭档刘健,可是如今刘健也入阁了,同样也身为大学士,此时同样只能万分悲凉的充当哑巴。。。。。。

    想至此处,徐溥突然惊起一头冷汗,方应物不会连这都算计在内罢?他算定了自己与刘健双双入阁,然后刻意营造出这样的场景,逼得自己和刘健都只能当看客?

    活活闷煞人也!徐大学士头一次感到,即便得到天子默许和撑腰,想架空刘棉花仿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方应物上蹿下跳的不是给刘棉花当炮灰,而是刘棉花拉下脸自降身段给方应物当炮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话语权,与他徐溥和刘健兑子!这样的首辅才叫可怕!

    恍恍惚惚里,徐溥看见方应物再次从人群里站了出来,对天子说着什么,然后又有几个人出来发言。

    又恍恍惚惚不知过了多久,听天子道:“王恕大名,朕亦耳闻。昔年先皇尚在时,吏部尹旻罢官,朝廷曾公推王恕继任。只是顾及先皇好恶,故而作罢,才另推李裕掌吏部。今朝中多事,吏部亟需重臣坐镇,王恕可用。”

    殿中众人看着方应物,无语凝噎。兜兜转转千回百折之后,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只是徐溥肯定亏本了,两个清流虚职换一个吏部尚书,怎么看也是亏。

    而徐溥只能无奈叹口气,吏部天官主掌官位,本来就需要资历老、威信高的人坐镇。不然根本不能服人,通俗的说就是镇不住场子。

    那王恕已经纵横官场几十年,在南京历任两次尚书、一次巡抚,资格老得不能再老。名声更不用说,被天下视为公正无私的典范,自己确实也找不到比王恕更合适的人选。

    但是,那王恕终究是方应物的便宜外祖父。。。。。。徐学士突然充满了挫败感,不免意兴阑珊,只等着天子宣布散伙,然后各回各家。

    不过徐溥再一抬头,却发现在自己眼里只能算拎包小弟的李东阳悄然飘了出去,显然是“臣有本奏”的做派。。。。。。

    又听李东阳一本正经的说:“先前陛下钦定编修大行皇帝实录,亦圈定纂修官人选,只是因廷臣来去不定,所以尚未敲定总裁、副总裁等主官人选。今内廷已靖,宜就此任命主官,也好早日编修,臣斗胆奏请陛下圣裁。”

    非常言之有理,编实录这种工作是重点工程,理论上比吏部尚书人选还重要,不能轻忽了。按照惯例,总裁官不用想,肯定是内阁大学士兼任,于是首辅刘吉、次辅徐溥、刘健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修纂实录总裁官,毫无争议。

    然后就须要议定副总裁人选了,虽然副总裁人选不像总裁官人选那样传统惯例鲜明,但是也有是有一些规矩的。比如翰苑掌院学士、礼部尚书侍郎这样的官员,一般都要兼个副总裁,另外就要靠举荐了。

    徐溥突然想起了方清之,隐隐感到要发生什么,心情又不好了。比亏本更难受的是,赔到血本无归。。。。。。

第七百九十七章 帝王心术

    其实在编修实录的这些主官里,由大学士尚书们兼任的总裁、副总裁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管,毕竟他们还有本职工作,所以在实录编修中更多是起到把关作用。

    而另外还有几个副总裁,虽然人数不多,级别不高,但这才是真正负责具体事务的人,用后世的称呼就叫常务副总裁。一般词臣们所想谋求的,就是这“常务”副总裁的差事。

    替皇家修书之后,按惯例是要升官,修大行皇帝实录更不用说,担任“常务”副总裁更更不用说。。。。。。

    此时让徐溥大学士感到不妙的是,方应物刚才连续软了两次,看来所图不仅仅是一个吏部天官,还想将方清之推到实录副总裁的位置上!而自己连续举荐掌院学士和少詹事成功,看似所向披靡,难道都是一时假象么?

    殿里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徐溥很想迈步上前,推举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但就是挪不动脚步,仿佛有锁链死死的捆住了他的双腿。

    还是那句话,事不过三,大明朝廷不是徐家开的,如果不停的出面举荐人选,那也显得太贪得无厌了。况且徐溥的威望还没有高到一言九鼎、不必在乎别人议论、不用顾忌别人看法的时候。

    正当这时,刘棉花突然直接奏道:“臣举荐方清之为副总裁官。”

    文华殿中的议论声音顿时消失了,刹那间变得落针可闻。因为刘棉花是首辅,是坐在了人臣金字塔顶点上的那个位置的人。首辅说出来的话。当然不同于一般人,驳斥首辅的意见则需要很大勇气。就是天子也要三思。

    何况今天前三次人事议题,刘棉花都置身事外。没有半点意见。而这次算是第一次正式表态,说出的话自然分量重,不同于频频上镜的徐大学士。

    有些人也意识到这点,便想道,徐大学士终究是经验浅,先前表现的有些着急,比较起来还没有刘棉花稳重。

    最后,方清之这个人选无可指摘,作为近几年“保东宫被贬谪”的政治正确代表人物。是不可能被批判的。

    另一新鲜大学士刘健今天也没怎么说话,他知道自己不能抢徐溥的风头,但眼下徐溥不便再发言,所以容不得他继续低调了。于是便出列奏道:“谢迁亦可为副总裁官。”

    刘健没有直接反驳方清之这个人选,只另外推荐谢迁,反正副总裁不止一个人,能让谢迁充任副总裁也算是追上方清之了。

    刘棉花瞧着刘健,先是很明显的轻蔑一笑,然后用更明显的轻蔑口气反问道:“若谢迁先为少詹事。后兼任副总裁,那欲置方清之于何地?难不成直接超升侍郎?”

    虽然刘棉花素来口碑不怎么样,可是这句话倒是符合大多数人心理。谢迁提拔快也就认了,反正无论什么时候都少不了火箭干部。看着除了羡慕也生不起太多想法,但事情就怕比较。

    方清之是挨过廷杖、被贬远方的人,连自家儿子都被连累到丢官弃职。困居慈仁寺不能出来。如果谢迁提拔的比方清之还快,或者说就算是和方清之一样快。那还有什么天理可言?

    刘健无言以对,他还没有不要脸到当堂强辩谢迁不比方清之差的程度。此刻当事人谢迁出列道:“副总裁非老成之人不可。臣举荐汪谐前辈。”

    汪谐乃是景泰年间进士,也是非常资深的翰林学士,更重要的是,汪学士乃是浙江仁和县人。。。。。。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谢迁自知不能匹敌方清之,就抬出一个同乡老前辈出来搅局。要知道,词臣交往不看重品级,却最重年资前后辈,方清之名气再大,但对老前辈也不能太失礼。不得不说,谢迁临时能有这样的急智,也是相当不错了,可惜他遇到的是刘棉花。

    刘首辅目光在人群里扫了几眼,找到正主,然后背着天子,盯着汪谐淡淡的说:“汪学士以为如何?”

    汪谐三思之后,决定不掺乎这摊浑水,再说他年事已高,已经没什么野心了。便很识趣的答道:“臣才力不及方清之。”

    天子看到这里,便裁断道:“毋须多议,就是方清之。”

    天子一锤定音,众人便知道大明朝多了一个未来宰辅。是的,从现在开始可以说,方清之已经注定要入阁了,就像前面几年的徐溥一样,这就是当大行皇帝实录副总裁的影响。

    如果论起词臣升官的终南捷径,担当实录副总裁绝对是最好的,连之一都不用加。只是这个门槛太高,一般人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角逐,只能做梦想想。

    这个门槛有三要素,势力(有高层力挺)、名望(压倒性的服众)、才华(仁者见仁)缺一不可。

    当然,除了上述三要素,还得能碰上皇帝驾崩,遇到在位四五十年不崩的,那怎么修实录?还好成化天子没有让方清之、李东阳这批大臣等多久。。。。。。

    再具体到方清之身上,被贬谪之前是五品,这次千辛万苦的回来后,必须要高升。即使没抢到少詹事位置,但肯定也还的另外安排别的四品位置。

    以四品官衔充当实录副总裁,修完之后踏进正三品门槛毫无问题,而且还必须是品格较高的正三品,那除了六部侍郎别无他想。

    按照国朝惯例,一位极有名望的大清流,当了六部侍郎之后,距离入阁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所缺的只是熬时间而已。就像成化时代的徐溥,一直担当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然后最近变身为大学士加尚书衔。

    所以总而言之,方清之已经相当于内阁新一代接班人了,甚至天子也默许了这点。

    对此徐溥没有说话,也也不敢说话,只能暗暗苦笑。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现在最明白其中滋味的,只有自己了罢?

    徐溥想道,真是天威莫测,永远也不要小瞧帝王心术。当年万安这届内阁当权,他徐溥被视为接班人,站在了万安后面;而今他徐溥入阁,并迟早要当首辅,可是又有新一代的接班人站在自己后面了。(未完待续。。)

    ps:  已经临近尾声,突然有点舍不得继续写了,唉

第七百九十八章 一个传奇

    在此之前,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次君臣面议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次。但是当它结束后,大多数人却都发现它并不普通,甚至说是标志性的事件也不过分。

    所以散去并不意味着结束,议论仍在持续,并且会持续很久。现在所有人都已经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朝廷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格局就此奠定。

    更有甚者,某些“悲观”的人开始怀疑徐溥徐大学士的能力。由先前的“徐大学士初来乍到还差点意思”,变成了“徐大学士到底行不行”?

    翰林院掌院学士和詹事府少詹事,一个执翰林院之牛耳,一个乃宫詹领袖,确实都是非常顶尖的词臣官职,前途不可限量。

    但这俩在目前都是虚的,一方面内阁新换届,翰林学士短期内没有多大晋身可能,而另一方面东宫无人,詹事府也是纯荣誉职务。与吏部天官和实录副总裁比起来,实惠性就差的太多了。

    在别人眼里,简单总结下来,就是徐学士拿两个非常实惠的官职差事,换回来两个目前无法折现利益的虚职,怎么看都是赔本买卖。

    特别是强行推举谢迁为少詹事,在方清之晋身实录副总裁之后成了名不副实的笑柄,不免有好事者嘲笑这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此徐溥一点火气都没了,他输的实在没脾气,该对谁发火?故而只能暗自总结教训,等待来日方长了。只可惜,谢迁笼罩在方清之的阴影下。几无可能再翻身。

    从成化十三年金榜题名至今,方清之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对谢迁的超车,并且取得了决定性的领先优势。目前这场赛跑已经临近终点。谢迁想反超已经没有机会了。

    既生瑜何生亮,理想成了泡影,谢迁本人的苦闷不知道对谁去说。其实时人也有看得透彻的,对此一针见血的评论道,谢余姚装逼装不过老方,吵架吵不过小方,所以面对父子联手只能徒呼奈何,败得不冤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