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势突然就变得一片大好,就像做梦一样,东阁大学士,督几省军务何腾蛟激动地泪流满面。他虎躯一震,随即下令所有军队开始北上。
虽然形势大好,好的不得了。但李自成的旧部还是出现了犹豫,因为。。。南面有周遇吉的军队。
周遇吉军可以说是李自成军的一个梦魇,最早的河南就不说了,山西之战的惨痛失败让这些农民军听到周遇吉这个名字心里就打颤。攻击建奴可以,可现在这是去帮助屡次击败自己的周遇吉,这些将领有想法也可以理解。
何腾蛟也算是一个能人,这位何总督绝对是一个身先士卒,不畏艰难,还以身作则的人。何腾蛟镇守长沙一直军纪严明,军将也能够听命,由于爱民的原因,何腾蛟和他的军队很受百姓拥戴。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百姓尊重军队,而军队受到百姓的信任也让军队更加爱惜百姓。控制几十万军队,加上要安置家属,这是多大的压力,但何腾蛟做到了,他自己以身作则吃粗粮、野菜,穿补缀的衣服。当军饷不足,他委任官员创办义饷,增加地租,预征军粮,并想方设法让富户出钱出力。
能人很实在,实在的意思就是说;何腾蛟能够对付这些手下。
这简单,何腾蛟直接对手下说:“吾昔年在山西与辅成候交往甚厚,一言可定!”
何腾蛟的确在山西口北担任过兵备道,当时,周遇吉就是山西总兵,这是大实话,和周遇吉相识也是大实话,至于是否交往甚厚只有他和周遇吉两人知道了。
何大人向来是说到做到的人,比较可信,既然何大人这样说,有凭有据,这些周遇吉的手下败将现在相信了。
南阳府。
在周虎臣的陪伴下,周遇吉在巡视布置好的战场,这次的作战和上次不同,战场布置也完全不同,周虎臣给自己的军队布置了一个阵地,一个大型的,呈环形,内部错落许多大小堑壕的阵地。
南阳府这个防守之地太宽了,为了保险起见,周虎臣给自己的军队设定了一个类似于八卦阵一样的阵地,这个阵地的作用很明确,一旦建奴大军到来就是一次野战,作战部队必须迎战,而辅兵与物资则留守在这个阵地之中,一旦作战情况不理想,周虎臣就要把这阵地当做一个堡垒,防守的堡垒。
这是一个最保险的做法,清军的骑兵占据优势,周虎臣的火器占优,双各有优势,周虎臣自认败的可能性很小,但在野战情况下周虎臣不敢打包票必胜,尤其是现在的季节。一旦再次碰上雨天,这个堑壕阵地无疑可以给自己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斥候已经深入到了湖北,但很久也未得到建奴大军的确切动向,只是知道建奴的军队在向荆州汇聚,清军已经开始对荆州附近几十里区域进行坚壁清野。
这是清军的习惯,也是即将行动的讯号。但周遇吉的军队不能进入湖广,一旦进入就等于和建奴死磕,在南阳府的优势不仅是以逸待劳,这个位置是卡住这条路线,如果建奴走江防沿线。军队也可以迅速东进拦截,这是一个两手准的作战计划,不能冒进,只能等待敌军的确切消息。
等待是如此的让人煎熬,在等待期间,南阳一带还落下了一场雨,这场雨不算小,但时间不长,第二天就雨过天晴。
实在不耐的斥候首领高强亲自出动了。可高强刚刚南下一天,第二天他就风风火火跑了回来。
回来的原因是高强带回来一个五花大绑还身穿明军制服的士兵,把这名士兵扔在周虎臣面前,高强悻悻的道:“曾经是我们的人。已经确认了,山西的旧属,现在效力在建奴军中,听说我们来了。逃出来通报消息的,大帅您亲自详细问问吧。”
高强的解释让周虎臣清楚了,这个被五花大绑的士兵曾经是自己的士兵。当时自己撤离山西时的确有一部分地方卫所士兵留了下来,这个人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解开吧!”周虎臣一挥手:
这名士兵被捆绑的时间太长了,即使松了绑也根本站不起来,他扑在地上,随后对着周虎臣就失声痛苦。
周虎臣的亲兵队长周建安有些不耐烦了:“一个大老爷们和娘们一样,别哭了,赶紧给大帅回话!”
士兵抽泣着跪伏起来:“少帅。。。属下曾经是天成卫的士兵,当年曾随少帅在大同南下拉练,少帅和大帅离开山西后属下就回了家,谁知,却被姜镶这个狗贼挟持投降了建奴,随后就被建奴带来了湖广。”
这名士兵满口的山西口音,还知道周虎臣的拉练,还称呼周虎臣为少帅,看来不会有假。
主动逃出来就是不甘心效忠建奴,这名士兵还是有些骨气,周虎臣厉声道:“既然是我的士兵,就知道我的规矩,站起来,把你知道的所有东西详细进行回禀!”
这时,士兵恢复了一些,他摇晃着站起身,随后就是一个击胸礼:“天成卫十长刘永志。。。向少帅报到,请求。。。归队!”
“本帅现在是东昌侯,大明太子少保,河南总兵官,允许刘永志归队!”周虎臣举拳轻轻击打了一下自己的左胸。
这个击胸礼和回答对刘永志太重要了,等于承认了他的身份并允许他重新回到军中,这让刘永志的泪水瞬间磅礴而下。
和刘永志一起逃往这个方向的共有七个人,原因正是因为多铎的覆灭,这个消息根本瞒不住阿济格,也瞒不住绝大部分人。大量的新附汉军因为这个消息而产生了骚动,而山西籍的士兵比较了解周遇吉军的作战能力,这些士兵最早开始酝酿行动。
逃跑的士兵远远不止刘永志这一伙,对于多铎部的被歼灭等于颠覆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由于这个消息,其它地方籍的新附汉军无疑也产生了动摇。在清军还没有严密防范时,刘永志等七人就开始了行动,但建奴还是有能力,当刘永志等人行动起来,一同逃跑的七个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成功跑了出来。
刘永志的叛逃意义非凡,这预示着建奴已经得到了周遇吉军的防守位置,同时,也暴露出建奴军那些新附汉军已经出现了军心不稳的状况。最重的是刘永志带来的另一个消息,建奴军在荆州的军队并不太多。
清军荆州的军队不太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清军的北归方向不在河南,应该是在沿江一带的大别山东麓北还。清军直接在荆州南下不可能瞒得过高强的斥候,而荆州的清军应该是在故布疑阵给阿济格的大军在作掩护。
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荆州的清军向南移动也说明了这个问题,阿济格的清军已经在北归,而且可能已行动了几天时间。
信息不畅的后果让最不理想的局面出现了,周遇吉的军队必须赶紧向庐州移动。(未完待续。。)
第268章 配合一下也无妨
九江总兵黄斌卿败了,刚刚汇集在江边的两万士兵与清军一个接触就溃败了,总兵黄斌卿不得不重新退到了江中。'看*书*吧'
桐城落着雨,得到清军沿江而来的消息,闰六月初,挂兵部尚书衔的九江总督朱大典到达桐城。这时,他的手下已经汇集了十六个总兵的兵力,其中包括被收拢起来的黄斌卿部,共计十五万余,其中有刘孔昭、黄斌卿、方国安、赵民性、卜从善、杜弘域、张鹏翼、杨振宗,水军主力则是福建的郑鸿逵和郑彩。
左梦庚对这一带太熟悉了,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仅仅三天时间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迅速拿下了安庆府的宿松、太湖。
九江至舒城这四百里的距离阻击清军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由于西侧是大别山,东侧是长江,清军北归定要经过安庆府的宿松、太湖、潜山,随后在桐城进入庐州境内的庐江县,而在庐江县清军才会有新的选择,但清军应该不会继续北上攻击南京,因为清军现在不具备这样的力量。庐江县前方到处是水和低矮的山区丘陵地带,建奴继续向北的可能性很低,在大别山脚下转向西侧的舒城才是最佳选择,然后,无论是向西奔河南,还是向北奔向凤阳府都是一马平川。
安庆府最合适的阻击地点就在桐城,桐城的西侧是大别山,东南方向是湖泊沼泽地带,这是一个狭窄的区域,横向的防守区域只有不到三十里。基于地理的优势,在这里阻击建奴非常合适。
庐州府有实力雄厚的黄得功,而更加强大的周遇吉军已经在赶往庐州。朱大典需要做的是阻击,他要给周遇吉争取时间。
闰六月初七,大清硕英亲王,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率军到达了潜山。
这时候,引清军入关。一直标榜以明朝臣子身份向清朝求援,请兵“灭流寇”的大汉奸吴三桂彻底暴露了他汉奸的本质。
吴三桂最初屡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清朝为“北朝”。也就是说,吴三桂最初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请兵之目的是“灭流寇”,并使明朝得以“中兴”。就这样,吴三桂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平灭陕西等地流寇余部,随后准备对付四川的张献忠。现在,李自成军已经被实际上打散。由于现在形势的原因清军放弃了攻击张献忠,而大清平西王吴三桂仍旧是清军的先锋,他已经作为先锋进攻大明兵部尚书,九江总督朱大典这个“我朝”的防区。
当初屡次在各个政治势力之间投机,左右逢源,投降清军后,吴三桂还大肆向天下宣扬自己引领清军入关的所谓正义,打的就是乞师击李,“复君父之仇”的旗号。现在。吴三桂“纯忠极孝、报国复仇、裂土分藩”的“世间伟人”桂冠被现实击成了粉碎,他虚伪无耻的真实面目彻底暴露出来。
吴三桂这个千古大汉奸,位列大明汉奸谱首位已实至名归。
正是多雨的季节,江南的雨纤细而不暴躁。清洁而又滋润,好似远方缓缓的歌谣。风吹,滋润万家,飘飘洒洒。漫天纷飞,轻快无比的细细的雨丝像少女轻快的脚步让人怀恋。而现在,这细雨中的美丽景色却无人欣赏。因为战争再次光临桐城。
朱大典担任过天启年的兵部给事中,担任过福建按察副使,曾抵御“红毛番”侵扰有功而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崇祯年间,朱大典担任山东巡抚时临危授命,集结包括辽军骑兵在内的三万大军主动出击进攻孔有德为首的叛军,大败轻敌的叛军主力,杀贼将陈有时。既而乘胜围攻登州,杀贼李九成,几歼其全师。当时,吴三桂、刘良佐等均在大典麾下为偏将。
崇祯八年,由于流寇攻占凤阳,毁皇陵,崇祯皇帝诏朱大典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以在山东时所募健卒千人、马千五百匹为亲军自随,驻凤阳。此后因“坐失州县”、“平贼逾期”一再被贬官。崇祯十四年,总督江北及河南湖广军务,仍坐镇凤阳。在此期间,因“不能持廉”而遭到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诏命革职候审。
崇祯十六年,东阳县许都聚众叛乱,次年正月围金华。朱大典的儿子朱万化募人抵御,将贼人击退。知县徐调元查许都所部花名册有朱万化的名字,上言朱大典“纵子交贼”,东林出身的巡按左某据此上奏。于是,这位挽救了金华的忠臣居然以“通贼”和“贼去而兵不散”被下旨逮捕治罪,抄家充饷且令督赋。
直到弘光帝在南京即位,朱大典才重新站了起来。
纵观朱大典的人生经历,除了闲赋在家,朱大典的人生可以说是战斗的一生,而这战斗的一生让他非常了解如何去和敌人作战,去和不同的敌人去作战。
朱大典对清军了解,对曾经的手下吴三桂更了解,所以,在这条不到三十里的阻击阵线上朱大典可谓下足了血本。放眼望去,整条防线不但壕沟林立,鹿角也像不要钱一样布满了整道防线之前。而在这条防线后面,到处是旌旗和一片片的军队阵列。
明军的反应速度竟如此之快,防御的很到位,兵力明显不弱,看到眼前的情境,大清国平西王吴三桂开始头大。
这样的防御让骑兵完全失去了作用,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用步卒推进,吴三桂不用看也明白,步卒推进的同时还要承受明军炮火的攻击。唯一比较幸运的是,现在是雨天,不用担心弓箭攒射的威胁。
在俘虏的口中,吴三桂知道防守指挥者是朱大典,朱大典曾经是吴三桂的老上司,他非常清楚,这个老家伙向来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狠,作战指挥非常的凶狠,有大明文官少有的一股不死不休的狠辣。
“步军准备!”
这个防线很难啃,阿济格率领的大军就在身后不远,作为先锋的吴三桂必须进攻,这个防线拿不下来不要紧,吴三桂哪怕损失一些人手也必须做出进攻的样子。
“都给我把盾牌准备好,一鼓作气给我拿下!”
吴三桂再次发令,手下的将领随他摸爬滚打多年,这些将领谁都明白。。。吴三桂这是发出了暗语。
步卒的进攻无外乎是挺着盾牌前进,但吴三桂的兵力有限,现在寄人篱下,士兵对他来说弥足珍贵。这种暗示等同于是让自己手下将领明白,不用急于去进攻,做做样子,要减少自己的伤亡,等待后面的军队上来协助进攻。
这是绝大多数明军约定成俗的习惯,因为将领的军中都有监军,为了敷衍这些监军,大明军将都有自己的一套暗语。只不过,吴三桂现在的效忠对象变成了清军,但这种生存习惯在某些时候却仍旧有效。
阵线后方不远,和一般督师坐镇大后方指挥完全不同,朱大典大胆的站在了一个望楼之上,他的手中举着一只千里镜。
这是这条战线唯一的一只千里镜,周遇吉送给他的。
朱大典看到了吴三桂军的旗帜,也看到了那熟悉的制式军服,这个无耻的汉奸和他的手下人现在还全部穿着明军的服饰。
羞耻为何物?
吴三桂哪里有什么羞耻,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他已抛弃一家老小于不顾,父亲吴襄等人已经死在了李自成手中。羞耻值几个钱?吴三桂标榜的为“君父报仇”报到自己国家头上,报到了朝廷头上,报到了自己这个老上司头上。无耻算什么?吴三桂就是;哪怕千夫所指,只为自己而活罢了!
前来进攻的吴三桂手下士兵行动很慢,只有几千人的样子,队列很稀疏,和朱大典预料的有些出入。但很快,对明军军将比较了解的朱大典明白了吴三桂的策略;老套路,常识性进攻,然后等待援军,让后面的大部队来做炮灰。
虽然对三桂很不屑,也恨的咬牙切齿,但朱大典不介意配合一下吴三桂,吴三桂需要时间,自己更需要时间,做戏还可以杀杀敌人的威风,朱大典何乐而不为。
堑壕上摆着百余门大小不等的各种火炮,这些火炮已经装填完毕。当吴三桂的几千步卒慢慢进入两里的射程,一名军官在得到朱大典的示意后发出了炮击的命令。
一门门火炮参差不齐的响了起来,吴三桂的士兵很分散,速度更是乏善可陈,实心弹丸在肉眼可见下落在有些分散的人群中。
伤亡见仁见智,这种弹丸不能说没有杀伤力,虽然吴三桂的士兵散的很开,也肯定有人被击中,起码手持千里镜的朱大典看到了有人被击中了。被实心弹击中的后果很严重,士兵一定会失去战斗能力,但很可惜。。。弹丸的密集程度和射击频率实在是不给力,加上敌军的分散,被击中的敌人寥寥可数。
吴三桂的士兵速度太慢了,不管是故意还是不故意,这些士兵还不断滑倒在有些泥泞的地面之上,导致了速度极慢。尽管如此,朱大典也不好过,仅仅几次炮击,竟然有火炮悲剧性的出现了炸膛。
这样的优势之下等于五五开,伤敌几个,自损几个,让朱大典很是恼怒。(未完待续。。)
第269章 习惯使然的溃败
炮声隆隆,喊杀声回荡,吴三桂在后面亲自擂鼓助威。
戏演的杀气十足,但吴三桂的士兵好像士气不怎么样,在向前冲了一段后,进入火炮一里半的射距后,士兵们开始回撤。不久之后,吴三桂的士兵跑出了火炮的射程之外,明军阵地的炮声也停了下来。
朱大典有些火大,短短的几次炮击已经有好几门火炮出现了炸膛,一旦建奴的大部队上来,这些火炮岂不成了废物。
三步并作两步跑下望楼,朱大典直接跑到前面开始吼叫:“竟如此不堪用,这火炮怎回事?”
一名身穿盔甲的军官看来是火炮的指挥者,他上前两步施礼后诺诺的答道:“督抚大人。。。我军的火炮向来就这样,尤其是在咱这江南。。。火炮极易生锈。。。未到作战时火器都是存在兵械库之中,这是朝廷法度。。。。。。”
这已经不仅仅是火炮的质量问题,还加上了一个保养问题,江南地区太潮湿了,火炮生锈很难避免。大明的部队,包括火器部队不是懒,是制度问题,不仅是火炮和火器,就是刀枪等武器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没有专门的制度,当战争来临,士兵都是临阵磨枪,这火炮的保养谁做?
这种状况太要命了!必须改,这种颓废必须改正!
可惜,现在有些晚了,朱大典突然意识到,这次阻击的难度比他想象中要大的多。朱大典后悔了,他后悔没有让黄得功的军队挺上来,如果黄得功也在的话,这次战斗还有的一拼,现在这些拼凑在一起的军队战斗力实在难以预料,至于胜败已经一目了然。
半个时辰后,大清国和硕英亲王,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率领大军上来了。
平西王吴三桂已经等待多时了。阿济格刚到他就次匆匆跑了过来。
“王爷,明军的火炮太厉害了,现在负责这个防区的是朱大典,昔年末将曾在这个老家伙手下,朱大典一向很难缠!明军的兵力也很雄厚,您看是不是让其他将士配合一下。”
阿济格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这些明军将领对他来说虽然是驱使的存在,但同时还要笼络,尤其是吴三桂这样拥兵几万的将领,除了防范。还要做出姿态。
“本王知道平西王尽力了,让将士们休整一下,随后本王亲自指挥,让儿郎们一簇而下。”
阿济格是一个彪悍的人,这个彪悍不仅是表现在作战方面,还表现在经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