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裂明 >

第163章

裂明-第163章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飞一份份的查看着公文,心中对于镇西军如今的状态也是渐渐清晰了起来。也是幸亏在镇西军中留下了罗立与苟华这一文一武两个镇西军中最出类拨萃的人物坐镇,虽然他离开日子不短,但是镇西军的各项进展却是丝毫没有停滞。

而且随着战乱的不断扩大,每日投奔而来的百姓也是越来越多,而且其中的文人数量也开始多了起来。而且开垦荒地的人数也是每日增多,如今治下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人的需要,如同代州一般向着东方蚕食的状况也不是个例!

以流民数千建一堡为例,这短短的数月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已经树立起二十余个全新的堡垒,虽然只是建立最基本的围墙,这些围墙甚至连撞木的攻击也是防御不住。但是对于防范已经完全退化至游牧民族的蒙古来说,却也是已经足够了。

毕竟蒙古人的攻城能力实在弱的不可思议,在大明二百余年来持之不懈的打击和封锁下,他们早已经将祖先留下的铁质武器近乎消耗一空,许多部落如今用的还是磨的锋利的骨箭,靠着这样的武器,想要攻下一座因为对生活有了期盼而同仇敌忾的守军所守卫着的城池谈何容易,更别说镇西军还有着敢于野战的骑兵存在,只要在任何一座城堡之下消耗的时间太多,他们就会发现,来到镇西军治下是多么错误的一项决定。

苟华的政务司也是在吸收了众多的破落文人后,也是迅速的膨胀着,如今镇西军治下的吏员人数已经是达到了空前的近二千人。几乎每个堡垒之中都是有不下十人的吏员,他们分工明确,各付其职,形成一个严密而有效率的团体,共同推动着镇西军不断的良性扩展。

而随着政务司以及各司不同程度的扩张,另一个部门的扩张也是分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镇抚司,这个李天斗接手时仅有数十人的团队,在数年之后却是发展成了人数三千七百余人的庞然大物!他们的人员遍布军队的每个角落和镇西军治下的各个角落,负责着记录战功以及监察各司的工作。他们自成一体,无需听从各司的命令,直接对易飞负责。

这也是在易飞推动之下才出现的情况,因为易飞十分明白,绝对的权力会产生绝对的腐败,而镇西军刚刚成型之时,更是有着许多蛀虫掺混其中。律法的存在不是为了无人犯罪,而是必须让犯罪之人得到他应得的下场,镇抚司的存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如今的镇抚司可谓集检查权与审判权于一身,本身的权力就过于庞大。但是这也只是暂时性的举措,若不是还顾忌着朝廷的脸面,易飞可能会成立类似于最高法院的机构,制约和分割职权过大的镇抚司,但是在如今的情形下却是无法诉诸于行动,只能留待将来。不过,还好如今的易飞还年轻,他还震的住眼前局面,因而也不是太需要解决的事情。

在军备方面,罗立也是做出了相当的成绩。在易飞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在各项经费和钱粮都不是太充足的情况下,罗立却是靠着一千留守血骑,另行建立起近四千的血骑新兵,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完全的压服和整编了崇祯九年投降的数千蒙古骑兵。而能够用他们对付这次入寇的蒙古骑兵,也是显示出了他已经将这些蒙古人清洗的差不多了,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指挥和调遣。

而且不得不说的是,正是有这些蒙古的存在,入寇的蒙古骑兵才在镇西军骑兵的追击之下吃了大亏!这些投降过来的蒙古人,拿着汉人所制造出来的强弓硬弩,使用着铁质箭头,在追击时给予蒙古人的打击要远强于血骑新军。几乎一路上的遗尸都是出于他们之手,这也是让易飞改变了对蒙古人的策略,甚至易飞还动起了一个十分有震憾性的念头!

不过,一切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钱粮近乎于流水一般的流淌而出,这也是让财务司的周鸿泊也是操碎了心。恨不得将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每日里新军训练所需要就至少得数百石粮食,以及数百两银子的开销。而另一个耗钱粮大户便是匠坊,一直以来,匠坊都是以每年三成以上的扩张速度在发展着,虽然耗去的粮食并不多,但是对于其他的物资,特别是银子却是需求极大!这两方面一个需要大量粮食,一个需要大量的银子,两相夹攻之下,周鸿泊每日都是心疼如绞。毕竟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之人,看着自己所管辖的东西不断的消失,都不会好受。数月下来,也是将易飞之前所派四路大军扫荡而来的钱粮耗去大半,各地库房已经是减去大半。

幸好,这次,易飞带回近百万两银子,和数十万石的粮食。虽然易飞临行时拿出近四千的银子赏赐,但是更多的镇西军将士们却是宁可选择体积小,却是通用于镇西军治下的粮票,这也是让钱粮几乎全部都堆回了库房,一下子将库房堆的装也装不下。

一天的忙碌下来,公文也是大部处理完毕。易飞站起身来,挥舞一下身体缓解一下全身酸痛,正准备回去休息,虎子却是走了进来,告之董卫国来了。

对于董卫国的突然出现,易飞也是有些讶然,毕竟这个老丈人已经许久不曾出来理事了。他十分明白自己的尴尬身份,也知道只要董月茹不倒,董家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因此也不为难易飞,不再抛头露面,基本上都是在家安养。这会儿突然到来,肯定是有事,而且还不是小事。

想到这里,易飞也是振奋一下精神,沉声道,“随我去前去相迎!”

第349章处置(上)

临近年关,喜迎新初,更兼第一次这般强势逐走了入寇而来的东奴,但是皇城之中的新年喜庆气氛却是没有多少。相反,在崇祯的上书房中,却是时不时传出一两声压抑的咆哮声。

“放肆!实在是太跋扈了!”崇祯皇帝一把将眼前的桌案掀翻,充血的眼睛死死的盯着眼前白胖的太监,森寒的话语几乎是从牙缝中一字一句的挤出来,“说!那易飞还说了什么?”

“回圣上,奋武关说,说镇西军损失惨重,急需要休养。而且,还说四正六隅剿匪计划,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虽然吓的浑身哆嗦,但是这个太监还是将易飞临行时所说的话原封不动的说了出来。

“武人干政?”

崇祯的脑海自然而然的冒出了这个想法,虽然理论上说,易飞如今身为五军大都督,统帅天下兵马,是有资格对国家政策发言权。但是大明近三百年来,却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刀子有思想的情况,而且历任大都督都是摆设而已。如今这个最锋利的刀子,不仅有了想法,甚至还想妄图影响国策,这也是让他心中的警惕更甚。

听到这里,崇祯再也控制不住怒火,几乎想直接下旨擒拿易飞回京。但是脑海中那一丝清明还是制止了他的蠢蠢欲动,如今的镇西军已经完全展现出了它的爪牙,这一战,甚至连一直压着大明打的建奴在其面前都是不堪一击。要是逼反了易飞,以山西京城如此近的距离下,他还真怕易飞铤而走险,直接挥军京师之下!

而在如今宣大军消失,京城以西没有可抵抗镇西军的大军存在,他更加不敢冒这个险。否则会给原本就已经危机重重的大明再惹来一个无法抗拒的强敌,对于建奴出现在京城之下,崇祯心中还多少有点底。但是一支汉人的敌对军队出现在城下,即使攻不下京师,也会是让本就狼烟四起的大明,彻底的进入沸腾状态,万劫不复!

“陛下,易飞这厮果然贼性难驯,须容他不得!”一旁的杨嗣昌顿时怒了,对于易飞如此看不起他呕心沥血制定而出的四正六隅剿匪策略如此不屑一顾,他也是怒火直烧九重天!

杨嗣昌火上浇油的话,非便没把崇祯给彻底点燃,反而让他冷静了下来,缓缓的坐回龙椅,冷冷的道,“依杨卿之见,朕当如何处置这厮?”

“这……”

崇祯的这句话也是一下子将杨嗣昌问愣住了,对于一个比东奴还要强势的易飞,如何处置他根本不是这个连解决东奴的办法都无之人能够回答的上的。

“看看这个吧!”崇祯从身边拿过刚刚令他大发雷霆的奏章,一把扔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有些疑惑的接了过来,才看了几句,脊背上的冷汗便是不断的滚落而下,“……臣闻圣人扬忠而远佞,今宣大官军近万,孤军奋战于唐水河畔。数日间,十万东奴不得寸进。臣救援不及,卢督臣殡国!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本为我辈武人之本份。但微臣却是不明,为何宣大军绝粮数日,而各城却并不予以供给,三分其兵于前,断其援于中,绝其粮于后。致使英灵奋战不敌身死战场,却是无人前往抚慰以安其忠魂。南仲于内,宗泽无功,桧之在位,武穆唯死!……唯知自负乾坤志,何令忠魂长悲恸!……微臣不才,却不屑与此等殃民之辈共行庆宴,徒污英烈之灵哉!臣奋武伯、山西总兵易飞敬上!”

越是往下读,杨嗣昌的脸色就越难看,虽然易飞只字未提于他,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对他攘外先安内,安内先害政见不同者的鞑伐。抬起头来,却是见到崇祯皇帝那森寒的目光正在紧紧的注视于他,也是突然间无比的惊恐。

好在,时间不长,崇祯的目光中的寒意也是渐渐敛去。崇祯心中自然明白,这些事情也不能全怪于杨嗣昌头上,至少他对这事的默许也是让卢象升战死沙场的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崇祯皇帝是从来未想过逼死卢象升,他心中只是单纯的将之军马不断削弱,然后让卢象升明白根本不能再和建奴一战,使其乖乖收兵固守。但是崇祯却是从来没有,哪怕是暗示杨嗣昌断起粮道和截其救兵!杨嗣昌如此擅专而行,这才是崇祯皇帝心中杀意无限的原因所在!

“卢象升的尸首在何处?立即奉回京城,朕要亲自悼词为其祭奠!”既然已经知道了此事,就是单从对军心的稳定上来说,崇祯也是必须得做出一幅样子来。

“微臣这就去办!”杨嗣昌恭敬的道。

虽然杨嗣昌的恭敬更是一如既往,但是听在崇祯的耳中,却也是极为的刺耳,沉默了片刻,崇祯皇帝淡淡的道,“杨卿,正月不宜动兵,二月你便走马上任,你便南下主持大局吧。朕在京城等你的捷报。”

崇祯的话语虽轻,更是十分柔和,便是听在杨嗣昌的耳中却是如同晴天霹雳,他明白崇祯这次是动了真怒,此行南下,四正六隅行动若是顺利,那便罢了,若是还是不能解决流寇肆虐之形,下次再次传唤于他的,估计就是锦衣卫提骑了。

“微臣遵旨!皇恩浩荡,三月内不能抚平流寇,亦无颜回见圣上!”

原本历史上杨嗣昌意气风发的话语,在这个已经开始改变的历史上也是再次回荡。但是话虽相同,但两者之间的气氛却是天地之差。

看着慢慢退出东暖阁的杨嗣昌,崇祯皇帝却是一言不发,直到他有些伛偻的身影将要消失在视线之中,崇祯才突然觉得有些悲凉。但是却也不知道这种情绪出自哪里,总之觉得似乎看到了自己一般。

事实上,杨嗣昌的为人处事与崇祯皇帝也是惊人的相似,杨嗣昌是有名的四干督师,而崇祯也是同样的四干皇帝。杨嗣昌靠着所谓的苦干,强干,硬干,快干,四干精神,变成了连丢襄阳洛阳,变成了两阳督师。而崇祯也是同样靠着这四干精神,终于直接丢江山,成了大明的终结者。

“大伴,易飞之事应该如何处置?”崇祯呆立片刻,最后沉声问道。

崇祯的话语刚落,原本空无一人的东暖阁中,一直与崇祯形影不离的王承恩也是突然出现在阴暗的角落中,对于这个问题,王承恩明显已经有了答案,直接回道,“回皇上,奴婢觉得还是稳妥为上,此时不宜大动干戈。”

“唔?说说你的看法。”崇祯不置可否的问道,也许在这个世界上,他能信任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眼前的这个却是在其中。

“奴婢觉得,奋武伯虽然做的有些过了。但是奋武伯此次入卫,与东奴血战连连,他的忠心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只是杨阁老事情做的太绝了,易飞出身草莽,不懂人臣之礼,或是迫于一时激愤,这才愤而领军而归。”王承恩斟酌了一下措词,小心翼翼的道。

虽然这番话解释起来有些牵强,但是毕竟还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毕竟易飞给崇祯留下的印象是十分的好的,而且入卫以来,不象其他各镇总兵一般,畏敌如虎,只以保存实力为上。易飞可是实打实的与建奴血战数场,所部损失之大,也是看在崇祯眼中的。要说易飞在损兵折将无数之下,却突然露出不臣之心,崇祯也不会相信易飞会如此的愚蠢。但是这般公然抗旨却也是让崇祯下不来台,不责罚一通的话,也是无法震慑人心。

但是这个度却是不好掌握,太重的话,一旦让易飞起了反抗之心的话,也是得不偿失。太轻的话,也只会让各地不安份的总兵们更加的放肆。一时间,踌躇难决,在书房不断的踱着步子。

对于崇祯皇帝所思,王承恩自然明白,但是在这个当口,他却不敢稍做插嘴,无论如何说最后肯定都是错。一时间,书房内的气氛也是再次的降到冰点,一片沉默。

正在此时,一个小太监却是急步而来,在门外恭敬的行礼道,“陛下,山西急报!”

崇祯心头一震,连脚步都有些乱了,全身血液都快要停止了,难道说,易飞真的在山西反了?若是如此,就算杀杨嗣昌一百次,也是不能抵消他所带来的这场灾难啊!

“呈上来!”

虽然心中忧惧,但是崇祯毕竟是皇帝,很快冷静了下来,沉声说道。

但是看到是山西镇守太监专门制定出来的奏章,风格与文武大臣的奏章都是迥异。这道奏章更是加盖了红色紧急印记,崇祯的手又一次开始哆嗦起来,真的不愿意看到易飞真的反了大明。一想到那令清军都无可抗拒的赳赳骑兵,他就有些不寒而栗,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原来在了心中对于镇西军的忌惮是如此的深重!

他身边的王承恩显然比他更加的紧张,一直紧盯着崇祯手中,心头更是突突的狂跳个不停,不同于对镇西军了解不多,更没有亲眼见过这些士兵的崇祯。王承恩数次与镇西军打交道,更是明白这些虎狼之士的可怕,虽然他们人数并不多,只有二万余,但是却是绝对可以以一挡十,普通的明军在他们面前根本连障碍都算不上。

随着崇祯颤抖着的手慢慢打开奏章,东暖阁中的君臣二人都是不约而同的屏上了呼吸……

第350章处置(下)

一口气将杜勋送来的急报看完,崇祯皇帝与王承恩也是同时长出了一口气,空气中压抑的气氛也是消减了许多。

最可怕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这封十多天前发出的急报是讲蒙古人趁虚寇掠大同、山西,杜勋向朝廷告知此事的经过,以及战事的过程。

在松了口气之后,崇祯心中的压力却是更加的大了,他没有想到,易飞一口气拉来二万大军入卫。而境内居然还有如此强劲的力量存在,数千蒙古人竟然难挡一击之威!从他们踏入山西的那一刻算起,前后不过一天,数千来势汹汹的蒙古骑兵便极其凄惨的大败而回!

易飞所隐藏的实力,此时也是开始展露出其冰山一角,崇祯皇帝在恐惧之余,也是带着几分庆幸。幸亏还没有将易飞逼反,否则辛苦筹集而业的钱粮大军,就不能前往中原剿灭流寇,而是需要掉头镇压易飞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被实力强劲的镇西军反过来镇压还差不多。

若是这一十七万大军就此一战而灭,那这大明天下就再也无可挽回了,不说天下流寇失去了压制,势必席卷全国。甚至被逼上绝路的易飞这一关就过不去,靠着一战扫灭十七万大军的战绩,他甚至无需攻城,只需要将大军拉到城下,估计京城就会直接崩溃而降。这一点也不夸张,虽然崇祯一直没有检阅过京营,但是对于他们的作战意志和战力,还是心知肚明的。

“朕该怎么办?大伴,你说朕该怎么办?”崇祯皇帝此时心理防线已经完全被击毁了,若是对上流寇,他还有信心将之完全剿灭,甚至对于建奴,若是不两线作战,他也是有信心完全将之夷灭,但是面对战力远超建奴的镇西军,他却是看不到一点战而胜之的希望。

他的心中更是充满了挫败感,自执政以来,虽然每天都是兢兢业业,但是各种麻烦和威胁还是一泼泼的不断找上门来。登基十年,父兄留下的完整大明,却是先有建奴坐大,后有流寇遍地肆虐。虽然他一直看不起他的皇兄,也就是天启皇帝,认为他只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

但是夜深人静之时,他往往也是扪心自问,觉得比不上他的皇兄。起码他的皇兄在位时,天下还没有流寇,建奴虽然猖獗,但是依旧只是一个旦夕可灭的小部落。当时的大明虽然也是露出日薄西山的征兆,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起码天下还算是太平,天下还没有如同现在一般的狼烟四起,国将不国。

而他还是王爷时,最为痛恨和愤怒的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横行天下之时,虽然受害者东林党骂声不绝。但是天启年间的国力却是在虽然缓慢却是坚定的增强着,皇兄驾崩之时,更是留下了近二千万两的内库银子于自己。

可是一旦铲除了阉党,在重新启用了以君子自称的东林党之后,国事便再也没有了起色。各地饥荒依旧,但是阉党执政之时并没有爆发的民变却是在这些东林君子们执政之后,顿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不断冒了出来!

如今天下汹汹,崇祯觉得自己虽然也有责任,但是大半责任却是在这些文官身上。大明如今的局势也是不断的危急,直可谓是水中的葫芦,按住了头却翘起了尾,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化解不了已经不断糜烂的局势。

“大伴,你说,朕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事情越是去思索,崇祯就觉得越是无能为力,有些颓然的坐回龙椅,无奈的叹道。

看着崇祯那憔悴的样子,王承恩也是一阵心悸,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越来越是觉得十分的可行。但是话到嘴边,却也是变得有些无法出口了,这办法虽然可以照顾皇家颜面,但是却是有些向地方军阀低头的味道在内,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一个好方法。

王承恩的异样也是引起了崇祯的注意,数十年相伴下来,崇祯也是对于其十分的了解,喟然一叹,“说吧,就算再差也比不过逼反易飞的后果吧。”

“圣上,奴婢有个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