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49章

逆流伐清-第149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凉了。”一个士兵颇会来事儿,赶忙说道:“这样,我把两份饭带过来,跟长官一起吃。”
“也好,那就辛苦你了。”唐季也不是一个多有心机的人,这种拍马屁的感觉也很受用。
士兵们转身走远了,唐季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等候,并不时看向梅州城。对于攻城,唐季在新会、广州都参加了战斗,与这两座城池相比,梅州城便算不上特别的坚固。所以,唐季觉得攻下梅州并没有什么困难。只是他心中挺纳闷,这清军为啥老呆在城里等着被一窝端呢?难道就没有什么别的打法?
正想着出神,城头上轰然一声响,白烟升起,一颗炮弹飞了过来。不是什么人品爆发,更不是射术出众,就是瞎蒙的,炮弹似乎正向唐季砸来。
啊,不好。唐季一个激灵,猛然前扑,连滚带爬地翻进了壕沟,一下子还把沟晨正在挖掘工作的人给撞倒了,正压在他的身下。rs

第一百七十八章 梅州城下
“哎呀,敢跟姑奶奶掉歪,一锹拍死你。”
唐季还没有觉察到身下的异样,一声尖厉的斥骂便在耳旁响了起来,然后一股大力将他掀开。
“轰”的一声,壕沟上炮弹落地,尘土四溅,扬了唐季和那女子一头一脸。
噗、呸,两人赶忙伸手拂拉着,嘴里的泥土也赶紧吐出。视线一清,唐季倒是认出来了。
“是你?邓,邓,邓秀。”唐季对这个女子印象颇深,在广州城外给他弄出麻烦,拦住岷王爷请求公道的邓秀。
邓秀愣怔了一下,杏眼圆瞪,仔细辨认着,然后脸上的怒色有些缓解,这炮弹让她知道不过是一场误会,这个很眼熟的士兵不是掉歪来的。只是,竟然知道她的名字,这让她感到惊讶。
“你,好面熟啊!”邓秀终于疑惑地问道,显然忘了曾被自己软硬兼施搞得头痛无比的唐季。
唐季起身收拾了一下,不解地说道:“在广州城下,你不是哭着喊着要拦轿喊冤嘛,怎么又跑到梅州来了?”
邓秀眨着大眼睛想了想,笑了起来,伸手指点着,“哈,是你,拦着我的那个坏家伙。”
咳,唐季无奈地干咳一声,说道:“职责所在,岷王爷身份尊贵,哪能容得陌生人近身?你还没说怎么又跑到这儿来了。”
“支前,义民。”邓秀回答得很简短,笑得更畅快,“已经有三十亩了,够一家子上岸过活了。”
义民奖励制度在广州城下确定,并迅速按照朱永兴的建议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支前义民的雏形。换句话说。朱永兴希望这样的影响越来越大,动员起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进来。
这并不是朱永兴的独创,而是“一个小竹棍”的故事给他的启发。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可以让人们窥视当年支前的场景:千万个支前队伍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他们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自己吃“三红”(红高梁、红胡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而小竹棍的主人更是随着大军转战走过了三个省八十八个城镇和村庄。
如果有几十万的支前民工参与进来。这不光是对作战部队带来单纯的物质上的支持,也让军队更加的灵活机动。当年,不管是华野、中野的部队采取什么样的行军路线,或者路过什么样的地形,民工可是都能跟上。
“支前证”、“义民证”便应运而生,岷藩的王印盖在一张可填写时间表格的纸上,虽然简陋。但却彰显着对支持明军的民众的认同。奖励也以此为据,由军队派人每天发放“到工券”,到工三天则奖十亩田地。
这样的奖赏对于很多百姓来说相当具有吸引力,占领区不断扩大。有更多的义民加入进来。而从广州一直跟随着部队到梅州、潮州的也为数不少,邓秀便是其中一员。
对国战意识的理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朱永兴利用奖赏来唤起民众,虽然有些“重赏之下有勇夫”的意味,但也不失为可行之道。
“你家里还有别人也跟来了?”唐季心中了然,随口问道。
“就俺一个。”邓秀脸上闪过一丝黯然,“老娘体弱,两个弟弟还小,都来不了。”
唐季立时大起同情,也颇钦佩这个女子的坚强和胆色,沉默了片刻,他听到壕沟上有士兵呼喊他的名字,知道是把饭打来了。望着邓秀汗水殷湿的衣衫,红红的脸庞,杏子般的大眼,破烂的鞋子,心中蓦然一阵冲动。四下瞅瞅,无人注意,他飞快地从身上掏出几张“到工券”,握成一团一下子塞到邓秀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爬上壕沟,奔着来声而去。
“嗳,嗳——”邓秀一开始没意识到什么情况,看着这个家伙象被人赶似的落荒而逃,不由得伸手叫了两声,唐季却已不见了背影。等到她看清手中皱巴巴的纸团是什么后,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
饭菜吃在嘴里似乎没有了滋味,唐季不时望向那边的壕沟,很渴望再见到那个姑娘。他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却老是想起他撞倒邓秀时的情景,被忽略的感觉也渐渐回忆起来。暖暖的,软软的,汗味也想起来了,可并不难闻……这个根本没和女人接触过的家伙傻笑着失神了。
……………
“攻下梅州后暂且停止进攻,整顿军队,囤积弹药,视满蒙八旗的动向而定作战计划。”汝阳王马宝和军官们已经用餐完毕,正在喝着茶水,讨论着朱永兴最近的来信,“东线将保持一个军的兵力。嗯,一个军三个师,一个师三个镇,一个镇三个营,一个营三个总旗,一个总旗三个小旗,一个小旗三个班。再加上营、镇、师、军属炮兵、辎重兵,一个镇约是三千人,一个师约是一万两千人,一个军约是四万人。”
“这比以前更细致了。”张国用思索着说道:“而且名称又有所改变,以后的编制便是如此定法,最大的作战单位便是军喽?”
“四万人哪,应该足够独挡一面了。”雷朝圣倒是很自信,“现在我军应该只多不少吧?难道殿下要裁兵?”
“不是裁兵,而是要组建广州卫戍师。”参谋长吴三省说解释道:“殿下要移跸,政府要搬迁,可大军都在外,广州城周边的防卫力量还是太虚弱了。”
“安内方可壤外。”马宝接着补充道:“广州无忧,则我军可放心挺进。目前我军数量虽多,但新兵不少,且有不少还用的大刀长矛,对战力提升不大。有一军之兵,若是火枪、火炮齐备,弹药充足,又有水师助战,攻掠闽浙还是有把握的。”
“梅州指日可下,若是趁满蒙八旗尚未到来,直取闽省,是不是更好一些。”彭应伯试探着问道。
马宝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道:“以逸待劳,殿下也是以策万全。而且,殿下亦有牵制计划,若闽省告急,这满蒙八旗怕是会不理牵制,兼程赴援了。”
其实马宝也有这样的想法,趁胜入闽,在清军援军到来之前,多打几个胜仗,将战线尽量外移。但朱永兴信中也说得明白,若是弹药不够充足,初期进展顺利,后期则要面临困难。而打成拉锯战,使地方残败,百姓多受苦难,却不是朱永兴所希望的。
“殿下宅心仁厚,向来以稳为主,没有确实占领并守住的把握,他宁可不去攻打,以免百姓受难。”吴三省补充道:“满蒙八旗呀,实力不可小觑。我军不怕攻坚,阵地防御更是经验丰富。若是能在梅州城下进行一场消耗战,倒也是很理想的结果。”
涉及到对朱永兴指挥的问题,众将也是浅尝而止。保守说不上,稳妥而已,只要不是错误,谁也不想直斥其非。毕竟这些人都因为广州的胜利而刚刚加官晋爵,感恩是一方面,日后不被人诟病、影响前途则是另一方面。
伯、侯可由朱永兴颁赏晋升,公爵及以上的,则由朱永兴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马宝也因为东征之功跨入一字王行列,尽管修表请封需要些时间,但他和很多人心中都明白,这不过是走个程序,断无更改之理。
时至今日,朱永兴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斥责和反对,反倒是有本皆准。如果这样还不能让有心人产生疑问,那就有些污辱大家的智商了。普遍的猜想是朱永兴已经控制了在缅甸的小朝廷,再加上羽翼已成,懦弱的永历就如同对马吉翔专权无可奈何一样,对朱永兴也不敢违逆。却很少有人想到朱永兴胆大包天,从出缅入滇后便开始伪造圣旨。
不管如何猜测,得到了恩赏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朱永兴所任命的官员也一反永历朝廷中许多官僚一直把原大顺、大西军视之为“贼”,不时下绊添堵的作风。朱永兴更是赏罚分明,不偏袒,不歧视,从而赢得了大部分将领的忠心。对朱永兴假言朝廷的加官晋爵,也是坦然接受。
汝阳王马宝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武将,他却有文人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认准了朱永兴是值得效忠的明主之后,他可谓是尽心竭力,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
现在成为一字王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作为南明现在仅有的三位异姓亲王,他对朱永兴的抬举看重自然是感恩戴德。再建功勋,自然是回馈朱永兴的最好办法。但同时,稳妥、安全也是他必须要考虑的,这可是事关恩主朱永兴以及他的脸面。
马上便要登上人生的巅峰,马宝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时朱永兴的来信,即便其中或有暇疵,他也必须加以掩饰,并使结果能够达到最好。
………。

第一百七十九章 荣誉之争
面对满蒙八旗的南下,朱永兴以十分谨慎的态度,采取了似乎是最稳妥的对策。尽管保守,但在计划中各种牵制力量完全准备好,并到位之前,还是无可厚非的。
胜时势如破竹,败时一溃千里,朱永兴不想出现这样的局面。虽然现在的南明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能够承受住一两次失败。但宁要稳扎稳打的小胜,也不要风险太大的巨胜,这是朱永兴的心思。
时间的拖长已经开始对南明有利,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优势,随着时间将会越来越大。这得益于南明政府在朱永兴的促进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手段,多种多样的赚钱手段,政治上的进步开明,军事上的装备、士气等方面的变化。从根本上讲,可以说是文明对野蛮,先进对落后,开明对封建的总体优势。
文明被野蛮击败,这并不代表野蛮才是先进的。的文明,走上歧途的文明,还能称得上是文明吗?正因为如此,世界上野蛮击败文明的例子有,但绝不会比文明击败野蛮多。
“实力的碾压——”汝阳王马宝算是多少了解了朱永兴的心思,郑重地对众将说道:“殿下追求的,希望的,便是这样的局面。用火炮、火枪、刺刀,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毫无疑问地夺取胜利。也就是说,计谋不可少,但其在决定胜败的重要性上,将会不断降低。”
“虽然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却需要努力才能实现。”吴三省和马宝交换了下目光,郑重地补充道:“需要大家的努力,努力练兵,努力钻研战阵战术。至于装备,殿下会为我们补齐,而能不能对得起殿下的苦心筹措,能不能辜负殿下的殷殷期望。便要看我们的了。”
张国用等人互相交换眼神,心中已经了然。岷殿下并没有走靠兵多势众取胜的老路,确定编制,意味着精兵路线。武器装备优先供应,军饷奖励也会相应提高,为的便是保证这编制内军队的战斗力。至于警备军,则要归属于地方部队,既是后备兵源,又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待遇也会与正规军拉开差距,以保证警备军人员对正规部队的向往。
“胜利会掩盖问题,失败会暴露缺陷。”吴三省接着说道:“这是殿下信中所说的原话。当初在滇省时,我们便是吸取了教训。以哀兵之态绝地求生。而清军则以为胜势已定,骄傲了,放松了,分散了,从而给了我们各个击破的机会。现在呢。形势正好翻转了过来。不断的胜利,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一种观点,觉得只要装备跟得上,胜利便没有问题。殊不知,决定战争胜败的归根结底还是人,是士兵的意志和素质决定的。如果个个勇往直前,哪怕是斩木为兵。也会令敌人胆寒。”
“殿下已经竭尽所能,军人的地位和待遇都是前所未有的提高。”马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很低沉,也很严肃,“但我们做得够不够呢?不说别人,便是魏君重所带的那个团。又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够打败?嗯,我们这边的编制确定了,估计那边的也一样,魏君重成为一师长官是肯定的事情。第一个中校吧,实至名归呀。又有谁不服?”
讲武堂出身的,魏君重是最耀眼的一个。虽然他在讲武堂学习耽误了很长的时间,嗯,也不能说耽误,应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而后,他带着岷藩嫡系的烙印,带着第一支成建制的燧发火枪营开始征战,并在实战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变着火枪营、团的武器配备比,成为目前火枪营、团的样板。
前途无量啊,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看的。而军衔,则是标志着讲武堂出身的将领的地位和成就,也代表着受到朱永兴器重的程度。陆军目前最高的便是魏君重,由上尉已经升至中校;而海军最高的则是段智英,在赴援金、厦,打击广南水师,消灭清军广东水师,这三场战役中由见习少尉已经升至上尉,离少校只是一步之遥。
因为军衔制是朱永兴创立的,代表着嫡系,代表着新生的势力。所以,尽管目前并没特别高的军衔产生,但却逐渐成为军中的中坚力量,比目前有些泛滥的参将、副将、总兵,含金量要大很多。
当然,魏君重能晋升中校,也是起点高的缘故。而他能暂时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先在讲武堂进修镀金,接着再后来居上,成为握有实权的一师之长,也显示出他的眼光和心机。
唉,为啥早没想到呢?包括张国用等将领都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当然,他们也可能成为定编制后的受益者,直接率领一团、一师,但轮换制,朱永兴创立的轮换制,使他们的职务并不会一直稳定。而象魏君重这样的,如果不犯什么大错,地位和职务却将是相当稳定,而且会一路上升。
“目前的要务是干净利索地拿下梅州,然后便是加强训练,练出一支铁军,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军。”马宝的声音激昂起来,“满蒙八旗,我们要让他们有来无回;闽省耿逆,我们要犁庭扫穴,殄灭无遗;江南失地,我们要纵横攻掠,所向无敌。如何,可是心虚了,可是没有信心?”
“王爷放心,魏君重所率的团能被殿下命名为‘模范团’,咱们这个军难道便不能被殿下称为‘铁军’?”张国用率先表态,颇有与魏君重一争长短的气势。
“末将愿为此努力。”
“末将也愿。”
…………
朱永兴预料到他授予魏君重之个团称号会带来很好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命名代表着荣誉,代表着他的器重和赏识,没有人为之去争,那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但他也知道暂时无法看到具体的成效,只能是在以后的战事中得到检验。此时,他正在府内,看着刚刚运来的宝贝,喜悦非常。

第一百八十章 府内烦心事
朱永兴不是一个唯武器论者,因为在科学技术发展到巅峰,“精神原子弹”丧失作用的时代还远没有到来。但能够拥有更好、更震撼的武器装备,他还是不会放过。
被火烧过的平南王府已经清出了一大片空地,房屋还剩下了不少,朱永兴也没有下令重建,但残砖烂瓦早收拾干净,焦黑的痕迹也被白灰重新掩盖。此时,一个圆形的大东西正缓缓飘起,离地有一两尺的距离。
这煤炉到底还是有问题啊!朱永兴估摸着加热的速度,看着蹲在狭小的吊篮里当苦力的家伙,正使劲地把风鼓进炉子,再通过出气口让热气喷进气囊里。
竹篾、绳索扎成骨架,涂胶的帆布作气囊,吊篮用坚韧的藤条编织,一个热气球便是如此制造出来的。朱永兴早就有这样的想法,特意画了图纸,交给下面研究制作。
正如很多发明不是受制于技术,而是局限于思路一样,热气球这个孔明灯的进化变种,终于是被鼓捣了出来。
“很好。”朱永兴心中是不甚满意的,但却连连点头称赞。
尽管热气球的发明是思路问题,但技术上的差距还是限制了它的性能。没有喷油的高效加热器,没有动力推进装置,蒙皮和骨架的材料也不够先进,能飞起来便已经是值得欣慰了。当然,有了雏形,改进是必须的。
只要能离地面两、三百米,也不必装载多少炸弹,这个空中飞行器只要扔下片言只纸,便足够让这个时代的人们顶礼膜拜了。清军,嗯,估计也是战志全失。跪倒恭迎天神了吧?
没错,朱永兴想得很现实,并没有把这热火器当成轰炸机用。最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慑。对无知的人们的恐吓。
热气球缓缓上升。周围的很多人都傻了眼,呆若木鸡地瞧着。
“飞升了。飞升了。”
朱永兴愣了一下,转头去看,却是易成颤抖着嘴唇在喃喃嘟囔。
“飞到天上,能看见神仙吧?”
朱永兴向另一面转头。看到的是段琬儿仰着脖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热气球,嘴里嘀咕着,眼里闪着亮光。
果然,就是要的这种反应。朱永兴不为周围人的失态而好笑,倒是更坚定了继续改进热气球,使其能在敌前起到令人惊骇莫名的效果。只是这加热的工具嘛。并不是很好弄。液化气是甭想了,喷油燃烧也不大可能,以油作燃料的炉子,兴许可以吧?这油呢——
“殿下。情报局叶司长来了。”侍卫队长杨国骧虽然惊讶骇异,但还没忘了四下观察,见叶虎前来,知道有事情汇报,忙凑近提醒道。
哦,朱永兴收起思绪,转头看了一眼,轻轻点头,又勉励了制作人员几句,才转身离开。
如今朱永兴的府宅便定在平南王府对面的原靖南王府内,尚、耿二逆当时同下广东,也同在广州建府,后来耿逆移藩福建,留下了这座王府,是入侍京师的世子尚之信的府邸。虽然靖南王府的规模和华丽不及修葺不断的平南王府,但在广州内城也是首屈一指,在战争中受到的损毁不大。
时间不大,朱永兴已经回到府中,在书房与叶虎进行了叙谈。
情报局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这得益于朱永兴的指点,更与叶虎等人的努力分隔不开。刺探、潜入、策反等等,工作开始向更多的方面延展扩散,各地情报站点也正在形成网络。
“调拔手铳?”朱永兴想了想,谨慎地摇头,“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