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各地情报站点也正在形成网络。
“调拔手铳?”朱永兴想了想,谨慎地摇头,“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情报工作的重点还是长期潜伏,以备大用,而不是搞什么大的行动,增加暴露的危险。”
“卑职是想有备无患。”叶虎解释道:“京师情报站发展了一些包衣奴才,有的确在王公大臣府中,若是临时有变,也能很快使用,不致措手不及。”
这还是打着暗杀行刺的主意啊!朱永兴没有说破,但也觉得甚有道理。谁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行动呢,有备无患也是好的。
“好吧,便先调拔五十枝,手榴弹呢,也运去一些。”朱永兴作出了决定,又不忘提醒道:“召集人员稍加训练,然后便分散藏匿,一定要小心为上。”
“卑职明白。”叶虎脸上的喜色一闪而逝,仍旧是那副严肃冷漠的表情。
“嗯,在福建的‘以假乱真’行动已经开始了?”朱永兴翻阅着文件,随口问道。
“回殿下,行动刚刚开始,要说见效,恐要等些时日。”叶虎谨慎地回答道。
广东大胜,明军已经逼进闽省门户,形势发展必然引得人心生乱,此时利用假书信倒是恰逢其时。而且,四大辅臣上位之后,重拾重满轻汉政策,对汉官汉将加意提防。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猜疑向来是清廷对已降的汉官汉将的行事传统,朱永兴不由冷笑起来,施琅啊,这下要你好看。
“很好。”朱永兴的手指重重点在文件上一个人名的上面,说道:“选得很好,若能策反此人,施琅更是有口难辩。谋划得很周详,情报局的工作越来越令孤满意了。”
“谢殿下夸奖。”叶虎嘴角翘了一下,突然压低声音说道:“禀殿下,有人欲入缅见驾,行对殿下不利之事。卑职请殿下示下,该如何处置?”
朱永兴愣了一下,随即不屑地连连冷笑,“让他们去,在缅甸出什么意外,可就与孤无关了。嗯,将这些家伙的举动侦察清楚,按时来报,但不要轻举妄动,留待孤王处置。”
“是,卑职遵命。”叶虎见朱永兴满不在乎,也便放下心来,在缅甸的有些布置,连他也知之不详,这也是朱永兴互相制衡的手段之一。
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杂声。朱永兴不禁皱了皱眉,但却未立刻起身,而是把文件看完,又叮嘱了叶虎几句。方才让他离去。
朱永兴开始给缅甸的郑昭仁写信。只是写着写着,他又停下笔来。缅甸依旧采取着封锁。不只是永历小朝廷的“行宫”,还有沿路的兵丁哨卡,除了带有特殊旗帜的信使,也需盘查之后才会放行。那些异想天开的官员想见到永历。委实是没有什么可能。
想到这里,朱永兴将写了一半的书信团成一团,扔进了纸篓。完全没有必要,与郑昭仁的联络通讯一直未断,缅甸那边一切正常,自己有些小题大做了。或者说是做贼心虚,也很贴切。
屋中嘀嗒嘀嗒的清脆节奏。以及思绪的通畅,朱永兴的心情放松下来。那是澳门的葡萄牙商人送来的晋见礼,以期在广州得到货源,挽救澳门在沿海迁界后的经济颓废。
自鸣钟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利玛窦等天主教传教士于一六零一年来到北京,在呈给万历皇帝的献礼中,就包括了两件自鸣钟。而万历十年,耶稣会会士罗明坚与巴范济在一次与广东总督会面的珍贵机会中,送上了一座中国人闻所未闻的西洋自鸣钟作礼物,换取了他们在肇庆长达四、五个月的特殊居留恩许。
对于朱永兴来说,这个东西算不上珍贵,只不过让他计算时间更方便而已。只可惜怀表或手表还未问世,而他也适应了古代的更漏和时辰。
澳门是早晚要收回来的,但朱永兴并未漏出任何的口风。而他向澳门炮厂提出的枪炮订单,以及广州商馆的建立,确实又给了澳门经济重新振作的契机。而铁矿石又掌握在朱永兴手中,使枪炮的价格能够大幅度降低。
这样的话,南明军队等于凭空又多了一座大型兵工厂,装备供应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再加上光复了广东这个人、财、物力都极丰富的省份,国战形势的天平已大幅度地向南明倾斜过来。
这形势的倾斜又不比大西军当年出滇抗清,看似攻势猛烈,在湘、桂、川都取得了不少的胜利,但却有些过急,政治、经济上的举措跟不上,难免不够稳固。而朱永兴领导下的绝地反击除了初期的急攻进取外,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稳扎稳打策略,各种政策措施也在地区光复后很快推行。既施惠于民,重振地方经济,又发动起民众,使国战的力量不断增添。
这样的策略,这样的手段,使占领区得一处便基本上稳固一处,虽然显得慢了一些,但从实际上来讲,没有了拉锯战,百姓要少受多少苦,少遭多少罪?更重要的是人心能够稳定,才能放心地出力经营田地或其他营生,对经济的快速恢复又有莫大的益处。
朱永兴拿过案上刚刚呈送来的文件资料审阅批示,间或在草纸上计算筹划,有武器装备的各地分发,有各地财赋数字的统计,有军饷、俸禄的发放数额……尽管是抓总批阅,工作量亦是不少。
门被轻轻敲了两下,一个亲卫端着托盘走了进来,得到朱永兴的准许,才将托盘放在了桌案上。托盘里一碗新熬好的梗米粥,看起来碧油油煞是馋人,旁边一小碟糕点,不是正餐,也就简单得很。
“刚才外面吵嚷什么?”朱永兴端起碗来喝上一口,又随手拿起一个糕点,却没有马上送进嘴里。
“回殿下,是送粥的侍女不懂事,要进书房被属下等拦阻,然后段女官来了,把人带走了。”亲卫说得简单,但朱永兴却听出了别的意味。
“送粥的侍女是谁?”
“好象是叫李锦霞。”
朱永兴轻轻点了点头,摆手令亲卫退下,待到亲卫走到门口,他又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叫住,“叫段琬儿来见孤。”
朱永兴自从决定废除太监制度后,便决意以女官制度来代替几千年来的太监制度,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如意。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想在滇省招募足够的才学皆优的女官不是易事,对于裹脚的女人,朱永兴又看不上眼。所以,梦珠和龙儿各自向府内填补族人,朱永兴也便睁一眼闭一眼地默许了。
当然,朱永兴知道这不是长远之计。女官是要能帮助他整理文案。做一些文字上的佐杂工作,并将太监完全取代,也就不必再担心内廷无人。而现在,这个功能却无法实现。除了朱永兴要累一些。还要易成、张维翰等人分担。
而且充任女官的人选也令朱永兴感到头痛,在他身边。能够接触到很多的机密文件,不知根知底,或者人品不端,与外面交结。夹带、传递私话,则是他不可能不有所担心的事情。
梦珠心慈面软,良善易欺,不是个管理的人选;龙儿呢,也是个娇娇女,脾气比梦珠要强硬一些,可也是涉世不深。难以胜任。
朱永兴知道不立规矩,不让下人知道纲纪,是很麻烦的事情。现在如此,倒还看不出太大的问题。等到以后呢。普通侍女都敢与王妃顶嘴,甚至拿王妃说笑,便难免有一些人心中不服,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至于今天送粥的李锦霞,朱永兴倒也约略猜出了她大胆的一些原因。在郑昭达送来的这一批侍女中,李锦霞是容貌才气最出众的,朱永兴不是柳下惠,见到美女当然也有深一些的印象。也正是如此,李锦霞怕是借着这个机会想引起朱永兴更多的关注。毕竟朱永兴在表面上来看是个仁厚的人,很少疾颜厉色,下人犯了错,只要是无心,他也很少追究。
书房是重地,只言片纸都可能是绝顶机密,不得朱永兴的允许,谁也不得擅入,这个规矩在下人入府时便会被告知,李锦霞不会不知道。想来是因为朱永兴这几日忙碌得很,又是召见各色人等,又要为城内光复纪念碑和城外大屠杀纪念碑奠基,作为侍女是难得见上朱永兴一面,所有有些心急了。
这样的女人不可留在府内,朱永兴思索着,心中已有决定。急于上位啊,有这样的心机和勇气,还能揣摸出自己轻易不见罪下人的心理,日后对梦珠和龙儿相当的不利。貌美又怎样,有学识又怎样,朱永兴要的是府内安宁,可不会见色智昏,埋下后宫勾心斗角的祸根。
倒是这段琬儿颇有些管理的手段,不显山、不露水,府内的秩序却很有改观。而且朱永兴喜欢何样饭食,几餐饭是何口味,她显然已经一一记将下来,吩咐厨房准备,让朱永兴很是满意。嗯,如此看来也不枉自己看在张维翰的面子上,给了她一个见习女官的职务。
门被敲响,打断了朱永兴的思绪,他叫了一声,房门被轻轻推开,段琬儿走了进来,屈身施礼。
朱永兴斟酌了下措辞,缓缓说道:“府内新进的这批侍女,满十六岁的便都打发了,孤会令人前来领走,人手可能暂时紧张,你要好生重新安排。”
段琬儿愣了一下,忙敛眉低头,轻声细语的答道:“是,属下会安排得当,不出纰漏。”
朱永兴看她一眼,见她低头垂首,声音细若蚊鸣,便忍不住笑道:“要说你是大家子出来,一个外人也不见,孤让你做这个女官,倒是难为你了。可孤知道你不是,便莫要学这低声细气的模样。拿出个官的样子,好生去做,孤还是很欣赏你的。”
段琬儿将头又低上几分,白皙滑嫩的脸庞上泛起细细的红晕,俯仰之间,上身原本就挺傲的胸部却又更显挺拔。
朱永兴盯着看了几眼,忙咳了两声,收回了心猿意马,吩咐道:“府内要重新招人,年龄在十一、二岁,满五年后便放还回家。嗯,每年给多少工钱,要招多少人手,你算好了写份呈文给孤审批。”
早期的宫女,大多来源于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后来,有一部分开始从民间“选美”、“采女”中选出。“选美”就像科举考试一样,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参选女子必须是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这些人家的女子叫良家子。
明代选秀女,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民间百姓家常把女儿入宫看作是掉入火坑,千方百计逃避采选,于是引起一场婚嫁。杭州城内有一富户人家,当时雇了一名锡工。“在家造银器,至夜半,有女不得其配,又不敢出门择人”,张皇之间,便选锡工当了女婿。富翁大喊:“急起,急起,可成亲也。”锡工睡梦中茫然无知,“及起幕搓双眼,则堂前烛火辉煌,主翁之女已艳装待聘矣”。这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拉配郎”故事的由来。
而明朝宫女们一经选入宫内,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终身苦役,不能与父母相见。繁琐的礼节,森严的等级,不时的凌辱,使她们几乎无出头之日。宫女生病无医,自生自灭。死无葬所,火烧后尸灰填入枯井。明朝宫女一生锁闭深宫,供帝王玩弄、使役到死亡后,如果不是有名的,都不会赐墓,而是火葬。
第一百八十一章 贱民奴仆,攻陷梅州
感谢130814172259775,指间风沙,yihui198652,巍子hdw,不是笑笑生,windboy,笨笨ang246,羊群中的色狼,yihui198652,等更耗青春,我起的名都被人,有一棵葱,chusihe,沉默de夏花,irreversible,等更耗青春,sb2238,马鲛肉,小事一椿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事业顺利,生活幸福。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既然太监制度要消灭,那宫女的陋习陈规也在朱永兴的革除之列。五年,从十一、二到十六、七,放出来也不影响婚嫁,还有固定的工钱可拿,说起来,也就是相当于聘用,侍女便相当于打工。
而从更深的角度出发,朱永兴这也是做一个表率,做一个铺垫,最终的目标却是要除豁贱民中最大的群体——奴仆。
良贱之间关防的严厉,除读书、婚姻两大途径遭封杀外,贱民犯法,侵害到良民,是要加重处罚的,而良民侵犯贱民,则法定减轻处罚。
这种不平等待遇在主奴之间表现到极致。奴才殴打主人,无论有伤无伤,都可罪至绞刑,杀死主人,则要处以凌迟的极刑。反过来,主人教训奴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除非无故擅杀,不承担任何责任。即使擅杀的情况,处分也是相当轻的,打几板子而已,再重也不过一两年徒刑,如果是官宦人家。更可以降级或罚俸了事。
最过分的则是关于奸非罪的规定,主奴之间,要么根本就没规定任何处罚,如“诸主奸奴妻者不坐!”;要么只处罚强x奸的情况。且处分极轻,一般打几板子完事,而奴婢因拒奸伤到主人,却要比照殴打家长的律条惩治,罪至流刑。这样的例子,《红楼梦》里的鸳鸯、《家》中的鸣凤的遭遇,便是鲜明的写照。
从群体数量上来看,奴仆是最大的,且多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才会拥有,哪个大户没有几个丫环、仆人?除豁奴仆。几乎便是与所有上层阶级为敌,朱永兴再觉得不公,也不敢莽撞行事。
而从法律法规的推行情况来分析,由上而下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行焉”。不是没有道理。就象郑昭达所送的侍女,便是因为朱永兴的喜好,尽是天足女子,没有一个三寸金莲。
丫环、仆人可以有,也必须要有,但社会地位要改变,法律条文要明确。主仆关系应该是雇佣被雇佣。而不是人身的拥有。
朱永兴已经意识到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要知道,这可是直到民国也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但艰巨便不去做了吗,当然不是。便如同这国战,总要坚持下去。而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便是在府内取消了奴婢这个称呼。当然。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下人们“民女”、“小人”等乱七八糟的一通成叫。
“回殿下,属下觉得招如此年龄的下人,是否应设一学校,教他(她)们识文断字。礼仪尊卑。”段琬儿对朱永兴突然提出的要求感到很费解,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有些领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朱永兴笑了,这是他的要求没错,但同时也是对段琬儿的一次考验,没想到试卷还没交上,这个建议倒显露出了她的才干。
清人编纂的历史中,明朝倒了大霉,尤其是明朝的太监更是倒霉中的倒霉。其实明朝的太监大多是从小入宫的,宫中还设有专门的学校,对一些聪慧的小太监按文官的要求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样的教育更合适。因为不需要搞应试教育。明朝也就几个比较著名的坏太监,这和文官中的败类出产率比起来并不高。
而朱永兴也考虑到了专门的学校这个问题,毕竟按照这个时代的教育普及率,想招进足够数量的有文化的侍女或下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既是先天不足,那便后天养成,这同后世开办识字班、夜校是差不多的办法。
“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孤看见习这两个字便可以去掉了。”朱永兴抬了抬手,示意段琬儿起身靠近,他拿起纸笔,随意书写了几条注意事项,“大概便是如此,你有什么见解,在呈文上亦可补充齐全。才干你是有的,只是这魄力还有欠缺,有孤给你撑着,便放心去做。”
“多谢殿下看重,属下定尽心去做。”段琬儿微微一福,又靠近了桌案一些,伸手去取纸张。
朱永兴闻到一阵香风扑鼻,淡雅不俗,不由得心神一荡,但见如玉小手伸来,竟忍不住轻轻摩挲了一下,只觉得光柔细滑,手感甚好。
段琬儿脸色再红,轻咬了下朱唇,拿过纸张再次福身,颤声说道:“不知殿下可还有吩咐?”
咳,朱永兴也觉得有些失态,略有些尴尬地干咳一声,摆了摆手,说道:“没事儿了,你且退下吧!”
段琬儿躬身退出,轻轻关上房门,嘴角上翘,却是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张维翰的教导果然有用,若即若离,安心做事,果然引来了岷殿下的关注。而李锦霞自恃有才有貌,心急似火地上赶着向上贴,倒是落了下乘。看,岷殿下有觉察,有戒心,便要赶她们出去喽!
殿下怕是担心李锦霞会对梦珠和龙儿不利吧?段琬儿这样边猜想着边走,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便更应该低调,更应该不争不抢。殿下需要内府的好管家,却不需要有可能对梦珠和龙儿形成威胁的女人,哪怕你再美貌也不行。只招十一、二的小女孩,长大了便放出去,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吧?
……………
一声巨响打破了黎明的静谧,梅州城的西侧城墙自内而外地猛然爆裂开来,砖石和里面的灰土腾空而起,好似怪兽从城墙中钻出似的。在巨响的同时。怪兽从地表窜上了半空,带起的烟尘把这段城墙遮蔽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到了。
城墙被炸开一个大缺口,在火药的呛人烟尘和伤者的哀号声中。爆破点附近稀里哗啦地落下一阵碎石雨,大量的被炸得粉碎的砖末从空中落回地面,洒落出好远,破砖碎石散落遍地,现场一片狼藉。
“城破了,快去堵口子!”一阵慌乱之后,伴随着尖厉惊惶的嚎叫,回过神来的守城清军从四面八方赶往增援被轰塌的地段。
城外明军的阵地上士兵们不慌不忙地列队布阵,并没有趁机发动进攻,似乎很可惜地错过了这次破城良机。
蜂拥而来的清军在烟尘弥漫中围住了缺口。清军将领稍微松了口气。从其它地段调来的大队清兵已经用明晃晃的刀枪堵住了缺口,豁口两端也被密密麻麻的弓箭手占领。
“太幸运了,真是菩萨保佑。”守将擦去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虽然不知道明军是如何掀翻城墙,又为什么不趁虚进攻。但眼前的危机似乎度过了。
接下来便是用木料在豁口后方修建栅栏,等到明军再冲击这个豁口时,两侧头顶上有严阵以待的弓箭手,正面也会遇到依托栅栏防守的清军步兵的抵抗。一旦这个栅栏完成,熬过这个白天,守将还会组织百姓用装满石头的大型的木笼,在木笼填补缺口。使防守能够更加容易。
清将已经做好了下一步的谋划和安排,并深深地为明军的迟钝而感到庆幸。
但现实却是残酷无比,谋划还未付诸实施,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再度响起,严阵以待的大批清军与数十米的城墙一起被飞扬而起的碎石和烟尘笼罩起来。不仅仅是伤亡惨重,刚刚有所恢复的战志和士气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一次。明军真的发动进攻了,而且攻势如火,冲锋如风。烟尘还未完全消散,明军士兵已经逼近缺口,在火枪密集的攒射声中。突击队迅猛地杀进了城内。
对于攻城,以及破城后的作战,明军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迅猛地突破,迅速地展开,各部士兵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