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猛士回明 >

第144章

猛士回明-第144章

小说: 猛士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十几个沉重的箱子被抬进来,大厅里的百姓已经议论开了。

    “谁说政府没银子了?来,打开给他们看看!”

    一名军官指挥着士兵们放下了箱子,就在大厅里给打开了。

    “哇,真的全是银子呢,就这十几箱。怕都有几万两呢。谁传出来说政府没有银子了?”

    “这么人等着换呢。就这十几箱哪里够啊?”

    “咱们快点换吧,一会儿又要换完了。”

    听着人们的议论,军官不屑地一笑说道:

    “我说你们都是傻了还是怎么的?这东西死沉死沉的,哪有中华元方便啊?以为政府真的没银子了?告诉你们说,我这里押运的才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十几批呢。”

    “你说的是真的?”有人犹是不信。

    “我骗你干啥?你要不信,在这儿等着看我是不是骗你了?”军官自信地说道。

    听着军官的话,大厅里的人们开始互相观望起来。

    “不能信他。听说政府准备的银子这两天已经全部被兑换光了,哪里还有十几批?”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人群中响起一个声音。

    军官鹰一样的目光盯住了刚才说话的这个人,看到军官盯住了自己,这人赶紧往人群后面缩去。

    “给我拿下了!”军官厉声喝道。

    人群纷纷朝两边让开了,刚才说话的人很快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带走!”

    相同的场景在六个分行同时上演着,安全部也开始对这些人紧急进行审讯。

    随着一车车现银拉进了分行,百姓们的心终于被安定了下来,就在大家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的时候,又来了一帮官差。将几张布告贴在了分行门前。

    慢慢散去的百姓们一看,又纷纷围了上来。

    “啊?以后用现银交易要加收50%的税?”

    “你看仔细点。布告上说了,超过500两以上的才是呢,吓我一跳,我的小店小本经营,这要是加了一半税,我还怎么活啊。”

    “这还有呢,如果有商人来兑换现银超过二千两的,以后政府将不会给予他们任何政策上的优惠,这是什么意思?”

    布告上的几条规定与小百姓们并无多大关系,这些规定只是针对那些有钱人的。

    就在这离这个分行不远的一个小院里,尽管是大白天,却是门窗紧闭,窗户前的一张桌子上围坐着四五个看起来象是商人模样的人。

    “你们说这次咱们能把他们的所谓银行给搞垮吗?”

    “我看有点够呛,我真担心把他们逼急了,到时候会对咱们下狠手啊。”

    “不会的,你太过多心了,南京政府什么时候对咱们汉人下过死手啊?我看这次也不会。”

    几个人小声议论着,对着窗户方向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此刻却阴沉着脸并不说话。

    “范爷,你说句话啊?咱们到底怎么办?这主意可都是你出的。”见中年人不说话,有人开始对他说道。

    “这还能怎么办?就看谁能熬到最后了。”叫范爷的人终于开口说话了,等他说完,屋里又沉默了下来。

    “这都过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信报过来?”一个商人终于忍不住打破了沉默。

    还没等其他人说话,院门前传来“咣当”一声,院门被人给踹开了。

    一队士兵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跑步进了院里,很快把小院给包围了起来。

    “不要慌张,咱们都是正经商人,谅他们也不敢把咱们怎么的。”姓范的商人站了起来,脸上虽也有惊慌之色,却比其他几人要好一些。

    士兵们围住了院子却没有动作,等了一会儿,几个头上带着草帽的人走了过来,军官上前敬了个礼,把他们带进了屋子。

    “范三拔范老爷,你可让我们好找啊!”说话的正是赖福。

    “你不是范三爷吗?你就是范三拔?你可把我们害苦了!”几个商人一听,吃了一惊,等反应过来才朝范三拔骂开了。

    “你们自己不存害人之心,又岂能听范三拔的挑拔?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都给带回去!”赖福冷冷地说道,听了赖福的话,几个商人的心全都沉了下去。

    罗剑和史可法已经回到了办公室,事情的原委已经弄清,用中华元抢兑现银的幕后黑手已经揪出来了,正是范三拔挑拔一帮商人整出来的。

    “兴华,这范三拔是何人?”史可法还有些迷糊。

    “呵呵,没想到竟把他给抓住了。范三拔你可能不知道,他爹范永斗你总知道吧?”罗剑呵呵一笑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四章 商人也要爱国

    “啊?这事他们竟然插手了?会不是满清朝廷的主意?”史可法极为惊讶。

    “那倒不至于,他们还没这么大的能耐,是范家自己干出来的。”罗剑把手上安全部送来的报告递给了史可法。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口,为明末清初晋商之代表人物。以其为代表的晋八大商(即后来的八大皇商),走私粮草铁器并代女真销售劫掠财物,使明朝廷封锁政策失败,为明末晋商之奸雄,实属当时汉民族之败类。

    上面这段话是罗剑在电脑上搜索到的,山西范家史可法倒是听说过,现在听罗剑这么一说,怒火已经从史可法的眼睛里喷了出来。

    “其实当初范家把生意做到扬州,我就已经知晓了,但他们在扬州并未有违法乱纪之事,因此我们也不曾动他们,没想到今天他们竟然撞到枪口上。当初女真人能够崛起,山西的这个八大商人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啊。”罗剑的声音里也带着一股怒火。

    “商人重利轻义,但山西的这些人已经连祖宗都不要了,等以后打到了山西,一个都不能放过!”史可法恨声说道。

    “那是当然,他们通敌卖国得来的家财咱们必须全数给他们没收了,这次收拾范三拔,咱们还是收获不小啊。”说到这儿,罗剑倒是有点小兴奋。

    “收获不小?有多少?”史可法疑惑地问道。

    “连同范家在扬州和南京开办的丝绸厂,加上这次他们抢兑纸币的白银,折算起来三百多万两只多不少啊。”罗剑高兴地说道。

    “真有这么多?他们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史可法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当初为了赚钱。他们都敢同明朝廷的死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通商。现在见扬州的工商业弄得好。海外贸易又逐步开展起来,把工厂开到扬州也不奇怪,只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咱们对他们是知根知底啊。”

    “其他的几个人倒是扬州和南京人,他们为什么也要这么干?”史可法看了看手里的报告问道。

    “手里有了点银子,就想和杭州的钱庄一样,只是他们还没来得及把钱庄办起来,咱们的银行就开办了。这才在范三拔的挑拔下,串通了一帮不知情的商人,开始想把银行给挤兑垮了。”赖福已经把审讯的详细情况给罗剑汇报过,只是有些东西没有写进报告里。

    “兴华,这些人你准备怎么处理?”

    “对这些人咱们还真不太好处理,在这之前咱们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要说他们的行为还真不违反咱们以前所有法律条款。现在咱们只能以与汉奸沆瀣一气为由对他们处罚,至于处罚到什么程度,大家再商量一下吧。”

    范三拔和几个商人被抓在南京和扬州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再也没有人到银行抢兑现银。纸币的发行这才真正稳定下来了。

    但是各种流言随之在两地传开,一时间整个工商界开始人心惶惶。这半个月到政府注册办厂的商人数量开始锐减,史可法和任民育都坐不住了,两人不约而同地跑到了罗剑的办公室。

    罗剑正在办公桌上写着文章,史可法探头一看,拿起罗剑已经写完的手稿,嘴里念出声来。

    “《商人也要爱国》,兴华,我说你不着急呢,原来你已经开始在着手了。”

    第二天的《中华日报》就刊登了罗剑的文章,罗剑在文章中把以范家为首的山西八大商人通敌资敌的前前后后都说得极为清楚。

    文章指出,大明朝廷就是因为对这些卖国的商人处置不力,才让女真鞑子能够顺利崛起。

    罗剑在文章中对这些商人不顾民族大义,为了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祖宗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文章最后指出,商人在整个社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但商人们现在需要重新树立形象,把自己头上“重利轻义”的帽子给摘掉,用从社会上赚取的财富回报社会。

    商人也有自己的祖国,没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商人们是不可能把生意做到日本、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

    随着罗剑文章的发表,南京政府紧接着出台了规范金融市场的一系法律和条例,随着舆论和法律行政手段双管齐下,终于让工商界稳定了下来。

    忙完这一大摊子事,时间已经到了1947年的腊月初三,离新的一年又近了。

    化工厂生产线的改造已经完成,刘为民已经在开始筹建第二条生产线,新建的生产线将以主要是以生产化肥为主。

    随着天气的变冷,南京到镇江的铁路建设也停了下来,要等明年开春解冻之后才能继续施工了。

    罗剑已经有段时间没到城外的军工厂了,今天算是清闲,罗剑带着护卫出了城。

    其实罗剑就想来看看陈子龙的子弹生产线弄得怎么样了,以前虽然弄了一个出来,但确实太过简陋,更多的程序还是得靠人工来完成,大战停了之后,陈子龙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对原来的生产线进行改造。

    现在的军工厂早已经不象瓜州时那么简陋,红墙砌成的三米高的围墙把子弹生产工厂彻底与外面隔离开了,除了两个门前都设了岗楼,周围还有巡逻队随时在巡逻着,这里的技术也是整个军工技术核心之一。

    门口的卫兵进去把陈子龙喊了到了工厂外面的接待室,这并非连罗剑也不能进去,而是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毕竟工厂里存放着不少的******,这玩意爆起来一点也不比其他zha药威力小。

    “兴华,你怎么来了?”陈子龙依旧很憔悴,但精神却很好,今天脸上弄得还算干净,胡子也才刮了不久。

    “懋中兄,我就是来看看你的生产线弄得怎么样了,如果你这儿顺利,等明天开春,咱们也要有新打算了。”罗剑并没有对陈子龙隐瞒自己的意图,直接问道。

    “兴华,你今天来得正好,我们总算又鼓捣一套设备出来,现在比以前方便多了,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当然你还得再给拨点款,等这条生产线完善了,保障十万人应该问题不大,只是步枪现在还没这么多吧?”陈子龙显得有些兴奋。

    “需要钱肯定没有问题,我们会尽力保障,如果钱能够及时到位,你能不能具体给个时间点?”罗剑点点头说道。

    “给我三个月时间,生产就会走上正轨,到那时我看满清鞑子还能熬多久!”陈子龙咬牙说道。

    “好,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不过今年过年你得回去好好休息几天,可不能把身体给弄垮了。”罗剑看着清瘦的陈子龙,颇有些为他的身体担心。

    “这个到时候再说吧,我说兴华,你再也不准派人把我给架回去了。”陈子龙犹有后怕地说道。

    从陈子龙这儿离开,罗剑又去军械厂仔细了解了情况,步枪生产线已经比较完善,每月大概能有五百支左右的产量,罗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

    如果等生产扬州一式步枪的生产线改造完毕,到那时每月的产量将有一千五百支左右,只是这三条生产线的改造还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回城的路上罗剑一直在想,是不是把刘肇基的一军调回来先换装,如果把一军从湖南调回,李成栋的二军就将抵上去,只在这一线防御清兵问题应该不大。

    只是一军有近四万人,要全部换装还得等上很长一段时间,罗剑思前想后,是优先把王强的七师全部换装,还是每个部队先换一部分,这让他觉得有些左右为难。

    走到大都督门口时,罗剑还是下定决心把王强的七师先装备起来。

    七师一团在济南城损失过半,不过步枪损失却不大,战士们打完了子弹之后,都把步枪送到了城墙下,最后统计全团只损失了十几支。

    一团是从全师其他部队抽调战士补充齐的,罗剑又从南京守备师挑选了二千多人把七师其他部队全给补上了。

    新式zha药的产量已经稳定下来,等到明年开春,罗剑估计支持几次大的战役应该不成问题,罗剑就想以七师作为全军的尖刀开始向北京挺进。

    如果先装备一军,其他部队肯定意见很大,而装备七师估计问题就不大。抛开王强的身份不说,就是七师一团在济南取得的极大战果也能够让其他部队不会闹情绪。

    罗剑边走边想着,等走进堂屋,发现朱聿键正坐在沙发上喝着水。

    “大都督,你回来了,我等你有一会儿了。”见罗剑回来,朱聿键赶紧站起身打着招呼。

    “长寿兄(朱聿键字),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是不是海关那儿有什么事了?”罗剑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走到沙发前坐了下来。

    自从把朱聿键拉到政府主要领导里,朱聿键的表现当真让罗剑有些刮目相看,不说其他的,就他负责的海关这一块,就基本没让罗剑和史可法操过心,大半年来,海关的收入在稳步增加,而政府禁止出口的物资也从来没有流失过。

    “呵呵,兴华,你光记得我是海关总署的署长,你已经把我还是外交部长这事给忘了吧?我今天来找你可不是为了海关的事,而是跟我这外交部长有关系呢。”朱聿键也坐了下来,见罗剑开口问他,笑着回答道。

    听到朱聿健的话,罗剑有些奇怪,南京政府目前跟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来往,相邻的朝鲜早已经被满清给弄臣服了,还跟哪个国家有来往,罗剑有点迷糊。(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 百年树人

    “我说兴华,你是不是把王强和卢渭几人从日本来回来的几十个学生给搞忘了?”朱聿键笑着说道。

    “哦,他们不是安排在国子监学习吗?”

    当初王强从日本把人带回来就交给了罗剑,罗剑和柳兰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些日本学生当然不能跟中国学生一起学习,至少不能让他们接触到自然科学的知识,想来想去,就把他们送到国子监去了。

    “我说兴华,你是不是忙糊涂了?现在国子监都将没有了,我今天来,就是想问问怎么安置这些日本人呢?前几天日本幕府还派人来,要求这些学生跟咱们的学生一起学习自然科学呢,我没答应他们。”

    听了朱聿键的话,罗剑这才想起政府正准备把南京的国子监改为南京国立大学,这将是全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

    近三年来在罗剑和刘为民的技术支持下,扬州和南京的基础技术发展很快,但这些技术都偏向于应用,这也是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这些技术很快就会遇到发展的瓶颈,这个罗剑和刘为民也很早就意识到了,但由于形势所迫,只能先拣有用的上。

    现在形势缓和,如果再不发展基础性理论,恐怕把以后发展的路都会带歪了,这也是罗剑和刘为民都觉得必须把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重要高度来认识,这就是南京国立大学成立的原因。

    当然现在的大学跟罗剑那个时空的大学是无法相比的,在理论水平上。罗剑估计那个时空里三流大学生都会比现在的宋应星老先生的理论水平高。

    罗剑和刘为民现在的想法是不能象自己那个时空一样搞教育。学生从小学那么多的科目。到最后实际能应用的却很少,现在理论培养也只能先从单打一搞起。

    所谓“单打一”,其实就是先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大致相当小学生毕业时的水平,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物理、化学或者其中的一项分支来学习研究,当然作为各科基础的数学都是要学习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学生能很快在某一个领域进入到一定的水平,象刘翠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几年时间专门钻研化学,在不需要很高深数学知识的情况下,现在水平就非常不错,在应用领域甚至不比刘为民差了。

    自从蒸汽机车研究完成后,宋应星就把这一摊子全都交给了方以智,自己开始了理论学习和研究,他的研究方向主要还是在物理上。

    南京国立大学成立,罗剑就请他来担任这个校长,宋应星对教书育人一点意见都没有。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仔细想想自己四人来到这个时空,如果说最满意的事。罗剑觉得是把科学技术的思想带了过来,让每一个接触到的人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就连满清朝廷现在也重视起来,竟然派技术间谍来偷学,罗剑有些好笑。本来极为闭关锁国的日本现在也想来学技术,罗剑觉得必须要慎重考虑。

    “兴华,在想什么呢?”

    罗剑想到一个问题,想深了就容易发呆,跟他熟悉的人都了解他的这个习惯,朱聿键自然知道,见罗剑又在发呆,知道他肯定在思考某个问题,也不打扰他,捧着杯子慢慢喝着水,见罗剑脸色变了几变,这才开口问道。

    “呵呵,对不起啊,我在想这教育问题,咱们的教育得抓紧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咱们要从娃娃抓起。不过对日本的这些学生,咱们可不能当成自己人来教。”罗剑呵呵一笑,这才说道。

    “兴华,日本幕府的人一天到晚都在外交部盯着,真让人烦得慌,你说怎么办?”朱聿键有些苦恼地说道。

    “这样吧,不行的话把他们安排到哪个工厂里去当学徒,既能学到一些技术,但又不能成系统,到哪儿去等我和小刘商量一下再说吧。”

    罗剑思考了一会,觉得现在还让日本学生去学儒家学说那一套,日本人肯定不会再干了,到时又会弄出事情来,现在解决全国问题才是头等大事,可再也没有精力再来一次远征日本。

    朱聿键走后,罗剑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