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猛士回明 >

第152章

猛士回明-第152章

小说: 猛士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冷允登提起关宁军,吴三桂心里五味杂陈,想当初关宁军可是强军的代名词,也是各方拉拢的重要力量,这才过了几年,关宁军竟然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了?

    吴三桂突然想见见那位改变了这一切的南京大都督,正是因为此人出现在扬州城下,才让一切都开始变了样。

    看吴三桂并不说话,冷允登有些急了。仗着自己很早就跟随吴三桂,也算是吴三桂的心腹,这才毛起胆子站起身朝吴三桂抱拳道:“大帅,咱们干脆投了国防军算了,我看朝廷是不打算管我们关宁军了。”

    “哦?怎么个投法?你不知道国防军把我吴某列入了大汉奸的名单吗?你们投过去自是无事,我吴三桂要是投降了,你敢保证国防军不会砍了我的脑袋?”吴三桂故作不满地看了冷允登一眼,冷冷地说道。

    “大帅。我觉得你是过虑了,末将认为国防军不会这样做的。再说咱们即便要投过去,也得找他们谈好条件再说。”

    冷允登一听,额头上冷汗开始冒了出来,他以为吴三桂是真的发火了,以前吴三桂真生气时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他完全不知道吴三桂今天是装出来的。

    “谁能去跟国防军谈?你去还是我去?”吴三桂继续冷冷地说道。

    “此事自是不敢劳动大帅。末将愿去。”冷允登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躬身朝吴三桂说道。

    “那行吧,你亲自去找国防军谈谈,我吴某自知有愧于大明朝廷,也不奢望能象李本深那般可以继续领兵。只希望大都督能给我一条生路,让吴某能够平安渡此残生即可,至于关宁军,国防军愿意改编也好,遣散回家也好,只要能给弟兄们们一条生路即可。”

    吴三桂装了半天,等的就是冷允登的这句话,他也知道,随便派个人过去谈投诚的事,国防军肯定会觉得他吴三桂诚意不足,现在让副统领亲自去,足以表达他吴三桂的诚意了。

    冷允登瞬间反应了过来,原来大帅是想让自己去找国防军谈,但却不愿意开口说出来,只让自己当这个冤大头,到时谈不成或者被满清朝廷知晓,责任是自己的,他吴三桂却可置身事外。

    罗剑和七师在德州城五公里外扎下了营帐,对攻下德州城罗剑觉得并不是难事,七师的四十八门新式火炮可不是吃素的,更何况还有爆破手已经做好了爆破准备。

    罗剑和王强等人考虑的是攻入德州城后的巷战,七师并没有经过巷战的专门训练,在城中兵民混杂的情况下,如何最低限度地减少部队的伤亡,很让罗剑和王强头疼。

    七师并没有配备铠甲,现在七师讲的是部队快速机动,一身铠甲让部队如何能快速机动起来,也没见过另一个时空里后世部队还有装备铠甲的。

    没有盔甲在野战中问题不大,依靠强大的远程火力,清兵根本无法到了近前,伤亡自不会大了,但巷战中却不是这样,一支火铳和一支弓箭就足以致命,倘若清兵大量分散到民居里,用火铳和弓箭就可以给七师造成重大伤亡。

    不过罗剑想了一会自己也笑了起来,七师没受过专门的巷战训练,清兵又何尝受过这些训练?况且一旦城破,清兵哪里还能组织象样的巷战?象沂州那种惨烈的城中战事,是因为情况特殊造成的,不是哪股清兵都能组织起那样顽强的抵抗。

    正在几人在指挥帐篷里商议之时,一个参谋进来报告说德州城里清兵派人来了。

    得知来的是吴三桂关宁军的副统领时,罗剑有些诧异。吴三桂在罗剑心目中一直是个铁杆大汉奸,罗剑没想到吴三桂今天竟派人来商谈投诚的事。

    罗剑没有亲自去见冷允登,而是让黄得功前去摸摸吴三桂的底牌。黄得功走了之后,罗剑一人坐在折叠椅上思考起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清廷震动

    罗剑考虑的不是接不接受吴三桂投诚的问题,这个不需要考虑,他现在考虑的是投诚之后的吴三桂如何安排。

    象吴三桂这种视军队为私人财物的军阀,以后必然不能让他再带兵,但吴三桂一投诚过来就被下了兵权似乎也不妥,这必将给今后清兵中的汉军将领带个坏头。

    尽管知道国防军以后会越来越强大,但罗剑并不迷信武力,老祖宗们都知道不战屈人乃是最善,更何况受过传统教育的罗剑更知道统战乃是先辈们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

    想了一下罗剑也就放开了,自已的那个时空里,傅作义将军当初也是被列为战犯之一,后来还不是安排得很好,尽管不再带兵,至少也是部级干部。

    吴三桂尽管在引领清兵入关上犯了大错,但另一个时空里因镇压大顺和南明而残杀自己同胞的事现在并未发生,而用并未发生的事情来给吴三桂定罪似乎也说不过去。

    “首长,咱们接受吴三桂投诚吗?我想干脆攻下德州,这次我肯定不会把他放跑了。”王强对吴三桂同样没有好感,现在听说吴三桂要来投诚,心里很是不屑。

    “呵呵,你小子动动脑子想想,如果咱们拒不接受吴三桂投诚,以后清兵里的汉军将领会怎么想?是不是都要拼死跟咱们打到底啊?”罗剑笑着说道,王强尽管军事上逐渐成熟了起来,但在大局上还是比较幼稚。

    “这…我就是想着这老小子就不舒服,当初要不是他领着清兵入关。咱们哪会来到这里。”王强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

    “呵呵。回过头去看。历史看起来是由很多偶然事件组成,但偶然的背后都有其必然。明末大明朝廷被李自成毁灭之后,象吴三桂这样的军中将领没有了归属感,何去何从肯定是极为迷惘,而吴三桂家族中不少人已经投降了满清,吴三桂最后选择投靠满清也是必然结果。”罗剑冷静地分析道。

    接受吴三桂投诚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吴三桂的关宁军还有一万五千多骑兵,骑兵的人罗剑不一定看得上。但一万多匹战马却是罗剑梦寐以求的。

    国防军现在的火力是没有问题,但部队的机动能力却大有问题,整个国防军除了楼挺的骑兵师,再也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这在打大的歼灭战时,如何防止敌人逃跑就成了大问题。

    就在罗剑和王强闲聊着的时候,黄得功进来了。

    “兴华,吴三桂要的价码不低呀,怎么办还得你来拿主意。”黄得功端起放在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这才对罗剑说道。

    “哦?他们的条件是什么?”

    “吴三桂要求投诚过来后。关宁军要想象刘肇基的一军一样编成一个军,另外他们还说。现在德州城里还有满清的一万多骑兵,关宁军可拿不下他们,得咱们国防军派人进城去解决。”

    吴三桂和冷允登商量的投诚条件并不是吴三桂当初跟冷允登说的那样,让他当个富家翁就可以,他还想在国防军这里争取到最好的待遇。

    “编成一个军?亏他敢想,就凭现在的关宁军,他是没这个底气的,不过是吴三桂讨价还价的把戏罢了。”罗剑一听,笑着说道。

    “兴华,你还是亲自见见这个关宁军的副统领吧,要依我的性子,就直接下令攻城了,哪有耐心跟他讨价还价的?”黄得功有些生气地说道。

    “行,我就见见吧,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罗剑笑着说道。

    冷允登被带到了指挥帐篷里,进了宽大的帐篷,冷允登悄悄抬眼一看,见一个行军桌周围坐着三人,一个是黄得功,他刚才见过。另外一个年纪稍大,跟国防军一样的军服,右手放在桌子上,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旁边是一位年轻的将领,两个胳膊抱在胸前,看着他的眼神里满是不屑。

    冷允登并不知道南京政府的大都督来到了德州城外,心里一合计,并不知道在座的两是何人,冷允登不敢造次,走到黄得功面前躬身施礼说道:“小的到了,敢问靖南侯,两位将军是…?”

    “什么靖南侯?老子现在是南京政府的国防部长,叫我黄部长就行了,大都督面前还不赶快见礼?”黄得功一听冷允登称他为靖南侯,心里十分不满。

    “啊?!大都督?末将冷允登见过大都督!”冷允登一听南京的大都督在这里,冷汗习惯性又冒了出来,腾腾上前两步就要跪下来给罗剑行礼。

    “停!你们跟国防军打了这么久的交道,连国防军的规矩都不知道?”罗剑抬手止住了冷允登下跪,哪怕现在他们还是敌人,罗剑也不喜欢看人下跪。

    “大都督,末将并不知国防军的规矩,不知大都督所说的是何规矩?”冷允登一听,额头上汗水冒得更密了,声音也开始有些哆嗦。

    “什么规矩?就是不给人下跪的规矩!给你们的小皇帝跪习惯了吧?”王强在旁边没好气的说道。

    冷允登一听,这才明白过来,不敢违逆罗剑的意思,但他还是上前给罗剑和王强分别躬身施了一个礼,这才到旁边的凳子上用半边屁股坐了下来。

    “我们接受吴三桂的投诚,但关宁军不能编成一个军,你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关宁军将全部接受整编,淘汰老弱后将分散到国防军各个部队,吴三桂将不再领军,南京政府将对他另作安排。我们就是这个条件,如果吴三桂同意,我们可以接着往下谈,如果不同意,那就没得谈。”

    罗剑不等冷允登开口说话,直截了当对他说道。

    “大都督,等末将回去禀告我家大帅如何?”冷允登站起身朝罗剑说道。

    “什么大帅?大都督面前他吴三桂还敢自称大帅?”黄得功一瞪眼。吓得冷允登又是冷汗直流。

    “是。是。黄部长,待末将回去禀告我家统领再说如何?”冷允登赶紧换了称呼。

    还是那个回合院里,冷允登把在城外见到和听到的一切原原本本向吴三桂作了汇报,吴三桂听了久久没有说话。

    其实吴三桂知道向国防军投诚之后,是不可能让他再领兵了,自己这种将领不是国防军需要的那种类型,更何况在他们眼里,自己还是个大汉奸。

    吴三桂反复咀嚼着冷允登转述的话。“南京政府另作安排…”吴三桂沉吟半晌,这才开口对冷允登说道:

    “你再去找他们谈,说咱们答应他们的条件,不过南京政府对我如何安排,希望他们能给个准确的说法。”

    其实冷允登走了之后,罗剑也在思考如何安排吴三桂,现在南京政府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并没有空余的职位安排吴三桂,而将吴三桂安排到地方任职,但他并没有这个能力去管好一方。

    就在罗剑对如何安排吴三桂苦恼不已的时候。王强冷不丁在旁边说了一句,“不如把吴三桂送到北美。交给朱媺娖好了,否则到时候他又要弄出妖娥子来。”王强是想到了《xx大帝》里说的吴三桂造反的事,这才随口说了一句。

    “嗯,这个主意不错,朱媺娖那里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个可以考虑。”罗剑想了一下,觉得王强随口出的这个主意还真不错,不过这得看吴三桂本人是否愿意了。

    冷允登反复跑了四五趟,才把罗剑的意图跟吴三桂说清楚了。对朱媺娖到海外建国的事情,吴三桂也听说了,当初南京政府把这个事情动静弄得极大,吴三桂想不知道都不行。

    其实那个时候吴三桂就动了心思,要说对大明朝廷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那也错怪了吴三桂,当初引领清兵入关以后,吴三桂还派人到南京联系过南明朝廷,甚至还领过南明朝廷的军饷。

    有心追随公主前去海外建国,但当时吴三桂在清兵环绕之中,想脱身也不可能,现在听南京政府准备让自己去追随前朝公主,吴三桂的心再次动了起来。

    听大都督说,海外并非全是蛮荒之地,倒是有大量富庶的土地可供开垦,而且公主有南京政府的全力支持,在海外立足乃至建国肯定没有问题,如果自己现在能跟前去,以后也是算是个开国大臣,与其留在南京政府里任个闲职,还真不如去海外闯荡一番,何况自己现在才三十多岁,远没到告老还乡的时候。

    总算双方都满意了,对一些投诚后的细节作了详细的商谈后,吴三桂下定了决心率关宁军投诚。

    尽管德州城里有一万出头的清军骑兵,但吴三桂的关宁军还是在德州城里占了主导地位,况且清军骑兵并不参与守城,吴三桂想要献出城门并非难事。

    等王强率七师进入德州城时,莽泰才知道吴三桂已经反水,想率骑兵从城中冲出去,但面对七师强大的火力和紧闭的城门,莽泰知道自己和这一万多骑兵完了。

    吴三桂投诚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临邑县的一万多守军听到消息后,在将领的带领下,跑了几十里路找到正在往德州赶的六师,直接向他们投降了。

    德州的清兵没有一个逃脱,消息是七八天后才传到北京城的,听到消息,正在武英殿同范文程等人商量事情的多尔衮如同被当头敲了一棒,脸色瞬间变得极为苍白,半天才开口问道:“谭泰现在在哪儿?”

    “启禀摄政王,谭统领现在在沧州。”范文程小心站起身回答道,说实在话,听到这个消息后,范文程内心的震惊一点不亚于多尔衮,要知道,吴三桂当初是在他的力荐之下,这才从锦州调至前线的。

    德州一失,整个京畿的门户基本就洞开,如果沧州再失,国防军离北京城就近在咫尺了,不由得多尔衮不震惊、不着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多铎回防

    多尔衮没想到国防军这次的进攻行动竟一点征兆都没有,而且朝廷重点防守的德州一线竟连半个月都没能坚持住。

    吴三桂向国防军投诚也是出乎多尔衮的意料之外,吴三桂在南京政府的汉奸名单上,而且十分靠前,这点多尔衮是知道的,这也是他敢于让谭泰把吴三桂放在前面的原因,因为他觉得南京政府是不可能接受吴三桂这样的汉奸投诚的。

    现在南京政府不仅接受了吴三桂的投诚,而且还让吴三桂带人去追随海外的前朝公主,多尔衮实在没想到。

    多尔衮当初因为吴三桂投靠满清时的反复立场,因此对他是不太信任的,这也是在满清朝廷定都北京之后,一直把吴三桂束之高阁的原因,后来兵力实在捉襟见肘,这才听从范文程的建议把吴三桂放出关来,没想到这才二年多时间,吴三桂又改投了南京政府。

    “真是三姓家奴,枉本王对其信任有加,日后若是再擒得此獠,必千刀万剐之!”多尔衮恨声说道,说完还瞟了一眼范文程,这一眼把范文程吓得一哆嗦。

    范文程知道在吴三桂的事情上,多尔衮不会更多怪罪于他,但此事作为前车之鉴,范文程觉得自己以后说话得倍加小心了。

    多尔衮看了一眼范文程,心思却转到京畿一带的防守上,并没有闲心去责怪范文程。

    京畿一带现在除了正在编练的新军有三万多人,其他就是一些满清贵族的包衣奴才,这些人对付以前的明朝军队还行。对付国防军多尔衮觉得不行。

    把山西、河北一带的清兵在脑子里仔细过了一遍。尽管人数也不少。算算还有近十万人,但多尔衮对他们的战斗力已经极不相信,思来想去,多尔衮觉得只能让多铎从河南回防直隶,拱卫京师了。

    但让多铎回防直隶,这就意味着朝廷将放弃河南,一旦南京的国防军占领了河南全境,则直接切断了朝廷同南方已经占领各省的联系。失去南方各省的赋税来源,朝廷今后拿什么来养规模如此大的军队?

    多尔衮觉得头疼欲裂,使劲拍了拍自己脑袋,把在座的大臣们吓一大跳。

    “如今山东全境将失已可预料,下步如何打算,诸位还得想个良策出来。”多尔衮无奈地对众大臣说道。

    “睿王,本王觉得眼下京畿防守是第一位,倘若南京国防军攻占山东之后,继续向北京进军,必须要有可靠的军队防守京城。本王觉得要防守京城,非豫王莫属。豫王在河南一带与南京对峙多年,也曾多次交手,对国防军知之甚深,且新军统领孔有德曾长期归其统领,由豫王来总管京城防务,也能让皇上和诸位大臣安心。”

    信义辅政叔王济尔哈朗也是个久经点阵的老将,对目前的形势自是心知肚明,他也知道把多铎从河南抽回京师,河南的防守就将出现大问题,但现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京城都保不住,朝廷都保不住,保住了河南有什么用?因此直截了当地对多尔衮说道。

    “河南地处要冲,倘若丢了河南,南京就切断了我们与南方各省的联系,没有了南方各省的粮食赋税支持,朝廷必将无法维持,本王也是思之甚难啊!”

    多尔衮摇了摇头说道,其实他的心里是倾向把多铎撤回京师的,现在形势愈发险恶,朝廷军队连连战败,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还能维持多久,多尔衮心里也极为惴惴,有自家兄弟带兵守在身边,睡觉也能安稳一些。

    “依老臣看来,两湖之地不能丢,这是朝廷的粮仓,要守两湖之地,必守河南,否则要两湖之地何用?但京畿的防守也不能放松,我想能不能放弃向贵州和云南等地,让肃亲王回师防守河南,如此一来豫王倒是可以从河南抽身回防京师,不知几位王爷意下如何?”索尼在一旁闭眼思索了良久,这才开口说道。

    听了索尼的话,多尔衮和殿里众人都沉默了起来,这两省其实现在已经基本拿下了,已经占领了的偌大地方现在又要拱手让出去,众人心里都觉得难以接受。

    但现实是残酷的,倘若不放弃这两处,国防军一旦进攻北京,谁来防守他们,众人又找不出好办法,没有办法只能沉默不语,大殿里静得掉根针到地上都能听得见。

    最后还是多尔衮用无奈的声音打破了大殿里的沉默:“既然诸位都无良策,就按索尼的意见办吧。”

    罗剑知道吴三桂的投诚肯定会对满清朝廷产生极大的震动,但对满清朝廷的影响如此之大,这是罗剑始料未及的。

    此时罗剑正在同黄得功一起在德州城里的街道上闲逛着。吴三桂和关宁军已经在跟上来的八师监视下被送往南京,尽管罗剑对传说中美艳无比的陈圆圆有些好奇,但总不能跟吴三桂说,我想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