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剑现在还在等黄得功的消息。如果黄得功率海军陆战队以及二师、五师进展顺利,洪承畴集团将再无力给满清朝廷提供赋税和粮草上的支持。到那个时候,不用如何发力,清兵也无法维持其庞大的军队数量,崩溃是迟早的事。
今天天气很好,罗剑在帐篷外遇到了被扶到外面晒太阳的秦虎子,这才让人把虎子扶到帐篷前。又让人把先前投过来的虎子的几个老乡喊到起聊聊天,他想从聊天中掌握清兵更多的信息。
尽管虎子和他的老乡们都很紧张,很多时候都是答非所问,但罗剑还是从与他们的谈话中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其实清兵中的汉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象虎子这样为了混口饭吃从的军,想让这些士兵有国家和民族观念的要求似乎有些高了。先贤说过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衣食足而后知礼仪”,让大量在饥饿边缘的百姓们去爱国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这次国防军采取的“攻心战”显然点中了清军的“死穴”,因为目前清兵中的汉军已经到了饥饿的边缘。
虎子和他的老乡们对国防军最感激的是让他们能够吃饱肚子,因为他们自从被调到河北前线以后,基本都没吃饱过。
满清的粮食紧缺罗剑是知道的,如果这个情报都得不到,那安全部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京畿地区粮食尤为紧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要数满清贵族的“圈地”政策了。
连年的天灾**造成了人口锐减,京畿地区是战争的重灾区,人口减少尤为突出,土地资源本来并不缺少,但满清贵族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元年就颁布了圈地令。
这个所谓的“圈地令”名义上说是把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实际上却是不分有主无主大量侵占畿辅地区汉族居民的产业。“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内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满清贵族自己是不会从事生产的,这些圈来的土地只能由其家奴或者佃户耕种,而这些贵族本身又不用交纳赋税,如此一来,尽管京畿一带土地不少,但满清朝廷从其中却毫无所得。
多尔衮去年曾经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在他刚刚准备采取铁腕方式强行执行满清一体纳粮的政策时,从满清贵族上下爆发的极大阻力让多尔衮害怕了,他知道,如果他一意孤行地要干下去,他的地位恐怕立即就会不保。
本来一个新兴的王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百姓们休养生息,让整个国家慢慢恢复元气,但由于罗剑等人在扬州的出现,满清朝廷没有机会这么做,反倒在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对百姓的疯狂压榨。
满清朝廷压在统治区百姓们头上的赋税之重,比起明末崇祯年间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如此重的赋税,百姓们生产的积极性被严重消弱,据安全部的报告说,去年河南、陕西等地的粮食产量不增反降。
这两年满清朝廷主要靠两湖的粮食支撑着,但随着国防军封锁了运河,满清从两湖运粮的成本大增,超过一半的粮食被消耗在运输途中。再加上洪承畴也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军队数量从几万人增加到了三十几万,这也让洪承畴能够提供给满清朝廷的粮食在去年就开始大幅度减少。
南京政府并没有就一些粮食新作物对满清进行封锁,象红薯和玉米、土豆等,罗剑考虑的是与其以后推广这些农作物,还不如就让它们现在开始在全国传播。但让罗剑没想到的是,即使这些农作物已经开始在满清统治区传播,但满清的粮食危机仍然越来越严重。
大量扩充军队是造成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把主要劳动力的青壮都抽走了,粮食产量能上得来才怪。
封建社会里钱粮往往是连成一体的,粮食紧缺基本也就意味着财政上的窘迫,满清军队中汉军长期不能按时发饷已经成为习惯。
据虎子和他的老乡们说,即使国防军不打来,汉军中每天都有很多人逃跑,满清军队对这些逃跑的士卒采取了极为严酷的措施,往往一人逃跑,整个小队的人都要受到连坐,而被抓回的士卒往往都被杀鸡儆猴,绝大部分都被毒打至死。
听到这儿的时候,王强和七师的几个军官开始若有所思,对罗剑并不急着进攻似乎理解了不少。
就在罗剑找虎子他们谈话的第二天,七师的进攻阵地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几十个铁皮喇叭出现在阵地上,几百个专门挑选出来的大嗓门士兵开始轮番用这些铁皮喇叭对清兵喊话。
喊话只是措施之一,阵地后方架起的一排大锅正冒着气,大米饭的香味不时飘到清兵的防御阵地上。
开始有不要命的清军士卒冒着火铳和弓箭的射击跑向七师的阵地,到了阵地后方拿起碗盛上一大碗米饭就开吃。
王强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开始命令部队给这些跑过来的清兵士卒提供火力掩护,在七师专门挑选出的神枪手掩护下,越来越多的清兵士卒跑到了七师的阵地上。
很快与七师相邻的马应魁师的进攻阵地上也开始发生相同的一幕,为了更好地让清兵士卒能够逃过来,罗剑甚至命令七师派出了一千多名士兵去帮助马应魁。
沧州城外各个防御阵线上发生的一切谭泰当然很快就知道了,他有些不理解,他知道以国防军的攻击能力,这些防线并不能阻挡他们,但他们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但是当谭泰接到已经开始有上千的士兵集体逃往国防军那边的报告时,他似乎明白了国防军的意图。
谭泰知道国防军并不在乎有多少清兵投诚过去,他们这是要彻底摧毁汉军的军心士气,再这样下去,沧州之战根本不用打了,光是沧州如此也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这种蔓延在汉军士卒中的情绪会象瘟疫一般向整个清军传播。
尽管谭泰知道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但他还是不甘心。
就在发生成千士兵集体逃亡事件之后的第二天,谭泰命令石廷柱组织了一次对国防军的进攻行动。
谭泰的这次进攻行动对象是马应魁师,在他看来,国防军的这个师并不象七师那么可怕。
参与进攻的清兵有三万多人,谭泰并不是想灭了马师,他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做到,他只想通过这次攻势行动打扰国防军的攻心战。
石廷柱采取进攻方式是夜袭,五千多骑兵和三万步军将在今夜子时对马应魁师发动全力进攻。(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夜袭
罗剑吃过晚饭后就在自己的帐篷里处理着各种公文,这些公文都今天下午才送到的。
“吴三桂已经走了,带了二千支扬州一式步枪,还带走了大量的农具种子。”罗剑一边翻看着文件,一边轻轻地念叨着。
吴三桂看来是想在北美扎根了,否则他不会带那么多的农具和种子,依他以前的性格,哪里会想到去从事生产?这是好事,罗剑心里想道。
化肥的推广遇到了一些麻烦,除了扬州附近的农户,很多地方的百姓们实在不相信这些亮晶晶象雪子一样的东西能拿来当肥料,史可法已经安排大量政府官员到乡下做工作去了,春耕在即,这事可不能耽搁了。
史可法对这个事情极为上心,他这段时间基本都在乡下穿梭,已经从江苏跑到了浙江一带。
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农户可以先使用化肥,待秋后粮食真的大量增产之后,再用粮食来抵买化肥的钱,如果农户的粮食没有增收,则化肥不要钱,假如因化肥导致农户粮食减产,则政府补足农户的损失,这就是史可法为了推广化肥采取的政策。
从镇江到常州的铁路随着天气转暖也开始动工,预计今年六月就能修到上海县。
“上海?”罗剑从这份公文上看到上海,自从去年安排王秀楚到上海任职,上海现在到底发展得怎么样了,罗剑很想知道,却一直抽不出时间去看看。想到这里,罗剑在公文上写下了一句话,“请速将上海县的情况报知。”
卢渭从北美回来后,郑成功率舰队配合黄得功作战去了。他开始回归他的老本行,回到了远洋贸易公司,最近正在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东南亚贸易。
“又有三百多家工厂注册登记了?”看到这儿,罗剑有些吃惊。
这些年各种工厂在南方各省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其实有些工厂是被逼出来的,随着规模化生产的逐步兴起。许多小作坊开始面临困境,为了生存,不少小作坊开始联合起来生产,目前看来还能抵挡一阵子,但罗剑知道,随着以后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由小作坊演变过来的小工厂将逐步被淘汰。
而中国人喜欢一哄而起的毛病在创办企业的时候被暴露得淋漓尽致,就象当初的玻璃厂一样,不少人见玻璃制品是暴利。开始纷纷上马建厂,结果到了今年玻璃制品已经大量滞销,南京商会已经不止一次要求政府组织到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许多商人积压的玻璃制品还等着政府帮他们想办法找到销路。
罗剑不是学经济学的,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也没有办法,现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只是罗剑想到到了这些生产效率仍旧低下的工厂开始被淘汰的时候,政府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工人们的生计问题。这个事情得及早着手准备,罗剑提笔给史可法写了一封信。把他的想法给史可法详细谈了。
就在罗剑正要拿起另一封公文继续看的时候,帐篷外的一声报告声让他停了下来。
来人是马应魁派来的,今天阵地前清兵管得特别严,从下午开始就没有一个清军士兵跑过来,这让马应魁觉得有些奇怪,打仗打成精了的马应魁觉得情况有些怪异。这才派人站在临时抬起的高台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清兵防御阵地后面的营地,发现大量清兵正在集结。
“这是要对我们发动夜袭啊!”很快就得出了结论,马应魁一边安排部队做好准备,一边派人向罗剑报告。
“有几万人?”罗剑向马应魁派来的参谋仔细询问着。
“报告大都督,看清兵集结的规模。师长判断他们会出动三万以上的人马。”参谋回答道。
“清兵人数太多,又是晚上,你们师要想把这些清兵全部留下来恐怕有些困难吧?这样吧,我让七师派两个团帮你们师把清兵的后路给断了,你赶紧回去告诉你们师长。”罗剑说道。
参谋高兴地走了,罗剑赶紧让人把王强喊过来,王强决定亲自带两个团前去,他还没打过夜战,对此时的夜战有点好奇。
等王强带着部队出发了,罗剑也没有睡,和乙邦才在帐篷里聊着天等结果,两人聊到了夜袭这种作战方式。
夜袭是对付优势敌人的一种有效方式,明初的名将徐达就曾用夜袭的方式在太原城外用劣势兵力打败了元朝王保保的十万大军。
夜袭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充分利用夜晚的掩护,让对手不知道你到底来了多少人,让敌方的营地发生混乱,变得毫无组织,甚至发生营啸,成功的夜袭,进攻的一方总能获得极大的战果。
不过据乙邦才说,明朝军队很久都没有打过夜战了,这是因为明末的士兵大多有“蒙雀眼”,也就是夜盲症,现在清兵中的汉军大多都是以前的明军,乙邦才估计他们同样也有夜盲症。
“大都督,咱们这是把谭泰逼得没招了啊!竟不顾士兵中有大量的‘蒙雀眼’而发动夜袭,简直把士兵们的性命不当一回事了。”说到这里的时候,不愧是国防军的总参谋长,乙邦才很快就得出谭泰是被迫发动这次夜袭的。
“是啊,现在的战场相对透明,咱们装备了那么多的望远镜,两军对峙的距离又这么近,清兵的一举一动咱们尽收眼底,想要突袭那是不可能的了。估计谭泰也是明白这一点,只是想试试运气罢了。”罗剑呵呵一笑说道。
“大都督,咱们的粮食恐怕有些紧了,到明天早上又要增加几万人,粮食只能吃七八天了。”乙邦才笑着说道,这还真是幸福的“烦恼”。
“对了,对俘虏咱们还得仔细甄别,对以前做恶太多的,不能无原则的放过去。该杀的要杀,该劳改的要送去劳改。今年的俘虏会越来越多,咱们得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在负责这个事情。”罗剑并不担心粮食问题,刚才的文书里就有报告说后勤运输船只明天就能到德州城外。
抬手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晚上十一点半了,半夜天气已经变得很冷。罗剑拿起大衣披到了身上。
帐篷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慢慢朝远方去了,罗剑知道这是七师的留守部队在作准备,七师这边虽然没有发现对面的清兵有异常举动,但马应魁师的营地离这儿并不远,只有**里距离,万一清兵夜袭的对象是七师,这边也能做到有备无患。
“走,咱们出去看看。”罗剑对乙邦才招呼道。说着披着大衣走出了帐篷。
走到帐篷外面才知道刚才的脚步声离得还比较远,只是夜晚的声音传得远罢了。除了七师营地的大门口亮着两盏马灯,整个夜晚里看不到一点亮光。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看来谭泰今天的日子选得不错啊。”罗剑对刚刚跟出来的乙邦才说道。
“谭泰的日子是选得不错,但袭击的对象却选择错了,今晚又会让他后悔一阵子了。”乙邦才笑着说道。
突然一阵人喊马嘶从东北方向传来,瞬间打破了宁静的夜晚。罗剑和乙邦才都下意识地朝这个方向望去。
最先看到的几盏若隐若现的灯光,不一会儿两排火光冲天而起。离这么远都能看到人和马的影子在火光中晃动。
一阵沉闷的枪声响起,其中夹杂着一些清脆的枪声,罗剑和乙邦才都知道这是扬州一式步枪的声音,其中清脆的枪声肯定是七师配属给马师的一千多人开的枪。
罗剑能够感受得到准备偷袭别人的清兵在突然遇到伏击时的慌乱,更何况对手有着强大的火力。
不一会“投降不杀”的喊声就隐约传了过来,这是用铁皮喇叭喊出来的。又过了一会儿,罗剑隐约听到了“投降就有大米饭吃。”的喊声,转头看了一眼乙邦才,乙邦才会心的一笑,显然他也听到了。
“参谋长。回去睡觉了!情况让他们明天早上再报告。”罗剑见大局已定,不想再看下去了,尽管穿上了大衣,但帐篷外面还是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大都督,你去歇息吧,我得守着把情况搞清楚,否则我哪里睡得着啊!”乙邦才笑着说道。
“那你到指挥帐篷里守着吧,外面太冷了。”罗剑说完就回去就脱衣上了床,躺在床上罗剑却并没有睡意,今天看到那么多的公文,有些思路还得再捋一捋。
尽管一军在河南打得并不理想,但这并不影响全国的大局,罗剑知道今年之内打败满清应该不成问题,现在要考虑的是战后的事。
最让罗剑感到头疼的是政府的改组,现在的政府之所以称为临时政府,是因为他只是战时政府,是为打败满清而成立的,现在临时政府的许多机构都不完善,战后肯定还得逐步把这些机构完善起来。
而完善政府机构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尽管现在在南京、杭州和广州已经有三个行政学院,但这三个行政学院的架子都不大,每个学院也只有二千多人在校。
六千多人对于全国来说,显然人数太少,一旦从满清手里夺回了大量地盘,行政人员的严重缺乏就将显现出来。
山东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山东全境现在已经基本收复,但是从去年到今年,南京政府只给山东安排了二百多名官员,许多府县还在大量使用以前满清朝廷的官员。
罗剑并非对以前投靠满清的官员有什么看法,这些人并非在大节上都有问题,不少府县的下级官员完全是被上级裹挟着投靠了满清,也就是说满清当初是对明朝的官府全盘进行了接收。
现在全盘接收显然不行,南京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跟以前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前的官府被称为官老爷,而现在的南京政府基本是服务性质的,使用以前的官员,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恐怕南京政府不久也会被他们变成官老爷。(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侯方域的抉择
罗剑想得很晚才沉沉睡去,早春寒冷的夜晚里,躺在床上睡不着的不仅是罗剑,沧州城里的侯方域也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今天晚上侯老太爷又把侯方域喊去痛骂了一顿,按说李香君和孩子已经跑了那么久,何况现在战云密布,满清朝廷也顾不上让他把嫡孙送到京城当人质了,老太爷应该不会发火才对,但老太爷就是指着侯方域的鼻子狠狠骂了他一顿,让侯方域觉得在这么多下人面前真是颜面尽失。
尽管沧州已经乱成一锅粥,但因为把谭泰巴结得好,谭泰给侯方域一家人住的院子派了一队士兵守着,这让侯家的日子在混乱的沧州城里依然显得颇为平静。
但知府衙门现在却完全瘫痪了,除了几个同知、通判还呆在家里,府里的师爷和各房吏员们早就跑得不知去向。不过侯方域知道,府衙即便不瘫痪,他现在也无事可干,尽管谭泰对战争的预期极其悲观,但准备安心过几天舒坦日子的他把沧州的所有权力都收了去,在他看来,大权在握也算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吧。
侯老太爷今天大骂侯方域的起因很简单,因为侯方域今天没有到府衙去值守,也就是说侯方域今天没去上班。
侯方域本来心志是颇为坚定的,当初在扬州出现那么多的新鲜东西对他一心“向上”的心思影响都是极小,现在尽管形势不利,但侯方域并没有对满清朝廷失去信心。在他看来。如此礼贤下士的朝廷不会这么快就完的。
侯方域对满清朝廷有信心还来源于对南京政府的没信心。他总认为大都督罗剑在扬州和南京实行的那一套完全有悖于常理。最让侯方域受不了的是扬州政府里上下尊卑不分。
谁都想不到,当初让侯方域下定决心离扬州去寻找“光明未来”的竟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那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