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好比前面有一块金子,如果只有一个人去捡,估计他不会太着急,慢慢走过去拿上就是,如果有两个人呢?那就要看谁跑得快了,其实这就是竞争,国家垄断之下的工厂和企业必然会缺少竞争,长期下去,就会阻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实国有企业的优势和缺点都非常多,罗剑只是从垄断所造成的危害上来分析的。
“兴华,那你为啥不让这些商人参股铁路和化肥厂呢?这些人参股以后,肯定会建造越来越多的工厂,这不就产生竞争了吗?”史可法有些疑惑地问道。
“化肥厂以后让民间资本进入这是趋势,但现在不是时候,原因大家都明白,咱们现在得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农民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所以现在化肥厂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现在就交到商人手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被推迟很长时间。”
罗剑这么一说,大家都点了点头,史可法其实明白这一点。之所以提问。是想让大家都明白过来。
“当然化肥厂现在不能让他们进入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如果能够生产化肥,那么生产新式zha药应该就不成问题,这项技术目前还不能公开吧?”
在场的众人只有罗剑、刘为民和史可法明白这一点,其他人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沈同当真不知天高地厚,直接钻到钱眼里去了,如果他知道这一点,恐怕不敢说他要参股化肥厂吧?”袁继咸笑着说道。
“至于铁路不让他们参股,那是因为铁路修建的投资规模极大。如果让他们参与,不仅难以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考虑,也会造成一种无序的状况,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会修很多条铁路,而经济贫困的地方就会长时间得不到发展,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其实罗剑知道铁路的利润极高,而国家今后的基础性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税收肯定是不够的,政府必须掌握一些高利润的行业来确保今后基础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说得有些远了,把话说回来。现在的工商业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今后的大发展会是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界的这些人也就是商人将会成为我们社会里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是拒绝他们进入国家的管理,还是让他们参与进来,是到了我们应该思考的时候了。”罗剑不想把话题扯得太远,回到了当初的议题上。
听到罗剑说到这儿,大家都沉默了下来。
内阁这些人除了罗剑和刘为民,其他所有人包括史可法在内都是接受了一辈儒家教育,而明朝以来对商人地位的极力打压在他们心中已经形成一种固有的概念,现在罗剑提出要让人商人进入国家的管理,真的很难让他们接受。
罗剑见大家都不说话,知道现在提这个问题确实太早了一些,要想仅凭一通说教就改变一个人一辈子形成的理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令罗剑欣慰的是,在座的这帮人起码算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希望国家强大,不受人欺侮,更希望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尽管目前大家的很多观念不能完全统一,但共同的目标决定了一切都可以慢慢商量,罗剑觉得等以后发展到了那一步,他们的认识会转变过来的。
“兴华,这事以后再说吧?不是还没到那一步吗?”史可法有些犹豫,这些人中,他看过很多罗剑带回来的书,接受新观念比其他人要多得多,连他的观念都没转变过来,更不说其他人了。
听史可法这么一说,罗剑也觉得自己有些着急了,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就目前南京政府掌握的力量,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想要翻起风浪确实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这次的事件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具体到这次事件来看,罗剑觉得史可法和众人都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在他们看来,政府同过去的朝廷一样,应该具有无上的权威才行,什么都来指责或者要求要挟政府,那是不可容忍的。
尽管罗剑知道以自己目前在政府里的地位,也知道让工商界的人参与政府的管理是大势所趋,对这个事情当是可以一言而决,估计史可法也不会太反对,但罗剑不会这么做。
人们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现在中国南方出现许许多多新生的事物,伴随着这些新生事物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和即将形成的新局面。对于罗剑来说,尽管有另一个时空里一些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涉及到具体情况,与那个时空还有很多不同。
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一切发生的年代要晚上一两百年,许多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都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代里这一切都还是空白,罗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理论家,让他去创建一个理论体系,既没那个能力,现在也没那个精力。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
罗剑现在就有这种困惑,尽管目前南方的工商业发展很快,但大家似乎都在忙着去赚钱,根本没有人去思考、去总结经济发展的规律。在科技发展上,似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现在的科技发展更偏重于实用,而理论性的东西感兴趣的人并不多。
会议结束后,罗剑回到府里,晚上在饭桌上跟柳兰和刘为民谈到了这个问题,柳兰和刘为民也意识到了一些,不过没有罗剑考虑的这么全面。
吃过饭,几人来到堂屋坐下继续讨论着,不一会儿,老太太和史可法一家人也过来了。
可能是心情好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少,这两年老太太精神越发矍铄,身体看起来比以前硬朗多了。
老太太一来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找小罗霆,小罗霆已经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地还不太稳当,老太太跟在后面唯恐他摔摔倒,罗剑和柳兰却根本不在乎,小孩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
史可法坐在沙发看着罗剑和柳兰对儿子学走路基本不管有些疑惑,“你俩就不怕他摔着了?”
“从物理学上讲,小孩重心低,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摔得太重。从小孩的教育来讲,多摔几次他会从中学到更多的经验,以后摔跤的情况就可能要少得多。”罗剑笑着说道。
“兴华,我怎么从你这话里听出了其他意思?今天下午的会上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我知道可能你是对的,但我们的脑子就是转不过弯来,你是不是也在等着我们摔了跤之后自己爬起来?”史可法反应很快,盯着罗剑问道。
“宪之兄,我们家柳兰这几年可是赚了不少钱,现在整个南方恐怕她要算首富了吧?”罗剑没有回答史可法的问题,转移了话题。
“是啊,你下午还说要让资本家参与国家的管理,我看你是想让柳兰进入政府吧?”史可法笑着说道。
“我可没有想进入政府的心思,只是我和兴华都想到了怎么开始花钱了。”柳兰在旁边说道。
“花钱?你们俩想把钱全都花了,一点也不给我孙子留了?”老太太耳朵好使,听到了柳兰的话。
“留钱给他干嘛?我们会留给他更好的‘财富’。”柳兰笑着说道。
“除了钱,还有什么财富?”老太太牵着雷霆,站直了身子皱着眉头问道。
“我们会教给他知识,教会他做一个努力的人,娘你能说这不是最好的财富吗?”柳兰歪着脑袋对老太太说道。
“说不过你,反正是你们的儿子,我老太婆也见不到那一天。”老太太不满地看了一眼柳兰。
“娘,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你还要给霆儿带儿子呢。”柳兰笑呵呵地说道。
“兴华,你们准备怎么花钱?到底是什么意思?”史可法的注意力还在“花钱”上,他知道柳兰现在几乎富可敌国,这些钱都要花出去,对整个社会上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我们商量好了,准备再建几所大学,这些大学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今天我们几个讨论过,认为我们现在太缺乏理论研究,不管在人文上,还是经济和科技上,我们都太注重实用,而缺乏系统研究,这可不是好现象,长此以往,必将制约社会的发展。”罗剑很慎重地说道,柳兰在旁边点着头。
史可法有些不太理解,罗剑又跟他讲了一通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史可法终于有些明白了。
“兴华,这是好事,我绝对支持。不过同时建几所大学,哪来那么多的学生啊?要让那些读书人去研究圣人之道差不多,让他们去研究你说的这些,恐怕有些不靠谱吧?”不过史可法还是有疑问。
“正是因为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少了,所以我们才要建这样的大学,咱们慢慢来,先在杭州建一所,等全国都收复了,再到北京去建一所,慢慢总能培养一些人才出来。”罗剑倒是不太担心,有了大学倾向性的引导,从事理论研究的人会越来越多。(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洪承畴的心思
今天是个大晴天,湖北三月的天气并没有完全放暖,但已经不让感到寒冷了。
离武昌城四五里远的海军陆战队的营地里的帐篷外,黄得功翘着二郎腿坐在一张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看得入迷。
老黄看的并非是圣贤之书,那些书老黄是不感兴趣的,他看的是《三国演义》,这类书太对老黄的胃口了。
一边看着老黄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为啥刘备老是哭呢?”
黄得功这段时间心情很不错,尽管海军陆战队只有八千人,但就这八千人把佟岱的近五万清兵困在武昌城里根本不敢离开一步。
这都二十多天了,被逼急了的佟岱曾经派上万人企图冲破海军陆战队的防线,不过出来容易回去难,上万人出城,结果只跑回去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还是绕了一大圈从另一个城门进城的。
武昌周边的清兵早就被肃清一空,二师和五师已经绕过武昌进军到了沔阳(今湖北仙桃)一带,武昌城现在已经彻底成了孤城,黄得功根本不着急攻城,自从接到南京政府已经给李成栋的二军很大支持的消息,黄得功愈加淡定,每日里过得很是悠闲,当然有阎应元在,他也用不着操心。
阎应元从帐篷里走了出来,看到黄得功看书看得起劲,心里有些好笑,他是知道当初黄得功可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这才几年时间,竟被身边的“秀才”们给逼得不停地学习。现在厚厚的一本书抱在手里也能看下去了。
“丽亨。来来来。我发现一个大问题。”黄得功看到了阎应元,向他招手道。
“哦?黄部长,你发现啥问题了?”阎应元好奇地问道。
“这三国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吧?”黄得功问道。
“是啊,有一千多年呢?这有什么问题吗?”阎应元更加奇怪了。
“这一千年前的人打仗就是提着刀枪干,咱们前几年也是提着刀枪干,丽亨,你说为啥兴华他们一来,这打仗的方式全都变了呢?”黄得功问道。
“这…”阎应元一下被问着了。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他实在没想到黄得功会问这样的问题。
“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兴华他们是从天上来的,天上就是这样的。”黄得功有些得意地说道。
“黄部长,大都督已经说过多次了,他们不是从天上来的。”阎应元有些哭笑不得。
“哈哈,丽亨,你还当真了,逗你玩呢。你说佟岱这厮被围了这么久,他的粮草还够吗?你来分析分析。洪承畴这老小子会不会被调回来呢?”黄得功哈哈一笑,收了笑容这才正经问道。
“咱们不是没收到洪承畴回撤的情报吗?想来是二军把他们给拖住了。佟岱这儿我估计他们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毕竟咱们进军速度快,想来他也没那么时间去准备粮草。”阎应元想了一会这才说道。
“嗯,我在想啊,咱们是不是该对武昌城动手了?困了这么久,他们的军心士气恐怕已经不行了吧?”黄得功终于还是有点沉不住气,想尽快把武昌给解决了。
“黄部长,舰队的弹药补充不是马上就到了吗?等舰队的火炮炮弹充足了,咱们就开始进攻,我再去好好计划一下,黄部长,你看行吗?”阎应元不是不想尽快解决武昌城,海军陆战队虽然困住了武昌的清兵,可也把自己给困住了。
“好的,丽亨,那就辛苦你了。”黄得功点了点头。
此时的洪承畴正是象阎应元猜测的那样,的确被李成栋的二军给拖住了。
就在年后,洪承畴集中了十一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开始对湖南永州发起攻势行动,洪承畴本想在一军调离湖南之后,对两湖的清兵好好整训一番,却没想到留下的二军也是不好惹的主儿。
李成栋的二军尽管在人数上比洪承畴的清兵有着绝对的劣势,但李成栋却并非一味地采取守势,只要有机会他都会主动出击,每次虽然消灭的清兵不多,但这种小刀子割肉也是让洪承畴极为难受。
这次清兵基本集中了湖南境内的清兵开始大兵压境,李成栋终于感觉到了压力,他知道这次洪承畴是来真格的了。
李成栋把二军全部收缩在永州附近,部队摆开了防御态势。
如果是以前的清兵,李成栋肯定不会在乎,他的二军有五万多人,要是都象以前那样拿着大刀长矛的清兵,就是真的来了二十万,他也敢把二军拉出去跟他们野战,但这次来的清兵跟以前有些不一样。
因为这次的清兵手里的家伙跟二军差不太多,都是用的扬州一式步枪。二军缴获过清兵的这种步枪,跟扬州一式并没有差别,射程也差不多,这下二军总算遇到对手,李成栋也不敢大意了。
好在在火炮上还占有不小的优势,二军现在有一百多门火炮,也幸亏刘肇基在一军撤走的时候,把一军的火炮全都留给他,否则,这次李成栋还真不一定能熬得下来。
李成栋这次朝南京告急是有他的小算盘的,这二个多月被优势兵力的清兵给压得有点苦,这让李成栋心里极不甘心,他知道南京那边已经可以大量生产扬州二式步枪,这次就是想弄得这些新装备。
李成栋感觉难受,其实洪承畴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从前年年底进攻两广被打回来之后,洪承畴一直悉心经营两湖,一年多时间总算把上上下下都理得顺了,天公也作美,这两年都是风调雨顺的,作为天下粮仓的两湖的粮食产出也是争气,不仅供应了两湖的几十万清兵,还能抽调不少供应朝廷。
这让洪承畴得到了多尔衮更加充分的信任。把两湖的军政大权全都交到他的手上。一时间洪承畴在两湖权势之隆。就是两湖的满人都不敢对他稍加辞色。
但洪承畴却始终高兴不起来,算是满清朝廷中少有的几个头脑清醒的人之一,洪承畴从扬州军开始出山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满清朝廷危险了。
但洪承畴觉得自己深受满清朝廷厚恩,尤其感多尔衮知遇之恩,现在朝廷又将自己派到两湖这富庶之地,自己有责任替朝廷经营好。
洪承畴是这样的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说,洪承畴并非一味搜刮百姓,不过有些耐人寻味的人是,两湖的百姓在供应给满清朝廷这么多的粮食之后,并没有百姓被饿死。
洪承畴知道这是因为南京政府并没有将红薯、玉米和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对两湖进行封锁,正因为有了这些高产作物,洪承畴也才能给朝廷提供这么多的粮食。
前年冒雨石被朝廷收买以后,满清朝廷终于弄明白扬州一式步枪的关窍,洪承畴觉得满清朝廷终于有些希望了,充满希望的洪承畴开始在湖北武昌和湖南衡阳建造了两个枪械厂。并想尽一块办法弄来了几台蒸汽机,果然大大加快了步枪的制造过程。
尽管有了一些步枪。但洪承畴并没有轻举妄动,他担心国防军知道了会集中全力进攻两湖,那样自己就会前功尽弃,就这样他一直隐忍着,直到一军从湖南撤走了,两湖的清兵也大部换了新枪,这才向二军发动了进攻。
等跟二军真正打起来,洪承畴才发现只靠步枪想打败李成栋的二军还真不行,不说吃掉二军,就是想突破二军的在永州城外的防御工事都不行。
关键是二军手上有一百多门火炮,就是这些火炮让洪承畴进退两难。
洪承畴知道不打败二军,他就完全被迫留在衡阳无法动弹,所以刚刚过完年,他就定下决心,集中整个湖南的清兵,准备同二军拼死一搏。
可是即使集中了十几万人,可还是跟收缩防御的二军开始了僵持,这是洪承畴没想到的。
就在洪承畴进退两难之际,他接到了佟岱从武昌派来告急的信使,他知道国防军不会让他没有任何负担地攻打二军,但他没想到国防军动作这么快,直接就捣向了湖北腹地。
就在洪承畴听说进攻湖北的国防军有近万人装备了更新的步枪和火炮之后,才燃起不久的希望再次化成了泡影。
洪承畴知道自己跟吴三桂一样,在南京政府的汉奸名单上是靠前的,也听说了吴三桂对国防军投诚了,并且南京政府同意他去北美追随前朝公主重新建立大明朝。
洪承畴当初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颇有些心动,但对满清朝廷的感恩终究还是占了上风,就在南京政府派人对他劝降之时,这才断然拒绝了。
但自从今年以来,国防军加强了对满清的攻势,洪承畴也看出来了,南京政府绝对不会跟满清朝廷分庭抗礼,而是下了最大的决心要把满清给赶出中国,而且洪承畴也知道,南京政府做到这一点不过是时间问题。
是陪着满清朝廷一起灭亡还是另寻他途,洪承畴好生踌躇。
当初在松山被满清所俘之后,洪承畴就恨过自己,为啥在被俘之前没有自尽以报崇祯帝对自己的恩情,被俘之后大清先皇皇太极对自己优渥有加,为感其恩德,这才决心报效大清朝廷。
然终皇太极一朝,对自己仍是防范有加,并未有启用之意,待北京城被李自成所破,崇祯帝身殒,摄政王多尔衮执掌朝政之后,自己才算迎来了“人生第二春”。
想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