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猛士回明 >

第86章

猛士回明-第86章

小说: 猛士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继续给大家解释道。

    “这样啊?那些当官的还不是都撂挑子了,没好处,谁还来当官啊?”对面茶馆里的老帐房先生也在这儿吃着午饭,听见帐房先生的话,说道。

    “没人当官?大都督说了,咱们现在啥人才都缺,就是不缺当官的,今后想当官必须要考试,听说考的可不是八股文章,而是经世的学问,治理的才能。今后想靠文章写得好就能当官恐怕是不行啰。”帐房先生说道。

第一百五十四章 艰难的扬州新政

    “‘学而优则仕’,圣人都这么说了,如今圣人之言也不管用了?”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

    “你那叫曲解圣人之意,孔圣人这话的意思是学问学好了,可以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从政之中,并非学问好了就可以当官,这报纸上也有篇文章就是说的这事,还是袁继咸袁府台写的呢。”帐房先生说道。

    “不说这当官的事儿了,我就觉得大都督府的新政好,象我们这个店子,每年的赋税虽说比往年高很多,但全都缴在明处,再也没有了乱七八糟的摊派和官差的盘剥,算起来比往年还要少不少呢。”

    刘婶给客人放下盘子后,站在一旁听着大家的议论,报纸发下来后,她已经让帐房先生给她讲过了,刘婶对报纸上说的这个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一条记得很是真切。

    “报纸上说了,这次开官员大会,就是要把一些新的制度确定下来,象赋税制度,就要是要让百姓们都交得清楚明白,以后还要把赋税的银子花在哪儿了都要在报纸上公开呢。”帐房先生继续给大家解释道。

    “以前咱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有些低了,听说大都督府正在研究如何给官员涨俸禄呢,俸禄涨了以后,若再有‘火耗’、‘踢斛淋尖’等陋习,发现一起,按贪腐论处。这个想法虽好,但真要做起来恐怕有些难啊?”

    整个扬州地区的第一次官员大会就在一片争议声中召开了。

    会议是从大讨论开始的,大都督府把官员们按区域分成了四个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议题不少,有军政分开的,有官员财产公示的,有赋税制度的确立,有新的财会制度,有如何针对本地区的发展制订规划的。

    大都督府号召大家畅所欲言,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大都督府专门派人到各个组记录大家的想法,罗剑和史可法也到各组参加讨论,了解大家的想法。

    原计划讨论用三天的时间,谁料想这一放开讨论,竟有些刹不住车的架势,罗剑和史可法商量,干脆让大家说个够,再延长三天时间,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都提出来。

    几天的讨论,让扬州的官员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几派。

    拥护派以任民育、袁继咸和路振飞为首,多数是大都督府派出的官员,这些人大都与罗剑等人交流颇多,对明朝末年大明官场腐朽深恶痛绝的,这些人从扬州大半年的发展中看到了新政的好处,因此这些人既是新政的执行者,也是新政最忠实的拥趸。

    史可法对罗剑把袁继咸和路振飞请来大为赞赏,认为这二人不仅思想开通,而且其满腔为国为民之心,无一丝私心杂念,在官员中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任民育也从当初对罗剑几人救了扬州军民的感激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未来认真的思考。

    对罗剑四人本身,任民育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以几人之能,他们掌握的知识足够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最富有的人。

    就拿玻璃厂的收益来说,任民育自己投入的银子到目前已经翻了二番,同罗剑的几人的股份来说,自己的股份只是九牛一毛,而自己就从没听说大都督府有一分余银,几人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瓜州的几个工厂之中。

    开始的时候任民育对有些新政也有些不太理解,比如对军政分开,任民育就觉得地方大员如果没有军队的管辖权,恐怕有令难行,且没有文官的制约,恐唐朝后期的藩镇之乱又将重演。

    罗剑跟他解释道,以后军队发展的趋势都是火器化,而这些武器装备的生产,依靠军队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的,而现在军中实行的后勤统一补给,也能有效防止军队到了地方自立为王。

    文官和一些地方官员插手军事,以外行指挥内行,明末的惨痛教训不能再在扬州重演。而军事将领以武力干涉地方政事,则其性质则更为恶劣,一个依靠武力压制百姓的政府是无法长久的。

    罗剑和史可法已经记不清找了多少官员进行了象同任民育这样的交流,这些谈话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却没有罗剑预期的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些固定思维想要改变绝非一日之功,一些人思想观念的顽固远远超出了想象,尽管罗剑想尽可能地统一思想,反对派还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

    反对派也很明确,大多以中层官员为主,其中上次马士英强行安插到扬州的官员占了多数。他们以“祖宗之法不可易”为由,强烈反对扬州不与朝廷保持一致,搞自己的小王国。而且新政一出,官员的地位将大幅下降,为官者无威严,则不可役民。

    本来以中层官员为主的反对派并不能成什么气候,但一人的到来,让反对派们找到了靠山,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年高德劭、号称蕺山先生的刘宗周刘老先生是史可法用书信请来的。

    已经六十八岁的刘宗周在历史上因为南明朝廷被满清所灭,对明朝官员纷纷投降满清失望之极,最后于绍兴老家绝食而死。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南明朝廷在扬州军几次大胜之下,南明小朝廷至少在短时间内危急是没有了,刘老先生的绝食行为自是也不会发生了。

    刘老先生虽再也不愿到马士英把持的小朝廷为官,但对史可法的邀请却并没有拒绝,他也听说了扬州与朝廷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也想过来看看。

    刘老先生对“扬州新政”中的两条尤其意见最大,一是鼓励工商的政策,老先生认为若此政一出,则人人逐利,长久以往,则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纲常不再,其恶果日后难以想象。

    其次是对官员的一系列制约政策,刘老先生在崇祯朝时就指出过,认为崇祯朝求治太急,用法太严,颁布政令太频繁,升降官员太草率。大臣们因害怕获罪都文过饰非,不愿尽职尽责,所以虽有人才却不能发挥作用,虽有将领却不会带兵,虽有士兵却不能杀敌。刘老先生认为当务之急是收拾人心,而收拾人心首先应从宽待官吏开始。

    刘老先生认为扬州新政中的官员任职条例,比崇祯朝对待官员更为苛刻,为官者不得时时小心翼翼,否则随时可能触犯,如此为官,岂能尽职尽责?

    在一次公开的讨论会上,刘老先生引经据典,一番之乎者也说得罗剑云里雾里,很些有狼狈不堪,刘老先生甚至指着罗剑说他“不学无术”,这让反对派们很是暗中开心了一番。

    刘老先生对扬州玻璃厂也是极为不满,认为其生产之物,除了引导奢糜之风,对百姓生活无甚作用,他老人家就不许家人购买一件。

    对这个问题倒是史可法首先开口跟老先生解释,玻璃厂除了生产玻璃和镜子,也能生产望远镜、透明的容器等物,于科学研究之道大有益处。

    而史可法提出的科学之道又与老先生的理念不合,又是一大段引经据典的评价,弄得史可法也很是难堪。

    对待这样德高望重、极有气节却又固执得要命的老先生,罗剑也是无奈之极,话说重了不行,说轻了他又听不进去。

    其实刘宗周“慎独”的理念也并不太为时人所接受,崇祯皇帝就认为他的政治观念虚无飘渺,并无一实策可用。现在一帮人围在老先生周围,是因为他反对一些新政,这恰好迎合了这些人的想法。

    本来黄宗羲对刘宗周的学说极为推崇,以前也曾把刘宗周与王阳明并列,认为其已达圣人之列,但听了刘宗周在讨论会上所说,下来后也跟柳兰和顾炎武说,刘老先生务虚已近极致,对扬州的发展并无一丝一毫用处,大都督完全可以不听其言,对新政就要象张居正那样强行推行。

    但罗剑并不准备这么做,以目前罗剑和史可法在扬州的一言九鼎,强行推行新政,当是能够施行下去,但罗剑不想开了这个坏头。

    讨论扩大到了士人和社会贤达阶层,一些在地方稍有威望的读书人和士绅也被请了过来,原定半月一刊的《扬州半月刊》也在柳兰和顾炎武等人加班加点之下,半个月之内加印了两期,除了随时召开的讨论会外,几派也在报纸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对有些失控的局面,史可法极为担心,找到罗剑说出自己的担忧。

    “兴华,你确定这么做不会出大乱子?”

    “呵呵,宪之兄,你不必担心,只要军队不参与进来,乱不起来的。大家多争论是有益的,真理愈辩愈明嘛,只有大多数人的思想统一了,新政的施行才能真正的贯彻落实下去,强行推行的结果只能是人亡政息,张居正张大学士的教训,咱们不能不汲取啊。”

    “只是官员们都聚集扬州,时间久了,地方的管理恐怕要出问题啊。”史可法说道。

    “现在正值冬季,事情相对较少,如果不趁这个时间统一思想,待明天开春了,事务多起来了,就更没有时间了。”

    尽管罗剑也想尽快把新政贯彻下去,大家齐心协力抓发展,但几千年来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想要转变却是极为艰难。

    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让罗剑大为光火,起因是以黄得功和刘肇基为首的一帮将领们派人到扬州,公开支持扬州新政。

    军队将领的公开支持顿时让反对新政的声音小了下去,但这并非罗剑所愿。

    罗剑就任淮扬大都督之后最严厉的一道命令下发到了各部队,这道命令只有一个意思,军队的责任就是为国作战,绝不可以干涉政事,今后若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将勒令干政者退出军队。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失败的尝试

    大都督府的这道命令各方反应很不一致,黄得功和刘肇基等人知道罗剑是极为严肃的,接到命令后自是闭口不敢再言。

    有人认为大都督这个命令下得极好,军人就应该干军人的事,倘若以武力为政,则武力之下的政事将毫无公平公正可言。

    也有人认为罗剑不过是作秀而已,他自己就是军队的统帅,现在又让军队不干政,乃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史可法已经看过不少书了,也知道罗剑的那个时代里的一些制度,知道罗剑的意图,即便是当初史可法到了江北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四镇中除黄得功稍好一些,其他三镇都是各自为政,对朝廷的旨意和扬州督师府的命令置若罔闻,史可法也是深有体会。

    黄得功等军中将领的事只不过是此次大讨论中的一个插曲,大讨论延续这么长的时间,争论如此激烈和尖锐,罗剑也没有想到。

    马士英对扬州的一切都是极为关注,扬州展开关于新政的大讨论作为内阁首辅的马士英自是早就听说了。抛开扬州新政不说,对扬州开展的大讨论马士英就觉得罗剑是在胡闹,罗剑打仗也许是个人才,但从政恐怕就差得远了,这话是马士英对李沾说的,李沾自是极为赞同。

    在马士英看来,官府若要施行什么政策,哪里用得着征求大家的意见?更何况扬州把一些不是官员的士人和社会贤达都找来讨论?若是光这些人倒还罢了,听说扬州还找了一些种地的老农,经商的商人,反正各行各业都有,大家七嘴八舌,还能干成什么事情?

    罗剑此时的确有些左右为难,本想只是在官员之中对即将开始的一些新政进行宣传和讨论,目的是为了新政能够更好的施行,没想到却变成了一场波及整个扬州各个阶层的大讨论。

    柳兰忙得脚不沾地,仿佛又变成了以前的记者,不停地收集着大家的各种意见,归纳整理后发表在《扬州半月刊》上。

    根据柳兰的采访和调查,支持扬州新政的人在大讨论过程中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让罗剑有了更多的信心让大讨论继续下去。

    但时间已经不容许再这么无休止的讨论下去,再有二十来天,1646年(弘光二年)的新年就要快到了。

    按史可法和三个府台的意见,不能再这么讨论下去了,大都督府应该严令新政必须施行,必须要新年来临之前把这件事给办了,倘若拖到明年开春,各地春耕一开始,官员们必须下去抓农业生产了。

    罗剑觉得真要用大都督府的名义下令新政的施行,这场大讨论就完全失去意义了,苦思无策的罗剑决定用上最后一招,那就是投票表决。

    听到罗剑的办法,史可法异常惊讶地看着他,思考半天才说道:“兴华,是不是有些新政你不想施行了?”

    “是啊,兴华,你让官员们自己来投票,没有几个人能同意官员财产公开的,你心里可得有准备。”袁继咸也在旁边说道。

    “我说兴华,你简直多此一举,这几天我也听你说了不少,记得你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话我很赞同,明明你觉得是对的,新政对扬州今后发展的作用不言自明,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路振飞也说道。

    “对呀,兴华,你这种做法我也不能理解,倘若我对某个新政不赞同,我自会投了反对票,假如以后对此项新政落实不力,你可不能说我,因为我当初就是不赞同的。以后出现了这种问题怎么办?”任民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任民育的话真正引起了罗剑的思考,记得不知在哪本书上看过,“民主的本质是就是暴力”,记得那本书上举了一个例子,说三人乘坐一条船,二人决定往东,另一人却坚决要求往西,船只有三人合力才能行驶,只有往东的二人用暴力迫使往西的那人同意往东,这才能解决问题。

    “罗大哥,民主需要大众的认知基础,刚才任府台提的问题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倘若用严令推行新政,不落实者反倒无话可说,倘若用投票的方式,倒给新政今后的施行留下了诸多隐患,那样以后扯皮的事情太多了。”柳兰见罗剑头大,在旁边开解道。

    “如果此时再下严令,当初的大讨论就全部白废了,这可不行,宁愿有些新政暂时不施行,也要采取投票的方式。”罗剑固执起来也让人觉得无奈。

    史可法等人见罗剑已经铁了心,也就不再多劝,倒是柳兰在几人走后笑话罗剑,用不民主的方式来实行民主,在罗剑这里算是开了先河。

    “我怎么就用不民主的方式了?”罗剑还没反应过来。

    “怎么就民主了?刚才大家全都反对你用这种方式,就你一个人坚持,这还叫民主啊?”柳兰笑道。

    柳兰的话让罗剑哑然失笑,想了一下这才苦笑着说道:“在这种没有民主的年代里,要实行民主,恐怕只能用这种不民主的方式了。”

    投票决定新政的事很快就传来了,这也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投票的范围被大都督府扩大了。

    对新政是否施行的投票权扩大到了参与讨论的人,柳兰以前作过统计,参与讨论的各阶层共有二百八十多人。

    尽管反对声和质疑声不断,投票的这一天还是如期到来了。

    此时的扬州并没有能够容纳二百八十多人的屋子,投票被安排在扬州城里的一个小广场上进行。

    所谓的投票并没有见到一张纸,摆在人们前面的是好几个盆子,每个盆子代表扬州新政中的一项,每个代表手里有长短两根竹签,长的代表赞同,短的自然就是反对,弃权就是不投进去就是了。

    “为什么不发纸笔?”罗剑站在人群后面皱着眉头问柳兰。

    “用纸笔?唉,这里面有一半人都不识字,发了纸笔也不会用啊?”柳兰指着前面的人群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里面除了官员大都不是社会贤达吗?再不济也是村里的财主吧?怎么都不识字?”罗剑吃惊地问道。

    “罗大哥,谁规定财主一定要识字啊?这年代不识字的财主可太多了!”柳兰笑着说道。

    不识字但是能听懂话,主持人在台上念着每项新政,下面的转着圈儿上台把自己手里的竹签投进相应的盆里,这次扬州新政的条目较多,投票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按照罗剑的要求,是要当场计票的,史可法看了半天,心里默默算计着,走上前对罗剑说道:“兴华,要不我们下去再去统计?”

    “不行!就得现场计票,否则还投它干嘛?”罗剑皱着眉头说道。

    “行吧,兴华,就听你的。”史可法无奈地摇了摇头。

    数竹签的结果很快出来了,呆呆地看着前面黑板上写出的数字,罗剑仿佛傻了一般,嘴里喃喃说道:“怎么会这样?”

    “柳兰,你把兴华带回府休息,这里我来处理。”史可法走过来对柳兰说道。

    统计的结果不由得罗剑不发傻,因为没有一项赞同票超过反对票,也就是说,如果按投票结果来操作,则扬州新政全部要废除!

    柳兰扶着罗剑回到大都督府,晚饭的餐桌上,罗剑还如同梦游一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连一项都没通过?

    “柳兰,难道我们真的错了吗?”罗剑痛苦地问着。

    “罗大哥,我早就说过,现在没有民主的基础,咱们这是拔苗助长,效果不会好的,每一项新政,对大部分人有利,肯定就会对小部分人不利,而这小部分人却是你让他们投票的人,你说能成功吗?”柳兰冷静地分析道。

    “柳兰,你是说还要扩大投票的范围?”罗剑仿佛梦魇了一般。

    “罗大哥,我说你是不是魔症了?你让那些见了当官的吓得浑身发抖的农民们来投票,他们听得懂新政的意思吗?”柳兰皱着眉头说道。

    “骆管家,拿酒来!”罗剑吼道。

    “罗大哥,你!”柳兰急了。

    骆管家走上前,看着罗剑和柳兰有些不知所措。

    柳兰闷了半晌,才对骆管家说道:“拿来吧。”

    罗剑端起酒杯一饮而净,喝完了又抱起酒坛倒满了,端起来又要一口喝了,柳兰这下真急了,夺过罗剑手里的酒杯,说道:“罗大哥,这杯我替你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