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市井田园 >

第26章

穿越市井田园-第26章

小说: 穿越市井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他笨拙的样子,生怕他割了手,唐妙跑过去,“给我吧,我来割!”

    萧朗摇了摇头,“刀子很快,你会割到手的!”

    两人一边摘花,萧朗让唐妙给他唱歌,唐妙便给他讲很多格林童话,然后变通一下,当成富家少爷和贫家女子,或者王子与落难公主之类的事情。

    等她讲完她突然发现,不管是落难公主也好,被后妈虐待的姑娘也好,总之她们都不是绝对的贫家女子,这门当户对呀!

    这时候门外有几个孩子悄悄地溜进来,个个锦衣华服,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他们躲在假山后面冲着唐妙道:“看,那个小土嫚来了,就是小山喜欢的那个小土嫚儿!还穿花裤子,啧啧,她怎么不用玉米皮做裤子穿呀!”

    ……

    “萧朗也是个小鳖瓜,你看他专门喜欢跟小土嫚儿玩,我们跟他玩儿他就不知道怎么玩了,真傻!笨蛋!”

    “轻点,别让大人听见……”

    “放心好了,萧朗从来不敢跟大人说的……”

    唐妙听得清楚,转头看萧朗,发现他小嘴儿紧紧地抿着,脸颊的肉紧绷起来,却假装没听见的样子,一直往那边割花朵。

    突然他抓了一把土朝假山旁的孩子们扔过去,几个孩子猝不及防,被扔了满脸,有的迷了眼睛,嗷嗷地叫起来。萧朗扑上去拳打脚踢,只是个头太小,反被两个大孩子按住。

    唐妙一见立刻大喊,“打架了打架了!”然后摸了一块石头藏在袖子里,冲去就砸按住萧朗的那个大男孩,他没想到小丫头这么有劲,脑门上立刻有血丝冒出来,见流了血,吓得他立刻嗷嗷大哭。

    看萧朗和唐妙的丫头立刻跑过来,从大孩子手底下脱出来的萧朗立刻抢过唐妙手里的石头,又去砸另一个。大丫头忙上前拦住他,“小山少爷,小山少爷,不能打人的!”低头又见萧朗脸颊蹭破了一点皮,吓得忙喊人。

    这萧家大院里虽然是老夫人当家,可其他还有几个妯娌,并不跟他们住一起,而是另外有院子,如今这个被唐妙打了的男孩子就是那头的,素日里在家里称王称霸,孩子们也喜欢跟他们玩,不对路的就被欺负。这边大院的孩子们多半也去跟他们混,学了大人那一套分片管,萧朗从不跟他们玩,也被欺负过几次。第一次萧朗说是被他们打了,但是大人觉得孩子打架,不能伤了和气,只打骂了下人,让他们以后盯紧点。再后来被欺负萧朗便不告诉大人,尽量呆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喜欢跟自己的那些兄弟玩,因为他们都喜欢跟那边大院的孩子混。

    老太太几个匆忙出来,被打破头的孩子嗷嗷地哭,仝芳忙让人去请郎中,又让人去拿药箱给他包扎。

    老太太看了萧朗一眼,他胸脯鼓鼓的,黑澈的双眸像是被燃烧的两团宝石,小嘴紧紧地闭着一言不发,手里还捏着一块石头。

    她俯身去拿那块石头,柔声道:“小山,乖孩子,不打架,把石头给奶奶!”

    萧朗蹙着眉,瞪着那几个孩子,“你们要是再敢胡说八道,我就杀了你们!”

    萧老太太蹙眉,夺下他的石头,“小山,怎么说话呢!”然后瞪了仝芳一眼。

    仝芳一声不敢出,她一直以为儿子老实,乖巧,在家里骄纵也不过是不喜欢吃饭睡觉,不喜欢跟兄弟姐妹们玩,可没想到才七岁的孩子就敢说这样的狠话!她不由得也拧起了眉头,看了唐妙一眼。

    高氏忙把女儿拉过去,问道:“桃花,怎么回事!”

    唐妙咬了咬牙,嘟起粉嫩的嘴,委屈地道:“我和小山摘花呢,他们跑过来欺负小山,骂他是鳖瓜!还要打他!他们把小山按在地上……”

    仝芳忙道:“娘,孩子打架,也是常有的事儿。”

    萧老太太却心疼萧朗脸上被蹭破的地方,等药箱拿来便让动作熟练的丫头给孩子们处理伤口。

    她想让仝芳先送高氏和唐妙回客院,萧朗却也跑过去,说要跟花花桃桃一起去玩。

    唐妙立刻便感觉萧老太太的眼神沉了沉,忙捅了捅萧朗,“你先回奶奶那里去吧。”

    萧朗小声道:“可是我想跟你一起!”

    萧老太太笑道:“好了,如果没事,就玩去吧,”然后又嘱咐仝氏,让她吩咐人盯住了,别又让小孩子找一块打架,仝芳答应了,立刻带他们去。

    萧老太太自带人将另外几个孩子送回去,他们也是家里爷爷奶奶的宝贝疙瘩,平日里比她宠萧朗过分不知道多少倍,早惯得不成样子!十三岁的孩子就能去祸害别人丫头,无法无天!

    回到小院里,唐妙和萧朗在一旁摆弄那些菊花,仝芳打发了丫头,跟高氏说话。

    仝芳叹息道:“你往年来过几次,也都看到了,刚开始那两年还好些,后来我大哥没了,在外面使不上劲,我在家里也就没什么说话的权力。当年如果不是我大哥在省府担着职务,他们只怕   3ǔωω。cōm  也看不上我们仝家。这些话我连亲娘都没说过,也就跟你说说了!都说十年的媳妇熬成婆,我就怕我还没熬成婆就憋屈死了!这两年小山要不是恋着桃花一起玩,早也跟那堆孩子一样了,小时候不肯正经吃饭,一生气就把碗扣在地上,我训他两句,要是被他奶奶听见……哎!”

    高氏既为仝芳叹息又牵挂景枫的事情不知道如何。她也知道仝芳家在娘家虽然是富户地主,可比起萧家柳家,不知道差了多少。

    接下来两日萧朗和唐妙老老实实地呆在客院,然后景枫回来了,事情很顺利,那三个廪生见了景枫之后,跟他谈了谈,随便考了一篇文章。虽然仓促却最能见真章,他们对景枫很满意,答应为他作保。高氏很是开心,带着景枫去给萧老太太磕了头,萧老太太让他们多住几日,反正冬天没什么忙活,景枫也可以在萧家书房里看看书。

    高氏还记挂着家里,又住了两日便正式告辞了,萧老太太便也不挽留,知道单独留下桃花也不可能便让萧家的马车送他们回去。

    萧朗把一只绣着小兔子的荷包悄悄地塞给唐妙,小声道:“这个给你。”然后又飞快地指挥身后的老仆让他把送给唐妙的书卷笔墨纸砚给搬上车。

    唐妙朝他摆了摆手,“记得人多的时候,不要跟人打架了!”

    萧朗竟然脸红了一下,小声道:“其实我平日不打架的,一点都不凶的。”

    唐妙笑了笑,“玩累了就读书,读书累了就玩!反正不要一个人跟他们打架,你人小力量弱。”

    萧朗点了点头,“我知道,花花桃桃也是这样的吗?”

    唐妙捏着他塞给自己的荷包,发现里面硬硬的,摸了摸竟然都是玉佩之类,忙道:“我还要种地呢,可没那么多时间读书打架的!”然后把荷包塞还给他,“不要随便拿家里的东西,放回去吧!”

    之前刚来这里,心里害怕也不想安定,如今想呆在家里种地,便觉得这样不好,而且萧朗那时候小,拿点东西就拿了,现在都七岁了,再拿东西,会被家人特别是老太太看轻的。不管多宠爱自己的孩子,家长总是有个限度的,像老太太那么精明的人,只怕   3ǔωω。cōm  更加厉害,所以她有点担心萧朗。

    萧朗以为她不喜欢,小声道:“那我拿其他的给你。”

    唐妙瞅了瞅大人,见无人注意他们,遂一本正经地道:“你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给我,我不喜欢!”

    萧朗开心地笑起来,“那我以后只给花花桃桃我的东西好不好!”

    唐妙叹了口气,小手拍了拍脑门,“记得听你奶奶的话。”

    萧朗大力地点了点头,然后看着他们上了马车,跟着马车走了一段路,老仆抱住他,马车远去了他才嘟着嘴低头看着怀里的荷包。

    “常叔,花花桃桃不喜欢玉了,那我以后给她什么呀!”

    常叔憨憨地笑了笑,“我看她挺喜欢跟少爷一起玩,应该是少爷吧!”

    萧朗欢喜地瞪大了眼:“真的?”

早早晚晚

    马车行走在衰草凄凄的道路上,秋风瑟瑟,天空中白鸟自由地飞翔。田地里麦苗细细嫩嫩的颜色映得天空格外青碧,使得深秋单薄懒散的阳光折射出几分生命的色彩。

    到了家大家知道景枫的事情解决了都很是开心,让他专心读书,来年春天去应试。又让他不要担心家里的钱,知道景枫可能会去参加童试;老高家舅舅和大姨、几个姑姑甚至就连很远的二姨早都表了态一定凑钱让他去。

    为了让景枫专心读书,老四让他去东里间住着,免得家里人来人往的串门会吵到他,李氏早有此意还是让他跟媳妇说一声。

    老四笑了笑,“娘,这有什么好商量的,就让景枫来,没事!”

    荆秋娥端着一簸箕干扁豆种进了,问道:“娘,我是剥了晒还是放盖垫上晒?”

    李氏忙从炕头墙上钉着的钉子拿下挂在那里的小藤编针线筒,从里面找出一根穿着棉线的大针,“你放下我给它穿起来,挂在屋檐底下晒晒,不占地方!”

    荆秋娥便放下了,看了老四一眼,“桃花不是要去北沟崖看麦子吗,你不去?”

    老四笑了笑,“去,你喂了牲口了吗?草要少放勤放,免得它祸害!”

    荆秋娥瞅了他一眼,跟李氏道:“娘,你看他还嘱咐我了,他最是个大喇喇的人,给牲口放草每次一大筛子,那马被他惯得可爱拱草了!”

    李氏笑起来,一边穿扁豆笑道,“嗯,他小时候干活,可粗拉了,他在前面掰棒子,后面还得跟个人拾。爷们们一起盖谷,他粗粗拉拉的,你别说,盖得粗拉,出苗还齐节。你大哥他们盖得老实,厚土填平,反而不出苗,还得去耙!”

    说完都哈哈笑起来。

    老四嘿嘿两声大步出去了,然后李氏便跟荆秋娥商量让景枫来东里间的事情。荆秋娥笑道:“这真当好。”婆媳两个说了一会话,荆秋娥便去外面街上扫扫自己晒得草,准备做饭。

    因为两家中间夹了篱笆墙,王氏便让老唐头他们帮忙,跟老三在南墙又开了个小门,将原来西里间的两扇小门拿了过来凑合用一下。

    王氏也出来扫草,看到荆秋娥便过来说话,说了一会秋收天气小麦子,然后道:“北沟崖大哥家那十几亩麦子,长得真好呀!”

    荆秋娥笑了笑,“是啊,我也去看过,竟然比人家好地里多施肥的好!”

    王氏脚底下搓着几根草,“肯定是施了粪,大哥家也没那么多粪呀!”见荆秋娥也不知道,便又道:“他们之前种的绿豆,哎呀啊,收了那一些,今年可吃了绿豆!除了卖的,大哥还让几个姑回来拿的,让他们去做绿豆糕。大嫂子还去后面磨了绿豆面,夏天喝了一夏的绿豆汤……真是欲作。秋娥,那么的,大嫂没给你们点?”

    荆秋娥一边弯腰用竹耙子搂草,道:“给的,那天三嫂你不是在的,大嫂给了我们半个布袋,还给了娘半个布袋。”然后又反问了一句,“大嫂没给你?”

    王氏哈哈地笑起来,转身看了看南边那片破屋,“这谁家不回来空着怪可惜的!”荆秋娥便抱了草放去屋里,然后拿了簸箕收拾碎草,见王氏还在,便问:“三嫂,不做饭呀!”

    王氏看了看天,“还早,自己当家,随便儿!”

    荆秋娥笑了笑,蹲下划拉那些随草。

    王氏笑道:“现在都是你做饭呀?咱娘还不做饭?”

    荆秋娥端起簸箕,“也做,有时候我做有时候她做。”王氏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天,回家做饭去。

    唐妙趴在四叔的背上和景椿去地里看麦子,出苗率差强人意,因为耧车的问题,但是长势不错,至少不比南边良田里的弱。远远望去,草色如酥,很是喜人。

    景椿问:“来年我们是不是可以有馒头包子吃!”

    老四摸摸他的头,“当然,你看这麦子比之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呢。”

    唐妙却在盘算地里肥料够不够,绿豆蔓子能提供大部分氮肥,腐烂的叶子肥含有很多磷,在播种之前还撒过草木灰,然后耙地之后才种得麦子。主要是河沿上风大,要提高麦子抗倒伏的能力,虫害也会少一点。

    他们又去看了看北边不靠近低头挖的那个粪坑。家里一直烧草,像那种不耐烧火力不旺的麦秸草、麦扬、麦糠等唐妙都让做饭的人不要拉风箱。因为拉了风箱火呼呼地蹿出来,也不烧锅还不方便,不如让它自己慢慢烧,这样草木灰是深灰色,肥料最足。

    以往高氏基本都是早晨扒了草木灰然后直接倒进圈里沤肥,唐妙一天看到了拦住她说攒起来,因为草木灰跟粪尿一起会分解挥发掉大部分肥力。她少不得依然以书本为借口,高氏觉得她说的头头是道,越来越信她,养成了习惯,甚至会遇到事情的时候先悄悄问问女儿。只是家里没那么大的地方放,以前用草帐子盖在屋西头的空地,用草盖起来,可是大风一吹,院子里全是草木灰,且那边还种了几眼吊瓜、葫芦的,葡萄枝子也大了,需呀架起来,再堆灰实在不行。

    唐文清便说去地头上挖坑,把灰用麻袋装了,满了就送那里去,来年种地刚好用。草木灰撒完之后就夏天沤肥,又可以种麦子,很是方便。

    高氏觉得很好,又找了所有能用的木头加上结实的蜀黍秸做成帐子盖在上面,再在四边压土,只留个小门往里倒灰就好。

    因为在自己家靠河的地头,也不会有人走,不怕掉下去。

    如今分了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地少就不要种太多的种类。像谷子、黍子总被麻雀叨,产量低又不当饭吃;蜀黍一般用来喂鸡多了卖给酿酒作坊,主要是为了能用蜀黍秸编席,如果需要在地头上种两分地也够了。因为有海外传来的玉米解决了牲口和家禽的粮食,还能补贴人的口粮,算是极好的。

    她暗自帮家里规划了一下,主要种几样就好,粮食有麦子玉米,经济作物就可以种棉花和花生,还可以秧一亩地瓜,产量高需肥少,大人孩子也喜欢吃,多了的也可以喂猪。

    如果按照她的计划,以后十五亩良田每年种四亩花生五亩棉花,花生秋收后可以直接种麦子,来年收了麦子再种玉米,收了玉米便可以种一茬绿肥等。这般十五亩地轮作加上套种能够从肥料、收成上合理利用。

    只不过这么麻烦的事情还是等自己大一点再说吧,如今爹娘已经够惊讶了,以后可以推脱又看了什么书学了新的知识,他们也不至于会怀疑什么。

    入冬时候,陈先生病得厉害,眼瞅着不行了,把景枫叫了去说了一些话,他不许别人听大家也不知道说什么。病来如山倒,,没一个月陈先生便去了。他一去,景枫少不得伤心了好久,柳无暇因为如今不便,只打发了家里的仆人来祭奠,送的东西却没有往日多,银两更是少了大半,路过高家也没进门,想是那头有话嘱咐。高家人虽然唏嘘却也知道人之常情,说不得什么,只有景枫暗暗地替柳无暇担心,不知道他在家受何等委屈。

    陈先生一走唐家堡就没有真正有学问的大人了,村里的孩子要是读书就要去前面杨家屯或者后面林家庙子。

    王氏见景枫准备去县里考试,又埋怨自己家景森读书晚如今都要九岁了,还没入蒙学。言辞间不禁对婆婆有些怨念,平日里便不爱去说话,而是喜欢往外走。李氏对于她喜欢去跟外面人搭个说三道四,打听消息很是反感,却也并不当面表现出来,暗地里也会嘱咐高氏少跟她说景枫的事情。

    年前老薛家又让媒婆来过一次,高氏依然拒绝,尽管这次他们礼数周全,面面俱到,她总觉得薛家不可靠,女儿去了不会幸福。

    日子紧吧年还是跟往年那般凑合过了只不过因为景枫要去考试,办得稍微喜庆热闹些。

    正月上,高氏特意拿出了辛苦攒着舍不得花的几个钱让唐文清买了稍微好一些的礼品带着景枫去给那三位廪生拜年,自己带着桃花搭了回来拜年的文沁家马车去清水镇给萧老太太拜年。

    说起来她也是因为今年求了人家办事才去的,以前也不是不想走动,实在是两家差得悬殊,去了怕人家看不起,又怕给仝芳丢份。仝芳来,自己家人待她和气,且觉得萧家少奶奶来了,那是荣耀。可自己去萧家就不是那么回事,除了仝芳和萧朗只怕   3ǔωω。cōm  没人高兴,以往给仝芳帮忙还行,如果纯粹去走动,那是很尴尬的。所以以往高氏从没主动去过萧家,都是等仝芳来了,将家里舍不得用的稀罕物或者精心做的什么吃食请仝芳捎回去给老太太尝尝。

    只是今年请了人家办事,不能不去问安,他们家什么都不缺,就算空着手也算心意到了,尊了人家的面子,表面不如何,心里肯定是高兴的。

    六岁的唐妙表现的已经像个大人,有时候沉思起来甚至会忘记自己是孩子,等别人叫她猛地抬起头来,眼中的精光便遮也遮不住,王氏就说她精怪附身的。有时候看起来比大孩子还精明,脸上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深沉,眼中有着大人才有的狡猾。

    不过当她有意识地扮演孩子角色的时候,还是能做到尽善尽美,哄得家里老人每日笑呵呵的,加上乖巧懂事,从不祸害东西,爷爷奶奶仍然最喜欢她。

    李氏常说“如果桃花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说不得以后和哥哥一起去做个大官,还能考个状元回来呢!”

    萧老太太过年的时候贪喝了两杯,受了点风,正卧床休息不怎么见客。高氏领着女儿进去请了安,让女儿给磕了头。老太太拉着唐妙看了一会,赞道:“这丫头越来越伶俐了,以后肯定是个能干的俊丫头。给我们萧朗做个伴儿多好!”

    唐妙假装不懂,甜甜地道:“萧奶奶,你要赶紧好起来,”然后看了看问道:“你怎么不枕小山给你做的枕头呢,菊花晒干了,枕着很舒服的。”

    萧老太太笑道:“奶奶舍不得枕。”然后摸出个红艳艳的小荷包递给唐妙,“来,奶奶给桃花压岁钱!”

    唐妙忙摇了摇头,脆声道:“我不要钱,要奶奶赶紧好起来!”

    萧老太太一愣,随即叹了口气,笑了笑,把钱塞给她。高氏见她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