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三千里-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备火器:大将军炮16门;灭虏炮80门;佛朗机256挺;鸟铳256枝;3眼枪1728枝。装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大弩256张;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火箭7680枝;大棒256条;藤牌256面;腰刀5888口。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兵);车正128副;管队臂手97副;车正臂手128副。
明军的后勤保障:
明朝实行军事屯田制度,士兵平时种田,战时打仗,明初庞大军队的军饷主要来源于军事屯田的产出,朱元璋曾设想:“养兵百万,不费人民一粒米”。这一点在明朝前期可以做到,后期随着政治腐败,其作用适得其反。
说说具体的后勤保障,明军运输营详细资料:
人员编制:内将官1人,中军1人;军车兵30人;杂役兵254人;车炮兵1622人;全营共1908人。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每门3人);鸟铳640枝(铳手640人)。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驾车用牛256头。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绳桩96条;拒马枪256条;火兵尖担256架;火镰224把;灯笼354个;铁楸736把;铁撅496把;镰刀1216把;斧头128把;凿子128把;铡刀240口。粮秣辎重:米200石;黑豆500石;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锣锅500口;铁锅256口;水袋500个;水桶256口。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明军的战争指挥系统:
明军平时的兵制为卫所制,战时多采用营制。营制兵员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抽调卫军中的精锐,一种是募兵。
军事指挥官为总兵,总兵官一般是都督府官或国家的爵臣,总兵派驻地方后,很多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备边,成为半固定的地方军事长官,于是朝廷又设立巡抚,去总领军民两事。一个大地区往往有多位巡抚,于是又派出总督去统领。遇有重大战事,则设立战区,于是又派出经略,作为总指挥官。实在要命的时候,再派出督师统帅诸军,督师一般由大学士做,从巡抚以上,都是文官统军。
武将指挥系统一般为:由总兵官统领,下设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把总、哨官、队长、什长、外委、材官等官职,另设中军、旗牌,辕门、粮运等专职武官。(注:明军的战时指挥系统各个时期略有不同,尤其是低级别指挥系统,这里所举只是常例。)
日本兵制:日本后战国时期、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身亡。他的爱将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军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军队,实际是由各大名专属兵团组成的联合部队。
这一时期的日本军阵和战国时期的大名军阵基本相同,军阵的基本构成由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其主力为主将(大名)手下世袭化、专业化的“家臣团”。这些军队数量很少,但是战斗力却非常强,一旦战事爆发,在这些私兵的基础上,再征招农民组成足轻(步兵)队补充军力。
一、具体战斗序列及指挥系统如下:
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
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用使番(传令兵)负责联络。
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
在实际作战中,往往还要选出一名先作大将,即先锋官,在日文中对先作大将的解释为“勇敢的砍人队长”。
二、日本军的布阵与出阵:
基本阵形为先阵在前,后面分列左阵,右阵,大将和旗本部队在中央,再后面是预备队、后勤部队(日文称作小荷驮,机动运输部队称为小马驮子队)。
变阵共八种——鱼鳞阵、锋矢阵、鹤翼阵、偃月阵、方圆阵、雁行阵、长蛇阵、衡轭阵。另外还有车悬、虎韬、卧龙、轮违、大妄、虎乱、乱剑、云龙、飞鸟、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将棋头、别手直等阵。
评价:中国的兵法重视谋略,《孙子兵法》,就是集其大成者,阵法则处在次要的位置,而在日本则受到相当的重视。这和两国战争规模不同有关,其实阵形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况。阵形体现了战术思想,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当定下何种决心,采用何种战术,使战况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则是取决于将领,需要进行认真的推算,不存在简单的阵形互相克制关系。
中国将领重视战略层面,并不是说具体战法就相对落后。冷兵器时代,不讲究阵法的军队根本没法打仗,这是一个常识,中国古代阵法虽然在战争中的实际运用情况现代人已经不甚了解,但从其继承者——日本的武田八阵在日本古代战争中的不俗表现,我们可以想见它的源头——华夏阵法的博大精深。像诸葛亮、李靖、赵匡胤、徐达、戚继光等都是运用阵法的高手。到今天日本阵法之所以比较出名,是因为日本人肯认真的、狂热的、不遗余力的去弘扬和发掘自己国家的历史军事文化。
三、日军的后勤保障:
日本军队的动员人数取决于根据其土地面积与肥沃程度而得出的石高。
丰臣秀吉在武力统一日本的同时,积极着手恢复封建秩序和法制的重建工作。首先,在乡村全面实行“太阁检地”,调查统计全国的土地面积和各种经济数据。以“一地一作人”的方式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按“二公一民”的比例征收田租;颁“刀狩令”,没收民间武器;把农民编成五人组或十人组,组内连保,严防农民反抗,并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武士专心打仗,农民专心种地,这些措施保障了日本军队的后勤供给。
文禄庆长之役时丰臣秀吉命令下属大名(诸侯)每一万石出阵二百五十人。日本关原内战之际,东西两军大概是每一万石出阵三百人。到了江户幕府时代有所提高,基本上每一万石出军役三百五十人。
附一、兵农分离制:
日本经过战国时代,农兵成为军队的基本构成。一般的服役对象为年满十五岁,不满六十岁的成年男子,商人、职人、艺人和僧侣除外。凡是记录在册的男丁,每年的正月和七月两个时间必须集中到城中进行基本的军事训练,简直是全民皆兵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时的日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封建军事国家,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农兵不分也增加了封建统治的风险。由于战争消耗巨大,横征暴敛频繁,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农民暴动时有发生,农民手中掌握武器,对于统治阶级的统治自然是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军役的动员规模越来越大,战争时间的越来越长,耽误农时的情况经常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样,就迫切需要兵农分离,分化出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以打仗为职业的职业军人。丰臣秀吉在逐步平定各地诸侯,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禁止大名之间私斗,同时禁止了征用农民参军打仗,规定农民只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并且于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了刀狩令,宣布收缴民间百姓手中掌握的各种武器装备,确立了兵农分离的制度。
修订版说明
更新时间:2005…6…28 13:08:00 字数:529
此次上传的修订版,是大陆简体书版内容,和台湾繁体书版略有不同,二者各有优劣。从感情上讲,我更喜欢大陆简体书版多一些。
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大陆书友能够了解那段尘封的中华战史。再次感谢大家以往对拙音的支持,谢谢。
'另外,至今日止,签名版龙战已经全部定出,拙音手中已经没有优惠价样书了,请书友们不要再往我邮箱去信,多谢。'
QQ群:8404407
大洋书城网址:bookcity。dayoo。/books/bookdetails。aspx?id=1159475&cs=11
三明书店网址(推荐):。smsd。/book。asp?id=24943
当当网址:。dangdang。/product_detail/product_detail。asp?product_id=9012753
《龙战》封面链接:
tu4000。anyp/UserData/Data45/USID200404130011168775/photoes/050610095503796。jpg
《龙战》网络版序言'蔡骏'
更新时间:2005…8…18 8:11:00 字数:2368
中国人的英雄梦
——评高拙音长篇历史小说《龙战三千里》
高拙音的长篇历史小说《龙战三千里》近日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了,请允许我开门见山地评价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在华文网络上令千万人如痴如狂的杰作,是我所读过的近十年来中国最优秀的历史小说,是四百年来属于中国人的英雄梦。
初次看到这部作品完全出于偶然,有一次使用搜索引擎寻找某段历史资料,却意外地搜到了《龙战三千里》的一段小说网页,我立刻被高拙音的文字震撼了,那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简直摄人心魄,而极度真实的细节描写又令人身临其境,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片硝烟中的三千里江山,成为了抗倭援朝的中国将士中的一员,顶着日军铁炮的弹丸勇往直前......
我用几个晚上一气呵成地读完了《龙战三千里》,除了小说本身带给人的强烈震撼外,又重新温习了一遍那段历史:1592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指挥大军入侵朝鲜,几乎占领朝鲜三千里江山全境,明朝派兵援助朝鲜前后历时六年,经历数次激烈战斗,最终将日军彻底逐出,获得万历朝鲜战争的胜利。而朝鲜方面习惯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在朝鲜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日本方面则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同样也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进程。
我从小就酷爱历史小说,至今已阅读古今中外的历史作品无数。在欧美与日本,历史小说一直占有很高地位,介于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拥有极其巨大的读者群。许多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都是写历史的,比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历史小说始终都是个薄弱环节,虽然也有过《金瓯缺》这样的长篇惊世巨作,但近十年来的历史题材作品无疑处于低潮,在恶俗的“清宫戏”盛行的今天,历史小说几乎已成为了影视的附属品,而网络上的“历史小说”又大多完全架空了历史,正当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却得来全不费功夫地看到了高拙音的《龙战三千里》。
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给了我全新的体验,我从没想到过历史小说居然可以写成这样,每一个细节都如此到位,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背景资料,都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我惊讶高拙音居然能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功底,对于明朝万历时期的军队与装备如数家珍。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日本方面也非常熟悉,把战争双方的历史真实度都写到了极致。通常研究人员往往专攻某一国某一时代的历史,像高拙音这样把中日两国同一时代的历史都吃透的实属难得。历史小说最难写的还在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既要写出真实的大历史,但也要写出历史中的小细节,这需要极其高深的小说布局和结构能力,而《龙战三千里》却做到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那段历史,既可以站在高空中俯瞰战争全景,也可以躲在战士们身边倾听他们的对话,甚至可以钻到将军们的肚子里听到他们的心思。
很小就从史书上知道了那段历史,但所见材料大多是朝鲜人的视角,李舜臣和“龟船”似乎成为“壬辰卫国战争”的同义词。我国史家则很少从正面描写那段历史,似乎已经成为与中国无关的外国史。所以,当我从网上读到《龙战三千里》,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形容的,仿佛重新拾回了一段丢失的记忆,而那段记忆对于我们民族每个人都是如此重要。
万历朝鲜战争对于中国的意义在于:它不但阻止了日本向亚洲大陆的扩张,而且保全了友邻朝鲜民族的生存,也使中华民族受到日本直接侵略的历史推迟了大约三百年。我赞同高拙音关于明朝即便不出兵朝鲜,也照样会灭亡的观点,但毫无疑问历史上的每一件事都会对之后产生影响,万历朝鲜战争在客观上削弱了辽东明军的实力,使刚刚兴起的努尔哈赤获得了成长空间,为此后明清兴亡的大历史埋下了伏笔。
十六世纪末的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尽管大明朝已在“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万历天子的统治下腐烂不堪,日益滑向崩溃的边缘,但毕竟有着两百多年的家底,在北方边境拥有一支长期与蒙古人对抗的军队,明朝所拥有的战马数量也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汉人王朝,一代名相张居正留下来的改革成果也未全部消亡。而当时的日本虽然处于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的统治下,连年内战使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军队,但日本尚处于封建领主时代,内部仍未完全统一,其经济水平和政治体系比之中国尚处于落后,其大军劳师远征又缺乏战马,国内还有德川家康这样的野心家觊觎丰臣家的天下,所以日本侵朝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我们不能以历史的必然性来否定当时人们的努力,在那场惨烈伟大的战争中,除了早已名垂世界史的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外,我们更应该记住属于中国的英雄们,攻克平壤创造世界战争史经典步骑炮协同作战的勇将李如松,力敌千军屡败倭军的刘綎、指挥露梁海战大胜的陈璘、与李舜臣几乎同时战死的邓子龙。还有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名字的明朝士兵们,其中许多人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土地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坟塋,但我可以在《龙战三千里》中看到一股浩然正气,无数忠勇英魂在黄海之东永远守护着我们和平与安宁,他们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常常有人问我写作的乐趣何在?我说写作的最大乐趣在于创造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重新拾回英雄梦。我相信高拙音是与我心气相通的人,我们都有过一个英雄梦,而且至今都没有放弃过,所以才会在小说的天空中驰骋翱翔。高拙音在他的后记里写道:“曾经想象自己是一名驻守边陲的古代士兵,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盾牌站在军阵的第一列......”其实,年少时的我也经常有如斯幻想,在某个古老的年代里,我骑在一匹黑色的骏马上,顶盔贯甲冲向敌方军阵,身后是辽阔而美丽的中原大地。可惜,那样的时代不会再有了。但我想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正是这样永不磨灭的英雄梦,支撑着我们继续勇敢面对生活,继续热爱我们最最亲爱的祖国!
'蔡骏'
更多好看的TXT/UMD电子书请登陆}
声明:本书为(。),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