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官人,吹灯耕田 >

第26章

官人,吹灯耕田-第26章

小说: 官人,吹灯耕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江说着一脸惭愧的把那张字迹模糊的方子递给张巧儿,道:“这方子我已经让那蠢婆娘交出来了,可惜上头的字已经糊了、看不清楚了……”

  这张方子本就是假的,上头的字糊了对张家大房来说是一点损失都没,张巧儿不想张大江太过内疚,赶忙开口说道:“二叔您别自责,这做鱼的法子其实我都紧紧的记在脑袋瓜里呢!这张方子就是糊了也没关系,我再默写一张出来便是。”

  张大海夫妇已经知晓张巧儿故意设计捉弄马氏一事,因此都十分宽宏大量的出言宽张大江的心,毕竟这事是马氏背着张大江干下的,且马氏这回受的教训也算不小,大房再端架子怪张大江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大房大度的不再追究,偷方子一事便算是就此揭过。

  不过马氏不但被张大江给教训了一顿,接下来几天一双手也是越发的红肿、搔痒,让她生不如死、痛不欲生,想抓又不敢抓、想诉苦也没人理会她,一直足足的痒了大半个月才慢慢转好!

  马氏吃了大半个月的苦头,终于感到了害怕、不敢再打大房一家的主意,就连门都不敢窜,老老实实的和大房一家拉开距离、划清界限,更是成日都躲躲闪闪的不敢见大房一家,生怕张巧儿记恨她偷方子一事,又想出什么古灵精怪的法子来整治她、害她吃苦头……

  且先不说马氏如何,却说这大半个月来、张巧儿想了不少法子改进自家卖的鱼,因酸菜鱼片、水煮鱼片煮久了会影响肉质和口感,张巧儿担心只卖这几样事先煮好的鱼片,慢慢的、新鲜劲一过就没客人前来光顾了。

  因此除了最初做的酸菜鱼片和水煮鱼片外,张巧儿慢慢的开始改做熏鱼和烤鱼,后来还进一步研究开发出鱼羹卷、鱼丸等存放时间较久的小吃,大大的丰富了自家小吃摊卖的物事的种类。

  因此虽然张家的小摊子才开了没几日,但到了张大郎兄弟打算上泉州府参加乡试的前几日,吴氏不但有足够的银钱给他们当盘缠,还有余钱替他们置办了几套新衣裳,且为了讨个好彩头、吴氏还替张大郎兄弟置办了一套崭新的文房四宝!

  把前去泉州府赶考的物事都置办齐了后,离张大郎兄弟上路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了,临出发前在齐大郎饱含私心的提议下,两家几个孩子一起到小溪边玩了回水,算是让两家的小子放松心情赴考,也算是几个孩子离别前的最后一次相聚。

  齐大郎虽然迫不及待的想要参加科举考试、证明自己的实力,但一想到要和张巧儿分别不少时日、顿觉十分不舍,心情也变得有些闷闷不乐———他长这么大,还没和张巧儿分开过呢!要是他不在村子里,张巧儿被其他小子欺负了怎么办?

  原本在小溪边玩水的张巧儿,很快就发现齐大郎闷闷不乐的坐在一旁,多多少少也猜到了齐大郎为何不开心。张巧儿怕齐大郎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参加乡试,会影响他的正常发挥,于是便有心想要逗一逗齐大郎……

  只见张巧儿那圆溜溜的眼珠子一转,很快就找到了逗齐大郎、让他转移注意力的法子,于是张巧儿和齐二郎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的说了阵悄悄话后,很快就撇下张大郎几人、溜过去陪齐大郎,并且一在齐大郎身边坐下、就不客气的向他提了个要求……

  “齐大哥哥,我想同你借一百个铜板子儿,不晓得你愿不愿意,”张巧儿边说边笑眯眯的看着齐大郎,且不等齐大郎寻借口拒绝、就飞快的补了句:“齐大哥哥可别和我说没钱,我可是知道你这些年来偷偷的攒了不少银钱!”

  张巧儿这么一说,齐大郎只能把到了嘴边的那句“我没钱”给咽了回去,并且注意力果然马上就被转移了,当下便瞪着一双眼、看着笑得像只小狐狸的张巧儿,并一脸警惕的护着袖袋、问道:“四娘,无端端的你和我借钱做什么?”

  张巧儿深知齐大郎一向视财如命,晓得要是慢慢的和他讲道理得磨很久,于是索性直截了当的扔下一句话:“我当然是有急用才和你借啦!齐大哥哥你就别问这么多了,直接给句准话———你到底是借还是不借?”

  张巧儿本以为她还得再编十个、八个谎话,齐大郎才会愿意借钱,没想到齐大郎却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只不过他答应后却吞吞吐吐的提了个要求:“这一百个铜板子儿我可以借你,不过你得答应我三个要求……”

  “三个要求?”

  张巧儿歪着小脑袋想了想,马上从善如流的提高了价钱:“行,不过我要求把借款提高到三百文钱!一个要求借一百文钱,正好!”

  张巧儿一下子把借款翻了两番,让一向视财如命的齐大郎顿觉肉痛,更是带着一丝侥幸、一脸哀痛的问道:“非得借这么多吗?你刚刚不是只要一百文钱就够了?不如我们折中取两百文这个数目?”

  张巧儿也不和齐大郎讨价还价,直接点头说道:“行啊,齐大哥哥要是借我两百文钱,那就只能对我提两个要求哦!”

  “……”

  齐大郎沉默了片刻后,最终还是数了三百文钱拿在手上,把钱给张巧儿前先把他的要求提了出来:“第一,我不在的时候,你不许和村子里的那些浑小子混在一起玩,没事连话都不能多说半句!”

  “……”

  张巧儿听了十分无语,心想从小到大除了齐大郎兄弟,她什么时候和别的小子一起玩过了?

  小时候每次一有小子想靠近她、和她玩,齐大郎都会在第一时间冲出来把人给赶走!

  久而久之,村子里就没有小子敢和张巧儿一起玩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多年未改,甚至已经成了村子里不成文的规矩了……

  “第二,我就要离家到泉州府参加乡试了,”齐大郎说着装模作样的扭头看向别处,然后以极快的语速把剩下的话说完:“我希望你能说些话鼓励我,最好是再送我个随身携带的附身符什么的……”

  张巧儿也希望齐大郎能一举成名,因此当下就十分爽快的给了齐大郎肯定的答案,并且还半真半假的打趣了他一句:“这点容易倒是容易!不过齐大哥哥你会不会金榜题名后,跟着别的小娘子跑了?我听说汴京城有那‘榜下捉婿’的规矩,你会不会一考中就被人家给捉走了?”

  齐大郎一见张巧儿对他不信任,当下便急忙忙的开口表明心意:“我才看不上京城那些小娘子!你放心,我可是一个信守约定之人,断然不会毁亲另娶!”

  张巧儿其实只不过是随口说说、和齐大郎开个玩笑缓解气氛,因此她一见齐大郎一脸严肃就差举手发誓,赶忙开口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齐大哥哥不会被美色所诱、一定会洁身自好,衣锦还乡时绝不会带十房、八房妾室回来!”

  “……”这次换齐大郎无语了。

  张巧儿怕话题越扯越远,于是不等齐大郎再开口、她就十分热情的主动询问的:“这头两个要求我都答应了,那第三个要求是什么呢?”

  一提起第三个要求,齐大郎马上又开始变得有些不自在,支支吾吾了半天才一脸悲愤的把要求说了出来:“第三个要求就是———我要求你给齐小衡改个名字!叫包子、馒头、面饼都行,就是不能叫齐、小、衡!”

  “为什么啊?我觉得我家齐小衡现在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啊!叫起来也顺口得很,再说了,人家齐小衡也已经习惯这个名字了,无端端的把它的名字改了不好吧?齐大哥哥,你换个要求成不?”

  没想到齐大郎的态度却异常的坚决,且这一回就算张巧儿对他说好话和撒娇也没用,无论张巧儿说什么他都坚持要给齐小衡改名字!好像这齐小衡的名字不改,他就无法安心离乡前去参考乡试般……

  张巧儿初始颇感无奈、觉得齐大郎实在是太小气了,但略微思忖过后、她还是十分爽快的答应了齐大郎的要求:“好吧,听你的,我回头就给我家齐小衡改个名字。”

  齐大郎听了后生怕张巧儿突然后悔,当下就把手里那三百文钱塞给了张巧儿,并难得大方的说道:“那就这样说定了!三百文钱我已经给你了、我也不用你还钱,你只要牢牢记住答应我的那三个要求就行了!”

  “成交!”

  张巧儿一脸爽快的答道,随后心情愉悦的冲齐大郎挥了挥手,也不再和齐大郎多说闲话,当下就眉开眼笑的拿着那三百文钱、蹦蹦跳跳的走了。

  而齐大郎见张巧儿竟答应得如此爽快,心里隐约觉察到一丝不对劲、还有一丝被诓了一回的感觉,总觉得他虽然提出了三个要求、但却没占到丝毫便宜……

  于是为了弄清楚张巧儿拿了钱究竟是去做什么,齐大郎马上偷偷的尾随张巧儿而去,很快就跟着她转到小溪边一棵参天大树后,并且还意外的在树后看到了本该在溪边玩水的齐二郎。

    第五十一章 一惊一喜

    张大郎兄弟和家人道别后很快就登上马车,倒是齐大郎憋了好 久:。才趁着几个大人不注意、把张巧儿拉到了一旁,别别扭扭的向张巧儿许下承诺:“四娘你放心,我一定会顺利考过乡试,接着考省试、殿试,将来也一定会金榜题名、不会叫你失望!”

  离别在即,张巧儿也没了捉弄齐大郎的心思了,只趁着这个机会履行当初许下的承诺,落落大方的说了几句鼓励齐大郎的话:“齐大哥哥,虽然我从没当面夸赞过你,但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最聪明、最博才多学的那一个,我相信你一定会实现刚刚许下的承诺!”

  虽然齐大郎知道他们有约定在前,张巧儿一定会在临别前说些好话鼓励他,但他却没料到张巧儿说的话如此言真意切,并且看着他的目光一片坦荡、没有半点虚伪和客套,让齐大郎能够清楚的觉察到张巧儿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于是齐大郎当下便觉得有些受宠若惊,竟开心到说起话来有些语无伦次:“四娘,你说的这些……都是你的心里话吗?还是你故意寻了些好话来哄我?”

  张巧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一脸狡黠的反问了句:“齐大哥哥,我们从小一块儿长大,你该不会到现在还分辨不出我什么时候说的是真话、什么时候说的是玩笑话吧?反正该说的话我都说了,你要是想不明白那我也没法子了!”

  张巧儿从小到大都喜 欢'炫。书。网'和齐大郎唱反调,并且为了不让齐大郎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几乎很少夸奖齐大郎,平时更是时不时就打击齐大郎一下……

  因此这一次严格说起来、算是张巧儿第一次大大方方的夸奖齐大郎,于是准备参加“高考”的齐大郎童鞋,一得知自己在张巧儿心里的形象竟如此高大,马上就浑身都充满了劲儿,恨不得立刻就一头扎进考场里!

  送走齐大郎几人后,张齐两家的人便开始翘首以盼的日子,都希望能早点收到几个小子遣人捎回来的消息,一直到收到几个孩子的家书、得知他们已经平安抵达泉州府了,两家人才齐齐松了一口气。

  且先不说几个小子那头如何,却说张家一族中德高望重的老族长,这一日突然把张大海给叫过去说话,并告知他一个重大消息———族里一位早早就离乡为官、后来定居在汴京城的长辈,打算过年后回乡祭祖、小住一段时日。

  老族长把这个消息告知张大海后,还反复叮嘱他要好好的准备、准备,到时候带着妻儿前来给长辈问安。

  那位长辈和已逝的张老爷子是堂兄弟,张大海兄弟得喊他一声“大堂叔”,到了张大郎兄弟这一代就隔得更远了。因此两房人彼此之间不大亲近,且因大堂叔一家早早的就离乡了、两家也因隔得远而很少来往。

  隔得这般远的亲戚回乡祭祖,就算身份较为显贵、老族长也没必要特意把张大海叫去才是,毕竟那位堂叔自己那一支还有两个低一辈的侄子在,老族长找他们前去叮嘱才算是合情合理,毕竟他和张大海这支可是隔了好几层的亲戚。

  吴氏一直觉得这件事有些古怪,尤其是老族长还仔细的询问了张大郎兄弟从泉州府归来的日子,于是吴氏随后便费了些心思、打探和那位长辈有关的事,一打探清楚就急忙忙的把张大海找来相商……

  “孩子他爹,我听说那位过年后要从京城回乡的大堂叔,膝下的两个儿子竟前后得病相继去世,且两人都没留下半个血脉,让大堂叔和大堂婶娘眼下老来无依!”

  张大海倒是头一回听说这件事,初始感到十分惊讶、并忍不住感叹了句:“说起来大堂叔他们那一支的人丁还真是不太兴旺,除了你刚刚说的那件事外,大堂叔唯一的兄弟也早早的就没了,不过二堂叔倒是留下了两儿一女。”

  “是啊,可惜二堂叔留下的两个儿子,年纪比你还大个几岁,可膝下却只有闺女没有小子!要是他们一直没能得个小子,二堂叔那房人也就没了传宗接代的人了!”

  吴氏说着顿了顿,才把事情的重点说与张大海知晓:“孩子他爹,我听说大堂叔这次回乡明着是想祭祖表孝心,其实是想从族里过继个小子到膝下,将来百年之后也好有人给他们夫妇送终……”

  张大海闻言点了点头,道:“大堂叔都年过半百了,听说身子骨一直都不太利索,怕是无法再传宗接代了。既然如此,他想过继族里的小子到膝下也算合情合理,可惜二堂叔的两个儿子自家都在为儿子发愁,就是想帮大堂叔也无能为力。”

  张大海一向都不爱说别人家的是非,因此他很快就打住这个话题,道:“反正这事和我们家没什么干系,你也不必瞎操这个心了,自有族长他老人家给大堂叔操心,我们过好我们的小日子就是。”

  “怎么就和我们家没干系了?族里剩下的几个和大堂叔沾亲带故的人家,家里都和我们一样最多只有两个小子,有的人家甚至还只有一个小子哩!我看老族长故意把你叫过去说话、还打探我们家大郎和二郎什么时候考完归乡,定是有把我们家儿子过继一个给大堂叔的意思,不然族长好端端的问起大郎兄弟做什么?!”

  “我看应该不会吧?族里比我们家两个臭小子好的小子多了去了,大堂叔怎会偏偏选中我们家的?你别疑神疑鬼的瞎操心了,反正大堂叔要过完年才会回乡、还早着呢!真有这样的事,到时候我们再操心也不迟!”

  张大海对过继一事十分不以为然,觉得大堂叔眼下也算是在京城扎了根、落了脚了,不大可能看上他们家的孩子,于是他马上就把话题给岔开了:“孩子他娘,我们眼下最要紧的事就是多挣点银钱,往后几个孩子娶妻嫁人都得花上不少银钱啊!”

  张大海这么一说,吴氏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紧张、杞人忧天了。于是很快就把注意力重新放在挣钱上头,并盘算着这年一过、张巧儿就已经十三岁了,要是齐大郎能够一举高中,那两家也就差不多可以开始准备成亲的大小事宜,等张巧儿一满十四岁齐家就可以来迎娶了……

  一想到很快就要嫁女了,吴氏当下便更有干劲,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忙活,不但把小吃摊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家里那几亩田也没荒废、地里的庄稼在吴氏的打理下长势都极好,让张家苦了这么多年、总算能过上一个好年了。

  不过这年关还没到,张大郎几个便先带回来了好消息———张大郎、张二郎、齐大郎、齐二郎都一并通过了乡试,给张齐两家都添了光、长了脸!

  这个好消息让张齐两家人天天乐得合不拢嘴,上门恭贺他们的乡亲更是络绎不绝,林氏还特意置办了几桌席面热闹了一回,高高兴兴的替齐大郎兄弟庆贺!

  因考完秋闱一直到来年三月春闱才会开考,因此张大郎几人考完便都先回了家,一直在家里过完年、才再度结伴踏上上京赶考的路途。

  而张家才刚刚把张大郎几人送走,就迎来了回乡祭祖探亲的长辈,不过那位原本说要回来的大堂叔却因旧疾复发而未能归乡,只有大堂婶、顾氏一人带着几个家仆归来。

  张大海一家也按照老族长的吩咐,挑了个日子一起前往族长家拜见长辈。哪知张巧儿才跟着父母走到族长家门前,就见族长家里里外外的围了不少人,还有几个妇人争先恐后的拉着自家小子往里头挤,看样子似乎是想让自家小子在顾氏面前露一露脸。

  张巧儿虽然早就听说了顾氏要过继小子的传言,但见了这阵势却还是被吓了一跳,忍不住拉着吴氏小声的说道:“娘,那几位远房的婶婶难不成想主动把儿子送给堂婶婆?那可是她们的亲生骨肉啊,她们就舍得白白送给别人?”

  “傻丫头,你堂叔公大小也是个京官,你堂婶婆也是个诰命夫人,像我们这种乡下人家的小子要是能跟了他们夫妇,那还能没个好前程?!不知有多少人盯着你堂叔公家这块肥肉呢!”

  吴氏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却有着一丝不以为然:“只不过你那几个婶婶和你堂叔公家隔的可是更远了,有些都是已经出了五服的亲戚了,就是上赶着把小子送来、你堂婶婆也看不上眼,到头来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巧儿不能理解这些亲戚上赶着把儿子送给别人的想法,于是和吴氏一起唏嘘了几句后便进去拜见顾氏,规规矩矩的行了小辈的礼、并给顾氏问了安。那顾氏对张大海一家人倒也没什么特别的,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客套话便端茶送客了。

  此后村子里茶余饭后最火热的八卦,莫过于议论顾氏这位官太太的到来,且大家伙儿还着重议论了顾氏过继一事,都纷纷猜想顾氏最终会看中哪家的小子、把哪个小子接到汴京城当成儿子教养,然后让那小子继承家业。

  村人大多觉得自家小子要是能跟了顾氏夫妇,今后一定会十分有出息,于是但凡和张氏一族沾点亲的人家,都争先恐后的把儿子送到顾氏面前,并私底下悄悄的贿赂老族长、求他帮忙在顾氏面前给自家小子说些好话……

  唯独张大海一家对此事不屑一顾,只专心赚钱过自己的红火小日子,毕竟张大海夫妇从没想过把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送人,只想一家人齐齐整整的聚在一起过小日子,这样的日子带来的欢乐、幸福和温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