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只好还把他放在那里。每次与共军交战之前,尤其是大战到来的时候,我都会向他征询意见,总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哦!”黄维随口应着。
显然,对于黄长官的这种敷衍并不能使胡从俊满意,他再一次强调着道:“司令,我这可是将我们土木系的精锐都交待给了你,希望司令能够好生对待!”
黄维也一脸地严肃,信誓旦旦地道:“丛俊,你就放心的去吧,这支部队不仅是你的心血,同时也是我的心血,我定然会将他视如自己的生命一样来对待的!”
听到黄维说出这样的话,胡从俊终于点了点头。
胡从俊又和大家交待了一些事情,这才在黄维的亲自陪同之下,走出了兵团的指挥部,坐上了开往南阳的军车,在那里,他将搭上军用飞机,直飞武汉。
看着胡从俊坐着车消失在了卷起的烟尘之中,张贤忽然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失落,仿佛一棵靠背的树轰然倒下。他转头看向身边的众人,大家眼中所显露的也都是如他一样的怅惘,可是当他回头看向黄司令官的时候,却蓦然发现从他的嘴角露出了个一闪即逝的笑意!
第四四章 东调(一)
这一年的冬天不知道为什么,来得是这样得早,十月下旬,此时二十四节气里也就刚刚过了霜降,农历还没有进入十月,但是西北方向的西伯利亚的寒流便长驱而至,让中原地区迎来了第一次的大幅降温,雨中夹着雪花飘然而落,将所有的路面包裹在了冰冷的泥水里,就像是当初西去的时候一样,整个兵团又是风雨泥水里回返,就好象老天爷也要与大家作对。
十二兵团向豫西南桐柏山区的攻势扑了一个空,只在唐河地区逗留了数日,又按照上面的布署,重新开回原来驻马店地区的驻地。
这样来回的往返奔波,一时间将大家搞得人马俱疲,许多的士兵们也怨声载道。不过,熊三娃倒是很开心,作为一个老兵,他有足够多的理由来高兴,他对着那些牢骚不已的士兵们反复地说着一个真理:不管怎么样,这一次还是有一样的好处,没有打仗就没有牺牲,多走一些路也总比死人要好了许多。
这一次最为不利的是作为兵团唯一的机动部队,配制于第十八军之下的快速纵队,在这次的征战之中消耗了不少的油料燃料,由于道路难行,机械故障也频繁出现,有两阵坦克不得不由火车拖回武汉去大修。而燃料与配件地补充亟需解决。
回到驻马店的驻地,十二兵团似乎又要回到了原来的日子,重新休整,随时准备着下次的行动。对于十八军来说,此时实际上能够作战的只有十一师与一一八师这两个师,在向豫西行动之前,杨涛军长便根据胡从俊的意见,把四十九师的士兵补充到了十一师与一一八师里,以完成这两个师的足额配制,对于兵力不足的四十九师,则由四十九师师长徐海波负责去汉口接补新兵,并进行有效的训练。这个时候,经过月旬的补充训练,徐海波的四十九师也基本整补完毕,只是还在汉口未归。
按照众人的想法,这一次休整怎么也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可是,如今的国内局势,对于国民党政府来说,已然是风雨飘摇了,各大战场的战局也越来越不利起来。
东北战场上,经过近两个月的争夺,国军已然处于了惨败的境地。
在蒋总统与东北剿总司令官卫立煌将军还在为打不打通沈锦路,将国军主力回撤到锦州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林彪最终服从了毛泽东的命令,将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绕过了长春,南下锦州,准备封堵国军的退路。
锦州之战打响之后,面对解放军强大的攻势,国军这边的主帅却还在不休地争论着,在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之下,卫立煌依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见,不向向锦州增援,并且认为应该由关内出兵救锦。蒋总统派出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赴沈阳,要求卫立煌出兵锦州,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卫立煌的赞同。在双方僵持的时候,却错过了大好的时机,解放军攻战了昌黎、山海关及绥中、兴城等地,彻底地切断了锦州之西的辽西走廊,并且攻占义县,包围了锦州城。
此时,济南战役的打响,顾祝同只得赶回徐州,盛怒之下的蒋总统亲赴沈阳,召集东北国军的将领开会,决定组成东、西两个兵团以增援锦州,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为时以晚。
东进兵团在锦州外围的塔山与东北野战军相遇,双方在这里展开了决杀,一时间双方死伤枕藉,林彪也下达了一个只要塔山、不要伤亡的命令,虽然这个命令灭杀人性,残酷无情,但终于还是让解放军以十分惨痛的代价守住塔山,取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
十月十五日,锦州被解放军攻破,其后,被解放军从五月开始围困的长春郑洞国所部近十万国军投降。长春在解放军围城前原有五十万人左右,围城后,只剩下了十七万人。内战中,对阵双方都在想尽办法要致对手于死地,而其实最惨痛的还是广大老百姓!
锦州的丢失,令蒋总统对卫立煌恨之入骨,但是大战之中却又不能马上换将,只好将刚刚任命为第二兵团司令官的杜聿明再一次召回到东北,任命为东北剿总的副总司令,实际上也就是剥夺了卫立煌的兵权。
但是,杜聿明就算是才能出众,也已经无力回天,虽然杜聿明建议以弱者的身份整训待战,但是蒋总统却急迫地想要夺回锦州,与共军在东北决战,所以否决了杜聿明的建议,于是更大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其后,解放军以关门打狗的战略,意图在东北地区全歼国军党的东北守军,林彪也忠实地履行着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其战果辉煌,先是在黑山、大虎山附近全歼了举棋不定的国军西进兵团十万人的廖耀湘部,其后于十一月二日攻战沈阳,卫立煌乘飞机离去。
但是,中共中央意图在东北地区全歼国民党东北守军的计划并没有全部成功,国军第五十二军还是由营口乘军舰逃离,而东进兵团也在杜聿明的指挥之下,由葫芦岛分批撤走。
至此,东北地区已然被共产党全部占领。
东北地区的内战是以国军的完败结束,但是,更大规模的一场决定国民党与共产党生死的大战,却要在中原大地上马上展开了!
※※※
十二兵团出兵宛东,显然是一个战略失误,就在十二兵团西去的时候,而共产党方面,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适时的发动了郑州战役。原来被部署在郑州的孙元良兵团,在豫东睢杞会战之后,东调到了安徽蒙城地区,以加强徐州与蚌埠之间的兵力配制。此时的郑州城中只有一个第四十军的军部及其下的第一零六师,九十九军的二六八师等部队,尽皆弱旅,所以这一战也就可想而知,十月二十三日,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守军北逃尽皆被歼,中原野战军取得了自出大别山以来一次难得的胜利,各纵队收获极多,便是连刘兴华的襄河纵队也抓到了上千的俘虏。
郑州是平汉铁路与陇海铁路的交点,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郑州的失守,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说,无疑失去了可以东西接联、南北相通的要地,紧接着其东面河南省的省会开封再一次的陷落也成了早晚的事。
为了夺取郑州,事先,刘伯承派出第二纵队向江汉、第六纵队向宛西行动,最终令白崇禧错误地以为抓住了中原野战军的主力,所以调动了第三兵团与第十二兵团围攻过来,最终达到了其声东击西夺取郑州的目的。
※※※
其实,发动郑州战役,也是中共中央在中原布局中的一步要棋,是为了发动更大的淮海地区作战创造条件。
济南战役之后,徐州已然成了国军重点防御的重中之重,徐州的得失,将关系到首都南京的安危,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的刘峙便小心起来,把其下的四个兵团、四个绥靖区、二十五个军约六十万的兵力部署在了徐州的周围,以徐州为中心,在陇海与津浦两大铁路干线上,排布重兵,以防止共产党解放军的南下,企图作为南京的屏障。尤其是在陇海线上,更是呈一字长蛇阵,摆了开来,以第九绥靖区李延年部摆在最东面的港城海州,以黄百韬为司令官的第七兵团布置在海州以西的新安镇地区;以李弥为司令官的第十三兵团布置在新安镇与徐州之间的邳县与碾庄地区;以战力最强的第二兵团部置在徐州以西的黄口、砀山地区,屏卫徐州西境,此时的第二兵团,原司令官杜聿明被调往东北战场之后,原第五军的军长邱雨青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这个兵团的司令官;再往西的商丘,驻守着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此时刘汝明部从开封退出,靠拢徐州,也就是等于将开封城放弃了。除了以上几股重兵之外,在徐州的周围,还有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在北面的韩庄与台儿庄地区;第一绥靖区的周碞部在淮阴地区;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在蒙城地区。
可以看出来,刘峙的这一部署,是想重兵密集在一起,便于机动,不管共军先打哪一只部队,都可以随时作出迅速增援。
面对以徐州为中心的国军重点防御,作为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代总司令的粟裕将军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以求将南线的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地区,并逐步加以歼灭。这份建议很快便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的认可,只是这个时候,粟裕的目光还只是盯着自己的老对手,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准备将其一举歼灭。但是到十月十一日,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共军委却提出了更大规模的大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首先集中兵力,歼灭摆在新安镇的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完成从中间的突破;然后,转头东向,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的国民党军;第三部再到两淮地区作战。这就是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转变。
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的作战,共产党中央军委同时要求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的郑徐段,以牵制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不使其东调,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郑州战役拉开了国共淮海之战的序幕。
※※※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密集的调动,显然已经惊动了徐州方面的国民党军,急忙向蒋总统报告,同时认为共军有发动新一轮大的战役的可能。
此时,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蒋总统担心卫立煌集团全军覆没的悲剧会重演,面对刘峙的部署深为惶恐,不由得担心起这位徐州剿总总司令的能力,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那个在检讨会上提出将徐州与华中剿总合并的白崇禧来,面对山雨欲来的局面,想让白长官来替代刘峙统一指挥整个淮海地区作战。
开始的时候,白崇禧还欣然接受,但是看到刘峙在徐州的布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个一字长蛇阵,分明就是给了共军一个分割围歼的绝好时机,这个时候再想重新布置肯定是来不及了。当下,这位向来以不吃亏闻名的小诸葛,以没有胜利把握为由,全然回绝了蒋总统的任命。无奈之下,蒋总统只得再一次令自己的门生爱将、刚刚从东北战场上回来的杜聿明继续出任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以确实完成其事先拟定的集中兵力于蚌埠,以击破共军攻势为目的徐蚌会战计划。这个计划,是由国防部长何应钦与参谋总长顾祝同共同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守江必守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蒋总统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的徐蚌段两侧守备,准备以徐蚌段为轴心,各机动兵团分布在该段两侧地区,以攻势御阻击共军南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撤退到淮南,以确保南京的安全。这个计划从十一月六日开始实施,并且严令各部按此计划调整部署。
同时,为了确保徐州,巩固江淮,并且令两淮地区兵力上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蒋总统亲自下令,调华中剿总所属下的第十二兵团归入徐州剿总,这虽然令白崇禧大为不满,但看到大战在即,也只好默然点头,毕竟十二兵团还是属于中央军嫡系,他这个华中剿总的司令官也没有过多干涉的权利。
蒋总统的电令十分急迫,并且指定十二兵团必须要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太和、阜阳地区,加紧布置,相机东援。
第四四章 东调(二)
十一月六日,就在辽沈战役基本结束,沈阳被解放军攻占之后的第四天,位于陇海路以北地区的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分兵南下,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按照代司令粟裕预定的方针,华东野战军以一半以上的兵力担任着牵制、阻击的任务,并且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其实也是一个声东击西之计,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以全歼黄百韬的第七兵团。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计划,除了全歼第七兵团之后,还准备切断津浦路徐蚌段,以达到孤立徐州的目的。为此,粟裕制订了作战计划,华东野战军准备用七个纵队来分割围歼第七兵团于新安镇、阿湖地区;并且以八个纵队担任阻援的任务,其中以三个纵队南北对进,以牵制和阻击李弥的第十三兵团东援,割裂第七、第十三两个兵团之间的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三个纵队包围北面台儿庄、贾旺地区的冯治安第三绥靖区部队,并且促其起义;对于这个第三绥靖区下的两个军,实际上早就在共产党的掌控之中了。山东兵团在完成任务后,渡过运河,向南直插到徐州以东地区,楔入到徐州与第十三兵团之间,以牵制第十三兵团的东援,以及阻止徐州方面出兵东援。另外,中原野战军配合着指挥两个纵队,从徐州西北面威胁徐州城。而中原野战军的主力四个纵队,则由睢县、柘城地区东进,求歼位于商丘的地区的第四绥靖区部队,尔后攻占宿县,切断津浦铁路的徐蚌段,以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同时中原野战军另派两个纵队来阻击有可能从平汉路驻马店地区过来的黄维兵团。
按照作战计划,华东野战军准备在十一月六日夜里发起攻击,但是各部队在预定时间之前运动的时候,却发现此时的国军也正在收缩之中,这一新的变化令各部队都有些措手不及,粟裕根据最新情况,下令各部队就势转入追击。
此时,按照蒋总统的方针,徐州方面的刘峙也行动了起来,准备以徐蚌段为轴心重新展开来,为此,国军准备放弃海州及连云港地区,原部署于海州的第九绥靖区李延年部放弃海州西撤,并将所辖的第四十四军拨归给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李延年则率领司令部人员也撤往蚌埠,而其下的部队由海上撤出。
第四十四军拨给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却令黄百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按原订的计划,第七兵团应该在六日开拔西向徐州,但是为了等待这个第四十四军,黄百韬下令推迟一日西进,而此时西面的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已经行动,按计划,离开了徐州东部,前往灵壁地区。
华东野战军的山东兵团南下第一个遇到的部队便是冯治安为司令官的第三绥靖区部队,这个第三绥靖区下辖有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等部队,五十九军的老军长张克侠与七十七军的老军长何基沣此时也被任命为第三绥靖区的两个副司令官,而这两个人实际上却是共产党早已经隐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所以,当华东野战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张克侠与何基沣同时率部倒戈,而作为第三绥靖区总司令的冯治安将军只得只身逃离,一时间,第三绥靖区辖下的两万三千余官兵,全然变色,台儿庄与贾旺地区顺利地被华东野战军占领。
第三绥靖区的覆灭,立即使徐州东面的防线敞开了一个口子,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得已顺利地南渡运河,越过台儿庄和贾旺,直插到了徐州以东地区。刘峙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局面惊慌失措,同时又发现有多路的解放军向徐州逼进,于是判断解放军是要东西夹击徐州,连忙改变原来撤至徐蚌段两侧的计划,决定调第二、第十三和第十六三个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以坚守徐州。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容不得人有半分喘息之机。也就在这个时候,杜聿明作为蒋总统钦点的副总司令赶赴徐州而来。
※※※
就在华东野战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位于平汉铁路上的驻马店地区,十二兵团也在积极地行动起来,国防部的调令来得是这样得急迫,不给人一点儿的思想准备。虽然调令只是说十二兵团此时由国防部直属,并没有说明便是要由徐州方面来指挥,但是东调到代阜阳地区,归下徐州作战序列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黄维司令官也很忧虑,命令来得太过突然,他还来不及召集十二兵团全体的军、师长们一起开会,只得就近招来十八军的杨军长,以及其下十一师的张贤与一一八师的王元灵等人,到兵团司令部开个临时的会议。
在会上,由萧参谋长当众念了蒋总统写给黄长官的手喻,同时黄维也将国防部的调令与一份通报转给大家来看,这份调令和通报辗转着又传回到了黄长官的手中,他这才清了清嗓子,干咳了一下,道:“诸位也看到了,国防部的调令十分急迫,要我们务必在十五日前到达阜阳,而此时已经是十一月七日了,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星期!”他说完,以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在座的这几个人,然后又问道:“对于这份命令,大家在什么要说的吗?”
杨涛与坐在他下首的张贤与王元灵都陷入了沉思中,吴周副司令却先接口道:“这个命令实在是太突然了,我们八十五军还在湖北,不可能这么快赶到!再说,十二兵团共有十二万人,这十二万人从出发准备就最少要花上一个星期的!”
“这是国防部的严令!”黄维再一次的重申。
吴周不再吭声。
黄维又看了看大家,接着道:“大家刚才也看过了国防部的通报,共军陈毅匪部调动频繁,已经集结于鲁南与苏北地区,准备对徐州与海州进行攻略;并且,在津浦铁路徐蚌段,灵壁与宿县地区,也发现有共军的活动;另外,刘伯承的主力正沿着陇海路经郑州、开封向东前进,穿插徐蚌之间,参与这方面的作战。这个时候,大战已经是一触及发了!”他说着,又看了看众人,道:“所以,这个时候,国防部调我们东进,就是要加强这个方面上的力量,以增加对共军决战的优势!”
大家都点了点头,对于为什么要调十二兵团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