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浩洋吓了一跳,赶紧还礼。按规矩,应该是他向张宝强上校敬礼。
“去司令部吗?”因为军衔上的差距,所以张宝强故意省略了称呼。
“对,部队到了吗?”
“正在赶过来,明天一早就能全部到达。”张宝强替牧浩洋拉开车门,“走吧,我们开车送你过去。”
司令部就在街对面,但是牧浩洋没有拒绝。
“听说,司令部正在策划地面战争?”张宝强开得很慢,意图也很明显,想从牧浩洋这里打听消息。
“是吧,我也听说了。”牧浩洋呵呵一笑,说道,“我只负责特种作战,没有参与战役行动的策划工作。放心吧,我也是特种兵,肯定会为特种部队争取机会。你住的地方安排好了吗?”
“还要安排?”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几天来了不少人,征用的民房都塞满了。”
“睡大街上还不一样?”
“没事,晚上去我住的地方,至少客厅里比大街上舒服得多。”
“这……这怎么好意思。”
“上校,你太客气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张宝强也笑了起来。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让张宝强把车停在司令部外面,下车后才让他把车开到后面的车库去。
跟基层部队官兵打交道,确实轻松得多。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难重重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难重重
现代战争中,最困难的不是战役开始之后,而是战役开始之前。
信息化时代之前,受通信、情报、侦察、指挥等环节限制,策划者很难在战役开始之前考虑得面面俱到,需要高度依赖战地指挥官的临时决策,因此在策划阶段,会留下充足的转圜空间,不会把计划订得太死。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战争面貌彻底改变。
拿指挥链条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之前,军队都是层层负责,从最高的总司令到最低的班排长,需要由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层层传达作战命令。可是在信息化时代,总司令可以绕过这些层面,直接向前线官兵下达命令。在美军中,战区司令甚至能与士兵沟通。
说得简单一点,现代军队是横向指挥体系,减少了中间环节。
新的指挥体系,大大加快了战争节奏。
空中战场上,一场大规模战役最多耗时数个小时,空战持续时间往往以分钟计算,甚至得用秒来衡量胜败。海洋战场上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便是较为耗时的潜艇伏击战,交火之后的对抗时间也只有数个小时。地面战争的节奏稍微慢一些,但是也超过了以往的战争,留给指挥官的决策时间非常有限。
快节奏,对策划、组织与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减少失误,策划阶段就要考虑到各种情况,提前准备好预案,以便在战场态势发生转变时及时调整作战策略。
对参谋来说,这就要求尽可能的完善作战计划。
虽然在战役实施阶段,战地指挥官仍然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其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一名优秀的战地指挥官往往能够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败,而足够多的优秀战地指挥官,足以改变一场战役的结果,但是在决策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战地指挥官身上,只有完善的作战计划,特别是充足的备用计划,才能让战地指挥官的作用显现出来。
在多兵种联合作战中,作战计划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说得形象一点,一支军队就是一台机器,只有各个零部件严格按照规律运行,才能发挥作用,而保证各个零部件良好运行的,正是机器的控制系统。在战场上,作战计划就是军队的控制系统。
组织一次大规模地面战役,难度可想而知。
只是,这些与牧浩洋没有多大关系。
策划阶段,负责起草总体作战计划的是戚凯威、母祁铁与杨禹方,牧浩洋与周渝生只是配角,负责晚上特种部队与潜艇部队的作战计划。
众多困难中,最严重的就是时间紧迫。
黄峙博提出利用联军调整部署的机会发动地面进攻后,总参二部送来最新情报,联军的调动速度远远超过预期。
这份情报,差点让黄峙博打消地面反击的念头。
数日之内,四个美军师就将到达前线,其中还包括一个编制超过两万人,几乎相当于两个陆军师的陆战队师。
加上战场上的第二步兵师与第一陆战师,美军地面部队总兵力将增加到十万。
相对而言,韩国军队不足为虑。
虽然在攻占平壤后,韩军的绝对主力,即第九装甲师获得休整,补充了战斗损失,人员与装备编制均达到最佳状态。为了增强韩军的独立战斗力,美国还紧急提供了一批库存的主战装备,主要是M1A1主战坦克、M2A3步兵战车、M109A5自行火炮、M270火箭炮,第九装甲师率先用上了美制装备。但是经历数场恶战,由美军控制的联军司令部又一再让韩军承担作战伤亡巨大的工件任务,第九装甲师的状况并不理想,补充的兵员大多缺乏经验,大批修复的主战装备很难保持最佳状态。
与美军相比,韩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数量。
战争爆发后,韩国进行了第一阶段战争动员,征召所有预备役人员,随后把征召范围扩大到退役军人。到八月底,韩国陆军的兵力规模超过一百二十万,是战前的两倍。九月初韩国开始进行第二阶段战争动员,征召对象为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男性公民,韩国陆军的总兵力有望突破二百五十万。至于韩国会不会进行第三阶段战争动员,再次扩大征召范围,得看战争走向。
一百多万韩军中,大概百分之四十部署在前线。
这个数量,相当于增补后美军地面部队总兵力的五倍。
只是,韩军仍然无力承担起主要作战任务。
按照联军的作战部署,除了第九装甲师、第七独立装甲旅、第一陆战旅等几支精锐部队之外,韩军的主要任务是为美军提供后勤保障,前线作战部队大部分部署在战线后方五十公里之外。
要是韩军有独立进攻能力,恐怕早就甩开美军单干了。
针对这种情况,戚凯威提出了一个建议:把枪口对准韩军,力争在韩军的防线上取得突破,最终形成总体突破。
黄峙博采纳了戚凯威的建议,以此继续推动地面战争的策划工作。
吃柿子挑软的捏,专门打韩军确实是最佳方法,可是如何打、以及如何快速突破联军的防线,却是一门学问。
只打韩军,不打美军,显然不可能。
联军把战斗力较弱的韩军放在后面,让美军顶在前面,一是担心韩军顶不住志愿军,二是便于美军快速驰援。
守住防线的最佳方法不是全线防御,而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发动反击。
只要受到攻击,联军就会在整条战线上寻找反击机会。
进攻中的志愿军能够顶住美军的反击吗?
这还不是戚凯威首先考虑的问题,在此之前,他得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才能让志愿军的地面部队及时部署到位。
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非常明确,发动进攻的时间窗口只有数日。
这个时候,志愿军的地面部队还在鸭绿江北岸
虽然首批动员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渡江,此外黄峙博争取来的第二十四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也已到达辽宁,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开动,但是支持部队作战的后勤保障力量仍然没有部署到位,作战部队最多只能携带一周的战斗物资。
能在一周之内结束战斗吗?
戚凯威着手安排后勤保障的时候,军事情报局又送来一份情报,第二陆战师已经到达元山,却没有开赴前线,而是在咸兴附近部署防线,仅有一个旅北上前往金策,与第一陆战师会合。
这下,问题严重了。
联军把新锐力量放在战线后方,而不是取代一线作战部队,表明联军已经放弃了继续进攻的想法,准备全线转为防御,迎接志愿军的挑战。
几个小时后,军事情报局送来的第三份战场情报证实了戚凯威的猜测。
到达西线的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也没有取代第二步兵师与韩军第九装甲师,而是在平壤与顺川驻防,开始构筑第二道防线。
联军拉开阵势,构筑大纵深防线,肯定是为了防御。
只要联军的防线连成一片,志愿军要想通过一次战役扭转局面,就得一口气打到北纬三十九度线以南,收复平壤、顺川、咸兴与元山等重要城市,迫使联军向后撤退,然后才有机会组织第二次战役。
七天时间,未必太短了一点。
这个时候,黄峙博不得不亲自出面,替戚凯威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可惜的是,总司令出马,未必能够解决问题。
虽然在陆风烈亲自打了电话之后,沈阳军区司令官拍着胸脯做出保证,及时把志愿军的作战物资送到鸭绿江对岸,而不是之前约定的北岸。但是把物资送到前线,就与沈阳军区无关了。
朝鲜境内的物资运送工作,由志愿军组织,人民军负责。
黄峙博从人民军司令部得到的答复是,打通从新义州、江界与惠山南下的铁路线,至少需要一个月,而修复公路线也需要十五天,前提是志愿军得增派数万名工程兵,提供上千台工程设备。
设备不是问题,随时都能解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工程设备,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几家工程设备制造厂。至于施工所需的水泥、钢筋等等物资,更加不是问题,只要打通运输线,就能送往前线。
关键是,黄峙博手里没有那么多工程兵。
别说志愿军没有,整个中国陆军也就只有几万名工程兵,把海军、空军与二炮的工程部队算上,总规模也就十万出头。
要一口气派出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工程部队,显然不大可能。
无法修通铁路线与公路线,作战物资肯定送不上去。
现在可不是六十多年前,靠肩挑背扛就能完成物资运送工作。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消耗非常巨大,一个集团军一天就能烧掉数千吨燃油,用掉上千吨弹药,仅靠人力,动员一百万劳工也没法支持五个集团军。更何况,一些重要物资无法通过人力运输,更不可能从山间小道送往前线。
问题解决不了,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想办法。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战术上想办法。
第一百三十八章 警钟
第一百三十八章 警钟
“以我军现在的情况,不得不降低战役目的,力争速战速决。”
“大校,你觉得应该降低到什么程度呢?”
戚凯威看了廖文纲一眼,说道:“能够依靠现有力量达到的目的。”
廖文纲摇了摇头,没再多问。
“目前,我军最多能够动用五个集团军,而且只有四个陆军集团军。因为编制体系、装备质量、实战经验等方面的区别与差距,我军一个集团军的战斗力相当于美军一个师,与韩军差不多。”
好几个陆军参谋立即露出惊讶神色,只是见到黄峙博没有开口,才没有提出异议。
“以我军的战斗力,很难在一次战役中突破联军防线,夺回平壤、顺川、咸兴与元山等重要城市,因此我认为,应该把战役分成两个阶段,首先确保实现第一阶段的目的,再考虑是否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行动。”
“怎么分?”黄峙博问了一句。
“我们准备了两套作战方案。”戚凯威回头朝负责组织会议的参谋点了点头,让他把朝鲜的军事地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如果把重点放在西线战场上,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夺回平壤,恢复朝鲜政权的合法性。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比如成功击溃了联军的西线军团,或者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军将继续向南突击,争取把战线推进到开城附近。如果把重点放在东线战场上,第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夺回咸兴,对元山构成威胁,切断联军的海上补给线,迫使联军向南撤退。要是获得了机会,比如联军仓促撤退,或者预备队没有及时堵住漏洞,我们就有机会收复元山。”
“大校,你的胃口也太大了吧?”廖文纲再次发言,“不管是东线、还是西线,两条进攻线路都得面对美军,而且突击距离均在两百公里左右。如果按照你的设想,开始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行动,突击距离还将延长上百公里。仅靠五个集团军、以及七天的作战时间,恐怕连第一阶段目的也无法达到。”
戚凯威刚想开口,就看到了黄峙博递来的眼神。
“为什么要以收复失地为主,而不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徐褶涛点上烟抽了两口,说道,“如果不能在进攻中大规模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算夺回了平壤,也不等于取得了胜利。联军退却下去后,肯定会重新集结,在我们构筑防线时发动反击,让我们的胜利变得毫无意义。”
“老徐说得没错,我们应该盯住敌人打,而不是盯住某个地方打。”黄峙博笑了笑,说道,“但是联军不是散兵游勇,也不是乌合之众,在全线转为防御之后,肯定会坚守某些战略据点,所以戚凯威大校也没说错。要想击败联军,我们就得在进攻中大量消耗联军的有生力量,把战线向南推进。”
徐褶涛看了黄峙博一眼,没有跟他争论什么才是重点。
“我军的问题很明显,一是兵力不足,二是补给不到位,由此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七天之内打完这场反击战。”黄峙博习惯性的敲了敲桌子,说道,“以现代战争的标准,在七天之内打完一场战役并不难,可是要打好一场战役却非常难。我的观点是,暂时不对战役目的做任何要求,或者说战役目的就是消灭联军的有生力量。”
黄峙博亲自提了出来,自然没人表示反对。
“以我军的实力,打美军肯定有点吃力,特别是在美军已经由攻转守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成规模的消灭美军主力部队。”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不是我没有信心,也不是我不相信空军与海军,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虽然通过大规模电磁战,能够有效遏制联军的空中优势,但是我们也将因此失去空中支援。为了夺取制信息权,电磁战必须扩大到联军的地面部队,那么我们就得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联军会以牙还牙,打击我们的通信指挥系统。到时候,我们不得不打一场没有电台的战争,通信指挥环节造成的影响,将极大限度的限制我军的突击速度。”
廖文纲叹了口气,似乎在为之前做的时感到后悔。
电磁战是把双刃剑,在打击敌人的时候,也会伤害到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就不应该打电磁战。”黄峙博故意看了廖文纲一眼,“问题是,如果不打电磁战,我们有胜算吗?也许在座的参谋中,没有几个对上世纪九零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有印象,可是我们几个都是过来人,而且都见识过美军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不打电磁战,我们就别想遏制联军的空中打击,我们的地面部队也就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甚至无法在战场上展开。”
廖文纲又叹了口气,神色显得有点郁闷。
“我的原则是,我们得不到的,也不能让敌人得到。”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军队是破坏力量,而不是建设力量。只要能够打击敌人,手段并不重要。设想一下,如果战争方式倒退数十年,谁会笑到最后?只要全面推行电磁战,我们与联军都会退到机械化时代,甚至会退回到火枪时代。可以想像,到时候战场就是一团糨糊,谁也搞不清楚情况。我们不想见到这种情况,联军更不想见到。在双方都无法掌握对方的情况,无法使用现代化的通信指挥工具之后,我们却拥有联军没有的优势。”
“什么优势?”廖文纲问了一句。
“主动权。”
廖文纲的眉头跳了几下,这才明白黄峙博的意图。
“不管战争形态怎么变化,基本原则始终没变,进攻者永远掌握着主动权,不然防御者也不会千方百计的准备反击。”黄峙博点上烟,说道,“打了一个多月,我们发起的所有反击行动都是在争夺主动权。没有主动权,我们只能跟在敌人后面,用敌人最擅长、而我们最不擅长的方式作战,最终肯定会大败亏输。要想超前一步,就得夺回主动权。技术手段无法帮助我们夺回主动权,只能采用战术手段。与其在畏首畏尾、徘徊犹豫中等待失败,我们为什么不放手一搏?”
“老黄,我相信你的判断,只是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有多大,比输掉这场战争还要大吗?”
廖文纲长出口气,没有跟黄峙博争辩。
“到这个时候,仍然有些同志没有意识到,我们身后不是鸭绿江,而是无底深渊,如果没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与勇气,我们就应该呆在温暖的被窝里,而不是在站出来挑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黄峙博又拍了下桌子,而且更加用力。“现在,我们有机会夺回主动权,用我们的方式改写战争,有些人还在犹豫,还在怕这怕哪。我们不是美军,也从不指望像对付南联盟那样,打一场零伤亡的战争。我们也没有资格跟美军比,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可以笑傲天下,让图谋不轨者在我们的铁翼与巨炮下瑟瑟发抖,但是现在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用我们手中的力量去战胜敌人。”
这番话,不是冲着别人,正是冲着廖文纲说的。
“老黄,你说得太严重了。要是胆小怕死,我们也不会主动请缨。”
“主动请缨?”黄峙博看了眼徐褶涛,笑着说道,“老徐,别开玩笑了,我可不是主动请缨。接到命令的时候,我还在南京军区的办公室里喝茶翻报纸呢。在座的,恐怕也没有几个是主动请缨,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我们接受了命令,来到了这里,以志愿军的身份作战。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军人的使命就是报效祖国,可是现在,我要求你们更加重视军人的荣誉。我们必须服从命令,也必须听从祖国的召唤,可是真正驱使我们勇敢面对敌人枪口的,是军人的荣誉感。”
徐褶涛也闭上了嘴,有成就的军人,没有哪个不在乎名誉,或者说荣誉。
“该说的,我都说了。”黄峙博再次敲了敲桌子,“敌人已经整装待发,如果在这里结束战争,我们都会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架,后人记住的不是一支凯旋的军队,而是一支因为怯懦而惨败的军队。我们会被历史记住,但是我不希望是这种方式。这场仗,我们不但要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