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51章

燃烧的海洋-第151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遭到志愿军反击后,美军不得不展开,还得重新收拢。

这么一折腾,美军至少在席屯里南面耽搁了两个半小时。

为了争取时间,美军在没有完全收拢的情况下,就派遣了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步兵营向席屯里推进。

结果,这支突击部队在十一点三十分左右到达席屯里之后,没能及时打下席屯里。

等到美军主力在下午一点前赶到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的第二支增援部队到达了。

从规模上讲,这支从开城赶来的增援部队的规模也不大,只有两个营的兵力,不过其中一个是装甲营。

当时,这两个营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一直处于备战状态。

接到命令后,两个营立即开拔,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席屯里。行军途中,有七辆96式主战坦克因为机械故障瘫痪,但是增援部队没有停下来,而是让坦克手留下修复坦克,其他部队继续向席屯里前进。

到达席屯里的时候,只有二十五辆坦克,而且都是96式。

万幸的是,这二十五辆96式足以对美军突击部队构成致命威胁,让美军在攻打席屯里之前不得不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志愿军的增援部队。为此,美军投入了三个装甲营与三个步兵营,争取尽快完成任务。

必须承认,在M1A2面前,96式没有多少优势。

虽然志愿军已经为所有坦克配发了最新式的钨合金穿甲弹,96式的一二五滑能在一千八百米内打穿M1A2的正面装甲,而且在电磁战的影响下,双方只能使用机械瞄准具,很难在两千米外开火,但是在遭遇战中,增援的志愿军装甲部队聚集在公路上,没有能够及时展开,而美军则提前展开,加上绝对的兵力优势,很快就击溃了志愿军的反击力量,消除了后顾之忧。

这场小规模装甲战,美军占够了便宜。

只是,对攻打席屯里来说,美军又浪费了非常宝贵的两个小时。

下午…左右,美军集结起了足够多的兵力,对席屯里发起进攻。

当时,守卫席屯里的,除了志愿军的一个步兵连之外,只有大概一个营的人民军,以及几十名第二批增援部队的官兵。

用不到六百的兵力,抵挡大概五千名美军,绝对是件苦差事。

没有志愿军的支持,人民军很有可能在美军的第一轮突击之后就被击溃。

因为与志愿军并肩作战,所以人民军表现得非常英勇。

严格说来,美军也很顽强。

在第一轮进攻中,美军几乎突破了志愿军的防线,突击部队一度攻入城镇,离防御指挥部不到五百米。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突击部队被志愿军与人民军打了回去。

根据一些幸存官兵描述,打到最艰难的时候,连伤员都拿起了武器。为了抵挡美军的坦克战车,一些人民军官兵甚至抱着炸药包冲了上去,其英勇的表现,连志愿军官兵都钦佩不已。

只是,美军也没有因此放弃进攻。

下午五点半,美军组织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与第一次进攻相比,美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特别是步兵。从时间上看,如果美军不能在这次进攻中打下席屯里,志愿军的大批增援部队就将到达,而部署在郊外、没有构筑防御阵地的美军肯定首尾难顾。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连美军指挥官都没想到的事情。

在美军强攻席屯里的时候,留在后面的前线支援营遭到突然打击,一支志愿军的装甲部队突然杀了出来,在半个小时内就摧毁了美军携带的半数作战物资,打死打伤美军官兵近三百人。

美军指挥官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支仅有几辆坦克的志愿军装甲部队已经被消灭掉了。

不是别的,正是之前掉队的七辆96式主战坦克。

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这七辆坦克发起了自杀式的冲锋,而且在杀入美军前线支援营的阵地之后,没有继续突破,而是把炮火洒下了美军的作战物资。

这个变数,对接下来的战斗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美军仅抢救出了不到三成的作战物资,而损失的物资中,以弹药居多。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即将到达时,美军攻入席屯里。

在守卫席屯里的五百八十七名官兵中,仅有六人生还,其中五人在重伤后被俘,仅有一人在阵地上被炮弹震晕,然后借夜色掩护逃了出来。

只是,美军到这个时候才打下席屯里,已经太晚了。

没等美军站稳脚跟,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一个整编装甲旅,拥有一百多辆主战坦克。

面对汹涌而来的装甲集群,美军没有进驻防御阵地,而是在阵地外展开。

不管怎么说,重新部署防御需要时间,而美军的装甲部队必须为步兵争取时间,也就必须顶住志愿军装甲部队的冲击。

到此,最后一个转折点到来。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前线指挥官罗纳德上校在指挥战斗时被狙击手击毙,但是没有提到是被谁击毙的。

干掉罗纳德上校的,正是张宝强上校手下的一名狙击手。

当时,这名狙击手埋伏在一千八百米外,一直在寻找有价值的狙杀目标。虽然美军的前线指挥官没有佩带肩章,但是罗纳德在前线指挥作战,又没有电台可用,肯定要向其他军官下达命令,这让他暴露了身份。

虽然在很多记载中,罗纳德都是被一枪击毙的,但是实际上,那名狙击手开了三枪,第一枪打空,第二抢打中了罗纳德身边的警卫员,第三枪才打中了罗纳德,而且罗纳德没有立即毙命,而是在四个小时后,因为内脏大出血,死在了席屯里的一栋民房里。

完蛋之前,罗纳德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交出指挥权。

罗纳德中弹半个小时后,美军临时指挥官梅斯少校下达了撤退令,让所有部队退回席屯里。

夜间九点过,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包围了席屯里,随即发起猛攻。

依靠为数不多的弹药,而且不可能获得支援,美军没有任何希望守住席屯里,最多坚持几天。

对志愿军来说,这不是大问题。

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还有数日的战斗物资,只要第二十四集团军、以及第三十九集团军随后派来的部队能在十二月三日之前打下席屯里,打通后勤补给线,志愿军就能稳住战线。

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耗战

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耗战

席屯里至关重要,在初期交手之后,双方都调整了战术,而且尽可能的提供支援。

十二月一日凌晨,收到第二十四集团军通信员从前线带回来的消息时,黄峙博的心都凉了半截。

美军还是打下了席屯里,而且赶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巩固了防御阵地。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加强装甲旅。

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三十九集团军围攻第二步兵师的一个加强步兵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打下来。

如果美军在席屯里坚持了下来,黄峙博就得考虑鸣金收兵了。

万幸的是,随后送来的战场情报让黄峙博松了口气。

在包围了席屯里之后,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一面加强压力,不断消耗美军,一面派人清点战场。

正是如此,第二十四集团军及时发现了美军的问题。

在席屯里郊外,志愿军找到了近三十辆被摧毁的美军坦克,此外还发现了上百辆被摧毁的履带式装甲运兵车。更重要的是,这些装甲车里没有多少美军官兵的遗体,反而有大量被摧毁的弹药物资。

也就是说,美军用装甲运兵车运送作战物资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报告,让黄峙博意识到,虽然美军打下了席屯里,但是在物资有限的情况下,不见得能够守住席屯里。

只是,必须证明这个判断没有错。

要知道,如果能够把席屯里夺回来,就能让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继续顶在前面,如果夺不回来,就得尽快安排撤退。

为此,黄峙博向李国强请求帮助。

当天晚上,二部就安排了一颗侦察卫星从席屯里上空通过,拍下了数百张照片。

拿到军事情报局的情报,黄峙博肯定了之前的判断。

进入席屯里的美军不但缺乏作战物资,还有大量伤员,肯定坚持不久。在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上,只发现了不到五十辆装甲运兵车

为了更加稳妥一些,黄峙博让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反击部队在天亮前发起了一次进攻。

战斗结果也证明,美军确实没有多少作战物资,因为在防御战斗中,美军的主战坦克很少开火,步兵打得更加积极。

这下,黄峙博没有迟疑,立即让第二十四集团军与第三十九集团军各增派了一个旅。

随后,他还让充当战略预备队的第五十四集团军出动了一个旅,前去加强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左翼防线,阻止美军向席屯里增兵。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上午九点三十分左右,志愿军空军动用四十架轰炸机,对席屯里的美军防御阵地进行了一次全面轰炸。

虽然轰炸精度不高,但是把三百吨重磅炸弹投到不到五平方公里的地方,绝对很震撼。

此时,美军也采取行动了。

与黄峙博一样,博茨曼也是通过情报机构提供的侦察卫星照片,发现突击部队已经占领了席屯里,只是随后就被志愿军包围。

不同的是,博茨曼并没发现,突击部队丢掉了绝大部分作战物资。

一日凌晨,美军就开始轰炸席屯里外围的志愿军地面部队。

虽然战斗机无法到达战场上空,但是密集的轰炸,仍然给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天亮前,博茨曼让到达东豆川的第一装甲师的第1装甲旅北上。

这次,美军地面部队的突击行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第1装甲旅出发后不久,就被志愿军特种部队发现。虽然第二十四集团军是在大概两个小时后收到消息的,但是美军的突击部队当时还在三十多公里之外。在第五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第二十四集团军没再攻打席屯里,而是面向南面展开,集中主力部队对抗美军的增援部队。

这个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席屯里战斗的最后结果。

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增援部队的顽强阻击下,第1装甲旅始终没能到达席屯里。虽然打到三日上午,第1装甲旅的突击部队离席屯里的美军阵地不到五公里,美军的通信兵甚至穿过了志愿军的防线,到达席屯里,给困守席屯里的部队带去了一点希望,但是这点希望无法对付已经开始围攻席屯里的两个旅。

当时,博茨曼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席屯里的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问题是,在志愿军进行全面电子战的时候,美军的空中支援很不可靠。根据战后调查的结果,美军战斗机投下的防区外弹药中,大概有两成落到了美军阵地上,而落到志愿军头上的炸弹,也没能击垮志愿军。

一日下午,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增援部队率先赶到。

志愿军围攻席屯里的战斗就此打响。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三个旅轮番上阵,发起了不下四十次攻击。

席屯里南面,第五十四集团军的装甲旅也是左冲右突,与第1装甲旅交战数十次。

空中,志愿军又进行了四次大规模轰炸,总共向席屯里的美军阵地投掷了一千五百多吨重磅炸弹,几乎摧毁了所有地面建筑物。在此期间,志愿军的远程炮兵还向席屯里投掷了近十万枚炮弹。战斗结束的时候,席屯里的地表阵地上覆盖了一层厚达半米的石粉,所有人为痕迹都被抹去。

相对而言,联军的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更加猛烈。

两天之内,联军至少出动了一千八百架次作战飞机,向席屯里周围的志愿军投掷了近六千吨炸弹。轰炸密度之高,可以说是一波接一波,从未间断过。结果就是,志愿军的地面部队不得不顶着联军的轰炸发起进攻。

与轰炸相比,联军的炮击一点都不逊色。

二日夜间,联军集中了六个M270火箭炮营,在半个小时内,向席屯里外围投掷了五千多枚大口径火箭弹。这次猛烈的炮击,不但直接打退了志愿军在当天晚上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还让三个已经进入进攻阵地的三个营伤亡了近八百名官兵,直接导致这三个营撤出战斗。

只是,这些努力,仍然没能改变最终结果。

三日凌晨,志愿军发起总攻,前后投入了三个旅的八个营。

激烈的战斗从凌晨一点三十分持续到天亮,虽然美军随后发起大规模空袭,但是在志愿军已经突入席屯里的情况下,美军不敢扩大轰炸规模,或者说不敢轰炸席屯里,而守在席屯里的美军也在这个时候拼光了最后一发枪弹。

八点不到,志愿军夺回了席屯里。

打到最后,六千名美军中,仅有不到六百人幸免,其中五百四十三人是在受伤后当了志愿军的俘虏。

必须承认,美军的战斗意志非常值得肯定。

打到二日夜间,美军的大部分部队就耗光了弹药,为了继续战斗下去,一些美军官兵借夜色爬上地表阵地,搜寻被人民军与志愿军遗留在战场上的枪支弹药。当时,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美军连队就使用了志愿军的03式步枪。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美军阵亡的五千四百多名官兵中,近三分之一是被联军投下的炸弹炸死的。根据幸存美军回忆,在二日夜间的轰炸中,联军投下的一枚重磅钻地炸弹落在了一个美军步兵营的地下掩体上方,导致近三百名美军官兵阵亡。打到三日凌晨,联军的大规模轰炸,炸死了跟多已经爬上地表阵地的美军。

如此严重的误伤,让美国在战后不得不考虑空中打击的可信度。

当然,为了夺回席屯里,志愿军也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除了最除发起反击的三个营几乎全军覆没之外,随后参战的四个旅均遭到重创,伤亡官兵上万人,仅阵亡官兵就多达四千六百余人,此外还有大约一千人失踪,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轰炸中牺牲的。

在这块五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双方总共阵亡将士上万人

要知道,在开城战役中,美军总共也就阵亡了不到三百人,而在第二次战役中,美军阵亡官兵一万二千余人。

如此巨大的伤亡,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消耗战。

只是,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虽然志愿军夺回了席屯里,打通了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保障线,但是到了十二月三日,美军的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也获得了基本战斗力,而且在席屯里,美军只消耗了一个旅,而志愿军消耗了四个旅。

现在,黄峙博要考虑的是如何挡住联军的全面反击。

博茨曼肯在席屯里投入这么大的力量,而且承受了如此大的损失,肯定不会罢手。获得了两个主力师之后,博茨曼绝对会寻找突破口。

那么,博茨曼确实在考虑反击吗?

博茨曼确实考虑了反击,可是席屯里的惨烈战斗,让他认识到,志愿军同样不会善罢甘休,更不会在联军的反击面前主动撤退。更重要的是,美军没能占领席屯里,也就没能扭转不利局面。

在战线上跟志愿军打一场大规模会战,会跟席屯里一样吗?

这个担忧,让博茨曼有点犹豫,因为经不起消耗的不仅仅有志愿军,还有美军。要是再次打成了消耗战,就算能让志愿军退回去,联军也占不到便宜,更不可能在接下来的停战谈判中迫使对方做出让步。

只是,这场反击能不打吗?

第二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反击

第二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反击

在美国,第三次战役又被称为春川战役。虽然在这场持续十多天的战役中,在其他地方也发生了战斗,但是主要交战地点就在春川附近,而且的绝大部分战斗都围绕着春川的战斗展开。

突击席屯里的战斗失败后,战局变得对联军非常不利。

只要博茨曼不肯放弃,就得在春川投入重兵,与志愿军在汉江与华阳江的三角地带打一场消耗战。

博茨曼不是不肯放弃,而是不能放弃。

虽然时间还很充足,但是随着严冬到来,如果不能在这次战役中击败志愿军,就得等到开春之后。几个月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也许志愿军也无法战胜严寒,可是志愿军完全可以在冬季加固防线,打通后勤补给线,把现在的战线建设成一条牢不可破的战略防线。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六十多年前,那支没有现代化工程设备,甚至连水泥都不多的志愿军,把土木工程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在几个月之内就把三八线变成了世界上最坚固的防线,让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在过后两年之内,没能向前迈进一步。

现在这支志愿军有足够多的工程设备,身后还站着全球最大的水泥与钢铁生产国。

给他们几个月,谁也无法预料志愿军能做出些什么事情来。

可以说,博茨曼拖不起。

如果不能在志愿军立足未稳的时候打回去,恐怕等到开春之后,志愿军将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率先发起进攻。

博茨曼甚至能够想到,志愿军不会再打大规模战役,而会逐步蚕食韩国。

因为占优势,所以志愿军拖得起。

美国拖不起,韩国更加拖不起。

即便不存在交换问题,实际控制线成为停火线,韩国都接受不了。

博茨曼别无选择,只能在十二月四日下达了反击命令。

此时,志愿军的作战物资不再是只能坚持几天,而是足以坚持到十二月十五日之后。

因为在打到春川郊外后,第四十七集团军没有继续进攻,第十三集团军也撤了下去,部队的战斗消耗大大减少,趁此机会囤积了一些作战物资,所以在美军发起反击时,前线部队囤积的物资并不少。

更重要的是,利用这几天,第四十七集团军构筑了一道较为坚固的防线。

在其后方大约十公里处,第十三集团军构筑了第二道防线。

此外,在美军打过来之前,黄峙博就让第五十四集团军南下,充当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的战略预备队,第二十四集团军也把防线往南推进了三十公里,缩小了前沿防线与后方战略防线之间的空隙。东线战场上,第六十五集团军又攻转守,沿着实际控制线构筑防御阵地。西线战场上,第三十九集团军得到第十六集团军的支持,稳住了临川江防线,而且一度派遣侦察部队渡过临川江。

对美军来说,可以调动的兵力就没有这么充足了。

在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威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