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162章

燃烧的海洋-第162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希不嵩偃寺恰!备敌悴ǔこ隹谄档溃八淙徽驹诶返母叨龋êN侍饪隙ɑ峤饩觯皇窍衷冢褪墙吹哪骋惶臁5侵灰ㄍ逍级懒ⅲ颐怯置挥兴档阶龅剑窈笤倮唇饩鼍兔荒敲慈菀琢恕!�

这次,黄峙博没有发表高论,因为他知道,傅秀波说得没错。

“通过第二次朝鲜战争,我们挫败了美国的锐气,为解决台海问题赢得了先机。不瞒你们说,这次去泰国,我托新加坡总理给刘俊实带话,只要他愿意,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只是,和平解决台海问题的拦路虎不止美国,还有更加居心叵测的日本。”

“如果都败下阵了,日本还能怎么样?”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在干预台海问题的出发点上,日本与美国截然不同。后者只是希望借此牵制我们,让我们必须在民族统一问题上付出全部精力,无法在其他领域、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挑战其霸权地位。从战略角度来看,只要没有实现统一,我们就没法以一个世界大国的身份参与全球竞争。说得简单一点,你连自家的事情都没处理好,凭什么去别人家里指手画脚呢?”

黄峙博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不是实力的问题,而是逻辑上的问题。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是在解决了自身问题之后,才踏上全球争霸道路,也才有资格成为全球霸主。从逻辑上讲,中国要想干预别的地区、其他国家的事物,首先就得让其他国家相信,中国有能力解决问题,因此中国首先就得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在自家还一团糟的情况下,就到外面去耀武扬威。

“与之相比,日本的目的就没有这么单纯了。”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单纯从国家目的上看,美国只是想遏制我们,利用我们的内部矛盾,让我们无法对其全球霸权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讲,美国不会妄图肢解我们,也不会试图吞并我们。对美国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走下坡路,既无力与其竞争,又不至于爆发严重内乱。要知道,作为拥有十多亿人的国家,只要我们出了问题,美国也会受到牵连。可惜的是,日本的目的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日本是狼子野心。”黄峙博嘀咕了一句。

“黄将军,你这句话说对了。”傅秀波笑了笑,说道,“日本就是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抛开国家与民族感情不谈,日本的战略意图很好理解。作为西太平洋的岛国,日本的问题比我们严重得多。别的不说,在如此狭窄的国土上,日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养活一亿多人。从经济层面出发,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依赖全球贸易的国家。只要哪一天贸易出了问题,最先完蛋的就是日本。”

“所以日本做梦都想登上亚洲大陆。”

傅秀波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是几十年前的观点,而且当时日本确实这么做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战败国,日本连基本的国家权利都没有,又凭什么登上亚洲大陆呢?事实上,这也正是日本长期以来,在外交政策上向美国一面倒的根本原因。”

黄峙博愣了一下,似乎不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你想想,是谁搞的全球化,而谁又是最大的获益者?”傅秀波拿起香烟,点燃抽了几口,才说道,“最先搞全球化的是美国,而除了美国之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日本。如果没有全球化浪潮,日本不但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说不定早就在沉重的人口负担下崩溃了。要知道,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如果没有在此之前发展起来,现在必然贫穷落后。”

“这与日本的外交政策有关?或者说,与我们有关?”

“当然有,而且是必然关系。”傅秀波看了黄峙博一眼,说道,“全球化,说简单一点就是按照生产力,对工业生产进行重新分配,确保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链中的统治地位,维持西方文明的霸权。你看看身边的东西,只要具有技术含量的,有多少不是来自美国、欧洲与日本?虽然我们也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好处,比如解决了数亿人的工作问题,加快了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让很多人过上了富裕生活。在生产分配中,我们还利用强大的人力资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但是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利可图吗?我们要想更上一层楼,除了必须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社会体制、生产力结构等等,还要直接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体。现在,问题出来了,而且跟你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问题一样,你可以用军事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

黄峙博一愣,立即明白了过来。

“想明白了?反应还挺快的嘛。”傅秀波笑了笑,说道,“与战争一样,如果我们按照敌人制定的规则作战,永远别想取胜。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就得打破游戏规则。在经济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的全球化,是对西方文明有利的全球化,我们要想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超越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不跳出这个巢臼,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美国。”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然成为全球化的破坏者。”

“完全正确,我们现在可以跟着美国走,但是等到我们有了足够的实力,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时,就会更美国唱对台戏。一场局部战争算不了什么,我们要想超越美国,需要在更加广阔的战场上取胜。”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事实上,这才是美国最担心的问题,也是美国主动挑起朝鲜战争的根源。可惜的是,美国没能打败我们,而我们的处境也没有因为打赢了战争有得到全面改善。今后的路还很漫长,还有很多挑战等着我们。可以说,我跟老陆这代人、甚至你这代人,都不可能看到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必须前进,不然我们的子孙也看不到胜利”

黄峙博长出口气,说道:“这与日本有什么关系?”

傅秀波笑了笑,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灭掉了烟头,又顺手拿起了一根香烟。

黄峙博还很年轻,缺乏足够长远的战略眼光并不是问题,而且他已经在军事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战略才能。

只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傅秀波绝对不能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第十七章 经贸竞争

第十七章 经贸竞争

“老傅,这些事,还是让小黄自己去想吧。”

“没事,反正调查还没有结果。”傅秀波笑了笑,对陆风烈说道,“你早就打算让黄将军接替,不把事情说透彻一些,你放心吗?”

陆风烈笑了笑,朝黄峙博看了一眼。

“你一直在问,日本与这些有什么关系。”傅秀波也把目光转了过去,“其实,日本与这些事情的关系一目了然。随着我们崛起,并且着手建立单独的经济贸易体系,必然会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构成致命威胁。这不是战争,但是比战争更加残酷。可以说,谁的经济与贸易体系能够在全面对抗中取胜,谁就能笑到最后,成为世界霸主。这种竞争,不仅仅是现在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历史?”

“在近现代史上,经济与贸易竞争才是国家竞争的主旋律,战争只是极端表现。”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成是新老帝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但是它们争夺的世界霸权又是什么呢?说直接一点,就是由英国、还是由德国来主导全球贸易。作为老牌帝国,英国拥有最庞大的殖民地,而作为新兴帝国,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实力。依靠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维系着全球霸权,而德国要想继续发展,就要获取新的资源产地与消费市场,也就要努力获取更多的殖民地。可惜的是,当时德国的殖民地不但比英国少得多,连比利时、荷兰与葡萄牙都比不上。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英国与德国不可调和的矛盾。放到现在,这种需求,实际上就是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下,迟早有一天,我们对资源与市场的需求会成为我们与美国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这个矛盾已经显现了出来,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因为美国控制了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产地,还在其他地区大肆扩张,排挤中国企业。比如在尼日利亚,美国就多次利用政治、军事与外交手段,让中国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又比如在国际并购上,美国也多次使用非正当手段,让中国企业错失了获取资源的机会。在市场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则通过控制生产链终端的方式,掌握着利润率最丰厚的部分,而中国企业仅能从事利润率微薄的生产加工环节,从而无法像欧美企业那样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也就无法在需要巨额前期投入的高端领域与欧美企业竞争。

“很明显,日本属于西方集团,而且是集团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傅秀波勉强笑了笑,说道,“我前面已经提到,日本对全球化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美国。从客观事实出发,即便没有全球化,美国也是一个非常富裕、发达与强大的国家,自身的丰富资源足以确保其霸权地位。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没有全球化,日本不但不可能富裕强大,还会遭受灭顶之灾。别的不说,日本的土地资源根本生产不出足以养活一亿三千万国民所需的粮食,没有海外农垦团,没有进口粮食,至少有四成日本人得饿肚皮。在其他领域,这个问题不但存在,还更加严重。没有了从进出口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日本拿什么让一亿多国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事实上,出口对日本更加重要,日本企业的出口依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五,意味着百分之六十五的产品需要外销。要不然,每到经济出问题,日本政府也不会那么在乎日元的币值了。”

“元首,这是经济问题,我……”

“虽然是经济问题,但是大道理一样。现在的日本,最害怕的就是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受到破坏。可以说,只要能够维护全球化,日本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说,日本会心甘情愿的以老2的身份,帮助美国维护全球化。”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前几年,就有日本人提出,与我们建立共同市场,像欧盟那样搞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观点,但是行不通。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格局,而日本一天也离不了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说得形象一点,现在的日本就像一条脖子上拴着链条的狗,只能拼命拉着后面的主人追赶前面的肉骨头。也许,所有努力都是白费,却不能停下脚步。”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

“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这意味着,为了追上肉骨头,日本会不惜一切,甚至咬断脖子上的链条。”傅秀波的神色很严肃,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前面我说过,美国的目的只是削弱我们,毕竟美国需要我们提供的廉价商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都需要我们参与全球化。按照我的观点,最大的变数不是日本,而是印度。如果印度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国民教育,那么在二十年、也许三十年之后,就能取代我们。当我们变得无足轻重的时候,美国才会拿我们开刀。”

“所以,我们得遏制印度。”

“我们确实得遏止印度,在我们获得了挑战美国的实力之前,都得盯住印度,给印度制造麻烦,让印度无法取代我们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傅秀波看了黄峙博一眼,说道,“只是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如何遏制印度,毕竟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在南亚问题上,我们拥有天然的优势。对我们来说,当前最迫切的,就是消除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不是美国,日本的目的不是削弱我们,而是要彻底消灭我们。虽然这会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灾难,但是总比让我们破坏全球化好得多。事实上,美国非常清楚日本的战略企图,所以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从未放松过对日本的监管,在一些战略问题上,甚至刻意打压日本,让日本无法直接威胁我们。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我们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美国已经意识到,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建立新的经济与贸易体系,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所以美国放开了日本,让日本当排头兵。”

“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退让。”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国家间的斗争,比这复杂得多。就算我们击败了日本,又能怎么样?现在的局面再明显不过了,短期内,美国不会与我们面对面的干上一架,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而这个帮手不是日本、就是印度。在某些时候,战争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问题。”

“可是……”

“我们在东海问题上一直保持克制态度,就是因为在不适当的时候,战争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被动。”

黄峙博长出口气,没有继续跟傅秀波唱对台戏。

“去年,我以低姿态访问日本,并且邀请日本首相回访,就是希望稳住日本,避免东海争端严重化。显然,我的努力没有收到回报。”傅秀波叹了口气,说道,“这不仅仅有日本的原因,也有我们的原因。黄将军,不要认为我不知道。虽然你是军人,但是在某些时候,你没有站在军人的立场上说话。”

黄峙博一愣,显得万分惊讶,心里也直打鼓。

“我不是在批评你,只是让你注意一点。不管怎么说,你是副总参谋长,而且在老陆半退休后,你全权负责总参谋部。作为对你的信任,我甚至帮你压制了国防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帮着别人说话。”

“元首,你这话……”

“盛世平搞的那些抚恤基金,让你很受用吧?”

黄峙博一惊,立即说道:“元首,这件事我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要是早知道的话,我就不会……”

傅秀波笑着压了压手,说道:“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为军人谋福利也是我的职责,而我却办不到。”

听到这话,黄峙博才稍微松了口气。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盛世平联合几个在朝鲜投资的商人,搞了个“伤亡军人抚恤公益基金”,他自己就投了两百亿元,其他商人凑了八百亿,每年为阵亡将士家属、伤残军人提供七十亿元的抚恤金。

盛世平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跟军方通气。

他的动机也很单纯,毕竟是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将士,帮他们打开了朝鲜市场,让他们在朝鲜赚大钱。虽然每年七十亿不是笔小钱,但是跟他们后来在朝鲜赚到的利润比起来,就算不了什么了。

当然,盛世平做的还不止这些。

在黄峙博大搞裁军的时候,他还用类似的手段,通过公益基金,资助数十万退役官兵进行学习深造,掌握谋生技能。此外,在单位用人上,盛世平名下的企业,都优先招聘合格的退役军人。

这些事,黄峙博都知道,而且都出了力。

当然,傅秀波也知道,而且没有出面干预。原因很简单,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国家根本不可能照顾得面面俱到,民间自发力量,替政府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没有让政府花一分钱,何乐而不为呢。

傅秀波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在提醒黄峙博,别充当民间资本的打手。

第十八章 双输

第十八章 双输

傅秀波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四年,变化最大的不是军队,而是国内社会秩序,特别是经济秩序。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改革,特别是经济改革遇到了瓶颈。

虽然没有任何人承认,特别是高层当权者,但是包括傅秀波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早就意识到,中国在经济改革上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权力的高度垄断,导致行业的高度垄断。

除掉政治层面上的问题,仅从经济角度出发,问题就是国营企业垄断了几乎所有利润丰厚的行业,导致国家的一些基本政策,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金融政策偏向国营企业,使得数量众多、提供了全社会百分之七十就业岗位的私营企业经营困难,丧失了经济活力。

这个问题,在二零一一年前后表现得最为突出。

当时,一些地区的大部分私营企业家不再从事实业,而是把钱拿去搞风险投资,甚至移民海外。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继续恶化,中国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大国,在世界上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实业做基础。也许,对瑞士、新加坡这些小国来说,搞金融业也能发家致富,对沙特、阿联酋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不是问题,对希腊、泰国这些人文与自然风景优美的国家来说,靠旅游业也能过得很滋润,可是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做实业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不仅仅是中国,也包括了很多发达国家。

德国与日本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先后成为全球第三大与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实业。

中国没了实业,将什么也不是。

虽然国家领导人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国内的私营企业,但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即让私营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进入高利润行业发展壮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平心而论,傅秀波顶住压力,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前就与朝鲜签署了多份经济合作协议,就是想“借鸡生蛋”,让更加擅长把握机会、嗅觉更加灵敏的私营企业在朝鲜发展壮大。

战后四年,他的预测变成了现实。

通过在朝鲜开采资源、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开拓朝鲜的消费市场等等,中国的私营企业完成了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

也正如他预料的一样,积累了资本的私营企业开始反攻本土。

私营企业的回归,成为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动力,也为中国的第二次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或者说,埋下了种子。

虽然这颗种子已经发芽,但是还没有成长壮大。

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只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