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私营企业的回归,成为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动力,也为中国的第二次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或者说,埋下了种子。
虽然这颗种子已经发芽,但是还没有成长壮大。
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迟早会成长为撑天大树。
问题是,强大的私营资本,绝对不是一颗埋在地下的种子,也绝对不是一颗刚刚冒出地面的嫩芽。
为了成长,这股强大的力量必然会努力争取更加优越的条件。
这时候,问题出来了。
因为是通过战争、或者说战争带来的回报发展壮大的,所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产生了一种很有问题的思潮,即认为只有战争才能帮助民营资本发展壮大,也只有战争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这种思潮并不罕见,实际上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
早在工业**之前,战争就被资本家当成了摇钱树。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中国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也产生过类似的思潮,并且成为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只是当时的中国没有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是通过战争掠夺的利益发展起来的。
从根本上,傅秀波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中国可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不能回避道路上的敌人。中国可以不用战争来掠夺其他国家与民族,但是必须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利益。
问题是,四年下来,这不但是商人的想法,还成了一股社会思潮。
这下,问题严重了。
如果全社会都认同一个极端的价值观,这个社会离崩溃也就不远了。最极端的例证就是二战之前的德国。
可是,要想改变这种思潮却不容易。
原因很简单,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获益的,不仅仅有民营企业家,还有平民百姓,甚至包括两百多万军人
对民众来说,最大的好处,莫过于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全面市场竞争,使得社会物价成本降低、创造更多的高薪就业岗位,让更加广大的民众能够通过努力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然,这也正是中国坚持改革的根本目的。
问题是,这些变化,却让很多人产生了极端错误的认识。
如果仅仅只是民间的思潮,这还不是大问题,毕竟中国的改革还没有发展到民意能够主宰一切的程度。
在傅秀波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军队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
显然,这就不是可以忽视的问题了。
如果军人整天想着打仗,而且是打出去,在战争中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出大事。
更可怕的是,如果军队与民间资本走到一起,必然酿成灾难。
要知道,几十年前,日本帝国就是这么走上灭亡之路的。
作为近三十年来,最有远见的国家领导人,傅秀波不可能不知道,军队与利益集团联合的危害性。
还好,局面没有失控。
虽然黄峙博在外面表现得非常嚣张,成天想的不是打这个、就是打那个,每个月不搞几次以某个国家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根本就坐不住,但是作为一名刚刚五十出头的将军,黄峙博在军队里的根基还不够深,而且他不是那种没有理智的军人,分得出轻重,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敲打了黄峙博,傅秀波才把话题拉了回来。
“黄将军,我不是担心你搞什么,也没有因为经常替你擦屁股而感到烦恼,我只是希望你知道,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军人之一,你得明确自己的立场,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东西碰不得。”
黄峙博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元首放心,我会管好自己,绝不让你操心。”
傅秀波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扯远了,还是说我们现在的问题吧。日本的立场再明白不过了,而要达到目的,日本要么跟我们干一场,要么利用我们身上的伤疤。如果我是日本领导人,肯定不会选择前者。虽然东海的情况与朝鲜不一样,我们强大的陆军鞭长莫及,但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即是否有信心取胜,日本肯定有所顾忌。如此一来,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
“问题是,以日本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在台海问题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别忘了,日本后面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美国。”
“美国?”黄峙博愣了一下,说道,“朝鲜以地面战争为主,美国都丢掉了一艘航空母舰,还有包括两艘航母在内的数十艘大型战舰遭到重创,如果在以海洋为主的战场上跟我们对抗,美国的损失将更加惨重。”
“果真如此吗?”
黄峙博没有开口,傅秀波明显说的是反话。
“我不是军人,可是我知道,战争并非你说的那么轻松。四年前,我们能在朝鲜击败美国,不等于现在也能击败美国。关键就是,台海是一个海洋战场,而我们最大的短板就在海洋战场上。”
“这……”
“地面战争开打的时候,你手里还有多少作战飞机?”
黄峙博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
“可以说,只要台海出问题,日本肯在前面冲锋陷阵,美国就会跟进。美国也许不会出兵,但是肯定会尽一切可能为日本提供援助。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打、以及以什么方式打。”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直接干预,肯定在道理上说不通,日本也不见得会全力以赴,因此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都需要一个契机来激化中日矛盾,点燃台海这个火药桶。”
“你是说,东海争端?”
傅秀波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说,这是我最担心的地方。东海争端的幕后主使,肯定不是日本。”
“美国?”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与日本发生冲突,不管谁打赢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
“如果日本赢了,我们肯定会有所收敛,而且在海洋战场上的惨败,必然会助长岛内的独立气焰。如果我们赢了,日本的民族情绪将全面爆发,日本当局也能以复仇为借口,更加肆无忌惮的干预我们的内部事务。”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所以说,我们与日本都不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只要战火点燃,我们就输了,美国则能不用一兵一卒获得胜利。”
黄峙博沉默了,因为他知道,傅秀波说得没错,而且道出了事件的本质。
“问题是,事已到此,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吗?”陆风烈插了一句。
傅秀波笑了笑,没有急着开口,反而是黄峙博叹了口气,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第十九章 两手一起抓
第十九章 两手一起抓
东海问题,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或者不只是中日在钓鱼岛上的争端。
因为关系到台海局势,所以东海问题绝对不能只解决一个,而不管另外一个。不管中国是否愿意,在着手处理钓鱼岛争端的时候,都得考虑台海局势,还得在采取行动前做好最坏打算。
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曾经迫使中国在数十年里采取防御态势。
说得简单点,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次朝鲜战争,打破了僵局,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因素。
这个变化因素,不是来自日本,而是在中国本身。归根结底,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对中国军事力量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虽然从长远来看,第二次朝鲜战争加快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但是在二零一九年,不管是军队的装备建设、人事变动与战术思想等都没有得到显著改观。
短期影响,仍然集中体现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的余威上。
打败了强大的美军之后,中国军队的士气与斗志达到爆棚状态,从将领到士兵,没人怀疑中国会在下一场战争中失败。
客观的讲,这种自信并不盲目。
中国军队能够打赢第二次朝鲜战争,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中国军队掌握了瘫痪对手通信指挥系统的手段。
这种手段,到二零一九年也没过时。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甚至在结束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寻找对抗电磁战的方法,而且很快就有了收获,并且开始改进现有的武器装备,但是要对成千上万的主战装备进行全面改进,使其能在恶劣的电磁战环境下发挥效能,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拿美国来说,到二零一九年,也只对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主战装备做了改进。
也许,美国有点特殊,因为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启动了为期二十年的装备发展计划,将在今后二十年内,逐步用新式装备替换掉已有的老式装备,而按照美国当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再次与中国这类大国发生正面对抗的机会并不大,所以美军在改进已有装备的时候并不积极。
当时,美国只对剩余服役寿命在十五年以上的主战装备做了改进。
即便如此,四年的努力,仍然使美军保持了全球头号军队的位置,并且有足够的实力打赢一场与地区强国的战争。
美国可以这么做,不等于别的国家也能这么做。
拿日本来说,即便获得了美国的支持,成为全球第二个装备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国家,但是在二零一九年的时候,日本的所有主战装备都没有进行过针对全面电磁战的改进与升级,连刚刚从美国获得的F…22A战斗机也不例外。
不是日本不想做,而是代价过于高昂。
当时,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掌握了电磁战的对抗技术,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是美国。
日本要想从中国获得军事技术,显然不可能,别说中国不会卖,美国也不会允许日本这么做。
那么,日本就只能从美国采购改进装备了。
问题是,按照美国的计划,最快也要到二零二二年,对百分之四十的主战装备进行了改进之后,才能确保在下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不至于败下阵来。也只有到这个时候,美国才会出售电磁对抗装备。
这就意味着,在二零二二年之前,除非日本自己搞了出来,不然就别想获得能在大规模电磁战中取胜的武器装备。
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也是日本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日本卷入某场战争,美国会袖手旁观。到时候,美国不但会向日本出售电磁对抗装备,甚至有可能把已经做了改进的装备出售给日本,帮助日本打赢战争。
相对而言,中国仍然拥有装备上的优势。
当然,装备上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电磁战领域。
在其他方面,中国的装备优势依然明显,比如中国已经拥有了第四代战斗机,而且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率接近百分之百,在战时的生产规模不会受到限制。又比如中国拥有日本没有的航母与攻击核潜艇,在海洋战场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即便在东海争端中很难用上地面部队,可是中国拥有一支规模不算太小,而且非常精锐的陆战队,日本却没有类似的两栖作战力量。
从军事角度出发,中日之间最大的差距,还是在基本军事思想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是战败国,所以日本的军事力量一直受到限制。虽然在冷战时期,为了对付强大的红色帝国,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监管力度,允许日本组建一支军事力量,但是在之后的数十年之内,日本的军事力量只能用于防御,而不具备进攻能力,不是一支完备的军事力量。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开始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引进F…22A的时候,购买了配套的对地攻击软件与弹药,随后在自产的F…22J上,使用了自行开发的火控软件系统,为使用自制的对地攻击弹药铺平了道路,但是这些努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取得成果。
短短四年之内,日本能获得有限进攻能力已经非常不错了,而要获得美军那样的进攻能力,没有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绝对不可能。
相对而言,中国军队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虽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也奉行防御战略,严重忽视了现代战争中重要的进攻性军事力量,即空军的建设。但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十几年,中国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此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可以说,在中国的现代化军事改革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强进攻性军事力量。
这些努力,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已经见到成效。
比如在大规模地面战争后期,中国空军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仍然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继轰炸了平壤、开城与春川等地。在海洋战场上,一直受到重视的潜艇部队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后四年,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依然围绕着进攻力量展开。
可以说,依靠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中国军队在进攻能力的发展速度上远远超过了周边任何一个国家。
正是这些军事上的优势,让中国军队充满自信。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中国在东海争端上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以前,没有能力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现在有了这个能力,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这不是国家基本对外政策、或者国家基本战略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关系到十多亿中国人能否过得富足美满,能否在未来的世界里用自己的声音说话,并且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利的问题。
国家基本战略就是为公民的利益服务,因此公民的利益决定了国家基本战略。
走向强大的中国,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市场,来让十多亿公民提供就业机会,创造争取幸福的基础。
这不是某个人的观念,而是一个民族的观念。
傅秀波一直在努力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会排斥和平以外的其他手段。
如果有需要,战争也是选择。
只是,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战争。如果从一开始就定错了目标,那么军事上的胜利只会带来灾难。
陆风烈提出疑问后,傅秀波并没有做出回答,或者说已经做出了回答。
“如果要两个问题一起解决,就要速战速决,至少得在一个战场上速战速决。”黄峙博猜出了傅秀波的想法,说道,“正如元首猜测的那样,这很有可能是美国的预谋,而美国的目的就是把我们拖入另外一个战争泥潭,让我们难以自拔。果真如此的话,美国就能料到我们将在台海动手,也就会有所准备。战事久拖不决的话,我们将非常被动,甚至不得不把两千万同胞推入深渊。”
“你有这个想法,非常不错。”
黄峙博愣了一下,大概没有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虽然我们早就下了决心,哪怕是一个打烂了的台湾,也是中国的台湾,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枪口对准同胞,即便万不得已。”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从军事上讲,我们得在钓鱼岛速战速决,不要给日本太多机会。取胜很重要,更重要的,必须用这次冲突狠狠教训日本。”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台海问题上,我们得更加谨慎。”傅秀波点上香烟,抽了几口,才说道,“能不打,最好不打。即便要打,也得速战速决,而且得严格控制交战范围,以拒阻外来势力干预为主要目的。只要能够稳住局面,又在钓鱼岛取胜,就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得到台湾同胞的理解与支持。”
“老傅,你考虑得太远了。”
“这么重大的事情,能不考虑长远一点吗?”
陆风烈笑了笑,给黄峙博递了个眼神。
“我会按照元首的指示去做,马上……”
“不是按照我的指示做,而是要随时向我汇报情况。等总参谋部拿出方案,局势明朗之后,我会召开高层会议,商讨与战争有关的问题。在此之前,总参谋部得提交一份完整的局势分析报告。”
黄峙博点头答应了下来,这是他分内的事。
第二十章 惹是生非
第二十章 惹是生非
中国海军的一艘041型潜艇在钓鱼岛以东海域沉没,绝对不是小事。
有趣的是,美国先于日本收到消息。
事发后大概四个小时,一艘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出现在离事发地点大约六十海里的宫古列岛西北海域,用伸出水面的通信桅杆发出了一封短波电报,随即潜入茫茫大海之中。
电报只有几个英文字母,通信时间非常短,没被赶来的中国海军巡逻机发现。
几乎同时,一架在宫古列岛上空徘徊的EP…3B离开了巡逻区域,转向返回冲绳岛的嘉手纳空军基地。
半个小时后,一份绝密情报送到了国防部长钱德勒手上。
对钱德勒来说,第二次朝鲜战争不是灾难,因为这场战争,让他回到了军事岗位上,即便得换上文职官员身份。
第二次朝鲜战争,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局面。
虽然在战争结束前,美国经济走出了困境,失业率、消费水平、房地产指数等重要经济指标都在好转,但是在二零一六年的大选中,林德伯格所在的民主党仍然大败亏输,以不到百分之四十的选举人票输掉了大选,离开白宫八年的共和党卷土重来,麦克米伦当选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
二零一七年初,麦克米伦宣誓就职。
组阁的时候,他就提名钱德勒出任国防部长,获得了国会支持,因此钱德勒也在同一天宣誓就职。
从CIA局长到国防部长,算不上升迁,最多是平调。
当然,钱德勒在乎的不是官职大小,而是能在内阁中发挥多大作用。
作为CIA局长,钱德勒的本职工作是为总统等决策者提供情报,最多能提出一些专业性建议,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国防部长就不一样了,作为主要内阁成员,不但能向总统提出建议,还具有一定的决策权。
比如在军备建设上,钱德勒就有一票否决权。
上任后,钱德勒首先做的,就是完善美军的建设规划,发起了包括B…X在内的众多军备项目。
这么做,一方面是美军确实需要新式装备,一方面是为了迎合麦克米伦。
麦克米伦能在大选中胜出,关键就是民主党政府打输了第二次朝鲜战争,让美国民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二十五年,新一代美国人根本不了解那段历史,但是四十岁以上的美国人都很清楚,一万多颗核弹头悬在头顶上、随时可能砸下来的那种滋味,而正在崛起的中国让他们想起了那段恐怖时期。
输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