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79章

燃烧的海洋-第279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很重要吗?”

“当然,如果能够把四种力统一起来,就能在理论物理学上取得突破,说不定能够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统一了有怎么样?”

“你……”陆雯有点激动。“没有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就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与核能沾边的任何东西,更没有我们现在的宇宙观,钱仲泰不可能提出太阳模型,至于现在影响我没生活的大部分高科技,恐怕都不会出现。说得直接一点,依靠半个多世纪前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已经有科学家预测,如果理论物理学不能在五十年内取得突破,人类科技将到达巅峰。”

“你的意思是,典誉清的发现能够带动理论物理学取得突破?”

“也许能。”

“只是也许?”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应该重视。要知道,受相对论限制,我们的很多技术都无法取得突破。”陆雯笑了笑,说道,“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欧洲的实验物理学家就发现了速度超过光速的中微子,对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挑战。只是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

“为什么要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

“你怎么有这么多的为什么?”陆雯翻了下白眼,说道,“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只要理论物理学取得突破,人类文明将翻开新的篇章,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说了这么多,重点是什么?”牧浩洋也有点不耐烦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知道那个实验的意义吗?”

牧浩洋摇了摇头,如果知道他就不会问这么多了。

“我们一直认为,重力是由物质产生的,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即质量决定重力,而这也是天体物理学的基础。而典誉清的实验证明,也许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重力与物质没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

“虽然从理论上讲,电磁场也是物质,因为电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但是完全屏蔽的电磁场,应该不会对重力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干扰重力。实验结果却完全相反,完全屏蔽的电磁场影响了重力。”

牧浩洋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果真如此的话,重力的产生方式,肯定与我们知道的不一样。”

“然后呢?”

“如果能够搞清楚这个问题,也许就能证明广义相对论是错的。当然,前提是得有一个能够与爱因斯坦媲美的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检测性、而且在逻辑上完全说得通,没有丝毫瑕疵的理论,然后设法去证明它。只要能够做到,新的理论就会像广义相对论取代经典力学一样,成为新的理论基础,然后衍生出相关的实用科学,把人类文明带入一个难以想像的时代。”

“比如……”

“你……”

“反正没事,就当吹牛,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

陆雯笑了笑,说道:“我只知道,如果能够证明光速不是最快速度,人类文明将迅速进入太空时代。”

“科幻小说。”

“对我们来说,也许是,可是几十年、也许几百年后,绝对不是。”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好吧,说个现实的问题,你说的这些**,对我们的军事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帮助?”

“不知道。”

“不知道?”

“首先得看我的猜测是否正确,其次得看能否达到实用程度,最后还得看能不能用到军事上。”陆雯呵呵一笑,说道,“不过就我所知,任何一种**性的科学技术,都会首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比如狭义相对论得到证明之后,首先出现的就不是造福人类的核电站,而是摧毁人类的核武器。”

“你的猜测是什么?”

“设想一下,如果重力不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是由质量决定引力,我们是不是可以制造出一种不烧油的飞机呢?”

“这……”

“而且不是普通的飞机,不但能在大气层内飞行,还能在外太空飞行,需要的只是一种奇特的设备。”

“多奇特?”

“抵消重力,或者说是产生重力的因素。”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还有点吸引力。

“当然,这都是猜测,而且就算能实现,恐怕也是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后的事,与我们没有关系。”

“那可说不准。”

“是吗?”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怕没有哪个国家会花四百亿美元打赌,人类也就不可能掌握核能。”牧浩洋看了陆雯一眼,说道,“战争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最佳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很多科研成果,到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核能、电子技术、雷达、喷气发动机、航天技术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在大战期间诞生的,只是在战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再疯狂的事情都有可能变成现实。”

“这么说,你打算赌上一把了?”

“现在还算不上,而且不由我做主。”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先说服黄总,再搞一次更加精确的演示。如果证明我们的发现没有错,我会找黄总谈谈。以他的眼光,肯定能看出其中的军事价值。”

“需要我帮忙吗?”

“当然,技术上的东西,你比我在行,而且你认识的人比我多。要说服高层,肯定得请出一些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行,我就帮你这个忙。”

“帮我?”

“也给我找点事情做。”陆雯搂住牧浩洋的肩膀,说道,“这几年,我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家里,绝对是标准的贤妻良母,也该让我出出风头了,不然要不了几年,你肯定会看不起我。”

“傻瓜,谁敢看不起你,钱仲泰都想收你当关门弟子呢。”

两人都笑了起来,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第八十三章 科学宝藏

第八十三章 科学宝藏

听完报告,黄峙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这几年,陆雯在总参谋部兢兢业业,早已是首席技术专家,工作非常出色。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是牧浩洋的贤内助,担负起了照顾子女的重任,让牧浩洋能专心工作,不用为家里的事操神。

再说了,搞次演示花不了几个钱。

在黄峙博看来,就算是对陆雯的奖励。至于陆雯在报告中提到的“理论”、“突破”,黄峙博一个都没听进去。

他只是总参谋长,又不是科研工作者。

牧浩洋没有急着把另外几项前沿科技拿出来,而是决定陆雯那边有了结果,再向黄峙博提交报告。

二月二十七日,由典誉清负责的高精度演示在西北某空军基地进行。

为了这件事,也为了给陆雯面子,牧浩洋专程赶了回去。

与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那次的演示相比,此次使用的设备也更加先进,测量仪器的精度也更高。

牧浩洋等军人都留在了几公里外的安全区域。

用陆雯的话来说,演示中使用的电磁场发生器达到了核武器的级别,产生的强电磁场能杀死方圆数百米内的人员,还具有致癌作用。为了安全起见,连科研人员都得呆在全屏蔽的操作间内。

演示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连一秒都不到,准确的说只有零点零五秒。

即便如此,也用掉了一座中等城市一年的电量。幸好演示工作安排在白天,而且西北地区的所有用电大户都被拉闸限电。即便如此,干线电网上仍然有数台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在演示时烧毁。

五分钟后,牧浩洋收到了陆雯从前方发来的消息。

只有一个感叹号。

牧浩洋没有耽搁时间,立即按照约定赶往机场,与陆雯、典誉清等科研人员一同乘机返回总参谋部。

飞机起飞后,牧浩洋才找到有点兴奋过头的陆雯。

“怎么样?”牧浩洋的语气很平静。不管他是否激动,在这个时候都得冷静。

“你说呢?”陆雯朝周围看了一眼,空乘已经去了前舱。“结果与我预料的一样,强磁场确实干扰了重力场。根据我们测得的数据,重力变化了十亿分之一,超过了仪器的基本误差范围。”

牧浩洋点了点头,等着陆雯说下去。

“结果摆在这里,可是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清楚,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为什么?”

“观察到了现象,不等于发现了内在原因。在牛顿之前,所有人都知道苹果成熟后会从树上掉下来。在爱因斯坦之前,有很多人发现了放射性物质,还有人做了系统研究,但是都没能提出相关的理论。”

“你的意思是,你只是居里夫人 ?'…'”

“差不多吧,只是观察到了现象,但是说不出所以然。”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而这是理论物理学家的事,与我没有多大关系。”陆雯长出口气,说道,“既然是军方项目,可以让军方出面,召集一批理论物理学家,在小范围内公开演示结果。”

“这样就能出理论结果了?”

陆雯摇了摇头,说道:“还得看运气,如果能找到一个爱因斯坦级别的天才,也许几年后就能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如果没有这样的天才级理论物理学家,也许几十年后,我们也搞不清楚。”

“不管怎么说,总得有个开始。”

陆雯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见到黄峙博,牧浩洋首先让陆雯汇报了情况。

最初的时候,黄峙博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直到陆雯提到爱因斯坦、提到相对论、提到核武器,他才明白过来。虽然黄峙博不是科学家,但是有非常敏锐的直觉,而且非常清楚先进科技的军事用途。

黄峙博的第一个安排,就是让陆雯与典誉清等人,尽快递交一份评估分析报告。

等陆雯出去后,他给李国强打了电话,让二部立即加强情报安全工作,对所有知情者进行严密监管。

如果在这场演示的背后有一个足以与广义相对论媲美的基础理论,必然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难以想像的影响。美国凭借制造原子弹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在战后成为了世界霸主。

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机会。

哪怕取得重大收获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也值得尝试。

牧浩洋一直呆在黄峙博的办公室里,没有急着离开。他也没地方可去,因为他已经不在总参谋部工作。

“你觉得,陆雯有把握吗?”

“总得尝试一下。”牧浩洋笑了笑,说道,“听钱教授说,这是一个偶然发现,典誉清在测试电磁场强度时,忘记了留在实验室里的重力计。即便有运气因素,也有理由相信,欧美科学家很快就会有同样的发现。”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抢先一步。”

“我们已经领先一步,要做的只是保持优势。”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等陆雯把报告交上来,我亲自去找总理与元首,给他们争取科研经费。”

“陆雯的意思是,首先进行理论研究。”

“这是小事,我让她亲自负责。”

牧浩洋笑了笑,转而说道:“除了这件事,钱教授还提到了几项前沿科技,包括人为控制太阳黑子爆。”

黄峙博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显得很严肃。

早在东海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就利用了太阳黑子爆,获得了一些优势。随后军方加强了相关投入,让钱仲泰验证了数学模型。只是在此之后,大概是觉得这个项目的军事应用前景不大乐观,军方不再提供科研经费,钱仲泰也把精力放到了其他事情上,比如组织科研工作者探索前沿领域。

“钱仲泰跟你说的?”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觉得,有必要尝试一下。如果能够成功,我们就能用最小的代价,抵消掉敌人在电子领域的优势。”

“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前期得发射一枚太阳火箭,在日冕中心引爆一枚当量在两亿吨左右的核弹头,然后收集相关数据。”

“这可是个大工程。”黄峙博锁紧了眉头。

“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呢?”

“如果钱仲泰的数学模型没有错,我们就能获得人为制造太阳黑子爆的必要依据,然后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制造一场足够强大的太阳黑子爆,并且控制黑子爆的强度与时间,为我军服务。”

“有多大把握?”

“前期研究结束之后,才能得出结论,但是基础工程必须立即展开。”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要想在十年内达到实用水准,我们现在就得着手建设一座规模更大的强子加速器。”

“干什么?”

“制造反物质。”

黄峙博一愣,说道:“钱仲泰想干什么?”

“按照他的说法,只有反物质炸弹才能达到人为引发太阳黑子爆的能量级别。”

“他绝对是个疯子。”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承认,不过他是为我们服务的疯子。在很多时候,疯子与天才只有一线之隔。”

“你也是个疯子。”

“大家都差不多。”

黄峙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会考虑,不过现在不会给出答复。你也知道,元首不可能批准这么疯狂的计划。”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最好找其他人。”

“谁?”

“盛世平。”

黄峙博一愣,说:“他确实很有钱,但是绝对不会花上几千亿,搞一个注定要亏本的科研项目。”

“也许是几万亿。”

“那就更不可能了。”

“但是,我们手上有一样足以让他动心的东西。”

“什么?”

“可控聚变核反应堆。”

黄峙博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也是钱仲泰告诉你的?”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按照钱仲泰的说法,搞得快的话,十年之后,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就能达到商业应用的水准,只是必须获得足够的科研经费。如果我们提前出售商业应用的知识产权,盛世平肯定会动心。”

“关键是,他也没有这么多钱。”

“不是让他一次砸几万亿进来,而是分期投入。如果可控聚变核反应堆能在五到八年之内成熟,盛世平就有能力赚到更多的钱。”

黄峙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觉得牧浩洋说得有道理。

“你要不方便出面的话,我去找盛世平谈。”

“行,我给他打电话,你去找他。”黄峙博长出口气,说道,“不过,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毕竟他是商人。”

“还有一件事。”

“什么?”

“海军的建设问题。”

“你跟腾耀辉谈了?”

牧浩洋摇了摇头,说道:“等我去见了盛世平,回来后高一次模拟军事演习,然后再去找他谈。”

“这事你自己看着办。”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显然,黄峙博也不大赞同腾耀辉的做法,只是不好出面反驳,毕竟再过几年,主持军队工作的就是腾耀辉了。牧浩洋却非常清楚,他必须想办法说服腾耀辉,不然在腾耀辉担任总参谋长的十年间,中国将被庞大的海军军备发展压垮。不管怎么说,腾耀辉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只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就有可能说服他,让他知道,盲目扩充海军舰队等于拔苗助长,没有半点好处。

第八十四章 青出于蓝

第八十四章 青出于蓝

见到盛世平,牧浩洋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打出了王牌。

别说盛世平,任何一位商人都能看出那份技术评估报告的价值,更能认识到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能带来什么。

“牧将军,你的意思是,让我投资?”盛世平显得很平静。

“盛总,我们算得上是老熟人了,我就直话直说。”牧浩洋不大习惯跟商人打交道,又不得不跟商人打交道。“目前,该项目仍然在军方控制之中,即便需要由政府决策,我们也可以出面摆平。为了加快研制进度,军方正式向你、以及其民族企业家发出邀请,共同开发这种能够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尖端科技。”

“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今年需要一千四百亿元,今后每年的投入都在一千亿元以上,预计在十年之内能实现商业运作。”

“也就是说,总投资在一万亿以上?”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这只是初步评估,在研究过程中,也许会遇到麻烦,所以总投资额只会多、不会少。”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盛世平笑了笑。

“所以我们首先找到你。”

“牧将军,你们太瞧得起我了。”盛世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投入这么多钱,我们能得到什么?”

“相关的所有知识产权,以及技术援助。”

“仅仅如此?”

“盛总,你应该知道这份投资有多大的价值,以及能够带来多少回报。根据我们的简略估计,今年的国内电力供应市场量在十万亿元以上,而且增长势头非常强劲。解决了电力供应之后,电能消费市场至少会膨胀十倍以上。别的不说,如果电动汽车取代了所有内燃机汽车,仅运输业每年消耗的电能就能让你收回一年的投资额。算上带动的相关产业,相信要不了几年,你投入的一万多亿就不算什么了。”

“事实确实如此,可是如此大的投入……”

“盛总完全可以放心,黄总与腾司令都很支持,我也非常支持。”

盛世平笑了笑,表示明白牧浩洋这句话的意思。

只要得到军方支持,政策方面就不会有多大问题。黄峙博与腾耀辉,至少会在未来十五年之内保证政策不会发生改变。虽然十五年之后,牧浩洋不大可能出任总参谋长,但是以他在军队里的影响力,同样能够为盛世平提供保证。

沉思了一阵,盛世平说道:“我会考虑你的提议,并且尽快做出答复。”

“这样也行,我会在北京住几天。”牧浩洋笑了笑,起身说道,“我就不耽搁盛总的宝贵时间了。”

“相信,要不了几天,我们就会再次见面。”

盛世平没有骗牧浩洋,三天之后,他就亲自给牧浩洋打了电话,邀请他前往北京郊外的别墅渡周末。

在这里,盛世平给出了正式答应,由他个人投资可控聚变核反应堆项目。

只是,盛世平也提出了要求,即参与科研工作的监管工作。牧浩洋没有完全答应,只同意按时向盛世平递交资金去向报告,不提供技术方面的资料,但是保证对花掉的每一笔钱给出合理解释。

为了让盛世平放心,牧浩洋还提到,将由钱仲泰与陆雯负责该项目。

钱仲泰没什么好说的,关键在陆雯。说得直接一点,让陆雯参与该项目,是牧浩洋个人做出的保证。

最后,盛世平让了一步,只要求军方提供研究进度方面的资料。

也就是说,他将根据研究进度,分期投入科研资金。

谈好后,牧浩洋心满意足的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