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317章

燃烧的海洋-第317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下午两点,中国空军已经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空中打击。

根据中国国防部在当天傍晚公布的第一份战报,在两点之前,中国空军总共出动各类战**百六十八架次,向日本本土的四百多个军事目标投掷了两千多吨弹药,在空战中击落日本战斗机四十二架,炸毁停留在地面上的战斗机一百六十四架,自身仅损失三十八架战斗机与一架轰炸机。

鉴于此前的多场战争,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消息有很高的可信度。

随后,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战报,与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消息基本吻合,只是在战果与战损上略有出入。

比如,日本宣称击落了五十六架中国战机,自己只损失了一百二十余架战机。

因为战争正在进行之中,而且双方都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搞清楚具体情况,所以战果略有出入属于正常现象。

在空中打击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牧浩洋却在伤脑筋。

“这些事不是你能决定的,毕竟元首与腾总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周渝生知道牧浩洋心里有疙瘩。“不管怎么说,空中打击已经开始了,而且损失没有超出预期,在可控范围之内。”

“十六个小时啊”

“你再急,这十六个小时也过去了。”

牧浩洋叹了口气,顺手点上了香烟。

也许,周渝生并不认为十六个小时有多么关键,但是在牧浩洋看来,这十六个小时很有可能改变战争进程。不是说提前十六个小时进行轰炸能够降低多少损失,或者说取得更多的战果,而是在这十六个小时内,日本完成了开战前的必要准备工作,从而在对抗中掌握了部分主动权。

事实上,到七月一日傍晚,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根据母祁铁从空军司令部发来的战报,第一天的轰炸只取得了不到五成的战果,仍然有上百个关键战略目标没有被摧毁。虽然母祁铁已经调整了轰炸方案,将在七月二日增强出动规模,但是日本本土防空力量,特别是日本空军基地遭受的打击远不如预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必须增强制空力量。

可以说,这是牧浩洋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第一天的突击达到他提出的目标,日本空军将有半数以上的战斗机,而且主要是先进战斗机将被摧毁,日本的防空力量将大幅度降低。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轰炸中,空军能把更多的力量用于空中打击,尽快实现战略轰炸目的,而不是派遣战斗机与日本战机争夺制空权。

因为要争夺制空权,所以空军的打击力度必然大幅度缩水。

从长远来看,这基本上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即便母祁铁能够增加出动量,提高第二天、甚至是接下来几天内的轰炸规模,也要消耗战机的出勤时间,让飞行员承担更加繁重的作战任务,大幅度降低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空军,还有海军,准确的说是海军舰队。

如果一切按照牧浩洋的计划行动,舰队将在七月一日、最迟七月二日北上。虽然在日本联合舰队离港之后,舰队不会参与轰炸行动,但是能够给日本制造更大的军事压力,迫使联合舰队规避。

没有空军的有效掩护,日本联合舰队必须规避中国特遣舰队。

如此一来,联合舰队就得向北海道方向转移,甚至得前往北太平洋,离开中国划定的交战海域。

这是牧浩洋实现其战略计划的关键因素。

说得直接一点,只有赶走了联合舰队,特遣舰队才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也才能够利用广袤的西太平洋,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让第二舰队火速赶往印度洋,出其不意的消灭日本的印度洋舰队,然后赶在联合舰队找到第一舰队之前返回西太平洋,与第一舰队联手围剿联合舰队。

现在,牧浩洋不得不考虑备用计划了。

如果无法北上进逼日本本土,联合舰队就会留在本土南面,在空军的掩护下活动,等待中国舰队前去决战。只要牧浩洋还有一点理智,就不会在这个时候与联合舰队决战,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把握歼灭得到空军掩护的联合舰队。结果就是,特遣舰队必须留在菲律宾海,活动范围非常有限。

接下来,牧浩洋要么跟联合舰队决战,要么采用原计划。

如果选择前者,很有可能在惨胜之后,失去进军印度洋的能力,眼睁睁的看着战略航线被日本印度洋舰队拦腰斩断,随后印度在日本的怂恿下参战,而中国最多在坚持几个月之后选择停战。

如果选择后者,则要承担第一舰队被联合舰队歼灭的风险,而第二舰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场条件均等的海战中击败联合舰队,也就不可能夺取制海权,日本海军则能把制还优势保持到二零三六年底。

由此可见,延迟十六个小时开始战略轰炸,已经打乱了牧浩洋的战争计划。

只是,牧浩洋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

收到战报后,牧浩洋就给母祁铁下达了命令,要求空军立即调整打击方案,重点打击日本的空军基地。准确的说,是以战略轰炸为由,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尽可能的消耗日本的制空力量。

牧浩洋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确保舰队至少能在十五日之前北上。

只要打垮了日本空军,联合舰队就不敢留在本土南面,也就不敢与中国舰队决战,必须向北规避。

这样一来,在七月十五日之后,特遣舰队就能按照牧浩洋的计划分兵进军印度洋。

必须承认,战争提前爆发,让牧浩洋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作战行动。如果战争在七月十五日前后爆发,牧浩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只是,这么做仍然不能确保达到目的。

沉思了好一阵,牧浩洋长出口气,对周渝生与马明涛说道:“局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我觉得有必要提前展开太空军事行动,让空军袭击日本的军事卫星,不然我们无法按照计划北上。”

“我也觉得有这个必要。”周渝生首先表态。

马明涛考虑了一会,点了点头,说道:“战争已经爆发,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如果我们不打击日本的军事卫星,反而有点说不过去。只是日本肯定会进行反击,所以得让空军尽快扩大轰炸规模。”

“问题是,空军有这个能力吗?”

马明涛苦笑着摇了摇头,作为情报参谋,他非常清楚目前的情况。

按照计划,在打击日本的军事卫星前,空军必须轰炸冲绳群岛的军事基地,打通进入西太平洋的空中走廊。原因是,日本肯定会进行反击,攻击中国的军事卫星,使中国无法利用制天权。如此一来,就需要建立新的通信与指挥系统,关键就是打通空中走廊,让战略电子侦察机、战略预警机与大型无人机能够到达西太平洋上空,建立起本土与舰队之间的高带宽通信线路。

可惜的是,空军已经把大部分战斗机派去打击日本本土了。

“现在考虑这些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牧浩洋敲了敲桌子,说道,“先让母祁铁发起行动,然后向总参谋部汇报。如果可以的话,元首会帮我们解决问题,比如争取得到台湾的支持,让我们飞机从台湾上空进入西太平洋。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再想办法解决。不管怎么说,局势不会比现在糟糕。大不了,在西太平洋上与联合舰队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有备而来,小鬼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马明涛点了点头,表示支持牧浩洋的决定。

周渝生思考了一阵,也点了点头,因为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十五分钟后,马明涛向空军司令部下达了牧浩洋的作战命令,让母祁铁启动打击日本卫星系统的作战行动。

随后,牧浩洋亲自向腾耀辉汇报了情况。

第七章 太空战

第七章 太空战

中日战争爆发时波澜不惊,发展却非常迅速,七月一日夜间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这天晚上,主角是中国空军,准确的说是空军的天兵。

早在二零一五年底,也就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还是副总参谋长的黄峙博就批准建立了天兵。此后,黄峙博曾经三次考虑把天兵提升为独立兵种,但是受军队内部因素影响,特别是空军反对,都没能落实。腾耀辉出任总参谋长之后,天兵得到充实,不过仍然没能成为独立兵种。

事实上,这并不重要。

从规模上讲,中国天兵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此外,中国天兵是两支具备空天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之一。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二零三四年初首飞的TZ…1型空天战斗机。

可惜的是,这种被空军给予厚望,投资数千亿元搞出来的空天战斗机还在试飞,不具备实战能力。

没有空天战斗机,中国天兵还有其他作战手段。

八点刚过,部署在新疆自治区西部地区的战略防御部队率先出手,向近地轨道上的日本军用卫星发射了数枚反导导弹。

该部队,正是天兵的作战力量。

与美国不一样,中国天兵在组建时是一支防御性部队,主要为战略防御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战略防御司令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兵”并非正式称呼,“战略防御部队”才是军方代号。

说得直接一些,空军的战略防御系统都编在天兵名下。

与之相比,美国空军的空天作战部队更加注重进攻,战略防御由专门机构负责,与空天作战部队无关。

中国天兵更加重视防御,与国情有直接关系。

只是,即便是防御部队,也具备一定的进攻能力。

比如,中国天兵在这场战斗中首先使用的CC…1A型反导导弹除了能够拦截射程在五千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之外,还能攻击四百公里以内、轨道高度低于六百公里的近地目标,比如人造卫星。

要知道,人类发射的航天器中,百分之九十在近地轨道上。

此外,中国天兵还有另外一种战略防御导弹,即CC…2A,能够攻击轨道高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下的太空目标。

这两种导弹,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对手的绝大部分航天器。

以太空作战为准,中国天兵无疑是一支进攻性力量。

这时候,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冠以“战略防御”的名称了。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就签署了《外太空非军事化国际公约》,承诺不在外层空间部署与使用进攻性武器装备,但是并不限制进行防御性作战,因此打着防御的旗号,才不会受到制约,也能更有效的控制军备竞赛的影响范围。

归根结底,中国的太空技术实力远不如美国,如果军备竞赛扩大到外层空间,肯定占不到便宜。根据天兵提交的报告,美国有能力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摧毁中国的所有卫星,而中国却没有同样的实力。

所幸的是,日本的太空实力远不如美国。

CC…1A升空后五分钟就离开了大气层,一级发动机脱离后,弹头在二级发动机的推动下逼近目标。

与所有战略防御导弹一样,CC…1A使用的是动能战斗机,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

地面指挥中心内,控制员能够通过弹头上的微型摄像机,实时掌握交战情况,直到弹头撞上目标。

攻击非常顺利,八点十分不到,第一次拦截取得圆满结果。

此时,更大规模的拦截行动已经开始,部署在中国本土二十多个省份的战略防御部队以由西向东的方式,先后投入战斗,用CC…1A与CC…2A拦截经过中国本土上空的日本军用卫星。

因为卫星必须在轨道上运行,即便是军用卫星也不具备及时变轨机动能力,所以很难对抗反卫星导弹的直接攻击。

只是,导弹仅为一种反卫星手段。

CC…2A的最大射高只有一千五百公里,所以无法对付高轨道卫星,比如运行在三千公里以上的遥感侦察卫星、数千公里处的导航卫星、大椭圆轨道上的战略预警卫星、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

所幸的是,日本没有导航卫星、也没有战略预警卫星,通信卫星以商业用途为主,所以攻击对象主要是侦察卫星。

对付轨道高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侦察卫星,必须使用其他手段。

主要就是激光致盲武器。

所谓的“激光致盲武器”,就是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卫星,烧毁卫星上的敏感设备,比如暴露的通信天线、微波雷达天线、光学照相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使卫星暂时或者永久性丧失工作能力。

与导弹发射时的壮观场面相比,激光致盲武器在使用的时候非常安静。

事实上,激光致盲武器的攻击效率高得多,只需要持续照射五秒钟左右,就能瘫痪一颗大型卫星。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当时中国天兵只有两套激光致盲武器,一套部署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一套部署在山西太原附近。在大约十分钟的交战行动中,两套激光致盲武器总共攻击了二十一个目标。

结果非常理想,二十一颗日本卫星全部瘫痪。

八点二十五分左右,第一轮反卫星作战结束。

因为有部分日本卫星处在地平线以下,所以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中国天兵还将进行四次反卫星作战。

战斗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八十六颗军用卫星都将完蛋。

从时间上看,天兵的作战效率非常惊人。

只是,天兵不仅仅负责进攻,还要负责防御,主要就是保护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补充卫星网络。

为此,在进行反卫星作战时,天兵调整了所有重要军用卫星的运行轨道。

从战略角度讲,最重要的就是战略预警卫星。

这些卫星的主要价值就是监视潜在对手,特别是核大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在敌人发射战略导弹之后发出警报。依靠这些卫星,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获得十到十五分钟的预警时间。如果没有这些卫星,仅依靠地面的超远程预警雷达,预警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根本来不及进行战略转移。

所幸的是,中国的战略预警卫星的轨道高度在五千公里以上。

有能力攻击中国战略预警卫星的只有美国,日本的反卫星能力,最多只能威胁到近地轨道上的卫星。

真正需要照顾的,正是轨道高度在一千公里以下的侦察卫星。

事实上,几乎所有图像与雷达侦察卫星的工作高度都在一千公里以下。不是这些卫星不能部署到高轨道上,而是为了保证成像质量,特别是图片的分辨率,必须尽可能的降低轨道高度。

与日本相比,中国军用卫星系统的规模大得多。

战争爆发前,仅侦察卫星就有四十六颗,另外还有三十六颗导航卫星、二十二颗通信卫星、十二颗战略预警卫星与八颗军用广播卫星。所有侦察卫星、三分之一的导航卫星与八颗通信卫星在近地轨道上。

这些卫星极易受到攻击,得尽快转移运行轨道。

可惜的是,所有导航卫星与通信卫星,以及少数侦察卫星不具备变轨机动能力,或者已经用光了燃料。

两个小时内,天兵只转移了不到四十颗卫星。

十点过,日本的反击行动开始了。

因为拥有较为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所以日本的反卫星能力不容小觑。

在十点过五分开始的第一轮反击中,就有十四颗卫星被日本的反卫星导弹击毁,还有两颗卫星遭到高能激光照射。

可以说,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做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再猛烈的爆炸,也只能看到火光,听不到声音。

当时,在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非常有幸的目睹了交战过程。

用一名欧洲宇航员的话来说:漆黑的太空在一片耀眼的闪光之后再次便得暗寂,时隐时显的暗红色光芒,如同超新星爆发般夺目;人类文明八十年的努力,在战争面前尽然如此脆弱不堪;当光芒逝去、绚丽不再的时候,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了寰宇,直到东方出现明亮的曙光。

也许,这家伙在当上宇航员之前是个诗人。

只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八十年后,战争边疆终于突破大气层,寂静的外层空间成为新的战场。

这个战场上的战斗更加残酷。

七月二日天亮时,外层空间的战斗结束。

日本军用卫星系统彻底瘫痪,而中国天兵正在为扩大攻击范围做准备,即打击具有军事用途的民用卫星,比如电视广播卫星,属于通信公司的通信卫星,用于资源探测的遥感卫星等等。

虽然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也遭到重创,但是没有完全丧失使用能力。

战争天平已经倾斜,如果没有外来援助,日本将在开战后三天之内丧失制天权,从而丧失制信息权。

对现代战争来说,丧失制信息权等于战败。

那么,日本有可能丧失制信息权吗?

可以肯定,只要美国不希望日本迅速战败,就会在必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向日本提供至关重要的战场信息。

信息不是物质,不需要用船只、飞机运送。

美国真要这么做,谁也阻止不了。

第八章 胆识

第八章 胆识

太空战打响,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要知道,中国与日本都是“外层空间非军事化国际公约”的缔约国,都承诺不在外层空间部署与使用武器。

七月二日上午,中国外交部率先面对媒体。

主持新闻发布会的是刚从美国回来的杜小蕾,在数百名记者面前,她明确提到,外太空非军事化主要针对和平时期,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时期,中国有权利、也有必要采用一切手段确保自身安全,攻击日本的军用卫星,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随后,日本外务大臣也在记者面前说了类似的话。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中国与日本已经相互宣战,战争成为第一要素,任何国际公约都得让步。

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讲,中国与日本均没有违反国际公约。

当然,这并不表明中国与日本这么做,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与支持。

要知道,外层空间属于整个人类,没有疆界之分,中国与日本的太空战,已经对其他国家构成了威胁。比如在上百枚卫星被摧毁之后,产生了难以计算的太空垃圾,必然对邻近的他国卫星构成威胁。

根据美国公布的一份观测报告,七月一日到二日夜间的太空战中,至少产生了一万二千块质量在一千克以上的太空垃圾,质量在十克以上的太空垃圾多达二十万块,而质量在一克以上的则多达一百万块。虽然这些太空垃圾最终都将坠入大气层烧毁,但是一些速度较快的将在轨道上停留数年、甚至数十年,随时有可能与同一轨道上的卫星发生碰撞,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