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87章

细胞渗透-第87章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大势所趋之下,各国也没有挣扎太久,很快全面放开对生物产品的限制。

    而吴辉也借机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各国的高精尖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吴辉终于建立起完全自主的科研和军事体系,不必时刻依靠日本的人力和技术支援。

    随着各国尖端人才的引进,大量人口涌入培训岛。面对已经高达三四百万人口,培训岛即便建设了不少生物都市,仍然开始显得拥挤。

    吴辉开始在琉球群岛扩张,通过与日本政府的协商,由近及远将这个岛链上的岛屿一个个纳入自己麾下。

    现在吴辉属于一个非常古怪的势力,它有自己独立的财权、人权、军事权、甚至外交权,但是偏偏它没有自己的主权,没有自己的税收权。

    逍遥岛体系内有完整的企业管理组织,没有任何政府行政管理结构,似乎就是一个超巨型企业。但是它还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完全的外交权,想跟谁好跟谁好,想打谁打谁,完全可以自主,但偏偏它没有完整的主权。

    比如逍遥岛的主权属于中国,培训岛的控制权属于日本,后来占据的琉球岛链各岛屿控制权同样属于日本。

    逍遥岛上各类企业法人都是正常照章注册和纳税的,同样培训岛和其他岛屿上的企业法人也同样属于正常企业,只不过他们注册和纳税的对象是日本。

    而地理距离很近的这些岛屿,虽然横跨两国,但都是属于逍遥岛体系。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有独立的外交甚至战争权利。想跟哪国达成什么协议,想跟哪国搞出什么冲突,完全不用跟日本和中国打招呼,自为自是。

    逍遥岛同时又逐渐演化成一个科研和军事综合体,他的人口数量中,科研人员占据相当数量,而军事人员因为生物军事体系的高效性,反而没有占据太多人口。除此之外的人口基本都是这些科研人员的家属,他们负责承担体系内其他方面的辅助和服务职能。

    逍遥岛体系目前完全没有生产结构,所有生物方面的生产完全交给其他国家处理,所有生物文明创造的利润都会从世界各地被抽吸到逍遥岛,支撑逍遥岛体系无产出运转。在这个体系中,逍遥岛凭借自身完善的娱乐设施,是唯一一个能够创造收益的结构。

    这个体系建立并逐渐在国际上获得各国承认之后,吴辉才算基本具备了自己的力量,能够保证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

    “报告!”

    “进来!”

    “老板!我觉得您应该在赤道上附近谋求一块领土!”

    “为什么?”

    吴辉有点纳闷的瞅着自己的科学院院长,这个院长叫熊启明,是个中国人,属于原先‘上帝之手’的一个斑竹。他本身自己是宏观物理学方向的博士,个人比较偏爱生物装配,属于那种适合做科研的类型。后来被吴辉相中,点了他做科学院院长。

    “我们已经组合出自己的运载火箭,为了以后发射方便,在赤道上寻找一个合适的发射场成为当务之急。”

    “为什么要去赤道找?”

    “我们如果发射运载火箭的话,在赤道上耗费的燃料最少,同比可发射载重量更高。”

    “我们有轨道炮的,用那个发射设备上太空不一样吗?”

    “不行的,轨道炮发射时过载太大,很多精密仪器不能用那个。”

    “你对地点有什么具体要求吗?是否有已经选好的预案。”

    “地点已经选好,在印尼的摩鹿加群岛,有一个岛屿无论维度、气候、地形、面积、植被等方面都很合适。”

    ……

    有了科学院的要求,吴辉专门派人和印尼协商。印尼见逍遥岛找上门来要求建运载火箭发射场,感觉有机可乘,狮子大张口直接开口要生物两库。

    吴辉当时就火了,直接在印尼总统府的草坪上扔了一颗没爆炸的动能弹,当时就在总统府草坪上砸出来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

    这时印尼总统才悚然惊醒,感情这位爷根本不是什么国家政府,从不会跟人讲什么外交规矩,高兴了跟你谈谈,不高兴了直接上天基武器。人家美国都说打就打了,打你印尼真是眼皮子都不带眨一下。打不打得赢先不说,自己这个当总统肯定首先被干掉,到时候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搞清自身定位的印尼政府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以无比的热情和办事效率来对待吴辉的谈判队伍。这次印尼也没敢再提什么非分要求,就是按照招商引资的条件,跟吴辉谈了岛屿的100年租期。

    即便是这个租约印尼也得了不少实惠,一个荒岛换成了绿油油的美金,连带一些其他的投资合作项目,让印尼政府做梦也要笑醒。

    岛屿敲定之后,熊启明第一时间带上先遣分队前往印尼接收岛屿。这个岛屿被吴辉重名命名为发射岛,作为以后的太空基地使用。

    熊启明带去的先遣分队主要是以后发射岛的守卫部队,数量不太多,是个团级单位,只有一千多人的样子,其中只有一个连的战甲步兵,其他九个连都是各种类型的变形武器平台。

    除了这个守卫部队,就是一个发射场施工建设公司,这个建筑公司派的人也不多,一百人不到的样子,他们甚至连施工机械都没带。

    到了岛上先是重新清查一遍岛屿,务必保证岛上的土著都已经被清理出去。这份工作前面已经由印尼政府执行过了,这次检查不过是确保没有遗漏。

    清理完成之后,建筑公司入场,开始准备施工。这些建筑工人非常有意思,他们上岛的第一件事是种东西。先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种子植入雨林的高大树木里,只用了几天时间,一个个庞大的施工设备在雨林里凭空生长出来。在施工设备生长成熟的同时,这一片雨林也被吞噬成一片白地,所有植被都消失了。

    这些施工设备的种子都是通过掠夺有机物快速生长的,每一个设备都会快速消耗掉周围的所有植被。

    这些设备都是最新款的生物机械,本身带有一定的生物智能,很多设备都不需要驾驶员,能够自己执行事先设定好的工作任务。

    发射岛的建设主要分三大块,一块是岛屿的能源供给。施工人员开着变形战机绕着岛屿飞了一圈,大量的拳头大绿毯种子便被抛洒进周围海域。这些种子会在海底自己展开,形成小块的绿毯,然后慢慢生长,连成一片,在绿毯围绕岛屿一周以后,它们会自己向外围延伸,并且开始形成一个能量块仓库,负责储存所有产出的能量块,这些能量块将会是发射岛以后主要的能量来源。

    另外一块是发射场布置,发射场需要土地平整,需要树立发射架,需要运载火箭的运输平移轨道,需要运载火箭的组装车间,需要运载火箭吊装车间。这是施工要求最高的部分,需要一点点小心施工。

    施工人员里有专门负责发射场施工设计的,其他事情基本可以交给施工设备负责,施工人员在此时更像是监理加设计人员,基本不会有什么体力劳动。

    发射场的平整是有一种像是蚯蚓的生物来负责的,它在地面滚来滚去,利用自身重量平整土地,同时会在体表分泌一种特殊的液体,这种液体是一种生物黏胶。黏胶在脱水干燥之后,会变得非常坚硬,会将周围的泥沙变成堪比钢铁一样坚硬。

    在发射架附近,需要深挖地基,同时需要灌注大量的混凝土。生物文明的解决办法是派出一个专门的施工设备,这个设备可以吐出很多蚂蚁一样的小虫子。这些小虫子会钻进地底,在规定好的深度上,按照实现设计好的图形,逐渐从下而上的拍实地下所有泥土,并且在拍实的同时分泌生物黏胶,将泥土变成坚硬稳固的地基。

    至于发射架,则是由在地面种下的一颗种子负责,这营养液的持续浇灌下,这颗种子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形状,逐渐长成一个一百四十多米高的运载火箭发射架。

    类似的建设方式在其他发射场建筑上同样被采用,运载火箭的组装车间需要一个比发射架更加高大的建筑,这个建筑将高达一百五十米。运载火箭将在里面被竖立着组装起来。等组装好之后,运载火箭会被整体平移至两公里以外的发射架处,然后在发射架上静待合适的发射时机。

    整个运载火箭直径十米,高达一百二十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5吨,相当于一次可以将100辆奥迪A4一起送上太空。

    因为整体体积和重量过大,运载火箭必须分段组装,并且组装时就得竖着组装,否则在把平放火箭竖立起来的过程,会需要庞大到难以想象的机械。

    火箭组装车间需要大量的起重机械,并且这些机械要求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很高的定位精度,定位精度甚至必须达到微米级别。

    火箭生产车间反而相对简单很多,生产车间需要的无非是大量体积巨大的营养槽,里面会被灌注上海量的能量液,然后运载火箭母机的各个组件会在里面繁殖,不停的生产出火箭组件子体。这些子机会被吊装出去,在组装车间里组成一个新的运载火箭。

    因为母机的生产力比较高,但是适合火箭发射的天气不是总有,所以发射岛上特意为发射架准备了好几个组装车间。这样如果没有合适的发射天气,组装好的运载火箭就会在组装车间里暂时待命。

    等天气好转的时候,这些已经在各自车间里分别组装完毕的运载火箭,可以在一天之内进行连续多次发射。

12…12 18:58:45241。第241章 空间站

    12…1218:58:45241。第241章空间站

    吴辉还在选定发射场的时候,日本已经在种子岛连续进行了很多次运载火箭发射。日本的火箭发射再次震惊了世界各国,因为它几乎一周就要发射两三次,只要天气情况允许,种子岛肯定会有运载火箭升空。

    连续大半年的持续发射,让日本突然拥有了超越美俄两国的太空实力。日本不仅让自己的卫星一举超越500颗,成为世界上卫星数量最多的太空大国,还建成了自己独自开发的谷神号空间站。

    各国初期还震惊于日本的生产和科研实力,震惊于其雄厚的资金背景,但是慢慢都回过味来——感情日本这发射的都是生物运载火箭!对于生物文明来说,一个20层楼高的运载火箭,和一块20层楼高的蛋糕是一个性质。

    集全日本之力发射生物运载火箭,别说一周发射一枚,它就是一天发射一打都完全是小菜一碟。

    被这个结果刺激,中国疯了一样开发自己的生物运载火箭,反正钛合金模块已经攻克。运载火箭生物化不存在任何瓶颈,剩下的就是生物化设计的问题了。

    各国被层出不穷的生物文明进展刺激得够呛,现在自己还在生物文明的门槛外徘徊,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眼瞅着被别人越落越远,再不追赶,可就论落成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了。没看美国现在都快成昨日黄花了嘛,不仅被中国赶超,还被日本落下去老远。

    见与中国谈判迟迟不得进展,后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脆下最后通牒,声称,你要么现在开放生物文明,要么我们打场核大战,与其等着以后被你随便蹂躏,还不如趁着能够反抗的时候挠你两爪子。反正核大战一打,地球就完了,不信你能全体移民太空,要死现在大家一起死,别以后就你一个人滋润,我们一群人当饿殍。

    中国在这种全球为敌的压力下,被迫放开口子,分别与各国谈判转让分享协议,虽然生物两库开放得不情不愿。但是借机狠狠搜刮的一注横财,还是让中国吃得眉开眼笑,见牙不见眼。

    中国也很黑,两库虽然开放了,但是钛合金模块仍然把在手里死活不松口,只要这个不松口,生物文明就会在火箭和喷气式发动机上被卡脖子,暂时别想在军事力量和太空竞赛中跟中国争夺优势地位。

    ??????

    因为采用大量生物施工设备,发射岛很快建设好。

    吴辉采用的是超大型运载火箭,整个火箭是日本运载火箭的两倍高,差不多有50层楼高。

    第一次发射吴辉特意赶来发射岛助威,面对这种庞大无比的代表最尖端技术的人类造物,尤其这个东西还是自己的,真是别有一番壮怀激烈之感。

    在点火之后,运载火箭喷射出的尾炎卷起漫天烟尘,烟尘气浪甚至一直翻滚到两公里之外,强大的尾炎将发射场周围一公里范围内都烤得炙热难耐。

    在一阵嘶哑的声浪扫过,运载火箭整个被推送起来,离开地面,高达五十层楼的庞然大物缓缓升上空中,真是很难想像,这个重达3000多吨的家伙居然能够飞起来。

    目送运载火箭刺破天际升上太空,不同人有不同的感想。

    吴辉是振奋和自豪,这个超级巨擘可是自己一点一滴,从一个小小的肉眼不可见的变形虫,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整个运载火箭上都浓缩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中国目睹这次火箭发射,更多的是苦涩和无奈,现在自己的生物运载火箭还没上天呢,这家伙反倒已经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了,私人的运载火箭,这事放在前几年,说出去谁信啊。曾几何时啊……悔不当初啊……

    美国看到这次发射,更多是自己的衰落和别人的崛起,甚至这种崛起是拿自己当垫脚石踏上去的。

    ??????

    吴辉这次送上太空的是一个空间站组件,在随后的发射里,会相继将剩下的组件发射升空。然后会有太空人进入太空,他们负责将这些组件组合成一个空间站,然后在里面成为第一批入驻的太空人。随后每隔半年左右,会有一批新的太空人替换他们。

    这个空间站被吴辉命名为起源号,其中的真正含义可能只有吴辉一个人知道。这名字铭记着,所有一切伟大的东西,都是起源于当初培养皿里那几只小小的变形虫。

    空间站将承担两个主要职能,一个是阿米巴在太空环境下的进化变异研究;还一个就是准备在太空研究核聚变发动机,为随后的登陆月球做准备。

    按照科学院的推测,现在生物模块需要进一步进化。进化出一种不进行物质交换,只进行能量交换的阿米巴。这种阿米巴的新产代谢将不再以物质为载体,将直接进行能量的代谢。

    众所周知,现在的生命体,现在所有细胞的都是化学生命,生命的运转依托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而存在。通过化学能的释放,使生命获得一直持续下去的能量。

    而对于细胞来说,想要一直获得这种能量,就需要持续不断的获得各种物质,这些物质携带已经配置好的高势能化学键,被摄入细胞后,通过氧化或者别的化学反应,将化学键的势能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能量被用以支持细胞的运转。

    而释放过化学键的物质会被当作废弃物排出细胞体外,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就是细胞运转的核心动力驱动模式。

    对于光合反应细胞来说,它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叶绿体本身是一个提供高势能化学键的生产工厂。光合细胞体内会含有N多叶绿体同时工作,它不过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放在一个房间里。

    在太空里,所有物质都是珍稀的,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物质来建立一个物质循环圈,所以很可能依托物质循环圈存在的新陈代谢反应维持运转需要的成本过大,不利于太空生活。

    为了更好适应太空生活,科学院建议最好开发出一款能够不进行物质代谢,只进行能量代谢的模块组织。

    这种模块组织会有两种变异进化思路,一个是采取内循环模式;所谓内循环就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微型的代谢体系。一部分细胞粒状体负责将能量转换为高势能化学键,一份细胞负责消耗这种高势能化学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维持细胞正常运转。

    采取这种模式可以参考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因为光合作用细胞就是类似于这种模式。平时白天的时候植物会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但夜晚的时候,植物细胞也需要能量消耗,也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只不过白天的时候,叶绿体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高于细胞内放出二氧化碳的能力,所以外现为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即便是这光合作用细胞也需要与外界交换水和二氧化碳,这还不符合严格意义下能量代谢模式。

    在科学院的预测中,这种能量代谢模块,要么在一个较小的细胞群内实现内部新陈代谢,通过细胞分工将能量转化吸收掉,整个细胞群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隔离体,不与外界产生物质交换。

    要么干脆在一个细胞内实现这种模式,只要给细胞输入电能,或者输入光能,甚至输入声能、电磁能,都可以维持细胞的基本运转。

    这是一个大的研发方向,另外还有一个大的研发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彻底将模块组织,甚至其内的细胞,转化为物理能受体。因为现有细胞都是基于化学反应的,那么如果有一种细胞它的运转不是基于化学反应,而是基于物理能呢?不是可以很好解决物质新陈代谢的问题吗?

    化学能意味着在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分子级的物质变化。由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碳链,或者由碳链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物理能受体意味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中,不存在分子级物质变化,只存在简单的电子转移过程。就像电线被通电,点灯发光,电动机运转,手机打电话一样。

    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这点,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就是如果真实现这一点,那么生物组织是不是会向硅基生命,或者别的什么基生命靠拢?

    是否此时的生命体已经不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这些生命体,而更像是电子生命,或者计算机智能体?

    无论未来不确定的疑问有多少,但是至少这是目前科学院能够看到的,最现实最有价值的进化方向。

    如果能够实现这点,那么就意味着,生物模块可以完美适应太空生活。只要有能量补充的地方,无论是光、电、核还是别的什么能量,生物模块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完全不用担心物质的问题。

    如果用这种生物模块组装出新的宇航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