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机器人纪事 >

第66章

机器人纪事-第66章

小说: 机器人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

“一百!”小苍蝇竖起了小小的食指。

“哟!这条八卦还挺贵的么,平常八卦也就十个铜板左右,这个八卦居然要一百个铜板。”

“谁跟你说一百个铜板了?我说的是一百条命!”

“啥?一百,条命?我…我刚才买的那两千大黄蜂是二十条命是吧?”

苍蝇疑惑地点头。

“这个八卦是它的五倍?”

“嗯!你数学不错。”

老黄:“……”

陈武:“得啦!历史秘闻类的八卦,一向都很值钱,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还听说过一个价值三百条命的八卦呢!”

“吹牛吧你!”

“真的!不骗你!八卦的主人还就是你认识的人。老斋!老斋你知道是谁吧?”

“老斋?那不就是小师父一伙的大喇叭么?他会有三百条命的八卦?你唬我!”

“苍蝇苍蝇,快来作证。”

“想叫我作证呀?没问题!不过你得先出一笔公证费。”

陈武老黄:“……”

陈武:“算了别管什么八卦了……我就想不通了,我当了一辈子的蜈蚣,怎么突然就成小蜈蚣了?”

苍蝇:“你本来就是小蜈蚣么……别说你现在才知道啊?”

“……咱们先回去吧。回去再说。”

“两位慢走啊!有什么不明白的来找我哈!有问题,找苍蝇!包你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

“蟾子!你知不知道祖传记忆的事儿?”

“祖传记忆?什么东西?”海蟾正在测试一块新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闻言转身,很奇怪地问道。

现在的海蟾,活脱脱一个人类形象。虽然从老刘给的资料老黄已经知道蟾歇二人现在都是人形,却没有想到,这个海蟾现在已经“人”得这么自然,这么流畅,简直比真人还“人”。

在陈武的指导下,海蟾迅速找到了所谓的祖传记忆。

“衍生物种…我是小蛤蟆!”

“这么说来,海歇,大概也是衍生物种了……”

“有衍生,应该就有原生的吧!你们的原生物种呢?”

“谁知道?好像州内的蜈蚣蝎子什么的都是一个大小呀!”

“会不会因为出生率太低,绝种了?”老黄沮丧地说。他也想到,凭自己一族千分之一的出生率,在野外绝种那几乎是必然的,什么时候自己穷光蛋了,没钱买大黄蜂了,那就连“家养”的也要彻底灭绝了。

“有可能!”陈武想到了苍蝇刚才提到的信息。“如果我们的野外出生率都按同一个规则的话。”

“恐怕就是这样了。这个州里虫子不受待见!”

……

“我还有一个问题。”陈武沉吟道:“这个祖传记忆里面有这么一个惊人的大秘密,为什么我们已经一直都没发现呢?”

“咳!那个,大概是没空吧。”海蟾也脸红了:“咱们生存压力这么大,一出生以后,整天价就做一件事情就想一件事情去了。”

“什么事?”

“保命!咱们一天到晚研究的就是怎么活着见到第二天的太阳,还嫌时间不够。那些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肯定是学得滚瓜儿熟。至于那些与生存无关的信息。谁有那工夫呀?”

“有肯定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肯定也有人不学生存学历史,不过,那样做的人儿都死了。”陈武忽然想起这个酷酷的句式。这个句式他从小刘那里听到,觉得挺有意思,而小刘,则是不自觉地模仿老木……

陈武正装酷,忽见海蟾一拍额头:“瞧我这记性!想起来了!”

“什么?”

“传说!有一个传说。”

“啥子传说?”

“九尾蛇与千足蜈蚣的传说。(注1)”

“噢!真的耶!呵呵,以前一直把这些流行的传说当故事听了。这么说来,传说中的这只大蜈蚣,有可能就是我的原生物种啦!不过,那也忒大了点吧?”

……

据说,传说,据传说。瀚州的兵器,除了威力的需要,还源自省钱的需要。

比如同样是揍人,拿一杆锺子也是揍,直接拿拳头也是揍。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什么什么原理,一拳揍上去,除了让对方受伤,自己的拳头也会受到伤害,伤害小点的话,就叫它“损耗”。

一个人不管揍人的本事有多么高强,终究逃不过这个定理的作用,终归要有损耗,损耗再小,也架不住要揍的人多。

如此一来,大好的一只拳头尽早要报废。

这时候,锺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同样是报废,一块铁疙瘩比一只制作精密的手可要便宜得多。而且锺子远比拳头耐损耗得多。

不过,自打这个兵器制造业成为一门技术,最终上升为一门艺术以后,兵器的价格日渐看涨,渐渐地,便涨得比机器人的身体部件还贵了起来。

*********

注1:九尾蛇与千足蜈蚣:略见本书第二十二章:《兄弟情深》。

内容如下:

“……

这手臂让三人想起传说中的机器兽中的大英雄九尾蛇。传说中这位爷的九条尾巴其灵活性应该可以与之一比,但若论数量之多,则两者明显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车上的机械臂从车头到车尾,虽然上车时匆匆忙忙没有数过,但估计约摸着得有好几百条。如果这辆老爷车是一个机器人,那得有一个多么变态的CPU呀。同时据说还有一位小英雄叫千足蜈蚣的,这位英雄的体形跟这车子大体上也差不多,都是长条的,而且千足身上的腿,大概也有这么多,(什么?一千条?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呀?人家为图名头响亮,加了一点点夸张的效果,你知道不?)但数量比得上,质量却大大不及,不然也不会徒有响亮的名头,其实混得稀松平常了。

……”

至于传说的具体内容,嚯嚯,他们不说,我也不知道^。。^

第142章 昆山

 瀚州械斗发达,武器防具品种繁多,规格齐全,除了趁手的兵器,还有从头到脚的各类防具,乃至各类外挂装备与相应的通用接口。瀚州的兵器发展史完全可以写出一本专著来,我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朱刘一行进了瀚州,不数日间,便到了瀚州铸造业的中心:昆山城。城依昆山而建,故名。

昆山是座火山,不过现在地底的热能正被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利用着。

昆山所在的山脉,名为“首山”,是有名的矿区。不过现在的首山,能采的矿都已经被先辈们采完,只留下些残山败石,供后人凭吊。

“如果赤县流行学术的话,那么,阴暗王城的地位就跟这里的昆山城差不多了。”老朱这样向老刘介绍昆山。

两人现在正走在昆山高大而狭长的城门内。

如同老刘见过的阴暗王城一般,这座城池也是既高且厚。要从城外穿过城门,进入城内,慢走的话,得要一套体操的时间。

“最初的时候(在文言文里头,这句话只用一个字就可以搞定--“初”),兵器在瀚州出现,渐渐流行,于是开始有专精于铸造各类兵器防具的职业出现。”依照贯例,老朱又开始向老刘宣讲历史。

老朱似乎什么地方的历史都知道一些。而事实上,一般情况下,苍蝇贩卖的信息,也是按时空距离的增大而增值的。而就是说,一个八卦的历史越悠久越贵,空间距离越遥远越贵,尤其是跨州。

而老朱却似乎对各州历史都有些了解,甚至其对历史的了解多过其对当地现时状况的了解。

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反王印记(或曰传承)的缘故。反王的印记代代相传,传到后来,先人们的知识,不就成为历史了么?

不过老朱现在的做法就很有趣了,这些零零碎碎的知识既然都来自反王印记,不如干脆将反王印记一股脑打包发给老刘就得了。历代反王的传承,都是这样做的,不然,难道还要前代反王一句话一句话地跟下代反王说?那得多累呀!

要说老刘吧,现在其实早就被老朱的理论潜移默化了,若是老朱将反王印记传下来(一旦传下,就表示老刘也成为预备的反王了,至少,已经有了反王的标志,虽然有这个标志的也不一定是反王,但反王,一般都有这个标志--也不排除个别天资聪颖的,不用前人的点化,自学成才,自己就大彻大悟了的。),老刘绝不会反对。

但老朱就是宁愿一句句跟老刘讲,也不愿将其直接传送给老刘:

“那个时候(当是时也),有本事的能工巧匠,都需加入某个势力。或是加入世俗的势力,成为一个势力的专属工匠,或是加入曼恩殿势力,成为曼恩徒。

这时的专属工匠,造出来的物品,都归各势力所有,装备只在势力间流通。

纯粹而独立的专业工匠,是没有的――业余的那就无所谓了,在保证自己活着的基础上,谁都可以自己做,不过质量就那啥了。

而后,就有名义上附庸于曼恩方,实质上却只跟曼恩殿发生利益交换的工匠出现,也就是曼恩殿保他们平安,他们交保护费,巨额的。

这是因为成为一个狂热的信徒之后,对人的智力就会有不良的影响。这个弱点使得工匠们更愿意加入其它势力,而且就算有少数工匠“愿意”成为曼恩徒,也会因此(智力下降)而无法突破更高工艺水平。

曼恩殿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给这些工匠们更多的自由。

这时候,在曼恩殿内部,就有了相对自由的装备(注1)交易市场了。由于是在曼恩殿范围内,不许动武,交易的秩序,是很有保证的,虽然保护费贵了点。

有了这么个平台,装备开始相对自由的流通起来。

曼恩殿作出让步后,工匠们于是更倾向于附庸曼恩殿。这使世俗势力的工匠纷纷流失,于是世俗势力也开始作出让步。

世俗势力为了与曼恩殿对抗,也开始组织建立独立于曼恩殿之外的交易市场。独立于曼恩殿(的平安圈)之外的话,就不用再向曼恩殿交纳大笔的保护费,当然同时也不再受到曼恩殿的保护。

负担起保护责任的将是各大势力,一两个势力的话,是无法保证市场内的交易秩序的,就算一时间独霸天下,终究还是有衰亡的一天。所以,担当保护的职责,并且享有相应权益的,都是各地区的势力联合体。

曼恩殿与世俗势力彼此争夺工匠,争相让步,工匠们的外部环境日渐宽松起来。

具体表现就是双方争相降低保护费,或曰交易税――诸如此类,反正就是个名目。

曼恩殿的保护几乎是绝对的保障,同时成本低廉,所以,他们的降价,理论上几乎是可以降到零的,当然,这不合苍蝇的性情。

而各势力提供的保障,却是必然要付出成本的(比如聘请保安之类)。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行业规范出现了。

行业规范之所以能降低成本,是因为他不需要聘请保安保护每一宗交易的秩序,而只需保持一定力量打击每一次违规行为,更多的时候,仅仅是靠威信来维持秩序――虽然各势力从一开始,就是靠威信降低成本,不过,却未曾有过绝对的威信,当然,直至现在,除了曼恩殿,其它地方其它势力都还没有建立起绝对的威信(也可以说是信誉吧。。)。

不过是大家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罢了。

而昆山城,正是除曼恩殿外最接近绝对威信的交易市场。

昆山城也因此而被称为“工匠之城”。

这里已经有许多年未曾有过违规交易(比如强买强卖)的事故出现了。

这里是各大势力联合守护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工匠都是中立的或曰自由的。

所有的势力在它们初建的时候,都会被要求加入到这个联合中来,否则就会受到其它势力的联合绞杀。(――那个什么什么猴子实验的翻版。。。)

这里甚至有一个工匠行会还是什么东西,代表着这里至高无上的权威……”

“是锻造师工会!”旁边就有人打断了老朱不负责任的讲述。

老刘定睛一瞧,打断老朱讲话的,是一个个头小小,造型新颖别致,外观华丽大方的机器人――也就是那种一看就知道没什么战斗力的服务型机器人。

“两位好!我叫更俗,是这里的导游,两位是慕名而来这里参观的吧?”

“差不多,是的。”

“哈哈,既然是初次来此,那就一定要上一上这里的城墙,看一看这座城市的轮廓!”

“很好看么?”

“看了您就知道了!包二位不虚此行,两位这边请!”小更手一摆,指向旁边的一个洞,洞里还有一个升降台,透明的玻璃门,门上涂着“观光”两个大字。

这里的城墙又高又厚,连带着城门也又深又长,像是开在山里的一条隧道,隧道的两旁,就有一个个的“山洞”开在旁边。

“回头再看,我们先进去逛逛。”

“哎两位不可,一定要初次来这里就上去看,这样才会有惊喜。进城以后再看,就没有那种感觉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观光台会不计成本地开在城门中间。”

“哦?真的很好看?”

“那是当然!”

“不会趁机害人吧?”

“瞧您说的!”

“那,咱们就去见识见识?”老斋很好奇地讲。老朱点点头,一脸的无所谓。

“两位这边请!”小更说着,便领着两人进了观光台。

***********

注1:以前的“装备”,“装甲”,“身体”,“零件”之类名词,都是随便混用的。不过在瀚州,这是不行的--虽然瀚州人自己,也不一定能准确地分辨出某一件东西到底是属于“装备”,还是属于“身体”的一部分(也就是“零件”)。

第143章 肉

 本着入乡随俗的心理,朱刘二人随着小更走向观光台。

三人进去后,门关了。观光台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玻璃罐子形的电梯,里面只有若干按键闪烁,外面是墙壁,壁上有图,有柔和的光。观光观光,观的莫非就是这档子光?

老刘看着外面的全真图相,图上所表现的,是一副副的手套,各式各样的手套,每一副老刘正自看不出所以然来,忽听老朱问道:

“这壁上画的,可是手套的历史?”

“客官真是好眼力!这条壁上的画,正是这些年来从本城卖出去的手套中的精品。每一副手套,都足以代表本州手套工艺的最高水平与发展方向。这一只只的手套,仅能称之为精品,但若将这些著名的手套按时间排列开来,便如客官所言,成为了手套的历史。

咱们现在是低速提升,要到达最上面,还有一段时间,如果两位客官不嫌弃的话,不如让我来给二位介绍一番这些手套的历史如何?”

老朱喜道:“正有此意……”

老刘几人听到又要讲历史,都感到如鲠在喉,如蝇在耳,却又不好发作,只好一伙人混在一起偷偷地玩游戏,这些人有“木先生的消遣”做依仗,外人也无从发觉他们的小动作。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想到,这个曼恩器的名字中,“消遣”两字用得真是妥帖!这东西不正是他们无聊的时候拿来玩游戏“消遣”的么!

几人凑一起玩游戏,有心的,却也同时将外面的介绍听了个大概。乃知手套是与兵器几乎同时发展起来的装备。

最初的兵器不外锺斧棍棒,大多有一根粗而长的把柄。握在以前的钢铁手掌之中,彼此的磨损相当的大,而且还容易打滑。

于是有人制造出一些较软,粘而涩的金属,命名为“肉”,附在手指手掌内部,这样一来,手掌与把柄的契合度增高,磨损变小,相当管用。

然而这些肉在方便了使用武器的同时,也给机器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发明了通用接口,将一块块的“肉”模块化,用的时候一块块地套在接口上,不用了就拆下来。

还有人则更进一步,用了另外的办法,将这些“肉”整个儿做到一块膜上,便成为了最初的手套,用的时候戴上,不用了取下,其与手的接合,全靠手套戴上去之后的紧缩,并不与手掌的内部结构发现交接。

这两种不同的办法,在后来,便发展为装备的两个发展发向:外挂,外套。(为了便于人类的理解,我们以人为例,外挂:比如耳环,鼻环什么的;外套:衣裤鞋帽什么的。应当注意一点:机器人由于“不怕疼”,所以外挂起来很容易,很流行,很泛滥。足以与“外套”并列。)

而“肉”这类金属,也在后来兴旺发达,成为瀚州有名的特产。往往一块“肉”的配方,就可以卖出天文数字。

有的人甚至会在全身上下都镶上一块块的“肉”,藉着“肉”的弹性与韧性,可以有效地对重击提供缓冲。

尤其是脚掌的肉,几乎是人脚一套,比手掌上的肉还要流行。因为走路的时候下面有肉提供缓冲,确实要减小许多上身的震荡与与之相应的机械损耗。

回到手套,最初的潮流过去后,人们发现手套的一个缺憾:由于“肉”很容易形变,所以很影响武器使用者的“手感”。

在某些时候(主要是那些需要精确感应的时候),肉的形变造成的那一点点误差,是足以致命的。

比如老刘,他若是戴上那时候的手套再去拆人,很可能就因为肉的形变,导致拆卸失败。拆卸失败的后果,就是对手趁机反击,老刘枉死。

(同样为了便于人类的理解,我们可以想像自己手上的肉全是死肉,没有任何感觉。如此一来,对“手感”的影响便显而易见了。)

为了弥补手套的这一缺憾,人们作了各种努力,最后在“肉的革命”中得到解决。

“肉的革命”顾名思义,就是对肉进行的大改良。是将肉进行纳米级的改造,做成了压电感应体。

如此一来,大家就可以通过电流电压的变化,感知“肉”的形变状况。(按人类的理解,就是从无知觉的死肉变成有知觉的活肉了。)

这种压电感应体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很苛刻,高温,重击,剧烈震荡,高压电等等,都可能使其失灵。

尤其重击与剧烈震荡一项,相当令人头疼。往往一次战斗下来,手套就活肉变死肉了。这样的手套,又被后人称为“一次性手套”。

为解决这一难题,有人想到将“一次性”改造为“N次性”,就是让“死肉”在一定的刺激下又再次成为“活肉”。

还有人则一直致力于增强手套的适应性,具体就是增强其耐高温,耐电击,耐重击能力。

在提高“肉”类的“耐久”(借用游戏名词,游戏达人都知道)的同时,还有人致力于增强其灵敏度。

这个时候,衣物等“外套”经过多年的发展,渐渐从最初用于抵抗打击的实用中衍化出“美观”的一支来。

人们用各种色彩的金属丝按一定规律织在一起,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