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抬眼看看她们,就是一笑:“朕跟瑛儿说说话,你们就等不及了。”
尹贵妃笑着靠上李渊:“陛下这些天都在忙国事,郡主也忙了不少时间了,今儿没啥大事,就放松一天嘛。”
“好,好,好,朕听你们的。”李渊笑着答应了,回头冲唐瑛笑道:“她们把船都准备好了,就去玩玩吧。”
唐瑛强迫自己堆出笑脸来:“陛下跟娘娘们游玩,我就不掺合了。昨晚熬夜,现在很困呢,想回去歇息了,成不?”
李渊也知道唐瑛不太喜欢跟他的这些嫔妃们在一起玩耍,也就不勉强她:“好吧,回去好好休息。你说的事,朕也会再考虑考虑。”
唐瑛目的基本达到,也就点点头:“是,唐瑛回去了。各位娘娘们,好好玩,再见。”
唐瑛自然不是回家睡觉,而是出宫到了长孙无忌的府上。刚离开宫城就跑到承乾殿,别的不说,皇帝知道了要有疑心的,所以,要汇报成果,来找长孙无忌也是一样的。
临湖殿里,尹贵妃看着唐瑛离去的背影,暗自苦笑。能在佳丽成群的后宫成为李渊的爱宠,尹贵妃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而为了家人的永久幸福,她也在竭力寻靠能依存的大树,而李建成正是她为今后着想而靠过去的人。作为李渊跟前的红人和太子心里的爱宠,唐瑛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尹贵妃买好的对象。
只是,几年过去,尹贵妃已经使尽了巴结手段,想要和唐瑛搞好关系,可是,不管她和她家里如何表示友好,唐瑛总是淡淡的,也不说好,也不说坏,这让尹贵妃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也和张婕妤等人也谈过几次,怕以前是不是无意中得罪过唐瑛,可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到有这种事情,唯一可能的,就是在洛阳的那次不是碰撞的碰撞。她们也曾经转弯试探过唐瑛,却被唐瑛含笑扯开了话题,也没见她有不高兴的样子。
到了后来,尹贵妃等人就想,或许是唐瑛生性如此吧,只是,她们出于女人的直觉,还是看出唐瑛并不喜欢跟她们交往。想起唐瑛在李渊心里的地位,想起唐瑛日后可能的显贵,尹贵妃等人也不敢去得罪唐瑛,只得继续陪了小心,放低姿态,
“陛下,郡主有些不高兴呢,是您赏她的东西,她不喜欢?”尹贵妃误将唐瑛拿回去的图纸当成了李渊的赏赐,故此讨好地问李渊。
李渊笑笑:“不是,她反对朕让二郎离开长安的决定,过来婉转相劝的。”
尹贵妃明白了:“咦,郡主不是一心帮秦王吗?怎么会反对?”
李渊把脸一板:“你又听说了什么?瑛儿从来不偏袒一方,她为的是朕,不是别人。”
尹贵妃刚才也是过于诧异,才说漏了嘴,现在赶紧捂嘴:“陛下恕罪,是妾身胡说了。”
“哼,朕以后不想再听到有人提起这种事。瑛儿的事,是朕在作主。”
“是,妾身再也不敢胡乱猜疑了。”
李渊小小地发了脾气,才轻声道:“朕知道你们都怕二郎,所以,朕不会让二郎入主东宫,你们也别替大郎操心了。至于瑛儿,她是有她的想法,但这孩子会听朕的话。朕也知道,瑛儿不喜和你们玩闹,那是她性情使然,却不会对你们怎么样,何必担那份心思。”
尹贵妃幽幽地回答:“妾身自然是相信陛下和太子的,郡主经历的苦太多,不喜欢玩笑也正常,妾身等都能理解。可是,妾身等都不相信秦王呀今儿我们都在议论,陛下让秦王回洛阳,怕是正中其下怀。洛阳,那里可是秦王一手经营出来的,光是那个皇宫,就比咱们这儿还大,还豪华,秦王当年就很喜欢那儿,妾身等在那个皇宫里多拿点东西,他都拦着不许。”
“怎么,你们都想住到东都的话,等二郎在洛阳安顿好了,朕带着你们过去玩几个月。”李渊还没怎么在意尹贵妃的话,以为她真是喜欢洛阳的皇宫,笑嘻嘻地许着诺。
“妾身可不敢去。”尹贵妃努着嘴,坐到了李渊的大腿上,帮李渊按肩膀:“妾身害怕秦王。上次去的时候,被惊吓了数次呢。陛下您不知道,那洛阳城里到处是玄甲兵,在大街上耀武扬威的,稍微不留神碰上,就被呵斥一顿。别看妾身是您的女人,那些玄甲兵根本就不理睬我们,秦王的手下,只认得秦王一人。”
跟着尹贵妃出来的嫔妃中,也有两个是去过洛阳的,此时都随声附和,好像都在洛阳遭受过天大委屈似的。
“哦,那是刚刚打下洛阳,城里自然要乱一些,你们都是女人,在这种时候逛街肯定有危险,那些军士也是为了你们好。”李渊已经开始注意尹贵妃的话了,却在努力进行着解释,不知道是解释给尹贵妃她们听,还是解释给自己听。
尹贵妃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她们的话起作用了,她甩甩手巾,忸了两下,哼哼道:“反正我不去。万一去了回不来……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嗯?”尽管李渊在努力掩饰自己的不安,听到这样一句话,脸色顿时很难看了:“你什么意思?”
“妾身是真的害怕秦王,害怕他的手下。在洛阳一切都是秦王说了算,妾身受不得那种委屈,别到时候没玩成,被吓出毛病来,就不合算了。”
尹贵妃太了解李渊,知道如何让他能起疑心,所以,她从来说的都是听起来最好理解,想起来却有很多不可捉摸性的话。果然,李渊听了尹贵妃的这番话后,真的泛起了嘀咕,或许,他的决定真错了。而唐瑛那句您百年之后的话也出现在他脑海里。一时间,李渊陷入了沉思。
李渊因为唐瑛的一番话而产生了撤回让李世民去洛阳决定的想法,却又因为尹贵妃等人有意无意的一些话语,转而怀疑起李世民来了。而李渊的这种转变,李世民和唐瑛等人短时间里却没有太多的察觉,他们庆幸李渊并没颁下旨意,还以为是唐瑛的说词和他们的小动作起了关键作用。
就在秦王府众人暗自庆幸的时候,殊不知,一场针对天策府的阴谋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这场阴谋的策划者是李建成,而实施者,自然是李元吉了。
几天后,一份份奏章出现在李渊的书案上,这些奏章多数是太子一派的人上奏的,少数是公事公办,这些奏章虽然出自不同人之手,目的也不太一样,但却都无一例外地向皇帝禀报了秦王府和那些天策将军们的动向。
看着这些奏章,李渊的眉头是越皱越紧。秦王府里的人为了能离开长安而奔走相告,兴奋之情都浮在了脸上;而那些天策将军们更是都在家里准备大搬家,同时,他们还串联了不少朋友和下属,都相约尽快回洛阳去。
二郎要带多少人回去?他到底是真想离开长安,还是做给自己看的?难道,那些二郎在洛阳有隐藏势力的传说是真的?李渊是越想越不对劲,而尹贵妃和张婕妤等人这几天里总是若明若暗地在他耳边介绍秦王在洛阳积蓄的财力和威信,曾经的张亮事件也无数次在李渊的脑海里回放。这一切的一切,让原本就打算收回成命的李渊不仅不再提让李世民离开的话,甚至是加深了对李世民的怀疑,言语之间的试探也多了起来。
唐瑛没想到东宫的动作会这么快,更没想到李渊的后宫力量这么强大。李世民和他的心腹们也是没想到这些。虽然李世民真的不用离开长安了,可是,他们预想回秦州的方案却也没了实施的空间,因为皇帝的疑心太重了,这让李世民暂时不敢提出回军队的话了。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天灾
第四百五十五章 天灾
不过,这次的事件也让李世民他们看到了东宫的日益强大,更看出了东宫和齐王府对秦王府的威胁已经越来越严重。
随着皇帝怀疑的加重,李建成等人不失时机地明里暗里开始在李渊耳边灌谗言,而那些枕边风的作用也越来越强。渐渐地,李渊看李世民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疑虑和猜测,秦王府里的人,包括唐瑛在内,都看清楚了,想靠皇帝来消除这种威胁的愿望恐怕是再也无法实现。
唐瑛也心急起来,可她却只能瞎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每每她刚在李渊跟前提出让李世民去秦州的建议,就被李渊以各种借口绕开话题。唐瑛隐隐感觉到,李渊似乎已经开始怀疑秦州练兵的目的了,可她却不能气馁,只得采取轰炸策略,不停地在李渊耳边讲述着突厥人的威胁。怂恿他尽快把李世民打发到西北边界上去。在唐瑛看来,只有让李世民离开长安,把满心的愤怒发泄到突厥人身上去,才是消除长安危机的最佳方案。
李渊没有听从唐瑛的建议做什么决定,他此时并没有过于担心突厥人的侵扰,因为颉利的主力已经被李靖给打败了,按照往年的经验,颉利在今年不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入侵,所以,突厥的威胁,在眼下这个时候,反而不如他儿子给他带来的威胁严重。
唐瑛的一切努力都没用处,而李世民等人没她的这种耐心,早已经放弃了对李渊的争取。在越来越紧迫的压力下,以长孙无忌为首,李世民的心腹们都团结起来,轮番开始在李世民耳边灌输武力夺权的必须性,一封封充满试探的信件也被秘密送达到那些需要秦王府格外注意之人的手上,这些人包括了李靖、李世勣、李孝恭、李道宗、刘弘基等。
“怎么样?有几封回函?”
秦王府的书房中,李世民面无表情地望着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手中有一叠信件,但只得关注的,却只有一封。
“任城王回函了,一切听从殿下的。”
李世民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李靖的回函呢?”
“他没有回函,只让送信过去的人带了一句话回来。”长孙无忌顿了一下,看着李世民突然变的有些紧张的眼神,摇头道:“他是大唐的臣子,秦王与太子的孰是孰非,非臣子所能议论的。”
李世民一听这话,顿时长出了一口气:“好一个李药师。无忌,你得跟着学学。”
长孙无忌也是轻松地一笑:“是。不过,臣怕是没有这个资质去当李大将军的徒弟。”
“呵呵,各有所长嘛。李世勣那儿呢?”李世民笑笑,话题一转,到了李世勣的身上。
“几乎与李靖的回答如出一辙。”长孙无忌这次却是苦笑了一下:“看来,他还是置身事外的态度,而且,唐瑛的作用,没有显现在他的身上。”
李世民缓缓地点头:“也罢。李世勣是并州总管,他的态度直接关系到长安的稳定,只要他不把目光放在这里,对我们就无大碍。”
“需要让唐瑛再写一封信给他吗?”
“不用。”李世民断然挥手:“前一段时间,他回长安的时候,唐瑛找过他,他心里应该有数了。”
长孙无忌点头,不再谈李世勣了:“刘弘基那里没有回函,只是让人传话,说从太原到现在,他没任何改变。”
李世民微微一笑:“好,本王明白了。屈突通老将军呢?”
“老将军什么话也没说,给殿下写了几个字:安全第一,洛阳有他。”
“好。洛阳无忧,你我的退路就有了。”李世民一拳砸在案几上,激动之情不再掩饰。
长孙无忌叹口气继续道:“西安王……没有消息。”
“孝恭兄这两年待本王不比以前了。唉。”叹声气,李世民苦笑一下。
“臣派的人回报说,他也没有派人去见太子。”长孙无忌沉声道:“臣会派人继续看着。”
李世民点头:“嗯,此事你去做就是了。”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有些闷闷的,赶紧笑道:“也有好消息,据敬君弘来报,吕世衡早就仰慕殿下风采,已经先跑去试探他了。”
李世民一愣,随即笑了。敬君弘、常何、吕世衡都是玄武门的守将,敬君弘早年就是李世民的属下,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常何是秦王府这两年拉拢过来的,三大守将中,只有吕世衡没有被他们试探过,却不料主动倾向了李世民。常何是主将、敬君弘、吕世衡是副将,三大守将全都成了李世民的人,不由他不笑呀
夺嫡之争再一次把长安城里的气氛推向了紧张,特别是那些时刻关注太子与秦王的人们。人们不敢在公开场合讨论这件事,但私下里的串联却在进行,而泾渭分明的界线也在慢慢形成。
靠军功从底层起来的将军们和一些被秦王府从底层发现提拔起来的官员们,都慢慢地靠向秦王府,他们不曾公开讲述自己的意愿,却在暗中跟秦王府的人越靠越近。而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官位较低,并不太受朝廷上层官员们重视,所以,太子一派的人马也没怎么注意过他们。
而站在太子身边的那些人,却都是眼下长安城里举足轻重的人物,有朝廷枢纽的中心人物,有关陇门阀的掌门人,有贵族功勋的元老和子弟,有后宫宠妾的家人亲属们,还有外放大员们的家人弟子们。这些平日里眼睛都往上看的大人们,自知与秦王关系不好,也害怕秦王的那身血腥味,所以,不由自主地抱成团,都围在了一向跟他们关系很好的太子身边。
满天乌云笼罩下的长安城里,各种暗流在迅速流动着,压迫着人们的神经,刺激着人们的感知。只不过,在所有这些人中,李渊的头是最痛的,因为,他不止在为儿子们的争斗而发愁,另一件大事更让他愁上加愁,这就是从开春到夏初的大旱。
武德九年从开春起就开始的大范围干旱到了季末是越来越严重,眼看夏季将至,田地里的庄稼却只剩下一片干枯,翻裂的土块如同一只只张开嘴的恶魔,吞噬着人们的悲伤和绝望,今秋粮食绝收的后果,几乎已经无可挽回了。
干旱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广,灾害面积的不断扩大,也让朝廷上下等人从五月中旬开始,就把心思暂时从皇子之间的争斗上转移了出来,李渊也减少了平日里的歌舞酒宴,连避暑的习惯都断了,难得的主动处理起朝政来。
李建成也是忙的一个头两个大,不仅仅要天天收取各地飞马送来的驿报,还时不时地被李渊唤进宫去询问旱情的情况。往往是从天不亮忙到天黑,还有一大堆急报等着他处理。他忙的昏头转向之时,自然也就暂时放开了对秦王府那边的监控。
大范围的旱灾影响的不仅仅是收成,还有税收问题,就五月底报上来的各地数据显示,全国税赋比武德八年同期足足减少了好几成,近乎一半。大灾减产,税收降低,需要花费的钱却直线上升,这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就会产生,这可是天大的事。所以,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心神都用在减灾挽救上去了,连很久没直接参与朝政的唐瑛,也奉李渊的旨意在裴矩那里帮起忙来。
坐在李渊面前,唐瑛规规矩矩地奉上各地传来的文书,这些都是她从李建成那儿给李渊带过来的,每每裴矩和李建成忙不过来的时候,唐瑛就得替他们往李渊这里跑,当资料运输员了:“陛下,根据并州和洛阳传来的消息,那边都还勉强过的去。山东那边旱的非常厉害,几个月不见滴水。唉,中原大范围的减产,看来是无法避免了,眼下,朝廷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做好救灾安抚,一定得保证不死人。”
李渊翻看了几份告急文书,眉头却是越皱越深:“河南可是粮仓,你看看,屈突通却说,十地九旱,恐怕不是减产,而是要绝收了。”
唐瑛正在看江南道发来的文书,听了李渊的话,回道:“眼下正是夏初,夏旱则秋涝,今年恐怕很难过的去,陛下要有所准备。”
“嗯,太子那边商议的如何?”
“太子他们已经在着手准备各地放赈的事情了。好在前两年收成不错,加上几个大仓的存粮还不少,我跟裴大人计算过了,今年大范围的放赈抚民足够了。”
“灾年都不是一两年的事,今年过去了,要预防明年。”李渊沉思了一会儿,缓缓道:“你去告诉太子,放赈的安排一定要细致到位,该放的地方要放,能不放的地方尽量不要去。”
“是。”唐瑛忙答应着:“可惜,如果有作物能在大旱之后播种,并短时间可以收获食用,就能暂缓灾情带来的损失了。”
李渊眸子一亮,旋即又苦笑摇头:“难找呀。”
唐瑛何尝不知道难找这样的作物。在她的知识里,有这样的作物,就是马铃薯和红薯之类的,可惜,在这个时代,这两样东西还不知道在世界上哪个大洲深埋在野外呢,至少,她没见到过。
瓦岗三年 第四百五十六章 救济
第四百五十六章 救济
踌躇了一下,唐瑛决定让大唐人去碰碰运气,如果这个时候有红薯,找到最好,没有,能找到类似或者近似的,也应该是好事:“我当年跟着母亲流浪的时候,见过一种野菜的根茎,好像叫什么生薯,听那些逃难的乡亲们说起,那东西好像不避旱涝,栽哪儿都能生长,而且长的快,十分抵饿。”
“生薯?能吃?”
“肯定能吃,我就是吃过才有记忆。不过,我只吃过一点点,这么薄的一小片。”唐瑛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给李渊比划了一个厚度:“味道有淡淡的甜,可香了。”
李渊笑笑,摇摇头:“你那时候才多大?饿极了,吃啥不香呀。朕记得,当年二郎征讨宋金刚回来后对朕说,他吃过野菜了,味道清香,简直是美味,说的朕都流了口水。后来,朕命人也去找了一些野菜,却没吃出什么香味,倒是苦涩的居多。所以说呀,这吃东西香不香,得看什么时候。唉,倒是难为你了,小时候吃了不少吧?”
唐瑛被李渊一句叹惜,勾起了刚穿越过来那两年的心酸日子,再想到母亲,这眼泪一下子就充盈了眼眶,哽咽了一声,点点头:“那种时候,能找到那些吃的就很不错了。”
“好了,是朕勾起你的伤心了。你说的这个生薯,既然能吃,朕就命人去找,只要能找到,就弄去种上。眼下是非常时期,啥手段都得用,总之,就你说的那句话,尽量做到不出现饿死人的事。”
“陛下心怀百姓,是大唐百姓的福分。”唐瑛这句马屁拍的可是真心实意:“其实,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只要各地的官员肯用心,一定能找到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