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 >

第72章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第72章

小说: 穿越做回单亲妈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呢?”

    小强有点心软了,想了想说:“爹说过,等娘答应了,你就到我家同娘和我和姐姐住。我不要住你家。我要和妈妈一起睡觉。”

    本以为多个爹是锦上添花事情,没想到他生活被整个变了样,住惯房子,熟悉伙伴,最最要紧妈妈怀抱,突然都远离他了,小家伙觉得上当了,后悔了,想变回当初。

    孝义礼信,信在一般人心里排在忠孝义礼之后。程家兄弟因为自己(炫)经(书)历(网),对“信”看得很重,隐隐第一位。做不到,不能随便答应,答应了,就必须做到。

    这回,可以说孩子误会了他当初意思,可也是他故意利用了孩子误解和天真,对孩子失信了。老婆到手,程启并没想抵赖对孩子诺言。

    那房子是阿歆一手设计布置,自然是最合她意住所。她性子活泼,点子多。那房子给她收拾得舒适又有趣,薛伯都赞好。阿媛阿姝去过一次就喜欢,小强住惯了,自是觉得哪里都比不上。

    只是,刚刚成亲,就说要搬到陪嫁房子住,爹娘老大人定不高兴,旁人也会闲话。还要徐徐图之,先让阿歆和孩子们融进他家庭,然后再找个好时机提出来。

    程启哄道:“这个房子也有好玩地方,回头爹带你去看。你要什么玩意,爹给你添。你先住些日子,看喜不喜欢,可好?若想回去找阿旭他们玩,爹,还有阿公和二叔都可以带你去。”

    小强勉强点头,重申:“我要和妈妈一起睡。”

    住哪里可以商量,和老婆睡觉福利程启是一定不肯让出去:“以前,爹不和你们住一起,小强陪妈妈睡。如今小强大了,爹又同你们住在一处,当然是爹陪妈妈睡。不论谁家爹和娘都是睡在一起。”

    “不是,”小强马上反驳:“阿禄爹就不同他娘睡觉,都是和他姨娘一起睡。爹,你也和姨娘睡,我和妈妈睡。”

    听人都觉得好笑,又有些心酸,不由得都往程四老爷瞥了一眼。

    程四老爷咳嗽,刚刚平复了一点,这下又发作起来。

    程启抱着小强,摸摸他头:“阿禄爹和他姨娘一起,他娘是不是不开心?他爹去他娘那里时,他娘才会开心,是不是?”

    阿禄好像说过他娘爱哭,看见他爹才笑。小强点点头。

    “小强想要你娘不开心么?”

    小强猛摇头:“我要妈妈高兴。”

    “嗯,你一直都不会有姨娘。爹和你娘一起睡。”

    他想要妈妈开心,也想和妈妈睡觉。小强心里纠结着,听见程四老爷咳嗽声,不由向他看过去,想起一个现成反例:“爹,你爹和娘不在一处睡觉。你娘也没有不开心。我和妈妈睡,妈妈开心。”

    咳嗽也是会传染。这话一出来,又有两个人咳了起来。

    程启谴责地望了望上座爹和娘:一把年纪了,也不给孙子做个好榜样。

    “小强,你听谁说,阿公阿嬷不在一起睡?”

    “我不认识。我知道她们说老爷就是爹爹,住客房,因为爹娘不让他进屋。”

    “昨天,阿公喝酒喝多了,很脏很臭。阿嬷才不许他进屋。今夜,你不信话,爹带你去看,阿公阿嬷也是睡一起。”程启脸不红心不跳地掰着谎,一边向母亲大人示意:“想抱孙子,可不能什么都不做。这点小忙,总得帮帮儿子。”

    董氏老脸微红,怒气顿生,一掌对着桌面拍下:“胡——”

    程四老爷眼明手快,在咳嗽间隙,果断伸手一接,握住了董氏那一拍,一边凑近了,低声半劝半求:“夫人,儿媳和孙儿面前,还要给阿启留点面子。”

    董氏抽了抽,没能抽回手,再看儿辈孙辈一个个都瞪大眼看着他们,连一直垂头装羞涩张氏都好奇地眨着眼,心里一虚,那口气就泄了,咬牙忍了不作声。

    程四老爷眉开眼笑,咳嗽也好了:“是,是,小强啊,不论谁家,爹都该是和娘一起睡。爹爹和娘该一起。你爹和你娘也该一起。你这般大,该自己睡了。过两日,阿公送你一只小狗,白天陪你玩,晚上陪你睡,可好?”

    还是孙子好,贴心,又有用,虽不是亲生,缘分够,就是一家人。

    连哄带骗,程四老爷和程启两个终于让小强磕了头,认了阿公阿嬷。

    一家人团团坐下,吃新妇进门第一顿早饭。

    小强挨着张歆,坐在爹娘中间,终于开心起来,咬着香喷喷牡蛎饼蘸酱油,突然问道:“妈妈,什么是拖油?我要吃拖油。”

    对面阿姝接口笑:“哪有拖油,阿弟听错了。”

    “我没错。昨天还有今早,我听见好几个人说到拖油瓶。姐姐说是一种装油瓶子,没什么大不了。”

    小羊一直垂着头垂得更低。碗里粥,面前小菜点心,几乎都没动过。

    张歆不说话,伸手在女儿背上轻轻抚摸,满腹歉意。原来创伤还没好,这一下又给这孩子添堵。

    程启脸色一变,几乎就要放下筷子,冲出去打人。

    董氏脸色一沉,望向服侍丫头婆子,目光都是冰凌,冷得吓人。

    婚礼之前,她特地让管家夫妻两个传下话去。进了程家门,张氏就是大奶奶,她孩子就是大爷亲骨肉,谁也不许怠慢。没想到还是出了这事。

    小不懂事,还好些。大显然明白,还要装无事一般,叫人心疼。孩子心理委屈,张氏自然会察觉。肯闹出来还好,就怕也埋在心里,慢慢就跟阿启离心了。

    还有老爷住客房那些话,显见底下这帮人有失管教,不把张氏孩子和下人当回事,肆意说话行事,不想童言无忌,露出马脚。又该下力气整顿家务了。

    管家媳妇得到消息,吓白了脸,战战兢兢地进来听吩咐。

    董氏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传话下去,一会儿叫所有人都到厅上,给大奶奶磕头,也给大小姐大少爷磕头。我们今日要往老宅会亲,午饭也在那边吃。告诉厨房,这就把灶上火都熄了,做晚饭时再重新点起来。你们嘴里少填塞些东西,也好把先前做下事在肚子里多放放,想想对错好坏,想明白了,再吃晚饭。” 

 

124 亲戚


 
    北郊庄院是程启曾祖父建造。他继承田产在这附近,陆陆续续又添置了不少,形成一个大田庄。

    他祖父这代三兄弟。祖父居长,幼年搬来,到死都住在这里。两个弟弟,一个早逝,没有留下子女。另一个考中同进士,出去做了二十多年官,晚年落叶归根,因为手中田产早都转让给了大哥,干脆另寻了个山清水秀地方养老。

    祖父是守成型人才,上一辈传下来田庄,在他手上维持了原有规模,略有扩张,又培养了一名同进士。守寡弟媳本要从族里收养一个孤儿。他怕家产被外人分去,就将次子过继给了弟弟。

    父辈是一母同胞三兄弟,加上一个庶出三伯。祖父去世前给嫡子分家,另外买了两百亩山地给庶子,让他一家搬了出去。

    程秀是小辈,提起二伯一家,却是好气又好笑。二伯被过继出去,早年在寡婶跟前生活,亲生父母也不好插手他抚育教养,直到养母去世,才回到父母身边。娶二伯母也是养母生前帮他看中。祖父母活着时一直觉得亏欠了这个儿子,对他养母意愿也很尊重,结果,就养成了——

    程秀原话是:“二伯,还有他家里人,跟我们不象一个门里出来。他家故事倒多,嫂嫂几时闷了,不嫌闹心,我慢慢讲给你听。一天一段,能讲上一两个月。”

    因为程秀这番说法,张歆没怎么注意致仕回乡,眼下还有一举人一秀才长房,倒是对二房人物特别留心。

    二姆刘氏是个妙人。张歆行礼拜见后,就被她拉住唠叨寡妇应该注意种种事项。不仅张歆公婆听得面沉似锅底,大伯大姆咬牙怒视,三伯三姆低头不语,就连二伯都听不下去,命她住嘴:“阿启媳妇刚进门,你做长辈不说几句好话,提这些有没做甚?”

    刘氏理所当然地回答:“她总是死过一个男人,做过一回寡妇。”

    还是她死了丈夫回娘家守寡大女儿跑进来,才成功地堵住她话头:“她死了男人,又不是她错,只怪她爹妈眼力不好,没挑个长命百岁女婿。弟妹放心,阿启命硬身体好,定能同你白头到老,四代同堂。”

    程启这辈男多女少,这是四房统共第一个女儿,十足大姑姐。她从小养在祖母身边,对生母不仅不亲近,还不大看得起,特别是刘氏被人几句话哄住,糊里糊涂就给她订了门亲家穷女婿病婚事后,简直当了仇人。

    刘氏后来知道实情,也后悔这门婚事,不好悔婚,就用减扣嫁妆方法表达自己不满。

    大姑姐嫁过去四年,除了没生孩子,没哪样能让婆家人挑眼,但她大方把陪嫁两个丫头放进丈夫房里,留下一个女性血脉。丈夫葬礼一过,大姑姐收拾嫁妆,带着陪嫁丫头和庶出女儿,没拿婆家一针一线,搬回娘家。

    刘氏以为她回来散心,没说什么就让她住下,几个月过去,忍不住了,明劝暗赶她们回去。

    大姑姐也不跟她废话,把叔祖,伯伯叔叔,还有族里长老请来,当着众人面,拿出一份清单,上面写着刘氏扣了她多少嫁妆,哪样是祖母给,哪样是伯母婶娘们添,哪样做了弟媳聘礼,哪件送了人,哪件卖了,哪件还在刘氏手上,明明白白,要求爹妈要么把这些原样赔给她,要么养她们一辈子。

    结果,大姑姐和她人就永远地在娘家住下了。从那以后,二房生活只能用鸡飞狗跳来形容。

    这样大姑姐,程秀却说是二房最明事理,最知分寸唯一一个明白人。大姑姐爱闹,可只闹自己爹妈弟弟弟媳。亲妹有事,爹娘不管,都是她出头。对叔伯长辈,永远恭顺敬爱。对同辈兄弟姐妹,永远热心有礼。也幸亏有大姑姐,二房自顾不暇,大房和四房日子清净不少。

    她也懂得经营,叔伯兄弟们也肯帮她,赖在娘家白吃白住白用,把那点嫁妆拿出去生钱,如今倒是二房最富有。

    今日这一为张歆解围,大姑姐又为自己在叔伯婶姆心里,在程启兄妹处赢得许多正分。

    大伯本不接受寡妇侄媳,恨董氏败坏门风,恼弟弟不下力阻止。昨日喜酒本是请了他家,大伯执意不去,也不许唐氏去,还说今天也不露面,要同四房断绝往来。

    唐氏也不争论,派人去对董氏称病告罪,回头才问丈夫:“张氏就是命苦些,人品才干名声都是极好。启侄决意娶她,也是出于仁心义气。四弟四弟妹还从没做过什么连累家族父兄事情。虽然没功名,眼见他们那房越见兴旺了。老爷不要这样弟弟,只要丢脸摸黑扯后腿弟弟么?还是,老爷一个兄弟也不想要了?”

    大老爷答不上来,睡了一觉,想通了,没事一样过来接侄儿侄媳茶,只是死板着个脸。他最爱面子,觉得二房丢了程家脸面,为了弥补,面上只得和蔼可亲起来。

    程四老爷亲自携了小羊和小强手,带他们一个一个行礼拜认长辈。众人惊讶,不敢轻慢,就连刘氏都给出了两份叫她肉疼得嘴角抽筋见面礼。

    江氏儿子还小,还不曾起过什么想头。苏氏看心里拨凉:明明没有血缘关系,老爷对这个“嫡孙”,却比老三给他生长孙,看重许多。他们母子还有什么指望?

    早饭后,征得董氏程启同意,张歆把两个孩子搬到自己住院子。虽然不能像从前一样,高兴起来随时往妈妈房里跑,往床上赖,知道妈妈就在近旁,小羊和小强心安定了不少。

    小强不能再跟妈妈一起睡觉,但张歆答应他每天晚上在他床边讲故事,早晨过来叫他起床。程启又许诺了不少。小强终于同意做个自己睡觉小男子汉。

    程启陪着张歆给孩子搬家,布置房间,做出门准备,乘便给张歆讲了些家里事,尤其两个姨娘。

    江氏,张歆见过。苏氏,张歆以前就听说过。

    程启性子平和,对事待人比较公允,对苏氏印象比对江氏好很多,说她为人本分,寡言勤快,温顺守礼,侍奉祖母从头到尾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对待董氏始终恪守本分,不曾有一丝冒犯逾越,对他们兄妹没有过多殷勤,该有礼数和照顾,也是从来不缺。

    程秀也不反感她,还说:“苏姨娘就是父母早亡,失了依靠,身不由己,其实样样都比二姆强太多,更像秀才家出来小姐。若能将他二人身份调换一下,可就是我们一大家福气了。”

    然而,这样一个各方面都不错人到来,拆散了他们原本幸福家庭。也许,正是因为苏氏是那样一个人,程放才会得出“妾室进门,家宅不宁”结论,宁可冒无子风险,也不纳妾吧?

    董氏搬去城里后,程四老爷把自己名下剩下田地交给苏氏,这部分出息就做她母子生活费用和院子维护费。二十年下来,苏氏把田地和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送儿子上学读书,如今已过童子试。

    想想她孤身一个弱女子,初来时一句闽南话也听不懂,还不象张歆有亲可寻,有干亲靠山,又很快交到朋友。虽然不能算她过错,却是因为她,夫妻生怨,母子分离,可以想象董氏和程四离家后,苏氏承受了多少怨气和压力,被当作了罪魁祸首。她地位尴尬,上上下下需要处理各种关系,尤其还得应付难缠刘氏。能做到这样,实在比张歆成就,更加难得。

    程启兄妹感情上有些排斥,理智上却很敬佩这个姨娘。

    董氏对程四老爷寸步不让,对苏氏母子却好得多,不关心,也不为难。苏氏限于身份,不好出面或处理不了事情,求到她,董氏该帮都会帮,该做都会做。

    她儿子好学上进,给苏氏教得也很懂事。董氏原本也有几分怜惜这个庶子。他拜师进学成亲,董氏都曾帮忙出头。却是他考上童生,又生出了儿子,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程启程放无子,这个男孩是程四老爷长孙。苏氏或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得到董氏疼爱和关照,几次带着襁褓里孙儿过来给董氏请安,却刺痛了盼孙不得董氏神经。刘氏又提议让程放把这个孩子过继过去,说不定可以招来亲生子。

    刘氏是个想起一出来一出,无事搅三分,害自家越过越穷,恨不得别家也不得安生。苏氏没说过那话,可刘氏提议后面,有没有她心思和撺掇,谁也不敢说。

    苏氏孙子触到董氏逆鳞,董氏对她母子两个不待见起来。这回她暗地里活动,阻扰程启娶张歆,虽然是为了亲生儿子前程,情有可原,仍是大大得罪了董氏。

    江氏是家主宠信三夫人妹妹。家主促成江氏和程四老爷成亲苦心和用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氏刚嫁给程四时,程四在台湾还没打开局面,没什么产业。原有家当,分给两个嫡子,江氏动不了。交在苏氏手上,江氏原想趁着新婚回泉州机会,叫程四交给自己,却不想回老宅不久,诊出了身孕。

    苏氏江氏共处时间不长,却出了几件事。有孕江氏被人从后面推入池塘。苏氏新生小儿子不知被什么人脱了衣服,放在风口上吹得浑身冰凉,病得厉害,最终不治而亡。

    旁人议论起来,多说苏氏狠毒,怕江氏生下儿子,分去本以为属于她儿子财产,谋害江氏,又用儿子玩苦肉计,想要陷害江氏,结果反害了儿子性命。

    因为董氏明智,早早脱身,置身事外旁观母子几个却是不同看法,不过都没说什么,做什么。

    这些年,江氏几次激怒程四,还好家主和三夫人从中调停斡旋,磕磕碰碰地也过来了。在江氏管理下,家主虽然给程四塞了不少女人,程四老爷并未多添子女。那些女人用不多久就走走,病病,死死。

    会亲酒宴照礼该由四房预备。董氏不住在这边,宴席交给苏氏安排,酒菜是从福寿阁叫到会服务,按最上等席面操办。

    苏氏在程家存身二十年,靠就是小心,尽量不得罪人,还要讨好可能有用人。关心则乱,心虚则慌。虽然同样是母亲张歆完全体谅她想法,程启也表示理解,苏氏阻拦不成,眼看大奶奶进门了,心虚且慌。她打听过,知道这是个厉害人物,对上董氏也半点亏不吃。

    大奶奶既已进门,不管出于什么考虑,苏氏都希望能与她搞好关系,思想半天,亲身下厨做了几道江南风味小菜和点心,端到张歆面前,赔笑:“听说大奶奶在江南一带住过多年,还请尝尝我手艺。”

    这是想打老乡牌?换个身份场合还好,这当口眼看婆婆脸色微沉,张歆只得淡笑接过:“苏姨娘费心。江南做菜做点心最讲究原料,连时令都不能错。离了本乡本土,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不甘寂寞刘氏立刻接口,训斥口气:“你这话传出去,福寿阁还怎么做生意。难道你们福寿阁菜都是不地道?”

    张歆笑笑:“福寿阁江南菜和淮扬菜,委实不正宗不地道,常来食客都是知道。”

    刘氏还想说什么,董氏脸一板,对着张歆训斥:“没规矩!长辈们都在这里,哪里就轮到你先吃上?”

    小孩子们在另外地方吃饭,董氏已把黄氏打发去照看孩子。程启兄弟辈席面开在外间,用屏风隔开男女,董氏把侄儿媳妇们都请出去入席。内间这桌,四房八位长辈,只留下张歆这个新妇立规矩。

    刘氏嘴上不停,眼睛也不停,望望张歆,瞄瞄董氏,再扫一眼苏氏,琢磨着这三个女人关系,突然大悟:苏氏是董氏心里刺,苏氏是江南人,这新进门张氏也是在那边长大…… 



125 相处


    婚姻生活比之单身多了许多束缚。立规矩只是其中一件小事。

    平日在自家,董氏并不搞这套,只是出门或者有客人时才要张歆立规矩,而且必定把另一个儿媳调开,只要张歆在跟前服侍。

    张歆两辈子没正经服侍过人,祖母病时也不过陪在边上说说话,读读书,端端水,削个水果,对于这里规矩几乎一无所知,笨手笨脚,又不会看眼色,每回必要被董氏狠狠骂上几回,敲打几下。

    董氏脸板起来很吓人,嘴巴训起人来很刻薄,名声在外,在程氏亲族众女眷里人缘并不好。加上刘氏四处宣讲她臆测猜想,董氏因为这个那个缘故厌弃守过寡长媳。不少夫人奶奶一时间都忘了挑剔她“出身”,用同情目光怜悯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