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赢家 >

第35章

重生之大赢家-第35章

小说: 重生之大赢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绍的表情很是不满,黑着一张脸,心里反而有些得意,什么叫规划局的标准?以前是局长吴涛的标准,现在是他张绍的标准!

    现在张绍就是要故意为难赵新民,你不是不肯把天桥工程承包给小兵吗?得,天桥我不同意你也休想修,看你到底有多牛气!

    苏信见张绍装腔作势大义凛然的模样,心里那不是知道他是在故意为难赵新民。可他并不打算插话,倒是想看看这个张绍拿根葱头装大蒜到什么时候。

    赵新民跑规划局来来回回已经有三遍,来一遍就是一句话驳回,回家又得没日没夜地修改规划图。这般折腾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气,可他想想这些年坎坷的遭遇,还是强自忍了下来,但说出来的话还是有点冲,“张主任,公共安全施舍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不能铺张浪费大搞形式主义,我认为我的天桥规划图非常符合里津市的实情。我想就是规划局局长吴涛,也会认同我这个规划图的。”

    张绍最恨别人拿吴涛说事,吴涛在规划局压了他几年,尽管吴涛马上就要退休,要倒的树猢狲也散了,现在在规划局威信没他大,说话也没他管用。可是多年被吴涛骑在头上拉屎拉尿,他心中的那股恶气无法排泄,至今难以释怀。

    现在赵新民的一席话,正好触了他的逆鳞,一肚子火顷刻间爆发了出来!

    “怎么着!怎么着?要挟我?”猛拍一下桌子,张绍刷地站了起来,手指虚戳着赵新民。

    张新民反倒是没有料到张绍反应如此激烈,呐呐地说不出话。不是不敢说,是想到自己的心血眼见就要因为一句话而毁于一旦,有点发蒙。

    “不说话?你不是挺牛气得嘛?干嘛不说话呀。”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语调渐次拔高尖锐,“这么有底气求我干嘛?去找别人给你立项呀?”

    冷眼瞧着赵新民被张绍戳着鼻子破口大骂的场景,苏信知道想要通过正规程序给天桥立项,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苏信觉得没必要留在这里,拉了一把发愣的赵新民喊他走。

    张绍还虚指着赵新民离去的背影,语气尖利发泄道:“走?赵新民,今天我就明着告诉你,这个天桥工程没我签字你就是找天王老子也修不起来!”

    恰好走到办公室门外面的苏信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青筋鼓动的张绍,笑道:“我说,狗眼看人低的东西,这个天桥我修定了!”

    张绍一张脸腾地发红,狭长细小的眼睛瞪大外凸,连着虬结的青筋,倍显狰狞,“嘿,哪里来的毛没长齐的臭娃子,不知好歹,这天桥修起来了你是我祖宗!”

    …… 

76。第76章 为梦想而活

    离开规划局后,赵新民脸色看起来很差,其实这也难怪,天桥属于公共安全建筑,必须要通过规划局审批立项才能动工。这下子惹恼了张绍,麻烦大了,项目不能如期破土动工,肯定不可能按照和建设局协议的时间在明年二月份竣工。那么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会接踵而至,建设局追究责任,那几十家签订了合约广告商也不会放过他,背上官司,赔偿巨额违约金。

    赵新民真是千头万绪焦头烂额,彻底束手无策,想起苏信在离开张绍办公室时说的那句话,心里又冒出一丝希望,不由问道:“苏信,你刚才对张绍说一定能把天桥修起来,难道你有什么关系拿到立项?”

    苏信哪有什么把握将天桥修起来,他纯粹是想噎张绍一下。在他看来想要通过张绍这条线拿到天桥立项,绝无可能,除非是把工程交给他那个侄子张小兵去做。但听赵新民说,这个张小兵品行恶劣不是什么好鸟,承包工程贪图小利尽干些偷工减料的事情,到时候出了安全事故谁来背锅?

    所以天桥项目是百分百不能承包给张小兵的,既然如此,那也没必要给张绍好脸色看。输了阵,可不能再输人!

    事到如今,苏信只能让赵新民放宽心,不用多想,咱们走一步看一步,总归是天无绝人之路的。

    之后两人分工协作,审批立项的事情由苏信来做。赵新民负责拉工程队的事情,到时候一拿到规划局的审批,立马动工。工程不能再拖下去了。

    和赵新民分手后,苏信回到家,老爸苏炳言立马把他喊到书房里,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演讲稿给他,说:“你给我看看,语句方面有没有问题?”

    瞥了眼演讲稿上,苏信有些不明就里,问道:“爸,这个演讲稿给来干嘛的?”

    苏炳言一反往常的急性子,耐心给苏信解释了一遍。

    苏信听一解三,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演讲稿是怎么回事。

    原来上次省委下派调研组检查三十六湾污染问题,苏炳言冒着被撤职的危险将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全部抖了出来,现在终于起了效果。

    在那之后,省里的一纸整顿三十六湾污染的命令下达里津市市政府,市里为了平息省里大佬们的怒火,挽回里津市政府的形象,终于下定决心治理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拨款一千万下来,将要在三十六湾矿区建设大型环境监测站,同时引经国外先进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用来全公开化检测污染指数,对三十六湾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污染严重超标的矿厂,一律闭厂关矿。

    而明天就是环境监测站的动工仪式的日子,到时候里津市政府各个部门的一把手肯定会参会。苏炳言作为治理三十六湾矿区环境的主要负责人,要上台发表讲话的。

    苏信耐心看完演讲稿,然后对苏炳言说:“爸,文章思路没什么问题,只是你这口气有点硬,毕竟参加监测站动工仪式的可不是你的下属,都是些大领导和著名企业家,你总不能把他们当作下属来训吧。”

    苏炳言倒是没想这么深,在他看来三十六湾污染问题淤积多年无法解决,除了他这个主要负责人责无旁贷之外,市里面的那些领导也脱不了干系。

    所以在写这片演讲稿的时候,苏炳言难免语气有点冲,直指以前市里领导的不作为让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导致多年治污毫无进展,他这个负责人成了没用的摆设。此刻听儿子这么一说,倒是觉得真是这么一回事儿,毕竟那都是过去的事情,死抓着那些疙瘩反而让政府领导觉得他小心眼不知往前看。

    一语惊醒梦中人,苏炳言缓过神来,心想多亏给儿子看了一便演讲稿,否则明天拿着这份演讲稿不惹得天怒人怨。

    苏炳言对苏信道:“那你觉得要怎么改?”

    一向听不进劝的老爸今天变得通情达理了,苏信实在是小怀欣慰,道:“我们可以打煽情牌,让他们意识到三十六湾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的同时,也不至于让市里的领导丢了面子。这样吧,我来改改。”

    苏信坐在椅子上拿起笔,把一些过激的语句划掉,换成伤感却不滥情的词汇,使整篇演讲稿在开头是舒缓口吻,中间总结过去治污失败是沉痛的语调,最后展望未来保持在激扬、振奋人心的氛围。

    苏炳言站在旁边看着一丝不苟地修改文章的苏信,心里有些感慨。不知不觉间,儿子已经可以帮他分担压力出谋划策了,当真是老怀欣慰。

    就在前段时间,苏信的班主任武大成打电话来,苏炳言还以为苏信又在学校里闯了什么祸,当时脸就沉了下去,准备回家把苏信好好修理一顿。可没想到武大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儿子这次成绩名列前茅,非常之好。

    苏炳言以为听错了,反复询问了三遍才终于确定,他的儿子真的在卧虎藏龙的一中考出全校第十九名的成绩!

    紧接着武大成还对苏信好一顿夸赞,说苏信是一个考清华北大的料子,一定要好好的用心栽培。

    自己的儿子能考清华北大,这对苏炳言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不是不愿去想,只是想得太多,而以前的苏信也让他失望太多,以至于心里麻木觉得太过滑稽不现实。

    可是现在,苏炳言认为的不现实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了,而且是那么地突如其然,就好像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夜里忽然看到一束光芒,晨曦破晓,沐浴在阳光下忍不住感慨万分。

    说实话,他这个父亲做的很不称职很不尽责,常常忙于工作而没时间和苏信好好沟通,即使空闲下来也是黑着脸一顿臭骂。不过看着如今的苏信一点点蜕变,从以前那个胆小、懦弱的男生变成如今自信、坚强的小男人。苏炳言是打心眼里高兴。

    养子强过父,总归是每个父亲的愿望。

    苏炳言忍不住轻轻拍了下苏信的肩膀:“对了,明天的动工仪式肯定是名流汇聚,刚好又是周末,我带你去见见世面。一个人读死书可不行,考出一份好的成绩也不代表什么,要多去与人交流,要把理论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才能证明你的优异。”

    “嗯,好。”苏信想也没想就点头答应,然后把润色好的演讲稿递给苏炳言,“老爸,我改完了,你看一下。”

    苏炳言拿起演讲稿,在书房里边默念边踱着步子,读到苏信总结出来的个别精辟语句还忍不住连声叹好,“不错不错,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呀!”

    见老爸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苏信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

    其实在他看来,这个环境监测站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里津市市委做出一个姿态给南召省委看的,同时也给里津市民一个交代,告诉所有人里津市市委在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是有所作为的。

    可实际上呢,这个环境监测站终归是死的,就算里面的那些先进仪器再怎么精确,把所有污染企业的污染程度全部检测出来,但是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涉及到大企业和大人物实在太多太复杂,盘根错节纠葛不清。没有人敢把罪恶之源洗荡干净又什么用呢?

    只能说,在这个问题上敢碰的没权,有权的不敢碰!

    而老爸苏炳言和市长顾恺之在三十六湾矿区的核心产业上是属于没权的一派。

    这就是现实,很残酷的现实!

    这么多年来,老爸在三十六湾治污上殚精竭虑,可以说是把他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那片浑沌污垢充满了罪恶和黑暗的土地。到了如今,三十六湾矿区污染问题就是他心口一块肿瘤,不挖出来死不瞑目!

    所以,苏信不可能往老爸身上泼冷水。一个人能为梦想而活,是件了不起的事。这无关成功与否! 

77。第77章 他是我儿子

    苏信是坐着老爸苏炳言的专车去三十六湾的,同去的还有市长顾恺之的秘书黄承。

    趁着环境监测中心站动工的契机,昨天市政府决定成立一个三十六湾的矿业治污调研小组,市长顾恺之担任组长,苏炳言和三十六湾矿务所所长何开男分别担任副组长,下面还有七名成员分别从西河环保所与矿务所抽调。而矿务所何开男控制着整个三十六湾矿区,权柄甚重,又是市委书记余建华的嫡系,所以顾恺之必须将另一个重要人物苏炳言彻底拉拢进他的阵营。

    为了以示亲近,顾恺之特地让黄承专程前来把这个消息告知苏炳言。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顾恺之的另一个深刻用意,今天是环境监测站的动工仪式,里津市大大小小的官员来了近一半,他们看到苏炳言和黄承走在一起,肯定以为苏炳言彻底倒向了他。这正中顾恺之的下怀。

    对于顾恺之对老爸苏炳言下的这些小心眼,苏信看得出来,不过他并不反感。在官场上,风吹两边倒,死的也很早。他坚决支持老爸倒向顾恺之的阵营,只有这样才有出头之日。

    多日不见,苏信倒是和黄承聊得挺投机。黄承问起苏信的成绩,苏信还没说话呢,一向沉默寡言的苏炳言变得健谈起来,很是骄傲的告诉他苏信全校第十九名,惹得黄承再次对苏信刮目相看。

    苏信抱以苦笑,看着苏炳言与黄承交谈自己的成绩的那副自豪的模样,心里挺开心,也不插话,目光望着车窗外。

    多年未来过三十六湾,苏信对这片土地的印象已经渐渐模糊淡却,唯一能想到形容三十六湾矿区的词汇便是险恶、贫瘠、沙尘漫天。

    可这一路下来,所见景色却大大出乎了苏信的意料。前方视野所见是看不到尽头的曲折柏油路,道路两旁砌起延绵几十里的文化墙,文化墙高有三米,完全挡住了视野,里面的景象无法一窥究竟,只能瞥见远方山脉上黑压压地模糊一片。

    文化墙表面粉刷白色石灰粉,用红漆写着“三十六湾矿区欢迎您!”的方形大字,顶端盖上黄色琉璃瓦,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琉璃瓦闪烁着金黄的光泽,耀眼无比,煞是壮观。小车每前进三米,就能看到文化墙下竖着一根彩旗,在狂风吹拂下猎猎作响。

    苏信心里颇有些感慨,对黄承笑道:“这年头,政府的面子工程也忒大手笔了点吧?”

    对于苏信含着讥讽味道的揶揄,黄承不以为意,一来是他对苏信观感挺好,说话随意:二来当初建这文化墙是为了应付省里下派的调研组,没想到被苏炳言那么一搅和,不仅没把丑遮住,还给省委猛批做事浮夸,尽搞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三来是这文化墙是由市委书记批准,三十六湾镇委出资建起来的,跟市长顾恺之无关。

    当然了,黄承不可能表明态度赞同苏信的观点,那置政府的脸面于何地?

    笑了笑,黄承道:“很多时候站的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你现在能说出这样的话,也只是事后诸葛亮罢了。”

    苏信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倒是大实话。”

    ……

    就在苏信坐车前往环境监测站现场时,三十六湾矿区已经是人潮涌动,热火朝天。

    环境监测站选址在三十六湾矿区腹地最中心处,一个宽四米,长八米的方形长台早已在此地搭建完毕,木台最顶的木架上挂起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三十六湾环境监测中心站动工典礼!”

    在木台左侧面,停放着一排排小车,宝马x6,奔驰sl300,奥迪悍马,帕萨特陆地巡航舰,各式名车琳琅满目,简直像是一出大型车展,高端大气上档次。

    在市长顾恺之的领衔下,市政府经济国土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各个部门的一把手粉墨登场。三十六湾矿区上至亿万富豪下到百万矿老板纷纷赶来,无人缺席。里津市当地电视台派出最强大的记者团队现场采访录制节目。场面宏大壮观,彰显市委市政府此次对治污的强大决心!

    市长顾恺之望着井然有序看似一片大好的局面,心里颇有些感慨,他自两年前空降里津市,便把目光投向了三十六湾。为了将这个里津市的经济命脉紧抓手中,他不遗余力大马金刀多次改革,不过收效甚微。

    要说原因,太多太复杂。如果说一个原因就是一根绳子,那么有无数根绳子捆绑着他让他束手束脚力不从心。其中最粗大的一根绳子是市常委。市委书记余建华把持话语权,常委会就是他的一言堂,自己的影响力甚微。

    在中层干部中,里津市官场一向有地区抱团、封闭排外的恶习。别看现在这群官员在他面前谄媚讨好,暗地里真没几个把他这个市长当回事。其中尤以控制经济、政法、商务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为甚,他们都是余建华的父亲余老爷子坐镇里津时培养出来的嫡系人马,现在成了余建华的左膀右臂,自然是不会把他这个举手市长放在眼里。

    而在下面,三十六湾的当地政府镇委尽跟他玩猫抓老鼠的把戏,矿务所的一竿子官员也是阳奉阴违,应付了事。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些仗着背靠大树的矿老板没少给他下眼药,或吹嘘自夸,或威胁暗示,总之就是让他少往三十六湾上掺合。

    这般阻力重重,政令出不了门,还谈何控制三十六湾?

    这一次市里拨款一千万下来建设环境监测站,也是苏炳言冒着摘帽子的危险揭露三十六湾矿区的问题引起南召省委重视,下达指令,这才逼迫市常委不得不做出反应以示治污的决心。

    不过对顾恺之来说,却是一个渗入三十六湾的绝佳机会。在市常委同意拨款一千万修建环境监测站的那天下午,顾恺之立马在市政府高调宣布要搞一个三十六湾治污调研小组,自任组长,苏炳言当副组长。他有胆气这么做,就是掐准了在省委目光紧盯着三十六湾治污问题上的这么敏感的时间段,市常委的那群快成精的老怪物绝不会反对。

    当然了,为了避免恶化和余建华的关系,不至于在自己羽翼尚未丰满之前摊牌王对王,顾恺之不得已将另一个副组长的位置给了余建华的嫡系矿务所所长何开男。

    不过总的来说,自己终于在三十六湾矿区踏出坚实的一步。想到这里,顾恺之顿时心情舒畅,此刻面对着各路官员和矿老板虚情假意的谄媚,他心情很好的应付着。目光一扫过去,把那些来了的官员记下,也把那些没来的官员记下。

    市规划局主任兼副局长张绍今天也来了,他是顶替局长吴涛来的。吴涛已经日薄西山面临退休,他现在用不着巴结谁,对于这种虚情假意玩心眼的场合也不感兴趣,自然不会没事来凑热闹。

    这下子可便成全了张绍,张绍在规划局的资历最老,光在规划局主任位置上就做了六年,后来又兼任副局长两年。时间长得不仅把他的脑门磨光了,也把他的棱角磨光了。苦苦等了这么多年,本来以为要在局主任的位置上干到死,可现在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吴涛终于要退居二线,空出来的规划局局长位置他是上了心,眼馋得很呀。马上快五十岁了,再不争取一把就真的得抱着主任这个不上不下很是尴尬的位置进棺材。

    可现在的问题是局长候选人不止他一个,还有其它几个副局长虎视眈眈的盯着呢。

    相比于另外几个副局长,张绍并没有什么把握,甚至感觉到自己想要坐上规划局局长的位置机率渺茫。为什么?一句话说个通透,上面没人!

    以前他总是抱着风吹两边倒的心理笑看着上面的人因派系之争弄得你死我活,甚至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可是现在才明白一个真理,你不给大人物跑腿当枪使,那这一辈子你都成不了大人物。

    这是张绍混迹里津市二十多年官场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