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338章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38章

小说: 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属下仍有不明,就算定了胡世忠的罪,涉及秦家也好陈家也罢,大不了就是个荐举失当,哪能伤四皇子根本?只有涉及贪昧重罪,拔草带泥牵涉出一串人,四皇子才会力保党羽,达到引他入瓮的目的。”薛东昌仍有疑惑。
点拨了这么些年,这亲信到底还是聪明了几分,三皇子对自己的“教导”十分自得,心下暗忖着根本不打算重创老四,嘴上却说:“所以我才说了要静候时机,以我看来,父皇对太子已是忍无可忍,最近就会有所动作。”
薛东昌心潮澎湃:“圣上要议废储君!”
“头脑简单!”三皇子失笑:“真不敢信你是薛国相的侄子。”
瞧见薛东昌讪讪地搔头,三皇子又再说道:“太后必然会力保太子,并非旁人理解是因重嫡,嫡尊庶卑,那是太后当初打压金妃与康王的说法,皇后姓孔并非姓严,储君是嫡是庶太后并不太重视,但老四势大,皇后为保太子能掌大权,必须拉络太后之势,严家地位才能保全。”
薛东昌有些明白了,严家与苏家息息相关,可别看着秦家表面对这两派势力也有笼络交好之像,倘若真让四皇子夺储,将来君临天下,秦相必会打压苏、严两家。
唯有坚持嫡长正统,在礼法上压服四皇子一头。
“太后是父皇生母,父皇不得不顾及严家,故而不会无端挑发废储之议,会讲究方式方法,应当先让老四出头,率先剑指太子,落得个两败俱伤收场,收拾了老四一党,再议废储……为了安抚太后,我将来正妃之位只能是严氏嫡女。”
眼下太后的几个侄孙女年长的都已出嫁,待嫁闺中的还未及笄。
“可是圣上已经允准了卫氏……”太后分明已经有所知会,警告三皇子别再任性,薛东昌糊涂了。
“缓兵之计与障眼法而已,父皇这时要迷惑的不是太后,而是皇后与贵妃,所以我才认为圣上最近即有动作,不会迟过五月。”三皇子轻轻一笑:“等老四与太子互掐,我的婚事必然会再耽搁下来,与卫家又没说明,只是暗示,到时发生变改,也不算大事。”
薛东昌想了好一阵子,始终迷茫:“恕属下愚钝,真想不通区区一个胡世忠怎么导致太子与四皇子两败俱伤。”
三皇子长叹一声,对薛东昌榆木脑袋的实质很是悲愤,半响才又解析——

☆、第五百五十九章 机密外泄,决意废储

这个风雪初停的日子,当薛东昌细细听闻主子的解释,对这计划大感信服,丝毫未察觉三皇子其实另有打算的同时,刚刚出了神武门登上楚王府车与的旖景却是眉深如锁,为刚才在慈安宫的一番耳闻大感孤疑。
今日她奉诏入宫,太后直言圣上已允赐婚,卫昭是三皇子妃“不二人选”待五月后擢升卫舅舅为礼部尚书,即行颁诏,笑请旖景先将这“大快人心”的好事知悉卫家,让他们心里有个准备。
旖景想起她家阁部那日所言——圣上是孝子,对太后十分敬重,对严家之信任不下咱们两府,故,即使圣上决意废储,也不会与太后生隙,当安抚在先,更不会造成苏、严两家敌对,这点足可放心,我有笃信,三皇子若为储君,他之正妃必然出自严氏。
那么圣上何故突然允准赐婚卫昭?
皇城车道虽经清扫,仍不免湿滑,车行缓慢,旖景一手扶在座前矮案,腰背挺得笔直,脑子里正在飞速而紧张的计较。
她相信虞沨的推断,圣上若决意废储,最为偏向者应当是三皇子无疑,那么,这又是疑兵之计?
应当是太后也感觉到储位或许有变,却持反对之意,以三皇子之姻缘做为试探,圣上应是明白说服太后不易,并未直言,兼着关注三皇子姻缘一事者决不仅只太后,而眼下太后仍然支持太子,那么与皇后就得同心协力。
是疑兵,也是缓兵。
圣上给的期限是五月那么在五月之前,必有动作,而五月之后,不会再有赐婚卫昭的旨意。
想通这点,旖景微微舒一口气,只要应对得宜,应当不至让卫家牵涉太深,想必太后与皇后也不会在旨意颁发前张扬这事。
所以,她也不能明说赐婚之事,却要避免让卫家在五月前替卫昭定下亲事。
思量间不知不觉出了北安门,旖景轻轻推开阻挡冷风的内窗,屈指敲击窗棂,马车忽停“去胡家巷子侍郎府。”旖景隔着纱窗嘱咐闻声叫停车与,上前听候指令的随行亲兵。
听说世子妃驾临,卫昭十分欢快地在垂花门内迎候,见礼之后就缠上了旖景的胳膊,看得无时不忘端正礼数的卫舅母好一番蹙眉,暗带警告地瞪了一眼卫昭,眉目神情依然是无可挑剔地恭谨,先请旖景入了正厅,一番寒喧之后,旖景才说了来意:“太后小恙,我今日是专程入宫问安,太后与我闲话时说起阿昭,称十分欢喜她的性情与才品,有意等气候回暖之后,邀阿昭入宫小住一段。”
这话让卫舅母的神情十分肃厉下来,着意维持的恭谨更添疏冷。
旖景假作不察,对同样惊疑不定的卫昭报以一笑:“舅母有所不知,太后素来就喜女孩儿,却因膝下无女儿承欢不无遗憾,为这事不知与我祖母说过多少回羡慕,我那时年幼,年年都有一段时日入宫小住,虽说太后眼下有了亲孙女儿,两位公主还太小再兼着太后甚重女儿家的才品,阿昭旧年在芳林宴上的表现极合太后心意,这才起意让她入宫陪伴一段儿。”
卫舅母甚是为难:“就怕小女不通宫廷礼仪,若是逾矩,反而辜负了太后的美意。”
“太后宽和,舅母不需忧心不过阿昭既要入宫,有的礼规还是当遵从,莫如舅母允了阿昭先随我回王府小住一段儿,我也好将需得留心之处细诉。”旖景笑道。
卫昭听了这话,神情就十分期待起来。
卫舅母心里沉重,却知这事不容拒绝,便先允下,打发了阿昭。
旖景这才继续说道:“太后得知阿昭尚未定下亲事,还曾问我舅舅与舅母可有打算舅母莫急,太后一贯热心,往常也有兴致一起撮合臣子姻缘的事,娘娘是真心欢喜阿昭,说定要替她寻上一个品貌堪当的良配。”
言下之意,卫昭的亲事已经被天家记挂上了,不容卫家私自作主,却也没有明言会婚配皇子,将来事情若有变故旖景只消告诉太后她今日所言,让太后替卫昭指上一门姻缘,也算妥全过来,于皇室于卫家两相无害。
便是卫舅母有所属意,也可直说,只要无妨大局,太后应是乐得成全的。
卫舅母一听太后甚至没有询问卫昭是否定亲,而是直言“得知未定亲事”便晓得天家是有了计较,世子妃既然没有明说,想来事情还有转寰,强自摁捺怒气,仍然保持着恭谨,称待晚间与卫舅舅商量后,再送卫昭去王府叨扰。
结果这晚,卫舅舅自打成婚至今,竟破天荒地挨了刻守以夫为尊的卫舅母好一番数落。
“我就说昭儿的亲事该早早定下,免得被豪门贵胄掂记上,夫君非说不舍这下好了,竟被楚王府利用今日听世子妃的意思,分明是天家有意倘若卫家再出了一个嫁入豪门的女儿,岂不是彻底毁了清流之誉。”
卫舅舅摇头长叹:“偏执固见!这两年间,我也看清楚了,王爷与沨儿虽是皇族宗室,可并非只知固势心怀贪婪,这事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沨儿媳妇今日那番话,是替咱们留了转寰的余地,昭儿有他们维护,婚事上必不会让卫家蒙羞,再别说那些清流之誉的话,为人臣子,当以君令为尊,太后对昭儿如此看重,是我卫家的福份。”
卫舅母双目泛红:“不是妾身不尊夫言,可一旦想到倘若将来是让昭儿为皇子侧妃我卫家的女儿怎能居于妾位。”
“事情不到那个地步,你莫要胡乱猜疑,更不能妄测圣意。”卫舅舅肃言说道,心里却终是不忍,又是一番温言安慰。
而旖景回去之后,待虞沨这晚辞宫归府,自然也没瞒着这事。
“你这么处理很是妥当。”世子并没有觉得太多惊讶。
“可我担心,倘若三皇子得了储位,太后会让阿昭为侧妃。”
三皇子得储,太子必遭废黜,皇后哪能容忍?孔、宁二妃便对三皇子毫无助益,即使正妃定了严氏女,也需要增添侧妃的助势。
“放心,卫家有高祖盛誉,又素有风骨,卫氏女儿从不曾居于妾位,圣上当会尊重大隆第一世家之誉,不会强人所难。”虞沨却有笃定:“有严、苏两家与楚王府遵奉圣意辅佐储位,圣上必然放心,联姻一事不是关键,八皇子以下未至婚龄,七皇子婚事已定,表妹不会嫁入皇室。”
旖景心思这才安定下来,嫁入皇室虽然风光尊贵,可也身陷风险,就算储位择定,将来未必不会发生争储夺位之事,卫昭光风霁月的性情很得旖景喜欢,她是真不想见表妹牵涉进这些险恶里。
而就在这晚,黄陶忽然也得了四皇子急召。
自从除族,廖家屡遭祸事,大半家财散尽,黄陶虽得了黄氏资助,想让廖家借着那笔本金翻身,无奈真走了霉运,商事上头屡屡不顺,就算有黄陶那些门路,也顶多维持两家温饱,再难复从前富贵。
黄陶的三个儿子眼下也都把心思放在商事上头,压根没想再通过科举入仕,为家族所弃实在是一笔难以抹消的污名,即使得了功名,前途也是有限,除非为天家重用,特别提拔。
显然只有四皇子得了储位,黄陶父子才有翻身之日,与其在科举上下功夫,莫如一门心思辅佐四皇子。
黄陶这时依然是孔家的幕僚,受三皇子嘱咐,一门心思与太子太保孔俊维持着“兄弟情谊”出入四皇子府也不需偷偷摸摸,因为太子与孔俊欣赏的就是黄陶“交游广阔”又机警敏锐,时常能通过那些酒桌文会上并不引人注意的言辞事态,揣摩推测后,给出甚是有用的建议,十分有利于太子缔结党羽。
兼着黄陶的侄女儿廖氏眼下是四皇子的宠妾,四皇子每逢设宴,也不忘叫上黄陶,自然,黄陶也会把与四皇子来往频繁之人泄露给孔俊知情,比如四皇子着意交好苏明的事,就是黄陶“推测”出来,让孔俊十分留心。
不得不说,能在对立几方游刃有余、见风使舵,还能赢得多方有所保留的信任,黄陶的确有他的本事。
可今日四皇子待他的态度却不如往常温和,才一见面,就是脱口一句:“老三那边最近可有动作?”
黄陶呆了一呆:“并没有还是交待我把心思用在与孔俊交好。”
四皇子一掌击在案上:“他倒沉得住气!”
“殿下这才刚刚过了一轮科举应试,虽出了三甲进士,可要培养这一批人,至少还需两年以三殿下的城府,不会在这时动作,至少得待这一批庶吉士授官,形成新兴势力,质疑储妖才有可能让圣上动意。”黄陶劝言:“殿下还得沉住气。”
四皇子眉间尽是浮躁,似乎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决定把那隐情泄露给黄陶:“不能再等下去,圣上病情危重,短则只有一载若有个山棱崩,太子仍在储位,咱们哪还有机会!”
黄陶大惊失色,下意识地追问一句:“殿下这话从何说起?”须臾反应过来自己这是逾越了,哪能打探四皇子的消息来源,连忙说道:“是属下冒昧,殿下之意是?”
“众人眼下都还瞒在鼓里,除我以外,只有太后知情,太后又是力主嫡长为储眼下已不能坐享渔翁,必须要让储位悬空!这事你只悄悄泄露给老三,希望他能有所动作。”四皇子下定决心。
黄陶出了四皇子府,抬脚就去了对门儿,自是把那惊天隐密如实告之三皇子。
“父皇龙体危重!”三皇子也是大惊失色拍案而起,脑子里如恶浪涌涌。
这事的确不在他意料,可转念一想,天子把赐婚一事定在五月,可见在这之前必有动作,若是为了拖延,大可借着他“任性胡为”依然拒娶正妻为由应付太后,虽自己有所计划是因为布局已定,可圣上这般“心有灵犀”也的确有些怪异,得知原来是龙体危重,这一层疑惑才有了解释。
不过须臾,三皇子已经冷静下来,斜了一眼黄陶:“看来老四也摁捺不住了,有意将这么隐密的事泄露给你,便是为了挑动我有所作为他想坐享渔翁?”啧啧两声,三皇子摇头:“该急的不是我,就算有个变故,太子登基,也不会拿我这个盟友开刀,不过皇后可是将老四一党恨得咬牙。”
黄陶满脊冷汗,心道三皇子果然是沉得住气。
“好了,这事我知道了,我今日所言,你可一字不漏地转告老四。”三皇子微微一笑。
黄陶无功而返,愁眉苦脸再见四皇子。
“好个狐狸!”四皇子握拳咬牙:“不愧是我之劲敌!”
沉吟过后,四皇子长叹一声:“老三说得不错,他有二途,我却没有退路,真真到了放手一搏的时候,可太子无为,把柄实在难抓二爷还得多多留意孔家,我就不信他们真是铁板一块。”
四皇子暂弃三皇子,正式把矛头对准储君,他却不知三日之后,天子诏卫国公、苏轹兄弟与楚王父子到御书房密谈。
这回天子没有客套免礼,由得四位重臣大礼参拜、跪于座前。
“朕已决意废储!”

☆、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

风雪虽歇,尚无晴照,御书房里稍显黯沉,而随着天子沉声冷言那短短六字后,御书房里一时沉寂,唯有墙角滴漏的脆响,分外显然。
“众卿可有异议?”数十息后,天子再问。
先说决意,那就是要乾纲独断,于是接下来的这一句话就并非商量,而是让四位重臣表明态度。
“臣,谨遵圣意。”率先表态的是楚王,在他之后,另三人才齐声附和,早有心里准备的几人,当然不会有任何异议。
天子面色微霁,这才一举手臂:“众卿平身,赐坐。”
既要废储,当然得立新储,没有卫国公府与楚王府的支持,新储难稳东宫。天子自知时日无多,已经不及等待新兴势力壮大,一定要让两府表明态度,要让他们明白圣意,并坚定不移地辅佐储君。
“朕登基次年,即册东宫,转眼十载,也曾对太子饱怀期望,请名儒贤臣辅佐东宫,允太子问政议政,着力于大隆帝位当贤明为继,才是国安政和之本,历经数载教导,太子于政事却显无为,又兼生性懦弱……废太子妃甄氏有失贤德,祸及皇嗣,以至东宫诸妃胎孕不保,后罪行败露,朕允甄氏请退,幽禁别宫,太子却执迷不悟,至此醉生梦死,荒废政务,一国之君怎能执着私情而忘国政民生?太子屡教不改,尚与废妃暗通私信,竟允诺她将来统御后宫,置君父之令不顾,不贤不孝,此乃一罪。”
“更有朕改革官制复兴科举之政,意在为国政兴旺广纳贤才,太子竟授意中书断事孔执尚买通礼部阅卷官员张泰舞蔽,授予亲党进士功名,枉法循私,又乃一罪。”
“太子无才无德,妄顾礼法国律,虽为嫡长实非贤明,不堪重任,朕,心灰意冷。”
“父祖千难万险才创下大隆基业,朕实不能将江山国政交予太子承继。”
天子于宝座之上,扫了一眼垂眸肃色的四位信臣:“故而,朕决意废嫡长而立贤明,但此意一旦公诏,必引争议政斗,四位爱卿,朕是想听你们有何见解。”
表明态度尚且不够,天子是要让众人出谋划策。
几人私下早有商议,称令遵奉之余,自然也提出了废储之议当准备万全后方能说服百官,而为免储位空悬,引诸皇子及众多势力争执不下,在废储之前,需得择定新储。
句句正合圣心。
天子心中虽早有定意,却也不能直说自己已生偏向,而是赞同先不于朝会公议,暗暗考较几位皇子,当择定“贤明”再行废储之议。
“卫国公与楚王府是朕亲信之臣,此回废立,朕必须倚仗两府助力,朝议之前,众爱卿谨记不可张扬。”
初步目的达到,天子也如释重负,君臣一心,才能保证废立能得顺利,最大可能避免内乱,引发腥风血雨。
可若是障碍太过坚固,天子当然不会心慈手软。
最后,天子单独留下虞沨密谈。
“远扬今日略显沉默,这时只有我叔侄二人,你有话直说无忌。”
这番亲近的姿态,反而让虞沨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你是否并不赞成废储。”天子再问。
“下臣以为,圣上决意废储实在圣明。”虞沨起身作答。
天子轻轻一笑,干脆离了御案宝座,携了虞沨到隔屏里的一处为休憩设置的床榻,天子先落坐一侧,示意虞沨与他隔案而坐:“这时我不当你是臣子,只当你是一贯疼爱的侄儿,远扬也别当我是君帝,算来……已经有十多年了,你再未称呼我为堂叔,今日咱们叔侄不需拘守君臣之礼,这也是圣令。”
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容虞沨拒绝,只好躬身一礼,笑称一句“叔父”。
他早准备的那些话,也到了时候与天子坦诚,所以即使要担揣测圣意的风险,也必须争取一条后路。
“正如叔父所言,太子温弱无为,将来若登帝位,极易被信臣左右而不利国之大计,叔父莫怪侄儿大胆妄测,叔父行官制改革,是为将来君帝培养新兴势力,压制旧贵族揽权结党,这也是有利国政民生之利政,为开创清明之治打下基础,不过复兴科举只是首步,决非根本。”
这话让天子眉心一蹙,眼中却忽迸光华,眼角微微一咪:“远扬以为,什么才是根本?”
“根本是改革军制,遏制勋贵权势,才能使君权真正大统,简而言之,即是废除统军之将世袭,即使要用勋贵镇守关隘,也当由朝廷统管号令,细化军职,统军、调军两权分离,将不专军、军不私将,最大限度保证君帝控制军队,而非眼下……君权多少会受勋贵掣肘。”
天子万万没想到他这一示亲近不拘礼制,竟引出虞沨这么一番肺腑之言,忍不住高挑眉梢:“真没想到……远扬可知,一旦施行军制改革,你的岳家卫国公府也将权势大减,就连楚王府……没了世袭旧部武将巩固权势,也是声威削薄。”
“身为臣子,原应效忠君国,无论楚王府抑或卫国公府,都不会只为自身权势而不计君臣之义,前数历朝历代,当天下安定,军权必须为君帝掌握,才能保证国泰民安,否则勋贵手中太多持仗,在地方自成一势,若心怀跋扈不仁必定祸国殃民,金逆之乱,即为现行军制之祸。”虞沨毫不讳言:“倘若卫国公府与楚王府只因一己之私,而视君国隐患不顾,与金逆何异?更愧为圣上信重之臣,有负三朝君帝之天恩。”
虞沨说话之时,坦然直视天子,并没留意皇帝置于膝上的手掌已经牢牢握紧。
十余息后,天子方才举臂,重重拍了两下虞沨的肩头:“不愧我虞姓子孙,远扬……果然不错。”却忽而话题一转:“你既然看得这么通透,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