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404章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404章

小说: 重生之再许芳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陶固然明白旖景的归来是件大事,但他一时也没法子阻挠,仍旧按部就班,把心思用在收服京卫禁军各司上头,不过抽空提醒了秦相一番,势必要促成楚王妃身败名裂,楚王要么停妻另娶,要么被除宗谱沦为庶民。
而苏氏三个待嫁闺阁的小娘子,这时也都到了嫁龄,大长公主正为六娘的婚事筹谋,七娘自然交给了三夫人许氏操心,至于八娘,倒是先议定了一门亲事,男方也算东明旧族却并非显赫,家境却是殷足,小郎君年已十八,已经通过了首届乡试,有功名在身,双方已经有了意会,且等六娘的婚事有了眉目,即行定仪。
但大长公主没有料到的是,黄氏已暗暗允诺了太后的示意,竟然将六娘的庚帖送去了寿康宫。

☆、第六百七十六章 卫冉“入仕”,子若为奴

夜色弥漫,九月末的秋风迎面而来,卷带着江浪湿润的潮意,不急,却微微有窒息的寒凉。
堤岸上星火隐约,这一段不在繁华的闹市,已经进入村郊。
浆声划过水下,厚重沉缓。
甲板上扶栏而立的女子,锦披轻扬,灯火落在她的面容上,照亮的是一抹淡淡的忧色。
旖景人虽站在这里,却没有欣赏沿岸景致的闲情雅致。
是因归京的船队才到镇江,虞沨就不慎染了寒凉,这时卧病在舱,虽经良医正诊治并无大礙,但他每一回轻咳与难再掩饰的眩晕,苍白的面色,日渐消减的肩骨,无不让旖景忧心不已。
是以刚到徐州,忽然有卫冉恰巧遇上楚王一行,旖景立即就让他再替虞沨诊脉,虽说刚刚得了卫冉一句“并无大礙”又再证实了良医正的诊断,虞沨也笑着安慰“都说没事,只因染了风寒,是以才会引发晕船之症”,旖景仍旧无法安心。
当初卫冉将旖景护送至铜岭关内的别苑,当见楚王随之赶至,便作别回到宁海,这回他是赶往京都的途中恰巧在徐州遇见楚王府的船队在港头停靠补给食用,登般问候,便被旖景顺道相邀同行。
那时在西梁大京金元公主府藏身期间,旖景与这位族兄自然不缺闲谈的时候,得知非但卫曦自幼习得源自蔷薇娘子的家传医术,卫冉也深得精髓。
刚才卫冉的神情并无迟疑,他也没有与虞沨事先“沟通”用安慰话让旖景宽心的机会,只不过提出要有事需与虞沨相商,这已经让旖景生疑。
她候在舱外,不离寸步。
这个时间并不长久,一刻之后,便听一声门响,舱前风灯恍恍映照入卫冉的眼睛,一掠而过的犹豫让旖景深深吸了一口江面上湿寒的空气,那窒息与沉重更是逼压入心。
“王爷因为幼时中了阴猛寒毒,身体较常人孱弱,受凉之后便引发了眩症,医官的药方已经足以克制,王妃不需太过担心。”卫冉轻轻拉上舱门,走过来站在船栏边上,目光远远地看向笼罩四野的夜色。
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了,旖景唯有安慰自己,一切都是杞人忧天,他会安好,一定会那样。
却问:“二兄刚才与远扬商议何事?可是不方便告之与我?”
“我想入仕。”
旖景眉梢一挑,很明显的怀疑之色。
“宁海卫家也不全是甘于闲静之人,早年因为五义盟,不得不放弃入仕,意外与王爷交近,倒让我对将来的官场政局大感期待,再者,当初先祖在东明末年创立五义盟原是无奈,大隆立国,民众休养生息,江湖暗派若再发展下去始终是隐患,我是欲遣散五义盟,也只有王爷有能力安置诸多会众,对于玉郎等堂主,对王爷有所助益,将他们编入天察卫也算是条正途,将来能谋个出身,再不济也会安家立业。”
见卫冉说得这般笃定与仔细,甚至提出要遣散五义盟,旖景才不再怀疑是他随口找的由头。
“但王爷的意见是,这时入仕并非绝佳时机,提议五义盟的事暂且延后,但我可以先入王府,担当亲卫一职。”
“岂不委屈了二兄?”旖景这话倒不是奉承,她认为卫冉之能身任亲兵确为屈就。
“若是换作别人,还真有些委屈,不过是跟着王爷,我倒是心甘情愿。”卫冉微笑,他见旖景似乎想要回舱,目光已经朝向舱门看了好几眼,突地转变话题:“王妃可想知我与杨妃的旧事?”
旖景明显一个愣怔,分外疑惑。
在西梁“避祸”期间,旖景曾经将杨妃的死因一五一十告诉了卫冉,这事虽被先帝当年严令禁口,是以卫冉在并州时虽有打探,旖景也并未说明,但眼下事过境迁,先帝已崩,太子与太子妃也都不在人世,那禁口令自然就不需要那般严格的遵守了,再者旖景自知卫冉是虞沨母族族兄,也没把他当外人看待,才再不隐瞒。
但她并不曾“八卦”卫冉与杨妃的旧事,这时对他无端提及难免疑惑。
不过当初,她也好奇过杨妃身为世宦女儿,怎么会与卫冉这个江湖侠客结识,并且还能得卫冉传授武艺,证明相处并非十天半月,应当是有甚是漫长的一段时间,不过知道卫冉是宁海卫家子弟后,旖景再不觉得大惊小怪,宁海卫家也属世家名门,若是两家交好,小儿女自幼结识便不足为奇。
“杨妃之母与我母亲曾为闺阁好友,是以我们也算有青梅竹马之谊,后来,杨大人要将女儿送入东宫,杨妃起初并不情愿,甚至恳求我带她离家,她那时也知道宁海卫家家风不比普通世宦,认为我能给她随心所欲的生活,我当时一口应诺,是不愿看她被家族利用,就此郁郁一生,我想,我能够承担她的人生,给她静好平安。”
卫冉自顾说道,不知是否想到了少年青涩的时光,唇角舒展,灯火在他眼眸深处轻晃。
“后来她随家人回京,我那时已经接手了五义盟主,也暗暗跟随,打算一旦杨家要强迫她入宫,便行施救,不过后来……她见了太子,改变了心意,自愿入宫。”
说到这里,卫冉就住了口,后来的事他不甚了了,旖景反而更为清楚。
但旖景依然不懂卫冉何故说起旧事,不知如何也不好加以评价,只孤疑的缄默着。
卫冉暗暗一叹,目光仍在远远的郊野。
他是想暗示她,失去有的人与事,也许一时会让你悲痛欲绝,但时长日久,总有平复的一天。
没有时间不能治愈的伤口,所以,就算悲痛,也不要把自己逼向绝境。
就像他在多年之前,甚至不能回忆当年江南烟柳下,那个仗剑而舞的女子,但事隔多年后,忽闻她的死讯,确定她是自绝,却没有想像当中的悲痛,唯有为她遗憾而已。
但他的暗示显然失败了,因为卫冉忽然觉得关键的话停滞在舌尖,怎么也说不出口。
所以他只是轻轻一笑:“我只是想谢谢王妃,把杨妃最后的话带给了我,让我知道,原来她后悔过。”
他侧身时,看见王妃仍旧疑惑的神色,又像不愿多问,就那么接受了他的解释,颔首,一福,转身推开舱门。
想到刚才虞沨的嘱托,卫冉重重蹙眉。
真愿是杞人忧天,他有预感,他无法完成那个使命。
舱内的烛照要比外头更加明亮一些,旖景轻易就看清了斜靠卧榻的男子轻轻拢起的眉心,并未仰卧,却阖着眼,当她放得轻微的步伐将将接近,却又立即察觉,他睁眼看来,苍白面色衬得瞳仁深漆,渗出的又是一片柔和。
他抬手,向她摊开掌心。
烛火照得他的掌纹隽长清晰。
她的手掌放了过去,立即就被他屈指扣紧。
他移身向里,让出她倚坐的地方,然后把她的手,轻轻绕向腰后。
“我好多了。”虞沨看向妻子眉心的忧色,静静的用目光将她的眉心抚平。
她不知不觉便将面孔埋进他的胸前,听他的心跳,平和宁静,隔着衣衫有浅浅的温度,渐渐就踏实下来。
她胆小得不愿去落实猜疑,不愿去碰触造成不安的揣测。
亲吻隔着衣衫落在他的胸口,久久不舍离去。
——
渐近京都,天气越发寒冷,不过虞沨的身子当真慢慢有了起色,虽然旖景坚决不许他去甲板赏景,就连依着窗口小坐也不赞同,但眼看着他的脸上有了血色,有时虽不免轻咳,总不似那般急促,胃口也有了好转,再不受眩症困扰,能在舱内稳稳站住,甚至有了精力对弈,悬了多日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王爷却对这回真正意义上首回与妻子远游,却不能同赏沿途景致表示十分郁怀。
而归程当中,子若姑娘也病了一场,但这件事情,王妃当然没有拿来烦扰王爷。
子若姑娘自然是顺利回京了,但她的确费了一番脑筋。
到底是才女,被秦相视为争权夺势振兴家族的一大主力,秦姑娘不可能用昏招,诸如直接找王爷求情,暗示王妃有心排挤这类上不得台面的计策她当然不会采用。
她直接找王妃求情。
声称虽被家族所弃,但她的母亲秦夫人一直对她甚是牵挂,倘若不是母亲出面,恳求王府收容,她只能落得漂泊无依的下场,是以,子若姑娘痛哭流涕地表示了一番对母亲的牵挂之情,希望王妃体恤,捎带着她回京与秦夫人见上一面。
“子若对王爷虽怀倾慕,也是当时以为王妃遭遇不测……万幸王妃平安归来,子若也知道王爷曾有重誓,一生只当王妃为妻,实不敢再怀他意,虽王爷与王妃心怀仁善,见子若孤苦无依好心收留,子若却不愿白受恩情,无以为报,今后唯为奴为婢,不求能侍候王爷与王妃,但愿服侍好老王妃,也算报答两位收容之恩。”
秦姑娘说这番话时,磊落坦荡,当然是在与王妃打马虎眼,横竖她能笃定苏氏平安归来,天子势必不肯再让楚王赴藩,今后一定是要留在锦阳,那么她自请留京,声称决不干扰虞沨夫妇的正常生活,表面上自觉避嫌,当真冰清玉洁言出必行,王妃也没理由拒绝,坚持要把她放在楚州。
如果苏氏果真如此,未免显得不近人情有心刁难,有违王爷“礼待”之意,总会惹闲言碎语滋生。
秦子若是认为苏氏也是聪慧之人,明知是个陷井,势必要绕开。
最好是真把她放在老王妃跟前,老王妃那么个糊涂人,秦子若当然有把握“拉拢”。
就算不成,也不要紧,只要能回锦阳就算达到目的。
旖景自然不会“不近人情”,顺口答允。
秦子若心花怒放,原本以为会与楚王夫妇同船,当日在澜江渡登船之时,她已经准备紧随其后。
却被春暮阻止,让人把秦姑娘请去后头得脸的管事们所乘之船。
秦子若大感委屈,特意扬高了声儿,说是要先对王妃表达谢意。
旖景与虞沨人在前头,自然是听见了。
于是王妃交待秋霜带话:“姑娘不用放在心上,王妃当知姑娘决意,虽觉姑娘为婢甚是委屈,但王爷说了,姑娘一意自食其力,王妃倘若客套,反而让姑娘难以安心,姑娘原是在锦阳出生长大,留在楚州也不那么合适,是以,才让姑娘随返,姑娘今后若要见秦夫人,只需交待一声,管事们必当安排,姑娘不用谢,姑娘自弃世家闺秀屈为侍婢,王妃自是要破例照顾,也算全了曾经闺阁之谊。”
秦子若哑然失语——苏氏竟真敢把她当奴婢对待!
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爷与王妃携手,在众人拥护下登船,连头也没回。
生了一场气,再兼着数日没有歇好,一上船,秦子若就病倒了。
虽说奴婢患疾不足惊动医官,但旖景治家从来宽善,自从她掌了中馈,王府仆役患疾绝对没有让人自生自灭的理,又是在路上,不便请医,所以还是安排了良医正诊脉。
良医正妙手回春,子若姑娘的病并没有成缠绵之势,她才刚好,便有谢嬷嬷驾临,声称王妃嘱咐,今后秦姑娘依然在针线房当差:“既然子若要自食其力,王妃不愿怫驳,免得你反而不安,但显王府不比楚州,规矩甚严,你是二等丫鬟,倘若身边还有丫鬟侍候便不合府规,王妃特命老奴先来指导规仪。”
于是这一路上,秦子若不得不接受谢嬷嬷的指教。
她心里自然怨愤,但要为奴为婢的话是她自己出口,怎能反悔?秦姑娘险些没将一口银牙咬成渣滓——苏氏走着瞧,总有你倒霉的一天!
子若姑娘就此没有了优待礼遇,再不可能独居跨院,等着她的居处是——显王府的下人房。

☆、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团聚,王妃归故

元和元年寒衣节刚过,楚王夫妇便就从并州应召回京,一行船队抵达通州港。
早前一日,楚王府就得了音讯,安排属官、管事前往通州恭迎,长辈们礙于礼法虽不好亲自前往迎接,卫国公世子夫妇与三郎苏芎、四郎苏苇也已提前到了港口,另外自发赶往通州者还有寿太妃的曾孙子虞济兄弟,南阳郡王,以及大腹便便的平乐郡主与她那位胆颤心惊的夫君魏渊。
旖景的闺中好友由韦十一娘“振臂一呼”,也迅速组团,具体人员当然有卓念瑜、彭澜、已经嫁入韦家的谢四娘、南顾之妻廖晴。
安然这时也已怀有身孕,因此留在显王府等候,并没随夫君殷永前往渡头。
船行入港,与亲友相见自是一番挽手感慨。
想着更多亲友尚在锦阳翘首盼望,旖景当然没有打算在通州休整。
祟正坊的王府,自打清早就有宾客盈门,卫国公府当然是全家出动,还有几门姻亲,除了自觉尴尬的秦家以外,也都有女眷陆续到贺,宗室除了寿太妃一家,康王妃以及几个儿媳自是不会缺席,另外就是镇国公府的谢夫人,早早就来了楚王府帮着老王妃接待到贺的亲友,虞栋罪行暴露,落得个满门灭绝,谢家与楚王府的姻亲情谊非但没受影响,反而更进一层,显王也一扫从前的疏冷,对待舅家颇有了正常的热情。
永昌候府严家的女眷也不甘落后,祖孙三代以及各房都有重要人员出席,昭显对王妃平安归来的喜悦之情,这似乎也代表了太皇太后的态度,至少她老人家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就追究王妃被掳失节的意思,无疑让大长公主心头略松,不过旖景的继母黄氏就显得不那么欣慰了,这时的她,一来受夫家明显戒防冷待,再来建宁候太夫人虽然病逝,但候爷夫妇对待她越发冷漠,俨然就是置之不问,娘家彻底不能指望,更甚至往常对她极为恭孝的长女旖辰,自打福王薨后,不知出于何故,态度也是攸然一改,称呼也随旖景一般改为了“夫人”,别说言听计从,就连话都懒得与她多说一句,好几回宫宴上,旖辰对待黄氏的态度以致众人恻目,渐渐就有了黄氏“居心叵测”的传言。
见辛苦维持多年的贤名不堪一击,这时的黄氏也没有心思在做表面功夫,同家人出席请宴时态度就越发牵强,成了个皮笑肉不笑——她也瞒不住那些高门贵妇,眼下谁不知道陈、秦两家与卫国公府势不两立,黄氏却一门心思地讨好两家,上赶着奉承太后皇后,有眼睛的都看出黄氏与卫国公府是“一家殊途”。
但凡高门权勋,大多都有利益纠葛,各房甚难做到完全和睦,不过家族内部小有争执一旦面临外人挑衅也多数成为次要,更休说关系荣辱存亡,势必是要手足齐心一致对外,故而贵妇们都对黄氏这般胳膊肘子朝外拐的作为嗤之以鼻,暗暗嘲笑她不成体统,愚昧透顶。
就连秦、陈两家,实际上也没当真把黄氏放在眼里,且当她是一枚短时利用随手可弃的棋子,远不如黄陶的重要性,表面上虽对黄氏“和蔼可亲”,内心里实在说不上亲切友好,甚至透出股显然易见的恃强据傲高人一等,这让黄氏心里越发郁堵。
她也暗暗冷笑——待得一日,她的儿子苏芎继承爵位,成了天子信臣,又有兄长黄陶如日中天,且看这些人还敢不敢对她鄙夷轻视。
什么交情友谊都是虚伪作态,这世上唯有“权势”二字才是决定尊荣的关键,待得那时,这些所谓豪门权勋总有在她跟前匍匐奉承奴颜婢的日子。
黄氏局于内宅,眼光到底短浅,还看不清龙椅之上那位忌惮的并非只是卫国公本人,而是苏家的兵权,就算她计划得逞,将来苏芎也难以保有旧势,国公府的权势日益削减,迟早会沦为空头公爵,黄陶再怎么受重,能保住的大概也就是苏芎的爵位,黄氏妄想着有朝一日代替大长公主成为权贵争先奉迎的对象,不过就是场镜花水月。
她甚至不知兄长黄陶已有先见之明,不过还将她瞒在鼓里——黄陶自知没有能力扭转天子对卫国公府的忌惮打压,但他策划的是,将来自己得重,也能带携着妹子与外甥,不至于让他们母子贫困潦倒,虽不复当年权势,总归还能锦衣玉食安享尊荣,等天子打压权勋大权一统,早晚会对旧贵采取安抚之策,看在他这位忠臣的颜面上,说不定也会对苏芎一二重用,只要赢得圣心,将来不怕没有重振家威的一天。
当然,不可能再像如今这般手掌兵权,足以掣肘帝威,不过在大受打压的权贵群中,也不是没有显高一头的可能。
不得不说,黄陶对于亲情还是相对顾重的,有这位兄长,也算黄氏之幸。
人的归划总是鲜花着锦期望着前途光明,但世事往往不遂人心,总是那么残酷无情。
听说楚王的车與已经抵达祟正坊,济济满座的荣禧堂顿时欢呼雀跃,老王妃与大长公主紧紧携手,诸多女眷纷纷道喜,由谢夫人与安然领头,迎往垂花门恭候,黄氏尚且心事忡忡地坐在椅子里没有挪位,还是三夫人许氏提醒了一声,才如梦初醒,正触及大长公主冷沉的目光,唇角的笑容又颤了一颤。
今日不是为了饮宴,诸多亲友都有自觉,与历劫重返的楚王妃寒喧客套之后,大多随往宴厅,留给王妃与久别重逢的至亲叙话的时间,这么一来,坐在众人当中的“至亲之一”继母黄氏就越发显眼——她被大长公主打发了出来,显然是不需要她在场关怀。
旖景被掳真相唯有大长公主与卫国公、苏轹并显王父子知情,别说苏荇与姐妹们瞒在鼓里,苏家几个婶子不甚了了,就连老王妃也不明就理,因此旖景也只说了虞沨授意那番说辞,用戚家堂回应家人的关切。
旖景本不打算瞒着老王妃,觉得实难安心,但虞沨并不赞成她以实言相告:“王妃不管是被大君所掳抑或是被戚氏相救,都不曾做过自亏之事,不需愧疚,瞒着祖母,是因为她老人家坦率单纯不善计谋,要万一说漏了嘴,被心怀叵测之人察知便就又生波澜,到时祖母反而会自责,别说祖母,此事能瞒则瞒,不宜再更扩散。”
旖景这才没再坚持,横下一条心在老王妃面前撒谎。
关于晓晓的出生也暂时没有张扬,旖景只是告诉了两位祖母,而显王面前,当然是虞沨加以说明。
老王妃相信了晓晓是被戚家堂扣留手中的说法,大长公主却找了个机会与旖景私聊,旖景这才将这年余的经历告诉祖母,大长公主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