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心理控制术 >

第17章

心理控制术-第17章

小说: 心理控制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容

我有一次发表演讲,题目是“怎样在一个缺乏尊重的世界里拥有自尊”。正如我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观察到的日益加剧的压力,与如今疯狂的生活节奏相比不过是“小儿科”一样,我在20世纪60、70年代看到的礼貌与尊重的日益缺失,也不过是当今世界不文明的恰当“预演”。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真真切切地伤害了人的自尊:我们打交道的公司对我们就像对待电脑中的数字;个体户、商店店员、服务员以及类似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冒冒失失、手忙脚乱、粗鲁无礼、闷闷不乐,并把不快发泄到顾客身上;有时候,我们甚至通过电话都找不到人!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文明和礼仪在各个地方逐渐丧失。

所有这些现象,都使我最早说的一番话显得更加重要。我曾在演讲中说,缺乏尊重的世界是一点点变好还是一点点变坏,要取决于每一个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着重反映在人们的两点上:人们的自我意象和对他人的尊重。

成功者关注他人、尊重他人。他们对别人的问题和需求很尊重。他们尊重人性的高贵,与人打交道时将其当着人看待,而不是当作他们人生游戏中的“过河卒”。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都是应该得到尊严和尊重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和对他人的感觉相一致,这在心理学上是个事实。当一个人与人交往、自己又比较厚道时,他总是觉得也应该善待自己。觉得别人不怎么样的人,内心深处对自己也没有多少尊重和关心。克服愧疚感有一种最有名的方法,就是不要在脑海里谴责别人——不再评判他们、不再为他们的过失而责备和憎恨他们。觉得别人值得你尊敬时,你就会树立更良好、更恰当的自我意象。

宽以待人之所以是成功者的外在体现,还有一个原因:宽以待人意味着此人尊重现实。人都是重要的、显要的,你不能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长期把别人当动物或机器看待,或者当成“过河卒”。

善待任何人是宽容之举,因为这样做对个人来说,并非总能立即起到互惠互利的效果。你不能将它看成交易,而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将这样做看成强化自我意象的一种手段,看成你对整个社会作出了贡献。

心灵处方

宽容的处方里含有三味“药”:通过认识有关他人事实、认识到他们是上帝的孩子、是唯一个体和创造性的存在,从而努力做到真正欣赏他人;(2)想办法停下来想想别人的感受、观点、愿望和需求。多设身处地想想别人想要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我有个朋友喜欢和妻子开玩笑。无论妻子问他“你爱我吗?”的问题时,他都对她说:“是的,我只要停下来想到这一点,就会爱你。”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们不“停下来想想”别人,就无法体会他们的感受。(3)要按照“别人很重要”这一想法去做事,并相应地善待他们。

尊重

多年前,我借用卡莱尔的话为《本周》杂志“以文字为生”特别报道投了一篇稿件。卡莱尔说:“唉!可怕的怀疑就是怀疑自己。”当时我说:“在人生的所有陷阱中,最要命、最难克服的陷阱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因为它是我们亲手设计、亲自挖掘的陷阱,用一个短语来总结就是,‘没有用的——我办不到’。”

陷入这一陷阱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从个人角度讲,它会使你失去物质奖励,而从社会角度看,它会阻挡社会前进的车轮。

作为医生,我还要指出,失败论还有另一个方面,这个方面让人不解,但几乎不为人们承认。我上面引用的话很可能是卡莱尔的内心坦白,这些话体现了他固执的性格、火暴的脾气和犀利的言辞,以及骇人听闻的家庭专制作风。

当然,卡莱尔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当我们受到“可怕的怀疑”支配时、当我们极度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适合去完成应完成的任务时,不也正是这样吗?那时,我们岂不恰恰是别人最难相处的人 ?'霸气书库…87book'

我们完全应该在头脑中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评价自己过低不是美德,而是恶习。比如说,嫉妒是导致许多婚姻破裂的罪魁祸首,这种心理几乎总是因为疑神疑鬼引起。具有正确自尊心理的人对别人不会有敌视感,不会急于证明一切。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事实,在向别人提要求时,不会过分苛求。

自我怀疑是看不见的,它会逐渐吞噬你的自我意象,就像癌细胞侵蚀人体器官一样。

警惕偷盗快乐的贼——你内心的批评家。玛丽·伊莱恩·雅各布森博士在她的经典图书《释放平日里的才华》中写道,“假如‘我’是一个强大对手,每当你怀疑自己时,都能听到它的尖声警告。它是一个敌人,总让我们远离真我,有时也让我们远离他人。”她还写道,“神奇的是,当你的内心没有敌人时,外界的敌人也微乎其微。”如果说有一种伟大的推销方式,让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和心理控制方法合作、与自己合作,那么这种伟大的方式就是上面这句话!

在接下来几章里,我会再次讨论怎样控制“内心批评家”。这个“批评家”其实是偷窃快乐、自我接受、自尊和安宁的贼,其影响力远甚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批评家。

正如前面那位精明的公司总裁懂得要想事业发达,就必须倾听他人的意见一样,她还知道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地判断应该听谁的意见,这些意见以什么事实为基础。我们应该聆听内心的声音,但是必须谨慎运用!

当“内心的批评家”开始絮絮叨叨地小看我们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大喊“打住!”,把这位“批评家”送回原来所在的阴暗角落,让它可能因怀疑我们而受罚。

在一次电台采访中,有人曾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在65岁时着手撰写、出版并普及本书首版时,有没有想过“你认为人们之所以关注一个处在职业生涯末期的年老外科医生讨论人脑运转问题的思想,原因是什么”?我回答说,老实讲,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倒不是出于自负,而是由于对我来说这种探索并非一时冲动想施展才华,而是因为我把它看作向整个探索过程中向前迈了一步。我已经在想象中多次实现这一步跨越,随后才着手将它变成现实。不过我说,如果我“内心的批评家”敢提出这样一个荒谬而消极的问题,我肯定会和“他”面对面坐下来,给他读一读1715年乔治一世颁布的《取缔闹事法》。

心灵处方

不要老是通过“乞丐和龙王比宝”这种不公平的比较,在脑子里装着这样一幅心像:我不如别人那么能干。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庆(无论胜利大小),承认并培养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醒自己:我身上的缺点不是我的错。

“尊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欣赏有价值的事物和入。为什么人们在敬畏星星、月亮、浩瀚海洋、花朵和夕阳之美的同时,却要轻看自己呢?难道创造我们和它们的不是同一个造物主?难道人不是天地间最神奇的创造物?这种对自身价值的欣赏并非自大,除非你认为是你创造了它们、是你付出了创造的部分功劳。不要仅仅因为你没有正确使用某种产品,就小看它的价值。不要幼稚地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指责产品,就像学校里的学生指责“打字机不会拼写”一样。

但是,自尊最大的奥秘在于:开始更多欣赏别人;向任何人都显示你的尊重。不为别的,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孩子,因此是有价值的存在。与人打交道时,停下来想一想。你在与造物主最得意、最独特的个体创造交往。如果你对待他人时头脑中认为他们有价值,那么你的自尊便能迅速提升。因为真正的自尊并非源于你做了什么大事、有什么东西、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源于你对自我的一种欣赏,因为你是上帝的孩子。不过,当你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时,必然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出于同样原因,所有其他人都应该受到欣赏。

这位可怜的采访者回家后肯定想不通自己是不是该干采访这一行,想不通为什么要干坐到半夜采访一个老糊涂了的傻子(这个傻子想象力丰富,还和他争辩)。如果他读过《心理控制术》一书,也许还能想得通,不过,正如任何接受过采访的作家都了如指掌的那样,他遇到的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不管怎么说,我和自己进行了这样一番交谈,但一点也不觉得局促不安,而换做你也不应该窘迫。我相信,把这些“敌对想法”“拟人化”,看成一个与你对面坐着、使你当场下不了台、但你可以通过解释你成功的原因而击败他的“批评家”,是一种有益的想象力训练。

自信

信心以成功的经历为基础建立。当我们第一次取得一点成就时,很可能只会拥有一点点信心,因为之前我们没有成功经历,所以还没有学会自信。学骑自行车、在公共场合发言或者做外科手术,都遵循这一规则。可以说,成功能培养成功。哪怕一点点成就,也能作为取得更大成功的跳板。拳击选手的经理在为拳师选择训练对手时非常谨慎,目的是为了他们的成功经历能够呈逐渐上升趋势。我们也可以运用相同技巧,一开始取得一点点成功,然后逐渐积累成功的经历。

另一个重要技巧是培养记住昔日成功、忘掉失败的好习惯。电子计算机和人脑都遵守这样的运转方式。通过练习能够提高打篮球、高尔夫球、抛马蹄铁或者推销技能并取得成功,但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动作重复本身有某种价值。如果重复有益于成功,我们就会从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成功中学习。比如说,学习抛马蹄铁的人抛不中的次数远多于抛中的次数。如果光凭重复就能提高技能,那么他的练习应该使他更擅长抛不中,因为他在练习中抛不中的次数居多。然而,尽管抛不中的次数是抛中次数的10倍,通过练习,他抛不中的次数却在逐渐减少,而抛中的场面却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是因为他头脑中的计算系统记住了成功尝试并加以强化,同时忘掉了抛不中的经历。

电子计算机和我们的成功机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会成功的。

不过,我们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总是记住往日的失败、忘掉过去一切成功经历,从而破坏了自信。我们不仅记住失败,而且通过情绪把失败铭记在头脑里。我们为此而自责,用惭愧和懊悔指责自己(这两种东西都是特别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自信由此不见了。

你过去失败过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的尝试,你应该记住它、强化它、留住它。伟大发明家、实业家查尔斯·富兰克林·克德林说,任何人想成为科学家,都必须做好在成功1次前失败99次的准备,同时还不会因为失败而伤害自尊。可以说,在任何领域想取得成就,这一条都适用。顺便提一句,这并不是说你应该真的按这种比例做事,而是说像他建议的那样,在必要时不会因为失败使自我意象受到损害。

看到别人成功时,我们往往看不到或注意不到他们在成功历程上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艰辛。好莱坞著名女演员将奥斯卡金像奖拿在手中、发表获奖感言时,我们不记得她出演过的那些失败影片,不记得评论家怎样挖苦她,社会怎样不接受她。当红作家的畅销书成为电视广播的热议话题、图书销售火爆时,我们从来不想他家里还放有多少鞋盒,里面塞满了被出版社拒绝的手稿,或者撕得堆成小山的纸片,那都是不太满意的草稿和修改稿。写成本书之前,我写过的大量草稿和改写稿现在还堆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个辉煌亮丽的成功,其阴影中都隐藏着一长串失望、灰心和羞辱。你怎能指望不出现这样的场面?成功者对此并不以为然。

心灵处方

将过失和错误当成学习的途径来用;然后将它们从脑海中清除。有意记住过去的成功,并在头脑中描绘。每个人都在某个时侯做成过某件事。尤其是开始一项新任务时,要唤起过去某次成功中体验到的感受,无论这种成功是多么微不足道。

自我接受

在后来被改编成热销电影《天才雷普利》的图书中,书中主人公是个饱受痛苦、性格复杂而又自卑的年轻人,生活得很不快乐,不愿意接受自我,同时又嫉妒别人,以至于杀害了另一位生活更富有的人,还想取代他进入对方的生活,甚至冒充死者与其女友和家人交往。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没有哪个人缺乏自我接受到如此残暴和反社会的程度。更常见的是,这种人在生活中其实在慢性自杀而不是迅速自杀(有时通过酗酒和吸毒,有时候则以不太明显的方式慢慢自毁)。用梭罗的话说,许多人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一生。

如果一个人得不到某种程度的自我接受,那么任何真正的成功或真正的幸福他都不可能获得。世上最悲惨、最痛苦的人,总在不断说服自己和他人相信:你们认为我是这样,我偏偏不是你们认为的那样。当你最终不再伪装、虚假并且愿意还原本来面目时,才会真正缓解痛苦、得到满足。成功来源于自我表现:当你竭力想成为“某个其他人”时,成功往往对你敬而远之;而当你愿意放松下来成为你自己时,它却通常主动现身。

改变自我意象并不意味着改变自己,而表示改变你自己的心像、对自己的评价、你的自我定义和对真我的认识。树立恰当实际的自我意象,会带来令人吃惊的后果,这种后果的出现,并非由于自我转变,而是由于自我实现和自我揭示。现在的你是一直以来的你,也是你可以成为、应该成为的你。你不能创造自我,无法改变自我,然而却能够认识自我,并且能通过获得真我的心像,最大限度地释放自我能量。企图成为别人没有用,你就是现在的你。你就是你,并非因为你挣了100万美元,或者在所在的街区开着最豪华的轿车,或者打桥牌总是赢,而是因为上帝在“他”自己的形象中创造了你。

现在的我们,多数人都要比我们认识的更好、更睿智、更强大、更能干。创造一幅更好的心像并不能创造出新能力、新才干和新力量,但却能释放并利用它们。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个性,但不能改变“本我”。个性是一种工具、一条途径、自我的一个焦点,我们可以用它来面对物质世界。个性是习惯、态度和已知技能的总和,我们要通过个性来展示自我。

你身上的缺点不是你的错。自我接受意味着接受,意味着接受现在的我(就像我们现在表现的那样)。它不仅意味着接受我们的财富和力量,也要接受我们自身存在的一切缺点、弱点、不足和错误。然而,如果懂得这些消极面虽然属于我们、但不是我们自身,那么自我接受更容易实现。许多人不敢进行健康的自我接受,是因为他们固执地把自己与自身错误混为一谈。你也许犯过错误,但这并不表示你就是一个错误;你也许不能恰当而充分地展示自我,但并不表示你“一无是处”。

在纠正错误、克服不足之前,必须首先认出它们。

获取知识的第一步是承认你对该领域一无所知:变得强大的第一步是先承认你不强大。一切宗教都教导我们,超度的第一步是先自我承认是一个罪人。在实现理想的自我体现目标的征途上,我们必须运用负反馈数据纠正路线,就像任何其他的目标追寻局面中所做的那样。

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并接受):我们的个性、我们“体现出来的自我”或某些心理学家所称的“实我”永远是不完美、有改进余地的。

没有人在一生中成功地完全体现“真我”,或者在现实中展示“真我”的一切潜力。在“实我”、“体现出来的自我”中,我们永远无法穷尽“真我”的所有可能性和全部力量。我们永远能够学得更多、做得更好、表现得更优异。“实我”必定不完美。在我们一生中,它都在始终向某个完美目标前进,但却永远无法达到。“实我”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活跃的。它永远无法完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始终处在一种发展状态。

学会接受这一“实我”并接受它的所有缺憾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拥有的唯一手段和媒介。精神病患者拒绝并憎恨“实我”,因为它不完美。他们想创造一个虚幻的、已趋完美的、已经“实现”的理想自我来取代“实我”。当人们企图在现实世界按照“假我”行事时,竭力保持伪装和虚假不仅是一种可怕的精神压力,而且还会带来持续的失望和挫折。

心灵处方

接受你现在的自我、真实的自我,并以此为起点。学会从情绪上忍受自身的缺憾。从智力上承认不足是必须的,但如果因为有不足而自憎,那就是灾难。将你的自我与你的行为区别开来。你不会因为犯了一个错误或者偏离正确轨道而一钱不值或一无是处,就像计算机不会因为出现一个错误而毫无价值,或者一把小提琴因为弹出一个难听的音符而应该抛弃一样。不要因为你不完美就恨自己,因为你还有一大堆同样不完美的同伴。人无完人,那些试图伪装真我的人,最终只能陷入痛苦的泥潭。

自我接受与自我排斥

许多人都承认受不了别人排斥。比如说,精明能干的专业推销员就因为感情上无法接受与多数推销局面相关的固有事实,而在职业生涯中事事不遂心。因为作为一名推销员,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否定而非肯定的答复,是拒绝而非接受。作家、剧作家、演员、运动员、教练在媒体或公众潮水般的批评和否定下,都可能因为受不了巨大压力而遭受失败。不过,与自我拒绝的可怕破坏力相比,这种拒绝和否定的影响几乎微不足道。

人们自我排斥和自我贬低的方式有多种。女人之所以总是排斥自己,是因为她们达不到当前身体流行的三围尺寸和标准。20世纪20年代,许多女性由于胸部饱满而自惭形秽。男性化的体形风靡一时,而饱满的胸部让人讳莫如深。之后,流行趋势的方向开始颠倒,如今,许多年轻姑娘由于没有40英寸的浑圆胸部而徒增苦恼。在20世纪20年代,女士们经常跑过来找我说:“请将我胸部的尺寸减少一些,让我变得像某某人。”到了60年代,这种恳求变成“请将我胸部的尺寸增大一些,让我变得像某某人”。这种对于像“某某人”的追求带有普遍性,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