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神话应征作品 >

第21章

神话应征作品-第21章

小说: 神话应征作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尚在山溪挑水,又有一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人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
  宋徽宗诏米芾为书画学博士,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米芾见皇帝的御书房里挂着幅《芙蓉锦鸡图》,富贵大气,显然是圣上御笔。旁边是另一位书画学博士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面有御笔亲题的“清明上河图”瘦金体字样,这幅画把东京的繁华景象一一展现,栩栩如生。
  米芾看后赞叹不已,知道皇帝是个书画行家,因此不敢有丝毫怠慢。他眯起眼睛,将御屏细细打量了一番,挽起衣袖,提起笔,在砚台里饱蘸浓墨,在屏风前站定,深吸一口气,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完后,掷笔于地,朗声道:“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藏在屏风后的宋徽宗听到了,便走出来观看。
  米芾将皇上心爱的砚台放进怀里,说:“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赐予微臣吧。”
  皇帝见米芾喜欢那方砚台,便哈哈一笑,说:“既然卿家喜欢,朕就将此砚赐与你便了,好好收藏。”
  一旁的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之翘楚为谁?”
  这蔡京乃是个奸佞小人,但是也喜欢舞文弄墨,写得几个好字,名列书法四大家之一,哪四大家?苏黄米蔡是也,苏即苏东坡,黄即黄庭坚,米即米芾,蔡即蔡京,排在最末位。苏黄已死,如今只剩下米芾和蔡京。
  米芾位居蔡京之下,因此,米芾回答说:“柳公权之后,蔡公之书冠绝一时,无人能出其右。”
  蔡京问:“其次呢?”ωωω;UМDtxt。còm》提供uМd/txt小说
  米芾说:“当属在下。”
  米芾因为他的见风使舵才得免于难。
  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还请道士替他看相算命,道士说他的生日五月五日不吉利,他就改为10月10日,他的生肖是狗,便下令禁止京城屠狗。他还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佞小人主持朝政,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汴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将大宋多年苦心经营的国库钱粮挥霍一空。
  宋徽宗骄奢淫逸,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人,却仍在高俅等人的怂恿下私出皇宫,流连勾栏,眠花宿柳。
  这高俅本是个无赖,因极为懒惰,被主人家转送给苏东坡,苏东坡也不愿留他,因此把他送到驸马府上,谁知,他踢得一脚好球,误打误撞地和还是端王的宋徽宗踢了一场球之后,就博得了端王的好感,端王即位为宋徽宗后,就对他加以重用。他别无长处,只一味挖空心思地讨皇帝欢心,阿谀逢迎而已,十足的佞臣。
  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轮明月高挂空中,照得大地如白昼一般,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恣以竟夕之欢。即便是寻常百姓,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倚桂阁、秋晖堂、碧岑都设下赏月延桂排当。
  宫里更是早早备下了各种美味佳肴: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石首鱼、土步辣羹、海盐蛇鲊、煎三色鲜、煎卧鸟、湖鱼、糊炒田鸡、鸡人字焙腰子、糊燠鲇鱼、蝤蛑签、麂膊及浮助河蟹、江、青虾辣羹、燕鱼、干鲻鱼、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百宜羹、燥子、炸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脑子、汁清杂胡鱼、肚儿辣羹、酒炊淮白鱼。
  平日里苦练歌舞技艺的宫女们也整装待发,只盼着能出彩,被皇上看中,封个妃位,好出人头地。
  宋徽宗却不理这些,他突发奇想,要出宫走走,略微应付了一番,便约上高俅一起微服出宫。
  高俅一向与汴梁头牌名妓李师师相识,便向皇帝推荐了李师师,“这京师第一名妓为樊楼的李师师,色艺俱佳,文人墨客和王孙贵族们争相前往,一睹芳容,皇上不去看看?”
  宋徽宗听了,怦然心动,便慕名前往。
  宋徽宗化名赵乙,扮成商人到樊楼见李师师,见面礼是内宫藏的紫茸二匹,霞叠二端,瑟瑟珠二颗,白金二十镒。
  等了半夜,李师师才出来,淡妆素衣,弹了首《平沙落雁》。
  那李师师花容月貌,赛过西施,气死貂蝉,又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歌舞技艺更是不同寻常,再加上软语殷勤。宋徽宗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便经常出宫与李师师相会,禁止别人再染指李师师,惹得众文士王孙们敢怒不敢言。
  武功员外郎贾奕年少英俊,武功了得,与李师师交情深厚,偷偷去樊楼,与李师师相会,酒醉之后,写词讽刺宋徽宗道: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此词竟然不胫而走,传到宋徽宗耳朵里,顿时龙颜大怒,要将贾奕处之而后快。谏官张天觉是贾奕的好朋友,他对徽宗说:“陛下治国应当以仁德为重,如今为一妓轻施刑诛,岂能使天下人心服!”
  宋徽宗一想堂堂一国之君,为了一个娼妓,和大臣争风吃醋,太不合情理,说出去有失国威,才赦免了贾奕,贬为琼州参军,永远不许再入都门,将他发配到蛮荒之地,眼不见心不烦,任他去发牢骚。贾奕政治前途失败,便转而经商,虽然成了富商,但沾染了铜臭气,李师师是不会再喜欢他的了。
  在众多情人中,才子周邦彦最得李师师青睐。别看周邦彦已一把年纪了,他年轻时,可是个热心参政的人,神宗朝当太学生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歌颂新法被擢为太学正,此后便寂寂无闻,难以施展抱负,因此便寄情声色,流连于勾栏瓦肆,时常和娼妓厮混,整日哀叹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因他写得一手好词,因此,李师师对他青眼有加。
  恰逢宋徽宗生病,周邦彦便偷偷前去看望李师师,还未坐定,就忽听得圣驾到,一时之间,周邦彦难以脱身,只好藏到床下。所以,屋内的一切,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宋徽宗从宫里带了一个新鲜的橙子送给李师师,坐了一会儿就要回宫。
  李师师假意相留道:“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
  宋徽宗病未愈,不敢近女色,只好走了。
  周邦彦将此事写成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宋徽宗病愈后,到樊楼,让李师师侍宴,“师师啊,为朕唱首曲子,让朕高兴高兴。”
  李师师一不留神,便将周邦彦所写之词唱了出来。
  宋徽宗听了,脸色一变,问:“这首词是谁做的?”
  李师师说:“是周邦彦。”
  宋徽宗知道那天周邦彦也在屋内,便下旨将周邦彦贬出京城。
  李师师觉得闯了大祸,连累了周邦彦,便哭哭啼啼地为周邦彦送行,并将周邦彦所谱的《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后,觉得对周邦彦的处分过重,又不忍心看美人为难,因此又下旨召回周邦彦,封为大晟乐正,命定正雅乐。
  宋徽宗有意召李师师进宫,封她为妃,可李师师无拘无束惯了,不愿进宫,宋徽宗无奈,派人挖了二三里的地道,从皇宫直通镇安坊。堂堂一国皇帝只好日复一日地流连在秦楼楚馆,做偷香窃玉之事。
  朝堂被奸臣把持,一切都大体如此。
  宰相赵挺之病危,自请离职,皇上授给他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佑神观使。没过几天,赵挺之离世,徽宗以国礼为赵挺之办理丧事,追赠为司徒,加谥号“清宪”。
  蔡京在赵挺之去世后三天,便指使京东监司的爪牙告发赵挺之,让他做御史的侄子说赵挺之交结富人,命令京东路都转运使王莩在青州设监狱,抓捕赵挺之的宗族亲戚友邻,又命开封府拘捕赵挺之在京中的亲戚故旧及部下使臣等人,押送皇家监狱,严刑逼供,一无所获,难以定罪。蔡京下令抄没赵挺之的家产,但是除了薪俸余钱外,别无家产。蔡京又串通一些大臣,上奏说:“挺之为元佑大臣刘挚所荐,竭力包庇元佑奸党,请圣上剥其封号,将其子弟遣归原籍。”徽宗便下诏追回赵挺之的赠官和称号,将赵明诚兄弟三人免职。
  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妻二人,只好归原籍,在青州乡下居住。
  李清照手拿陶渊明的文集,看着看着,她突然转头对赵明诚说:“官人,我在娘家时,父亲有个有竹堂,今我看陶令之文,感慨颇多,你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不就是我们目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所以,为妻想,我们何不将居处名为归来堂?”
  赵明诚听了,略作沉思,道:“归来堂,好名字,好,就叫归来堂。”
  李清照说:“为妻还想在屋子四周遍种菊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好与陶令之诗相符,岂不妙哉?”
  赵明诚说:“一切都依娘子所言。”
  李清照又对赵明诚说:“从今往后,你我夫妻二人节俭度日,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但碑帖、书画、百家史书不可变卖。”
  赵明诚道:“贤妻若此,夫复何求?”
  李清照夫妇还将昔日家中奴仆俱都遣去。
  李清照对易小川说:“我家如今已然落魄如此,你若嫌弃,可自行离去,我夫妻二人绝不怪罪。”
  易小川道:“我易小川岂是趋炎附势之徒。”
  李清照夫妇自是感激不尽。夫妇二人收藏了大量的古籍文物,为了便于保存和翻阅,就在归来堂放了几个大书橱,将书画古籍编次。
  二人对书籍极为爱护,有一次,李清照失手碰翻了茶杯,茶水污了一本旧书,夫妻二人都觉得很可惜。
  夫妻二人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也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并校勘整理了《周易》和《左氏传》,校勘时,往往要翻开几十种版本进行校对,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一日,二人吃罢早饭,坐在归来堂中,吩咐奴仆烹好茶。
  赵明诚刚要拿起茶壶斟茶喝,却被李清照止住。
  李清照说:“官人且慢,今天,咱们来行个茶令。”
  赵明诚楞道:“我只听说过酒令,何来茶令?”
  李清照说:“这茶令就是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李清照博闻强记,赢后举杯大笑,将茶倾覆在怀里,不但没喝上头口水,还湿了衣裙。
  李清照更在此时写出《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言论。
  赵明诚在乡下居住久了,便想四处游历,他对李清照说:“我正在写《金石录》,想遍游名山大川,广求金文碑帖。”
  赵明诚走后,经常给李清照写信,可是他行踪不定,李清照无法给他回信。赵明诚登泰山后,拓印了《话登封纪号文》碑,写了序寄给清照,再来信,才知道他又南下了。
  易小川劝诫李清照道:“你不能对赵明诚太放任自流了,他是风筝,你是线,收放自如,得拽在手里,不然,容易生变。”
  李清照道:“我家相公为人忠实厚道,不会做出那些苟且之事。”
  易小川说:“人是会变的,尤其是你们没有孩子在身边做牵系,他在外面时间长了,难免不会生出拈花惹草之事。”
  李清照说:“那我该怎么办?”
  易小川说:“你最擅长的就是写词,你就写首词,写的悲悲戚戚的,催他回来,看他什么反应,是否还记挂着你。”
  重阳节,李清照喝了几杯酒之后,铺纸磨墨,挥笔作了《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接信后,赞叹不已,但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杂入其间,请朋友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仔细看罢,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问:“哪三句。”
  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一看夫人才华如此,急忙赶回家。
  这时,朝中传来消息,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宋钦宗尊宋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宋钦宗将奸臣蔡京流放岭南。蔡京临行前将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船,可是老百姓们都憎恨他,不卖给他食饮之物,从汴梁到长沙,蔡京买不到一口饭、一盘菜、一杯茶。到长沙,无处落脚,只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饿死了。蔡京死后没有棺木装殓,只以布裹尸,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中。
  蔡京已死,因此赵家重新得以出任官职,赵明诚奔赴莱州任职。
  赵明诚因为独居外地,赖不住寂寞,便在同僚们的怂恿下,瞒着李清照,纳了个小妾。
  易小川得信后,犹豫着要不要告诉李清照,最后,他决定告诉李清照,他原以为李清照会受不了打击,要死要活,大闹一场,谁知道,她竟然异常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甚至没有掉一滴眼泪。
  易小川好奇地问:“你怎么这个反应?”
  李清照道:“你想我什么反应,大哭大闹?三妻四妾,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习以为常的事,司空见惯了,我又没能为他生下一子半女,心中也很是愧疚,或许那个小妾能帮他生个一子半女的,也聊慰平生所憾了。”
  易小川却见一阙词从李清照手中滑落,他拾起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谁说她不在乎,她很在乎,赵明诚这次真的伤了她的心了,不知道这对夫妻之间的裂痕能否弥合?
  李清照强忍住悲愤,满含深情地给赵明诚写了一封信: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很快给她回了一封信,催她去莱州与他团聚。
  接到信的第二天,李清照就赶往莱州。家里的姐妹们为她送行,耽误了时间,没走多远,天就黑了。她只好在昌乐驿馆里住下,又写了词让驿馆寄送给姐妹们: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到山长山又段,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李清照到莱州时,赵明诚正在外办公,李清照见赵明诚所居静治堂的茶几上放着一本科考用的《礼韵》。李清照百无聊赖,随手翻开看了看,见翻开的这一页上,第一个字是“子”,她便以“子”为韵写道:
  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可怜竟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赵明诚显然已经遣走了小妾,大概是因为那小妾浮浅,没有才学,赵明诚自己觉得索然无趣吧。
  所以,李清照就假装不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易小川忽然觉得李清照这个女人不简单,在经历这么多的是是非非之后,她不再是李家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了,而是一个成熟的妇人了。
  赵明诚回来后,见李清照来了,自然是喜出望外,夫妻二人在莱州继续搜集古籍、书画、碑帖。
  赵明诚有位同僚说莱州南山上有个《后魏郑羲碑》,赵明诚一听,便吩咐属下领他去观赏。到了莱州城南山上一看,果然有座大碑,是依着高大的山崖,将岩石磨平刻成的。赵明诚看到碑文的末尾有句话说:“上碑在正南二十里天柱山向阳处。此为下碑。”于是赵明诚又派人骑马在胶水县界上,找到了上碑,并把它拓印成字帖。
  李清照和赵明诚又将别人赠送给他们的《唐富平尉颜乔卿碣》重新装裱。他们听说青州临淄县有人在故城耕地,得到几十种古代的器物。其中有十几座钟,上有款识,还有的竟多达五百多字。赵明诚便亲赴临淄,将钟文描摹拓印。
  易小川觉得这一对夫妻在经过了风风雨雨之后,仍然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是童话故事啊,他们就是传说中的神仙眷侣吧。
  本书由~电WWW子UMDTXT书COM网~提供下载

第十九章 仓皇南渡
更新时间2010…5…13 7:20:46  字数:7627

 易小川随李清照夫妇去李家探亲,李清照的母亲王夫人偶然间向易小川提起一个人,令易小川大吃一惊。
  “小川啊,你还记得那个和你一起来的那个人吗?他说他叫什么,对,秦桧。”王夫人对易小川说。
  秦桧?易小川一愣,郭总真的改名叫秦桧了,他这回是来真的,铁了心的要遗臭万年,博个骂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