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木兰无长兄 >

第406章

木兰无长兄-第406章

小说: 木兰无长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山大军自柔然被灭后成为驻守北境的军队,战事极少,几近荒废。拓跋提到达黑山后整顿全军,肃清风气,又遣退了一万多像是兵痞一般的老油子,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黑山的战斗力。

    此时五万精锐尽出,都是曾经攻伐过柔然的宿将,加之如今还在夏天,北方虽酷寒夏天却是无碍,黑山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就打到了辽西,救下了三位王子,并且俘虏了大将封羽。

    拓跋提派副将率五千骑兵继续往龙城试探,冯弘十分惶恐,立刻派使者到了魏营,情愿与北凉王一样纳女求和。

    于是乎,拓跋提又把冯弘的求和建议传回了平城。

    如果北燕王说他要给贡品求和,割地求和,拓跋焘也许还会考虑考虑,结果一听说要送女儿,立刻就不答应,回信一封提出两个条件:

    第一是让北燕的太子冯仁为人质送往平城,第二是遣还一直被关押在魏国的使者于什门。

    于什门是魏国明元帝时期的使臣,结果被北燕扣押,一扣就是二十一年,宁死不屈,被拓跋焘视为魏国的苏武,一直希望能把他救回国中。

    这两个条件照理说不算苛刻,因为冯弘有许多个儿子,连沮渠牧犍为了让魏国不打北凉都自愿留下做质子,太子牺牲一下也没有什么。

    结果信件送回北燕,北燕王冯弘钟爱太子冯仁,加上皇后天天哭哭啼啼从旁阻扰,致使冯弘情愿亡国也不肯割舍儿子,几位忠心的大臣劝说后反倒被冯弘砍了脑袋。

    据说散骑常侍临刑前哈哈大笑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头悬挂在西门,我看着魏军入城。”

    冯弘写信告知拓跋焘他儿子病重不能前往,一边火速将于什门送回去安抚,一边遣使到建康向刘宋乞援。

    冯弘遣使的事情根本就瞒不过魏国的斥候,拓跋提心知肚明北燕王不可能乖乖归降,彻底将自己的国脉交予魏国之手,于是在接到于什门之后下诏逐退了北燕的使者,准备御驾亲征。

    崔浩等人都认为刘宋因为瘟疫的事情,根本不敢再干涉乱行一步,也不会理会冯弘的求助,刘义隆也没有能力救援万里之外的北燕,这件事只能是一场闹剧,这样的推断让拓跋焘信心大增,只等冬天来临之前拿下北燕了。

    结果又扯到了储君的问题。

    朝中大臣自魏国国土越来越广之后就不希望拓跋焘御驾亲征。这和之前魏国只有小小一块地不一样,现在魏国是坐拥胡夏、西秦、魏、柔然三国领土的庞然大物。

    柔然虽灭,但依旧蠢蠢欲动,夏地还在慢慢治理中,西秦之前遇到饥荒百姓人口锐减,到现在还在赈灾,拓跋焘要御驾亲征,一去就是几个月。

    这已经不是以前的几个月了,现在一个月的国事比以前一年的还多。

    立储之事被提上日程之后,京中开始纷纷动作起来,后宫里来往不绝不说,就连汉臣和鲜卑贵族都开始互相走动。

    太子一定是拓跋晃,拓跋焘如今只有这一个儿子。众人想要抢的,是辅佐大臣和太子东宫属官的位置。

    崔浩便是从东宫发迹,一步步走到权倾朝野的地步的。

    出人意料的是,明明应该动作最多的贺赖一族却丝毫没有动作,也没有为了储位的事情联络宫中,就好似贺夫人死了也对贺赖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的淡薄。

    除了例行的请安,贺赖家还是如同往日一般行事。

    闾毗府上也被来自北燕求助的使臣踏破了。闾毗的母亲是北燕冯弘的妹妹乐浪公主,如今三位王子的姑姑,拓跋焘驱赶北燕使臣出京,对来自北燕的各方人士都避而不见,这些人就把求助之心用到了乐浪公主身上。

    乐浪公主原本是四国之中颇有贤名的嫡长公主,等于是被父亲卖给柔然的,而且嫁了好几次,对自己的国家原本就没有了什么归属感,而且她随着闾毗归顺魏国之后嫁给了阳先生,更是不愿意搀和这种事情。

    也许是因为闾毗手里还有柔然人的部队,也许是因为乐浪公主在柔然和北燕都有一定威望让人忌惮,宫中的窦太后出了手,将乐浪公主和大檀所生的幼女月牙儿接进了宫中,陪伴拓跋焘的皇子皇女,名义上是看中月牙儿的聪慧,事实上是留为了人质,警告柔然不要试图和北燕联合。

    这一手正中乐浪公主的软肋,女儿被送进宫中后闭门不出,也不接见任何外人,只求女儿在宫中平安如意,她可以经常进宫去探望女儿。

    就在这种各方异动的情况下,拓跋焘却宣布不会御驾亲征了,而是命令颍川王拓跋提作为先头部队直接伐燕,在秋收来临之前提早割掉北燕的庄稼,以备军用。

    然后又命令骠骑大将军拓跋丕等大将统兵四万作为后续部队,直捣龙城。

    北燕地处北方,就是如今东三省地区,庄稼是一年一熟,如果魏国借着兵强马壮强行收割掉北燕所有的粮食,不用打,只要熬一年也能把北燕给熬出民变来。

    无奈被大军压境的北燕只能龟缩在所有的城池里,只能眼睁睁看着拓跋提分兵数路收走粮食,连坚壁清野都做不到。

    拓跋焘突然改变主意不御驾亲征了,连立储之事都往后拖了拖,自然是因为发生了更重要的事。

    高车人献上了煤,以及以煤做熔炉精炼过的铁。

    ***

    武昌殿。

    “狄叶飞,这些兵器真的可以大量量产?”拓跋焘叹为观止的看着面前的三棱箭头,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箭头而已,可他却能从这枚箭头上感受到铺面而来的死亡气息。

    这样的形状和韧性,只有纯度极高的铁才能铸成,而且每个棱上都开了血槽,这样的箭头一旦射入身体里,立刻回流血不止,若是射进骨头里,拔箭还会造成二次伤害,说不定连骨头都会受伤。

    另一个托盘里放着的是枪尖。魏国是马上作战,用的最多的是枪、矛和槊这类马上长兵器,这些枪尖都是精钢所铸,即使三层的皮甲也能轻易穿过,南方刘宋和北凉多用皮甲,这样的枪尖简直就是大杀器。

    狄叶飞在贺穆兰离开后请了半个多月的假,名义上是回乡探望父母,实际上却带着阿其火一族的族人在平城附近寻找煤矿。

    正如贺穆兰所说,这片土地上的煤多的惊人,许多地方根本不需要去勘查,只要随便问问当地人,就能给你指出一大片裸露出来的煤矿。

    在柔然时,高车人需要长途跋涉到达西边的金山才能找到煤和铁矿,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不让人知道,高车人一律把“煤”叫做“火种”,用会盟来掩盖他们炼煤制钢的秘密。

    塞外人人都知道高车人的铁匠技艺高超,但愚昧无知的柔然人却不知道高车人厉害的不在于铁匠的工艺,而是他们的炉温比其他的炉子都要高,他们的炉子也和普通汉人的不一样,能够承受更热的温度,所以才会铸造出精良的兵器。

    自从挖到煤以后,狄叶飞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高车的年轻壮丁大部分被征召入了高车虎贲军,剩下的中年人和老弱妇孺有许多在魏国做着生意,铁匠铺就是高车人开的最多的铺子。

    狄叶飞和族人们便是偷偷在铁匠铺里炼煤、炼铁,甚至还有几个铁匠因为吸入太多炼煤的毒气而差点死掉的,如此艰难之下才得到了这些铁器。

    然而狄叶飞却不准备以这个向拓跋焘邀功,他只是实事求是地说道:“是的,我们高车人之所以武器精良,是因为善于运用‘火种’。这种火种以前只有金山才有,可到了大魏以后,我发现平城附近多产‘火种’,其纯度比金山的更好,更易于提炼。”

    “我们的熔炉本身就耐高温,加上这种‘火种’后温度到了极高的程度,塑形也变得容易,所以才有这样的箭头和枪矛尖制成。”

    狄叶飞当初问过贺穆兰,该如何进献这些东西,贺穆兰告诉他,一切得秘密进行,避开众国的耳目和朝中心怀不轨之人,然后等成功之时去找崔浩。

    崔浩是主战派,自然知道如何将这些东西的左右最大化的利用。

    “陛下,此乃天意,是上天让我们一统中原啊!”崔浩指着另一盘黑色的饼状物说道:“这种东西别处不多见,却在平城附近大量被采挖出来,又被会使用的高车人发现,岂不是上天的安排?”

    拓跋焘自然是兴奋不已,抓起一块黑色的饼子看了看,忍不住好奇问道:“这是……煤?”

    煤的使用汉代就有,不过因为常常死人,除了方士极少有人铤而走险。拓跋焘的父皇晚年好炼丹,拓跋焘也认识这种东西。

    狄叶飞和一干高车人却露出佩服的表情,敬畏地点了点头:“陛下好见识,确实是煤,我们高车人为了保守炼煤的秘密,将其称呼为‘火种’。负责勘探火种和保存火种的部族叫做阿其火,狄叶飞便是我们这一代的阿其火。”

    “阿其”是敕勒语,意思是“掌管”,拓跋焘意外地看了一眼狄叶飞漂亮的脸蛋,没想到这个花木兰的好友还有这种本事,心里又对他高看了几分。

    “炼煤困难吗?”

    拓跋焘问道:“我要大量炼铁,需要给你们提供多少人手和物资?”

    “炼煤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需要绝对封闭的空间以及可以排放毒气的空旷场地。炼煤时,废气和黑烟常常弥漫天际,味道也极为恶臭,所以我们都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炼煤。平城附近虽然出产煤,但是在平城炼煤确实不合适的……”狄叶飞替族人们回答。

    “我们需要合适的地方。”

    拓跋焘看了眼崔浩:“你带他来,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崔浩笑着点头:“陛下英明。平城以北两百里处有一处产陶器的窑坊,当年曾经是先帝用器的烧造之处,如今已经荒废,正好用作炼煤。最近北燕蠢蠢欲动,陛下可让高车人以‘操练兵马’的名义出城,护送熟练的工匠和学习炼煤的匠作一起去那处窑坊。”

    “另一边,工部和将作监需要开始制作高车人炼铁所用的特殊高炉,好在我们马上就要对北燕用兵,此时加强武备也不算扎眼。”崔浩开怀一笑,“等高炉制成,高车人的煤应该也炼的差不多了,正好运回铸造兵器,直接装备虎贲军和羽林军。”

    虎贲军和羽林军是直属于拓跋焘的两支军队,虎贲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而羽林军只追随拓跋焘左右,除非御驾亲征,否则都拱卫京城。

    崔浩说得了武器先装备虎贲军和羽林军这两支精锐中的精锐,当然是对拓跋焘示好的意思,而拓跋焘果然兴奋不已。

    “是!等虎贲军和羽林军都换上了这样的武器,一定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北燕的事情反倒要放一放了,反正有库莫提在前线稳着我也放心……”拓跋焘激动地踱起了步子。

    “要吩咐白鹭官封锁窑坊附近,还要想法子解释炼煤时当地产生的黑烟是怎么回事……”

    他抬起头,问一旁的狄叶飞。

    “炼煤要多久?”

    “平城附近的煤杂质很少,会少很多步骤,一般我们百人炼煤千斤,快则十天,慢则半月。”

    他们高车人主要是先筛出粉末和块煤,然后通过独门的手段洗出其中的各种杂质,再进行提炼。

    狄叶飞心眼比贺穆兰多,此时将时间多说了一点,以防皇帝要求的日程紧无法完成的情况。

    “竟如此快?”拓跋焘喜出望外:“崔太常,立刻着手安排修复窑坊。让内府对外宣称宫中需要一批银丝炭,就说平城以北正在烧炭,这样黑烟的问题也能解决。此事不能让其他几国知道,我怕会横生事端。”

    “是。”

    崔浩也是喜气洋洋。

    “高车人献上精铁和煤有功,但我不能明赏。”

    拓跋焘沉吟了一会。

    “这样吧,升斛律光斗为敕勒侯,赐地留城,留城以北的草场也赐予高车人放牧定居。狄叶飞升为虎贲左司马兼御前猎郎,领虎贲全军,可御前听差……”

    拓跋焘连出几道御令,因为今日是秘密献物,没有舍人在场,崔浩亲自铺纸磨墨拟诏,拓跋焘盖了御印和朱批,明日朝上传令诸臣之后就可封赐。

    因为这件事,他不准备御驾亲征征讨北燕了,先把武备提升起来是要事。如果没有他在京中策应,根本没办法提供高车人各种方便,纸也包不住火,一会儿就会暴露出新铁的秘密。

    刘宋的能工巧匠不知凡几,只要他们知道煤能够让炉温比炭更高的,迟早就会被仿制出来。

    他现在连魏国的熟练工匠都不敢相信,只能用高车人。

    他不去北燕,京中大臣们说不得要庆祝个几天几夜,此时正是他们心情大好的时候,把北方留城的草场赐给高车人这种小事根本不会让人注意。

    高车人自从被拓跋焘大量迁入漠南和关中之后,居无定所,一直靠放牧为生。然而好的水草地和牧场早已经被鲜卑人圈的差不多了,他们是后来者,经常和各地的牧场主摩擦,虽然过得比之前要好的多,却没有想象中的圆满。

    因为炼铁的缘故,如今他们得到了一块自己繁衍的土地,就如杏城之于卢水胡人,被秀容之于尔朱契胡,他们有了郡望和封地,这才算是真正的魏国人。

    一时间,前来进献铁器的老工匠们喜极而泣,归附于地叩谢拓跋焘的恩德,狄叶飞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此时可谓是一步登天。

    御前猎郎是皇帝极为信任的表示,可以带着武器入宫,在御前接受差遣,猎郎除了领兵之时,进入宫中只要出示腰牌即可。

    猎郎非贵族出身值得信任的子弟不可担任,崔浩当年便是先帝的御前猎郎。

    而有了封地和草场的高车人,从此之后一定是牛羊繁茂,人口兴旺,加上高车人善于冶铁的技术,日后肯定有更多的封赏和所得。

    哪怕为了这块封地,将高车人的技术交出去都是赚了。

    “必不辜负陛下的隆恩。”

    狄叶飞恭恭敬敬地跪下谢恩。

    他知道,作为高车人最难攀登的一步,他已经登上去了。

    从此之后,门第上的障碍在他面前荡然无存。

    他不会辜负陛下的隆恩,更不会辜负花木兰的提携之恩。

    这个登天梯,他一定会爬到顶端,然后……

    再次与他并肩。 

第392章 矛盾开始

    被人希望与之并肩的贺穆兰同学,现在正在绞尽脑汁的想该如何抓住李顺的把柄,让他彻底暴露出来。

    因为再往前就是北凉的国界,贺穆兰连夜写了一封信函快马通过国境前最后一个驿站送回平城,告之了自己一路前往北凉的遭遇,以及李顺一路上的所作所为。

    她并没有隐瞒贪了李顺金子的事情,她知道拓跋焘不会关心这种小事。

    然而一来一回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至少要两个月左右,贺穆兰几乎是十天写一封信,可前面的信件到达平城大概也才没多久。

    李顺做的很小心,无论是买通盖吴还是买通郑宗,都没有其他当事人。盖吴和郑宗都是她的人,就算他们说李顺里通外国,说不得还有人觉得她是在攀咬。

    对付这种人就不能心软,反正别人已经觉得自己对李顺不客气了,贺穆兰干脆派了一个百人队虎贲军贴身“保护”李顺,就连他吃饭如厕都跟着,完全不给他和外人接触的机会。

    郑宗和盖吴也做出一副“夹着尾巴做人”的样子,李顺虽然又气又怒,无奈一来手臂受伤受制于人,二来做的手脚莫名没起作用心里发虚,竟也就这么忍了。

    ‘叫你们狂,以后有你们哭的……’

    被虎贲军日夜盯防的李顺心中怒骂,索性把他们当做真的是在“保护”,安心的养伤了。

    商队和使团混合的队伍行的很快,没有多久就要抵达进入北凉的第一个城镇“海子营”。

    海子营当然没有海,而是沙漠上的人民对于较大的绿洲的称呼。这个城镇位于这样一个大型的绿洲附近,不但有水有田,还盛产一种美味的羔羊,肉质嫩美,其羊奶做的酪酥比牛奶做的更香。

    贺穆兰一路上早就听各方的商人夸赞那羊羔的美味,她自己不怎么觉得,手底下的人却一个个一听到就流口水,而北凉的使臣表示凉国迎接魏国的军队已经到了海子营,只要使团一到就立刻护送他们前往姑臧,贺穆兰不禁也对海子营多出了几分期待。

    一路上几乎没惊没险,马匹在沙地上行走虽然不如骆驼,但他们也没有进入沙漠的腹地,粮草和水带的都足够,所以没有太大问题就看到了海子营的城墙。

    说是城墙,其实不过是和人差不多高的一道围墙罢了。因为建在绿洲之上,大部分围墙是敞开的,导致整个城有许多门,根本没有办法防守,只不过是个象征的意义。

    贺穆兰从未见过这样的城市,而队伍里负责记录沿路地形地貌,以及城市守卫情况的官员们,已经开始在心中勾勒地图,并且打探着整座城的武装力量。

    他们还未靠近,就听到号角齐鸣,欢歌之声响起,再定睛一看,从那无数个围墙的豁口之中走出许多男女老幼并凉国官员,载歌载舞地上来迎接北魏的使团。

    贺穆兰不通此地的语言,忍不住问身边的慈心和盖吴等人:“他们在唱什么?”

    “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盖吴顿了顿,“等下有人要给您献酒,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掺东西,你最好别喝。”

    “这……”

    她看着热情上前的众多胡姬,露出苦笑:“这大概不容易吧?”

    果不其然,一群北凉的女人们载歌载舞的涌到贺穆兰的身前,贺穆兰盛情难却之下滚鞍下马,喝了她们递来的羊奶酒,还好分量不多,没喝多少。

    见贺穆兰也喝了,其他使节和虎贲军将领才敢接过酒喝掉,那些女人们见到所有人都喝了,更是高兴不已,脚步频频,连连转圈,像是穿花蝴蝶一般从使团之中游过,勾的不少光棍们口水直吞,恨不得也跟着飞扬的裙角一路追过去才好。

    而北凉的使节们则是彬彬有礼地问候贺穆兰,询问李顺的情况。

    他们都知道李顺是这次使团的主使,也都和李顺打过交道,此时见贺穆兰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