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她来自碧波深处 >

第5章

她来自碧波深处-第5章

小说: 她来自碧波深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手里的松子糖,藏到一只空蜂蜜瓶里。
  孟校长望着明月跑开的背影,对阿嬷说:“明月是个聪明孩子,就这样放任她在外头玩儿到七岁,这孩子的心就玩野了。”
  阿嬷点点头。虽然照顾明月饮食起居不成问题,然而要让她手把手教明月识字,到底有些力不从心。偏偏孙女是喜(…提供下载)欢读书认字的,
  “等阿海阿霞晚上回来,您和他们商量看看,能不能早两年把明月送到我这里,让她提前入学?”
  阿嬷颇觉意外,“可以这样吗?”
  在阿嬷看来,能提前入学的,都是天才和神童,她从来没有往自己家孙女身上联想过。看看搬了小板凳到院子里,就着天光看识字卡的明月,心间微动。
  “可以的。”孟校长努力向阿嬷解释,“教育要从小抓起,明月现在的短期记忆力很强,但是如果不系统的学习,过一段时间她就会慢慢忘记。”
  “这样啊……”阿嬷沉吟。
  “您要是不放心,可以带着明月先来学校听几节课。”孟校长微笑,村里好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大字不识一个,虽然村里也组织过识字扫盲班,但是前来参加者寥寥,老人们觉得枯坐在教室里认字,还不如围在一起喝喝功夫茶,听听梨园戏来得逍…遥快活。
  倘使能教老人带着孙辈走进教室,祖孙两代人一起学习,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阿嬷想想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要和孙女一道坐在教室里学习文化,很有些踯躅,“让我想一想。”
  “没关系,您慢慢考虑,我有时间再过来。”孟校长并不打算催阿嬷仓促间作出决定。
  阿嬷送走孟校长,看看天色,便领了明月到海边去。
  农历七月的闽州时有台风过境,旧时苛政猛于虎,即使狂风大作,为了生计,也有渔家冒险出海,为此溺海者不计其数。时间久了,渐渐便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设香案,燃灯放秫秸舟,奠祭溺海而亡的先人的习俗。
  这时离农历七月十五还有七天时间,村里的精壮劳力恰因伏季休渔,多半歇在家里,故而凑在一处,以细竹糸为骨,扎成船骨,外头糊上轻盈的油纸,再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耆,为大纸船绘上精美繁复的花纹,好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当天,放到海里去。
  而老弱妇孺,则围在一起,折锡箔,扎秫秸舟,一边说说笑笑,十分热闹。
  阿嬷领着明月到村中心的沉水樟树下头,青石砌就的大花坛边已经围了一群婆姨阿妈,放了暑假又无处可去的大孩子带头,引着一群小孩子在学校操场上奔来跑去,嬉笑声传得老远。
  见阿嬷牵了明月的手走过来,有人忙里偷闲问:“阿海阿妈,带明月一起来啊?”
  “是啊是啊,阿海和阿霞呢?”
  “明月,叫我,叫阿婶!”
  一干婆姨阿妈七嘴八舌,有新婚的小媳妇喜(…提供下载)欢明月,擦干净手,从宽袖兜里摸出新鲜龙眼来,塞到她手里。
  “阿海两夫妻到镇上去接阿英了。”阿嬷笑呵呵,寻个空隙坐下来,叮嘱明月在一边玩,不要跑远,随后折起锡箔元宝来。
  “说到阿英,怎么暑假都快过完了,她还没回来啊?”同村一起被选进市少体校的阿雄妈趁机问。
  “阿英写信回来,说教练要给她强化训练,所以到中元节才放她十天假,过好中元节就得立刻回去。”阿嬷也十分想念孙女,只是训练要紧,只好眼巴巴等了又等,盼了又盼,这才盼到日子,赶紧让儿子媳妇一早骑车去镇上接人。
  阿雄阿妈听了,睁大眼睛,“哟,这是给阿英开小灶啊!”
  阿嬷摆摆手,“哪里呢,笨鸟先飞罢了。”
  又笑着指一指不远处和村里男人一起在扎大船的阿雄,“哪像你们家阿雄,身量都长开了,一副小大人的样子,都可以撑起一边天来了。听阿英说,阿雄在体校里专业成绩优秀呢。”
  阿雄阿妈掩嘴笑,顿时打开话匣子,“教练说了,按照阿雄的成绩,开年州游泳队选拔一定能入选。到时候得了名次,上报纸头条都是小的,说不定还能上电视呢。”
  阿雄阿妈一直对孟英上了报纸而他们家孟雄没有上报纸一事耿耿于怀。
  如今见阿嬷一副示弱服软的样子,十分得意。
  阿嬷笑一笑,“是啊,阿雄有出息了。”
  一群婆姨阿妈小媳妇们便纷纷恭喜阿雄阿妈。
  “到时候可要请同村的人一起庆祝啊。”
  “阿雄阿妈,恭喜恭喜啊。”
  阿雄阿妈笑不可抑,“一定一定,谢谢谢谢。”
  
  明月并不晓得阿雄阿妈同阿嬷暗暗较劲,在一旁吃了几颗龙眼,无聊了,就跑进学校操场里,和大小孩子疯成一片。
  疯玩得累了,便回到阿嬷身边,伏在阿嬷膝头,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等明月在自己床上醒来,天色已晚,夕阳的霞光透过院墙,洒落在窗前。
  逆光中有一道批着浅浅光芒的剪影,侧身坐在小桌旁。
  明月看仔细了,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赤脚扑过去,一把搂住,嘴里叠声叫:“姐姐姐姐!”
  孟英笑得露出一口洁白牙齿,嘴角有小小酒窝若隐若现,“明月睡醒了?”
  明月把脑袋在姐姐胸腹前钻了钻,“我想姐姐!”
  “我也想明月。”孟英伸手,不费吹灰之力将妹妹抱起来,“让姐姐看看,你胖了没有?”
  已经三岁的明月还带着婴儿肥,身上仿佛仍有奶香,头发乌黑浓密,额头饱满,一双深褐色大眼,清透明澈,嘴唇红润,许是刚刚睡醒的关系,小脸上还带着一点点惺忪睡意,十分可人。
  孟英在妹妹脸颊左右各香一口,抱着她出了房间,往客堂走去。
  “我不在家,你有没有听阿嬷的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孟英问妹妹。
  “有!”明月举手,“听阿嬷的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真乖。”孟英揉一揉明月头顶。
  跨过客堂的杉木门槛,孟英走进客堂,看到阿妈已经在摆碗布筷,轻轻将明月放到地上,抢前一步,“阿妈,我来帮你。”
  阿妈看看比过年时候又长高一截的大女儿,摆摆手,“你放假在家就好好休息,不用你帮手。”
  孟英笑眯眯地凑过去,“可是我想帮阿妈嘛。”
  说着取过阿妈手里的筷子调羹,一一摆放好。
  明月“嗵嗵嗵”跑过来,“我也帮阿妈!”
  被阿妈半路一把捞进怀里,拿额头抵着额头,“我的妹仔哟,打碎了碗盘割伤了你可不得了。”
  明月吱吱咯咯笑起来。
  这时候阿嬷端着一个五瓣梅花盘走进来,后头跟着一手能端两个盘子的孟海。
  阿妈忙放开明月迎上去,接过阿爸手里的两个盘子,放在饭桌上。
  等汤端上桌,阿妈去盛了饭,一家人坐在八仙桌边上,待阿嬷喝了第一勺汤,就正式开饭。
  孟英看着梅花盘里的卤笋卤牛肉酥炸龙头鮳,抬眸望向父母,她只在信里提过一次,体校伙食极好,每天都有二两牛肉,叫阿爸阿妈不用担心她的饮食。
  不想回到家里,也在饭桌上看到牛肉。
  靠海人家,一年也未必会吃上一回牛肉。这卤牛肉分明是专门给她买的。
  “来,阿英明月多吃点。”阿妈给两个女儿各夹了两片卤牛肉放在碗里。
  “谢谢阿妈。”孟英轻声说。
  “傻女,快吃饭。”
  明月看看阿妈,又看看微微红了眼圈的姐姐,把自己碗里的卤牛肉夹到孟英碗里,“阿妈,我的也给姐姐吃。”
  一家人都笑起来,“还有很多,明月,你也吃。”
  孟英望着眼前默默不语笑着的阿嬷,替她夹菜舀汤的阿妈,寡言少语却奔波劳碌的阿爸,还有可爱的妹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训练,有朝一日,像体校里的前辈一样,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给家人争光。
   

作者有话要说:霸王,别~~~~




8

8、第7章 跃入大海 。。。 
 
 
  到中元节当日,恰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天空碧蓝如洗,晴朗高阔,海面微风拂动,涟漪荡…漾。
  孟家村里各家各户都起个大早,洗漱更衣,举家在客堂里的供桌前上三支清香,向天妃娘娘祝祷,祈求平安。
  等香燃尽了,一家人才坐下来吃过早饭,男人们将早早准备好的纸船纸人秫秸舟搬到海边祭祀台去,将中元夜祭奠庆祝活动的现场布置起来,女人们则留在家里,揉面和馅,包柳叶饺、桃花馍,小孩子们趁机在院子里蹿来蹿去,觑大人不备,抓三两颗糖果吃。
  家家户户都欢声笑语,气氛较之过年也不遑多让。
  孟英明月都在灶间里给阿嬷和阿妈打下手。
  明月人小,只会将已经搓好的枣泥馅儿包在面皮子里,团成一团,皱巴巴看不出形状。孟英却已经能将五个瓣的桃花馍捏得有模有样。
  等包得有一笼屉了,阿妈就在竹屉上头铺好半干的干净纱布,将柳叶饺同桃花馍一齐上锅蒸。待蒸熟以后,将柳叶饺和桃花馍从笼屉里移到干净的象牙瓷盘里,垫上新鲜蕉叶,拿小刷子在桃花馍晶莹透亮的表皮刷上一层红曲汁,诱人的桃花馍便大功告成了。
  明月包的不成型的作品,阿妈也一同蒸熟了,装在小碟子里,交给明月,让她自己捧着,晾凉了吃。
  自己的劳动果实吃起来格外香甜,明月觉得一点也不比大人包的逊色,捧着小碟子,遇见谁都要让人家咬一口。
  “唔,我们家明月包的桃花馍真好吃!”阿嬷不吝赞美。
  “明月真有本事,已经会帮阿妈做事了。”阿妈空不出手来,只能弯腰亲一亲女儿头顶,“阿妈等一下奖励你一颗五角星。”
  孟英则揪一揪妹妹的小辫子,“明月真能干!姐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会包桃花馍呢。”
  “姐姐游泳厉害!”明月大声说。在她眼里,姐姐是最棒的。
  “以后明月会比姐姐更厉害。”孟英捏一捏妹妹鼻尖,“走,我们去看阿爸搭台子去。”
  海边早有不少孩子围着祭祀台跑来跑去,偷偷摸摸地想碰一碰扎好的纸船。
  村长在一旁看见了,照例会得呼喝两声“再皮就叫你阿爸把你领回家去关起来打”、“谁碰一碰晚上就不给饭吃”,以期把顽皮的孩子吓跑。
  奈何威慑力有限,孩子们呼啦一下散开,过不一会儿就又跑过来,东摸西看。
  孟英牵着明月,找到阿爸孟海。
  正在往祭祀台前搭遮阳棚子的孟海看见两个女儿,咧嘴笑起来,放下手头家什,迎上去一把抱起明月,垂头问大女儿,“家里都忙完了?想到来看阿爸了?”
  明月将一路捏在手心里的桃花馍递到阿爸嘴边,“我包的,阿爸吃!”
  “唔唔……”孟海将女儿递过来的,奇形怪状的桃花馍一口吞下,细细嚼了咽下肚去,对上明月期待的眼神,笑着亲亲她的小手,“明月包的桃花馍特别好吃!”
  一旁有赤膊大汉看了,长叹:“阿海,还是你家女儿贴心。我家那两个小子哪里想得到给我送点心吃?放假就在家里疯玩,一点忙都帮不上哟。”
  “我们家小子也一天到晚不知道跑去哪里,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看到人。”
  一时间各家阿爸的长吁短叹声此起彼伏。
  孟海低头朝大女儿霎眼睛,再看看沙滩周围一地的工具竹竿木头楔子,遂道:“走,阿爸送你和明月回去,快晌午了,等一下还要进祠堂祭祖。”
  
  孟海送两个女儿回到家里,吃过午饭,便换上干净衣裤,携母亲妻女到村中祠堂前头。
  闽州风俗,中元节后晌开祠堂祭祖,族中男丁可以入祠堂祭拜先祖,女眷如果不是于孟氏一族有大功的女子,就只能在院子里,向着祠堂里三跪九叩。这么多年来也只有下海采珠,靠一己之力替全村人缴齐了珠子的一位孟氏女进过祠堂而已。
  明月头两年年纪小,记不得那么多,如今记事了,便对让老阿嬷们齐齐站在后晌的日头下枯等万分不解。
  “为什么我们不能进去?”明月扯扯姐姐的衣袖问。
  孟英望着前面头发花白却还在烈日下站得直直的阿嬷,轻轻对妹妹说:“因为我们没有地位。”
  地位?明月蹙眉,地位是什么?
  孟英苦笑,她不知道怎样向三岁的妹妹解释,在他们这样的渔村里,虽然女子撑起半边天,有时候承担的劳动量甚至比男人还重,但是在祠堂跟前,永远只有孟姓男子可以挺胸抬头地跨过那道千年古杉筑成门槛,拜祭先祖。
  而她们,即使为家庭付出一切,对古老的家族而言,也始终是“外人”。
  站在不远处的阿雄阿妈听见两姐妹的对话,咯咯咯笑起来,“明月,等你姐姐以后拿了冠军,说不定就能进祠堂了,哦呵呵……”
  阿妈听得皱眉,“阿雄阿妈,小孩子不懂事,问问罢了。”
  阿雄阿妈一挺胸膛,“我们阿雄以后得了冠军,要把奖牌拿进去告慰祖先,你们家阿英多赢几个奖牌,也可以进去了罢?”
  阿妈不欲同阿雄阿妈多说什么,便悄悄向大女儿使眼色,又问明月,“累不累?再等一会就好。”
  明月摇摇头,她不喜(…提供下载)欢阿雄阿妈的口气,一副只阿雄有出息,姐姐孟英再努力也赶不上阿雄的口吻。
  孟英牵住妹妹的手微微紧一紧,偷偷从口袋里拿出一颗水果糖来,剥掉外头的橙色玻璃糖纸,将橘子味儿的硬糖塞进明月的小嘴里。
  一颗甜香甜香的水果糖果然即刻分散了明月的注意力,她努力地将糖块含在嘴里,竭力不让酸甜味道刺激得大量分泌的口水滴出来,全然没有心思再去理会阿雄阿妈的含沙射影冷嘲热讽。
  阿妈暗暗松一口气。她和阿海都不是爱逞强拔尖的性格,从来与人平和,素无龃龉,可是自从大女儿阿英被选中进了市里的少体校,一同被选拔去的阿雄阿妈就隐隐同他们家较起劲来,言语之中总不无贬抑意味。
  她无意同阿雄阿妈一争口舌高下,可是却不想让两个女儿平白受人贬低。
  总算阿英懂事,哄得明月转开注意,否则她只怕自己忍不住要同阿雄阿妈当场争起来。
  阿雄阿妈见无人她话茬,便有些惺惺的,挺直了脊背,不睬她们。
  祠堂祭祖结束,男丁们从祠堂里出来,孟海在人群里找到妻女,一家人慢慢自人潮里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渐渐路上只得他们一家人的时候,孟海伸手摸摸孟英头顶,语带骄傲,“今天族长在祠堂里提起我们家阿英了,说阿英有出息,被选进城里读书,以后指不定能参加国家队,为国争光,为整个孟家村争光。”
  孟英浅浅地笑。她知道这还不够,她必须要付出更多努力,获得更高成就,才对得起阿爸的这份骄傲,阿妈的这份维护。
  一旁的阿嬷却不以为然,为国争光也好,为孟家村争光也罢,不过都是虚名,读书才最要紧,空有一身泅水的本事,也是枉然。
  女孩子至要紧是嫁个真心待她的男人,安顺平和地过一辈子。
  只是这话如今她不会讲,总要等到适当的时候,说给阿英听。
  最后如何选择,还要看阿英自己的。
  
  傍晚时分,霞光万里,整座孟家村都笼罩在一片如梦似欢的橘红色夕阳里。
  海面波光粼粼,浪涛轻轻拍打海边的岩石,喷溅的泡沫也仿佛是妃色的珍珠,翻起又落下,留下被海浪冲刷了千百万年的岩石,兀自岿然屹立。
  上午搭好的祭祀台已经被布置一新,扎上彩纸红绸,由村长主持仪式,村中老耆宣布中元节祭海仪式开始。
  只听一声锣响,一艘真船大小的纸船由村长带头缓缓推到海滩祭祀台边,请族长上前来,揭开覆在船头的大红绸布,露出绘在船头两侧的眼睛图案来。随后请了溺海亲长的牌位上船,又摆上水果糕点等各色供品,燃起香烛,在鞭炮齐鸣声中,众人合力将大纸船推下海滩,送到海面上去。
  祭祀台对面的长棚里早已经放好了桌子,摆满各家各户做的柳叶饺、桃花馍同各色咸鱼肉干,一应果品,全村人一边看着纸船随风逐浪渐渐远去,一边吃东西,谈天说地。
  祭祀台上则有老人家往下撒桃花馍和糖果,小孩子们一拥而上,抢着去接撒下来的桃花馍,谁运气好接到里头藏了一枚铜钱的桃花馍,不但有消灾抵祸的寓意,还预示着将来能出人头地,功成名就。
  孟英虚岁已经十岁,已不再热衷于混在孩子堆里接桃花馍,只是站在一边,注意着妹妹明月,免得人多拥挤,把明月撞倒了。
  明月混在一群孩子中间,快活得不得了,咯咯笑着东奔西跑,试图接住每一个落在她伸手可及范围内的桃花馍,接到了也不急着咬开来看有没有铜钱,而是一把塞进胸前挂着的,阿嬷给她做的小香袋里。
  等小香袋装得差不多满,明月也已经累的跑不动,迈着两条小腿走到姐姐孟英跟前,举一举香袋,“姐姐你看,我接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吃!”
  看着妹妹殷殷的眼神,孟英点点头,“好,我们一起吃。”
  两姐妹就在沙滩边找了一块大石头,坐在上面,就着烛火和渐渐升起的月光,你一只我一只,吃起了桃花馍。
  这时有一大一小两个男孩子走过来,“阿英,怎么不过去玩?”
  开口说话的是和孟英一起去少体校读书的孟雄。
  孟雄比孟英大一岁,身量已经长开了,肩背宽厚,手脚修长,一身因运动而来的橄榄色皮肤,硬撅撅的头发,一双眼紧紧注视着孟英。
  “我陪明月坐一会儿。”孟英扬一扬手里的桃花馍,“她接了不少桃花馍,我们还没吃完。”
  桃花馍如果吃不完丢掉,那是要把福气也给丢掉的。
  另一个同来的男孩年纪比孟雄小一点,是他弟弟,见哥哥和孟英说话,明月年纪小,只顾自己吃东西,没有人理睬他,便气鼓鼓地立在一旁踢沙子。
  明月见状,将自己手里的一个桃花馍掰成两半,一半递给小男孩,一半打算自己吃。“喏,给你吃!”
  在银白的月光与火红的烛光中,明月手上那半个桃花馍里,露出一角古铜色来。
  还没等明月反应过来,孟雄弟弟已经一把抢过明月手里的半个馍,高声喊起来:“铜钱!”
  孟雄看见了,忙喝道:“阿伟,把馍还给明月!”
  “不还!”孟伟攥紧了那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