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走过心灵那一端 >

第8章

走过心灵那一端-第8章

小说: 走过心灵那一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瑞芬抱着四小子建猛,东看看西瞧瞧,不断地到南窑里,猴三张有生是邀请来炒菜的厨师,一边忙碌,一边偷空与刘瑞芬说笑说笑。猴三是被刘瑞芬特邀帮忙的,村里能炒了菜肴的有几个,刘瑞芬专门说服张鸿远请了猴三。而且猴三也非常想帮忙,前几天,生怕张鸿远不叫他,还特意主动在张鸿远面前表过两次态。

  俩人都在不着边际地闲扯着,谈话的内容平淡无味,可是那心情与表情,仿佛俩人都在一个蜜罐子里似的,以至于,新娘子都进了门啦,俩人还不知道。

  “新媳妇来了!”

  建诚和建刚从大街门飞了进来,尖声叫了起来,孩子们喜悦而明快的叫声像电流击中了张鸿远的心房,眼泪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渗满了眼眶,差点迸了出来;心,“呼沓”一下落地了。

  新娘子坐在自行车上被推到了街门外青石古道上的大槐树旁。推新娘的车手,“大眼睛”和“黄风”已累得满头大汗,脸红得比新娘子的嫁衣还艳。


()
  这时,新郎官忙开了,“大烟筒”春芬打帮建忠换上新衣服。这是当地的规矩,新娘子不到家门口新郎不换新装。建忠换罢衣服,春芬露着她那黑灰的大门牙喊道:“来哇,背新郎。”

  随着“大烟筒”一声喊,,建忠的表哥三孩小跑进新房将建忠背出来,同时建忠的堂姐夫也将新娘子从槐树下背进了院子里,新郎新娘同时背到院子中央靠前墙的供奉天地爷神位的地方,结婚典礼仪式开始了。一张纸将天地爷的神位遮盖了,红纸上写着“典礼仪程”:

  一、 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共产党敬礼;

  二、 向父母鞠躬,新郎新娘互敬礼;

  三、 背诵毛主席语录;

  四、 谈谈恋爱体会;

  五、 唱革命歌曲;

  六、 谈谈生活打算;

  七、 携手入新房。

  主持仪式的人是吴栋,由于他每说一句话总要带一句“是不是”,所以村里人干脆叫他“是不是”。头一条和第二条进行得较顺利,第三条至第六条可就难了。新娘子是个文盲,十八岁的大姑娘从没出过村儿,更谈不上见过市面,幸好建忠还识几个字,平日里受父亲的影响还看看报纸、读一读扫盲课本和一些农村科技普及读物,马马虎虎读了一段“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又似唱非唱地哼了一段《东方红》,回答了几句逗笑话,总算是交代过去了。

  院里挤满了人,张鸿远家四周也站满了人。典礼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突然,西北风刮了起来,“呼呼呼”吹得顶上的篷布“轰轰”直响,地上还没有来得及消融的雪花被吹了起来,晴朗的天空仿佛又下起了雪。猛然东南角系着篷布的压绳石从院墙上掉了下来,篷布的一个角一拖下来几乎打翻煮面锅。

  张鸿远吃了一惊,连忙叫人将篷布拉起,绑好绳子。这一惊非同小可,像突然变化的气候一样,张鸿远的心间不由掠过一阵不详的预兆,按照传统迷信的说法,娶亲当天突然变天,主新娘子凶狠或不祥和。

  此刻,一度中断的典礼仪式又继续开始了。大伙要求新郎和新娘拉着手入新房,可是新娘子死活不从。一阵风吹来,忽将新娘子头上蒙着的红盖头吹到了地下,新娘子那又黑又瘦又有点丑陋的脸上布满了恼气,一双眼凶狠地向挤在她身边的“是不是”剜了两剜。这时,张鸿远站在南墙边上恰好看到了儿媳那可怕的目光,不由地内心一抽,身子仿佛受到了致命的一击,几乎倒地。

  谁也没有发现张鸿远的变化。刘瑞芬也没有关心这些事情,她仍在南窑跟猴三闲扯。这时候,看罢典礼的秦花妮突然走进了南窑,见刘瑞芬满脸红光与猴三谈得火热,便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说:“哎呀,外边大热闹,你俩在里边小热火,娶了儿媳妇婆婆到烧起来了。”

  猴三一见秦花妮进来,便不敢同刘瑞芬闲扯了。秦花妮便坐在刘瑞芬身边,从刘瑞芬怀里抱过小猛说:“来,我抱抱小猛。大嫂,怎没见二嫂今天抱小猛,怎,你是不是舍不得,连抱都不让人家抱抱?你这人,人家舍得借你二佰块钱,你到是能做出来?”

  刘瑞芬因为周玉香只借给她五十元钱,本来就有点故意冷落周玉香,经秦花妮这么一提,气就来了:“什么?借我二佰块?活见鬼啦!张了回口,借出五十块,还惹得我跟小猛他爹大大吵了一架,哼!”

  秦花妮故作不信道:“你别唬我,二嫂能那样待你?你把亲生儿子都舍得给她,她就舍不得借二佰给你?不可能!大嫂,你别说笑话。别人欺我老实,你也唬我?”

  刘瑞芬被秦花妮一激,便破口大骂周玉香。骂声很大,在院里忙忙碌碌的张鸿志夫妇断断续续也听到了,但张鸿志夫妇都没有接刘瑞芬的话茬子。

  西北风时紧时松,吹得门前古槐树“呜呜”直响。娘家的客人吃罢饭,天已近黄昏了,张鸿远安排好晚上前来喝酒的人们的饭菜悄消失了。他必须悄悄溜走,否则会晚上闹洞房的后生们捉住,那可说不定要闹出什么笑话来。

  张鸿远躲藏在妹妹家,而且就躲在妹妹家西屋的防空洞里。那防空洞冬暖夏凉,有铺盖能睡觉,年轻后生们找遍全村也不会想到张鸿远会躲进防空洞里。

  然而,张鸿远并没有因为躲过晚上这场可笑又可怕的耍笑而自得,相反,躲在防空洞里,他的心情又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那午后忽然刮起的西北风,以及儿媳妇那丑陋的脸上那副凶狠的目光,使他产生了不寒而栗的感觉,这是怎么啦?

  他自己不断地问自己。

  人生究竟有多少喜悦是永远属于一个人呢?为什么喜悦与欢欣总是姗姗而来又匆匆而去呢?人生难道不能永远摆脱忧郁和哀伤吗?为什么忧郁和哀伤总会相伴人的一生呢?

  张鸿远太累了。喜悦也罢,忧伤也罢,都可以让人产生疲劳,不知不觉,张鸿远睡着了。87book。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林彪之死与扁四之死,哪个更有震撼力?张鸿志与周玉香,过继儿子与截夺儿子没有区别。
冬季的山村仿佛被一块寒冷,寂静无色而透明的东西包裹了。无法挣脱的冷漠与枯涩,缠在了人们的鼻端、脸颊、手背乃至整个心间,缠在了古槐树的枝尖,缠在了嵌着白花花的河床,以至于每道山梁,每粒泥土都失去红润而光亮的笑脸。

  可能是冬季的温度太低、太无情,可能是冬装保暖性差,也可能是进入人们体内的饮食不平衡、发热量贫乏,也可能是生活的负担太重,因而乡下人无法保养各自的皮肤。

  看看孩子们,那时而在寒风里挥舞,时而用小嘴巴哈出的热气回暖的小手,脏兮兮的,已失去本来面目的皮肤上,绽开了许多细小的裂口。有的裂口已愈合成灰色痂斑;有的正裂着天真的小口,淌着鲜红的泪花,向冬天致意。

  大姑娘们像爱惜自己的名誉和清白那样,爱惜着自己的肌肤,然而,猝然间还是发现细嫩的手背上出现了裂口。它们像残冬时分山野的*,不知何时悄然绽开,由于害羞,不敢顾盼着已是萧条的原野,而只好娇怯地自顾自己。

  拖儿带女的母亲们,她们的手虽然布满了创伤,但却依然从容地驾驭着生活。那双手的两个侧面骄傲地展示着两重意义:布满裂痕的手背展示辛勤,温暖多情的手心展示着爱心。有了辛勤和爱心她们的丈夫和孩子们,不就会服服帖帖地依偎在她们的旗子下吗?


()
  男子汉的手,听任裂口绽开,听任那艳丽的雪花竞相开放。那是他们对冬天的蔑视,也是冬天的一种坦然的宽谅。

  看吧,只要能看到这些乡下人任何一双手,就会知道冬天,就会知道北方的严冬确实到了,数九了。

  突然,有两条惊人的消息震撼了红土崖寒凝锁闭的上空。

  *死了。*向苏联逃跑时,摔死在了蒙古的温都尔汗。

  吃罢晚饭,党员干部们刚传达过*反党反毛主席的材料,村里边议论开了。这个新闻在村里吵了一阵子之后,村子里留下了一句俗话:以前但凡有人死了,人们会说××ד去西天了”,现在则改为××ד去温都尔汗”了。

  果真,没过几天,牲畜股喂牲口的“扁四”去“温都尔汗”了。

  “扁四”的死,不压于*的死。“扁死”不是死于正常死亡。

  刚刚四十出头的“扁四”是个光棍,住在村边牧畜股。晚上有两个河北平山县买煤的侉子跟“扁四”借宿,“扁四”见两个侉子偷偷捎来许多柿子准备贩卖,见柿子发了馋,便答应二人住下。晚上,两个侉子请“扁四”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面片,半夜十二点,“扁四”起身给牲口添好草回到屋里,见二个侉子睡得正浓,再看焐在火洞里的柿子又热又软,便大吃起来。这一吃不要紧吃滑了口,刹不住了馋气,一口气吃掉半桶柿子,吃罢上炕入睡,这一睡便再也没有醒来。次日早上两个侉子怎么也叫不醒“扁四”,他身子已发僵了,肚子胀得像个大肉包。“扁四”吃柿子撑死了。

  “扁四”荣幸地由于吃得过量而撑死了。他以自己吃撑的死,为总是吃不饱肚子的人们带来欢欣与安慰,也为瘦得可怜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鼓励,于是引得村子里又吵起来。

  信息太闭塞、信息传播太缓慢,村子里村子外各种喜怒哀乐事件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可缺少的佐料。这些佐料既是人们为了摆脱僵硬单调的生活节奏的替代品,又是对生活中过于正统格式化了的东西巧妙的诙谐的戏耍。

  对于村子里炒热的两则新闻,张鸿远和刘瑞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张鸿远持关心而认真分析的态度;刘瑞芬则是听一听、说一说而已。刘瑞芬对于在她心坎上的事可能会引发一场涕泪滂沱的号哭,也可以激起一场声嘶力竭的暴詈,然而对于她毫不在意、或者是无心在意的事儿,则是听若罔闻。张鸿远则不同,无论什么事都会比古论今,引经据典详加评析,或者发表一阵评谈,或者自个自我感叹一回。

  *事件后,加强战备,反修防修,野营拉练的部队在人们熟睡之中从村边公路上穿过。次日上午,人们悄悄地传说着部队经过的消息。下午,村里召开紧急会议安排接待解放军野营拉练到村中住宿事项。晚上,八点多,本将进入宁静安详的梦乡的村庄突然沸腾起来了。

  一支部队从村东头的公路上出现了。

  上了年纪的人是为了目睹像孝顺的儿女一样可亲又可爱的子弟兵。年轻人是为了在同龄人的身上分享那雄壮、豪迈的人生气概和荣誉。孩子们是为了满足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崇敬心。于是忘记了天寒地冻的季节,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村口上、马路两边挤满了全村老少男女。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四五年级和初高中的学生们,他们迅速地将暖壶中的水倒进茶杯送到战士们的手中。头几个战士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来得及喝水便走了过去,这时,一向腼腆的建英突然勇敢地闯进了行进中的队列里,于是学生们一涌而进,行进的队列只好停住,战士们只好接受学生们的淡薄的敬意——喝两口白开水,于是,学生队伍的杯子在断断续续行进的行列里传递着。

  接着,老婆婆和老汉们也凑了上去。一向以老抠出名的刘顺德从怀里掏出捂热了的核桃,那核桃是门前小核桃树上摘下来放到过年给孙女外甥们分吃的,而今却意外地拿来给解放军战士吃。党员三顺老婆和小脚娥大娘端着鸡蛋给战士们,那鸡蛋可能是攒着过年待客的,只有七八个,可是战士们一个也不愿吃。

  “娃们,吃一个吧,吃一个。呵,吃一个,行不行?”小脚娥大娘、刘顺德老汉恳求战士们,眼泪都流出来了。

  终于,娥大娘将一个鸡蛋塞在了一个个子不高脸冻得发红的战士手里,可是小战士硬是又赛给娥大娘。娥大娘求她拿着,小战士流着泪怎么说都不要。有几个战士见小战士走不开了便围过来劝娥大娘,可是也流着泪像见到妈妈似的走不开了。

  天哪,泪水将一个瘦小的老婆婆和一伙年轻的战士粘在了一起,那是什么样的泪呀!那是比吃下十几个热腾腾香喷喷的鸡蛋还要甜美舒畅的泪,那是饥饿号哭的孩子吮吸到了母亲的|乳汁时挂在脸上的泪。

  突然,后边的队伍发生了混乱。原来一直等在路旁寻找机会帮忙的年轻人们,发现了队伍后边的炊事班正挑着锅锅盆盆走来,从不多言的门颅像一头发了惊的笨猪窜了上去与挑担的战士抢担子。挑担的战士没有防着,差点摔倒,于是队伍搅乱了。挑担的战士不松手,门颅也不言语,硬是死命地抢担子,俩人像在打架,又像在摔跤,更像在争夺一担价值连城的财宝,比《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与豹子头林冲斗得也不次。不一会惊动了一位级别不明的官过来,命令战士松手,这场争夺才以门颅胜利地夺过担子颤悠悠挑着走开为止,于是,后边的所有担子都被挑担子的行家里手们——农民们夺在手里挑在肩头了。

  一夜喧腾之后,部队在村里驻扎下来。张鸿远家腾出建忠的新房子让给了战士。建忠的媳妇正好回娘家去了,建忠只好去刘旺财家借宿,刘旺财家成份高,是富农,按规定没有资格接待解放军,那么现在只有接待贫农张建忠的荣幸了。建忠和刘旺财是一个班,幸好都是脾气性格差不多的伙计,否则刘旺财连接待建忠的荣幸也是不会有的了。

  成份,是国家、政府、军队和上级对群众依靠和信任的标准。张鸿远非常注重来自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失去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而刘瑞芬对这些事总是听之任之。

  安顿好部队,张鸿远却反而心神不安起来了,部队的行动,*之死,引起了他的忧虑。

  张鸿远从记事以来经历过几次兵荒马乱的年代。战争,由于战争引起的饥饿与恐怖的生活早已深深地在心中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痕。

  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进攻娘子关。驻守井陉、娘子关的国民党八十三军溃败。溃败的部队经雨县撤往太原,路经红土崖的军队在村子里休息了两天。晚上张鸿远听一个老兵讲述了他们守卫雪花山的惨烈的战斗经过:雪花山是井陉到娘子关的一个制高点,日本人攻了半个月,战死者的血从山上流成了河。日本人的炮弹打进了守卫军的炮筒里爆炸,天时不利;兵无斗志,士兵们从雪堆里爬起来逃离了阵地。老兵流着泪说:“孩子们准备躲起来吧。日本人就要过来啦,狗日的阎老西不守娘子关了。”

  果然,八十三军走后的第三天,日本鬼子来了。那天,张鸿远三十七岁的父亲得了噎病危在旦夕,张鸿远的母亲守着侍候丈夫,张鸿远只好带着弟弟和妹妹随着邻居躲进了暖泉沟开挖着的煤窑里。日本鬼子进了红土崖有三怕:一是怕见病人。因此,张鸿远的母亲故意用煤灰抹脏了脸,将拉满大小便的便盆放在屋里,日本鬼子一开门,便“唔唔哇哇”转身跑开了。所以,两个没有来及躲起来的人还能安然无恙;二是怕进煤窑。红土崖的煤窑又深又长,能用的不能用的巷道相互串联,不知内情的人进去往往出不来,不是困死,就是跌到废巷道的积水中淹死;三是怕蹲屎坑。村子里的厕所都是相当大的相当深的粪池子,上面铺着些木板,一不小心掉进去,轻则喝一顿臭大粪,重则要人的小命。因此,日本鬼子进了村,不蹲屎坑,硬是在门前街道的大石墙上大便,所以日本鬼子离开后,村里的人都说:“日本人,还是一些不通人道的牲口,连猫狗都不如——乱拉屎。”

  张鸿远领着弟弟妹妹在坑口下躲进了三个黑夜两个白天,由于粮食都埋藏了,身上带着的干粮也不多,兄妹三人饿的头昏眼花。狭窄的巷道充满了刺鼻潮湿的气味,黑暗中只能听到喘气和偶尔的叹气,黑暗、恐怖、不安、干渴和饥饿像一条条贪食的小蛇缠在身上。张鸿远不能用话语安慰弟妹,因为大人们警告过不许发出声音。张鸿远咬着牙,但心在流泪。在黑黑巷道呆了近三天,张鸿远已觉得他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了,而仿佛只剩下一点点闪烁心间的火星的灯盏了,有时,他恐怖地意识到,那一点点闪亮的星火可能是他的灵魂,他可能已到了地狱。他想挣脱套在身上的锁链和恐怖,可是他失败了,他也同弟弟妹妹一样昏睡过去了。日本人走后,大人们抱着昏睡不醒,奄奄一息的三个孩子回了村。农户的孩子命根强,足足喝了一顿小米粥后,三个小家伙像蔫了的小草猛然吸足了水分“吱儿吱儿”地直楞起来。然而,从绝望中挣扎出来的张鸿远懂得了敬畏战争、黑暗、饥饿和恐怖,当目睹自己的灵魂——那一星光亮即将在黑暗中沉没,而又将那星光亮紧紧抱入怀中之后,张鸿远刚满十二岁的心中滋生了对生与死的敬畏。

  而现在,早晨优美悦耳嘹亮的军号声仿佛将红土崖的天空擦得焕然一新,住在北屋的三个战士像敬奉神圣似的打扫院里的街道,挑满水瓮,然而,张鸿远好像预感到了战争和饥饿的阴影就要来临。

  晚上,张鸿远极其慎重地对刘瑞芬说:“你看见部队干什么?又是大炮又是机枪,不对劲儿呀,要动刀兵是不是?明天起,快蒸些干粮,多烤点窝窝片,少烤点馒头片。看来要准备了。”

  “准备?有什么好准备的,爱怎,怎!”刘瑞芬全然不理解张鸿远的心思,只要听不到枪声炮轰,只要看不见鬼子坏蛋,战争就不存在,刘瑞芬不但没有远虑,连近忧也极少。


()好看的txt电子书
  张鸿远用居高临下、极其蔑视的口气说:“这部队一拨一拨地向内蒙开,你知道是什么?从内蒙打到山西不就是三五天的工夫。苏修鬼子的腿,可是比日本鬼子的腿长,不早准备,怎?娃子们都小,打不死,饿死了怎?”

  经张鸿远细致评说,刘瑞芬也有点发怵,头脑里缺乏思维习惯的刘瑞芬只好听从张鸿远的安排了。于是,不倒一周,性急火燎的刘瑞芬就干好了两洋面口袋糠窝窝片儿,一二号盆馒头片。

  但是,张鸿远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