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旧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多识广,因此,他们讲白搭成风,男女老少都讲,而且,整体水平 比较高。
芙蓉街人讲白搭,爱选择在街头、溪埠头、桥头等热闹去处,因此,每到黄昏时分,这些地方,往往这 里一堆人,那里一堆人,大家都在讲,都在笑,空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最热闹的地方算是溪埠头,姑娘嫂儿们聚在一起洗衣服很来劲,她们的话跟溪水一般长,跟溪水一般清 亮,讲白搭讲到精彩之处,大家往往笑翻了天。特别是暑天,她们在溪埠头洗衣服,水中总有一些男人在擦 洗身子,这些男人光着上身,一手提着短裤,一手用脚布在裤裆里来回地擦,而白花花的屁股大半个掉在外 面,这就给她们提供了讲白搭的上好材料,因此,她们总爱抓住屁股,你说我接,借题发挥,百般嘲笑、挖 苦那些臭男人,而那些臭男人也不认输,嘎嘎笑着,厚着脸皮频频发起反击,结果,溪埠头成了男女双方相 互取笑、攻讦的战场,更成了彼此间较量口才的舞台,热闹、有趣是不消说的了。有时,一方占了上风,笑 声噼哩啪啦,像扇耳光,夸张得不得了,而另一方总会又羞又急,泼起水来,借以搅乱局面。因此,每逢这 个时候,溪埠头就乱成一团,泼水声、笑声、骂声一片。
芙蓉街人讲白搭,风气最盛的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时,文化荒芜,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人 们无聊、困顿时,往往借助这种形式,寻觅快乐,消磨时光,并自我排解心中的厌烦、忧闷情绪。唯其如此 ,人们一有机会相聚在一起,正事往往没讲上几句,便你一句,我一句,讲起了白搭。他们荡街、洗衣服、 看戏、吃酒时讲白搭,串门、打牌、剃头、纳凉、下地时讲白搭,有时甚至上茅坑屙屎也讲白搭——
“饭吃了吗?”坐在左边茅坑的男人问。
“吃了,你呢?”坐在右边茅坑的女人回答。
“我还没吃,你吃饱了吗?”
“吃饱了。”
“真的吃饱了?”男人诡秘地笑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哪有福气,吃什么包(饱)呀面呀!”女人红了脸。
“我最爱吃包子。”男人又诡秘地笑了。
“你平时肯定没吃够。”女人说。
“是的,你怎么知道?”男人睁大了眼睛。
“你老婆说的。”
“废话。”
“她说自己天天让人偷了两个包子。”女人哈哈大笑。
“他妈的,我正想偷吃你的包子呢!”男人也哈哈大笑。
……
的确,讲白搭,特别是讲层次比较高的白搭,不那么容易,若讲不好,就变成了扯淡,不可笑,也缺乏 回味。正是因为如此,在芙蓉街乃至整个芙蓉,真正称得上讲白搭的高手极其少数,也恰恰因为如此,讲白 搭始终是一道通俗的大众的集体创作的节目,大家乐于参与,敢于参与,感到很亲切,而因此制造出来的快 乐气氛显得特别的浓厚,它像充满神奇魅力的魔方,深深吸引着众人的心。
我住在芙蓉街,平时不光爱听讲白搭,有时也凑着乐,每每与小伙伴们学着讲。我口才一般,讲得很蹩 脚,但从中却学到了许多东西。成年以后,我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写了许多小说,我的小说故事性强,语 言口语化,其中不少篇目读起来幽默风趣,这些特点,都带有“讲白搭”的痕迹和影子。我的许多少年同学 、朋友、邻居,他们跟广大的家乡人一样,今天各奔东西,在全国各地,有的甚至在国外,生意做得有声有 色,有的都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探究他们的成功奥秘,有人说,芙蓉人的心态特别好,特别乐观,他们 是一群永远快乐的人,在生意场上是很少害怕失败、知难而退的。我想,芙蓉人这种心态的形成,多多少少 与长期浸染于“讲白搭”的快乐氛围有关。其实,讲白搭给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今天,在芙蓉,讲白搭这种特殊的娱乐和消遣方式,依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只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特 别是文化的繁荣,它不再像当年那样风行,那样充满魅力。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是社会走向文明的一大标 志,对此,我没有异议。不过,讲白搭作为一道通俗的大众的集体创作节目,我倒觉得它有理由永远地传承 下去,并希望它推陈出新,在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及精神,使之绽放出独树一帜的生命之花。
2004年6月18日于乐成
荡街(1)
芙蓉人管逛街叫荡街。不过,荡街不完全等同于逛街,它不串店,不买东西,只是漫无目标地慢悠悠地 沿着街道散步,而步法有时很不规矩,像喝醉了酒,歪来斜去的。
荡街是一种特殊的休息与消遣方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芙蓉街比较流行。
荡街是街上人的专利。道理很简单,街上人是“城底人”,他们拥有“街”,而且,他们比起芙蓉其他 地方的人,日子过得显然要好一些,因而有时间更有心情去休息和消遣。
荡街都发生在暑天的黄昏时节。暑天日子长,太阳迟迟不落山,而太阳落山后天也迟迟不暗。所以,暑 天的黄昏显得特别长。黄昏长,街上却没有好看好玩的地方可去,那多无聊啊,多郁闷啊,那就荡街吧。
荡街的都是年轻人,且都是结伴而行的。他们一般吃过晚饭,在溪里洗过澡,然后一身清爽,拉过你, 叫来他,三五作群,齐齐荡起来。荡街没有目标,没有任务,反正一边瞎转悠,一边讲白搭(聊天),图个 轻松,图个惬意。大家都穿着木屐,木屐落在石头铺就的街道上,发出呱叽呱叽的声响。
荡街的人很多,街道上一拨又一拨的,有的时候,我这一拨跟在你这一拨的屁股后头移动,有的时候, 你那一拨从我这一拨的眼前走过。而且,每一拨的人员,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荡越多,有时几拨合成一 拨,阵容显得很大。因此,黄昏时节的芙蓉街,总是很热闹、很有情调的——呱叽呱叽,呱叽呱叽,街上那 清脆的木屐着地声不绝于耳。
芙蓉街地局逼仄,就那么一巴掌大,它没有多少街道,而街道又很短小,因此,荡街的人总是在街上转 来转去,打起圈圈。有的嫌街上不凉快,索性穿出街道,在长长的爬满蔷薇的溪塘上来回瞎走。
街上的年轻人崇尚江湖文化,颇讲义气,差不多人人有自己的“弟兄班”。弟兄班有个规矩,大家不求 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他们一般拜过天地,发过誓,喝过酒,彼此 称兄道弟,关系比较紧密、牢靠。所以,那荡街的,一拨拨,分别都是“弟兄班”的成员。大家照面多了, 彼此都了解对方的底细,比如,我能讲出你这个“弟兄班”有多少人,他们分别是谁,而你能讲出我这个“ 弟兄班”谁是头头,谁最有力气,而且,彼此都了解对方到底有多少实力,是不是对手。照面时,他们往往 会互打招呼,互致问候:
“嗳,你们好!”
“你们好!”
“嘁,又碰上了,你们荡六圈了吧?”
“差不多,你们呢?”
他们还常常说些调皮话,刺激对方:
“某某,你很牛皮啊?看你的肚子挺得恁高!”
“某某,听说你订婚了,老婆屁股大吗?”
“某某,好久没看见你了,你原来还活着啊?”
()免费电子书下载
他们在说这些话时,还不时地加以手脚,加以脸色,或用手指戳一下你的肚子,或拿脚踢一下你的屁股 ,或在你面前翻白眼、吐口舌,作出鬼脸,而嘴里咿咿叫……
当然,这是逗趣,大家觉得很正常,也很开心,很少有人因此而生气的。即使谁真的生了气,大家也会 打哈哈,稀里糊涂打发过去的。的确,荡街不逗趣,有什么意思呢?
除了逗趣,大家有时也较劲——或扳手腕,或推步,或摔跤,或扔石头,特别是扔石头,大家最来劲。 由于芙蓉街夹在南北两条溪之间,溪边垒有塘坝,因此,大家总是穿出街道,来到塘坝上,以眼前宽阔的溪 潭为赛场,展开一场激烈的扔石头比赛。比赛往往分个人和团体两项,双方先分别推出选手,然后站在溪塘 上,相互轮流着将石头往溪潭里扔,看谁扔得最远,看最后哪方胜数多。比赛时,双方的人,好像个个是英 雄,谁都不认输,谁都说自己扔得最远。的确,他们中的高手,功夫很了不得——石头扔出去,吱的一声, 叫得很响,飞得也快,有时石头在空中忽然消失了,但你盯住远处的潭面看,那里马上会击起一篷白色的水 花。水花自然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到底谁扔得远,谁比谁远多少,大家都不用争论,一看水花就明白。正 因如此,只要你一出手,大家的眼睛便哗的一声往潭面上搜寻,而潭面上一旦冒出水花,塘坝上总有一方人 马欢呼雀跃,一方人马嘘声连天。这种比赛自然是很公正的,但有趣的是,不管你胜方如何不可一世,如何 奚落人,输方总是不认输,往往会留下豪言壮语:“你们别牛皮轰轰了,咱们明天见!”
扔石头,我是芙蓉街公认的高手,最高纪录达到125米,街上几乎没有对手。所以,每次荡街,我所在 的“弟兄班”,总是忘不了拉上我,并常常向人家挑衅:“怎么样,敢与我们比扔石头吗?”而实际上,双 方真的交起手来,我却很少参与,更多的是摆出师傅固有的那种不屑一顾的架势,双手抱怀,站在边上冷冷 地观看、评点,偶尔露一手的话,也算是表演。我不参赛,我的那些“弟兄”反而很得意,嘴边总是挂着那 句话:“嘁,这叫杀鸡不用牛刀!”
荡街不限性别,男人荡,女人也荡,但断断没有男女相混而一起荡。这就增强了男女双方调情的渴望, 不管是对方的姑娘看过来,还是对方的小伙子瞥过来,我这方都少不了骚动,或吹口哨,或说俏皮话,或恶 作剧——大家吃吃笑着,七手八脚地推出某个人,并不断地挠他(她),让他(她)当着对方的面,急得羞 得又笑又蹦又跳,赢得对方一阵阵哄笑、臭骂。
荡街(2)
荡街自然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对今天那些过腻了现代夜生活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难理解并体味的。 也许是这个原因吧,今天,荡街这种现象在芙蓉街几乎绝迹了。
2004年6月6日于乐成
做把戏(1)
少时我爱看做把戏。做把戏是一种特殊的做生意模式,它以耍功夫为幌子,实质兜售各种膏药。做把戏 的人,号称江湖客,他们有句口头禅,叫作“把戏是假的,药是真的。”但这话不可靠,谁听得都不认真, 把它当作笑话。
我住在芙蓉街。芙蓉街古历每旬二、七作市,街上人流如潮,市面异常热闹,因而各路江湖客都爱来这 里占地盘。我发现,江湖客卖的最凶最多的,是那些医治跌伤、劳损之类的膏药。这是因为,芙蓉及其四邻 地方,多半是山区,当地农民长年干粗活、硬活、苦活,其中跌伤、劳损的人相当多,而这些跌伤、劳损的 人怕去医院诊治花费太大,平时往往大病不治,小伤小痛不哼,忍着顶着过日子。这就给江湖客提供了一个 推销杂牌膏药的大市场。
师傅与“火媒头”
江湖客总是在“市日脚”(即集市的前一天)出现在芙蓉街。每逢市日脚,永嘉、温岭、玉环、平阳、 瑞安、福建等外地前来赶集的人往往提前赶到芙蓉街,芙蓉街已见三分热闹。因此,江湖客抓住这个机会, 除了在市日做一场把戏外,常常在市日脚的晚上,点亮汽灯,鸣锣圈地,也做一场。
小时看做把戏,我和小伙伴们总是挤在人群的最里头。师傅和他的徒弟们在绕场时,会不时地过来按我 们的头,让我们坐在地上,但我嫌坐在地上看不清楚功夫活,总是没坐多久便又站了起来。不过,站在人群 里头,虽说什么都看得清楚,但有时我心里很害怕,担心自己离师傅这么近,说不定师傅一伸手,就把我给 捉了进去,然后硬说我腰上有伤,给我啪啪啪打上什么膏药。
其实,这种事我见得多了。
每次做把戏,不管是卖什么膏药,师傅总是从人群中硬拉出一个人来,他先是瞪着眼睛,细细打量对方 的脸色,再看看对方的手指甲,然后说:“你腰伤很严重,信不信?”对方笑了,一脸疑惑:“不会吧?” “你不信?那好,大家一起来看个明白!”师傅不容分说,立马按下对方的身子,扯开他的衣裤,让他露出 花里花气的腰,接着啪的一巴掌打过去,又噗的喷了一口水,然后架着对方,绕场一周,一边高声嚷嚷:“ 大家看看,大家看看,我没说错吧,他腰伤的影子明着呢!”于是大家伸长脖子,争着察看,果然,这个人 的腰部有一团淡淡的暗红色影子。这就神奇了,这就没话可说了,大家便纷纷证明:“没错,没错,他是有 伤,是有伤。”接下来,师傅便开始发表演说,大意是,犯这种腰伤的人绝大部分是青壮年,由于体格强健 ,平时受伤不易觉察,但要是不早作治疗,伤情会越来越重,腰间的“影子”会越来越暗,这叫“秋后算账 ”、“老来算账”,其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会废了身子,下半辈子会瘫在床上。看看大家脸作吃惊状,师 傅突然话锋一转,说自己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请大家放心,他这里有神奇膏药,可以根治这种腰伤 ,并声称,这种膏药是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药到伤除,药到痛除,包打包好。不过,说到这里,师傅 总是打住话题,转过身去给那个倒霉的犯有腰伤的人,啪啪啪打起膏药,并追着问:“怎么样,有辣丝丝的 感觉吗?”“很舒服,对不对?”“腰开始发烫了,是不是?你觉得宽松多了吧?”在得到对方一一明确无 误的回答之后,师傅这才亮出底牌:“嗳嗳听清楚了——前面老先生,后面老师伯,兄弟我今天带了部分膏 药,这些膏药不是卖的,而是送给大家作个广告的,谁要的话,请举个手,只是数量有限,每人只能要一张 ,如果再要的话,兄弟我先记下,下次来时给大家补上。怎么样,现在大家举个手吧?”显然,现场马上乱 成一团,人人举起手,又喊又叫的,争着要。要趣的是,最后师傅送出去的膏药往往不到十个,而让他七说 八说,对方糊里糊涂自掏腰包购买的却是一大摞!
我长大后才明白,卖这类膏药,师傅不是随随便便从人群中拉人的,而是事先串通好的,他拉出的人往 往是“火媒头”。
火媒头原是一种引火工具,用媒头纸卷成,它会保存火种,你吹口气,它就会窜出火苗。芙蓉是半山区 ,当地人烧饭做菜,烧的都是毛柴或硬柴,特别是毛柴,常常半湿不干的,引火若用火柴,破费太大,于是 许多人使用火媒头。显然,火媒头有两大特点:一是靠吹,吹它才窜出火苗;二是它为人家垫底,充当引火 的角色。这些特点也恰恰是骗子帮凶的特点。所以,芙蓉人称骗子帮凶为火媒头。火媒头自然是可恶的,但 他们与师傅串通起来哄人骗人,其手法往往很高明,很隐蔽,一般人是看不出的。有时,为了假戏真做,让 观众看不出破绽,作火媒头的人常常装出傻乎乎的样子,有时甚至还在某些关节故意与师傅唱反调,让人觉 得他与师傅毫无干系。其实,大凡圈地做把戏,火媒头是不能没有的,否则,师傅嘴功再好,也孤掌难鸣, 很难哄人骗人上当的。
做火媒头的人不少是芙蓉街人。
我觉得芙蓉街人在许多地方说得响,有几分体面,但在这方面说起来却有点心虚,有时教人抬不起头。
做把戏的模式:一敲二吆三耍四抖底
我是一个典型的把戏迷,平时逢“戏”必看,几乎做到一场不落,而且,每场把戏,我都是从头看到尾 ,有时甚至在把戏散场之后,我还尾随师傅来到其投宿的客栈,看师傅如何给人家治病疗伤。自然,把戏看 多了,我也渐渐看出了一些名堂。
做把戏(2)
我发现,做把戏有一个模式,那就是“一敲二吆三耍四抖底”。
一敲,就是敲锣占地盘。做把戏的敲锣颇有讲究,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镗,接连不断地敲, 下锤均匀而不沉重,声音平缓透亮。这声音似乎特别通俗,远远听见,谁都知道街上要发生什么事了,于是 大家循声赶过去号凳子,站圈子。芙蓉街常见的做把戏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中央街,二是上街桥头,前者多 在市日脚,后者多在市日。把戏人人爱看,每当锣声一响,特别是小孩,又喊又叫,街道巷弄里拼命跑,唯 恐赶不上趟。我自然也一样。有时,大家围成一圈,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密麻麻,水泄不通,我挤在里头, 身子就好比波涛中的小船一样,被推来搡去,老是站不稳脚跟。有时圈子越挤越小,做把戏的就舞起飞镖, 镖枪系在绳子上,它像长着眼睛,“嗖”的一声,照着你的鼻尖飞过来,似乎碰到鼻尖了,又“嗖”的一声 收回去,吓得你咿咿叫,并连连往后退;有的师傅不会舞飞镖,就舞板凳,结果一样,大家纷纷往后退,一 边嘿嘿发笑。我是毛小子,很顽皮,有时故意在圈子里跑来跑去,因而少不了受到恫吓。但我是老油条,不 吃这一套,心里明白,做把戏的绝对不会揩我一根毛,在把戏尚未正式开始之前,他们巴不得场面越乱越好 呢。
二吆,就是吆喝,这是对敲锣的一种补充,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招揽观众。“嗳嗳听清楚了——前面老 先生,后面老师伯”,这是他们千篇一律的开场白,也是他们千篇一律的演说引子。他们都有一班人,除了 师傅坐在一侧观看动静外,其他当徒弟的,往往文武搭档,在圈子内,窜来窜去,演起双簧。文的角色有男 有女,拉琴、说书、说相声或变魔术,等等,花样很多,他们的嘴功特别好,什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什么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等等,你来我往,一唱一和,惊惊乍乍,历数江湖道德和人生浮 沉,让人听得晕晕乎乎。武的角色皆一律为男性,他们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