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库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变态心理揭秘 >

第2章

变态心理揭秘-第2章

小说: 变态心理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歇斯底里研究》一书里,布鲁尔和弗洛伊德合写了第一章《论歇斯底里现象的心理结构》,从标题可知,他们两人又尝试将歇斯底里的成因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布鲁尔从对O小姐及其他病人的诊疗经验里发现,有相当多的歇斯底里症状乃是来自病人过去的创伤性经验(traumatic experiences)。当心理创伤事件发生时,病人可能处于一种暂时性的意识恍惚或改变状态中(譬如极度惊慌、悲痛、狂乱等),但在完整的意识又告回复时,上述创伤经验及其所伴随的情感却和构成正常人格的意识主体分离,或者说它们成为当事者心灵中的“异物”,这个“异物”就好像郁积在皮肤底层的“脓疡”,而歇斯底里症状就好像“脓疡”引起的红肿热痛。治疗“脓疡”的方法是要切开它,将其内的脓引流出来,而治疗歇斯底里的方法则是让病人回想起作为其“心灵异物”的心理创伤事件,将它“说”出来,并“发泄”该事件所伴随的情感。
  
父亲病榻边的黑蛇(3)
但因为这些心理创伤事件是和意识主体分离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事者无法主动回忆起或意识到它们,像O小姐这样自行陷入“另一种意识状态”中喃喃自言,泄露她部分的心事,乃是可遇不可求的;较有效的方法是由医师将病人催眠,让病人在可操控的情况下进入“另一种意识状态”中,然后再有计划、有系统地去挖掘埋藏在她记忆底层的心事。布鲁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O小姐的症状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失常为主,此称为“转化型”(conversion type)症状;另一类则以人格、思想、情感、记忆等精神功能的解离为主,此称为“解离型”(dissociation type)症状。O小姐是这两类症状兼而有之,但多数病人则以某一类症状为主,而分别称为“转化型”或“解离型”的“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hysterical neurosis)。
  不管是从历史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歇斯底里症都是我们了解变态心理的一个巨大的水晶球,O小姐恰似这个巨大水晶球的缩影,下面我们将兵分两路,以生动的病例对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分而述之,尽可能呈现这类病人各种曲折的心路。
  
女歌唱家喉咙里的心事(1)
  每当她面对姨父无理的咆哮与指责,而力持镇定、隐忍不言时,就会觉得喉头有一种被抓挠、失去声音的感觉。
  一位23岁的女歌唱家,不仅人长得貌美如花,声音也宛若出谷黄莺,但美中不足的是她有一个奇怪的毛病:经常在歌唱到一半时,会突然产生一种窒息及喉咙窄缩的感觉,而使声音变得紧张。因为这个原因,她的声乐老师一直不同意她公开演唱。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毛病。大多数时候,她都唱得很顺畅,但那种窒息及喉咙窄缩感却又会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不意出现,无从预防。这种毛病使她的歌唱前途抹上了一层阴影,于是她去请教一位年轻的F医师。
  F医师在听了她的病情陈述后,判断她的毛病并非来自声带的器质性病变,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且,此一心理因素显然埋藏在她的记忆深处(因为她想不起有什么原因)。于是F医师用他刚刚习得的催眠术,试图打开她的心扉,挖掘相关的心事。
  在催眠后,F医师终于从她过去的生活经历里找到了造成上述毛病的原因:
  这位女歌唱家的双亲很早就过世,她从小就寄居在一位姨妈家里。姨妈有很多小孩,待她还算不错;但姨父却是一个人格相当卑劣的男人,对妻子和儿女都非常粗暴(对她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他经常公然对家中的女仆和保姆表现出性趣,更是伤了妻儿的心。孩子们越来越大,这种举止也越来越惹人厌,但在姨父的淫威下,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只求眼不见为净。
  姨妈死后,年龄最大的她成了表弟表妹们的保护者,她严肃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但也小心翼翼地面对这种新角色可能带给她的考验和冲突。她对姨父充满了鄙夷与痛恨,但为了表弟表妹,她又必须强行压抑这种鄙夷与痛恨。就在这个时候,她开始有了喉咙窄缩的感觉。每当她面对姨父无理的咆哮与指责,而力持镇定、隐忍不言时,就会觉得喉头有一种被抓挠、失去声音的感觉。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万般无奈之下,她开始寻求自立之道,希望有一技之长,能早日脱离这种无日无天的焦躁与痛苦环境。结果天从人愿,一位声乐老师如贵人般适时出现,在听了她甜美的声音后,说她很适合做个歌唱家,于是她开始秘密地跟这位老师学唱歌。她经常是在受到姨父的詈骂,喉咙里仍有窄缩感时,就匆匆离家去上她的音乐课;上完课后又匆匆回家,面对可能出现的焦躁与痛苦。
  如今,她虽然已搬离了姨父家,住到另一个镇上。但在唱歌时,仍不时会出现窒息与喉咙窄缩感,如果她无法克服这种毛病,那么她的歌唱前途也将化为泡影。
  F医师在知晓她过去的经历后,觉得她的症状乃是对姨父劣行“如鲠在喉”的象征性表现。他给她的处方是要她正视过去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同时学会批评、指责她的姨父,如果有机会,就明白地告诉姨父她对他的真实看法。
  在这种心理处方下,她的情况似乎日有改善。但有一天,她又因另一种新的症状——手指尖突然产生令人不快的麻刺感,而来找F医师。她说前一天曾以两手手指做一种特殊的伸扯运动,随后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在指尖产生上述的麻刺感。虽然伸扯运动也有可能导致麻刺感,但因有上次的经验,F医师决定再度将她催眠。
  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她毫不迟疑、而且几乎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说出从童年至今与手指麻刺感相关的各种经历:
  譬如她说在读小学时,曾紧张地伸出双手,让老师用戒尺打她的手心。这种几乎人人都有过的经历,自然引不起医师的注意。但他倒是在病人众多的回忆中,发现了一个较特别的经历:那是她寄居到姨妈家后才发生的,原来她那个坏姨父患有风湿病,有一天,姨父要她替他按摩背部,她不敢拒绝,只得用手指去揉捏姨父的背部。就在这个时候,躺在床上的姨父突然掀开被单,伸手抓住她,想将她按倒在床上。她吓得连忙缩手,逃离姨父的卧室,躲到自己的房间,并将门锁上,好一会儿都不敢出来。
  在催眠状态中,她嫌恶地回忆起这件往事,但在医师的追问下,她却不愿意说出当姨父突然掀开被单时,她究竟看到了什么。F医师认为当突然事发时,她的指尖正接触到姨父背部的肌肤,这可能跟她今日指尖的麻刺感有关,但为什么事隔这么多年,才突然爆发出来呢?
  在追问之下,才知道病人现在改住在另一个舅舅家里。舅舅对她很好,但正因为如此而引起舅妈的不悦,舅妈怀疑丈夫对这位美丽的外甥女心存不轨;特别是这位舅妈年轻时也颇有艺术才华,但却受限于环境而无法发挥,因此对病人能如愿地在歌唱领域里一展所长,心存嫉妒。由于这种气氛,病人在舅舅家里总是小心翼翼的,于舅妈耳力所及的范围内,她是尽量不唱歌、也不弹钢琴,同时也尽量避免唱歌或弹琴给舅舅听,因为怕舅妈会突然现身,引起她的反感。
  就在前几天,她舅舅颇有雅兴地要她弹点什么给他听,她当时以为舅妈出去了,于是坐下来边弹钢琴边唱歌,但想不到舅妈突然一脸不悦地出现在门口。她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被人发现般吓一大跳,连忙合上钢琴,匆匆走开。在这之后不久,她就出现了手指尖麻刺感的症状。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女歌唱家喉咙里的心事(2)
F医师认为,病人早年跟坏姨父的搔背事件虽然已被埋藏在她的记忆深处,但最近跟好舅舅的钢琴事件却又触痛了她,两个事件都和她的“手指”有关,也都代表了一种“心理创伤”,在相因相成下,终于导致了症状的爆发。
    解析:
  本案例中这位年轻的F医师就是弗洛伊德(S。 Freud)——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而这个个案就是他早年研究“歇斯底里症”之众多病例中的一个。
  这位女歌唱家的症状,比起前述案例的O小姐来,可以说单纯得多,纯属“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以运动系统或感觉系统的机能性障碍为主,但却找不到明显可见的器质性原因(即神经系统方面的病变),而且若仔细观察,通常还会发现这些症状违反了已知的神经病理学常识。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症状的来龙去脉,我们需先了解它们的“特征”:
  在运动系统障碍方面,以异常动作和麻痹这两种症状为主。异常动作包括头颈、四肢、躯干的震颤、抽搐等,当旁人注意时,其异常动作往往会更加明显,有时会发生全身性的惊厥,四肢狂乱地动作着,但不规律且不一定对称,病人看似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不过却很少会伤害到自己或咬到舌头;有时候病人会有“立行不能”的现象,躯干抽搐,如喝醉般手舞足蹈不成步履,但却很少摔倒,即使摔倒也会避免伤害到自己。
  麻痹或不完全麻痹通常发生在四肢,病人会模拟一般观念里的麻痹,而有单瘫、半身不遂、全身麻痹等,但与真正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引起的麻痹还是不太一样,譬如真正半身不遂的病人,走路时是以臀部为支点作回转式地移动麻痹的下肢,而歇斯底里性半身不遂则是拖着麻痹的脚走,若仔细检查患者麻痹的部位,可以发现肌肉功能正常,并无萎缩现象。另外,声带肌肉的麻痹会导致歇斯底里性哑巴,病人虽不能说话,但却能咳嗽或耳语。
  在感觉系统障碍方面,包括麻木、感觉过敏或感觉异常等。皮肤的感觉障碍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任何形状及任何形态,但以四肢较多。如果病人四肢有歇斯底里性的运动系统障碍,在该部位通常就“理所当然”地有感觉障碍,但其分布与感觉神经系统的分布并不一致,而是属于病人观念里的想象区域,譬如刚好是手套或袜子覆盖区域的麻木,或者从前额到会阴以正中线为界的半身麻木,但这都违反了体内感觉神经纤维分布的情形。
  感觉器官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各种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的盲、聋,病人虽然抱怨说他的两只眼睛都“瞎”了,但走路却很少跌倒或伤害到自己。若将一杯水放在桌子的边缘,要“瞎眼”的病人自己去拿时,他探出手来,看来虽是在杯子的四周乱摸,但却绝不会碰到杯子让它摔落,在这样有惊无险地乱摸一阵后,他会抱怨说他“拿不到”,而要求别人拿给他。
  从这些“特征”我们不难看出,形成这种有违神经病理学的症状可能“另有原因”,但在当时神经学泰斗沙考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医师还是认为它们是神经系统方面的毛病。弗洛伊德原也专攻神经学,早年亦曾远赴巴黎,受教于沙考门下。对歇斯底里症,他起初也接受沙考的神经病变说,但后来在接触南西学派(Nancy School)以催眠术除去病人歇斯底里症状的神奇效果后,他开始认为歇斯底里症可能有心理的原因。在回到维也纳后,他又和布鲁尔医师合作,布鲁尔告诉他治疗O小姐(即前述案例)的经验,使他更加相信歇斯底里症的心理成因。随后,弗洛伊德在自己的临床经验里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于是两人合写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确立了歇斯底里症的心理成因。
  但在形成歇斯底里症的“心理结构”(Psychological mechanism)方面,弗洛伊德和布鲁尔的见解稍有不同。虽然两人都同意它肇因于过去的心理创伤事件及伴随之情感的郁积,但布鲁尔认为,在事件发生时,患者没有或无法发泄其情绪,主要是因为他的意识正处于恍惚或转变状态中,多少有“身不由己”的意思(如前述案例中的O小姐)。而弗洛伊德则进一步提出“潜抑”(repression)的观念——因为这些情绪是患者的道德、教养所不容许的,所以他“主动”将这些情绪连同该创伤经验驱赶出意识层面——也就是潜抑到潜意识(unconscious)里。积压的情绪不得发泄,终于“转化”成肉体方面的症状,而这些症状通常是该创伤经历的象征性表现。
  本档案可以说是弗洛伊德这个理论的生动说明。女歌唱家第一次出现的症状“窒息及喉咙窄缩感”,正是她对姨父种种恶行及对她辱骂等“隐忍不言”的象征性表现;至于她第二次出现的症状“手指尖的麻刺感”,则是早年替坏姨父搔背时,受到性骚扰的心理创伤所致。此一创伤经历原本积压心中,还没有找到“出路”,但在跟好舅舅的钢琴事件中,她被舅妈怀疑与舅舅有性的瓜葛,而且媒介同时是“手指”(弹钢琴与搔背),在极度慌乱、无辜被疑所引起的愤懑中,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它的出路——“手指尖产生麻刺感”。
  治疗的方法跟前述案例一样,都是将病人催眠(弗氏后来改用自由联想),降低她的心理潜抑,重温那段“不想记起”的情感性创伤经历,将它们“说”出来,并对它们采取新的看法,让积压的情绪得到发泄,身体症状即会跟着消失。
  
女歌唱家喉咙里的心事(3)
弗洛伊德对歇斯底里症的研究,可以说是他对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官能症)动力学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源头,因为这些研究,而使他从一个神经学家逐渐蜕变成精神学家。
  就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来说,弗洛伊德认为,病人常“选择”某些身体症状来表现他们的心事,譬如这个病人选择“窒息及喉咙窄缩感”来表示她“隐忍不言”、“如鲠在喉”的心事;而另一个病人则选择“颜面神经痛”来表示她对丈夫曾“掴她一巴掌”的愤懑;而在《少女杜拉的故事》里,杜拉有一种歇斯底里性咳嗽,这乃是她“认同”于被她视为情敌的另一个女人的症状所致。但所谓象征、隐喻、意义等,乃是文学与哲学的范畴,而非医学的范畴,因此,当弗洛伊德将他的注意力从病人症状的“生理特征”转移到其“象征意义”时,他事实上已脱离了科学史学家孔恩(T。 Kuhn)所说的传统医学“典范”,或者说他尝试建立另一个崭新的、介于医学与哲学之间的“典范”,这也使他从一个“医学家”慢慢蜕变为“哲学家”。今天,有不少人认为,精神分析学说并非一个“科学体系”,而是“哲学体系”,可谓其来有之。
  但我们必须在此强调,将精神官能症的重心转移到“心理”层面,并不意味它和“生理”因素无关。其实,从经历同样的心理创伤事件,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出现精神官能症的事实即可看出,它还是有相当的“体质”因素。虽然它未必是沙考所说的神经系统的“遗传性变质性作用”,但却是一种必要的内在因素。现代的看法认为,体质因素是导致精神官能症的“必要条件”,而外在事件的刺激只是“充分条件”。
  学生物科学出身的弗洛伊德,是不可能否定精神官能症的体质因素的,但因为在他那个时代,要深入研究体质因素,有其技术上的困难,所以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心理因素上。即使时至今日,医学界对精神官能症的“致病体质”问题还是说不清楚,因此,本书在解说时,对体质因素只是点到为止,而着重于心理因素的阐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新娘(1)
  当丈夫醒来时,发现身边的妻子四肢僵直、嘴巴张开、舌头外吐。他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她死了,但摸摸她的身体,却还是温的……
  一个不久前才快快乐乐结婚的年轻女士,在新婚燕尔期间,就让丈夫产生很大的困扰。因为有一天早上,当丈夫醒来时,发现身边的妻子四肢僵直、嘴巴张开、舌头外吐。他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她死了,但摸摸她的身体,却还是温的,于是他猛力摇晃妻子,好一会儿,她才如从大梦中醒转过来般,恢复神智,而刚刚的恐怖症状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情形不止发生过一次。对此一“挺尸现象”,丈夫由惊愕而好奇,忍不住追问她。在丈夫的追问下,她才支吾地说从少女时代起,就偶尔会在早上出现这种现象(当然,是家人发现而告诉她的),有时在白天清醒的时刻也会如此,但情况并不严重。如今既然被丈夫看到了这种恐怖的丑态,她也无法隐瞒,但她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怪毛病。
  丈夫怜惜地看着这位既亲密又陌生的新婚妻子,在责任感或者说是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带妻子去找弗洛伊德医师,寻求治疗。
  弗洛伊德认为这位新娘子的症状可能跟心理因素有关。但在用催眠术将她催眠后,却无法获得相关资料。于是他改用另一种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要病人闭上眼睛,告诉她,当他将手按在她的额头上时,她将“看”到造成今日这种症状的童年相关经历(其实,这也是一种催眠暗示)。病人显得相当安静而合作,当弗洛伊德将手按住她的额头时,病人即进入一种恍惚迷离的状态中,她说她又看到童年时代所居住的家屋、她的卧室、卧室里所摆的床铺、她的祖母,还有她很喜欢的一位女家庭教师……然后是发生在这些房间及这些人之间的事情,最后女家庭教师离开了她们的家,因为她要回去结婚。
  但这些回忆仍只是片断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琐事,弗洛伊德还是无法从中找出与她目前症状直接相关的经历。正当弗洛伊德觉得山穷水尽时,天无绝人之路,他福至心灵地向一位同事A医师提起这个病人,结果无巧不成书,A医师刚好是病人父母以前的家庭医师,他给了弗洛伊德一份相当重要的资料:原来A医师当年也曾治疗过这位病人,当时她正值豆蔻年华,身体发育得很好,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她第一次发作——也就是家人发现她“僵死”在床上时,其父母曾召请A医师往诊,A医师虽然找不出什么病因,但他发现那位女家庭教师对病人似乎表示出过度的关爱之情。他对此感到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