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天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这样,程嬷嬷并没有收礼,更没有就答应。
“……承蒙太太看重,本该立刻应承。我上了年纪,一身的病痛,是个没用的人,一心只想着回家养老,落叶归根……”
程嬷嬷说话中,竟露出回绝的意思来。
纪晓棠不能让程嬷嬷回绝的话说出口。
“嬷嬷,真的不能留下吗?请嬷嬷留下来吧。”
纪晓棠这个时候竟然开口,不仅是纪二太太和谢夫人,程嬷嬷也有些吃惊。
纪晓棠说了这一句,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看着程嬷嬷。程嬷嬷是个有主意的人,话说多了反而无益。
程嬷嬷沉吟。
纪家母女三人,她一进门,就注意到了纪晓棠。
纪晓棠实在是太耀眼的存在,不容人忽略。
即便是在宫中见惯了各样的美人,纪晓棠的容貌和仪态,还是令她惊艳。但更触动她的,是纪晓棠看她的目光。
并没有多少好奇的成分,更多的是温暖。
是的,纪晓棠的目光和笑容,都让程嬷嬷感觉温暖,甚至有些熟悉。
这个小姑娘,对她没有陌生的感觉,好像是早就认识了她,而且和她关系很亲近。
程嬷嬷的眼角和嘴角都显露出淡淡的笑意。这在她来说,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她也没有想到,跟纪晓棠一见面,就这样投缘。而且,纪晓棠这样诚恳的挽留她。
这种诚恳,还是她这些年中第一次遇到。
她想要回徽州安神,其实只是想远离纷扰,身边有亲近的人。她在徽州老家,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
“……若是太太和姑娘们不嫌粗陋,我就暂时留下,给两位姑娘做个伴吧。”即便是这样,程嬷嬷也没有将话说死。她身边颇有些积蓄,不需要谋生。到纪家做供奉,就在投缘两个字。若是什么时候“缘分尽了〃;她可以抬腿就走。
程嬷嬷做事,总是这样谨慎,纪晓棠会心一笑。
纪二太太见程嬷嬷答应了,喜出望外。
“嬷嬷过谦了,咱们家能请到嬷嬷,是这两个孩子的福气。”
纪二太太也是个急脾气,当下就跟程嬷嬷和谢夫人商量,要尽快接程嬷嬷到纪家去住。
“我出门的时候看了黄历,明天就是好日子。”纪二太太的意思,要程嬷嬷明天就住到纪家去。
谢夫人没话说,程嬷嬷想了想,也就点了头,一面告辞下去说要收拾收拾。
“总算说成了。”谢夫人高兴地合掌,“程嬷嬷很喜欢晓棠……和晓芸。”
“她们投了程嬷嬷的缘法了。”纪二太太就道。
“不是我自夸,咱们家两个姑娘,谁看见了能不喜欢。”谢夫人就笑,一面叫人进来吩咐,说是要准备宴席,庆祝庆祝。
“你这还有客人,今天就算了,改天我们再来也是一样。”纪二太太忙就阻拦道。
“不妨事。”谢夫人却道,“那边的事,全不用我插手,都是大人在料理。”
自从那些客人来了,谢知县就住在了前面书房里,就近照看主院那边,并没往谢夫人这里来。
纪二太太听谢夫人这样说,也就罢了。
外面就有小丫头来禀报,说是谢怀瑾放了学,过来给纪二太太请安。
“我说这个时辰他也该回来了。”谢夫人就笑,一面让谢怀瑾进来。
谢怀瑾进来给谢夫人和纪二太太行了礼,又给纪晓芸行礼。
纪晓芸比谢怀瑾年长一岁,谢怀瑾要称呼纪晓芸做姐姐。之后,才是纪晓棠给谢怀瑾行礼,谢怀瑾忙还礼不迭。
“娘,咱们花园芍药开的正好,我领着二姐姐和晓棠妹妹去看看回来。”谢怀瑾就向谢夫人问道。
谢夫人用目光征询纪二太太的意见,纪二太太则看向两个女儿。
纪晓棠无可无不可,纪晓芸却摇头。
她和谢怀瑾不熟。谢怀瑾和纪晓棠从小一起长大,两人要好的很。纪晓芸不愿意跟她们一起去。
她出来了已经有一会,很想回家,去陪着纪老太太。
看着纪晓芸的样子,纪二太太心中暗暗摇头。
纪老太太带大了纪晓芸,对纪晓芸十分宠溺,几乎是要星星不给月亮,但是却并没有教好纪晓芸。别看纪晓芸在家里很霸道,常欺负纪晓棠。但是出了门,纪晓芸却最为胆小,还有些孤僻。
这孩子这样,长此以往可不是什么好事。
纪二太太心里这样想,越发想让纪晓芸多接触外界的环境,多些历练。
“你谢家伯娘这里不是外人,你们姐妹就去走走。有丫头婆子们照看着,去去就回来。”纪二太太就道。
纪晓芸左右看看,迟疑着点头。
“照顾好你姐姐。”纪二太太小声嘱咐纪晓棠。
纪晓棠点头。
“好生照看你姐妹们,不要淘气。”谢夫人也嘱咐了谢怀瑾,一面又打发了几个老成的媳妇丫头陪着服侍她们姐妹,这才放心让人出来。
谢怀瑾在前面带路,纪晓棠和纪晓芸被一众丫头媳妇簇拥着,穿过两道月亮门,才到了花园门口。
府衙的花园,以芍药最为出名,就叫做芍药园。
如今正是芍药盛开的季节。
园子里,亭台楼榭都小巧别致,放眼望去,繁花似锦,赏心悦目。
“早就想请婶娘、晓棠妹妹……哦,和二姐姐来逛逛。”谢怀瑾见纪晓棠高兴,也跟着开心。
“今年的花开的比往年都好。”纪晓棠道。
“……园子里换了人手,几代人都是种花木的,照料的更加精心。”谢怀瑾就道。谢知县很喜欢这些芍药,因此特意寻了人来照料。
“怪不得。”
谢怀瑾带着纪晓棠边逛园子边说话,纪晓芸也被园中的景色所吸引。
不像纪晓棠,纪晓芸往县衙来的少。
在园子里走了一回,谢怀瑾就带着纪晓棠和纪晓芸到园子中央一处凉亭里坐了,服侍的人送了香茶和点心过来。
“二姐姐喜欢,一会让人折一些拿回去插瓶。”谢怀瑾对纪晓芸道。
纪晓棠得了纪二太太的嘱咐,一路上很是关照纪晓芸,故意找话题跟她说话。谢怀瑾从来是纪晓棠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因此对纪晓芸也非常友好。
见谢怀瑾跟她说话,纪晓芸面色微微发红。
“那倒不用麻烦。”纪晓芸小声说道。毕竟还是小姑娘,玩了一会,她也没那么拘谨和紧张了。
“并不麻烦。二姐姐在这就跟在家里一样,不用客气的。”谢怀瑾诚心实意地道。
纪晓芸飞快地打量了谢怀瑾两眼,就没再说话。
“晓棠,我告诉你……”谢怀瑾左右瞧瞧,略压低声音对纪晓棠说道。
“什么,又出了命案?”纪晓棠眼睛略睁大了一些。
每次谢怀瑾和纪晓棠见面,都要说些外面的新鲜事给纪晓棠听。
纪晓芸在旁边也听见了,吓的手就抖了抖,差点将茶杯中的水泼洒出来。
一面是害怕,一面是好奇。纪晓芸悄悄地往纪晓棠的方向挪了挪。
靠近妹妹,似乎就没那么害怕了,而且,还能听的更清楚一些。
谢怀瑾见纪晓棠感兴趣,越发将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命案发生在城西三十里的李家庄。
准确地说,被害人的尸身是在李家庄发现的。
第二十八章 命案
李家庄一个牧童这天早上如同往常一样出来放牛,他的身边还带了自家养的大黄狗。在离村几里地一片河岸上,牧童停下来让牛儿们喝水。
大黄狗跑进了岸边的树林,并在一棵树下停下来,不住吠叫。它低头嗅着地面,还用爪子刨地。
大黄狗的鼻子非常灵敏。牧童按着以往的经验,以为他家老黄又是发现了谁家埋在地里的死鸡死鸭。
这种村民们自己不肯吃,而且要埋起来的,那肯定是病的不轻。老黄因为偷吃这种东西,有一次差点没命。
牧童忙就过去,想将大黄狗赶开,但却没有成功,大黄狗反而将树下的土扒开了一个坑。
牧童往坑里面一看,顿时吓的魂飞魄散。
坑里面露出来的,并非什么死鸡死鸭,而是一只惨白的手。
是人的手。
牧童立刻跑回村里,叫来了村里的保甲和村民。
一具男人的尸首就这样被发现了。这个男人,是被人勒死的。
“衣服都被扒光了,身上什么都没有。衙门的仵作过去验尸,说应该是被人劫杀的。”谢怀瑾告诉纪晓棠,“已经张了榜,还没人来认领尸首,看来并不是这附近的人。”
“是远道来的客商吗,这样死在外头,实在是太可怜了。”纪晓芸喃喃地说道。
谢怀瑾就点头,说确实可怜,眼睛看的却是纪晓棠。
“但应该并不是客商。”
“这话怎么说?”纪晓棠就问。
“死的是个瞎子。”谢怀瑾就道,而且是个天生的瞎子。
瞎了眼睛出来行商的,确实少见。
“这种情况,那会不会是个算命的。”纪晓棠就道。
“一个算命的身上能有什么钱,谁会去劫他。”纪晓芸这会也活泼了一些,接着说道。
纪晓棠点头,纪晓芸说的不错。
“一个瞎了眼睛的人,还是引人注目的,总有人看见过他。谢伯伯顺着这条线索,应该能查出些什么来。”纪晓棠就对谢怀瑾道。
“父亲是查了,可惜,还是什么都没有查到。”谢怀瑾就摇头。似乎就没有人见过这瞎子。
这瞎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又是为了什么被人杀害了。
“雁过留声,仔细查探,总能找出些蛛丝马迹来。”纪晓棠就道。
“什么都没有。”谢怀瑾就摊了摊手。
这个案子目前是毫无头绪。
“竟然这样!这桩案子,岂不是成了悬案。”纪晓棠就道,“谢伯伯只怕烦恼。”
眼下就有钦差在清远县,出了这样一桩悬案,谢知县的脸上肯定不好看。
谢怀瑾就点头。出了这件案子,他父亲这两天愁眉紧锁。谢怀瑾的记忆中,他父亲做官一直游刃有余,极少有这样的时候。
亭子里她们正说着话,就听见拐角花墙后面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有人往这边过来了。
是谢知县的说话声,似乎是在向什么人介绍这园中的景致。
纪晓棠听出来了,谢怀瑾自然不会听不出来。谢怀瑾立刻就想到了什么,他下意识地站起身。
纪晓棠抬眼看见谢怀瑾的脸色,就有些了然。她瞧了瞧,这里四下空旷,想要回避,却是来不及了。
既然来不及,那就没必要慌张。
唯一还不了解状况的,只有纪晓芸。
转眼的工夫,谢知县就出现在拐角处。
谢知县陪在一个高大的男子的身侧,他微微弓着身子,样子分外恭敬。两人身后,还有三四个人跟随。
谢知县这个时候也看见了亭子里有人,他似乎没料到纪晓棠几个会在这,忙就顿住了脚步。
“是下官疏忽,下官失礼了。”谢知县躬身向高大的男子行礼,一面请罪道。
谢知县就要打发管事的过来,让谢怀瑾带着纪晓棠和纪晓芸回避。
“是大人家的公子、千金?既然碰见了,何不就请过来见一见。”那高大的男子也已经瞧见了亭子里的人,目光微闪,开口向谢知县似乎不经意地说道。
男子的声音略有些低沉,说的一口官话,带着明显的京城口音。
谢知县只是略做踟蹰,便应了,态度中透出欢喜来。
“正是犬子怀瑾。也不知他到园中来做什么,这个时辰他本应还在上课。另外两位,是本县纪大人家的两位千金……”
谢知县就打发了心腹的小厮
到亭子里,叫谢怀瑾、纪晓棠和纪晓芸过去。
纪晓棠已经猜到,谢知县陪同而来的,必定就是谢怀瑾所说的贵客。这贵客遮掩行踪,连谢夫人和谢怀瑾也要回避,现在突然说要见她们。
想来是迎面碰见,知道谢怀瑾在这里,却不过情面去。
这种情况,她们姐妹本来是可以不必过去的。但谢伯伯打发的人却明白说了,让她们姐妹也过去见个礼。
这么做,其实并没有必要。
但是谢伯伯的面子,总是不好驳回的。
纪晓棠给纪晓芸使了个眼色,就在众人簇拥下从亭子里出来,很快就到了男子一行人面前。
“……你们来见过小侯爷。”谢知县让纪晓棠三个给男子行礼,口中称呼男子为小侯爷
小侯爷,是谁?
纪晓棠一面屈膝福了一福,一面心中暗想。
纪家从纪老太爷到纪二老爷,虽然做了几任官,却都是外任。纪晓棠从来没去过京城,只是偶尔听纪二老爷说起过朝堂上的人事。
男子并未还礼,口中说让她们免礼,不过显然是虚词。
行过礼,纪晓棠慢慢起身,一边朝男子的面上看了一眼。这男子年纪很轻,长得剑眉星目,相貌堂堂,尤其一双眼睛精光湛湛,似乎能直接看到人心里去似的。
纪晓棠心中一动。这个小侯爷,怎么看着似乎……有些眼熟。
这个念头在纪晓棠的心中一闪,就被她撇在了一边。她不可能认识这位小侯爷。如果认识,哪怕只是见过一面,她就不会忘记。
这还不在于她的过目不忘,而是这位小侯爷一身的气度,实在让人见之难忘。
只有久居上位,杀伐决断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一身气度。
朝中哪位侯爷家里,有这样一位如此年轻且出色的公子?
纪晓棠想不出,偏谢知县介绍的如此含糊,她又不好当面询问。
“……小公子少年有为。”男子的声音说道,这是在说谢怀瑾了。
“犬子顽劣……”谢知县忙躬身说不敢。
男子的目光这才又落到纪晓棠姐妹身上。
纪晓棠从容不迫,纪晓芸却紧张地双手捏着衣襟。
“……纪大人至情至孝,已经上达天听,如今能够按着古礼守孝的着实凤毛麟角……”
纪晓棠本不想说话,但是听男子这样说,她不得不开口。
“小侯爷的话,实在不敢当。家父感念祖父生恩养恩教导之恩,恩深似海,又兼伯父夺情,家父恨不得分身出来为祖父尽孝,因此才执古礼。……从此守着祖父坟茔,耕读传家,略尽人子之心,实乃本分。惊动上方,家父惶恐。”
纪晓棠的一席话,男子和谢知县的脸上都闪过一丝异色。
两人的目光同时落在纪晓棠身上。
“这是你自己的话,还是你父亲的意思?”男子看着纪晓棠问道。
“家父时常说起,因此记得。”纪晓棠答道。
男子半晌没有说话,目光却凝注在纪晓棠的身上。
“纪大人家有好女,不逊于男子。这清远地方,竟是卧虎藏龙。”男子终于说道,语气虽淡淡的,但听在纪晓棠耳中,却颇有些意味深长。
何来卧虎藏龙之说!
“小侯爷过奖,小侯爷过奖。”谢知县忙就道,一面躬身低头。
“谢大人过谦了。”男子的目光在谢知县面上滑过,又在纪晓棠身上略停驻片刻,这才慢慢的移开,一面迈开长腿,向旁边芍药圃走去。
“时辰不早,带着你姐妹们回去吧,免得你娘和你婶娘担心。”谢知县匆匆嘱咐了一句谢怀瑾,立刻就跟了上去。
“晓棠……”谢怀瑾看纪晓棠。
“怀瑾哥哥,咱们出去吧。”纪晓棠朝一众人的背影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说道。
“晓棠,纪叔叔他,真的不想复出为官了?”一面往外走,谢怀瑾一面低低的声音问纪晓棠。
纪二老爷,是真的不想再做官了吗?
第二十九章 巧遇
“嗯。”纪晓棠点头,她微微垂下眼帘,“爹爹的意思,不想声张。”
纪二老爷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而且这也是她的希望。只不过……
“我不会说。”谢怀瑾立刻就道,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担忧。
纪晓棠并没有察觉谢怀瑾的心情,她突然想到了,方才的小侯爷究竟是谁。
大秦开国,封赏功臣的时候着实有些手紧,世袭罔替的爵位给的不多,后来除了皇子皇孙们,就再没外姓封过候了。
因此如今朝中拥有侯爵的人家并不多,能够让谢知县如此谦恭下礼,且有如此威势的,最多不过三家。
再看这位小侯爷的年纪,以及相貌,除了那一家再没有旁人。
威远候祁家,大秦的开国勋贵之一。祁家爵位不算高,却始终屹立不倒,手握实权,并与皇家联姻,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
这一代的威远候膝下有三子一女,嫡出的一子最为年幼,算起来今年只有十六岁,却已经随父兄在战场上历练过,斩获了军功。
传说中,小威远候祁佑年少年英俊,在军中有兰陵王的美誉。
方才的人,就是祁佑年吗?究竟有什么机密要紧的事情,要祁佑年亲自来到清远?
还有谢伯伯,今天的谢伯伯有些奇怪。
在纪晓棠的记忆中,谢知县是从来没出过疏漏的人。纪二老爷说起谢知县,从来都赞不绝口,说谢知县是大才,做事最为周密。
那么今天她们在园子里遇到祁佑年,是不是可以说是谢伯伯的疏漏?
是因为那桩悬案的关系,让谢伯伯心绪不宁,才会出现这样的疏漏吗?
可是,谢伯伯几次落在她身上的目光,那是她装着没看见,却无法忽视的。谢伯伯的目光隐蔽且带着探寻。谢伯伯想从她这里得到什么呢?
还有祁佑年,为什么她越是回想,就越是觉得与祁佑年似曾相识?
纪晓棠回到跨院,谢夫人已经让人准备了一桌上等的席面。纪二太太和程嬷嬷都坐了客座,纪晓棠和纪晓芸在纪二太太下手坐着。
谢怀瑾因为年纪还小,与程嬷嬷是远亲,又与纪家是通家之好,因此也被安排到席上,坐了末座相陪。
一顿饭大家都没怎么说话,但都暗自欢喜。
吃过了饭,纪二太太就向谢夫人告辞。
谢夫人带着谢怀瑾亲自送纪二太太母女出来。
纪晓棠想到一件事,刚才在园